養老調研報告(15篇)

養老調研報告(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養老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養老調研報告1

  今年,省政府出臺了《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試點工作將於今年在省內全面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為主,具有保障水平適度、交費方式靈活、適合農民實際的特點。為促進該項工作的開展,筆者根據**實際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推行進行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地處漢江上游,川陝渝交界的大巴山北麓,南與重慶市毗鄰,北接漢陰漢濱、東連嵐皋、西與漢中鎮巴接壤。總面積2204平方公里,全縣轄25個鄉鎮,212個村(居)委會,1367個村小組,總人口339281人,全縣農業人口288290人,佔總人口數的84%,農村18週歲至60週歲之間的人數(不含在校生)154196人,佔總人口數的45%,60歲以上(含60歲)38000人,佔總人口數的11%。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167元。全縣已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3750人,佔農村適齡人口的2%。

  二、農村居民繳費及財政補貼資金測算情況

  1、18歲至60歲之間的農村居民,以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為繳費基數,費率按10%、15%、20%、25%、30%分別為216.7元、325.1元、433.4元、541.8元、650.1元,根據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農民生活消費水平,18至45歲年齡段費率按8%、46至59歲年齡段費率按10%比較合適。

  2、新型農保財政補貼:我縣農村60歲以上居民人口為38000人,按每人每月給予50元養老補貼,全年共需資金2280萬元;參保人員繳費補貼標準,按我縣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167元為繳費基數,年繳費額為216.7元,財政給予2%的繳費補貼,每人每年補43.34元,共需補貼668.28萬元,如財政給予2.5%、3%、3.5%、4%的繳費補貼,每人每年補貼分別為54.17元、65.01元、75.85元、86.68元,所需補貼分別為835.35萬元、1002.42萬元、1169.49萬元、1336.57萬元。

  以上兩項按照最低標準測算,縣財政全年共需補貼2948.28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

  透過測算存在以下問題:

  1、縣財政對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實施養老保險繳費補貼,以2%的標準按20%的參保率計算,全年需資金133.65萬元,按照我縣財政收入情況,縣財政無力全額承擔。

  2、我縣60歲以上的(含60歲)農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規定本人不繳納養老保險費,由財政每月補貼50元,需資金2280萬元/年,佔我縣20xx年財政收入的27%,縣財政更無力承擔。

  3、目前我縣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尚未移交,機構、編制、經費等諸多方面制約此項工作的開展。

  四、建議

  1、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陝政辦發[20xx]4號)檔案要求,採取重點突破、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法,主要抓好村組幹部、外出務工經商農民、失地農民、農村專業大戶、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戶(雙女戶)等重點人群率先參保,逐步向有經濟條件且有參保願望的農民擴充套件,不斷擴大農保覆蓋範圍。

  2、落實農保人員編制,明確管理和經辦機構性質,統一農保機構名稱,落實工作經費。建議縣級勞動保障部門內設“農村社會保險股”,設定行政編制2-3名;設定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全額事業單位“農村社會保險經辦中心”,編制5-10名。

  3、把宣傳發動作為推進新型農保試點工作的重要抓手,採取的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宣傳方式,使新型農保工作得到較快發展。一是透過“點對面”的宣傳方式,充分利用縣有線電視開辦專題欄目,採取立體式的宣傳;二是採取“面對面”的宣傳方式,組織流動宣傳車進行新型農保政策宣傳和諮詢服務活動;三是實施“點對點”的宣傳方式,聘請有宣講能力的參保者或到期領取戶作為新型農保政策義務宣講員。透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實現新舊體制的順利過渡,為加快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

  4、建立健全基金監管機制,確保基金安全。財政部門要建立健全農保基金管理辦法,農保機構要建立基金內審稽核制度;社會保險基金監督部門要將農保基金納入日常監管業務範圍,切實履行監督職責,對基金的徵繳、支付、管理等進行定期檢查。同時還要加強財政、監察、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

養老調研報告2

  一、基本情況

  自20xx年7月,我旗納入城鎮居民和新型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地區以來,旗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採取措施,加強領導,強化宣傳,落實責任,統籌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制度建設方面。出臺了《XX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對我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任務目標、主要內容、管理與服務、相關制度銜接、組織實施等進行了詳細說明。按照實施辦法規定,凡具有我旗戶籍、年滿16週歲、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均可參保。參保人員可在每年100元至1000元等10個檔次中選擇繳費額度。年滿60週歲人員不用繳費,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目前我旗符合條件的60週歲以上城鄉居民已全部領取基礎養老金。考慮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偏低,20xx年旗政府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月增30元,達到人均每月90元,20xx年旗政府再次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人均月增30元,達到人均每月120元。另外,70週歲、8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月分別增加10元、20元的高齡生活補助。此外,為規範基金使用管理,更好地維護基金安全,我旗經辦機構建立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並嚴格執行,並按照規定建立了資訊披露制度。

  (二)參保繳費方面。20xx年我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完成全覆蓋(20873人),參保繳費10975人,其中:實際繳費7459人、低保重殘3516人。享受待遇2386人,其中:60-69週歲1320人、70-79週歲803人、80週歲以上263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徵繳184.5萬元,各級財政補助共計撥付110.6萬元,其中:中央4.8萬元、自治區56.6萬元、盟市級41.6萬元、旗級7.6萬元。基金支出353.5萬元,累計結餘419.3萬元。

  二、採取的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旗委、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成立了高規格的領導小組,各蘇木鎮也都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在全旗形成了旗政府主導、人社部門主抓、相關部門配合、各蘇木鎮主辦、嘎查(社群)廣泛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

  (二)暢通宣傳渠道。根據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轉發關於開展城鎮和農村牧區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集中宣傳工作的通知》(錫人社辦字〔20xx〕70號)精神,我旗透過多種形式,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進行廣泛宣傳,讓群眾瞭解政策、掌握政策、理解政策。一是發揮蘇木鎮、社群、嘎查干部貼近群眾的優勢,選派業務精、懂蒙語的工作人員深入基層,幫群眾算好對比帳,消除參保顧慮,調動群眾參保的積極性;二是利用電視、廣播等多種新聞媒介,全方位、多層次、廣角度、大規模開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宣傳活動;三是透過懸掛宣傳條幅、張貼宣傳標語、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深入開展政策解讀和法規宣傳,使群眾明白參保政策和參保流程。

  (三)精心組織培訓。透過以會代訓的形式向各蘇木(鎮)長、嘎查長、勞動保障員、代辦員詳細講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以及業務經辦流程,切實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出成效。

  三、存在的問題

  (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水平較低。按照國家規定,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人均每月60元,水平較低。為切實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我旗將基礎養老金水平陸續提高至人均每月120元。但相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仍然較低。

  (二)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的認識不足、宣傳不夠,仍然是當前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部分城鄉居民對政策瞭解不深、理解不透,擔心政策變化和參保資金的安全性。年輕人覺得養老問題遙遠,積極性不高,影響城鄉居民的參保積極性。

  (三)基層領導重視度不夠。個別蘇木鎮、嘎查干部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宣傳工作力度不夠,一是徵繳率較低,最低僅為24%,目前我旗只有巴彥圖嘎蘇木徵繳率達到100%;二是繳費標準不高,一些嘎查參保人全選一個繳費檔次,而且是最低的繳費檔次。以20xx年為例,全旗繳費100元的有5837人,佔到繳費總人數的76%。

  (四)旗財政共計欠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補助181.58萬元。20xx年欠撥75.54萬元,其中:自治區51.1萬元、盟級16.4萬元、旗級8.04萬元;20xx年欠撥106.04萬元,其中:中央99萬元、旗級7.04萬元。此外,低保重殘人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由旗財政代繳,按每人每年100元計算,20xx年旗財政應繳納35.16萬元、20xx年旗財政應繳納35.1萬元,共計70.26萬元未到位。

  (五)代辦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代辦員待遇偏低,且大多業務水平不高,再加上我旗牧區地域分佈廣、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氣候條件惡劣,代辦員上門服務困難,加大了工作難度。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紮實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3年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徵繳率達100%。按照“十個全覆蓋”中“牧區常住人口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工程”要求,20xx年我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徵繳率達90%、20xx年徵繳率達95%、20xx年我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徵繳率達到100%。

  (二)繼續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力爭到20xx年達到人均每月200元。在連續兩年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的基礎上,繼續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投入力度,力爭20xx年人均每月提高20元,達到人均每月140元;20xx年再提高30元,達到170元;20xx年再提高30元,達到200元。

  (三)進一步加強宣傳發動。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和各項配套措施,加強教育和引導,增強蘇木鎮、嘎查干部的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創新工作方式,組織和引導城鄉居民自願參保。同時,加大宣傳工作力度,採取多種形式廣為宣傳,努力擴大參保面,提高參保率。

  (四)加強基層協理員隊伍建設。在業務學習上,旗、蘇木鎮每年要舉辦培訓班,同時開展先進集體(蘇木鎮、嘎查、社群)和優秀代辦員表彰活動。

養老調研報告3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經濟逐步發展,農村老人的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但是由於農村家庭供養意願和供養水平普遍較低,老人的生活水平還停留在溫飽線附近。

  一、農村家庭養老制度面臨的困境

  目前在農村,由於代際關係“輕老重幼”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家庭物質資源的代際間分配嚴重扭曲,老年人處於被忽視被排斥的地位;另一方面,老人在家庭和社群中的話語權也在迅速失落,他們不但缺乏與子孫交流和溝通的機會,而且連表達個人意見和不滿的權利也經常被剝奪。老人生活質量和社會經濟地位的弱化與農村整體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反映了農村以年齡和代際為界的社會分化業已形成,並在不斷擴大。

  第一,家庭養老的制度基礎已經改變。一般認為,家庭養老是在長輩對知識和家庭經濟具有控制權威的社會中形成的制度性傳統,父輩對財產等資源的控制地位是其賴以獲得子孫贍養的主要制度基礎。我國農村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經濟社會結構變遷,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口流動與交往範圍的擴大,資源配置方式的改變,長輩對家庭經濟和其他資源的控制性地位已不復存在,他們可用於與子女交換贍養的物質基礎亦非常有限。在農村,兒孫對老人的贍養意願和贍養水平,通常與老人的財產和收入狀況密切相聯。由於父權基礎的普遍衰落,除親情約束之外,養老不再具有強有力的制度約束力和保障,較大程度上主要依賴子女的個人意願和內在道德的支撐。

  第二,家庭養老的支援性文化正在衰落。有研究認為,我國獨特的文化傳統,即“孝”文化可以成為當今家庭養老制度的主要依託性資源。但調查表明,“孝”文化的支撐作用並不樂觀。在農村,對贍養內涵最具共識的看法是“給老人吃飽”,這種基本義務也成為普遍的標準贍養行為。例如,兄弟幾人每年合供每位老人500斤穀子或300元錢後,對老人其餘衣食寢飲、情感悲歡不聞不問,以“供”代“孝”,有“養”無“孝”。雖然農村目前還能普遍接受家庭養老制度,但是在養老的制度基礎逐漸瓦解後,作為其文化基礎的“孝道”觀念也已逐漸式微。

  第三,人口流動背景下的老人照料資源短缺和血緣關係弱化。調查顯示,貧困農村家庭的養老仍然主要依賴子女數量。農村勞動力在地理上的流動和遷移,使得因計劃生育和家庭小型化而出現的老人供養及其照料資源短缺的問題進一步加重。流動帶來的影響主要是改變了家庭養老所賴以存在的重要條件———緊密的血緣聯絡。地理間隔使得農村老人從兒孫方面獲得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變得不現實。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另一個重要後果是,農村人口“城市化”、“公民化”過程的開啟將會導致血緣關係的重要性逐步降低,人們對家庭養老模式的認同程度也會隨之下降,從而進一步削弱家庭養老的基礎。

  第四,養老行為的規範資源消失或功能減弱。作為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家庭養老制度還包含一套規範人們養老行為的制度維護機制,如法律、社群行政組織、宗族制度和公共輿論等,對不贍養行為予以規範和懲戒。但農村的現實情況是,除法律外,其他傳統的制度維護機制作用都在顯著消退,家法族規和公共輿論曾經是農村最重要的規範資源,但是這項制度資源的功能也在弱化中。村幹部對眼皮底下發生的一些贍養糾紛通常持消極態度,“民不舉官不究”,“管不了,沒法管”。一旦發生不贍養或其他事件,老人能夠從制度渠道獲得的救濟非常有限。

  第五,新的制度資源開始進入,但是遠遠不夠。一些新的支援性制度資源正在進入農村並且受到老人們的歡迎,如農村合作醫療、計劃生育獎勵制度等。但是這些制度資源目前還存在著資源量小、覆蓋面窄等問題,總體而言,還只是杯水車薪。

  二、解決農村家庭養老困境的政策思路

  農村養老制度目前面臨兩難選擇,所謂資源困境實際折射的是農村經濟、社會和文化變遷的背景下,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因其制度化基礎改變而難以為繼。對此,首先要改變對農村養老方式的自然主義態度,加強國家對農村養老行為的積極干預、扶植和管理;其次,要創造新的資源形式,立足農村資源的開發,鼓勵探索和實驗新型養老方式。

  第一,政府主導在農村興起尊重、關懷老人的風氣,以政府的威望代替老人在社群和家庭中日益沒落的權威。除必要的大力倡導和宣傳工作之外,還應考慮採取一些制度措施,如成立老年人協會等,並規定其在村莊相關事務決策中的一定地位,以提高老年人在社群中的話語權來帶動老年人其他權利地位和權利意識的提升。

  第二,強化村級組織在社會風氣、道德建設方面的規範、監管職能。在養老制度以道德自律方式難以充分維持的情況下,應補充以行政>文秘站:<手段,建立新的尊老敬老的村規民約,以及群眾投訴和舉報的受理責任制,切實解決不贍養和其他老人的行為。

  第三,倡導移風易俗,鼓勵女兒贍養,挖掘農村新的養老資源。在多數老人看來,兒子供養是出於義務,女兒贍養則是出於親情,女兒的重要性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面都能得到體現。但傳統的風俗習慣制約著老年人在兒子和女兒間自由選擇贍養者。對女兒而言,因有義務而無權利也存在諸多不平等問題。所以在農村,倡導新觀念,宣傳和推進兒子女兒平等的繼承和贍養地位,不僅有利於普法而且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

  第四,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社群集中供養試點,探索社群和鄰里相助的福利功能。如在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村莊,由村委會負責,子女部分出資,嘗試將老人的贍養或部分贍養職能集中在一起,建立老人的疾病、照料、閒暇等統一管理和相互照顧制度等。

  第五,針對改革開放後進入中年的“準老人”,逐步推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這些“準老人”與集體化時代過來的老人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大多數有自我養老的意識,也經歷了一定的市場化洗禮,並且具備一定的財富準備。只要養老保險制度制定合理,經過若干年後,農村能夠實現從完全的家庭養老過渡到合理的家庭與保險制度並重的養老方式。

  第六,針對老年人是疾病多發群體、醫療消費的最困難人群,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設定傾斜性資金。可以考慮國家撥付專款,對65歲以上老人提高一定的醫療報銷比例。還可針對老人“大病等死”的窘境,建立專項的“大病扶助基金”,規定家庭和國家不同的出資比例等。

養老調研報告4

  今年,射陽縣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xx年健康養老產業規模顯著擴大,推動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產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務、老年體育健身、老年文化教育、老年金融服務、老年旅遊等養老服務業全面發展,養老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比重顯著提升,從業人員規模不斷擴大。培育一批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好的養老產業叢集和品牌連鎖機構。”可見,發展健康養老產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面臨難得的政策機遇。在此,對發展健康養老產業的路徑和舉措進行一些思考。

  一是強化政府主導和引領作用

  1、統籌規劃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把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民生幸福工程建設重要內容。按照老年人口結構和分佈情況,編制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和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在制定城鄉發展規劃時,合理規劃養老機構和社群養老服務中心佈局,避免重複建設、資源浪費。

  2、建立健康養老服務制度。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作用,為所有老年人提供健康養老服務。公益性養老機構要充分發揮託底作用,重點為農村五保老人、城市“三無”人員以及特困、低收入、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完善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等情況,穩步提高老年人健康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基本生活等保障水平。

  3、完善健康養老公共服務設施。在制定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時,按照人均用地標準,分割槽分級規劃設定健康養老服務設施。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20至30平方米配套建設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用房,並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的住宅區無養老服務設施或現有設施未達到標準的,由主管部門會同鎮政府、居委會,透過新建、置換、改造、租賃等方式,按每百戶15至20平方米的標準調劑解決。農村健康養老服務設施要納入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優先建設,全面推進“關愛之家”等農村互助型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各類養老服務組織都要配備康復設施,到20xx年,50%的城鎮社群和有條件的農村社群要設立適合老年人的康復場所。著力建設12349居家養老服務資訊平臺,依託行動通訊網路作為技術支撐,以12349公益電話號碼為服務熱線,為老年人和社群居民提供生活、醫療、緊急求助、健康諮詢等一系列居家養老服務。加快縣養老中心專案建設,建成集醫療、康復、護理、頤養、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機構,努力打造成蘇北領先、江蘇一流、全國示範的綜合型縣級養老機構,力爭成為國家級示範性養老機構。

  4、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充實縣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力量,保障其對全縣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履行管理職能。透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健康養老服務組織中探索設定社會工作崗位。採取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的辦法,為縣12349居家養老服務資訊平臺和每個鎮區及村居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等養老服務組織,配足配齊專職工作人員,從事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支援明達職業技術學院、縣職教中心增設養老服務類專業,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社會工作和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型人才。養老機構應依法為工作人員繳納“五險一金”和人身意外傷害險等費用。採取政府補貼的方式,對養老護理員開展業務或技能培訓。到20xx年,養老護理員崗前培訓率達到100%,持證上崗率達到95%以上。加快志願者隊伍建設,逐步建立“為老服務”志願者庫和服務登記制度,為獨居、空巢、高齡老人和機構內老年人開展長期穩定的服務。

  5、營造尊老敬老助老社會氛圍。加強道德宣傳教育,大力倡導尊老愛老、子女盡孝的社會風尚,形成良好的尊老、敬老、孝老社會風氣。紮實開展“孝親敬老之星”、“老有所為之星”評選表彰活動,積極宣傳“雙星”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蹟。支援社會服務視窗行業開展“敬老文明號”建立活動。建立老年人精神關愛服務組織,積極開展老年人精神關愛活動。加強與老年人進行生活和思想交流,開展心理講座和培訓,提供專業心理諮詢、輔導和康復服務。依託各類教育機構,廣泛開展老年人文化教育活動。重點支援射陽縣老年大學和縣養老中心老年大學專案建設。

  二是支援社會力量進入健康養老服務業領域

  1、引導社會力量發展居家和社群養老服務。充分利用社群(村)現有資源,抓住老小區整治、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的有利契機,建設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農村“老年關愛之家”、城鎮社群小型託老所等居家養老服務組織重點專案。引導專業化社會組織、家政和物業等企業和機構,加盟、參與、託管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在縣城主城區內培育一批政府購買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定點單位,支援縣養老中心連片輻射、連鎖經營、統一管理,打造特色品牌,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基本服務。支援基層群眾自治組織開展居家養老互助服務。

  2、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加大政策保障、資金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對閒置企業廠房、閒置校舍、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扶持不同檔次的民辦養老機構向老年人提供多樣服務,重點發展一批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娛樂、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綜合性服務的護理型養老機構,推動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較強競爭力的養老機構,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市場格局。

  3、培育健康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培養老年產品研發聯盟、養老服務行業協會、老年學專業研究會等社會組織,支援專業組織開展行業標準制定、服務質量評估、服務行為監督等事務。培育和扶持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購、助醫、助急等養老服務組織和社工,為特定物件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新培育發展為老年人服務的公益慈善組織。支援慈善組織重點參與養老服務機構建設、養老產品開發、養老服務提供等領域發展。

  三是統籌發展農村健康養老服務

  1、加快推進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提檔升級。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規劃、科學確定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佈局。堅持“實用適用”原則,抓好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提檔升級工作。進一步最佳化管理,提升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服務水平。鎮區敬老院在滿足本地區五保老人供養服務的同時,優先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高齡、空巢等老人提供養老服務。到20xx年,建成二星級敬老院7家,三星級敬老院5家。全縣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基本具備養老服務、康復護理、心理慰藉等功能,成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集中供養率達到80%。

  2、推進農村“老年關愛之家”建設。按照“村級主辦、互助服務、社會參與、政府扶持”的原則,支援和引導村民自治組織發揮主導作用。在老年人特別是留守老人較多、照料需求大、居住相對集中、經濟條件較好的行政村或自然村,透過新建或整合改造現有設施資源,按照“村建養老區”或“村辦互助養老院”的形式,建設農村“老年關愛之家”,滿足高齡、空巢、留守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到20xx年前,各鎮區都建成一家以上農村“老年關愛之家”。

  3、拓寬農村健康養老資金籌集渠道。可以依法將未承包的集體所有的部分土地、水面、灘塗等作為發展養老產業基地,收益優先用於老年人養老。養老服務的財政性資金重點向農村地區傾斜,要整合多部門相關資金,統籌使用到服務農村養老。加強城鄉養老合作,鼓勵城市資金、資產和資源投向農村養老服務市場。

  四是全面推進醫養融合發展

  1、加快推進醫療機構開展健康養老服務。在縣鎮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要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與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建立醫療契約服務關係,定期開展健康體檢、保健諮詢、上門巡視等服務。探索醫院將閒置資源改造成康復醫療機構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鼓勵部分非建制鎮衛生院積極開展養老服務。

  2、積極促進醫養融合發展。積極構建養老、醫護、康復、臨終關懷服務相銜接的服務模式,研究出臺鼓勵和支援護理型養老機構發展的具體措施。鼓勵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和社群養老服務中心,設立衛生室或醫務室。規模較大的養老機構可與醫療機構合作設立護理院,實現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的衛生健康服務有機對接。支援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定醫療機構,將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納入統一管理,在資格認定、職稱評定、技術准入和推薦評優等方面,與公辦醫療機構享有同等待遇。

  3、完善養老醫療保障制度。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符合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定點條件的,有關主管部門應將其納入定點範圍,入住的參保老年人按規定享受相應待遇。完善醫保報銷制度,切實解決老年人異地就醫結算問題。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參加醫療保險的人員按個人、基金、財政補助等多種形式進行籌資,解決長期失能人員的護理和日常照料難題,不斷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五是推進健康養老服務產業發展

  1、培育健康養老產業叢集。按照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的要求,合理規劃佈局健康養老服務業集聚區和養老服務特色產業基地。支援江蘇恆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護德爾”護理床設計研發和製造銷售,不斷培育擴大“護德爾”護理床銷售市場,力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老年人醫療護理產品市場上的領跑者。鼓勵建設一批功能突出、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休閒旅遊、生態養老、健康養生、醫療康復、教育培訓、商貿服務、現代資訊等方面的養老服務產業。加快射陽港經濟區健康產業園建設步伐,著力招引國內國際有一定知名度、掌握核心技術的保健食品、營養食品、功能性食品等專案落戶,特別是引進和開發適宜老年人的食品、保健品產業。結合射陽島生態旅遊區開發,發展適宜老年人的生態休閒、旅遊和養生專案。

  2、開發健康養老金融產品。引導和規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老年人的理財、信貸、保險等產品,提升個人養老能力。引導商業保險公司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為城鄉居民提供多樣化的養老保障金融服務。

  六是完善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推進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加強對加快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縣成立健康養老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和分管縣長任副組長,縣政府辦、民政局、老齡委辦、發改委、教育局、公安局、財政局、人社局、國土局、住建局、交通局、文廣新局、衛計委、市場監督管理局、旅遊局、體育局、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供電公司、電信公司等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縣民政局局長任主任,辦公地點設在民政局。縣各有關部門要協作配合、各司其職,積極推進,確保各專案標任務落到實處。

  2.建立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健康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建立縣級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調查評估制度。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專業機構對養老服務需求進行調查;鼓勵社會組織和養老機構開展健康養老服務評估。科學確定老年人服務需求型別、照料護理等級和養老服務補貼領取資格等。完善評估指標體系,嚴格評估流程,綜合利用評估結果,加強對評估工作的監督。到20xx年,全面建立科學合理、運轉高效的長效評估機制,實現養老服務評估科學化、常態化和專業化。二是健全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規範。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檔案精神,結合實際,推動我縣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標準建設,逐步健全和完善養老機構、社群託老機構、居家養老機構行業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公開、平等、規範的准入、退出、運營、監管機制。

  3.嚴格督查考核。把健康養老產業發展事業列入縣政府民生實事工程,作為重點責任目標納入績效考核,加強跟蹤檢查,確保按期完成。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准入、經營、轉讓、退出規則和養老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探索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推行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工作,實行動態管理,以評促建,以評促管。整肅養老服務市場,加大執法力度,對現有的養老機構實行分類分層分級指導,對未達到規範標準的限期達標,對無法達到規範標準的要依法予以取締。根據民政部有關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機構建設、行業管理、服務質量的規定和標準,加強監督檢查,推進養老機構建設的專業化、規範化、標準化,提高社群、居家、機構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

養老調研報告5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報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一定的寫作技巧。我敢肯定大多數人寫報告都頭疼。以下是邊肖編制的農村大學生養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我們來看看。

  我國老年人口問題由來已久,表現在老年人的生存和發展,如物質保障、醫療服務、住房等問題;也展現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社會心理等社會生活的變化。其中,滿足老年人養老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面對中國7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農村的現實,很明顯,農村養老問題是中國最重要的問題。為了更深入具體地瞭解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現狀,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對城關鎮寶安村的xxx名老年人進行了調查。結合調查和我的粗淺認識,我國目前的農村養老仍然是以家庭養老為主。

  第一,家庭養老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社會支援的能力。然而,家庭養老對中國農村老年人來說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在社會養老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城鄉,家庭仍然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單位和最後的大本營。經濟越落後的地區,家庭養老的作用越大。在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家庭養老起到了社會穩定器的作用。一旦家庭養老的基礎被摧毀,幾千萬農村老人將在晚年失去保障。

  (一)家庭養老符合當前中國國情的現實。目前,中國人口眾多,人口老齡化迅速,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不高,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但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農民支付能力相當有限。我國大部分農村還處於溫飽階段,只有少部分達到小康水平,少數農村還處於貧困狀態。同一地區不同鄉鎮、同一鎮不同村甚至同一村不同家庭的農民經濟收入不僅存在地區差異,而且差距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建立統一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來解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一定的保障體系必須適應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所以我們仍然有必要依靠家庭養老來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也明確指出,我國老年人的贍養主要依靠家庭,從而使家庭養老模式合法化,增強了家庭養老模式的生命力。

  (二)家庭養老的文化基礎深厚。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庭養老作為一種文化,從農業經濟開始,在中國已經持續了三四千年。贍養家庭養老功能是傳統倫理中孝道的價值取向。孝順是“自然”行為的最高準則,自然也是家庭成員的重要行為準則。中國傳統家庭作為一個福利單位,在養老機制功能上是一個天然的養老組織,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老年人生活在家庭中,不僅有安全的基本生活,而且每天都得到應有的照顧,享受孩子的家庭幸福,獲得精神寄託。所以家庭養老不可能退出歷史舞臺。即使未來中國經濟高度發達,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極其豐富,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家庭養老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3)家庭養老的實際保障效果不會被大大削弱。首先,獨生子女政策不會對家庭養老產生很大影響。有學者認為,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子女減少,可能影響養老質量。但美國密歇根大學人口研究中心的Ringo等人的研究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老年夫婦並不同時需要孩子的日常生活護理,所以所謂家庭規模的小型化並不一定對老年人的日常護理構成重大威脅。而且透過調查發現,獨生子女老人的生活比多子女老人的生活要好,因為這個時候,女性是無法推卸養老責任的。其次,農村流出人口的增加不會對家庭養老產生很大影響。有研究認為,農村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使老年人無法得到日常照顧。調查顯示,家庭養老主要由女性承擔,許多國家40歲至59歲以下的中年女性會遇到老年人無法自理,需要定期護理的情況。在農村流動人口中,xx年齡組是外出打工婦女中最活躍的。40-59歲年齡段的女性更傾向於在家照顧侄子和老人。的確,如果有的家庭只有一對中青年夫婦都外出打工,他們也會把體弱多病的老人託付給親戚朋友或者請人照顧。最後,就家庭養老保障水平而言,雖然只能滿足普通家庭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與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隨著農民負擔的減輕和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家庭養老保障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二、當前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基本思路

  鑑於上述分析,考慮到目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村經濟、社會和人口狀況的差異,認為應建立不同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過渡性方案。具體來說,針對目前不享受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老年人口和未來仍不能享受社會養老保險的“未來老年人口”,家庭養老模式仍然是解決其養老問題的主要途徑,在增加農民收入的過程中補充一些行政激勵措施,努力減輕家庭養老負擔,繼續鞏固和落實家庭養老的整體功能;同時,要不斷推進傳統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轉變和發展。在較富裕的農村地區和家庭,當家庭養老功能弱化時,應及時補充社會養老,尤其是針對農村“未來老人”——農村青年一代。要加大社會養老保險的力度,全面推進,有效解決他們未來的養老問題。

  第三,具體措施

  應該說,這一基本假設與我國目前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時也符合農村老年人的意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a)透過思想工作和法律手段並重的社會干預,落實家庭養老金。首先,要堅持不懈地宣傳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重點是做好中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堅持“從娃娃抓起”,把尊老愛幼教育滲透到中小學生頭腦中,消除少數家庭嚴重的“養幼棄老”現象,為家庭養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確的思想基礎。二是加強法制建設,走法律保護之路。認真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教育老年人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規範和約束家庭和社會成員自覺維護老年人權益,維護家庭內部代際和諧,營造有利於家庭贍養的社會環境,大力推動簽署《家庭贍養協議》。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有效方法。三是改革傳統的家庭養老機制。在被調查的有子女的xxx老人中,xxx老人由兒子贍養,只有3個沒有兒子只有女兒的老人透過招募女婿來養老。顯然,在農村家庭養老機制中,兒子是主體。這種機制是歷史傳統自然形成的。在實行計劃生育的今天,後代中沒有男孩的家庭比例約佔四分之一,這一機制必須改革。

  (二)進一步完善支援家庭養老的政策措施。家庭養老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國家的經濟負擔,國家也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承擔相應的責任。從農村家庭養老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研究制定資金、人員、設施等方面可行的養老政策措施。家庭-鄉村合作醫療。首先,要加大對農村資金和技術的支援力度,確保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農村經濟將繼續穩步發展,從而解決農村養老的最大問題——經濟支援。第二是為照顧老人有困難的家庭提供經濟援助。我們應該盡力減輕貧困家庭的養老負擔。讓這些家庭的老人安享晚年,併為照顧老人的家庭成員提供各種優惠政策。第三,大力發展農村合作醫療。解決農村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

  (三)強調社會的作用,擴大社會對家庭養老的支援。首先,要充分發揮農村養老組織的作用,增強其功能。加強和規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就是要規範非老年成員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行為,保證老年人幸福地度過晚年。因此,建立和完善養老機構,加強養老機構的組織領導職能,是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目前,從表面上看,農村養老機構在鄉鎮一級是健全的。但本質上是處於“沒有人員配備,沒有活動經費,開展工作力度不夠”的困境,對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組織老年人活動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因此,必須重視鄉鎮老年組織的制度建設和支柱作用的發揮。二是增強老年人的力量,弘揚自助和互動精神,倡導年輕健康的老年人幫助年老體弱者;增強老年人的經濟自立和自理能力,以減少社會和家庭的養老金需求。第三,發展老年人公益設施。充分發揮村老年協會和老年人活動場所的作用,解決“給老年人找樂子”的問題,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

  (四)加強社會養老保險參與宣傳,逐步擴大社會支援比例。長期來看,在經濟方面,隨著國家特別是農村經濟實力的提高,養老責任逐漸從家庭轉移到社會,家庭養老最終會讓位於社會養老,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在轉型時期,不僅要倡導家庭養老,還要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使社會養老保險在“未來老人”群體中發揮主要作用。調查中,很多中青年人沒有參保,除了經濟條件不允許,怕政策變動或者沒聽說過社會養老保險。更集中的是他們的保險意識比較弱,年輕的時候不在乎,到中年以後因為一次性保險金額大,不得不放棄。因此,在農村,要大力加強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思想教育,逐步把扶持年輕一代的方式引導到社會養老保險的軌道上來,立足“早”字,積少成多,築起巨大而堅實的社會保障“壩”。

  (五)以社會養老保險為重點,逐步建立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一個完善的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應該有五個內容:一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第二,老年人生活護理體系。目前,充分發揮農村社群的作用更加現實可行。參照大連的做法,可以成立“居家養老之家”,組織一部分有閒暇在家的中青年女性,為沒有孩子、不在家、生活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老年人提供養老福利服務,實行低收費政策,由集體或國家給予適當補貼。第三,老年人醫療保障服務體系。xx年xxxx月,財政部、國家計委、衛生部發布《關於農村衛生補助政策的若干意見》,確定到xxxx年,各級政府增加的衛生投入將主要用於農村衛生髮展。縣級財政要根據實際需要和財力安排資金,為農村五保戶和貧困家庭提供醫療救助。中央政府也將透過專項轉移支付給予適當支援。這一規定表明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據調查,仙居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已在xxxx全面鋪開。共有xx個鄉鎮(街道)有xx萬人參保,參保率為xx%。第四,老年人社會救助制度。對農村老年人實行“五保”供養制度,保障溫飽、醫療和喪葬,提高供養水平。但調查發現,兩個孤寡老人沒有納入“五保”供養體系,甚至全鄉沒有老人納入該體系。他們的生活條件相當令人擔憂。此外,還要處理生病或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庭貧困的老人以及子女之間發生嚴重養老糾紛的老人。他們都是老年人口中的弱勢群體,必須得到國家或集體的特殊照顧,必須得到國家或集體的給予,幫助他們擺脫困境,安度晚年。第五,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體系。主要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以農村為單位,設立文化、體育、教育、娛樂等老年人活動場所。由於農村老年人數量多、地區分佈廣、收入差距大,上述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也應體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模式、多渠道的特點。

養老調研報告6

  現階段養老體系建設分為政策兜底供養、健康為主旅遊養老、醫養結合養老、保健養生養老、社會化服務養老等養老模式。據統計2015年我縣有60週歲以上老年人2.89萬人,佔全縣總人口20%,我縣人口結構已經逐漸步入老年社會,養老服務和養老市場需求呈現與日俱增趨勢。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來越注重健康保健養生,養老消費市場蘊藏著巨大發展的潛力和空間。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和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健康養老產業已經成為新的發展熱點,養老體系建設面臨難得的政策機遇和挑戰。

  一、我縣康養產業發展現狀

  (一)我縣養老體系建設發展與運營現狀

  我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主要採取政府主導構建養老機構政策養老為主、引導社會參與建設民營養老院為輔,主要模式為政策養老、居家養老、日間照料和農村五保、城市三無人員集中供養方式,構成了我縣現有養老服務體系框架。

  ——全縣農村敬老院原狀和發展沿革 2006年前我縣五保供養主要是分散供養,2006年後經縣政府研究透過國有資產整合,開始改建農村敬老院,現有農村敬老院3個,分別為新添鄉**敬老院、安靖鄉安靖敬老院、泗坪鄉泗坪敬老院,在“5.12”地震是申請與社會福利中心打捆建設嚴道鎮嚴道敬老院。新添鄉**敬老院在2007年由原**鄉政府辦公樓改造而建,改造建成的敬老院床位數50張,2011年經縣政府同意爭取上級敬老院改造資金又改建了原**小學教師宿舍樓,改建後新增48張床位。安靖鄉安靖敬老院2006年(我縣第一個農村敬老院),由原順江小學順江分校村小改造而成,床位數24張。泗坪鄉泗坪敬老院在2007年由泗坪中學教師宿舍樓改造而成,床位數60張。同時2008年“5.12”地震後新建社會福利中心與嚴道敬老院打捆修建,佔地23畝,建築面積3040平方米,建有老年公寓樓2棟,床位數100張,辦公樓一棟、食堂一棟。以上養老床位數284張,由於起點低、實施裝置與老年公寓要求有很大差距、部分存在安全隱患,無法滿足養老發展需求。

  ——政府主導投資建設的敬老院和社會福利中心災後重建專案全部建成營運 蘆山“4.20”地震後我縣3個農村敬老院和福利中心擴建全部納入災後重建總規專案。其中:**敬老院在原**小學內新修三層老年公寓2棟餐廳等附屬用房,總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總投資700萬元,由達州市慈善會捐建,新增床位100張。花灘敬老院由安靖敬老院,異地在石橋原中心小學校重建,總投資750萬元,新建三層公寓樓一棟,總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由天津市民政局援建,新增100張床位。泗坪敬老院在原址重建,由天津市民政局援建,援建資金700萬元,新建四層帶電梯公寓樓一棟,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新增100張床位。社會福利中心在小坪山新修兩層公寓樓(新命名為“銀瑞樓”)一棟及70米連廊等附屬設施,建築面積2600多平方米,新增100張床位,總援建資金780萬元(四川銀監局380萬元,省慈善總會400萬元),專案全部依據四川省三星級農村敬老院標準建設,全縣公辦養老床位達600張,依據《四川省2015-2017年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點任務安排意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3張”的目標我縣基本達標。根據全國老齡化遞增速度預測和我縣政策性共養老人遞增速度,基本可以滿足由政府供養的五保老人和部份社化供養老人。

  ——農村敬老院管理與供養現狀 目前我縣有農村五保老人302人,城市三無人員21人,集中供養97人,分散供養226人。全縣敬老院分佈已形成片區服務和相互?充格局,四個片區都建有敬老院,在縣城有福利中心。供養標準集中供養400元/人·月(與省上標準一致),分散280元/人·月(高於省上3000元/年·人的標準)。在管理中我們堅持以農村三星級敬老院管理為目標,行政上規範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突出做好敬老院院所工作人員培訓,實現持證上崗。細化服務科目,個體化服務,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全部購買醫療保險,醫療費用全額報銷。實行互助互幫服務,合理達配老年人住宿,彌補服務人員不足。安全上以人為本,突出老年人特點,改造相關輔助設施,今年所有敬老院將安裝監控裝置,確保老年人安全。

  ——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社會化養老機構建設起步 將民建民營養老院建設納入政府民生工程內容,引導民間資間投資新建民營養老院,2015年依託原龍蒼溝鎮萬年村祝家莊建成的陶家壩養老院、**鄉**渡假村的**縣**康復院改造建成了2家民建民營養老院,建成後新增養老床位100張,縣政府按養老床位1.1萬元/張標準,補助到位資金110萬元。2016年2個民營養老院的擴建納入了政府民生實事專案,計劃新擴建養老床位100張,目前陶家壩養老院已完成了主體工程建設,**康復院已完成了專案的設計。

  ——以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為補充的散居老人提供養老服務專案正常推進 2014年、2015年建立城市和農村社群日間照料中心5個,其中城市社群日間照料中心3個、農村社群日間照料中心2個,為所在村(居)獨居留守老人提供助餐、健康保健、心理諮詢和文體娛樂等服務。結合“4.20”災後重建,2014年、2015年依託農村老年活動中心投資36萬元,利用老年協會活動室和村委會閒置資產改造,添置老年活動用品,建成15個農村幸福院。覆蓋農村老年人口2337人,覆蓋獨居、留守老人數909人。

  ——居家養老為主的“9073”工程養老服務模式正在形成 透過政府購買服務、協調指導、評估認證等方式,鼓勵社會組織、家政服務企業、居家養老服務專業機構或企業,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定製服務,為90%老人居家養老提供服務,7%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3%老人提供集中養老服務。2014年、2015年對3390名60週歲以上困難和失能、獨居老人和80週歲以上高齡老人提供了居家養老服務。每人每年服務費300元,共計支付服務費用101.7萬元,推動實現基本養老服務均等化。2015年,對凡持有**縣常住戶口縣年滿80週歲以上(含80週歲)的老年人,均可申請享受高齡津貼,發放標準為100週歲以上(含100週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300元,90至99週歲(含90週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80至89週歲(含80週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50元。2015年全年共發放高齡津貼40685人次222.85萬元。

  (二)醫養結合與健康旅遊商貿休閒養老產業現狀

  ——探索發展醫養結合的健康養老服務 主要是為老人提供醫療養老服務、健康食品和保健品、專案建設處在初步發展階段。醫療養老服務開展我縣主要是由衛計部門組織各醫療單位開展的康復、保健、理療等內容,如縣醫院中醫科開設了康復理療專案,為老年病康復提供了一定服務。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消費觀念的轉變,大眾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已經轉移到營養保健品、綠色食品,這類食品有巨大的市場價值和潛力。近年來,我縣健康食品和保健品消費增長速度非常快,市場需求還很大。全縣生態觀光茶園、生態蔬菜生產基地等。針對老年群體的營養保健品商店也逐步增多。

  ——促進發展旅遊商貿休閒養老服務 旅遊健康養老和老年商貿休閒養老,旅遊產業是國際公認的朝陽產業為養老服務提供了生態自然健康服務,產業鏈長,帶動能力強。我縣在十三五規劃發展綱要中將康養產業作為了十三五發展主要內容,規劃的主要專案有《**縣新添康養中心專案》、《**縣醫養綜合服務中心專案》、《**縣車家坪老年公寓整體開發專案》、《**縣高階養生養老基地建設專案》、《**縣高階旅遊度假養老產業專案》和《**縣旅遊度假養生產業專案》等6個養老產業專案,計劃投資2個億,主要是依託建設鴿子花都生態**,在打造龍蒼溝旅遊景區和牛背山風景區等重點發展專案的同時,帶動了我縣生態養生旅遊。每年夏季有許多老年人到龍蒼溝及周邊進行候鳥式養老,促進三次與康養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家庭病床護理、健康諮詢、醫療護理等服務業發展 2015年,我縣大力實施民生工程,改造興辦了陶家壩養老院和**康復院,圍繞群眾健身休閒消費需求,廣泛開發季節養老、健康養護、qi牌娛樂等各種消費專案,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健身休閒娛樂設施。縣城和集鎮針對老年人保健養護,新辦了許多針灸、藥膳養生、足浴、按摩、美容養顏等養生康復產業,迎合老年人消費市場需求。大眾健身專案,如廣場舞等也成為中老年人健身休閒的熱點。

  二、我縣康養產業存在的問題

  養康養產業是一個系統性社會工程,涵蓋了政府與民間、醫療與衛生、食品與生態、旅遊與休閒、服務與管理,發展與提升、經濟與社會等領域。

  ——養老專案模式單一,沒有形成完整的養老體系

  我縣康養產業專案模式單一,多年主要是靠政府的投入發展養老產業,形成了以敬老院和社會福利中心為主要形式的養老產業,養老服務的範圍盡限於政府供養部份人員。最近三年我縣探索開展了以公辦敬老院為主、民營養老為輔、日間照料和農村幸福院為補充養老產業發展模式,這些專案建設與服務範圍還是體現在初級階段,主要服務還是以政府供養為主,政府直接參與提供養老服務,民間資金投入沒有積極性,民營養老模式發展緩慢,實質上的康養體系還沒有形成。

  ——養老資源利用率低,沒有整合現有養老資源

  全縣公建養老院床位達600張,現實際入住使用床位100張,使用率只有17%,公建養老機構床位利用率不高,空餘床位達83%,由於入住率低,導致養老執行成本增加。加之,現有養老機構管理人員不夠,專業護理人員缺失,養老服務水平留停在吃飽、穿暖、有醫的狀態,入住老人文化生活單一,一般就是看看電視、曬曬聊聊天。民辦養老機構剛起步,如何適應市場,發揮其輔助功能還需要一個探索過程;在居家養老方面,留守老人、空巢老人面臨生活和精神無人照顧境遇,由政府購買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由於缺乏專業的社會組織和家政、養老服務公司(企業)承辦,服務水平和質量不高;近幾年來由於災後重建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許多村級老年協會面臨自然消亡,老年人自我服務、自我娛樂的功能減弱和消失。

  ——醫養結合康養服務體系缺失,沒有形成醫養結合

  目前我縣醫養結合養老產業沒有形成,醫養為主要手段的康養專案還只在縣醫院、中西結合醫院內部份科室開展,由於沒有專業的老年病醫院,整對涉老醫療技術手段和水平不高,專業護理不到位。特別是農村老年人享受醫療服務與城鎮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老年人健康服務水平不高,健康知識宣傳普及還不到位,有的甚至被“江湖郎中”佔領陣地,成為康養產業的一個瓶頸。本縣生態健康食品與傳統有效保健食藥兼併產品生產規模較小,受各方面制約本地健康食品沒有有效進入市場。

  ——老年旅遊商貿休閒產業發展滯後,沒有體現旅遊健康養老

  由於我縣旅遊業起步較晚,健康旅遊的相關配套實施較少,宣傳推介方式落後,需經10年來各級政府大力推動發展**旅遊業,但是並沒形成具有**特色的健康旅遊商貿休閒產業鏈,健康旅遊產業優勢還沒有挖掘出來,為老年服務的旅遊設施裝置不完善,特別是老年旅遊交通服務制約老年人健康旅遊。老年商貿休閒產業發展不平衡,城鎮發展區內基礎好,發展也較好,偏遠山區農村較差,存在服務內容單一、服務方式較少,主要停留在住宿餐飲、qi牌娛樂。大眾健身活動開展不規範,廣場舞、健身舞(操)缺乏專業指導。老年康養周邊土特產品、康養知識普及缺乏,導致老年人對康養產品選擇使用上存在較大誤區。

  ——康養管理與康養需求有差距,沒有康養管理標準

  提供科學的康養管理是康養市場健康發展需求,當前康養產業還在起步階段,我縣康養管理手段還只是停留在行業管理基礎方面。以政府為主導敬老院和社會福利院養老管理模式沒有形成有效標準管理體系,以醫院為主的醫養結合康養標準只是用醫療方面標準進行管理,沒有針對性把醫療與養老相結合,制定出符合醫養結合,以養老為主的管理標準。在老年旅遊商貿休閒產業發展上,重旅遊商貿休閒產業發展和建設,輕老年旅遊商貿休閒產業發展和建設。由於沒有一個康養產業發展綱要、目標和標準,康養產業發展處在自生自我發展狀態,康養管理無法滿足與日具增的康養產業發展需求。

  三、康養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與對策

  (一)制定出臺《**縣康養髮展與康養管理服務發展綱要》,構建康養產業的發展體系。突出山青、水綠、空氣清新,無汙染生態特點,制定我縣康養產業建設與發展、管理與服務、執行與補貼、管理與監督的標準。對生態康養進行分功能合理佈局,在開發中發展、在保護中利用,在挖掘中建設我縣康養產業,保護好利用好我縣生態優勢在健康養老產業發展中作用。同時,隨著我縣城鎮化和農村聚居點社群化步伐加快,必須把舊城改造、新區建設和生態健康宜居縣城結合起來,在規劃和建設的同時配套相應的生態健康宜居配套設施,增強城市的生態健康功能,突出生態養老康養建設目標。

  (二)改進現有養老模式,提升養老服務產業水平。試行“公建民營、民營公補”模式養老服務體制,即在滿足政策供養需求前提下,將部分公辦敬老院民用化,帶動公、民敬老院齊發展,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興建養老院,落實民營養老院建設?助資金(省上提出每建一個床位?助1.1萬元,省財政補助60%,縣財政配套40%),力爭2015-2017年民辦養老機構每年完成100張床位,三年完成300張,滿足日益增長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建立完善敬老院養老行政管理、護理人才培訓近、中、遠期培訓計劃,先期以公辦人員培訓為主導,去年我們根據省民政廳安排,安排敬老院管理人員參加了由省上組織天津市民政局援助管理專業人才培訓,同時也動員了社會熱心養老服務人員參加,這方面效果不是很好,還需在今後工作加大宣傳,擴大社會影響面,提升全社會關心度和參與的積極性。中期組織動員民辦養老院管理人員參與培訓,目前我縣已有一家提出意向性地要辦民辦養老院,我們將以此為突破口,做好申報審批籌建等服務指導工作,動員參加各級組織養老服務培訓,實現敬(養)老院所需行政管理、專業人才持證率100%,遠期目標實現敬老院實現管理專業化、護理個性化,服務全方位化。實現養老服務標準化,原則上5—8個老人需配備1名護理(管理)人員,建議縣上逐年增加招入養老管理人員,將護理內專業招入標準降低,建議護理方面招用具有中專學業護理專業並取得了護理資格人員,充實敬老院管理人員。將臨時性管理崗位納入公益性崗位,聘用35歲以上45歲以下人員為老年人提供服務,補充敬老院管理人員不足。整合資金、政策、資產發展多元化養老服務產業,認真落實《四川省2015年-2017年養老服務發展規劃》,向社會購買養老服務,第三方提供服務,穩定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一方面為困難家庭失能老人、獨居老人和80週歲以上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去年2000人民生工程任務,標準300元/人·年,省財政?助35%,105元/人·年,剩下由本級財政承擔,去年探索性地完成了任務,2015、2016、2017每年完成3390人,合計完成10170人)。我縣2015年建成城市社群日照料專案2個,2016年2個,2015年建成農村日間照料建設專案1個,2016年建成農村日間照料建設專案1個(去年已在嚴道鎮依託城西社群試點建成社群日間照料中心,補助標準30萬元,省財政補助35%自籌65%,2014年省財政補助到位資金10.5萬元,在**鄉依託**試點建成農村日間照料專案1個,在**依託敬老院試點“敬老院+村老年活動中心”日間照料1個,?助標準25萬元,省財政補助35%,自籌65%,2014年省財政已補助到位建設資金8.75萬元)。力爭透過三年建設形成居家養老、日間照料、集中供養相互?充養老服務體系。

  (三)建立具有特色養老模式,啟用現有康養資源。探索建立“醫療+康復+養老”三位一體醫養結合模式,制定和出臺鼓勵醫療機構加入醫養結合的指導政策,充分利用現有敬老院、養老院空餘床位和設施,挖掘醫院潛在醫療技術和床位資源走出一條“醫養結合”的新路子,如養老院與醫院合作,實行醫養一體化,由醫院提供醫療、康復、護理服務,由養老機構負責生活、扶理等服務。盤活公建養老機構資產,開展公建民營、公建公營、民建民營、建養補助康養髮展模式,改造提升一批旅遊服務設施,使其發揮在健康養老應有的作用,適時推出公建民營養老設施,前三年實行“零租金”運作,後續採取政府補貼,營運方繳納成本拆舊金。加快康養旅遊產業專案規劃和實施,在主要旅遊區建設適合老年人旅遊的專案,增添必要老年設施裝置,形成“健康旅遊+食藥產品”的旅遊老年商貿休閒和健康食品、保健品、康養產品的產業鏈。

  (四)加快康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康養管理與專業服務隊伍。制定康養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根據康養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有計劃地透過長中短期培訓、在崗培訓、進修培訓、講座培訓、交流互動等方式,實現養老產業人員持證上崗100%,管理人員培訓100%,專業服務人員培訓100%,提升康養產業管理和專業人員的業務技能水平。採取人才引進優先,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最佳化人才考聘方案,採用公開招聘、考核招聘的方式引進健康養老專業技術人才,設定康養產業公益性崗位,補充增強康養人才隊伍。實行優劣淘汰管理,在發展康養產業中注重量的發展,也注重質的發展,實行管理考核、評定等級、星級發展管理監督模式,形成良性優勝劣汰競爭格局。

  (五)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擴大康養產業影響面。宣傳的重點是找準康養定位點,體現“養老、養生、養心、養身”四個方面,突出“生態、水質、氣候、食藥品兼用”康養產業的優勢,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全面挖掘縣域內風景旅遊、人文地理、交通生態文化中的傳統養生元素,並將我縣養生文化進行打造、包裝推出。大力發展我縣健康生態農產品、生態野生產品、食藥兼併傳統立品,建立起採摘、體驗、食用、醫療、關光為一體生態康養產品。

養老調研報告7

  為進一步深入把握我市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助推和提高養老社會化程度,促進昆明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社法委於20xx年4-6月間對我市不同型別、各具代表性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我市老年人口和養老服務機構現狀及工作成效

  (一)我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狀況

  按照國際標準,一地區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即為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誌。我國於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至20xx年底全國老年人口達1.9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4.9%。我市1991年有老年人口36.25萬,佔總人口比例的10.09%,標誌著我市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xx年底,我市戶籍老年人口達87.264萬,佔全市戶籍人口的16.06%,較1991年增長了1.41倍,年平均增長率為7.32%。目前我市有空巢老人23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26.36%;失能老人19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21.77%。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中我市老齡化程度排第9位,在雲南16個州(市)中排第1位,是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的城市,具有高齡化、空巢化的特點,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劇增。

  (二)我市養老服務機構現狀

  我市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老年人活動中心4所,各類養老服務機構119所,總計擁有床位數1.6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18張,已建成投入運營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72個,市級層面成立了XX市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協會、XX市養老產業協會,全市95%的城市社群和85%的農村社群(村)均成立了老年人協會。

  (三)我市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及成效

  1、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情況

  根據省、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相關要求,我市於20xx年啟動了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工作,當年省下達我市建設任務為60個,20xx年為80個,到目前為止已有72個建成並投入使用。

  ——建設方式及規模。我市因建蓋較早的城市老舊小區難以找到800平米的場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採取新建、改擴建、租賃場地整合資源等方式進行建設,有的中心功能較為齊全,有的採取多點建設彌補或達到功能相對齊全。

  ——服務內容。目前根據我市不同社群老年人的需求,在個別“中心”四項基本服務已得到拓展,如XX區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示範點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增加了情感關懷、養老機構外展、小家庭結對等服務。

  ——服務物件及方式。服務物件為本轄區內60週歲以上老年人,具體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分為無償、低償和有償服務,無償服務的物件為具有本轄區戶籍的城市“三無”和農村“五保”老年人;低償服務物件為具有本轄區戶籍老年群體中的高齡老年人、特殊群體的老年人;有償服務物件為有經濟來源並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

  2.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情況

  我市積極探索不同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方式,按管理主體和經費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類。一是由政府全額負擔運營經費的,如XX區長壽路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xx年,與社群居委會辦公用房合用,結合“4050”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招聘工作人員,成立至今已為12.9萬人次提供服務,每年投入65萬元用於政府購買服務。二是由集體經濟承擔運營經費的,如XX區中營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xx年3月,新建小區預留用地建蓋,每天為150餘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務、為80餘人提供康體娛樂活動。三是社會力量興辦、民營經濟補貼。XX區916社群養老示範基地,成立於20xx年4月,由愛心企業家免費提供場地,成立至今已為3.6萬人次提供服務,愛心企業每年提供運營經費120萬元。四是大型工礦社群,由單位與社群共建的,如XX市新村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xx年,與社群居委會辦公用房合用,與單位離退休人員工作相結合,成立至今已為3萬人次提供服務,至今投入運營經費70萬元用於政府購買服務。五是市婦聯探索的“三工”協作參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即市由婦女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和義務工作者三者結合,由市婦聯組織牽頭,引入南鑫家政服務公司提供社會工作者服務,招募志願者參與,共同為社群居家養老提供服務和幫助。

  3.取得的工作成效

  我市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至今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xx年的“星光計劃”,即20xx之後的2-3年,透過發行福利彩票籌集的福利金,約40-50億元用於資助城市社群的老年人福利服務設施、活動場所和農村鄉鎮敬老院的建設;第二階段是20xx年的“163”計劃,即給予每個社群5萬元啟動資金,建立“1個”老年服務中心,針對社群內的特困老人、殘疾老人、高齡老人、獨居老人和患病老人,開展溫情、援助、醫療、教育、康樂和維權“6項”服務,實行領導、標準和標識“3個”統一;第三階段是當前開展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即建立健全縣(市)區、鄉鎮(街道)和社群(村)三級服務網路,城市街道和社群基本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全覆蓋,80%以上的城市社群和20%以上的農村社群建立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和站點。

  目前已逐步探索出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資源為依託,社會力量參與的新路子,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西南地區處於中上水平。透過實地走訪與瞭解,截止20xx年3月,我市72個建成投入運營的“中心”,獲得省、市、區三級財政撥付建設補助資金累計達4900萬元(具體補助標準見表五),其中申請省級財政補助2300多萬元、市級財政配套投入1600多萬元、縣(市)區級財政配套投入1000萬元左右,為近萬人次老年人提供了服務。

  二、我市目前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不平衡。一是各縣(市)區之間呈現不均衡發展。二是各社群之間發展不平衡。

  (二)缺乏市級層面的政策支撐,各職能部門之間難以形成合力。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涉及規劃、土地、住建、專業人員培訓、政府購買服務、志願者服務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的協同推進。

  (三)工作開展過程中“三難”問題突出。一是“中心”用房選址難是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二是各級配套資金落實有困難。三是運營難是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四)服務專案有待擴充,充分發“中心”養老服務功能揮。由於“中心”的建設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與“中心”建設的基本功能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另外,一些“中心”由於缺乏宣傳,雖然具有較為齊備的設施和配置,但呈現出服務量不飽和的狀況,“中心”難以真正發揮養老服務的功能。

  (五)社群功能不健全,社群內資源整合利用率不高。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支撐在社群、根基在社群、服務物件在社群,需要社群內每一個組織、每一個家庭的參與協作,需要整合社群內各種資源,納入整個社群的發展建設統一規劃之中。但調研中瞭解到,許多現有社群資源還處於“分離”狀態。一是社群內的基層組織未能實現有效聯動。二是“中心”與小區物管沒能實現資訊、資源共享。三是社群內公共單位、組織擁有的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引入不夠。

  (六)“中心”責任主體要不夠明確,助老服務隊伍建設有待加強。一是“中心”責任主體不夠明確。二是助老服務隊伍力量薄弱,專業養老護理員緊缺。

  三、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國際上一般都是在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以後才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中國在3000美元的時候就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調整帶來巨大的衝擊和挑戰。XX市作為省會中心城市,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到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昆明的重要意義,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切實增強做好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緊迫性和責任感,結合社會管理工作創新,建立“政府投入主導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物件公眾化、執行機制市場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大格局;要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績效考核體系;要透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搭建平臺、培育機構、典型示範、服務監管等途徑,切實加強我市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領導。

  (二)加快制定有利於推動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一是按照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抓緊對《XX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進行修訂,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寫入地方性法規條例中。二是制定完善城鄉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根據我市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老年人口分佈和老年人的需求,科學謀劃、高位統籌,做頂層設計。三是市政府要加快出臺《關於加快推進XX市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要認真總結試點經驗,深入調研,摸清情況,學習借鑑省內外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明確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指導思想、目標任務與階段性要求,以及各職能單位的具體職責,進一步規範“中心”的建設、運營,透過建立長效性的執行、管理、保障機制,逐步完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

  (三)建立健全我市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一是強化市、(縣)區兩級老齡部門養老行業主管部門的責任,負責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強化縣(市)區、街道(鄉鎮)兩級政府為“中心”建設的主體責任,負責具體承建“中心”專案;強化街道(鄉鎮)、社群屬地管理主體的責任,在“中心”專案建成後,交由社群、社會組織及企業等管理運營,由街道(鄉鎮)、社群負責日常監管。形成“條抓塊管、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非營利性組織負責“中心”營運”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管理體制。二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打破行業界限,放開社會化養老服務市場,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小額貼息貸款等多種形式,引導和培育社會力量參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具有一定資質的、專業性較強的非營利性機構,尤其是社會工作機構進入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可學習上海模式,建立公益招投標平臺,設立養老服務專項,透過市場化的引入激發行業的活力,實現執行機制市場化。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的工作機制,制定“普惠+特惠”的政策,優先向需求最迫切的老年特殊群體提供服務,將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80歲以上獨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的高齡老年人列為政府購買服務的物件,為其提供無償或低償服務;透過市場運作,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為具有服務需求和一定經濟能力的低齡老人提供有償服務,逐步實現服務物件的公眾化。四是建立健全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經費保障機制。老齡工作是關係到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且養老產業屬於微利或無利行業,建議政府透過財政撥付、政策傾斜、稅收減免等形式給予一定的扶持,要,對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助老員”工資、日間照料床位、老年飯桌、場地租賃等方面給予補貼扶持。

  (四)進一步完善社群功能,夯實居家養老的硬體基礎。一是將“中心”建設納入社群配套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建設,作為“和諧社群”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進行考核。二是加強社群硬體基礎設施建設,將“中心”建設用地納入新建小區的建設規劃,在開發時預留小區總面積的5%或8%,作為養老設施用地,規劃、土地、住建、民政等部門要在立項、規劃、用地、工程許可、小區命名等各個審批環節嚴格把關,形成政策合力;加大對老舊小區硬體設施的修繕和改造,充分利用有限空間,以改擴建的方式逐步加強“中心”硬體建設。三是加強對社群資源的整合利用,社群“兩委”應重視和支援“中心”建設,加強老齡、民政、衛生、工青婦等基層組織的協調配合,充分依靠和挖掘社群內公共單位的力量,調動小區物管的積極性,共同參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五)加強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社群養老服務隊伍。一是進一步理順老齡工作管理體制,整合老齡辦與市委老幹局的資源,以適應老齡化程序不斷加快對老齡工作提出的新挑戰和新要求。二是與“4050”人員再就業工作相結合,參照社管綜治“協管員”的方式,在每一個“中心”設立2-3個“助老員”的公益崗位。三是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的培訓,與勞動就業部門配合,定期對專職人員進行康復、護理、心理學等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培訓,實行“助老員”持證上崗和定期星級評定,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四是注重發揮“養老服務志願者”隊伍的作用,開展“以老養老”、“銀行式儲蓄養老”,調動志願者的積極性,特別是一些低齡老年志願者的參與積極性。

  (六)加大宣傳力度,引領社會化養老新風尚。社群居家養老在全社會的認知度和認同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要以新修訂的《老年法》普法學習宣傳為契機,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加強宣傳,發揮輿論引導和推動作用,強化“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的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注養老服務事業的濃厚氛圍。發揮好新聞媒體的作用,透過開展各類活動,集中宣傳開展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背景、內涵和意義,透過對“中心”養老服務實際效果的提升和宣傳,釋放敬老、愛老、養老的社會“正能量”,以提高社會關注度;要針對老年人做好細緻的宣傳講解工作,逐步改變老年人傳統的生活觀念、消費觀念和養老觀念,接受這一新型的養老方式,引領社會化養老的新風尚。

養老調研報告8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養老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不可迴避、必須解決的問題。有資料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34億,超過總人口的10%,全國70%以上的老齡人口分佈在農村地區。農村養老問題日益突出。

  根據此次平山縣南街村調研情況,得出如下資料及存在問題:

  (一)老年人身體狀況及醫療情況

  1.在訪問調查的老人中有93.9%的老人認為自身健康,能夠自理,6.1%的老人部分或不能自理。其中經常體檢(一年一次以上)的老人佔三分之一,而其餘的老人很少或從未體檢。

  2.在醫療保障方面,80.3%的老人參加了新農合,12.1%的老人選擇了商業保險或其他醫療保障,但仍存在7.5%的老人沒有選擇任何醫療保障。

  3.在就醫的問題上,98.5%的老人選擇“大病去醫院,小病在家吃藥”,而1.5%的老人生病立即就醫。不就醫的主要原因是醫療費用過高和手續繁瑣。

  (二)農村養老的現狀與特點

  1.在訪問的老人中,87.9%以上的老人依託家庭養老,入院養老及居住社群養老佔6%左右。老人大部分與子女住在一起,另有相當多的老人單獨居住,而他們感情與生活上和子女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絡。

  2.半數老人希望可有子女照顧日常生活,另有很大比重的老人能夠自己料理,請家政保姆及住養老院者只佔很少比例。

  有以上資料分析,農村養老方式以家庭養老為主要形式,以社會養老為補充養老形式。

  (三)關於農村養老院的情況

  農村中只有很少的養老院,而且有部分老人並不知曉養老院的具體位置。此外,養老院的環境較差與收費超出部分老人所能承受的費用,是老人不願進入養老院的原因是之一。

  另外,有部分老人不願去養老院是因為擔心周圍鄰居的評論,擔心鄰居認為子女不孝。

  (四)農村老人的生活情況

  農村老人,21.2%左右老人有退休工資或養老金,36.3%老人靠子女提供和生活費用,10%左右老人辦有養老保險,20%左右只依靠務農獲得生活費用。目前,多數老人的工作是幫子女帶孩子,另外,務農、家務、個體經商的老人也佔一定比例。

  絕大部分老人不擔心子女不會履行贍養義務,一部分老人擔心沒錢治病及年老孤獨寂寞。在“子女不孝,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假設下,多數老人會向村委會或組織反應,讓其出面說服教育,而少數老人會選擇忍氣吞聲,自謀生路。

  生活中,老人經常傾訴的物件是老伴、子女及周圍的鄰居親友,也不乏老人會向孫子女和村幹部傾訴心聲。老人的娛樂活動多為打牌、麻將、下棋以及跳老年健身操,幾乎所有老人都會選擇的娛樂活動就是看電視。

養老調研報告9

  社群養老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群為依託,以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群日託為主要形式,並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方式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一、社群養老的優勢

  (一)社會成本低。不需要太大的基建投資,一個社群只要有幾間房屋略加改造即可成為養老護理服務中心。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方便快捷,費用低。

  (二)大量的資源將得到充分利用。老人居住在自己的家裡,飲食起居的一切物品都會繼續發揮作用。

  (三)所需費用低,服務方式靈活。社群給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免費服務,每位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服務方式,條件好的可以選更多一些的有償低償服務。

  (四)老人心情舒暢。不離開自己熟悉的社群,不離開自己多年居住的住所,又能得到充滿親情的養老護理服務,老人們不會有失落感和壓抑感,而且,當兒孫們有時間時,只要回到家就能很方便地看望、照顧老人,親情融融。

  (五)轉變了人們“養兒防老”的觀念。家庭養老有效地解決了“三無”老人、孤寡老人及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實現了無兒也能防老,消除了獨生子女和無子女家庭養老的後顧之憂。

  (六)促進社群形成養老、敬老、護老的良好氛圍。在社群倡導“尊老、愛老”的社會風氣,有利於鄰里和睦,家庭幸福,從而實現社群大家庭的和諧。

  (七)創造大量就業的機會。社群居家養老需要大量的養老護理人員,從而為大批的“4050”人員創造了再就業的機會。

  二、緯十路社群養老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社群老年人概況

  緯十路社群地處繁華的西市場商貿區,轄區北至經二路,南至經六路,東至緯九路,西至緯十二路,佔地面積0.5平方公里,居民戶數1712戶,共計4612人;暫住流動人口600餘人。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顯現,社群的老年人口尤其是離退休人員顯著增加。根據入戶調查研究的情況與資料進行詳細統計,轄區有60歲以上老人712人,其中60-70的347(離退休人員340人,佔97.98%);71-80的297人(離退休人員263人,佔88.55%);81-100的83人(離退休人員57人,佔68.67%)。社群老人多為離退休人員,文化水平普遍比較高,為這個群體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文化娛樂和生活服務,是社群組織的重要任務之一。

  社群老年人中共有空巢家庭有130戶(其中有配偶的空巢家庭72戶,獨居的空巢家庭58戶)。58戶獨居老人中,60-65歲的4人;66-70歲的17人;71-75歲的17人;76-80歲的10人;81-85歲的6人;85歲以上的4人。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勢的群體,更加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

  (二)老年人生活情況調查分析

  在筆者對社群老年人走訪中發現,轄區的獨居老人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大大小小的困難。有的看似微不足道,卻給老人帶來不少的煩惱。有的老人電線壞了,竟然不關電閘就用手拿剪刀去剪開;有的老人電燈壞了,每天只能點蠟燭過夜;有的下水堵塞,也不知找什麼部門修理;有的電視映象管壞了,不會修理,只好每天聽聽聲音……

  在走訪調查所詢問的20老人中,有19位認為理想的養老方式是居家養老,只有1位因為子女繁忙居住較遠願意在退休人員公寓或其他養老機構養老。

  走訪的20位老人中均沒有僱用保姆或養老護理員,問及為何未僱用保姆或養老護理員時,有14人認為自己目前可以照料自己,有4的人認為子女居住比較近,不用請人照顧,有2位老人需要僱用保姆,但費用較高,負擔不起。

  三、緯十路社群居家養老思路方法

  為了適應緯十路社群人口老齡化發展的需要,滿足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20xx年西市場街道緯十路社群進行居家養老、社群服務試點,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調查摸底建立獨居老人檔案

  首先,由居委會分管老年的人員對現居住地的老人生活情況進行調查。瞭解空巢老人飲食起居、經濟收入、身體狀況、子女情況,以及存在困難、需求。會員們根據空巢老人的情況,建立檔案掌握第一手資料。

  為了瞭解老人的需求,我們首先對轄區內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摸底,對有居家養老需求的老人進行登記。(見附表一:《緯十路社群獨居老人檔案》)

  (二)透過西市場社群重陽理事會,發揮轄區單位助老作用

  西市場重陽理事會成立於20xx年底,重陽理事會聯絡了轄區大部分單位,統籌服務資源,為轄區老年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務,如法律政策諮詢、醫療保健服務、家政服務;健康保健講座、義務查體、文藝演出、座談會等。(見附表二:《西市場社群重陽理事會名單》)

  去年以來,緯十路社群以西市場重陽理事會為依託,以“居家養老”服務為主線,整合社群資源,多方發揮社群單位力量,為居民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務:與槐蔭醫院聯辦的社群醫療健康行免費為老年人查體;緯十路小學的學生們,主動給爺爺奶奶送報紙、打掃衛生;國美電器為老年人免費修理小家電;“心連心”家政服務社為有需要的老年朋友提供家政資訊;星火藝術團給老黨員們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並多次到康樂老年中心進行表演,為公寓的老年朋友送去歡樂……一系列的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三)利用“夕陽攜手”活動,發展鄰里養老互助

  助老結對的初衷: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老人能得到家人的'尊重,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也能夠得到左鄰右舍在日常生活中的幫忙,鄰里和睦。中國很多老人的傳統觀念難以接受公寓養老,因而居家養老這種養老模式,符合中國的國情;鄰里互助的方式,有其淵源,也方便可行。我們初步的想法是,把這種做法推廣出去,宣揚廣大,形成規模化。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也是每個居民都關注的熱點。一方面是自己照顧別家的老人;另一方面自己的老人住在別的社群也能得到他人的幫助,從這個方面來說,這也是一種互助的行為。今天,是養老志願者為老年人服務;明天,是新的志願者為老年之後的志願者服務,形成一個服務儲蓄的模式,從這方面看,又是一種自助行為。這種方式有利於形成長效機制。

  助老結對的做法:

  街道和社群責成人員負責為空巢家庭和獨居老人建立檔案。為給獨居老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社群開展了“夕陽攜手”助老活動,至今已有20對獨居老人和志願者互贈了聯絡卡。助老志願者將按照“4+X”服務模式為獨居老人提供服務,“4”就是攜手人為老人提供四項固定、普遍的幫助:“每天登門問候一次;每天幫老人倒垃圾;每天陪老人聊天;每天給老人買菜。”“x”是攜手人根據每個老人不同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規範了每位志願者的服務內容,並且突出了個性化服務,受到了老年人的好評。

  (四)利用特長服務隊,給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免費服務。

  比如家電、管道維修隊,理髮隊,文藝宣傳隊,法律諮詢隊,醫療保健隊等等。近日,我們給轄區獨居老人進行免費查體,並且檢查了家中的線路安全情況。以後,老人有什麼問題和需求,一個電話打到社群,馬上能夠得到解決,方便快捷。

  (四)建立載體豐富老人精神生活

  隨著老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不斷迫切。筆者在走訪中發現,獨居的老年人生活孤單,特別需要精神慰籍。近1/5的老年人在離退休後處於孤獨、煩悶、喜怒無常的精神狀態,這類老人格外需要情感的慰藉。家庭是實現老人精神慰藉需求的主要場所,它對老人精神慰藉需求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群體或組織所不能替代的。除經常抽空陪老人聊天、解悶外,社群還根據老人的需求建立了一個個活動載體,讓老人走出家門,融入社群。

  1、緯十路社群於20xx年成立星火藝術團,其建立目的是活躍社群文化生活,推進社群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星火藝術團由社群內離退休黨員和愛好文藝的居民積極分子組成,目前建有合唱隊、舞蹈隊、腰鼓隊、秧歌隊四支隊伍,有團員近40人,它為社群內離退休人員以及廣大居民帶來歡歌笑語,為離退休黨員和愛好文藝的居民展現自己才能的平臺。

  2、20xx年初成立“夕陽紅俱樂部”。夕陽紅俱樂部是以重陽理事會為依託,加強老年人間的聯誼,不斷滿足緯十路社群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自我服務組織。其宗旨是:利用社群資源,本著豐富生活、陶冶情操、健康身心的目的,為老年人提供書法交流、棋藝比賽、歌舞學習等精神娛樂專案及老年鵲橋服務,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建設和諧社群。夕陽紅俱樂部組織老年人參加社群、單位舉辦的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各種活動,增加獨居的老人與外界拉觸、交往的機會,設立老年人婚姻介紹所和老年人聊天站,為老年人聯姻牽線搭橋,使獨居的老年人能得到來自配偶的照料和陪伴。

  四、關於完善社群養老服務體系的幾點思考

  推行居家養老的關鍵在於發展完善、有效的社群為老年人服務,必須以構建社群養老網路為基礎,即以社群服務中心為核心,以社群養老服務機構為依託,以社群志願者為補充,設立老人生活中所需的一切服務專案。

  (一)養護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社群養老服務站要將培訓專業的養老護理員作為重要的基礎來抓。可以利用社群教育資源開展培訓。養護員的培訓應逐步具有職業特徵,不僅要掌握餐飲、清掃等家務技能,而且要掌握老年心理學和按摩理療的基礎知識,學會從心理上為老人排解憂煩,從肢體上為老人解除疼痛,讓老人感到親情的溫暖。

  (二)服務物件公眾化。在確保獨居的老人養老需求的同時,為社會廣大老人提供有償低償居家養老服務,透過提高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的老人自費享受居家養老服務。成立一個社群服務站,負責收集社群老年人的資訊制定針對每個社群的特色制定專門的服務計劃,同時可以關心到每一個社群的老人。

  (三)構建服務網路“人性化”。形成就近、便捷、專業化的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建立起一個老年人的資訊交流系統兼求救系統。為了擴大服務網路,社群助老服務隊全部加入濟南市“泉映晚霞”志願者隊伍,併為20對結對助老家庭申請“愛心門鈴”安裝。

  (四)養老服務制度化。探索如何建立評議小組對養老服務進行監督評議。在社群老年重陽理事會和養老服務站的統一管理下,逐步建立志願者結對制度,簽訂結對承諾,並且進行評議小組,對結對助老的效果進行資訊反饋。在社群服務的大框架下,使社群的養老服務走向正規化。(見附表三:《“夕陽攜手”養老結對資訊反饋表》)

  (五)星級制激勵措施

  緯十路社群養老服務站在每年12月份集中表彰星級志願者。註冊志願者的晉升將採取星級制。累計服務時間50小時為基數,以每累計服務時間20小時為一級晉升單位。

  服務時間滿150個小時,便能獲得一張榮譽卡,集滿兩張榮譽卡便能優先享受緯十路社群的推薦等活動。一年沒有做滿30個小時,下一年將不會頒發《社群註冊志願者服務證》。年服務小時數不滿10小時或有其他不適現象時,將取消志願者資格。

  以上激勵內容參考網路,有待於根據本社群情況進一步完善。

養老調研報告10

  為全面準確掌握我縣各類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基本情況,有效推進社會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縣由勞動保障局牽頭,組織工商、稅務、經濟商務、供銷、糧食等部門,按照條條管理、塊塊分割,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全縣所有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障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各類用人單位參保基本現狀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加快全縣經濟發展的同時,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不斷加大職工社會保險基金的徵繳力度,基本形成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位一體的社會保險體系,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據統計,目前,我縣共有各類用人單位367戶,涉及職工26472人(在職19686人,退休6711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283戶,涉及職工15957人(在職11654人,退休4303人),企業及其他用人單位84戶,涉及職工10515人(在職8032人,退休2408人).機關事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15957人,欠繳保費468萬元;參加失業保險7327人,欠繳保費506.8萬元;參加醫療保險15957人;參加工傷保險946人.企業及其他用人單位參加養老保險6690人,欠繳保費437.56萬元;參加失業保險2323人,欠繳保費47.71萬元;參加醫療保險3476人,欠繳保費264.45萬元;參加工傷保險3257人,欠繳保費18.27萬元;參加生育保險2301人,欠繳保費15.25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一)部分用人單位對社會保險認識不足,個別企業未參加社會保險.一是個別用人單位對社會保險在穩定員工隊伍、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方面的作用認識不足,因而缺乏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二是員工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的意識,由此減弱了他們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這一點在我縣的外來企業中較為突出.

  (二)欠繳社會保險費的現象仍然存在.我縣的企業一般都是生產經營規模小、生產科技含量低、產品檔次不高企業,產品成本高、利潤低,有些初始執行的企業都在負債經營.為維持企業的生產經營,部分企業存在欠繳社會保險費的現象.

  (三)存在選擇性參加社會保險的現象.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因失業、工傷風險較低,參加養老、醫療保險積極性較高,而不願參加失業、工傷保險.我縣大多數企業員工是本地農民,就近務工,半工半農較多,因此多以土地為保障,所以參保繳費意識淡莫,只求多掙點錢,從而存在儘量少參保甚至不參保現象.

  (四)瞞報、少報參保人數和繳費基數的現象依然存在.少數企業為儘可能降低企業成本,保證利潤的最大化,想方設法瞞報、少報參保人數和繳費基數.

  (五)企業人員流動性大導致參保管理困難.目前,我縣相當部分企業的員工大多屬於臨時用工,存在今天干,明天走的現象,人員極不穩定.社保經辦部門很難準確掌握企業職工人數,多數老闆都會以此為藉口不參加社會保險.另外,由於各地社會保險制度不銜接,在政策上也有一定差異,許多外來務工人員考慮到在務工當地參保幾年,一旦回鄉又是一件麻煩事,因此務工人員不願參保.

  (六)企業改制程序緩慢導致部分人員參保困難.由於我縣企業改革的程序較慢,而且原來單位欠費時間較長,企業長期處於關閉、停產階段,間斷繳費情況存在,而這些單位的人員又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到私企去打工,他們與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係,而又與新單位形成了實際勞動關係,在社會保險關係接續時非常棘手.

  (七)社會保險政策的盲點導致部分人員參保較困難.在實行社會保險前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原三社企業(鐵器社、縫紉社、補鞋社)人員,未能參加社會保險,在企業關閉破產後,失去了退休費來源.現在年老體弱多病,無任何經濟來源,生活相當艱難.去年,省政府雖出臺了川辦發185號檔案,解決原國有、集體企業超齡未參保人員老有所養問題,一次性參保繳費額近4萬元,因這部分人員無力支付所交的鉅額保險費,多次上訪要求解決養老保險問題.

  三、解決問題的幾點對策

  第一,領導重視、部門協調.目前,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參保繳費較困難,反應出制度、體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各級黨委、政府要強化對擴面工作的組織領導;其次,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社保經辦機構要加強徵繳,搞好宣傳服務,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強組織引導,工商、稅務部門應搞好監督配合,勞動保障部門對參保繳費的執法檢查、監督等工作都要協調一致形成合力.

  第二,加強宣傳教育、強化維權意識.用人單位員工特別是民營企業員工對社會保險在維護自身權益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足,是目前阻礙社會保險繳費進展的現實問題.因此必須充分發動新聞媒體、社群組織、廠礦企業、社保主管部門和其他宣傳機構,加強社會保險政策宣傳;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要在社群、村開設社會保險諮詢站點,開展諮詢服務;同時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傳,提高全民的社會保險意識,牢固樹立參保是維護勞動者權益的觀念.

  第三、以靈活的政策引導參保.我們應以國家的政策法規為依據,針對地方經濟、企業勞動用工的實際特點,採取靈活適用的政策,引導用人單位參保,例如對農民工數量多,經濟效益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可採取低門檻准入,低標準享受的新農保政策引導其參保.同時要加大改制力度,儘快讓那些停產破產企業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及時做好重新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接續工作.

  第四、求真務實,常抓不懈,著力做好民營企業參保擴面工作.民營企業保險擴面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一方面,應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分部分批推進這項工作,從少到多,從區域性逐步擴充套件,最終達到全覆蓋的目標.如果不顧企業的實際問題全員參保,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增加失業、加重企業負擔.另一方面,民營制企業擴面工作要堅持常抓不懈,使新增企業員工和老企業新增的員工及時分批參加社會保險,爭取做到不漏新企業、不漏新員工.只有這樣才能持之以恆,實現最終全覆蓋的目標.

養老調研報告11

  解決被徵地農民老有所養問題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透過我們調研,在建立和完善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工作中,還有許多存在問題需認真加以解決。

  一是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村與村、戶與戶之間經濟收入水平差異很大,現行“一刀切”的社會保障制度難以實行。

  二是農村集體經濟依然薄弱,集體補助部分不能到位。

  三是失去土地後收入不穩定,被徵地農民個人經濟實力較弱。

  四是被徵地農民理解政策有偏差,參保意識不強。

  五是被徵地農民未及時就業,造成未參加企業養老保險。六是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相關配套政策急需進一步完善。

  加快解決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問題的步伐,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使農民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在今後一段時期,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統籌解決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問題,逐步建立適合被徵地農民的“經濟補償、社會保障、就業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模式,使被徵地農民充分享受城鎮化、工業化建設帶來的成果。

  二是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制定符合被徵地農民養老特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養老保險政策。

  三是積極研究完善具體的配套制度,解除被徵地農民的顧慮和疑問,使被徵地農民最關心的一系列問題都能從中體現並解決。

  四是促進被徵地農民及時就業。加快專案建設,推動和引導三產的快速、健康發展。完善勞動力市場,幫助文化程度較高的被徵地農民及時就業。制定三年培訓規劃,為儘快轉崗打下基礎。

  五是完善土地徵用制度,加強徵地工作的管理,時調整現行徵地政策,提高土地補償標準,充分保障被徵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六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使廣大被徵地農民轉變他們“子女養老”的傳統觀念,樹立“保險養老”的新觀念,不斷提高他們參保的積極性。

養老調研報告12

  您好!我們是寧波大學大學法學院的學生,隨著中國人口年齡老齡化,養老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了進一步瞭解養老問題的關鍵,我們正在做寧波地區地區城市社會養老問題的研究,特制定此調查問卷,共有18道問題,大約需要花費您8分鐘時間。本次採用匿名調查,內容保密,僅作科學研究,請您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如實填寫,在此對您在百忙之中對此問卷進行的解答表示由衷的感謝!

  1、您的機構的名稱:

  2、您的機構是()

  3、a養老院b敬老院c老年公寓d其他

  4、您的機構的性質()

  a完全民營b公辦民營c公私合營d其他

  5、您的機構的地理位置:

  6、您的機構接收老人有何限制條件?()a是b否

  有哪些:

  7、您的機構的床位數()長期入住的老人數()

  您認為對床位的需求是()

  a供不應求b供需相當c供低於求

  8、您認為老人選擇貴機構的主要原因是:

  9、養老院的收費標準:

  9、您的機構的硬體設施

  (1)土地面積()土地產權期限()

  是否有獨立的醫療服務機構:()a是b否

  提供哪些醫療服務:()a一般的感冒等小病b定期的醫療檢查

  c嚴重的病

  其他:

  相對於社會的醫院,養老院內部的醫療機構的藥品的費用如何:()a相同b略低c高

  政府對您的醫療機構是否有補助:()a是b否

  表現為何種形式:

  (3)基礎設施有哪些:

  10、您的機構的軟體設施

  (1)是否有綠色通道()a是b否

  (2)您的養老院是否為老人提供精神文化服務()a是b否

  有哪些:

  11、您的機構運營狀況如何()

  a盈利較好b略有盈餘c收支相抵d運營艱難

  12、您的機構的經營管理存在哪些問題()

  a資金運營困難b服務人員隊伍不穩定c服務人員質量較低

  d老人不積極配合

  其他:

  13、您們是否注重向社會大眾宣傳自己的養老機構()a是b否透過何種方式:

  主要針對的範圍:

  14政府是否對您的機構進行監督管理()a是b否

  採取何種方式:

  主要由政府的那個部門管理:

  15、政府平常對您的機構是否有政策性支援()a是b否

  主要採取何種方式:

  16、相對於本地區的公辦養老機構,您的機構具有哪些劣勢()

  a政府的資金、政策性支援不平等

  b、自身的經營管理情況略有欠缺

  c、老人傾向性選擇公辦養老機構

  d、其他:

  17、相比於公辦養老機構,您的機構具有哪些優勢:

  18、為了使得養老院更好地發展,您覺得國家社會應該再做些什麼呢?(可以從政策、法律、財政等方面進行闡述)。

  政策:

  法律:

  財政:

  其它:

  十分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接受我們的調查,向你表示由衷的謝意!

養老調研報告13

  昨天,把這十幾天的調研手記整理了一下,形成了《平湖市養老服務業的現狀和問題與對策的調研報告》這個初稿,便以供有關部門參考。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確實保障殘疾人權益。健全社會保障經辦管理體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務體系。”

  加強應對人口老齡化研究,加快建立健全養老社會服務體系,讓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是中共平湖市委向我們提出的要求。今年,我們針對平湖市養老服務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及-些好的做法作了一番深入的調查。並對如何發展平湖市的養老服務業徵求各方意見建議,提出建設性對策

  一、發展養老服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 平湖市人口狀況分析

  據平湖市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資料表明, 20xx年11月1日零時,平湖全市共有常住人口67.18萬人,其中,外來人口為20.32萬人,佔全市總常住人口的30.25%,平湖戶籍的常住人口為46.86萬人,佔全市總常住人口的69.75%。人口普查顯示,全市65歲及以上人口總量為6.70萬人,比重為9.97%,與十年前相比,65歲及以上人口總量增加了1.76萬人,增長35.63%,比重小幅上升了0.24個百分點;按照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7%這一國際上劃分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我市人口老齡化程序繼續發展。實際上,我市老齡化速度是被新居民的流入有所掩蓋的。目前在我市流入人口中,15至59歲的人口達到了18.57萬人,比重高達91.38%。這些青壯年人口的流入,在相對降低人口平均年齡的同時,還導致總人口這個分母變大,使我市老年人口所佔比重相對降低,如果按照平湖本地戶籍人口計算,則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14.26%。這說明我市老齡化程序在加快。

  據《平湖市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預測,到20xx年,我市總人口將達到 萬,老年人口將達到 萬以上,約佔人口總數的 %, 空巢老人數量將達到 萬以上 ,20xx年以後人口高齡化將迅速增大,由於家庭小型化,我市的獨生子女贍養老人問題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老年人生活狀況分析

  調查中,老年人普遍認為,人到老年,隨著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老年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已經不高了。大部份老人表示,現在的大部份老年人由於在年輕時都經歷過解放前的苦難生活和解放初期的艱苦生活和三年自然災害等困難時期,所以有90%以上的老人對現在的生活感到相當滿意,在城市少數覺得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老人,一般都是空巢獨居老人。在農村少數覺得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老人,一般都是子女不大孝順或子女外出照顧不上的老人。特別是一些老年人由於病痛使平時的生活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生活無人照料,日常生活出現困難。精神寂寞,渴望與人交流。疾病纏身,看病難。一部分老人由於患有各種老年慢性病,他們最擔心的是看病就醫。還有一部份老人由於沒有經濟來源生活拮据,渴望社會救助。

  (三)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調查顯示,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與無助相伴,但許多老人怕給子女帶來負擔,拖累子女 工作、生活和事業,所以自己的困難又很少向子女傾訴,老人的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所以當調查時問到老年人是否希望提供養老服務時,大部份生活不便的老人都有急需養老服務的願望,而空巢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尤為突出。調查同時發現,不同家庭狀況、不同生活條件、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不同,有的老年人的居家養老需要一般性的家政服務和醫療衛生服務,如孟秀新村一位姓錢的居民,今年76歲,老伴在五六年前過世,現在子女不在身邊,屬於空巢老人,也是當湖街道孟秀小區提供養老護理服務的物件之一,前幾年政府為他安裝了一鍵通電話。老錢雖是76歲的老人,但身體還不錯,而且因為年輕時當過兵,當過工人,也在農村工作過,所以前幾年他洗衣做飯都能自理。可老錢說,今年開始感到有些累了,他盼望小區裡有個食堂,能為空巢老人提供一頓中飯。前幾天天氣泠了,老錢把棉被拿出來,他本來想透過小區養老護理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幫忙把被橫頭定一定,但後來想想別麻煩別人了,自已戴了副老花鏡一針-針搞了好大功夫。老錢說,年紀大了,手腳慢了,眼晴花了,想做的事也力不從心了。談到醫療衛生服務,老錢說,現在城裡的醫院無論人民醫院還是社群醫院,論服務態度,

  還不如鄉村醫生。老錢原來在農村,他說農村裡老人生了病走勿出去,鄉村醫生隨叫隨到,城裡可不行,要末自已去醫院排隊看病,要末叫救護車送去急診。老年人有時病並不重但出不了門,子女又不在身邊,如果打個電話醫生能上門看病就輕鬆多了,但現在在城市醫院還辦不到。象老錢這種需要居家養老,需要部份生活照料服務和醫療服務需求的老年人還不少。而還有一部份老人則需要社群(或其它社會組織)提供文化體育等精神慰藉服務;還有一些年紀偏大,平時行動不便,又怕給子女添麻煩的老人,他們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所以他們需要養老機構提供住養服務。從調研情況看,在現在的形勢下,構築以居家養老為主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基本養老護理需求的養老服務業十分必要,也十分緊迫。

  二、平湖市養老服務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

  其實,平湖市的養老服務業已有幾十餘年的發展歷史了,過去,各鄉鎮都辦有敬老院,解決了五保老人的衣食住醫的問題,20xx年,平湖市經過調查,當時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達到87944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18.18%,人口老齡化比例位居嘉興第二。為此,平湖市先後投資近3000萬元,擴建和改造了各鎮(街道)敬老院,進一步完善了敬老院設施,並建造了老年公寓二期。全市公益性養老床位已增加至1000多張,社會養老條件得到有效提升,但與8萬多老年人的總量相差還甚遠,同時,受傳統觀念影響,仍有許多空巢老人寧願過著無人照顧的獨居生活,也不願搬進敬老院或老年公寓居住。針對這-情況,20xx年,平湖市就出臺了《平湖市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試點方案》,正式啟動老年人居家養老試點情況調查彙報等前期各項工作。圍繞立足家庭、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分步實施的原則,充分利用和融合社群已有的“星光老年之家”、社群服務站、社群衛生服務站、96345社群服務熱線等服務資源,積極發揮各類志願者的作用,採取“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方法,著手居家養老模式的探索和推進。當時主要為試點社群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孤寡、空巢及高齡老年人群體開展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務、康復護理服務及精神慰藉服務等,並逐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另外,對持有低保證和特困殘疾人證的困難殘疾、孤寡、空巢及高齡老年人,及有較少社會保障60週歲以上的困難殘疾、孤寡、空巢及高齡老年人等老年人群,將根據實際情況分別提供不同的無償服務。對有社會保障的60週歲以上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實行有償的服務為主、低償服務為輔的市場化服務。如新倉鎮的新倉社群對政府購買服務物件分兩類:60週歲以上低保的獨居、純老並且生活自理困難的特殊困難老人家庭為一類服務物件,每人每月給予300元的政府購買服務;60週歲以上人均各類補助低於600元或80週歲以上的有較少社會保障的獨居、純老並且生活自理困難家庭和70週歲以上的嘉興市級以上勞動模範及殘疾軍人等特殊貢獻老人為二類服務物件,每人每月給予150元的政府購買服務。農村社群:60週歲以上低保、低保邊緣的特殊困難老人及特殊貢獻老人中長期臥床不起的為一類服務物件,每人每月給予240元的政府購買服務;其他60週歲以上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老人及特殊貢獻老年人為二類服務物件,每人每月給予120元的政府購買服務。

  這種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的居家養老方法適合不願離家養老的老人。另外,與敬老院養老方式相比,居家養老節省了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成本較低,方式更靈活,並且也為40至50歲的下崗工人提供工作崗位,解決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

  但是,由於受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所限,目前,政府購買服務的覆蓋面小,標準低,我市養老服務護理保障水平不高,養老服務業發展很不平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我市養老護理服務業發展現狀

  從調研情況看,目前平湖市養老護理服務業發展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敬老院養老護理服務。目前平湖市已建成敬老院9 所,約為1000多位"三無"、"五保"老人提供入住服務。保證了"三無"、"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從20xx年市政府專門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後,把推進敬老院的轉型升級列入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加強了政策和財政支援力度。在前三年市級財政已安排600萬元敬老院建設專項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從20xx年起,繼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進一步提升敬老院生活服務、文化服務等基礎設施,最佳化服務功能。林埭鎮敬老院在轉型升級中於20xx年把養老服務中心擴建專案列入鎮政府為民實事專案。總投資130萬元,新建了一幢樓900平方的養老服務中心。現有80個床位,已居住"三無"、"五保"老人53人。

  各鄉鎮敬老院在完成了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轉型升級後,在確保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

  養的前提下,將服務物件開始向低保老人、高齡老人以及社會老人延伸。同時擴大服務範圍。把向社會其它老人提供包括日間託養、短期寄養、配送餐等服務,以及開放老年文體活動場所等功能,納入敬老院服務領域。如林埭鎮敬老院現有老人53人,其中3人是不符合政府養老條件,因為這三位老人子女在外,家庭經濟還可以,所以他們每月出資550元給鎮敬老院託管。今年林埭鎮又拓展了老復退軍人養老服務專案,對23名本轄區內70週歲以上在鄉復退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以及“三屬”和市勞模的人員及時落實能吃苦、敬老服務的專業人員提供生活照料服務。當湖街道老年福利服務中心(敬老院)設有標準雙人房90間,單人房14間,夫妻套房10間,特別護理室6間,共設床位248張。中心內房間配有空調36 臺,數字電視36臺,床頭呼叫對講系統238個,老年健身器材15套,另有健身室、棋的牌室、乒乓室各1間。為搞好 養老護理服務, 當湖街道老年福利服務中心 配備護理員9名,聘有2名衛校畢業生擔負專職護理和監控工作,24小時值班。現在集中供養老人30人,社會寄養老人53 人,社會寄養收費每月400元(床位費300元/月,護理費100元/月)。

  平湖市老年公寓現有床位310張,房內配有衛浴設施、呼叫對講、電視、空調等設施,有專用食堂、洗衣房、開水房、浴室,寓內設有多功能廳、閱覽室、電視室、健身房、談心室、書畫室、棋的牌室等活動場所,室外多處設有健身區,目前公寓入住老人183人。

  當湖街道老年福利服務中心,平湖市老年公寓,林埭鎮敬老院將服務物件向高齡老人以及社會老人延伸後,解決了市區不少年紀大,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出現的衣食住醫等護理問題。從調研中瞭解到,高齡老人和社會老人進入敬老院養老護理後,生活有人照料,這些老人的子女比較放心。

  2.社群居家養老服務。20xx年,平湖市以當湖街道朝陽路和百花新村二個社群為試點,開展以家庭為核心、社群為依託的居家養老服務。當湖街道作為平湖中心城區,老年人口不斷增多,常住人口1070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20100多人,佔總人口的19%。從20xx年開始,當湖街道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建設,到現在, 當湖街道已建立了一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6個村、24個社群都建起了居家養老服務站,社群享受居家養老服務人數200人,其中一類物件58人,二類物件142人,安裝“一鍵通”428戶。農村享受居家養老服務人數18人。對於這些居家養老人員,社群的服務人員按照“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權益維護,文體娛樂”的內容,主要開展居室保潔,入戶洗衣,幫助購菜,病弱護理,縫紉修補,家電維修,情感溝通,代買快餐,代繳費用,陪同老人散步等家政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從20xx年6月1日開始,朝陽路社群開始為一部分老年人提供盒飯,每份2.5元。這些盒飯由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配送。當時,社群內7位居家養老服務物件,但沒有一個申報購買盒飯。社群內要求提供盒飯的20多位老人,都不是居家養老人員。原因是,一類居家養老人員,認為每餐2.5元,價格高,而二類居家養老人員,認為伙食差。這樣,社群只能向有需求的其他老年人提供伙食,每天二次,分中餐和晚餐,20多位老人都到服務站購買盒飯,然後拿到家裡進餐。後來,一些老人因為口味問題,價格問題等等,陸續退出。到了20xx年12月,因為人數少,而停止了盒飯供應。社群工作人員反映,如果伙食好,價格低,老人還是有需求的。 百花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是嘉興市示範站。社群有老年人927人,佔了社群總人口的23%,獨居老人57人,開通“一鍵通”的戶有42戶,有12個居家養老服務物件,而參加服務的人員7位。百花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還建立了文化娛樂隊,心理慰藉服務隊,康復護理服務隊,生活照料服務隊,家政服務隊,維修服務隊,有75位志願者參加,他們可隨時為居家養老人員提供優質服務。20xx年6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盒飯時,百花社群只有一人報名,大都是怕飯菜涼,費用大。所以,百花社群沒有實施這一服務。 新倉鎮於20xx年7月正式開展了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先後投入50多萬元村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資金,先後建成新倉社群、紅光、大利、雙紅、戰鬥、楊盛、新星、秦沙蘆灣、友聯10個居家養老服務站,並升級秦沙、楊盛兩村為示範服務站。全鎮共有政府購買服務物件61人,其中農村54人。社群一類人員3人 ,二類4人。安裝一鍵通 72戶 。20xx年又新增重點優撫物件25人為政府居家養老服務物件。自20xx年起,累計發放社群服務物件經費7.2萬元,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經費11.88萬元。 勤安村在探索農村老齡工作新思路上做好“三個提早”。建立“兩個機制”,注重“三個建立”。

  “三個提早”,一是提早調查摸底。完善充分就業管理平臺數據庫,建立了老年人分組資料表、家庭基本情況、住宅電話、掌握全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情況,為老齡工作開展提供有力資料。二是提早討論落實。

  村老年協會積極向村黨總支反映基層呼聲,經過村兩委班子討論,最終確定思想素質好、服務熱情高、有愛心的老同志負責,並組織剛進村班子的年輕人採取上門服務等形式,為高齡、空巢、獨居、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難老年人提供配送等服務。 三是提早細化服務。在明確方式和程式後,我們堅持邊服務、邊逐步深入:在村居家養老站成立棋的牌中心,每天保證8小時開放,在開放期間注重老年人文化素質修養和提高,在棋的牌室放置報紙、報刊和老年大學專刊等雜誌,併為老年朋友免費提供茶水服務,棋的牌室開放至今,參加村棋的牌室活動近8000人次。

  建立“兩個機制”,一是建立為老服務網路機制。由村黨書記直接分管領導、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2名,由村老年協會起草出臺《居家養老工作機制和工作人員制度》。二是健全為老服務工作機制。為確保養老工作的順利開展,勤安村先後透過班子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通過了《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居家養老活動室制度》、《居家養老護理人員職責》、《工作人員職責》等制度,並實現制度上牆,保障工作開展老年人服務有所依據,實現老齡工作和居家養老長效執行管理。

  注重“三個建立”,一是建立完善日託室:免費提供茶水,播放音像影片、電視節目等。二是建立居家談心室:組建一支有年輕黨員、團員和村幹部等人的談心室,建立工作表,組織輪流值班,開展對老年人的心理輔導,加強生活溝通,化解日常家庭瑣事和各類矛盾。三是建立老年棋的牌室:現共有6張棋的牌桌,每天保證8小時開放,並且免費提供茶水,休息躺椅10把。添置了健身器材,擁有可借閱圖書3500冊,乒乓球桌2張。

  勤安村透過這些年的執行,使村老年人服務工作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老年人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 調查表明,在居家養老服務形式上,各鄉鎮普遍採取專業服務與志願服務相結合的方法。曹橋街道在規範社群居家養老的各項服務內容後,各村先後成立了3支服務隊伍:一是專業服務人員隊伍,居家養老專業服務人員與服務物件結對。專業服務人員透過參加市、街道兩級組織的居家養老技能培訓。二是志願者服務隊。各村成立了居家養老志願者隊伍、開展結對幫扶服務。志願者每到節假日都到被服務的老人家裡,為她(他)們進行生活料理、精神慰籍、法律諮詢、康復理療等服務。及時掌握他們的需求,解決他們在生活、就醫、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居家養老志願者服務人員還與80歲以上上老年人結對。三是是建立醫療保健服務隊,由街道醫院和村(居)衛生室的醫務工作者組成,並利用自身的優勢,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定期對老年人進行免費體檢,目前曹橋街道共有4616名60週歲以上老人參加健康體檢,佔全街道老人總數的78%。

  從調研瞭解到,現在,平湖市建有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站)64個,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站)42個,村(社群)建站率分別達到了67.4%和93.3%。

  基本建成市、鎮(街 道)、村(社群)三級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城鄉全覆蓋。

  3.醫療衛生服務。近年來在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方面,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平湖城鄉醫療保險已全覆蓋; 農村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按照國家和省醫療衛生部門的統一部署,平湖市加快了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納入醫保的步伐,大力發展社群特色醫療服務和村級醫療服務站; 使城鄉居民特別是老年居民能在家門口得到基本醫療服務。這幾年,平湖市每年為全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體檢; 這一服務讓城鄉居民特別是老年居民得到了服務。平湖市第一人民醫院還開設了老年專科,有專家專科醫生對老年人的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病進行診療,同時在重症監護室設有醫、護為一體的護工。為那些失能老年人提供養、醫、護服務。

  4.精神慰藉服務和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從調查瞭解到,針對老人經常感到孤獨寂寞,渴望與人交流,渴望參與社會活動,精神文化生活嚴重匱乏等問題,全市涉老部門和老齡工作組織及各村,社群養老服務中心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當湖街道朝陽路社群,百花社群內都設有談心聊天室,棋的牌室,老年電大,衛生室,圖書閱覽室等,這些適合老年人的活動場所,讓居家養老的人員有了一個休閒的好去處。社群衛生服務室,也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平時為他們量血壓等健康檢查。曹橋街道還利用廣播、網路、《曹橋報》等媒體,加大對《老年保障法》的宣傳力度。經常開展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組織各村(社群)開展維護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活動。20xx年5月份,曹橋街道老齡委又組織了一次老年橋牌邀請賽,8支代表隊40多人參加了比賽。重陽節期間,街道老齡委組織了一次老年健身走活動。

  勤安村還組織了首屆村級老年運動會, 100多名老年人分別參加了立定投籃、飛鏢等五個專案的比賽,村級老年運動會不僅為老年人強身健體搭建平臺,還豐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同時,曹橋街道進一步完善了法律援助為中心為主體的老年人法律援助網路,做好老年人來信來訪接待工作,嚴肅查處各類虛保、不贍養老年人的案件。營造了敬老愛老良好氛圍 。

養老調研報告14

  隨著老齡化浪潮洶湧而來,城鄉居民的養老問題變得日益突出和緊迫。但由於南寨鎮鎮大人多,要真正把養老保險管理好,將需要下很大功夫。於是,我針對南寨鎮養老保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南寨鎮位於XX縣城以東北方向6公里處,轄20個行政村,6451戶,25086人,享有中國刺繡之鄉美譽。三合村在20xx年7月份開始實施新農保制度,20xx年其他各村養老保險工作才全面推行。截至目前,全鎮參保15312人,綜合參保率達到93。1%,其中繳費11800 人,待遇享受3754人,待遇享受率基本達到100%,但是在工作開展中經常出現一些漏報、錯報等問題,直接影響工作質量。

  二、調研方法:入戶調研、問卷調研、電話抽查調研

  三、問題歸納

  透過調查問卷、電話抽查、以及入戶走訪多重方法調研,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了歸納:

  (一)養老保險政策宣傳力度有待加強。透過這次走訪和調查問卷彙總,我瞭解到全南寨鎮養老保險政策制度知曉率只有95%,還有5%的人對政策不太瞭解,並對養老保險制度懷有一定的質疑態度。

  (二)村級服務工作人員水平有待提高。透過調查瞭解我鎮真正有協管員的只有10個村,其他10個村都有文書代勞,但是文書大多年齡偏大,又不懂電腦,對養老保險的有些工作完成起來有點力不存心。

  (三)基層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不夠細緻。在今年享受待遇申報過程中,就有3個遲報現象當事人直接反映到鎮上。我直接打電話到村上進行調查,據瞭解到是村上專管人員不操心,沒給群眾把政策講清而造成失誤的。同時,今年還在核對個人資訊賬戶時,有5個村核對出個人賬戶資訊好多處都不正確。這足以使我感到有點擔心,如若長期這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可信度在哪裡?

  四、問題分析與討論

  針對上面這些問題,我進行了針對性調查分析,其中有以下幾方面:

  調查1 20xx年4月21日,我打電話給陳家槽村村文書和史家坪文書,瞭解他們的養老保險工作情況及問題。陳家槽村和史家坪文書都說他們的學歷有限,又不會電腦,養老保險工作量大,並且好多工作要在電腦上幹。自己是有心而力不足,並且他們村黨員幹部都沒有會電腦的,大多時間找打字部做,多多少少肯定會有失誤。如果可能,希望能給他們村配個協管員,最起碼就減少我們工作量了,也就會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我打電話一個管理養老保險多年的勞動保障協管員高玲,讓她談談自己的情況及感受。她說:從20xx年開始,她就開始在朝陽這個大村幹協管員,覺得業務上基本沒什麼大問題,但是覺得養老險在體制上本身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像參加企業保險的和我們這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能不能同時享受呢?群眾不時來問她:她也每個準信,不知如何回答?還如今年在核對個人賬戶資訊時,她就覺得有點惱火,每年養老保險徵收完,自己不但把票據和繳費資料是對了又對,並且在鎮上交票時,和系統資料也是對了又對,但是為什麼在今年繳費資訊進行核對過程中仍有很多錯誤資訊。我希望:你能問題把這個好好向上級反映反映看是什麼問題?於是,我便詢問管養老保險業務多年的趙文,他告訴我:這個系統確實有些問題,會丟資料。他們當時做系統時,也把村上主管養老保險的叫來,挨個訂正的。這讓我感到有點不可思議!我就不相信,只要我們當時把工作做細緻了,怎麼會出問題呢?

  中午14:30 左右,我在正在大廳辦公,縣農保中心打來電話說:南寨村一個人,到農保中心去冒領喪葬費。讓我查是什麼原因?據調查,他父親已去逝好好幾個多了,村上給他通知,可他自作聰明以為不去銷戶就可以繼續領,村上等過了2個月不見他銷戶就報了死亡。就這小小一件事情,反映出很多問題。說到底還是我們沒把政策真正宣傳到位引起的。還如,在今年4月份年審過程中發現,全鎮50名死亡者,其中有35名在冒領養老金,據瞭解都是村級管理鬆散的傑作。

  資料2 在20xx年5月21日 我依次對鄧家塬、南寨、堯頭、千塬等4個村的勞動保障協管員工作情況進行入戶調查。他們都是專職人員,但參保率一直不高。據我瞭解他們每年都很努力,真的該做也做的不該做的也做了,參保率就是提不高。到底是宣傳力度不夠還是村民的參保意識真的很差,這也值得我們深思。我同時對這幾個村的未參保人員進行電話抽查,其中抽查的50名當中,有15名政策他們知道,但是自己現在年齡還小離交夠15年早著哩,家中也沒人享受不願意參保。其他都說準備今年開始參保,原先他們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有點質疑。這一句句樸實的話,給我一種無形的壓力,也給我前進的動力。

  五、意見及建見

  這反映的一些列問題,我覺得我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加強管理,讓養老保險這項惠民真正惠及於民。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參保率。新農保工作事關農村群眾的切身利益,既是一項民生工程,又是各級政府執政為民理念的集中體現。縣鄉政府和各相關部門都相對比較重視。再加我鎮鎮大人多,參保率本身也不高,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是不可省略的環節。可經常組織已享受養老保險金群眾現身說法,採取集中發放等形式,營造氛圍,大造輿論,充分調動未參保農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 要我保轉變為我要保。

  (二)強化內部管理,確保執行順暢。要進一步健全內部管理機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錢。要強化考核機制,對村級工作人員進行獎優罰劣,增強工作責任,提高工作水平。要逐步完善工作流程,確保保費收繳、資料管理、養老金髮放各個環節規範有序,運轉順暢。要建立健全監管制度,嚴格執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有關制度。

  (三)細化工作措施,提高服務質量。隨著農民群眾對新農保工作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參保人數的逐步增多,工作量將進一步加大,對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堅持服務至上的工作理念,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工作作風,帶著感情服務群眾。根據工作需要,配齊配好縣農保中心領導班子,充實工作力量,開通訊息化網路工作平臺,提高工作效率。縣財政要足額安排縣農保管理經辦機構業務經費,確保工作正常運轉。逐步提高鄉村協管員待遇,加強技能培訓,造就一支務實創新、廉潔高效的新農保工作隊伍。結合我鎮實際,因地制宜設立網點,堅持開展經常性服務,儘量方便參保物件。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全心全意為群眾搞好服務。

  結語:總之,要幹好南寨鎮新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就必須加大宣傳、強加措施、落實責任、明確制度、嚴加管理,只有這樣這項政策才可能真正惠及於民。

養老調研報告15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是一項統籌城鄉發展、保障群眾利益、維護社會和諧的惠民工程。縣人社局高度重視,制定下發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實施方案》,按照“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民生、重心下移的方針,紮實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有力保證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穩步實施,使廣大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

  一、我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情況

  xxxx年7月,我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國家級試點工作正式啟動。近三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經過各級經辦人員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各專案標任務。xxxx3年,我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應參保129054人,已參保128810人,參保率達99.8﹪。參保繳費人數98489人,保費收繳1244餘萬元,待遇享受人數30321人,全年累計發放養老金2305.07萬元,做到養老金按月足額髮放,發放率達100﹪,基金結存4815萬元,全面完成了市、縣下達的各專案標任務,實現了我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的目標。

  二、我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採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領導重視,職責明確。自從我縣試點工作啟動後,成立了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領導小組,各個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形成上下對應、協調一致的領導機構,為城鄉養老保險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同時,強化工作職責,明確工作細化分工,各個崗位嚴格按照崗位分工,環環相扣,確保工作有序執行。

  二是宣傳發動和業務培訓到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印發宣傳資料(每戶一張)、掛橫幅和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解釋城鄉養老保險政策,鄉幹部、村幹部、城鄉居保工作人員進村逐戶解說政策,增強群眾對政策的瞭解和認知,有效增強群眾參保繳費意識。同時,不定期舉辦業務培訓,對本縣所有經辦工作人員和鄉村幹部進行集中培訓,對業務模糊的地方由縣農保所工作人員提供業務諮詢和政策解答,有效提高了業務水平。

  三是創新觀念,大力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參保繳費。在外出務工人員繳納保險費不方便的情況下,將村幹部的銀行卡號透過手機資訊發給外出務工者,督促其將養老保險費匯入其卡賬號,代其繳納保險費,待外出人員回家時,再將收費憑證交給其本人。

  四是確保匯入系統的參保人員的保費與實際一致。根據各個行政村到郵局的繳費收據,計算出每個行政村的繳費金額,在把參保資訊匯入系統時候,注意資訊上的總額是否與本行政村的繳費金額一致,做到不漏一人的資訊,也決不多一人的資訊。

  五是責任落實到位,資訊資料採集及校驗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質量要求高,該所明確專人負責,著力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嚴把資料質量關,確保資料的準確性,同時嚴格落實考核制度,把資訊資料採集工作與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掛鉤,嚴格獎懲。

  三、當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工作人員不足,辦事效率不高。隨著擴面工作的開展,新增參保的城鄉居民會越來越多,面對參保登記、基金徵收、待遇計算、檔案管理、養老金資格認證等業務的辦理,如此龐大的工作量,僅靠目前城鄉居保工作人員及村級代辦員去完成,已遠遠不能適應業務發展的需求,這必將成為嚴重影響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二)辦公設施不齊全,基層網路不健全,成為擴面的不利因素。目前,對參保人員資訊錄入所需的自動化辦公電腦及各類表、單、帳、卡、冊等的存放和以後參保人員的管理缺乏詳細的考慮,顯得相對滯後。加之系統設計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系統功能設定與實際操作應用不配套,有些功能設計本身存在缺陷,這一切已成為迅速擴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的不利因素。

  (三)是政策不完善,操作性不強。一是規定統一基礎養老金缺乏激勵機制,不符合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不利於調動城鄉居民的參保積極性,不利於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二是是特困戶、低保戶、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參保繳費有困難;三是在外打工的城鄉居民買了保險的現還不能轉回;由此應考慮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銜接問題。

  (四)對城鄉養老保險工作思想認識不到位。鄉鎮部門覺得平時工作千頭萬緒,沒有能及時統籌協調城鄉保險工作,部分鄉鎮沒有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當作重點工作來抓。

  (五)與其它社會保障政策的銜接有待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如何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有效銜接,是一個迫在眉睫需解決的問題,比如某人參加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因戶籍、職業發生變動,又參加了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則需要兩個制度能很好進行銜接,但是按目前制度規定,其原參保繳費個人賬戶只能暫時封存,其原繳費還不能轉移到新參保繳費的個人賬戶上,如此該類人員心有疑慮。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保障立體化、多樣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還面臨著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比如說與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社會優撫、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如何實現與這些政策制度的有效銜接,是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執行中必須妥善解決的問題,配套政策需迅速跟進。

  四、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辦事效率。隨著擴面工作的全面開展,參保人數越來越多,推進新型農村社會保險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應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按照“工作場地、制度、人員、機構、經費”六個到位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業務工作重心要下移,將社會保險工作平臺延伸到鄉鎮,健全縣、鄉(鎮)、社群城鄉居民社保服務網路。要進一步調整充實農保經辦工作人員,鄉鎮應在勞動保障中心確定專職人員,保持人員相對穩定。

  (二)應加大經費投入,擴大辦公場所,配備電腦、檔案櫃等必須的辦公裝置。完善城鄉居民社保資訊管理系統,增強其實用性和操作性,使其降低業務執行成本和風險,實現縣鄉聯網,業務網上運作,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實現城鄉居民社保業務管理的規範化、網路化、系統化。切實加強對城鄉居民社保隊伍的業務培訓,特別是要加強政策知識、微機操作應用、財務和基金管理等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社保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起一支業務精、素質高,能適應城鄉居民社保工作需要的專業隊伍,為推進我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三)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效銜接。一是加快推進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移民搬遷後期扶持、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社會優撫、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在制度銜接方面,應確保銜接的方便、快捷和注意銜接的公平性,銜接中應避免出現轉換保障不公平現象,儘可能地遵重參保人的意願、滿足參保人的要求。二是加快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資訊系統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資訊系統的有效整合,即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資訊納入社會保障整體資訊管理系統建設,與其他公民資訊管理系統實現資訊資源共享,透過網路系統化管理,使經辦更方便快捷、準確率更高,從而有效避免重複參保、重複開戶、重複領取待遇等問題和養老保險基金的流失,確保相關統計資料準確無誤。

  (四)加強基層機構建設。新政策能否落實好,關鍵在於基層對政策的落實情況,為此,必須加強基層落實能力建設。一是統籌縣、鄉、村保障工作力量,整合各類資源,明確責任目標,按工作量儘量配齊縣、鄉(鎮)、村(社群)的經辦人員,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對基層工作人員多進行培訓,提高基層經辦人員的工作能力;三是增加基層機構經費投入,建議對基本保障經費作制度性安排落實,確保工作正常執行所需。四是解決社群、行政村協理員報酬低等問題,以保證業務有人經辦、有錢經辦、有條件經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