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篇1

  安遠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隨著近幾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最佳化,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安遠縣農業的現代化程序也不斷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臍橙、生豬、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紙業原料林等六大優勢特色產業。為加快安遠縣現代農業建設,推動農業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農民收入,提升全縣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近期,我們對全縣現代農業發展情況開展了調查。

  一、安遠縣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安遠縣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緊緊圍繞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總目標,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重點,以農業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貫徹落實黨的農村政策為保障,努力推動安遠縣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穩步發展。

  (一)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六大特色產業漸成規模。透過立足市場,因地制宜,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建設,堅持“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發展,形成了“特色鮮明、體系完善、結構合理、佈局科學”的果業(加工橙、臍橙)、生豬兩個產業確定為農業優勢產業,食用菌、蔬菜、油茶、紙業原料林等四個為特色產業格局。目前全縣已開發果業面積38萬畝,其中無公害臍橙31萬畝,加工橙3。69萬畝;水果年產量達25萬噸,其中臍橙22萬噸;全縣生豬出欄16萬頭,生豬存欄13萬頭;以珍稀品種為主的食用菌5000萬袋,其中工廠化生產4500萬袋;全縣蔬菜種植面積2。8萬畝,其中大棚栽培模式的種植面積2萬畝;西瓜種植面積5萬畝;全縣現有油茶林面積2、85萬畝;全縣紙業原料林面積達5萬多畝。據統計,20xx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9799萬元,其中農業產值95300萬元,林業產值13200萬元,漁業產值4899萬元,牧業產值36400萬元,分別增長8。5%、 9。5%、8。8%和4。2%。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739元,同比增長9%。

  (二)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產業化經營紮實推進。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的根本目的在於透過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近幾年來,安遠縣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透過實施產業帶動、專案帶動戰略,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龍頭企業上檔升級,使農業產業化鏈條不斷延伸,農產品基地面積不斷擴大,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據調查,20xx年新增12家臍橙打蠟分級包裝銷售企業,至此,全縣擁有安聖達、贛州王品、養生堂、金豐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業,40條生產線,日加工能力達到5000噸以上;20xx年新增貯藏庫、氣調庫40000平方米,全縣貯藏保鮮能力達到8萬噸;20xx年出口臍橙8。1萬噸,出口額達到5296萬美元;全省第一家引進橙汁加工企業—養生堂基地果業有限公司。多年來,我縣透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積極發展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據調查,我縣新型合作經濟組織主要是以生產銷售型、農產品加工銷售型、技術指導銷售型三種類型;目前,全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註冊登記共有97家,專業合作社已基本覆蓋果業種植、食用菌、生豬養殖等優勢特色產業。近幾年來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踐證明,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增加了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據調查,全縣以臍橙、食用菌、生豬三大產業加工企業為主的龍頭,產值500萬元以上農產品食品加工企業8個,涉及果業、食用菌、生豬等加工品種,其中2個是省級龍頭企業,4個是市級龍頭企業;目前全縣8個產值5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年總產值達5。6147億元、現有固定資產17290萬元、上年上繳稅收1389萬元、上年企業利潤5657萬元。

  (三)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實施,推動了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安遠縣積極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狠抓質量管理,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得到了全面推廣,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生物農藥、生物肥料、臍橙簡易貯藏、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無公害生產技術,建立完善農業檢測中心,加強了農產品的監測檢測,全縣農產品質量與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目前,全縣無公害臍橙面積13。6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臍橙)標準化生產基地12萬畝;臍橙(2個柚子基地)出口種植基地17個,面積5。34萬畝,成為無公害生產基地、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贛南第一縣;全縣透過江西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驗收備案的出口加工企業15個;“三百山”臍橙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江西省名優產品”和“中華名果”等稱號,在中國贛州臍橙節品質評比中榮獲“贛南臍橙王”和“贛南臍橙金獎”稱號;“金寶牌”小南瓜、甜瓜、小青瓜等評為中國綠色食品A級產品;東江源良種豬場、鳳山食用菌生產基地分別評為無公害基地;20xx年江西王品公司生產基地獲得了有機臍橙轉換認證證書,有機轉換認證面積1591畝。

  (四)全縣農業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目前,全縣發展果園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2萬餘畝,主要分佈在三百山鎮、欣山鎮、車頭鎮、孔田鎮、鶴子鎮等鄉鎮;20xx年全縣共修復水毀河堤35處,修復水坡、水圳120座(處),維修灌溉渠道110條(260處),新建果園山塘、農田灌溉山塘46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0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20xx畝,新增旱澇保收面積1500畝,改造中低產田1000畝,完成投資5000餘萬元,完成土石方120餘萬方,實現改水受益人口0。7萬人;全縣已建成沼氣池25000個,20xx年全縣農業機械補貼404。49萬元。

  二、安遠縣現代農業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現行農業管理和農技服務體制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現代農業發展上缺乏優惠、扶持政策。據調查發現,近幾年安遠縣加大了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投入,但遠遠不能滿足於實際需要,對發展農業上應有的優惠扶持政策只停留在檔案材料上,沒有真正的把農業資金用於發展現代農業方面,沒有發揮其效應。如今我縣現行的農業管理服務體制致使全縣農口各部門各自為政,各涉農部門之間工作溝通少,農業資訊不流暢,導致部門之間在工作上難以統籌協調。一是現行的農口系統技術指導人員出現了人才斷層、知識老化的現象,技術服務指導跟不上現今的農業發展,致使農技幹部作用發揮不充分,全縣各鄉鎮農技人員大多數的工作重心集中在鄉鎮中心工作,無心也無力地開展農技推廣工作;二是農業幹部和農技人員不善於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現代農業管理知識,滿足於現狀,對農業發展的思考不多,農技服務水平不高;三是全縣農業專項資金整合度較低,發揮效益不夠,政府對現代農業的認識不夠深,重視不夠,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種種養大戶的支援不夠,使企業、合作社、種養農戶在發展、擴大等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效益不明顯,帶動性不強。據瞭解,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方面上存在著思想不夠解放,經營管理服務觀念比較落後。目前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和農業產業專案不多,規模不大,檔次不高,深加工企業少,經濟效益不大,知名品牌較少。新型經濟組織帶動能力弱、投入資金有限、經營範圍小、財務管理基礎薄弱、扶持政策較少且滯後等方面抑制了發展。全縣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沒有建立完善,執行機制不到位,基本上還處於一種自發銷售的狀態。產、供、銷一體化鏈條不緊,還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銷售體系。

  (三)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自然災害能力差,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目前,安遠縣基礎設施對發展農業的支撐作用不強,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局面未根本改變。據調查,一是全縣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庫僅有2座,100萬立方米以上的小(一)型水庫4座,10萬立方米以上的小(二)型水庫28座。二是水利管理關係未理順,水利設施裝置的作用發揮不大。有絕大部分部分水庫的放水設施和灌溉渠道配套不完善。我縣臍橙產業常年因缺水導致產量下降,現全縣果園普遍在果園建有蓄水池,但還是不夠果園需水量,滴管設施遠遠滿足不了正常的生產管理,節水工程開展工作範圍還不夠大,制約了當前農業生產的發展。

  (四)農業投資渠道不寬,本級投入不足,農業發展資金使用效益還不高。近年來,安遠縣在農業專案建設的投入上投資渠道單一,主要依靠國家、市級農業專案資金,縣級財政投入未達到中央關於“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的要求。在農業專案建設的投入上渠道不寬,對爭取的農業專案資金也沒有很好的統籌協調,資金使用效率低。農民對農業投入的積極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嚴重。

  三、幾點建議

  (一)加快農業科技轉化,轉變增長方式,合力推進效益農業。一是要增強農業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示範基地的科技帶頭作用,致力於改良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新方法,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二是大力推廣現代農業發展技術,提高適用技術的轉化效率。充分發揮農業示範基地的帶動作用,抓好大面積生產上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重點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贛州市十大農業技術、簡易貯藏技術、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農業科技示範戶”建設,增強科技入戶能力。三是加強與農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積極轉化、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各涉農部門應加強與上海農科院、江西省農科院、華中農大、江西農大等科研院校聯絡。四是加強農技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提高農技人員的服務指導能力,增強農技推廣活力,提升技術服務水平,抓好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將現行分散的各鄉鎮農技推廣資源整合,建立鄉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同時要加快農技人員知識更新的步伐,使他們走出傳統農業技術指導與推廣的侷限,掌握適合農業結構調整的新技術,強化農技推廣的有效性,吸收農業學院的大學生充實到農技推廣隊伍中來,提升農技推廣技術指導素質。

  (二)依託銷售網路,加快優勢產業開發,大力構建品牌農業。一是積極打造農產品品牌。要充分利用已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國內大中城市建立的銷售網路,打響三百山臍橙知名度。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促進農業與加工業的整合。透過招商引資或引導地方能人開辦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農產品深加工,促進農副產品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提高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延長農副產品銷售鏈,進一步拓展農業發展空間。

  (三)創新農業管理和農技服務體制,加大農業發展資源的整合力度,充分發揮農業發展資金的使用效益。要緊緊抓住安遠縣面臨的各種發展機遇,結合實際,儘快對全縣農口單位進行整合,強化農口系統的統籌和協調,同時要利用我縣在果業、生豬等方面的優勢,成立農業特色園區,以農業科技園區為載體;要整合上級農業專項資金,要加大對規模農業產業專案的扶持力度,把農業發展資金與現代農業專案緊密結合起來,把上級支農資金用好用活,使其發揮的社會經濟效益。

  (四)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機制,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結合安遠縣傳統農業的優勢和特色,創新農業發展機制,為全縣現代農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一是要完善農村土地流轉辦法,要從政策上支援農村土地向大戶集中,實行集約化經營,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在現代農業中的基礎作用。二是農業專案建設要緊密結合龍頭企業和種養殖大戶的發展,避免重複投資,充分發揮農業資金效益。三是從資金、稅收、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扶持龍頭企業和種養殖大戶進行集約化和產業經營。四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要求,制定積極的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城市工商資本投入到農業產業化發展專案上。五是要把龍頭企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積極支援安聖達公司、天華現代公司、雙孢胎有公司等龍頭企業和種養殖大戶擴規上檔,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對農業產業專案的組織、策劃、生產管理,充分發揮其帶動示範作用。

  (五)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力度,增強農業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使農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

  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措施。要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以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有力推進了農業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好時機,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變農村基礎設施落後和人居環境髒亂差的狀況,既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願望,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任務。

  關於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篇2

  摘要

  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中,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始終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工業化的推進和城鎮化的提速,農民收入增長來源日趨多元化、多樣化。農民收入由主要來自農業轉向農業和非農產業並舉,農業收入由主要來自種植業轉向種植業和養殖業並舉,農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產量、提高價格轉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擴大就業。隨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農業和農村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農業和農村發展,不僅要保持數量增長,而且要注重改善結構、提高質量、增加效益;不僅要開發利用資源,而且要重視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僅要繁榮經濟,而且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當前,廣大農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發展速度緩慢,集體經濟“空殼”村現象相當普遍,嚴重製約著我縣農村的發展及穩定。因此,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已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一、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我縣轄8鎮3鄉(其中2個朝鮮族鄉),123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48萬畝,總人口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8萬人,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煙、萬壽菊為主,養殖業以生豬生產為主,養魚水面3。83萬畝。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實加強“三農”工作,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採取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等措施,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民收入實現快速、穩步增長。據統計,20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651元,同比增長14%;20xx年為4218元,同比增長16%;20xx年達到4881元,同比增長15。7%,特別是20xx年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糧食總產量實現4。2億公斤,增長5。8%,創歷史新高,農業總產值實現24。22億元,增長9。6%,畜牧業產值實現8億元,增長7%,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3。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5358元,增長9。8%。

  二、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農民收入連年增長的形勢下,我縣的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存在許多的問題和不足,農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差、農民增收難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成為制約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困難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近年來,縣政府圍繞這個中心,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的農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導產業。但總的看來,農民增收的形勢仍不容樂觀。由於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價格低迷,農民從種植業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時,鄉鎮企業不發達,依賴於鄉鎮企業的農民工資性收入也很少,農民增收的難度明顯增加,農民收入增長趨緩,收入受阻。20xx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81元。從收入來源看:工資性收入(外出務工收入)達到1462元,佔全部收入的比重為30%;家庭經營性收入3406元,佔全部收入的比重為70%;財產性收入13元。人均工業收入僅有38元,佔農民收入的1%;家庭經營性收入中第一產業收入為2633元,佔家庭經營收入的78%(其中種植業收入佔一產收入的86。8%,牧業收入佔一產收入的12%),家庭經營性收入仍然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較大,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建立尚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二)結構調整問題。一是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還不夠突出,品種結構和生產佈局還沒有大的變化,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縣雖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但在調整過程中過於強調糧經結構,種養結構比例的改變,重視面積和數量的擴張,面對提高農業質量,培育品牌,忽視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對萬壽菊、烤煙等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扶持開發不夠,形不成規模經濟。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沒有從根本上跳出就農業調農業的小圈子,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仍不合理。二是農民分散種植,難以形成規模。農戶農業生產屬於以一家一戶的分散模式為主。由於生產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銷售也以自產自銷為主,形不成規模效益,從而限制了農戶收入。三是農民既是決策者,又是生產者和管理者,還是銷售者。在廣大農村,由於資訊閉塞,農民即要掌握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又要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資訊,往往無法兼顧。四是農民隨大流現象突出。農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獲取資訊能力弱,不能及時得到準確資訊。在產業發展之初,嫌種子或生產資料價格太貴投資大,怕技術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確定市場銷路好壞。他們往往是在看到左鄰右舍或親戚因發展某種產業致富,而跟隨進行產業調整,一擁而上,往往出現增產不增收的情況。

  (三)投入問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生產成本較高,抵消了“一免三補”政策使農民增加的收入,據20xx年備春耕期測算,農資在去年的高價位基礎上部分品種如國產二銨雖然價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價格相比,化肥價格普遍上漲20—30%以上,特別是鉀肥價格噸價5600元,比20xx年上漲1700元,因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畝增加成本25—30元,全縣農業增加投入3100萬元,佔農業總投入的7%。而且糧食價格偏低,按照現在的投入水平測算,如果玉米價格在1。1元/公斤,大豆價格在3。2元/公斤,水稻價格在1。5元/公斤時,農民種地效益幾乎為零。

  (四)鄉村債務問題。由於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大部分停產倒閉或改制,有的給鎮村兩級經濟留下沉重的.負擔,負債相當嚴重。目前,我縣123個村負債8223。9萬元,村均負債66。9萬元,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負債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夠還銀行利息,嚴重影響鄉鎮和村組織正常工作的開展。許多村組織在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上缺乏思路,步伐緩慢,不敢擔風險,導致集體經濟無專案,“空殼村”現象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另外,有許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幾萬元的收入,實際上欠銀行貸款,集體公用資金往往是負數。在這種情況下,領導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體的凝聚力愈加弱化,“無錢辦事”問題嚴重製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農業產業化問題。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整體執行狀況較好,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縣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組織已發展到19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全縣加工型龍頭企業資產總額已達到54820萬元,實際加工能力達到18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1200萬元,創利潤3980萬元,上繳稅金1776萬元。全縣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戶達到3。7萬戶。像萬壽菊產業在省級龍頭企業山東諸城蓮春色素提純有限公司雞東分公司的帶動下,經過9年的發展,基地面積也由試種時的1500畝穩步增長到3萬畝,萬壽菊生產基地累計種植萬壽菊16。5萬畝,產鮮花16。5萬噸,有3000多農戶種植萬壽菊,總收入1。15億元,戶均收入3。8萬元,企業繳納稅金470萬元,萬壽菊這個產業已成為雞東縣的富民產業,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農業產業化支柱產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不高。龍頭企業有所發展,但發展步伐仍較緩慢,企業規模小,農產品加工不足,產品檔次低,目前,全縣省級龍頭企業僅有2戶,基地總面積4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4%,同其他地區相比,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帶動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大多數龍頭企業對農產品仍停留在粗淺加工的層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術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較低,產品缺乏競爭力,企業效益不明顯。二是經營主體和農民的利益聯接不緊密。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中介組織建設滯後,產業化經營體系還未完全形成,難以適應產業化發展形勢的需要,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很微弱,還沒有真正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且利益聯結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場波動時難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在交易中農戶牌弱勢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而作為農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訂單”合約,會出現產品注射高價處的違約行為。三是扶持發展措施不力,專項資金少,貸款比較困難。國家、省專案扶持資金有所增加,但長期以來公共財政和民營資本對農業投入欠帳太多,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業規模現狀整體落後,資金扶持力度明顯不足,農業公共服務條件仍然較差,產業化科技裝備水平落後,許多好的發展設想難以實施,缺乏有效的產前、產中、產後跟蹤服務,表現在產前對市場的預測能力弱,產中的技術服務不配套,產後的銷售服務跟不上。

  (六)分散經營問題。我縣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以分散的農戶家庭經營為主體,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農經濟狀態,農村土地資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遠近分配給農戶,雖然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刺激了每片農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塊也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率,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經濟的自發維持,其基本農業生產方式是目前農村小農經濟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現實基礎。即使某個農戶家庭規劃實施專業化、規模化的農業生產,在土地面積足夠的情況下,也會因為土地分散,其基礎設施配置和生產經營管理上的困難而不能實現其專業化和規模化。

  (七)科技投入問題。農業推廣資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廣體系不夠完善,制約著推廣力度,農民對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接納能力差,基層推廣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影響農業新技術成果推廣轉化質量。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業科技推廣整體質量的提高。此外,財政對科技投入不足,影響了好專案及先進技術的推廣。

  (八)鄉村財源不足問題。一是農村稅費改革減少了村集體的收入。改革前,村集體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產費,村三提是按農民上年人均純收入的2—3%徵收的,共同生產費按要求應該以小組為單位據實徵收的,基本能保證當年夠用,農村稅費改革後,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積金和共同生產費的做法,村內集體生產公益事業按一事一議的方式籌資,農民生產費用“誰受益誰負擔”,徹底堵住了變相向農民攤派村級債務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費來源於兩附加和轉移支付,其中兩附加只相當於稅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徵農業稅後,原來由鄉村承擔的一些公益事業失去了財力保障,修路、修橋、植樹造林等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陷入停滯狀態;二是農村“一事一議”存在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辦,籌資籌勞制度阻力大、難以施行。三是鄉鎮財源建設專案匱乏。縣政府雖然制定一系列發展鄉鎮企業的政策,但是鄉企發展速度仍然緩慢,椐統計,20xx年一季度,全縣新上專案19個,已投入生產併產生利稅的鄉鎮企業7個,其他都是在建和計劃建專案。

  三、加快發展我縣農村經濟的幾點建議

  破解三農問題是一個大課題,大文章,發展現代農業也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根據縣情實際,應在以下六個方面進行切入和突破。

  (一)堅持走產業化之路,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我們必須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堅定不移地走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這是促進我縣農業再上新臺階,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的必然選擇。首先核心要抓龍頭。龍頭企業建設是農業產業化的核心。一要選準龍頭。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誰有實力、誰對行業牽動力大、誰的市場路子廣,誰就當龍頭。要做實做大做強萬壽菊加工廠這一強龍;透過扶強龍、引外龍、育新龍、興小龍,形成群龍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透過合同契約、股份合作、資產聯結等多種形式,完善龍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防止穀賤傷農、谷漲惜售現象的發生。三要提高龍頭企業素質。龍頭企業上聯市場、下接農戶,必須具有很強的抗禦市場風險能力。要透過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完善執行機制、開拓產品市場等多種方式,努力增強龍頭企業的輻射力、牽動力和影響力。其次重點要抓基地。要堅持不懈地抓好綠色食品基地建設,重點建設綠色水稻、生豬、萬壽菊、烤煙、蔬菜、北藥等八大基地。透過實行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大力發展專業村、專業戶,為加工業提供充裕的原料;透過完善技術規程,加強監管檢測和綠標認證,狠抓規範化管理、標準化生產,提高綠色食品品質;透過基地建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良性迴圈。最後關鍵要抓服務。要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要闢建農副產品銷售市場,發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中介組織和經紀人的作用,搞活農產品流通。

  (二)興辦農業合作社,走規模化經營之路。在農村市場經濟全面發展、農村的勞力、資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則開始配置的情況下,土地的小規模分散經營格局,直接導致農業“兼業化”趨勢的加強,給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帶來了相當不利的影響。一是影響農機和新科技的應用。好差搭配、戶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細碎化,加上各個農戶種植結構上的差異,致使農業機械化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也受到很大制約。有的地方甚至恢復了“人拉犁耕”的生產方式。二是不利農村二、三產業的鞏固和發展。農業兼業化,農民心掛兩頭,顧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農業兼業化問題,既影響了農業自身專業化規模經營的程序,也不利於已發展的二、三產業向深度和廣度擴充套件。三是圍繞農業專業化、市場化、現代化大目標,尊重廣大農民的意願,打破平均承包經營小塊土地的格局,以家庭農場為主要形式,組織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行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和機械化配套,從而大大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可謂是勢在必行。四是透過“陽光工程培訓”,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把土地集中到種田大戶手中,實現規模經營,也可以透過組建農業合作社,農民以土地為股份,建立聯合體,實行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穫,按土地股份進行核算,這樣也可以轉移出部分勞動力,減少勞動成本,達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優品牌,堅持走品牌帶動之路。打造區域特色的農業強勢品牌,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業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農業與新農村建設程序中不可迴避的重要論題。我縣具有自然條件和比較優勢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其中象萬壽菊、蓖麻、烤煙、北藥、綠色有機水稻等等,發展勢頭良好,為發揮農業的品牌效益創立了規模優勢,像雞西仁樹水稻研究所針對普通大米滯銷,比較效益下降的形勢引進韓國稻鴨共育技術,生產有機水稻,註冊“野鷹”牌商標,有機賣到大米1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畝經濟效益達到1653元,是常規栽培畝經濟效益2。7倍,因此,要適應市場需求,發展精品農業,提高單位效益,要加快以這些特色農產品為原材料的農產品生產以及加工產品的標準化,透過品牌建立來整合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和國內外市場之間的各種資源,為品牌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四)發展鄉鎮企業,堅持走專案帶動之路。鄉鎮企業是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提高的勁動力。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展歷程證明:什麼時候鄉鎮企業發展快、效益好,什麼時候農村經濟、農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發展農村經濟的首要問題應該是如何加快發展鄉鎮企業的問題。目前,我縣鄉鎮企業的發展雖然走出了低谷時期,但前面所提的諸多問題十分明顯地擺在我們面前,因此,改變觀念,因勢利導地發展我縣鄉鎮企業必須引起政府部門在專案拉動戰略中的足夠重視。要按照縣委提出的“一個主攻方向、三個替代產業、三項重點建設專案”的要求,實施強鎮富村工程,大力發展鄉鎮企業。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資和新上專案的幹勁和熱情,“咬定專案不放鬆”,不達目的不罷休,真正抓住時機,雷厲風行,迎頭趕上,多引、快上新專案。一是要抓好新上專案的篩選和論證工作。雖然各鄉鎮都有一些專案,但這遠遠不夠,要跳出農業抓專案,各鄉鎮要結合實際選擇市場好、效益高、稅收大的專案,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合理搭配,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努力促成專案落戶雞東。要抓住我縣煤化工工業園區建設的機遇,加快組建鄉鎮企業園區,重點發展以煤炭、農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二是要扶持好現有企業的發展。要對鄉鎮企業執行情況開展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及時把握動態,搞好指導和服務,促進形成人人關心工業和民營、支援工業和民營,人人為工業和民營經濟作貢獻的良好氛圍。三是要著力抓好鄉鎮企業結構調整。繼續實施“鄉企富鄉(鎮)富村工程”,要圍繞財源建設,突出抓好龍頭企業的發展,實現上檔升級。要圍繞我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園區經濟、城鎮經濟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旅遊、餐飲、觀光於一體的農村第三產業,把農村和農業作為鄉鎮企業調整結構的主戰場。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走借力發展之路。招商引資是我縣經濟工作的主旋律、總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資,就是抓了專案。近幾年國家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這塊的潛力很大,我們要把這些政策學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縣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環境優勢、載體優勢和縣位優勢,進一步轉變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點,抓住大批南方客戶急於到北方尋求投資的有利時機,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吸引更多的外商來我縣投資辦廠興建實業。要加快萬壽菊色素加工廠的建設進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礎上,年內完成土建並安裝裝置,力爭20xx年9月投產。

  (六)增加農業投入,堅持走科技興農之路。縣級財政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在糧食、經濟作物、畜牧、林業、水產等方面選擇一些花錢少,見效快,收益大的專案,如優良品種、栽培技術、科學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蟲、培肥土壤、作物佈局等,大力加以推廣。如農委爭取國家測土配方施肥資金100萬元,建立土壤測試中心,免費為農戶測土配方,從根本上解決幾十年來的盲目施肥問題,減少化肥使用量10%—15%,增產8—12%,全縣推廣60萬畝,新增經濟效益4000多萬元,今年我縣水稻超早育苗技術面積落實2萬畝,此技術畝常規增產200—300斤,畝增效益200元以上,總增產水稻400萬斤以上,增收400多萬元。經費投入是農業科技工作開展的基礎條件,我縣農業技術推廣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絕大多數編制內財政經費不能落實到位,農技推廣經費大部分用於行政事業費用支出,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年需經費20萬元,除了人員工資以及有限的人頭經費外,有的專業人員下鄉指導農業生產連路費都報銷不了。由於事業經費無著落,知識更新的培訓工作無法正常進行,致使技術推廣人員知識老化,技術與服務需求脫節。主要表現在:農民急需優質高效農產品生產技術、具有當地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技術、農產品儲藏和加工等環節的技術、園藝及其他經濟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術,而技術人員知之甚少,影響了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實效和在農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試驗、推廣經費,加快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新技術的應用。

  總之,農業做為天生的弱質產業,面臨著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發展農村經濟,必須走遵循突出特色、優質高效的原則,走農業主體組織化、農業經營產業化、農業生產標準化、農業模式生態化、農業耕作機械化的發展之路,在促進農業基礎建設方面,要從資金技術上予以扶持,同時加強社會化服務工作,合理調節基地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在種植業結構調整方面,對我縣主要農作物的種植結構進行“優增劣減”的調整,在鞏固提高龍頭企業方面,重點抓糧食、飼料加工業,畜禽產品等龍頭企業建設,從而確保我縣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關於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篇3

  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邁進及科學發展觀的踐行,作為....市首批大學生村幹部,我到...村工作已近兩年了,為了更好的推進新農村建設,我透過走訪農戶及查閱有關檔案資料等方式對..村基本情況及發展中存在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一、...村現狀:

  ..村位於...鎮政府 2公里處,南與..村相鄰,北與..村相鄰,西至..村,東至..村,總面積..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畝,總人口..人,共..戶,由..個村民小組組成,其中有..名低保戶,..名五保戶。我村交通便利,村裡共有磚瓦廠和養殖場等企業..餘家,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農業和外出務工。

  基礎設施現狀:由於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以及在我村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奮鬥下,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和進步,在交通方面,村民出行難的問題早在幾年前就已基本解決,四條總長7.26公里的水泥硬化路貫穿我村;在用電方面,覆蓋率達到100%,且全年故障率控制在0.1%以下;在用水方面,村委已於20xx年上半年對吃水困難的一,二,三,四,八,九組居民進行了送水工程,村民吃水不再難;在住房方面,我村的小區建設已取得第一階段的成功,由於地下煤層採空,我村八,十組部分房屋成危房,經開會研究,動土施工等一系列程式,兩組共97戶居民已經全部搬遷到統一規劃的小區中居住。但這些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遠大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因此,今後,我村基礎設施建設仍將是一個很大、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我村的環境狀況:近幾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宣傳教育下,我村認為環境自治才是行之有效的長遠之策,為此村委進行了一系列的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如引導村民從根本上消除垃圾,汙水等汙染源,村裡道路兩旁種上了綠樹,進行改廁建設等等,隨著村民們科學知識的不斷提高和村委的不斷引導,我村的大部分村民已經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能很好地去維護,但仍有少數的人致廣大村民的長遠利益而不顧,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仍有發生。為此,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的環保宣傳會加大力度,使村民從思想本質上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從根本上做好環境保護,真正為子孫後代的長遠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村的計劃生育工作及治安管理工作現狀:一直以來,由於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得以深入開展和廣泛宣傳,使村民對計劃生育這項戰略性的國策有了深刻的認識,絕大部分群眾都能夠自覺遵守,我村的計劃生育工作一步步走向成熟,連續三年,我村被...市計劃生育委員會檢查驗收並得到好評,但仍有極少數的群眾,由於受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不能夠很好地執行黨和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因此,計劃生育工作還任重而道遠。同時,經村兩委班子和治安主任的努力,我村近幾年沒出現過一起事件,打架鬥毆,小偷小盜現象也不復存在,極少數發生口角現象都透過村委會協調及時被制止,治安管理工作趨於穩定狀態。

  二、在工作中所採取的方法及取得的成績

  20xx年初,旱情嚴重襲捲我省,我村也未能倖免,部分小麥已經呈現枯黃現象,在配合村委召開了緊急抗旱工作會議之後,村兩委幹部投入緊張的抗旱工作中去,我村利用新打深井對一,二,四,八,九組部分麥地進行澆灌,我每天穿梭於各組麥地之間,檢視是否有接頭處漏水導致水資源浪費的現象,同時由於水管有限還得協調各隊在澆地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摩擦,那段時間,由於經常在澆過的溼地裡來回走,我有雙鞋跟都擰掉了,但是看到被搶澆的200多畝麥苗又綠綠蔥蔥的,心裡甭提多高興了,民以食為天,自己只不過累一點,但卻能保住村民們的口糧,有什麼值得抱怨的呢?

  20xx年三,四月份,手足口病開始蔓延,我村十組連續出現3例病例,我主動申請負責我村手足口病的防控,那些天,我每天早早起床步行半個多小時趕到十組小區處監督村醫對外環境進行消毒,待外環境消毒完畢,我挨家挨戶上門提醒和檢視村民內環境的消毒,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每天最少四次噴灑84消毒液進行消毒,同時到人多的地方對手足口病的知識進行講解,消除村民們談病色變的觀念,對他們宣傳十五字方針,要真正做到家庭及個人的衛生清潔。對於已出現的3 例病例,我每天和村醫一起上門檢視病人情況,同時做好隔離記錄,到現在為止,我村..組小區及與其緊挨著的..組小區再無一例病例發生,孩子們的健康有了保障。

  關於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篇4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長順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xx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為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著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

  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

  現全村共有20xx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為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為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567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為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

  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為主。以20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專案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

  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戶10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學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幹群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陣列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裝置、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程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