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調研報告

企業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企業調研報告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業調研報告 1

  一、我國小企業的現狀特點

  (一)數量種類多樣化

  我國小企業數量眾多,截止到20xx年11月底,國家工商總局登記的企業數量是1788萬戶,中小型企業佔99.7%,小微企業佔97.3%。小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同時,我國小企業種類複雜多樣:按照所有權劃分,小企業性質涵蓋了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營企業、股份公司、外資企業等多種型別,95%以上是非公有經濟;按照行業劃分,小企業幾乎分佈於所有的行業型別,而傳統工業製造業仍是主導性的行業;按照上市與否劃分,小企業以非上市為主,上市企業佔比不到1%。小企業數量和種類的多樣性直接導致其內控差異化程度高,也相應加大了監管難度。

  (二)治理水平差異化

  我國小企業所有權屬性存在諸多差異,既有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所有權結構單一的非上市民營企業,也有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或所有權結構多元化的上市企業、股份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這種所有權性質的差異化直接造成我國小企業公司治理水平的兩極分化。

  1、非上市民營企業。調查問卷統計資料發現,作為小企業中佔比最大的民營企業,由於其所有權、經營權和監督權高度統一,有超過78%的民營企業的重大決策是由企業所有者作出的。企業所有者親自管理企業,有利於對經營活動進行直接控制,實現快速反應和決策,有效降低經營成本。但將決策權委任於一人具有很高的風險性,企業因決策失誤而遭受損失的機率相對比較大。隨著企業的發展,科技含量提升、資本規模變大、業務多元化、地域分佈擴大,企業整體必然會超越原有企業所有者能力、經驗和知識所能掌控的範疇,客觀上就要求企業所有權與管理權適當分離,引入專業化的管理人才或團隊,但這一點往往是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忽視的。在所有權和經營合一的民營企業中,企業文化往往是所有者文化,所有者對內控的認識與想法至關重要。

  2、上市股份企業。調查問卷統計資料顯示,有89%的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企業的上市股份公司中,其重大決策是由董事會和專業委員會作出的,未上市的股份公司比例雖然略低只有67%,但是仍比其他所有性質類別企業的比例要高,這說明股權多元化能明顯促進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但是,根據《20xx中國中小上市公司公司治理50強》的統計顯示:85.2%的中小板企業和80.6%的創業板企業,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單一自然人和家族,90%中小上市公司的“出身”還是民營企業,因此上市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其公司治理的一大特點就是實際控制人起關鍵作用,實際控制人的行為決定了公司的決策模式和治理風格。

  因此,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上市公司亟待從形式上的治理結構合規轉變成實質上治理機制有效。在現場調研期間,我們也發現,當企業實際控制人在遭遇實際管理挫折或其他外部原因打擊後,往往透過增加外部獨立董事等方式強化自身治理水平,從而為企業帶來有利變化。同非上市民營企業一樣,當實際控制人能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時,其對內部控制的態度就決定了內部控制的成效。

  3、國有企業。調查問卷統計資料顯示,在小型國有和集體企業中,其重大決策由董事會及專業委員會作出的佔38%的,由總經理辦公會作出的佔42%,由董事長或總經理作出的佔10%。其中,集體決策總體比例高,這說明地方國有企業對“三重一大”要求的遵循度很高。但是董事會和總經理辦公室決策方式的比例持平,又說明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兩者概念在這些企業中的區分度不高,公司治理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開展內部控制往往源於其所有權人代表(國資委)的要求,並且相對別的企業類別而言,其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正式程度普遍較高。

  4、外資企業。調查問卷統計資料顯示,超過62%的外資企業,其重大決策是由董事會及專業委員會作出的,其中外商獨資企業雖然由於其股權集中而造成比例略低於平均水平(58%),但仍高於民營企業的整體水平,這可能與治理意識比較強的外方有關。在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通常外方投資人的管理水平相對較高,因而在其影響下,外資企業的整體管理和內控意識普遍較好。比如,江蘇萬新光學有限公司在與法方合資後,雖然企業決策主導權屬於中方,但是法方會定期透過管理評審方式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施加影響。中方股東認為這些建議事實上對企業有用,自然就聽從並採納。因此,在合資期間,法方透過管理理念的傳遞,有效地推動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三)管理非正式化

  小企業往往處於初創期和成長期。初創期的主要目標是開拓市場,利潤是生命線,企業最關注生存問題。成長期的主要目標是擴大市場,不進則退,企業最關注發展問題。在這些階段中,一方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要求企業的管理模式能實現快速轉化,以靈活配合客戶需求的變化;另一方面由於小企業資源有限,企業對不能直接與所要達成目標掛鉤的管理投入都不太熱衷,對管理成本降低的意願強烈。因此,與大型企業相比,小企業的管理具有“非正式化”的特徵。

  1、機構簡單。由於規模相對小、業務處理相對簡單,小企業整體機構設定簡單、管理層級少、決策集中。調查問卷的資料顯示,超過50%小型企業主要以口頭或其他非正式溝通方式來傳遞管理要求。機構簡單使得企業扁平化程度高,內部溝通方便靈活,決策者能迅速全面地掌握資訊。對於大型企業,則需要更正式的溝通方式(如大型企業中有超過70%的業務管理事項均透過完善的制度政策進行約束)來傳送資訊,才能保持資訊質量不在傳輸過程中損耗。相比之下,小型企業的快速溝通優勢就體現出來。比如,魚躍醫療管理層將辦公桌搬到生產一線,這樣使得管理者能隨時發現問題、瞭解問題並解決問題。小企業機構設定簡單還與人手不足相關,人員兼崗情況普遍,尤其是後臺支援職能(財務、行政、管理等)。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監督不力,職責未分離就會給企業帶來一系列風險。

  2、制度文件少。企業管理的文件化水平明顯與企業規模水平正相關。在小型企業中,有49%的企業已建立實施了內部管理制度體系,而在大型企業中,這一比例上升到了72%。同時,有21%的小型企業認為現有管理制度對實際的指導性不高,而在大型企業中,持這個觀點的比例僅有8%。主要原因是小企業發展變化快,經營內容、業務方式和人員相對不固定,工作程式和管理標準也無法完全固化,即使記錄下來也可能時效較差。同時,由於需要快速反應,內部溝通通常以非正式的方法,無法留下完整的文件記錄。

  3、資訊化程度低。調查問卷資料顯示,有25%的小型企業未建立執行任何業務資訊管理系統(大型企業的比例是3%),小型企業資訊化程度相對比較低。在建立資訊系統的小型企業中,覆蓋部分業務的企業數與覆蓋全部業務的企業數相比,比例是1.41:1(在大型企業中是0.75:1),並且資訊化應用度最高的仍然是財務管理軟體。這是因為小型企業資源有限,更多著眼於解決眼前急迫的管理問題,希望藉助資訊化建設及時掌握企業核心業務資訊。

  同時,透過現場調研我們發現,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往往會考慮自主開發符合企業需要的系統,而更多的小企業則採用直接購買成熟套裝軟體或外包簡單開發的模式。此外,許多小企業普遍沒有關注到資訊系統所帶而來的風險。如富安娜在建立了覆蓋產供銷全過程的資訊系統後,才開始關注資訊系統的不相容崗位分離風險。

  (四)監督機制相對缺失

  調查問卷資料顯示,只有31%的小企業設定了內部審計部門,還不到大型企業的一半。資料統計發現,隨著企業規模上升,內審監督機構在企業中設定的比例也隨之上升。雖然在上市企業中設定內部審計機構的比例高達94%,但一些上市企業反映他們設定內審機構只是為了遵循監管法規的強制要求,是不得已進行的形式上配置,實際上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主要是由於小型企業中存在著大量“三權”統一,當企業所有者或實際控制人認為自己有能力洞悉企業所有的情況時,就不會願意為額外監督成本而買單。

  (五)激勵機制不夠完善

  小型企業激勵機制的作用在於從根本上解決核心管理和技術人員與企業的利益衝突,激發各級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使其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調查問卷資料顯示,約50%的企業採用了績效考評機制,這與我們在現場調研時所瞭解的情況是一致的。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小型企業對於核心技術人員,主要採用的還是傳統的現金激勵方式,而很少採用股權激勵之類長期激勵機制。

  (六)資訊披露流於形式

  對於上市的小企業,其資訊披露屬於法定要求,並且相關法規對披露的內容和形式有明確規定,企業普遍執行程度較高。但目前內控報告披露出現了千篇一律、流於形式的情況,市場投資人對這些內容關注度越來越低。對非上市小企業,其資訊披露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外部投資者或者債權人。因為企業資訊主要掌握在公司內部人手中,高度不透明,使得外部利益相關方會因資訊不對稱風險,而不願向小企業提供融資等服務,影響了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在現場調研中發現,目前小企業和其利益相關方雙方都在透過各種方法,為提升資訊的透明度而努力。比如中信銀行介紹其透過建設企業管理資訊化平臺,一方面幫助小企業提供管理支援、強化內控、提升資訊披露質量,另一方面也確保了銀行能高質量地獲取企業資訊。這樣,債權債務雙方在基本資訊上趨於對稱後,能建立兩方長久的“雙贏”合作。

  二、小企業內控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統計資料顯示:開展內部控制建設的比例,小型企業(42%)小於大型企業(70%);未上市企業(46%)小於上市企業(90%);非國有企業(48%)小於國有企業(55%);存續時間短的企業小於存續時間長的企業(3年以下企業38%,3-10年42%,10年以上57%)。總體來說,小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

  (一)對內部控制的需求

  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小企業既是其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國家對小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扶持政策。小企業在求生存、求創新、創效益的同時,也應注重合理合法合規,適時出臺小企業內部控制規範是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宏觀環境背景下以協助幫扶小企業發展為目的的政策需求。

  同時,許多小企業經營混亂,職責不清,經營管理效率低下,企業資產管理、資金管理等重點領域問題頻發,甚至在財務報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資訊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等等情況,因此適時出臺相關內部控制規範將有力促進小企業查漏補缺,解決小型企業管理中的諸多困惑成為一種必然。

  此外,對未來發展預期越好的小企業,一些小型企業,在經歷了創業、發展的階段後,所面臨的管理提升問題就更為緊迫,對內控的需求程度越高,部分企業甚至已經自行開展內部控制建設並持續實施內部控制完善。現場調研發現,企業認為內部控制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有用工具,對企業而言是必要的。開展內部控制給企業帶來的實際效果包括:釐清了授權責任、明晰了跨部門職責、增加了其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降低了經營成本。

  (二)風險識別

  小型企業的高成長性特徵常伴隨著高風險水平,尤其是較為優秀的企業一般都是自主創新型、高科技含量的公司,在將科技成果轉換為商品的過程中面臨著較大不確定性,使得小型企業的風險特徵、風險水平都異於大型企業。因此,風險識別能力對小型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透過調研我們發現,小型企業管理者對風險的態度是趨於保守的,他們普遍很在意風險,願意花錢管理他們所識別出的風險,並持續關注成效。以園林工程為主業的普邦園林在發展多區域經營後,管理者無法及時掌握各地專案執行狀態,企業面臨著重大的專案成本控制風險。因此,董事長作出決策,投入大額資金自主開發資訊系統,實現了對每個專案從立項到施工完成的全過程成本跟蹤和監控,有效控制了專案成本超支風險。

  小型企業的風險評估方法相對非正式,較少採用定期(佔14%)和系統組織(佔18%)的方式,更多地採用不定期(佔42%)和業務部門自行評估(佔47%)的方式。在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由於缺少風險評估方法指引,小型企業對風險的識別主要依賴管理者個人的判斷,而許多時候這些基於個人知識和能力的判斷是非系統的、帶有明顯的個人經驗特徵,常常只關注與“錢”直接相關的傳統型風險,而會忽視因企業發展、外部環境變化、技術更新而產生的新風險。比如在採用新技術與新方法時,只評估成本與現時效果,而不考慮新技術的伴生風險。魚躍集團覺得微信資訊溝通成本低廉、實時高效,於是就馬上在包括核心技術團隊在內的企業範圍內推廣應用,完全沒有考慮可能存在的核心研發技術洩密的問題。

  (三)內控建設與推進方式

  小型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往往不是系統和全面的,許多是從區域性重要業務領域開始起步,等經驗相對成熟後,再複製推廣到其他領域。比如,科瑞技術在建立了ISO9000,ISO1400質量管理體系幾年後,才引入美國卓越績效模式,並逐步將這一管理理念推廣到公司整體範圍內。在這種方式下,內部控制成果往往會更多以業務流程體系形式體現,而非正式的內部控制手冊或政策。這個結果在問卷調查中也得到了印證。

  小型企業在不同領域開展內控時,會應用到不同的管理工具。調研問卷統計資料表明,72%的企業採用了質量管理體系,37%的企業採用了職業健康和安全管理體系,33%的企業採用了環境管理體系,21%的企業採用了社會責任管理體系。還有一些行業特有的管理體系也被相關行業普遍運用,如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汽車工業質量管理體系等。超過半數的企業在不同領域採用了2種及以上的管理工具。

  (四)內控主責部門

  調查問卷資料統計顯示,小型企業的內控主責部門主要設在辦公室、財務部和由多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同時,62%的企業表示藉助了外部專家的力量開展內控建設。在現場調研中發現,在多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的模式下,內控建設成果推進相對容易。比如,科陸電子內控建設秉承“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的理念,組建了由各業務層面骨幹人員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共同參與內控建設,各組員會將在此過程中所學習到的內控知識以及管控要求帶回到業務層面,真正做到內控思想與管理實踐相結合。同時,這種方式也提升了公司基層人員對內控的感性認識,他們在工作中會主動思考如何提升效率、管住風險,於是內控就從意識逐漸變成了習慣。

  (五)企業高管的作用

  調研問卷的資料顯示,84%的被調查企業認為內部控制體系發揮效果的關鍵在於管理層重視,這與現場調研中獲得受訪者百分之百認同“內控是一把手工程”的說法是一致的。但是,我們注意到,企業執行層以及高管層對這種說法其實仍存在認識上的差異。企業執行層認為,如果老闆內控建設的意願強烈,那麼他們的工作就變得容易得多,否則只能做到形式上的合規。比如,冰川網路的老闆很重視資金管理,因此公司在資金管理領域的內部控制成效很顯著。

  而被調研的企業高管層認為一把手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具體執行部門也要工作得力,否則什麼事都要讓老闆拍板,內控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上述觀點的差異主要由於雙方立場不同。從系統的角度看內控工作,高層給予的支援力和內控部門的執行能力是內控工作的“最佳拍檔”,不能偏廢。在現場調研中,我們確實也發現了將這兩方面結合得很好的企業典型。比如,歐普照明在高度包容性的領導支援下,強有力的內控部門透過“的內控部門通工程主動創造價值,為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增值服務,贏得了同事、上級的尊重和認同,內控工作彙報成為公司管理會議的固定議題。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對內控的認識不準確

  在本次調研問卷中預設了兩道測試題,試圖瞭解企業對內控理念的認知情況。調研結果發現,只有不到34%的企業全部答對,這說明許多問卷填報人對內控基礎概念的認識還不到位。這種情況會直接影響企業開展內部控制的效果,包括直接導致內部控制工作流於形式,造成企業資源浪費。事實上,企業受訪者們對此也有充分的認識,在問卷中,有62%的企業同意要使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透過現場調研,我們進一步瞭解到企業對內部控制存在的普遍誤解,主要包括:

  1、內控等同於合規。部分企業以為內控工作就是合規工作,不是出於企業自身管理的需要,而是為了應對監管機構、債權人和投資者的要求。因此,在開展內控工作時,通常會採用被動應付而非主動執行的方式。

  2、內控是區別於現有管理的一套新體系。許多企業以為內控和企業管理是各自獨立的體系,因此,普遍認為內控建設是從無到有地去形成一套新體系的過程。在對調研問卷資料進一步分析後我們發現,2197家聲稱自已未曾開展內控體系建設的小企業中,實際僅有68家企業未實施過其他管理工具和標準,而其餘的企業或多或少在經營管理中應用了各種管理體系、認證標準或管理工具和方法,但是他們不認為這些與內控有關。

  眾所周知,企業不可能同時依照兩套標準來實施管理,如果在同一領域內出現一套以上的管理體系,那麼必然有一些體系是用來滿足形式要求的,並不會真正被用於管理中。因此,如果企業不能正確認識內控與管理的關係,而是將內控定位為一個形式上的管理體系,那麼任何為此發生的成本都將是額外負擔,關於內控體系建設的成本效益的討論都將毫無意義。

  3、內控建設、評價和審計概念混淆。調研問卷結果表明,41%企業已經開展了內控建設,32%企業已經開展了內控評價,36%企業已經開展了內控審計。內控評價和內控審計資料倒掛,其根本原因是因為許多企業不清楚內控建設、評價、審計的區別與聯絡,現場調研的結果也充分印證了這點,企業要麼將內控建設和評價割裂開展,要麼將內控評價與內控審計混為一談。

  (二)管理者的內在驅動不足

  小型企業由於規模小、流程簡單、人員關係緊密,內控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見影,再加上對內部控制的誤解,企業的管理者容易對內控形成認識上的牴觸,將內控置於經營盈利與企業增長的對立面。內控實施的成功經驗是,先驅動企業管理者啟動內控工作,然後在執行過程中讓其理解內部控制對企業管理的意義,使其能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因此,如何找到讓小型企業管理者啟動內控工作的驅動力是很重要的起點。根據調研問卷和現場調研結果分析,企業管理者開展內控建設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於以下兩方面:

  1、法規紅線。包括各類強制性監管要求、上市合規要求、稅務要求、籌融資評價標準等,雖然不見得能讓他們正確理解內控,但至少可以推動企業開始啟動內控體系建設。但是,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如果相關監管機構對這些內控監管要求缺少有效的監管和處罰措施,那麼這個因素的驅動力就會消失。

  2、實質性受益。小型企業表現出對實施內部控制的顧慮。究其原因,主要是擔心效益與成本不匹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如果能讓企業所有者瞭解到透過內控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收益、贏得市場這些這些效果,那麼其開展內控的意願會極大的提升。

  比如,騰邦國際的財務部門在一開始推行預算控制時,老闆並不重視和認同,只是勉強同意先對費用實施預算控制。但是,當老闆看到費用控制實施所產生的顯著效果後,就開始主動介入,要求在企業內全面推進預算控制工作。同時小企業所有者希望未來在內部控制方面要強調實質重於形式,充分考慮投入產出比。

  (三)內控經驗不足

  在調查問卷中,有62%的企業提到了人員經驗不足是開展內控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難。內控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了解企業實際情況的人,以及掌握內控技術的人共同參與。大型企業通常可以透過招聘專業人才或者外包的方式,去解決內控經驗和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但小型企業因資源有限而很難做到,並進而影響了內控在小型企業內的實施面。因此,如何幫助小型企業解決內部人員經驗不足的問題,是未來小型企業內控規範推廣的重要任務。

  (四)方法不正確

  在現場調研的座談會上,有些小企業表示“企業內控做了太多沒必要的內容”、“有些領域缺少政策指導”、“做出來這套東西就是擺著看的”。在進一步瞭解這些企業的做法後,我們發現這些企業往往採用的是國內流行的“對標法”來開展內部控制建設工作,即按照內控規範和指引的條款逐條對照實施,工作成果往往就是對標後的一套內控手冊。

  這種方法將內控工作變成了可以快速完成的任務,建設過程純粹按圖索驥、沒有對政策的融會貫通、缺少因地制宜,不能將控制要求落實於執行,加之沒有建立後續的完善更新機制,這樣的內控建設不可能對企業管理提供幫助,工作成果勢必被企業束之高閣。這些錯誤做法中,其實蘊含了對內部控制的另一些普遍性誤解,包括:將內控建設視為一次性的專案,做完就一勞永逸;內控建設就是編一套制度或手冊,建設過程往往不考慮執行效果;內控建設就是保證對政策條款的全部符合,無偏差,等等。

  (五)現有內控規範對小企業的適用性差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的制定是以大中型企業為物件,沒有考慮小型企業的管理特點。因此,對小型企業而言,要全面遵循確實存在較大難度,比如公司治理的相關條款要求公司建立規範的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這對治理水平相對不高的小型企業來說適用性就不高。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內控規範對大型企業的適用度較高,51%的企業認為完全適用,3%的企業認為成本高而不適用。但對小型企業而言,只有31%的企業認為完全適用,11%的企業認為成本高而不適用,3%的企業認為完全不適用。此外,現有的內控規範體系沒有對開展內控工作的方法進行系統說明,直接導致實務中正確和錯誤內控工作方法並存,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企業內控工作的實施效果,企業也會因錯誤的工作方法而加深對內控的誤解。根據調查問卷資料統計顯示,小企業認為以下環節的工作方法有必要進一步規範:整體控制環境如何梳理與加強;如何將控制活動體系化;如何規範風險評估的程式;如何實現控制活動執行的持續性以及如何評價控制活動的有效性。

  四、相關政策建議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小企業的發展,國務院於20xx年10月釋出了《國務院關於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我國促進小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方向;20xx年5月8日,國務院又釋出了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xx》,為小企業集聚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專精特新”,提供了戰略性的政策保障。為了進一步提升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建議有關部門聚焦我國小企業實際需求,以幫助小企業提升整體管理水平、保障企業持續運營、培育企業不斷髮展壯大為目標,儘快制定出臺一套為中國小企業量身定製的內控規範,並指導小企業有效開展內部控制建設與實施工作。

  (一)以“幫助小型企業實現管理提升”為制定內控規範的首要目的

  內控規範的制定目的決定了其內容範圍和效用性質。如果以實現小型企業合規為目的,那麼應以財務報告控制為主線制定規範。但合規目的下制定出來的規範,對超過99%以上沒有上市合規需求的小型企業來說,就沒有很大吸引力和實質性幫助。

  如果以幫助小型企業實現管理提升為目的,那麼應以管理全過程為主線制定規範,但為保證規範的操作性,有可能需要根據合規要求,對合規範圍內的內控補充一些特別的說明。無論對於哪種性質、處於哪個行業的小型企業,要成長髮展、要做大做強,都會對管理提升有著迫切的需求。因此,我們建議,在充分考慮小型企業特性的基礎上,將幫助企業實現管理提升作為規範制定的首要目標,核心內容上以全面內控為基礎,強化“小企業”特點。

  (二)以“強化實施效果和工作方法、弱化控制手段”為構建內控規範的主旨

  小企業內控規範應重點解決內控是什麼(即內控的效果)、內控要做什麼(即內控的內容)和怎麼做內控(即內控的方法)。專家調研的結果表明,93%的專家支援在規範中闡述內控效果;36%的專家認為應在規範中涵蓋具體領域的控制內容;64%的專家認為應考慮在規範中闡述內控工作方法。我們認為,內控的效果可用來端正對內控的認識,內控的方法可為企業提供有利於企業管理的工具,這兩部分是必須的。在內控效果部分可以參照COSO框架(20xx)的表述方式,分要素用概括化的原則來闡明內容,同時特別要補充明確內控的侷限性、內控與管理的關係、有效的內控五要素需具備的特徵;在內控的方法部分應秉承“功能達成、操作簡化”的設計原則,重點考量功能實現方法的經濟性,強調建設與執行的關係、建設與完善的關係以及長效保障機制等。

  而內控的具體控制手段由於存在跨行業差異較大、管理內容太過具體等問題,無法保證規範制定的完整性和普遍適用性。同時,由於管理方法日新月異,很容易造成規範內容的過時。因此,我們建議不在規範中明確內控的具體控制手段,而將其放在配套的解讀或指引中,以案例方式介紹小型企業在典型領域中的管控方法。

  (三)以“賦予企業更多選擇權”為引導內控規範實施的根本

  工信部對小型企業的劃分標準,主要涉及定量指標,雖操作簡單,但缺乏靈活性,且在經濟環境不斷髮生變化的情況下缺乏穩定性。與定量指標相比,定性指標雖缺乏直觀性,但卻可從小型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特點、發展趨勢等方面認定小型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的界限,彌補定量指標的不足。國際上基於不同的目的(如政府監管、資訊披露等)對中小企業的劃型應用不同類別的指標,這其中既包含了量化指標又兼顧了定性指標。我們建議規範應以引導為主,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在內控規範中僅明確定性標準,而在推廣實施時,根據不同的披露要求去設定不同的定量劃型標準。這樣企業可以結合行業發展特點、差異化的經營模式、業務發展階段、業務事項的複雜程度,對照定性標準自行衡量選擇其適用的規範,自主建設完善內控機制。

  對管理基礎好的企業,可以鼓勵其參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自主全面開展內控建設;而對管理基礎條件相對較差的企業,可以參照《小型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開展內控工作,實現企業戰略風險重點防範,把控重點業務事項和關鍵領域的風險,適應不同發展階段對企業內控的實際需求變化。

  (四)以“實質重於形式”作為內控資訊披露模式的核心

  上市公司自願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能夠向資本市場傳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執行有效和財務資訊真實可靠的積極訊號。因此,我們建議,小企業內控資訊披露應強調實質重於形式,改變現有以整體有效性為中心的披露方法,鼓勵差異化、有資訊含量的內部控制資訊披露。同時,參考香港等地內控資訊披露的做法,將有關內控資訊分為強制披露和建議披露兩部分,相應降低內控實施成本。

  (五)以“全方位、多舉措”的宣傳和培訓作為推廣和應用小型企業內控規範的手段

  透過加強宣傳,普及教育推廣,強化內控建設和責任意識,為小型企業全面建設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營造良好的環境基礎。對於企業,主要以案例方式宣傳內控與管理的關係以及對企業管理的益處,增加企業開展內控的驅動力,加強管理層對內控工作的重視程度;對於監管部門,主要宣傳內控的實質內涵,使之更好地而非教條式地對企業進行監管;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主要宣傳企業內控有效帶來的益處(比如降低貸款壞帳風險等),促使其主動加入到驅動企業開展內控的行列中來。小型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能否成功,關鍵因素之一是內控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

  一是要充分發揮各級財政部和地方小型企業協會、內審協會等行業機構的作用,為小型企業的高階管理人員和內控專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內控業務培訓,切實提升人員的技能素質,提升企業內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定期組織經驗交流研討會,請內部控制做得比較好的企業分享經驗、介紹實踐成果,並鼓勵各企業的內控專業人員互相交流心得、探討成功模式;三是將小企業內控規範培訓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加快小企業內控規範的推廣與普及。

企業調研報告 2

  一、調研目的

  協會於XXXX年XX月XX-XX日前往寧夏地區對當地碳化矽生產問題進行了調研活動,本次調研主要目標是摸清寧夏地區碳化矽企業生產現狀和環保上新改造進度,瞭解當地環保政策,協商制定關於碳化矽冶煉環保團體標準的相關事宜。

  二、調研情況

  寧夏當地受環保影響,僅有7家企業開產,調研了其中五家企業,此外寧夏天淨隆鼎碳化矽有限公司準備做國有資產處理,僅開一條線,便於賣出,寧夏金海興晟碳化矽有限公司未進行改造。其餘五傢俱體情況如下:

  中寧地區:

  1、寧夏興爾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該企業屬於寧夏地區迴圈經濟試點企業,具有自備電廠,由中衛市批覆產能50萬噸,實際建造產能15萬噸,一期二期規劃四條30000KVA變壓器的生產線,目前已經開工兩條線(每條線投資5000萬),採用一臺變壓器帶六個爐體的方式(一拖六),不用水淋降溫自然冷卻,產品質量較好,一級品率到60%,沒有深加工線。因為屬於新上企業,產品缺乏銷售渠道,目前積壓有1萬多噸塊。環保方面採用無煙煤冶煉,在現場看到沒有很大的氣味和煙塵,但分揀環節外包,是露天作業,現場粉塵大。環保技術上採用加蓋廠房+移動爐罩的方式,300噸重的圓弧形爐罩透過電機移動,下端用水封槽密閉冶煉爐,透過抽風機將廢氣抽至發電廠發電,迴圈利用降低成本。目前該技術尚在測試階段,沒有投入使用。

  2、寧夏裕隆冶金製品有限公司

  該企業規模較小,有一條25000KVA變壓器的生產線(一拖四),去年因為環保重壓,曾經用鐵板罩將冶煉爐密閉,透過兩臺8萬的風機抽塵,現場看效果不好。去年9月二次改造,加蓋了廠房,在密封冶煉的頂部加蓋山型擋板便於氣體儲存,尾氣透過鐵板罩收集抽走除塵、脫硫處理變成二氧化碳排放,副產品硫酸鈣(石膏)有利用價值。因為使用石油焦冶煉,現場依然有氣味,通過當地環保局安置的檢測裝置看,沒有達標。

  吳忠地區:

  3、寧夏和興碳基材料有限公司

  該企業有兩臺35000KVA變壓器,配備了完善的巴馬克、雷蒙機、氣流磨、氣流分級機等的加工生產線,同時,公司檢測裝置齊全,屬於具有深加工能力的碳化矽企業,企業生產的原塊全部用於深加工出售。環保方面斥資7000萬停工三個月進行改建,全廠加工及冶煉車間均加蓋廠房,冶煉爐在相對密閉車間作業,在上方有廠房頂部的二十多個抽風口進行負壓抽氣,將廢氣進行除塵、脫硫處理形成二氧化碳和硫酸鈣排出,現場看效果良好,從檢測指標來看,因為使用無煙煤和環保裝置,指標基本符合要求,環保用電消耗大,每噸增加400元成本。

  平羅地區:

  4、平羅縣榮昌碳化矽有限公司

  企業去年因為石油焦冶煉、無序排放問題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冶煉方面一直處於關停狀態,現在透過進興爾泰和其他冶煉企業原塊維持加工線開產。在此期間,多次尋求環保設計單位的方案,聘請當地環保局任職的官員參與企業整改,目前已經確定專案規劃,專案參考和興的方式,預計投資3000萬元,工期三個月,利用加蓋廠房、封閉抽塵、脫硫淨化(鎂法脫硫副產品硫酸鎂)等方式解決尾氣無組織排放的問題,目前專案整體處於推進中,部分環節正在等待政府批覆。

  5、平羅縣濱河碳化矽有限公司

  企業規模大,在平羅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有三臺功率為30000KVA,36000KVA,50000KVA冶煉爐,年產能13萬噸。環保方面,正在30000KVA冶煉爐進行試驗,將冶煉爐下沉2米,兩側加蓋固定密封爐牆,一次填料不在冶煉過程中補料,弧形頂部鋪防火布密閉,在兩側爐牆抽風形成真空狀態,冶煉和分級全程溼法作業,抽取的廢氣中含有大量的氫氣和一氧化碳,運輸到化肥廠做燃料生產用,解決了提爐過程中的粉塵問題。目前僅採用密閉,抽氣點燃,沒有利用。

  在調研中邀請了平羅縣縣長和工信局局長和當地企業座談,縣長表示希望協會能夠幫助碳化矽企業爭取政策支援,表示政府會對碳化矽企業設計長遠規劃,分段完成,保證企業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調研結論

  1、寧夏地區碳化矽冶煉企業受環保政策影響較大,十餘家企業關停一多半,剩餘企業結合企業自身規模、資金能力、技術水平等因素採用各自的方式進行了環保改造,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總體上距離達到國家標準尚有差距。考慮到碳化矽冶煉的環保問題是世界性難題,國際上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從本次調研來看,企業在環保改造的方向上首先透過加蓋廠房或者密閉爐收集尾氣,解決無組織排放,然後透過收集尾氣進行處理排出。考慮到經濟因素,當地政府均給予了企業一定生存空間,允許企業在邊改邊幹。

  2、寧夏碳化矽協會和調研企業均表示應該制定出屬於碳化矽行業自己的標準,讓碳化矽冶煉的環保有標準可以依據,協會下一步將著重進行碳化矽冶煉環保團體標準的建設工作。

企業調研報告 3

  一、調研的目的

  為了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調整符合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要求的薪酬體系,吸引更多優秀人家加盟,人力資源部自年月日著手展開薪酬調研工作,並於年月日全面完成薪酬調研任務。

  二、調研物件

  1、公司內部員工

  2、同行業500強列表中前100家企業

  3、同行業與本企業有競爭關係的10 家企業

  三、調研方式、渠道

  1、收集、檢視政府部門釋出的薪酬調查資料。

  2、委託諮詢公司調查。

  3、對本公司流動人員進行調查瞭解

  4、開展問卷調查

  四、調研結果分析

  1、整體情況分析

  (1) 本企業所屬的行業總體薪酬水平較上一年度增長%,縱觀最近幾年的薪酬

  調查結果,整體薪酬水平呈穩步增長趨勢。

  (2) 本企業所屬行業上一年度平均薪酬水平為元,本企業平均薪酬水平為元,

  高出市場的平均薪酬水平。

  (3) 本企業關鍵崗位或核心人才的薪酬管理上還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薪酬結

  構設計不太合理。

  2、重點調查物件薪酬狀況分析

  根據薪酬調查統計分析的結果,將調查的同一類薪酬資料由高至低排列,再計算出資料排列中中間位置的資料,即25%點處(一家)、50%點處(六家)、90%(三家)點處。

  五、下一階段工作任務

  透過以上薪酬調研與公司目前薪酬狀況比較,本公司應從如下兩方面進行薪酬薪酬管理工作的改進。

  1、根據企業經營效益適時地調整本企業的整體薪酬水平。

  2、結合外部薪酬水平狀況及本企業實際情況,對關鍵或重要的崗位部門的薪酬水平與

  結構進行重新設計。

企業調研報告 4

  現代物流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方法,已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撐點和經濟增長點。為了解xx經濟開發區及中心城區物流業發展和執行情況,研究解決園區企業“物流難”問題,20xx年我們採取問卷調查、線上調查和實地走訪等形式,調查了園區61家企業、鐵路、公路、郵政等物流企業以及xxx

  經濟開發區等單位。現將有關調查情況綜述如下:

  一、現狀與特點

  xx中心城區及開發區物流業正處於起步階段,在鐵路、公路、航運三個體系的物流中,公路物流佔據主導地位,但處於無專門經營場地、無現代物流概念、無專業物流技術的“三無”地帶。目前,市本級開發區、周邊縣市工業園區以及萍鄉、新餘等地的物流業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協調。除傳統的汽運、鐵路、郵政物流外,市本級物流集散地主要集中在貿易廣場、馬家園、建材市場周邊,全市從事規範化貨物運輸的企業只有10餘家。中心城區和園區物流業主 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行業競爭激烈,市場化程度低,物流企業參差不齊。目前貨運市場普遍存在“散、亂、雜”狀況,一般都是一家人或幾家人湊到一起成立一個託運部(此類佔到絕大多數),缺乏公司化管理,沒有倉儲服務,接到業務往往囿於自身侷限,層層轉託,導致價格層層加高。國內幾家較大的物流企業(佳吉物流、海華物流、郵政物流等)在xx雖設有經營網點,但都距離園區較遠,物流費用較高。園區引進的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創維物流、雅實物流等)才剛剛起步,尚未形成真正的產業規模。企業參差不齊,直接導致市場亂態頻現,甚至曾經出現過某託運部一夜之間消失,貨主尋貨無門的事件。

  2、社會資源分散使用,零亂無序,行業效率很低。企業物流專業化和規範化服務程度不高,無序、惡意競爭嚴重,資源利用率低。絕大部分小型物流公司由於實力不強,只能以惡意降價來拉攏貨源,使整個行業陷入無序競爭,物流運作集約化程度低,經營分散、粗放,物流資源未得到有效整合,資源利用率低。專業化物流企業也僅限於海華、佳吉、郵政物流等幾家規模較大的物流企業。部分物流企業提供的物流能力有限,在物流策劃、物流管理、實際運作等方面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運作經驗,不能滿足企業較高的需求,難以做到高效益、低成本的運作。

  3、物流服務水平低,成本相對較高,園區企業發展受限。透過走訪發現,園區物流成本一般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8%-10%,約高於江浙等發達地區物流成本的15%-20%。園區內61家企業普遍表現出對物流服務績效關注,關注內容涵蓋時效、成本、服務水平等多個方面。其中,運輸的安全準時是企業首要的關注點,有91%的企業將其列為首位;其次是物流服務水平,佔82%;成本、響應時間的關注度也較高,分別有57%和54%的企業將其列入第三、第四關注點。物流的需求呈現出一定的行業特徵,醫藥、電子行業由於產品貨值高,其安全性是企業對物流的首要要求;汽摩配行業由於行業毛利較低、運量大,最關心物流成本與服務水平;新型材料行業對於物流服務有著許多特殊要求,比如包裝等,將根據產品品種的變化產生不同的需求。生產企業對物流服務不滿意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為作業速度慢和物流資訊不及時準確;其次是作業差錯率高、運作成本高。從中可看出,生產企業對物流服務首先關心的是運作質量和包含物流資訊在內的運作能力問題,其次才是物流成本。

  二、原因分析

  1、環節因素。xx經濟開發區作為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地區,物流量小,需求單一,資訊釋出不暢,往往要將貨物運送到相對發達的地區進一步分流,從而造成環節增多,成本上升。目前xx及周邊縣市大部分物資大都需經過南昌、長沙等地進行二次分流,門到門直達式的物流服務較少,而且鐵路運輸也取消了5噸、10噸標準集裝箱。隨著我市工業快速發展,物流週轉時間、服務質量需求不斷提升,當前的物流模式必將制約我市經濟快速發展。但減少物流環節,主要需要依靠市場來進行調整,作為開發區,更多的只能是對產業進行指導,政策上給予優惠扶持。

  2、資訊因素。物流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是導致物流環節過多的主要原因,而這些資源流動的配置原則是基於物流需求資訊的流動,物流資訊聚集的地方也必然是物流服務聚集的地方。物流服務資源與物流資訊在專業化程度高的物流市場內,透過價格槓桿會自然而然地進行自我調節。目前贛西地區還沒有成規模的物流資訊交換中心,大部分都是透過老關係、老客戶進行交易,物流成本變化隨意性較強。

  3、市場化程度因素。物流資訊的流速越快、公開化程度越高,市場的集聚效應就越會更好地顯現,甚至會成倍地放大,市場化程度也會相應提高。透過市場選擇,各項物流服務也會更規範,市場會相對穩定。我市高安是全國貨運大市(縣)之一,照理而言,身處運輸資源如此豐富的地區,物流並不應成為難題,但由於市場化程度不高,資訊不暢通,使xx的物流優勢並未得到充分利用。

  4、服務綜合化因素。20xx-20xx年園區內企業生產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幅度均在100%以上,企業個體對今後三年的發展預期也較為樂觀,產值預計年均增幅一般都在20-30%,有的甚至達到100%。生產的高速發展,使得企業物流需求潛力持續增強,但企業的需求並非簡單的需求,貨運代理、進出報關服務、倉儲服務、全程點到點物流服務等綜合化的要求慢慢被大部分企業所重視。跨國企業、大型企業往往非常重視專業化的供應鏈、銷售物流服務。整個物流行業作為第三產業,其高附加值的利潤增長點能否順利形成,也在於能否對物流行業進行有效整合。

  5、政策因素。我市至今還沒有出臺專門扶持現代物流發展的政策措施,缺乏物流產業的專門平臺。現代物流業需要規範化、網路化、資訊化、系統化的綜合平臺,加速建設具有特色的物流產業園區,顯得十分必要。

  三、加快物流業發展的緊迫性和可行性

  1、物流難已成為制約園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物流瓶頸的存在,是園區目前發展中遇到的重大障礙,服務能力弱、物流成本高不僅直接影響園區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且直接影響到園區的招商工作。大型專案由於綜合化生產程度較高,往往倚重高標準物流服務,基於目前園區物流狀況,這樣的專案進園會遇到較大的障礙。大專案進不來,園區內企業發展又有侷限,很容易造成園區發展的邊緣化。目前,萍鄉、新餘開發區的產值均在100億元以上,產業集聚作用已開始顯現,在這個問題上,著力解決好園區物流問題,非常有利於促進開發區經濟的發展。

  2、現代物流業在現代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物流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在我國東部地區已經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為中心的四大區域物流圈:一是以北京、天津、瀋陽、大連和青島為中心的環渤海物流圈;二是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寧波為中心的長三角物流圈;三是以廈門和福州為中心的環臺海峽物流圈;四是以廣東和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這四大物流圈以滾動式、遞進式的扇面輻射功能,帶動著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發展。在這種格局中,現代物流業已經在跨行業、跨區域範圍內得到迅速發展。

  3、我省其它地市物流業蓬勃發展。為促進我省物流業發展,提高經濟執行質量和效益,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促進我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各地也積極順應國內外現代物流發展的大勢,積極跟進。九江市提出了在依託老城區、開闢大市場的基礎上,讓九江物流重整旗鼓的口號,啟動建設長江物流中心和九江物流中心;南城縣發展物流運輸企業300多家,聚集3000多輛物流承運貨車,直接從事物流人口達3-5萬人;廣昌縣也成立以工商聯牽頭組織的跨區域、跨行業的物流協會,全縣人口只有23萬人,但物流企業有1200家,遍佈全國23個大、中城市,每年為國家創利稅5億多元。

  4、加快xx的現代物流業發展勢在必行。要把xx建設成經濟強市,需要大力推進現代物流,用全新的理念和科學的規劃加快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區域經濟綜合成本,提高核心競爭能力。當前,xx發展現代物流業既有一定的基礎,也有著巨大的潛能,只要我們把握住時機,充分發揮好優勢,完全可以促使現代物流業迅速發展壯大。一是區位優勢。xx地處江西省西北部,距周邊的萍鄉、新餘兩市均只需半小時車程,是地理上當然的贛西地區中心城市。境內京九鐵路縱貫南北,浙贛複線橫臥東西,高等級公路交叉密佈,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正按照72平方公里城區面積、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發展規模,快速拉開贛西經濟中心城市建設的框架。二是需求優勢。xx歷來是贛西地區商品集散地。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對專業化物流服務的需要與日俱增。市場經濟規律表明,一個城市的物流業發展水平和這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目前xx中心城區的物流業發展速度遠遠低於綜合經濟發展速度。特別是全市上下以xx經濟開發區為重點的“工業強攻戰”正在快速推進,目前引進園區企業xx7家,預計到20xx年,工業產值將達到100億元以上,物流需求將大大提升。三是存量優勢。目前xx已經擁有一批物流相關企業和一大批具有物流服務經驗的經營者隊伍,高安汽車貨運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xx經濟開發區正在引進三家有較強實力的物流企業,它們也都有著強烈的發展願望。

  四、對策建議

  為使現代物流業成為我市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觀念到位、政府推動、行業協調、企業跟進,形成全社會上下聯動、齊抓共促的新局面。

  1、加強組織協調,營造齊抓共管的新格局。目前,我市現代物流業仍處於鐵路、公路貨運公司、郵政、個體物流倉儲等不同部門和行業條塊分割狀態中。與現代物流業必須跨地區、跨行業,形成一條物流供應鏈的要求不相適應,迫切需要加強對現代物流業發展進行協調和管理。一是成立市現代物流業建設協調小組。由市領導擔任組長,發改委、經貿委、公安、運政、運管、財政、工商、稅務、交通、外經委、工商聯、鐵路、郵政、保險及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成員,併成立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的貫徹實施。二是明確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責任主體。確定不同主體的責任範圍,政府制訂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行業組織引導建立規範市場準則和市場秩序;企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建立科學管理模式,形成政府相關部門、行業組織和物流企業職責分明、齊抓共管、協調一致的新局面。三是充分發揮商會和行業組織作用。借鑑外地經驗,政府將一部分職能授權給商會及行業協會組織,整合全市物流及工商業企業資源,形成以商會組織為樞紐的xx網路化服務體系,具體幫助引導物流企業和其它工商業,統一收集資訊,進行分析反饋,制定行業發展規範、技術標準、質量標準。在企業資質論證、質量監督、市場劃分、價格監管、競爭手段等方面,充分發揮行業協調作用。

  2、制定優惠政策,打造最佳化發展的良好環境。一是制定和推行物流業的優惠政策。實行靈活的'金融政策支援,對致力於發展物流業的投資者,一律放寬貸款準限;對那些以合資或合作形式向現代物流業投資的企業和個人,在專案正式運營後的一段時期內給予稅費扶持;在物流企業車輛養路費、運管費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二是要營造物流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積極開展物流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大力宣傳現代物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廢除各類阻礙物流業發展的部門規章或地方性法規;從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樹立物流企業信譽,統一行業操作規範等方面入手,整頓和規範物流市場秩序;政府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建立一站式服務平臺,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3、整合市場資源,謀求建立專業化市場。目前xx市本級物流集散地主要集中在貿易廣場,距離開發區較遠,且市場專業化程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新餘已經嘗試在園區內建立起專業化物流市場,同時規範園區外物流市場,划行規市,這樣既可依託市場服務園區企業,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又可將物流業作為新的產業增長點,擴充園區經濟總量,最佳化園區產業結構。目前已有三家物流企業落戶xx經濟開發區,且正在建設之中,如果將市內零散的物流企業、物流集散中心整合進園區的話,有利於園內物流企業的發展。因此,要以工業園區的大型專業市場為平臺,以網路資訊為核心,啟用各縣(市)產業及周邊地區物流資源,引入競爭機制,從改革市場準入制度和審批制度入手,打破地區封鎖,使各類物流企業能夠在統一、透明、平等、高效的市場中競爭、發展。

  4、立足工業園區,建立贛西物流資訊平臺。由園區聯合市本級以及其他縣(市)建立贛西片區的物流資訊交換平臺,透過網路線上的物流資訊交換,達到升級物流市場化程度,整合贛西區域物流資源的目的。贛西地域經濟板塊正在逐漸形成,新餘、萍鄉、xx等地經濟總量快速發展,為區域內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目前,xx經濟開發區入園的有可作中高階物流的世紀雅實物流,有專業於電子物流的創維物流,有本地物流網路較健全完備的宜汽物流。透過培育區域物流企業,搭建贛西物流專業市場,暢通訊息集散平臺,可望實現在第三產業上把服務延伸到周邊地區。

  5、著眼長遠發展,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物流服務在走向專業化、綜合化和網路化的過程中,物流企業利用其規模化優勢和專業化服務優勢,可以透過降低庫存、提高商品週轉率等服務,為企業節約大量成本。建議借鑑義烏市近期投資建設佔地30公頃的義烏國際物流中心的做法,籌建贛西物流中心,目的是建成一個配套倉儲、堆場、裝卸以及集報關行、船務、外代、貨代銀行、保險等為一體的“一站式內陸直通關”模式的物流公共服務平臺。

企業調研報告 5

  3月25日下午,《改革內參》“殭屍企業治理之道”內部研討會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大會議室召開。本次研討會由我國經濟學家何帆教授擔任主報告人。研討會邀請了中央財經大學公共財政研究院王雍君院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周放生副會長,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都陽教授,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波,國家統計局就業大資料小組組長李志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陶然等學者擔任點評和發言嘉賓。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總編輯史克毅、編輯部主任劉學軍、調研部主任賈存鬥、財新智庫宏觀經濟研究員朱鶴、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樊軼俠、上海鋼煉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竹倩,以及來自中央財經大學、民生銀行等相關研究機構的學者共同參與研討。

  何帆教授研究團隊的主報告《中國殭屍企業:現狀、成因及政策建議》是在長期跟蹤、研究殭屍企業,多次深入企業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報告提出處置殭屍企業不能緊靠企業自身之力,需要銀行、政府和企業之間相互配合,共同發力,形成“企業自救、銀行輔助、政府託底”的分工格局,這是成功處置殭屍企業的重要保障。何帆教授認為在經濟低迷的時期去產能以及解決殭屍企業,難度會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去產能的主體是市場而非政府,但現在是政府在主導去產能,比如讓各省拿出一個去殭屍企業的數量名單,這種方法有可能會導致激勵機制的扭曲。從國際經驗來看,真正解決問題的是企業本身,政府要做的是在配套政策上去支援,在社會政策上要託底。

  王雍君院長從財政治理的的角度來剖析殭屍企業,認為討論殭屍企業的對策必須關切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殭屍企業的制定標準,二是殭屍企業應該正確分類,三是財政壓力和可承受性的測試,四是政府的職能邊界,五是財政支援的方式。

  都陽教授和李志龍博士均從就業角度來分析殭屍企業的治理。都教授認為如果把去產能過程中的就業問題判斷成很嚴重,會阻礙這個程序的推進。應採取保護工人,不保護崗位的原則來解決就業問題。李博士認為去產能帶來的衝擊可能不是那麼大,保就業,可能還是要把目光放的更寬一點。對員工的安置問題,他認為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分享經濟可能是下一個淘寶式的就業發動機;二是健全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更加有針對性的做好失業人員的職業培訓。

  高波總經理建議由國家部委牽頭成立高級別巡視組,摸清現有殭屍企業和即將成為殭屍企業的數量及產能,立即停止求助、補貼及銀行貸款,對各類鋼鐵企業壓縮產能的獎補一視同仁,優先解決從業人員分流及安置問題。

  陶然教授認為去產能的過程中有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就是怎樣實現真正的國退民進,而現在的很多做法是國進民退,包括壓產能,把民營壓掉,保國企。

  樊軼俠研究員提出去產能的目標,不能全國性的劃一個槓桿,總體的思路是央企一套指標,地方按照自己的大致標準,給一定的自主權。政府要提供間接的去產能補助。除了直接的補貼,還有融資支援,在稅收優惠方面更能體現間接的支援。

企業調研報告 6

  在兒童安全領域很多客戶沒有意識到它的市場潛力。XX年智慧穿戴產品市場的整體出貨量是1800萬,其中主打安全定位的產品佔據市場份額的28%,相當於504萬隻裝置。截至XX年統計資料,中國學齡前兒童人數高達1.8億,其中0-6歲學齡前人口超過1億。城市0-6歲學齡前人口接近4000萬,更甚的是農村的留守兒童數量高達6000萬。這一系列錚錚的數字無不揭示在兒童安全及教育投資方面的市場前景。

  “每年全國有20萬兒童走失,找回的不到千分之一,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

  隨著假期模式開啟,孩子可以縱情歡樂,同時孩子外出時的安全問題成為家長們最擔心的事。防走失手錶、防走失揹包、防走失運動鞋……各種兒童防走失“神器”紛紛蹦了出來。但是最火爆的無疑還是兒童通話定位手錶。目前安徽市場兒童手錶在家長認知中基本是100%,但是使用轉化率較低,原因大多是消費者持觀望態度,沒能正確使用和操作。

  定位手錶為家長對兒童安全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火牆,隨著電子資訊科技的發展,產品的實用性和易用性不斷提升,成本不斷降低,老百姓越來越多的接收此類產品。

  安徽博天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努力開拓兒童手錶的藍海市場,並且成效斐然。“衛小寶”這一款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並且公司即將增加“搜狗糖貓”這一網際網路品牌繼續完善產品線,以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日益激增的市場需求和市場上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舊在加深,各地市終端店面的工作人員對產品的認知與操作不熟練更是直接影響了產品的宣傳推廣和現場成單。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於澤明認為,目前國內市場流通的幾款智慧手錶都還處於市場培育階段,還沒有多少市場認可度。一方面價格比較高,使得很多有意購買的人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就是產品的效能還不夠齊全。智慧手錶市場還需要更多的引導和競爭,這樣才能使得產品的價格和效能更上一個檔次。從科技發展來看,可穿戴裝置會有很好的市場前景而智慧手錶則會佔到很大的市場份額。但是,智慧手錶能不能夠像智慧機一樣受市場歡迎還有待時間檢驗。

企業調研報告 7

  為全面瞭解我縣建築房產企業經營現狀,有針對性地做好建築房產企業入庫統計工作,縣統計局組織專人對接縣住建、規劃、國土等部門,深入建築房產企業及專案建設一線開展專題調研,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企業基本情況

  (一)已納入統計名錄庫企業

  1.建築企業。截至20xx年9月(下同),我縣納入統計名錄庫的資質以上建築企業11家、建築勞務企業1家,其中,二級資質的7家,三級資質的4家,20xx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4億元,20xx年前三季度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0.98億元。(見附表1)

  2.房產開發企業。我縣納入統計名錄庫的資質以上房產開發企業19家(20xx年新入庫4家),其中,二級資質的3家,三級資質的12家,暫定級4家,20xx年完成投資25.7億元,20xx年前三季度完成投資15.7億元。(見附表2)

  (二)未納入統計名錄庫企業

  1.建築企業。在我縣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但未納入我縣統計名錄庫的建築企業有16家,其中本地4家,外地12家,據推算全年可實現產值約20億元。(見附表3)2.房產開發企業。在我縣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但未納入我縣統計名錄庫的房產開發企業有12家,其中本地2家,外地12家,據統計已開發專案計劃總投資約45億元。(見附表4)(三)退出統計名錄庫企業

  因我縣2家建築企業、1家房產開發企業資質未年審,被省住建廳登出資質等級證書先後退出統計名錄庫。(見附表5)

  二、外來企業入庫制約因素

  按照《國家統計局關於印發統計單位劃分及具體處理辦法的通知》中第十條規定,外來法人單位下屬跨省的分支機構,並具備一定條件的,經與分支機構上級法人單位協商一致,並經國家統計局認可,可視同法人單位處理,納入生產經營地統計。為摸清我縣外來企業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情況,今年4月,我們進行了專題調研,結果表明若要具體實施還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

  (一)堅持本地註冊對外來企業沒有強制約束力。外來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只受業務範圍和專案規模約束,不受地理區域限制。住建部《關於推進建築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建市〔20xx〕92號)規定: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規範備案管理,不得排斥、限制外地企業進入本地區的准入條件,不得強制外地企業參加培訓或在當地成立子公司等。這對堅持本地註冊帶來了政策制約。

  (二)堅持本地註冊導致企業資質受限。外來企業在註冊、入庫,需更名申報,這將與該企業在參與我縣招商、投標活動中使用的原名稱不符,且企業資質亦與專案招標要件不符,自動失去競標資格。

  (三)堅持本地註冊影響後期監督管理。外來註冊企業具有流動性,工程竣工後若再無專案,則會轉向異地發展。若該企業破產或資質被登出,其開發建設的專案一旦出現建設質量或配套設施問題,追責難以找到責任主體,可能會帶來諸多信訪矛盾和遺留問題。

  (四)堅持本地註冊帶給外來企業管理成本增加。在建築房產開發市場競爭中,三級及以下資質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薄弱,外來企業因工程量少、不持續而不願註冊。即使走資質升級增項途徑,至少需要2至4年時間,且在註冊資本、經營業績、專業人才等方面要求更高,制約企業發展壯大。

  (五)堅持本地註冊易受原註冊地干擾。按照統計制度,建築業產值和房產投資納入註冊地統計。在我縣的外地企業除建築業國稅、房產開發企業所得稅上繳註冊地外,其餘稅費均上繳我縣。若外來企業在申請註冊,原註冊地出於地方保護角度,既會在承辦相關手續中設定障礙,也會透過約談當地企業等方式干擾企業在異地註冊。

  三、企業發展現狀

  (一)生機旺盛型。此類企業抓住了機遇,盤活了資源,透過升級增項不斷髮展壯大,制定了明晰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步入了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如新南國房產計劃3年內組建集團公司,5年內進入市五強,二十年內實現產值200億元,進入省20強;發響建司計劃在今年12月將資質升為總承包一級,力爭年產值2.5億元以上,上交稅費900萬元以上。

  (二)維持現狀型。此類企業受困於自身現狀,資質遲遲未能升級,佔有市場份額不多,實施專案規模不大,且依賴掛靠專案,缺乏發展後勁,業績近幾年無大的提升。;三建司承建專案大多集中在區鄉,規模小,種類雜。

  (三)轉向發展型。此類企業發展到一定水平後,主營業務活動的收入和利潤大幅下降,生產經營受到影響和制約。市場前景不明朗,不樂觀,生產經營活動已開始向其他領域轉移。如明悅房產建龍熙國際酒店,經營活動開始向酒店服務業和社群物業管理轉移,以解決公司員工的社會保障問題。

  (四)萎縮低迷型。此類企業一般是先有專案再相機成立,在經營完專案後便陷入困頓,無強力經費支撐,無人才技術保障,無後續專案實施,有日趨名存實亡的危險。如江州房產資質三級,工程技術人員僅3人,20xx年無工程專案,市場生存力弱;高品房產在開發完伴山風景專案後,目前沒有新專案開發。

  四、困難和問題

  (一)資金壓力大,本地企業運轉困難。一是墊資情況普遍。建築市場急劇膨脹,使一些專案單位在工程發包時,將能否墊資作為考察企業實力和簽訂合同的重要條件,有些工程專案墊資高達90%,而政府BT專案多是全墊資;二是工程款項拖欠。專案在建時,企業難按工程進度收到相應資金,竣工後也被長期拖欠,使預期效益受損,即使再有專案也無力承接;三是企業融資困難。在國家對建築、房產開發業緊縮銀根的大環境下,企業貸款難、貸款貴,走民間融資途徑則利率更高;四是稅費收取較高。除基本稅費外,另有殘保金、工會經費、資源費等,大約佔到了資金總額的十分之一;五是銷售有價無市。房產開發專案竣工後,很長時間內供過於求,形成住房高空置率,造成資金回籠緩慢。這些問題纏繞交織,影響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和企業發展壯大。

  (二)資質升級難,本地企業發展受限。一是缺乏人才支撐。企業資質等級越高,人才要求越嚴格,高階職稱人員、中級職稱、基本技術人員等有明確的數量限制和資歷限制,現實中符合條件的人才嚴重不足;二是缺乏業績支撐。企業以前礙於實力,做的業績較難符合要求,比如申報建築企業一級資質,必須提供近5年工作業績,且工程規模至少滿足“修建25層以上的房屋建築工程”等4項必備條件;三是缺乏資金支撐。不同等級有不同的註冊資金約束,比如申報房產開發一級資質,企業註冊註冊資本不低於5000萬元,實際情況讓人望而卻步;四是缺乏裝置支撐。企業升級必須要具有與資質等級相適應的施工機械和質量檢測裝置,原先的裝置設施已然不夠,補充購置無形中會加大資金壓力。企業長期不能升級,發展停滯便不可避免。

  (三)市場競爭烈,本地企業利潤薄弱。一是專案招標僧多粥少。隨著城鄉建設高速發展,外來企業越來越多,有的建立了專案部和分公司,同一個專案十數家企業競爭已屢見不鮮,“搶食”現象不僅比拼實力,更比拼忍耐,繼而引發殘酷的價格戰;二是承攬工程有心無力。我縣無一家一級、特級資質企業,承攬範圍受到限制,在重大專案的招投標中,與外來企業實力懸殊,幾乎沒什麼機會,只能被迫向鄉鎮發展,尋找剩餘機會,甚至有時依賴掛靠專案支撐。一些外來企業中標後,將專案分解賣給本地企業做,既轉嫁了風險,又坐收差價之利;三是“三違”衝擊雪上加霜。集中表現在一些中小規模的專案,為追求“短平快”,常被髮包給無承攬資質的個體施工隊、服務隊。在暴利的誘惑驅使下,房產開發領域“三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違法銷售)現象突出,鄉鎮小產權房屢禁不止,嚴重衝擊著縣域房產市場;四是成本抬高無可奈何。一些建材業主壟斷建材市場,以種種理由惡意哄抬砂石、水利、鋼材等價格,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增加了生產經營成本,極大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

  (四)預測預警弱,本地企業風險難料。一是宏觀政策預警弱。國家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必然會影響到建築房產的經營發展,而研究國家政策及投向一直是本地企業軟肋;二是安全評估預警弱。在競標選擇專案上,企業往往注重的是規模和效益,而忽略從專案與企業實際進行嚴格的安全評估,專案到手後勉為其難,以致安全風險難控、合同履行艱難,企業形象受損;三是融資投資預警弱。行業特點決定了建築、房產開發企業需要大量資金運轉,投入規模增速快,而企業承接專案更多依靠銀行貸款和民間融資,資產負債率始終處於高位,一旦資金鍊斷裂,後果難以想象;四是市場前景預警弱。基於房價上漲預期,一些投機性購房營造繁榮假象,助推房產開發企業急功近利,不把握市場環境變化,不遵循經濟規律盲目上馬開發,導致銷售市場疲軟。

  五、工作建議

  (一)造血幫扶,破解企業資金瓶頸。一是減少墊資比例。充分考慮企業的資本實力,政府性專案資金安排及渠道在原則範圍內適當減少企業墊資部分,為企業運轉留有餘地;二是及時支付工程款。財政撥款的工程專案支付進度款時,應多從企業的角度考慮,簡化手續和撥款審批環節,按施工合同約定及時支付,減輕施工單位的壓力;三是解決融資難題。支援以建築材料、工程裝置、在建工程和應收賬款等作為抵質押的反擔保形式,鼓勵金融機構從資金投入、信貸規模、貸款利率、擔保費率等方面扶持企業發展;四是適當降低費稅。清理規範企業上繳費稅種類,在營業稅、專案建設保證金、安全生產保證金、工會經費、資源費等方面能減則減,儘可能減少企業上繳費稅總額。

  (二)轉型升級,促進企業科學發展。一是夯實人才隊伍。構建多渠道、多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充實緊缺崗位專業人才。對業績突出的優秀人員,破格評定技術資格;二是培育旗艦企業。有效整合本地資源,透過兼併或重組方式,培育一兩傢俱有較強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品牌企業,延伸產業上下兩端鏈條,穩妥推行諮詢、設計、採購、施工、管理、服務一體化;三是引導多元發展。鼓勵企業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堅持“主業突出、多元經營”的思路,承攬範圍向交通、水利、市政、安裝、環保、防水、綠化、消防等領域拓展,向“高、精、專”發展;四是實施優惠政策。對晉升資質、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承攬縣外工程專案或提供縣外建築勞務、優質工程獲獎、取得科技創新專利的企業,分別給予獎勵。企業購置裝置設施,給予貸款貼息政策。

  (三)依法整治,規範企業經營秩序。一是嚴格市場準入清出。堅決執行建築房產業有關規定,嚴格審查外來企業的資質等級及信用信譽情況,對不符合條件的禁止進入。同時,強化已進入企業的監督管理,對有違規違法行為且造成惡劣影響的堅決清出市場;二是加強招投標管理。嚴明招投標紀律,規範招投標程式,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完善綜合評標和合理低價評標辦法,提倡優質優價、優質優先,堅決遏制和打擊圍標串標、轉包、掛靠和低於成本價報價等違法違規行為;三是實施專案兼顧平衡。當前建設固然離不開外來企業,但在吸引外來企業來平投資的同時,也要關注本地企業的經營發展,一些工程專案鼓勵可以透過“抱團取暖”的方式參與,使之既能透過適當的市場競爭從外來企業那裡汲取經驗,又不至於在劃分蛋糕時面對過於直接殘酷的競爭而餓死;四是強力整頓市場秩序。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建築、房產開發領域違法用地、違法建設、違法銷售、無資質承包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嚴格整治建材市場,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串通漲價等人、事,發現一起曝光一起,從嚴從快從重處理。

  (四)強化監測,增強企業御險能力。一是政府開展綜合監測預警。出臺相應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經濟預警系統,深入研究建築、房產開發活動的波動及其規律。住建、規劃、房管、統計等部門要開展經常性的業務合作,加強對全縣建築、房地開發市場各個環節進行跟蹤監測,根據掌握的資訊,全面評估潛在風險,作出科學分析和預測預警;二是企業加強自身風險防範。防範法律風險,避免“合同陷阱”、“招投標陷阱”,及時維權;防範決策風險,重大的經營決策應經過企業班子集體研究決定,總經理要對本單位的經營風險負責;防範資金風險,嚴格控制成本,控制貸款和擔保規模,完善資金籌集管理;防範質量安全風險,大力開展標準化作業,實行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督;防範市場前景風險,應適時研究分析宏觀形勢,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及目標任務,牢牢把握自身發展主動權。

  (五)強化入庫,真實反映發展成果。住建、統計部門加強指導,凡符合條件的一律及時申報入庫,比如,具備條件的勞務企業等。可創造條件的實行企業主管單位負責制,比如,縣水電建築安裝工程公司、通興建築工程公司分別由縣電力集團、縣交運局負責完善相關手續重新入庫。同時,進一步夯實各在庫建築房產企業直報平臺的統計基礎工作,確保“數出有據”。

企業調研報告 8

  法律事務室赴雲貴四公司企業法制工作調研及現場法律服務活動開展以來,法律事務室洪曉珊主任走訪了黔西南州發展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安龍公司)、雲南壯鄉水泥有限公司、文山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昆明宏熙水泥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透過實地檢視、開展座談等形式認真瞭解企業經營現狀和存在困難,結合自身工作提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對策辦法,並形成書面調研報告。

  8月14日下午,洪主任到安龍公司開展調研,透過走訪、座談,現場就企業提出的日常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予以解答,現把座談提出的問題梳理如下:第一,水泥質量控制方面,該公司質量處相關管理人員反映,目前企業透過發放水泥使用手冊給客戶,會不會被客戶抓到把柄,造成客戶不認可海螺的水泥質量要求,從而產生質量投訴的法律風險。第二,合同簽訂管理方面,該公司合同管理人員反映,在合同招標過程中,需以合同總價確定中標單位,但按照公司制度,可能涉及到要以每一合同下各子項的確定,這樣不僅很難操作,而且容易產生合同風險。第三,企業銷售管理方面,該公司銷售處人員反映,公司銷售沒有區域價,沒有運輸招投標,提貨車輛都是經銷商安排,按照銷售部提供的合同標準文字簽訂,沒有太大的爭議問題,但後續需要繼續完善合同文字,通

  過簽訂補充合同的形式,從合同內容上劃清責任,避免承擔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第四,企業安全生產方面,生產安全處人員反映,企業環保驗收、安全驗收尚未透過,衛生職業健康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尚未辦理,辦理了試生產許可證,但已經是第三次延期了,在20xx年8月底到期,再申請延期將不會被批准。另外,礦山的採礦權證、安全許可證都有,沒有越界開採,但礦山林地證沒有辦理。第五,大協議執行方面,公司所屬土地馬上開展土地稽查,土地用地指標已經上報,但需要交錢,目前政府講沒錢,需要向企業借錢,這一塊比較麻煩。

  第六,採購合同執行方面,公司財務人員反映,在當地採購物資,經常碰到供貨方隨便冒用別人資質,變更經營範圍,雖然當地工商局予以變更,但仍存在違反法律的風險。

  第七,銷售開票方面,如果普通客戶來公司開戶,我們開具發票,客戶拿增值稅發票抵扣,這樣操作有沒有法律風險,關鍵客戶來開戶,公司沒有理由不予開具,但這樣是否會涉及虛開增值稅發票的風險。第八,裝置買賣合同方面,公司有部分裝置買賣合同到期,供方到貨比較晚,能否解除合同,並扣除違約金,同時由於裝置合同主要依靠部室合同文字簽訂,公司本身對合同文本的修改無法具體操作,對合同的履行存在較大的制約。

  第九,勞動人事方面,公司辦公室人員反映,有員工離職後不打招呼就走人了,公司按照員工勞動合同中留的地址把離職手續材料寄出去了,但有時候碰到被郵局退回的情況,這樣一個風險怎麼迴避。第十,供應保全方面,按照公司制度與周邊供應商商談好後,形成談判記錄,要求供應商必須先交保證金再供貨,但由於供應商不配合,我們採取在首批貨款中扣除相應的保證金,這樣操作與公司財務要求不符,是否存在法律風險。

  第十一,關於質量異議處理,公司在合同履行中對於供應商供貨質量有異議,發簡訊、書面傳真請求對方蓋章反饋,對方往往久拖不決,會產生法律風險。第十二,關於合同數量條款的簽訂,如輔材合同,合同預測購買的量比較大,但實際可能購買的數量比較少,雖然合同寫的是暫定數量,具體以實際數量為準,這樣是否存在風險?

  8月15日下午,到壯鄉公司開展調研,據瞭解公司屬於收購專案,產能比較小,但因位於雲南省第二大鎮八寶鎮,地處雲南、廣西、貴州三省交界,所受外界競爭壓力相對其他區域比較小,從20xx年11月份以來,盈利已經超過1500萬元,由於該公司前身在剛建成投產一年後就被海螺收購,在股權收購協議履行上還比較順利,尚未發現難以處理的遺留問題。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權證比較齊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跟當地政府部門溝通協調難度比較大,跟當地銀行打交道也比較困難,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作的開展。

  8月16日下午,到文山海螺公司開展調研,透過走訪、現場實地檢視,瞭解到文山海螺公司是文山州重點建設專案之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公司位於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平遠鎮阿三龍村324國道旁,距昆明220公里。公司於20xx年4月9日正式註冊成立,專案計劃投資18億元人民幣,專案規劃建設兩條日產4500噸新型幹法熟料生產線,年產220萬噸水泥粉磨系統,配建9MW低溫餘熱發電系統,建成後可年產優質熟料300萬噸,優質水泥450萬噸,建成後將成為雲南省的水泥生產公司。

  20xx年8月18日上午,到昆明宏熙公司開展調研,透過走訪、座談,現場就企業提出的日常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予以解答,現把座談提出的問題梳理如下:第一,關於礦山銷售合同的解除,原合同無可操作性,對方在交接前已投入較大的設施並提出索賠,存在合同糾紛,需馬上解除合同,存在哪些法律風險。第二,石灰石礦山開採、運輸外包合同,轉讓方在管理權移交後6個月過渡期內完成合同解除手續,原公司的石灰石礦山開採、運輸外包是與兩個自然人簽訂合同,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

  第三,公司於6月10日成立了清欠組,至7月10日已和欠款單位全部核對清楚,全部取得書面對賬單,已收回賬款44萬元,但截至8月6日承接債權清單款項仍有1844。73萬元未及時收回,需要如何規避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風險。

  第四,公司有7名員工與原公司勞動合同未終止,且與新公司未簽訂勞動合同,現要求公司協調解除勞動合同及經濟補償問題,目前公司等於在給他們放假,具體應該如何操作;另有一部分人不來上班主動提出辭職,但老股東方不同意他們辭職,能否直接接觸勞動合同。

  第五,公司礦山徵地補償、附近道路徵地補償及環保汙染賠償等問題。

  第六,昆明洪熙公司外供電線路由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石林供電有限公司供電,線路從石林變電站水泥線至公司總降全長為1。8千米,加盟海螺前存在公司內部對外供電情況,按照南方電網管理制度,屬於違章供電行為,如何規避風險。

  第七,供應部門相關人員反映,在新老股東交接期間有一批煤炭,原股東方簽訂的價格比較高,質量考核條款基本上沒有,海螺接手後驗收質量不合格,要求退貨,但對方一直不協助解決,如果直接扣除煤款,是否存在法律風險。

  第八,水泥質量控制方面,該公司相關管理人員反映,公司質量糾紛小的爭議比較多,還未產生較大的訴訟糾紛,對出現的問題應該怎樣操作才能避免產生法律風險。

  第九,公司以前採取用水泥充抵煤等材料貨款的情形,有財務人員受煤老闆委託去銷售一部分水泥,也有沒受到委託就把部分水泥進行銷售的情形,對公司財務人員的這種行為到底是代表公司行為還是個人行為,會產生哪些法律風險。

企業調研報告 9

  近年來,民營企業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社會經濟的產業組織形式沒有像經典經濟學家所預言的那樣,從自然競爭走向集中再走向壟斷。相反,民營企業成了各個國家中最活躍的經濟因素。中國也不例外,在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幾個地區如:江蘇、浙江、廣東、上海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地區之所以經濟能夠騰飛,都是因為它們有各自的優勢和特色。產業積聚區是浙江經濟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基本特點是某一行業或產品,在一個特定的地域內,高度積聚發展,在國內甚至在國際市場佔有較大比重,在當地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我們朝歌街道辦事處,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我們在調研的過程當中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資金問題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民營型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大部分企業的再投資的資金都是來自利潤,還有一小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其二是“三角債”問題的嚴重性。這個問題是一個企業間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沒有法律制度的規範和商界商業道德的缺乏,“三角債”問題愈演愈烈,這嚴重阻礙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變

  民營企業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發展而來的,企業雖然做大

  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在企業創辦初期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種管理理念的推陳出新,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來越被社會所拋棄。而他們卻還是死守著舊的東西不放,特別是企業中的一些中老年幹部,他們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輕人提出的新思維新理念在他們看來是顛覆一個企業的腐蟲,是要絕對隔離的。因此這也就阻礙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向前邁進。

  (三)惡性的價格戰

  惡性的價格競爭的出現是因為產品工藝簡單,易於仿造,從而導致新產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產同樣商品的企業就數以千計了。這樣一來,新產品在市場上很快就達到飽和了,再加上時間太短,再次更新的產品無法快速上市面,價格戰也就應勢而生了。價格戰的出現加速了產品的衰退,大大縮短了產品的生命週期,使產品的銷售呈現曇花一現的態勢。更嚴重的是,價格戰使產家的利潤一跌再跌,為了減少成本,很多產家就不惜犧牲產品的質量、企業名譽進行低質的生產。由於資金短缺,廠家無法引進高科技的先進裝置,也無法購買優質的原材料。這樣就勢必迫使一些小企業停止生產,宣佈倒閉。 對現存問題的一些建議和看法

  (一)健全機構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養

  儘快形成以科技進步為先導,以民營產業為依託,以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想統一為特色,一個面向全國,外向開拓的技術市場系統。其實家族企業非常適合小企業,在中國目前最稀缺的資源就是誠信,這種企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的企業組織形式的改變是勢在必行的,家族成員應該逐步從企業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職業的管理人員。這樣機構才能更加健全起來,管理也可以更加的達到預期的目的,不會因為家族成員的違例不受約束而影響體制的嚴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養人才,正所謂,人才是企業生存之本,知識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師認為企業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論是專業人才,還是銷售、策劃、計算機等方面的人才,而企業最缺少的是通才。企業在招聘人員時,應更加重視的不再僅僅是學歷而已,一張文憑越為越不能讓老總放心。而且需要的還有是員工的責任心——敬業愛崗及員工的豐富知識與能力。只有具備如此素質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說如今的市場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這話一點兒都不假。企業不惜重金引進人才,培養人才,而且每個企業都設有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部。企業不僅要鼓勵員工繼續學習深造,老總還可以親自為員工講授企業文化課,從而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

  (二)提倡創新思維

  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私營企業中年輕經營者佔全廠高層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我們的創新意識逐步灌輸給企業中的職員和高層管理者。要讓他們明白,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企業調研報告 10

  企業信用問題已成為當前經濟生活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有的企業不講信用,賴賬拖欠、偷稅漏稅、製假售假、販私和逃廢銀行債務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敗壞了社會風氣。最近,我市成立了企業合同信用管理協會,這意味著我市企業信用管理將進入一個新階段。現將我

  市信用管理工作調研如下:

  1982年以來,我市工商部門積極開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動,對加強企業信用管理,從正面引導各類企業走重約守信之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失信違約、商業欺詐等違法現象仍然大量存在。其主要表現為:一是合同履約率低。我們曾對我市部分企業進行調查,合同履約率只有65%。二是市場交易行為倒退。我們調查了150家企業,簽訂合同2.8萬份,交易總額有30%以上是現貨交易,私營企業交易額中有69%採用現貨交易。信用缺乏明顯增加了交易成本,甚至造成交易失敗。三是商業欺詐等違法行為嚴重。今年1至9月份,全市工商機關查處違法合同案件593件,涉案金額1283萬元。四是製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嚴重。全市工商部門今年1至9月查處製假售假案件4429件,案值達5000萬元。假冒偽劣說到底是不講信用、不講道德。

  市場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法制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就不能健康發展 。建立企業信用制度,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是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重要治本措施,也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深化軟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全市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中,採取各種措施加大打擊經濟違法行為力度,繼續深入開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動的同時,建立企業信用制度,加強企業信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此次成立的泰州市企業合同信用管理協會,其目的在於大力倡導和弘揚誠實信用原則,引導企業自律。

  目前我市企業信用管理從總體上看還處於起步和試點階段,要真正形成完善的科學的企業信用制度還有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要做。全市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加快建立企業信用制度,完整地收集整理企業登記註冊、企業年檢、企業動產抵押物登記、重合同守信用、著(馳)名商標、誠信單位、合同爭議調解、合同鑑證、合同日常檢查,企業受處罰等12項記錄。同時,主動與金融、稅務、質檢、海關、法院等部門和單位聯絡,取得支援和配合,將相關部門所掌握的涉及企業信用的資訊,收集錄入企業資料庫內,以豐富徵信服務的內容,為建立全社會統一規範的企業信用制度,實現信用資訊共享打下基礎。透過建立企業信用制度,全面記錄企業信用狀況,使企業信用狀況處於透明狀態,讓守信用企業贏得更多的市場交易機會,不守信用的企業由於不良記錄的存在,難以在市場中生存,並最終被淘汰出市場。

  建立企業信用制度,加強企業信用管理,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信用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誠實守信日積月累就能形成良好信譽,而擁有良好信譽就會在社會交往和商品交換中處於有利地位。信譽不僅是一個人、一個企業的無形財富,也是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無形財富,這種無形財富作為一種特殊資源,甚至比有形資產更為珍貴。為此,全市廣大工商企業要牢固樹立誠實守信的觀念,堅持依法經營,健全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嚴格產品質量管理,遵循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的原則,塑造良好的信用形象,以良好的信譽爭取市場、開拓市場。

企業調研報告 11

  物業企業管理是城市管理和社會建設矛盾集中體現的領域,規範的物業企業管理是和諧社會建設總體戰略中的重要內容。我會於20xx年1月至7月對河北區居民小區物業企業管理狀況,特別是對三和小區和金兆園小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小區物業企業管理現狀

  三和小區,人口近萬人,地處城鄉結合部,小區經歷了九個物業公司和三屆業主委員會,人員較複雜,管理難度較大,現物業公司是容心物業公司於20xx年9月接手三和小區的物業企業管理。每年應收物業費100萬元,現在只能收上來4萬餘元,收繳費用不足以維持日常開銷,水電費都有拖欠。許多業主借道路、房屋質量、綠化、車輛丟失、噴泉等許多問題,拖欠物業費。金兆園小區,20xx年入住,共1058戶。商品房202戶,回遷房660戶。20xx年12月初物業撤出,後由明星物業接管,次年撤出。現在,電梯維修費無從解決。

  二、小區物業存在的問題

  儘管兩個小區情況有異,但存在有許多共性的問題,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區物業企業管理的現狀和病疾。

  (一)地產遺留問題。由於物業企業管理沒有在房屋開發建設階段就進行介入,因此開發建設的不合理成了後來物業企業管理的眾多矛盾的根源。開發建設遺留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規劃變更導致業主權益受損。房屋格局和小區環境與售房時的承諾有差異。二是房屋建築和附屬裝置質量差,配套專案缺項甩項。三是建築權屬不清。公攤面積的劃分確定和附屬用房經營收益分配等問題,是業主與開發商爭議的核心問題。如金兆園在地產建設階段,就在二次供水和電梯質量等方面留下了嚴重後患。三和小區的開發商也遺留下房屋質量等問題。這些都為日後物業企業管理埋下了隱患。

  (二)物業企業管理企業管理水平低,人員整體素質不高。一是某些物業企業管理企業員工缺乏客戶意識,服務態度不端正,服務用語不文明,對業主的正當要求不能及時滿足,同時存在侵害業主利益的行為。二是某些物業企業管理企業缺乏專業人員。例如日常維修是物業企業管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維修不及時、不到位,使業主對物業企業的服務質量產生懷疑,甚至出現矛盾。

  (三)小區業主缺乏四種意識。一是缺乏整體意識。個別業主只顧自己利益,在公共部位私搭濫建,致使部分公共設施不能正常使用,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二是缺乏安全意識。少數業主認為房子是自己的,屬私有財產,便無所顧及在自己的小天地裡,私拆亂改。三是缺乏法制意識。一些業主私佔綠地,或種菜或做停車位,不僅破壞了小區的整體規劃,更侵害了其它業主的合法權益。四是缺乏環保意識。垃圾亂堆亂放,牆壁上亂貼亂畫,私養大型寵物,在小區寵物糞便隨處可見。

  (四)物業公司對業主的違規行為處置力度不夠,沒有執法權。而政府相應的執法機構又力不從心,執法缺位。比如,對有些業主的私搭亂蓋、車輛不按規定停放以及破壞小區設施等行為,只能勸告,下整改單,報告政府執法部門,而無他法。結果常常是業主我行我素,造成惡性迴圈,以至小區環境和設施每況愈下。

  (五)物業公司收物業費困難。業主以各種理由不繳費,加之,效法者眾,物業服務企業收上來的物業費越來越少,從企業追求利潤的經濟本性來說,當收入小於成本或者利潤減少時,必然會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直接後果就是服務質量下降,於是更多業主對物業服務企業的服務不滿意,從而不交物業費,這就進入了一個惡性迴圈的怪圈。小區環境差了,住房自然貶值,到頭來受苦的其實不只是物業服務企業,還有園區內的所有業主。比如三和小區的狀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反,現每家每戶的煤氣、水、電、有線電視等費用沒有拖欠的,因為這是政府行為,如果你不交費,這些職能部門有權停水停電,沒有一點商量,現在只有物業費可以拖欠,因為它是企業行為。個別人就是抓住這個漏洞,不交物業費,你不會把我怎麼樣,這是物業公司目前最撓頭的事。

  (六)使用上缺乏健全的機制和有效的監督,大修基金保值、增值難。按條例規定,當確需使用房屋公共維修基金的時候,由業主委員會提出,經2/3以上的業主同意後,方可申請使用。但實際上,如果修繕部位只涉及到少數業主的利益,那麼就很難獲得小區2/3的業主透過,給實際使用造成了困難。另外物業公司預算的維修費用沒有專業機構對其作鑑定和監督其使用,容易讓房屋公共維修基金造成無法利用。隨著大量房屋開始進入維修期,當年收取的微薄的大修基金將入不敷出,如何在物價水平上漲的情況下,將有限的大修基金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手段。

  三、幾條建議

  (一)依照20xx年10月1日實施的《物權法》有關章節規定和20xx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物業企業管理條例》,研究制定我區《物業企業管理水平評估細則》,提高物業企業管理,並做到有法可依。

  (二)建立政府相關執法部門與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方的聯動機制,有效處置小區內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並在街道辦事處一級設立物業企業管理糾紛處置辦公室,作為三方聯動機制的行動軸心。

  (三)為促進物業企業管理市場的發展,培育物業企業管理的核心品牌,鼓勵有實力的社會實體興辦物業公司,在政策上實施優惠政策,並創造競爭氛圍,做大做強我區物業企業管理業,為我區和諧社群建設鍛造實業新軍。

  (四)確保房屋大修基金的安全使用,實現大修基金保值增值。建議對業主交納的房屋大修基金委託銀行理財,按每個小區(大廈)開一個總帳戶,按每戶業主繳納的房屋大修基金為每戶單獨開戶,每年的利息自動轉存到業主的戶頭上。凡需動用大修基金時,必須由大修房屋牽涉到的業主們投票表決,委託專業機構對物業公司預算的維修費用進行評估後方可動用維修款項,同時對大修基金的使用過程進行監督,對維修質量進行鑑定。

  (五)加大宣傳力度,引導人們正確的物業消費觀念。按時繳納物業企業管理服務費、公共水電費、電梯用電費、二次供水電費及一此相關的費用是每個業主(住戶)必須履行的義務,大家應當積極主動履行,任何人不論何種理由拒交物業企業管理服務費都是違法的。

企業調研報告 12

  據瞭解,當前鋼鐵、煤炭、有色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加劇,一些企業完全淪為靠借債維持生存的“殭屍企業”,而部分困難企業“猶抱琵琶半遮面”,不願上報真實情況,甚至刻意隱瞞財務狀況,背後隱藏的風險不容忽視。“殭屍企業”是中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心頭之患。“國資委副主任張表示,”殭屍企業“對於中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質增效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也是企業減利的最大出血點,處理”殭屍企業已經提到議事日程。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絳表示,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提出,要落實財稅支援、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這些相關配套政策也有利於清退殭屍企業,為殭屍企業提供善後之路。業內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務之急是化解一些行業嚴重的過剩產能,以“託底+改革”有效釋放風險,透過“斷臂求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何為“殭屍企業”,其緣何而成?

  所謂“殭屍企業”,是指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企業,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說。(新華社)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馮立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殭屍企業”形成的原因既有體制性因素,也有行業週期輪迴的影響。其中,行業週期成因主要是因為隨著國內外經濟放緩,使得市場需求逐步減弱,進而加劇了行業內的產能過剩。但是,由於銀行貸款、地方政府扶持以及考慮職工再就業等問題使得這類企業很難從市場中真正退出來,長此以往,“殭屍企業”數量就越來越多。

  原攀鋼集團董事、教授級高階工程師周家琮把“殭屍企業”的來源分為四類:

  歷史類

  即計劃經濟和戰備經濟的遺產,也是今日中國經濟的歷史路徑依賴。

  在計劃經濟、戰備經濟時期興建的許多企業,並非按市場經濟要求配置資源,潛藏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淪為殭屍的基因。正如吳先生所曾指出,許多企業從投產之日起,就不具備市場經濟下的競爭能力。企業佈局備戰優先,靠山分散、遠離市場交通不便,資源配置不計成本、自辦社會一應俱全。有些企業是領導人或計劃部門拍腦袋或算“政治賬”的產物,並無經濟性可言。計劃經濟時代都吃大鍋飯,無憂破產、更不會出現殭屍企業。

  然而在後來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這些企業除少數成功轉型或搬遷外,大部分先天不足被市場淘汰,這也是上世紀末國企大量關閉的原因之一。

  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或因尚未完全擺脫短缺經濟的賣方市場;或因經濟過熱需求旺盛、競爭力不行的企業也有生存空間;或因政府優惠和救助;或因市場經濟初期容易尋租野蠻生長;各種環境條件的的掩護,使部分上述企業得以倖存。不過一旦經濟下行、環境變化,這些企業內部非市場的劣勢基因頓成顯性、各種問題陸續暴露,最後終於陷入困境。

  躍進類

  即經濟過熱催生產能過剩的惡果,也是今日殭屍企業最主要的成因。

  目前殭屍企業多屬產能過剩行業,而產能過剩的原因,一是片面追求高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的發展模式。高投資形成對鋼鐵、水泥等投資品的旺盛需求,刺激這些產業的盲目擴張,在高投資終於難以為繼時,必然出現嚴重產能過剩。二是在GDP至上和土地財政推動下,房地產業的畸形增長,拉動了相關產業的產能擴張。三是國有企業改革滯後、不是以效益而是以規模作為發展目標,在“做大”的衝動下盲目擴張。四是各級政府以政治壓力、行政指令和政策鼓勵推動治下的企業投資建廠、大幹快上。加上狂熱的招商引資,不但導致傳統行業產能過剩,一些所謂“新興產業”產能也惡性膨脹。高增長製造了各種能把豬吹上天的“風口”,企業不論良莠皆風光一時,產業轉型升級、管理和技術創新多淪為口號、乏人問津。然“飄風不終朝”,一旦狂風不再,劣質企業頓時現出原形。

  外因類

  即經營環境的劇烈變化使企業難以招架。

  近年中國企業飽受經營環境大起大落的衝擊;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出口需求難有起色;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對國內相關產業競爭力衝擊尤甚;勞動力、土地、環保、匯率、物流等各種要素成本顯著上升,或由過去的被人為壓低逐步市場化,以上外部條件變化多方位推高了企業成本;許多企業本來成長過快、虛胖的身體並不健康,寒冬來臨越冬困難不免被凍僵。

  泡沫類

  尤其是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也是一批企業淪為殭屍的根源。

  毋庸諱言,中國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曾經熱衷投機炒作、泡沫相當嚴重,一些企業禁不住其巧取豪奪、一夜暴富的示範和誘惑,盲目跟風希圖牟取暴利。一旦投機失敗或泡沫破裂,就可能把企業拖入深淵。另一方面,泡沫行業汲取了大量經濟資源,其對製造業的擠壓和衝擊,雖貌似無形、卻十分深刻和長遠,也是製造業普遍艱難的深層次原因。

  “殭屍企業”:防銀行斷貸財務造假

  記者調研發現,去年以來,我國煤炭、鋼鐵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加劇,一些企業完全淪為靠借債維持生存的“殭屍企業”。

  產能嚴重過剩的煤炭行業遭遇斷崖式的價格下跌後,出現了全行業虧損。記者在煤炭大省山西調研瞭解到,從20xx年7月起,山西煤炭行業出現連續虧損。根據有關統計,去年前三季度,山西煤炭企業虧損70多億元。

  山西省鋼鐵行業協會提供的資訊顯示,當前山西絕大多數鋼鐵企業處於虧損和嚴重虧損狀態,20多家重點企業已有7家全面停產,其餘企業大多處於限產執行的“失血性”生產之中,部分企業負債率過高,連續多年虧損。

  除煤炭、鋼鐵、有色等重化工行業外,造船等領域的產能過剩也還沒有完全消化。20xx年以來,我國已有多家造船企業破產。南通中遠船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莊建軍對記者表示,現在船企倒閉得很多,尤其是民營船廠,造船能力過剩的問題十分突出,預計將有約40%的船企會被淘汰。

  分析人士表示,“殭屍企業”不僅經濟效益較差,且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本、能源、勞動力等優質資源,資源配置效率很低,進而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從另一角度來說,由於殭屍企業往往揹負大量負債,有時還會涉及到民間借貸,關係到當地眾多企業的資金鍊安全。而且,一些銀行為了避免企業破產、呆賬變壞賬,不得不續貸。如果處置不及時,還將導致銀行不良資產的持續增加。

  越是產能過剩的困難行業,資金越成為稀缺資源。記者調研發現,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受資金鍊緊張影響,財務成本大幅上升,由於擔心銀行斷貸、抽貸,不少經營困難企業“猶抱琵琶半遮面”,不願上報真實情況,甚至刻意隱瞞財務狀況,形成“不確定性”風險。

  為了防止銀行斷貸造成資金鍊斷裂,在煤炭、鋼鐵等行業,財務作假的現象普遍存在。全國工商聯冶金企業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說,70家國有鋼鐵企業中,僅有10家左右是略有盈利,其餘全部是虧損,可不少鋼鐵企業的財務報表顯示的卻是“盈利”。“比如一家鋼鐵企業報表顯示盈利20億元,結果我們調查發現,這些錢是透過賣資產得來的,企業把這筆收入‘做’成了‘盈利’。”

  “煤炭企業還有三五年的困難日子,很多企業可能挺不過今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型煤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去年報表上顯示盈利5000萬元,其實是做的‘假賬’,實際上虧損10億元以上,為了防止銀行抽貸,把以前節餘的資金做到賬裡去了。”

  中部某省一家大型鋼鐵企業負責人說,以前企業一年期以上貸款佔60%,現在只佔5%至6%,而且利率還上浮了20%至30%。“現在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80%,主要靠銀行貸款維持運轉,如果有一筆銀行貸款發不下來,公司就可能出現資金鍊斷裂。”

  “很多企業不願意被上報,估計‘殭屍企業’的實際數量可能數倍於上報的數量,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等行業。”某地級市經信委行業管理科負責人介紹稱。

  據趙喜子介紹,當前我國鋼鐵行業銀行負債1.3萬億元,還有2萬億元非銀行負債,在鋼鐵行業去產能過程中,這些負債極易形成債務風險。“尤其是民間借貸,債務資訊不明,三角債、多角債充斥其中,對於這類不確定的風險,需引起高度關注。”

  僵而不退原因多面

  記者調研發現,在煤炭、鋼鐵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存在大量虧損企業、“殭屍企業”,這些企業為了生存不惜惡性競爭,降價銷售,陷入“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惡性迴圈。

  “鋼材只要生產出來還是能賣得出去,只是價格太低,虧本賺吆喝”。一大型鋼鐵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xx年我國鋼材出口達到1.1億噸以上,同比增長20%以上,這說明鋼材的市場需求依然很大。

  一些煤炭大省甚至存在“越虧損越超採”的怪現象,一些企業負責人反映,不論開採與否,礦井的維護成本都是“剛性”的,為了“攤薄”這些成本,維持現金流,一些企業就儘可能多開採。越是大企業、現代化水平高的企業,超採情況越嚴重,有的煤礦實際產能比設計產能多出好幾倍。

  這種反常超採,不僅進一步加劇了煤炭市場下行壓力,還導致資源浪費。

  從記者調研瞭解到的情況看,“殭屍企業”之所以不願退出,主要是還沒被逼到絕境,產品還有一定市場空間,資金鍊還沒有斷裂,有的國有企業甚至還能從銀行獲得貸款,有的企業欠薪欠稅欠材料費,僵而不死。此外,銀行債務風險、就業壓力、財政稅收等因素,都制約著“殭屍企業”的退出,無論是企業本身,還是地方政府、銀行,都想再扛一段時間,“不願意自己先死”。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只有果斷處置“殭屍企業”,才能讓產能過剩行業正常發展,但在處置“殭屍企業”過程中,必須釐清政府與市場的界限。政府應著力化解“市場失靈”類過剩矛盾,把握好時機節點,避免行政過度干預、“出力不討好”。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相關負責人認為,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態,但當前我國一些行業出現的嚴重產能過剩,單靠市場已經無力化解,因此要分析哪些行業過剩是市場形成的,哪些行業的產能過剩是非市場因素形成的,對“市場失靈”類過剩,政府要出臺措施著力化解。

  清退“殭屍企業”刻不容緩

  殭屍企業佔用寶貴的實物資源、信貸資源,侵蝕有限的市場空間,是阻礙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病毒。中央高度重視殭屍企業處置問題,提出“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是清理處置殭屍企業的主要路徑;“重組救活為主、破產退出為輔”是處置殭屍企業的基本方針。

  然而,雖然近來清理殭屍企業的鼓聲如雷鳴般轟響,但有些地方卻很“冷靜”,仍是按兵不動。

  有的說,“事情太複雜,先看看,等一等,別給自己惹麻煩”;有的說,“不是不想清理殭屍企業,而是拿不準,怕被指責國資流失”;也有的怕得罪人,落個敗家子的壞名聲,特別企業負責人中相當一批臨近退休的,有硬拖到底的想法,把清理殭屍企業的難題留給下一屆。

  這些問題,可能既有自下而上自發性和自上而下主動性不足的主觀層面的問題,也有為上者“敦促”相關部門推進改革的手段匱乏和為下者利用群眾熱情借勢推進改革的能力不足的客觀層面的問題,還有操作上困難的問題。

  接下來要著力解決的是如何讓頂層設計與企業自發形成合力,這既需要給地方政府和社會的首創性留出足夠的空間和彈性,更需要一俟時機成熟,頂層應有排除阻力、銳意革新的決心和能力,有化阻力為動力的神奇力量。

  完善政策“去產能”以“託底+改革”有效釋放風險

  專家認為,產能過剩問題在發達國家已有處置先例,我國需結合自身實際,探索中國特色的去產能路徑,妥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

  首先,完善“託底”政策,引導“殭屍企業”有效退出。記者調研發現,不同型別“殭屍企業”退出時的風險點各有不同,國有企業集中在職工下崗失業帶來的社會風險,而民營企業更多是資金鍊斷裂帶來的金融風險。針對這些風險特點,各級政府需提前制定好“託底”預案。“比如在債務清算方面,政府要透過法律程式優先確保30萬元以下的債權人利益,將企業退出帶來的社會風險要儘量降低。”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說。

  其次,健全配套政策,制定可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基層幹部反映,一些化解產能過剩的檔案由於缺乏操作細則,在地方落實效果欠佳。例如國家雖然鼓勵企業兼併重組,但在審批、稅收、土地轉讓等方面都缺乏明確政策,給基層操作帶來很大困難。“兼併重組是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途徑,可審批時間長、交易成本高,我們感覺企業沒什麼積極性。”浙江省經信部門一位幹部說。一些企業負責人也表示,希望在稅收、土地、資金等方面出臺“含金量”高的政策。

  再次,抓住“視窗期”推進改革,從源頭上破解產能過剩癥結。從調研情況看,當前產能過剩矛盾在國有企業表現得更為突出。一些國企負責人反映,國有企業因其體質機制原因,效益普遍不如民營企業,當前經濟下行、企業困難正是推進國企改革的“視窗期”,希望政府能夠加速國企改革,從體制機制上破解產能過剩難題。

企業調研報告 13

  一、調查的原因及目的

  百年大計,以人為本。企業的發展說到底是人的發展。企業競爭歸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競爭。當代社會,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學習速度和培訓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引數。培訓則常常是提供資訊、知識及相關技能的重要途徑,有時甚至是唯一途徑。在當今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的企業必定是那些能夠使其員工充分發揮自己全部潛能的企業。這意味著,企業員工必須接受培訓作為繼續學習的一種手段,員工培訓在幫助公司迎接競爭性挑戰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員工培訓可以有效地幫助公司創造價值或贏得競爭優勢,重視員工培訓工作的公司會比他們的競爭對手錶現出更好的經營業績,更有信心迎接競爭性挑戰。培訓不僅透過員工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業產出的效率和價值使企業受益,而且增強員工本人的素質和能力,使員工受益。故有人說,培訓是企業送給員工的最佳禮物。培訓是管理的前提、培訓是管理的手段。培訓不僅為管理創造了條件,其本身就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即培訓透過滿足員工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來激發員工的幹勁和熱情。企業同時應把培訓作為管理的機會和途徑,以及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手段,圍繞企業的任務和目標來實施培訓,並透過培訓溝通上下級的聯絡,掌握工作進展狀況,達成相互理解與支援,共同不斷提高工作績效。

  為了充分了解公司員工思想現狀,瞭解公司對員工培訓要求和規劃,建瞭解統化、結構化的公司內部培訓體系。本人在xx製藥有限公司範圍內採取問卷的方式進行了一次培訓需求調研,共發出問卷36份,回收問卷35份,其中有效問卷34份,中層管理人員問卷4份,主管級及員工級30份,現簡要對問卷結果加以統計與分析。

  二、調查時間、地點、方法

  1.調查時間:20xx.08.

  2、調查地點:xx製藥有限公司

  3、調查方法:採取問卷式調查

  三、調查內容及分析

  xx製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抗腫瘤藥物為主的製劑生產廠家,藥品的生產質量和管理直接關係到人民用藥的安全問題,對於加強職工的質量意識的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發展理念與文化

  1、 企業發展方向較為明晰。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約有95%左右的員工認為,自己對本公司的發展戰略表示瞭解或十分了解,這主要是與公司目前的業務重點和工作目標有關,但剩餘的5%左右員工表示了困惑,這必然會造成實際工作缺乏目標,或者人力資源的較大浪費。

  2、 將近九成員工熟知企業的精神和價值取向。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它直接關係到人民的用藥安全和身體健康。因而“不斷進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幾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員工,可見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敬業度和忠誠度起到了較大的凝聚作用。

  3、 企業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設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強。調查資料顯示,認可公司有一個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達到85%,而15%左右員工則認為一般,沒有員工對此表示反對。 此外,僅有45%的員工認為公司的制度體系非常完備,而認為不完備的人數達15%。

  (二)組織結構與崗位設定

  1、 近九成員工對公司現行組織結構認同,並表示與部門業績息息相關。公司現有員工中,九成員工對現有機構設定表示贊同,認為現行設定方式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 現行職能職責、業務流程與實際工作銜接較好。依據調查結果,80%員工認為目前的崗位職能配置、工作業務流程有效,而認為其在實際中有指導性、參考性作用的僅佔35%左右。

  (三) 人才管理與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層管理者獲得了較高的支援率。部門負責人作為xx製藥有限公司的中堅力量,肩負著不斷創新、發展企業的重任,從統計數字發現,在工作任務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員工認為,中高層管理人員做到了用人所長,但仍有20%人員認為存在不公平現象。

  2、 部門內部溝通基本順暢,但部門間急需加強。多數員工普遍反映,在實際工作中,上級對其的工作支援力度較強,並就工作內容進行溝通,但從後續問題的調查顯示,部門內溝通並沒有達到預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員工反映,部門間的工作銜接並不十分理想,很多時候只是員工自己溝通和聯絡,而部門負責人溝通比例也僅佔55%。對於部門內部的員工間溝通,調查者則在三個方面表現較為均衡:自己協調、詢問同事、求助領導。

  3、 中級管理人員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多數員工認為,在以後的工作中,中級管理人員需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個人素質,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領導藝術、團隊文化、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而據中級管理人員的調查顯示,則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團隊文化、領導藝術、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

  (四) 團隊精神狀況和素質

  1、 除少數員工外,團隊士氣良好。在實際調研中,28%的員工認為我們團隊的精神非常高昂,60%認為我們團隊是一個充滿關愛、團結一致的集體,但12%的員工認為團隊現處在低迷的時期。針對團隊的特定成員進行調查時發現,約有35%員工反映某些員工沒有與整個團隊融合起來,表現出例外或特例的行為。

企業調研報告 14

  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把建設生態文明寫入黨代會報告,這是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執政理念的一次昇華。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為了瞭解我縣中小企業對國家環保政策方針的理解與貫徹執行、以及中小企業環境保護工作及企業生產對環境影響等情況,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組織相關科室對全縣中、小工業企業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縣中小工業企業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對國家環保政策理解並支援,在生產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能源結構不斷最佳化,但卻缺乏技術創新,對環保投入偏少,貫徹執行環保政策力度不夠、難度較大。

  一、中小企業環保工作現狀

  我縣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上,認識早、起步快,制定了企業環保管理制度、成立預防汙染工作小組、加強企業員工學習環保的法律法規;下大力度關停並轉了一些汙染嚴重的小企業,避免了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如近年就關停了一些小水泥廠、小造紙廠和實心粘土磚瓦廠等企業,同時引導這些企業轉而開發生產環保型產品,如環保空心磚等。從而保護了資源,減少了這類企業生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總的看,近年來我縣中小企業環保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企業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我縣自XX年提出建設生態區以來,全縣上下積極推進生態區建設,中小企業也在這樣一個生態文化環境下逐步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與責任感。在被調查的企業中,有95%家企業認為現有的環保政策是合理的。可見,我縣中小企業具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能夠認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但對於落實執行環保政策則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難,使其在具體落實環保政策時沒能夠做到不折不扣地遵照執行。

  (二)環保管理活動有序開展。從調查結果來看,有98% 的調查企業已經透過環保部門環評審批,並制定了環境保護管理規章制度,另外有2%家企業處於正在向環保部門報批階段。這表明,我縣中小企業自覺地在環保有關部門的監管下進行生產活動。

  (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從被調查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廢物處置情況看,有92家企業表示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廢物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後排放,佔總數的48%;有10%的企業表示其生產所產生的廢物交由有關汙染物企業集中處置;有20%的企業表示企業對廢物進行簡單處理後才排放(詳見下圖)。這表明,多數中小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對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理之後才排放,而不會直接排放。

  (四)環保教育培訓工作順利展開。被調查企業中,有47.4%的企業已經參加過政府環保相關部門組織的環境保護培訓,另外有33.6%的企業打算參加這類的培訓,僅有19%的企業表示其沒有參加過環保培訓,且也不打算參加培訓。再是企業內部也積極組織員工參加環保培訓,有107家企業表示已組織過員工參加環境法律、法規的學習活動,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54.6%,有23.5%的企業表示計劃將要開展這類的活動。

  二、中小企業環保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對環保的投入偏少。調查顯示,有112家企業表示對環保有所投入,佔總數的57.1%,另外有33表示其雖然目前尚未對環保有所投入,但已經有了投入計劃。不過,企業對環保的投入都很少,在112家環保有所投入的企業中,對環保的投入不足企業營業收入1%的有77家,佔有投入企業的68.8%;對環保的投入佔企業營業收入的1%-3%的有26家,佔有投入企業的23.2%;對環保投入佔企業營業收入高於3%僅9家,佔有投入企業的8%。這表明,企業目前雖然已經有一定的環保意識,也對環保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人力、物力,但企業對於環保的投入很有限,這必然影響企業保護環境的實際效果,使企業生產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有所加大。

  (二)企業資金短缺是導致對環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企業發展中資金不足,導致企業對環保的投入大打折扣。被調查企業中,有129家企業認為,企業在執行環保政策時遇到的主要難題是資金不足,佔被調查企業的65.8%,企業在發展中遇到資金短缺時,必然會把有限的資金用於企業經營上的發展壯大,而不是投入到不容易看到經濟效益的環保方面。

  (三)環保器材、設施配置及使用情況不容樂觀。 在被調查企業中,僅有18.4%的企業已經購買了環境監測器材(即36家企業),有81.6%的企業沒有購買環境監測器材且近期內並不打算購置,對於那些已經購買了環境監測器材或環保相關設施的企業,能讓這些器材、設施真正發揮作用、良好運轉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

  (四)相關環保專業單位指導力度不夠。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196家企業中,有92家企業認為其在執行現有環保政策中遇到了缺少專業環保單位指導、環保技術匱乏等方面的困難,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46.9%。相關環保專業單位的指導力度不夠,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嚴格按照環保政策執行,企業在遇到環保專業技術困難時沒有相關單位指導,必然會打擊企業執行相關環保政策的積極性。

  三、建議和對策

  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生態環境是我縣的一個比較優勢、後發優勢。作為我縣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積極參加生態文明建設,承擔起建設生態文明和生態治理的社會責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更少地消耗資源,更好地保護環境,更多地進行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生態保護與發展“雙贏”。

  (一)加強對現有企業排汙監管。嚴格執行環境管理制度,加強對工業汙染源的監督管理,防止汙染反彈,實現全縣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嚴格控制新建專案汙染。按照《建設專案環境保護審批管理分類名錄》和環境功能分割槽要求,加強新建專案環境保護審批管理和審批後的監督,嚴格執行新建專案“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執行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確保新建專案汙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規定的標準和總量指標之內。

  (二)環保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環保工作指導。環境保護是一項科技含量高,可以產生高的環境效益和長遠經濟效益的行為。環保專業部門應多對企業加以指導,使其從中受益,企業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保中來,同時,由於企業的配合,環保部門的工作也將更加順利地展開。

  (三)“分割槽分類”佈局發展產業。按照xx縣機械加工與車輛製造、鋼鐵、食品為龍頭“三大產業”佈局,新建專案必須符合發展規劃,凡佈局不合理的堅決“卡死”。對待不同型別的產業採取不同的發展策略:加快發展把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產業;大力發展具有環境、經濟雙重效益的產業;科學發展帶動性強、有資源優勢的產業,這類產業能透過合理佈局、清潔生產、迴圈經濟等手段實現達標排放;發展壯大對環境影響小的產業和環保產業。目標是使環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得到充分利用,雙重效益的環保型經濟得到充分發展,實現經濟實力的迅速提高。

  (五)企業自身要加強環保工作。企業不僅要注重硬體設施上的投入,更要注意後續管理中技術和人員的支援,要努力培養企業自己的創新人才,開發自己的環保技術,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發展進入良性迴圈,實現迴圈經濟。積極發展迴圈經濟,改造現有工業生產,提高產能,達到規模經濟要求,增強企業環保設施能力,同時堅決淘汰落後技術及環保無法達標企業。

  (六)政府要加大對企業環保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考慮制定一些政策,以鼓勵企業對環保投入,引導企業產業結構升級,對於環保做得好的企業予以表彰和重獎,號召其他企業學習,可以設立環保獎金或優惠貸款等吸引企業對環保投入。

企業調研報告 15

  一、公司概要

  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19年,是以鋼鐵業為主,高新技術產業同步發展的上市公司,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之一。擁有從焦化、燒結、鍊鐵、 鍊鋼到軋材,前後工序能力配套的生產體系,主體生產裝置達到了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本公司經營範圍為鋼鐵冶煉、鋼壓延加工,冶金技術開發、諮詢、轉讓、服務,銷售金屬材料、焦炭、化工產品等,具有完整的產供銷體系和獨立面向市場的經營能力。進入新世紀,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首鋼積極推進搬遷調整和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持續推進創新優創業,開創了鋼鐵企業“一業多地”發展的新格局,實現了從以長材生產為主向高檔板材生產為主的轉變,向打造世界一流鋼鐵企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行業狀況

  20xx年,我國經濟增速下降,鋼鐵產品市場需求萎縮,導致鋼材市場疲軟,產能嚴重過剩,部分行業用鋼量負增長,鋼鐵生產增速回落,鋼材價格低位徘徊且持續低迷;鐵礦石等原燃材料價格雖有所下降,但仍處於高位,鋼鐵企業在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雙重壓力下,經濟效益繼續下滑,行業處於虧損局面。

  中國20xx年的鋼產量為7.2億噸,而美國僅為1.2億噸。自中國在200x年實施586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以來,鋼鐵產業已經成為中國同產能過剩作鬥爭的標誌。 20xx年上半年中國鋼材價格震盪下行。由於國內經濟持續減速、市場信心缺失、美聯儲退出QE去金融化的壓力,下半年鋼材市場行情仍將弱勢執行,並有可能再探新低,但其繼續跌幅有限。預計全年粗鋼產量將會達到7.5億噸,由此形成鐵礦石等上游原料需求較為旺盛的局面。全國粗鋼產能的大量釋放,在增大市場壓力的同時,使得鐵礦石等原材料需求有增無減。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走低,其主要因素在於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疲弱、美元匯率上升,以及人民幣大幅升值等多項因素的共同影響。

  (二)公司業務

  首鋼創建於1919年,目前已形成鋼鐵業為主,兼營採礦、機械、電子、建築、房地產、服務業、海外貿易等多種行業的跨國大型企業集團。在中國企業聯合會20xx年度中國企業500強中,首鋼位列39位。

  20xx年底公司鋼鐵主流程停產,公司只保留第一線材廠及冷軋公司繼續開展鋼鐵生產經營業務,公司抗風險能力受到不利影響。20xx年,受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公司只有一線材廠及控股子公司冷軋公司正常生產經營。但一線材廠生產能力有限,因此冷軋公司是公司鋼鐵主業的主體。努力實現減虧、扭虧是冷軋公司20xx年以及未來一段時期的著力點和工作重心。20xx年,冷軋公司利潤總額-59009萬元,比上年度減虧19134萬元,減虧幅度24.48%。

  20xx年公司鋼材產銷量比20xx年減少4.3%,主要鋼材市場疲軟,為減少虧損主動壓縮產能。由於首黔公司楊山煤礦20xx年進行30萬噸技改工程,未生產原煤,造成煤炭收入同比大幅減少。

  (三)公司近三年來財務狀況

  首鋼股份20xx年營業收入1,251,648.62萬元,同比降低55.15%;營業利潤-29,039.43萬元,同比降低194.24%。20xx年,營業收入1,010,338.22萬元,同比降低19.28%;營業利潤-54,709.65萬元,同比降低88.40%。由此看來,首鋼近三年財務狀況一直處於下降狀態,之所以下降,主要是由於自200x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放緩,在全球經濟形勢尚未明顯反轉的情況下,未來國內宏觀經濟走勢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第二,針對國內通脹壓力逐步顯現採取的宏觀調控政策,在緩解通貨膨脹的同時,放緩鋼鐵下游包括房地產、汽車等行業的發展速度,會對本公司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第三,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擴產,產能結構性過剩仍十分突出,供大於求的局面難以改觀。

  二、公司近三年財務狀況分析

  1.分析目的:透過對近三年的財務資料比較,瞭解企業的經營管理現狀,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的規律性。透過對比分析發現企業存在的財務問題,弄清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並採取措施予以解決;

  2.分析框架:透過會計分析和財務效率分析,綜合資料對比,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分析;

  3.分析步驟:

  (1)對企業進行會計分析,首先是資產負債表的分析,包括資產負債表的水平分析與垂直分析。其次是對利潤表進行分析,包括利潤表的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和分項分析,最後是對現金流量表分析,包括現金流量表的的水平分析與結構分析。

  (2)對公司進行財務效率的分析,首先分析的是公司的償債能力分析,其次是公司營運能力的分析,然後是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最後是公司發展能力的分析。

  (3)對公司的財務進行綜合分析和業績評價,透過杜邦分析進行綜合全面改的分析,找出公司存在的問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