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精選24篇)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新課改一般指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新課改”的全稱,建國以後課改已有過好多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精選2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

  本人透過參加這次新課改培訓班的學習,使自己對高中新課改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教學”。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人才,新課程改革將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現將自己參加此次培訓學習的學習心得彙報如下。

  1、轉變觀念是教師真正走進新課程的關鍵

  課程改革必須在觀念方面有根本的變革。教師只有全面深入地瞭解和理解新課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體內容,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因此本次物理學科培訓以轉變觀念為切入點,對教師進行“洗腦”,使教師在今後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貫徹改革精神,不偏離改革宗旨和方向,保證改革沿著正確的目標前進。

  2、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是走進新課程的動力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不再是權威,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上會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教師儘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方式,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予意識和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經常開展講座交流和合作學習,讓大家共同提高,老師們多是鼓勵性的話語,對待學生和藹可親,儘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3、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是走進新課程的不竭源泉

  在基礎教育改革下,學生學習方式開始逐步多樣化,學生在學習中能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整天處於被動地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複之中,不再是對於所學內容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學習內容比以前寬泛多了,經常能夠聯絡實際,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作業形式也豐富多了,有手工製作、寫小論文、社會調查、查詢資料…等等。活動性作業比書面作業有增多,讓學生學習更輕鬆、更喜歡上學,對學習更有興趣和積極性。

  4、改變固有的評價模式是走進新課程的保證

  新課程的評價強調: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激勵、反饋與調整;評價內容從過分注重學業成績轉向注重多方面發展的潛能;評價技術從過分強調量化轉向更加重視質的分析;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評價方式更多地採取諸如觀察、面談、調查、作品展示、專案活動報告等開放的及多樣化的方式,而不僅僅依靠筆試的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現狀、潛力和發展趨勢。

  總之,透過本次的培訓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透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

  我聽了太谷縣教研室張四保主任所作的“做智慧型教師,建立高效課堂”的課改報告,聽過後受益匪淺,觸動很大。結合自己看的《24字教學模式》操作手冊,知道原來老師也可以這樣當,這樣教,教得輕鬆,教得幸福。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我首先從思想方面有了很大的收穫。作為教師不只是給學生講明白,學生聽明白,更重要的是學生會自己思考、會自己學習。不僅對學生的教法要改變,更重要的是對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改變。張老師的講話對我是觸動特別大,我除了要當好老師,也要當好家長。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張老師的《24字教學模式》,使自己要有一個全新的改變。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助,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師生間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透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教師在教學中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學是師生互助、互惠的關係。

  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做到下面幾點: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做到尊重學生、讚賞學生。尤其要尊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或缺陷的學生、智力發展不好的學生、孤獨的學生、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同時要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如不體罰學生、辱罵、訓斥等等,我們教師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他們的興趣、愛好、專長、微小的成績進步,讚賞他們的善意,讚賞他們對教材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當學生回答問題時,多給學生激勵性的鼓勵,使學生感到自我價值是肯定,從而形成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力量,促使積極上進。

  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強調幫助、引導。教的職責在於幫助。幫助學生檢查和反思自我,使學生在明白學習什麼、獲得什麼、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幫助學生髮現自己潛能和性向。

  3、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教學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在行動過程中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教學後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可使教學更專業化。

  總之,在自己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學習新思想、新教法。使自己的學生在收穫知識是同時,也體驗到獲得知識是樂趣。力爭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師靠近。我相信,只要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定能達到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3

  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我有幸參加了為期一天半的小學數學課改培訓。透過培訓,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胸中總湧動著一股澎湃的課改激情。

  一、伴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啟動,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在面向21世紀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發了教材編寫、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全方位的變革。

  1、數學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旨在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精神的數學課程新體系。

  新教材在編寫上努力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體現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導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題、習題形式,而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如:“實踐活動”、“數學小調查”、“做一做”等欄目。加強了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在題材上引入了“奧運”、“環保”等內容,著眼於學生的情感體驗,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

  2、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透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

  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鼓勵演算法多樣化,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3、數學課程在評價體系上,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關注過程。

  《標準》在評價建議中貫穿著評價觀念的轉變。強調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因此,課程評價應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和過程。這樣的評價體系應做到評價目標多維性,評價主體多元性,評價方法多樣性,評價結果激勵性。

  二、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給我們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

  本次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老師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我是這樣抓住數學本質的問題解讀教材的。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是解決現實生活中按比分配的問題。

  主題情境:幼兒園大班30人,小班xx年級下冊“圖形的放縮”也是比的實際應用。圖形放縮是研究圖形的相似變換,圖形變換的本質問題是變換下的不變數問題。圖形放縮的不變數是什麼,始終是這節教材探究的主題。

  圖形是長方形時,容易觀察到長方形放縮前後長的比等於相應的寬的比。這是可以從主題情境中觀察到的。

  如果是一般圖形(沒有特定的邊叫長或寬),它的放縮是什麼保持不變呢?

  教材透過“畫一畫”感受關於一般圖形的放縮,在放縮前後圖形中任意兩點之間水平距離的比與相應的豎直距離的比保持不變。

  教材又創設探究活動,體驗一般圖形放縮前後,圖形上點所對應的數對中的兩個數,必須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上述關於圖形放縮變換下什麼是不變數的發現、描述及其逐步抽象化的過程是學生需要經歷的數學化過程。

  學校數學教育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內涵是學會閱讀,學會與教材文字對話。教師的責任不是直接教教材,而要教會學生自己去學教材,鼓勵學生自己與教材對話,然後針對學生自學教材中發現與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高明不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旁徵博引,而是靠教材搭起師生的互動平臺,捕捉契機,傳授方法,啟迪智慧,引導價值。這一切都必須源於教材;都必須立足於個性化地解讀教材,不僅讀懂而且讀通教材的基礎之上。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4

  參加了高中語文新課程培訓,按照學習程序,利用課餘學習了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一些知識,自己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轉變教育觀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高效教學,魅力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必修本打好基礎,合理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選修,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閱讀和寫作分開是新教材的又一亮點。引導學生多讀,在讀的過程中積累,然後多寫,採取多種方法促進學生在三個寫作序列練習中,養成良好的能力。寫作要遵循創作的規律,採用階梯式的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記敘文、議論文的訓練,讓學生一步一個臺階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長,而不是搞高考應試式作文訓練。

  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形成教師互動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講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不無關係。我想在教學中我們,一是教師要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對語文教學過程實施有效地調控。二是要落實教學的具體環節,使過程“到位”,每個環節中還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方法,並做到各種方式、方法綜合貫通,做到教學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師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學習的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穫,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四是要使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的需要,循序展開。五是要轉變教學評價指向,即由側重評價教師教的過程和藝術,轉變為側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三、教會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培養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學習。

  方法最重要,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指導學法,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督促運用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嚮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導你在知識的樂園裡遨遊。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認真備好課,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裡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能激起他們高昂而持久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四、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

  我們知道一線教師任務重,時間緊,平時教學中的得與失往往在一霎那間忽閃忽現,即便有心勁兒也沒時間捕捉,沒功夫理會,於是教學失誤惡性迴圈,教學智慧轉瞬即失,教學實踐在費時費力中不見成效。而本次培訓,給了我們教師這樣的機會,有完整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給了我們教師這樣一個平臺,集中學習,同位次的交流和溝通,學員之間的交流撞擊出思維火花,互相學習,在反思中進取特別是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的反思顯得最有價值。而作業的原創原則,也使大家的表達和思維的深度從艱澀走向了流暢,在這個過程中正是我們教師自己的積累和整合,也是我們教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提升和進步。

  我堅信:新課程改革,一定會讓學生接受到鮮活的語文,讓他們的大腦積極思維,讓他們的情感象涓涓的泉水川流不息,讓他們的智慧象天上的星星永放光芒。

  五、要善於反思和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重視模組學習、夯實各種能力基礎,養成學生語文素養。模組學習做到“教什麼,考什麼;怎麼教,怎麼考;怎麼教,怎麼做”,在新課程下模組學習與考試一定會一直體現“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 發現。創新”這二十個字的高中語文總目標。所以,我們要研究模組,更要在教學實踐中以總目標為指導。要實現總目標,關鍵要轉變觀念。新課程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與以前的教育教學相比,更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注重有效知識的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終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要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只有學生髮展了,教師才能更快的提高!模組學習,語文綜合素質的較量!要在較量中取勝,需要我們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更需要我們自己提高綜合素質——終身學習。

  總之,前幾天的學習讓我感覺很充實,解決了很多我沒有想明白的問題,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給了我很多啟示,我更加相信課程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在新課程條件下,學習和成長的學生,會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我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到實踐中去尋求最佳答案,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

  一、 我對新課改的認識

  我認為“語文新課標”是在對我國已往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套更具科學性與前瞻性的高中語文教改方案。雖然其中條目繁多,但我覺得是最根本的有兩條:一是彰顯了語文的“育人”功能,二是更科學健康有效的促進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以往的語文教學功利性太強,為了讓學生擠過高考這個獨木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把一篇篇課文或美文像醫生解剖肢體那樣分割開來,然後逐字逐詞的去分析解讀,漢語優美的韻味和意境就在這樣的“肢解”中蕩然無存,原本應該充滿活力和生機的語言課也因此變得乏味枯燥,也難怪一些學生對語文作出了“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評價。這種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技巧的訓練,幾乎完全淡去了語文的思想教育功能。於此不同 ,“ 新課標”則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除了積極有效的努力促使學生知與能的雙重發展外,還必須注重對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激發引導與培養,新課標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百年意識,懂得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及未來其個人生存與整個社會的發展需要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必須克服既往語

  文與生活脫節的現象,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切教育都應是出於生活的需要,人性的需要。 就語文的具體教學而言,聽說讀寫既是內容又是形式,語文不管教什麼,最終都要落腳到這四個方面上來。語文的教學效果最終也必須透過這四個方面來檢驗,所以對這四項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也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總而言之,我覺得讓學生成為一個心智情感都健康的熱病人,然後能正確使用合理優美的語言方式表達自己,也許就是這次新課改的真正宗旨吧。

  二、我的教學嘗試

  1、激發興趣,注重課內知識的學習。

  有人作過的一個調查顯示,當前高中尤其是農村高中主體參與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多數學生認為語文課男學,難找到感覺,收穫感差,約有五份之二的學生上語文課經常不認真聽,思想開小差或做其他事。而在課堂互動的進行情況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到,在課堂上,絕大多數教師仍以一問一答的集體提問為主,平均每節課學生參與活動時間大約僅佔八分之一,多數語文課仍然是教師“一言堂”。在調查中,幾乎所有老師都承認升學壓力下,只能唯教材是重點。這個調查結果很有代表性,它反映出在高中尤其是我們農村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還處於較嚴重的被動狀態,其根本原因是學生的主題參與權實現不充分,教師沒有賦予學生參與的氛圍,沒有給與他們充分的時空,致使學生謹小慎微,獨立思考的意識與創新意識處於壓抑狀態。

  針對這些現狀,在新學期的第一講,我安排了一個課時的專題討論課:什麼是語文?怎樣學語文?透過我自己對語文的感悟,我首先讓學生明白了語文的內涵涉及現實的社會生活、人生命運、思想感情,它是所有學科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其獨特的美,它可以點燃我們渴望美、追求美、創造美的慾望之火。我告訴學生,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也是我們棲居於這個世界的根基。一個人只有學好了自己的母語,才有可能學好其他民族的語言和文化。作為一箇中國人決不能拋棄對語文大美的眷戀。語文是基礎學科中的基礎學科,學好了它,也就能更好的學習其它課程,何樂而不為呢?透過這次討論,我發現學生輕視語文的現象有所減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普遍較高。

  現在我們知道一套教材一統天下格局已被打破,對教材的盲目崇拜也停止了,但這絕不是說教材可有可無,甚至棄置不顧。我認為無論選用哪套教材,都應該讓學生學有所得,形成一定的能力與水平,語文與邏輯性很強的數、理、化不同,教學中多上一課,少上一課,對語文知識的繼續學習影響不大。但不管怎樣也不能把文字變成課堂上的點綴。迴歸文字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對文字進行解讀、閱讀品味,挖掘文字中豐富、深厚的資源,這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點和根本任務。課堂上我儘量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體會解讀文字的快樂,改變以前那種“滿堂灌”的形式。如講《故都的秋》,在帶著學生抓住“清、靜、悲涼”分析了“庭院清秋圖”後,我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分析其他四幅圖畫是怎樣體現北國之秋“清、靜、悲涼”的特點。討論以小組形式展開,再選派代表發言。我只要最後點評一下學生的表現就可以了。這樣做既解決對文字內容的分析,又體現了新課標中合作、探究的精神。

  2、開拓視野,注重課內外相結合。

  語文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如果三年高中僅僅是捧著幾本薄薄的課本來學習語文也太單調了,所以我提倡學生要立足課內看課外。進而對學生學習語文提出明確的要求:兩條腿走路——開拓視野,課內外相結合;兩隻手掌舵——一手抓基礎,一手抓訓練;一顆心思索——感悟和薰陶。同時告訴學生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注重點點滴滴的積累。人生的路有多長,語文的路就有多長。對此大部分學生還是聽進去了,課內課外都做了很多的積累,平時該熟練背誦,該完成的訓練內容都做得比較到位,絕大多數人沒有出現“欠帳成長”的現象。由此我想,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學生不想學習,而是他們缺乏一條進入學科大門的路徑。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找到這條路,並不斷鼓勵他們。

  3、注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除過引導學生閱讀課外的文字,我也充分利用課本的內容作為閱讀的物件。在5本必修課本中,絕大多數的課文是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或名人佳作中精選出來的。對於這些文章我提倡學生要邊讀邊思考,邊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讀的越熟,就能夠越進一步的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把課文的語言熟記於心,才可能有一天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如《荷塘月色》這篇課文,剛開始我要學生起來讀的時候,學生讀得非常快。等學生讀完我做過這樣的評價:“大家讀的很流暢,但我感覺朱自清是在跑步,不是在散步。既然你們知道朱自清此時心裡頗不寧靜,所以在讀的時候應該。”,“緩慢一點,低沉一點”,反覆了幾次之後學生讀得效果果然要好多了。

  其次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進行閱讀,我經常會給學生推薦一些古今中外社科名家名著。這個學期主要把教材中要求閱讀的三本名著《大衛。科波菲爾》、《巴黎聖母院》、《家》讀完。前幾天詢問了一下:75的學生已經看完了其中的兩本。在學期結束的時候準備再搞一個“閱讀沙龍”活動,給學生建立一個交流所讀書籍內容及心得體會的平臺,如果這個交流平臺得以真正建立起來也可以帶動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除了讀名著之外還引導學生讀一些名篇名作﹑經典美文。我跟學生提出過這樣的要求:高中三年要讀一千篇文章,也就是每天讀一篇文章,讀書必須要循序漸進。

  除此之外必修⑴還有一本很好的配套資料《陽光課堂》,上面很多很好的文章都可以作為閱讀的物件。在讀文章的時候要求學生用圓圈圈出自己覺得用得特別精當巧妙的字詞,用波浪線標出自認為寫得好或自己特別有感覺的語句,並且有時會要求學生就文章自主設問,並從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最後要學生就文章作了出自己適當的批註。讓學生養成 “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學生讀了文章之後我會進行相應的檢查:第一步我們只檢查學生的閱讀進度與以及在閱讀時是否做標記、批註。第二步我們就檢查批註的字跡是否工整,批註的語句是否通順。第三步我們就尋找出批註得相對精妙的正面案例進行表揚,在給批註個體鼓勵的同時也給全班學生示範。第四步個別整頓批註不甚理想的學生。(注意:我們特別強調“個別”整頓,維護學生顏面,保護學生自尊,很是重要)。我希望透過以上活動能引導學生熱愛讀書,使他們在青少年階段打下一點“精神的底子”,好終生受益。

  關於“聽”方面,我花很多精力下載了課文的配樂朗誦和語文相關的富有人文氣息和積極情感的歌曲(如在講《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關於歌頌母愛的詩歌時,放了《母親》這首歌曲);還有課外的配樂散文、配樂詩歌朗誦以此來豐富語文教學。我記得有一次在放一組幾首關於汶川大地震的配樂詩朗誦時,全班默無聲息,但我可以看見原本青春洋溢的臉上此時個個表情沉重,有的學生眼裡還不時閃出晶瑩的淚花。這充分說明學生已經進入到了文字所需要表達的境界,同時對學生人文生命也是一次提升。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是老師施教的物件,而是和老師一起經歷一段生命情感體驗的夥伴,這也體現了師生關係的平等吧。我總感覺語文教育更是一種生命教育,一個人生命的姿態、生命的內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接受了怎樣的語文教育的方式與內容。所以我想用這些好的音訊素材使學生的人文生命在充滿平等氣息、文化內涵的語文課堂上盡情的生長綻放。

  關於“說”方面,除了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踴躍發言,參與討論外,我也借鑑了目前在城市較流行的一個活動,那就是在課前設計“課前五分鐘演講”的環節,每天安排一個學生,不設主題,自由暢談。但由於效果不是特別理想現已擱置下來了。下學期我打算重新調整一下,蒐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把這個“說”的環節進行下去。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6

  新一輪課程改革猶如一場世紀春雨,灑向廣大教師的心田,一切都是充滿朝氣,一切顯得生機勃勃。在課改的浪潮中,我們學區領導以滿腔的熱情、科學的態度,引領全鄉教師全面實施了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實驗,並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在,初中、小學一、二、三年級已全部開始執行國家新課程計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鄉的全面推進,使全鄉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轉變教育觀念、學習瞭解課改新理念、建立新課程實施的科學程式和運作方式、師資培訓、輿論宣傳、科學研究和課題攻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初步經驗和成果。至20xx年秋季,我鄉參加課程改革的學校有16所,參加實驗的班級有31個。

  一、我們學區在課程改革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

  1、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工作。為順利實施課改實驗工作,學區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學習宣傳,在轉變教育觀念上狠下工夫。我們組織廣大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把學校工作實際和課程改革實驗相結合,將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為課程改革的實驗和推廣做好準備。其次,我們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全社會宣傳《決定》和《綱要》的主要精神以及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引導全社會理解、參與並支援課程改革,形成有利於課程改革的良好的輿論氛圍。第三,召開了全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會議,對全鄉課改工作進行了積極動員和安排部署,制定印發了《隴川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隴川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工作方案》和《隴川鄉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方案》,專題研究部署全鄉實施課程改革工作,進一步統一了認識,明確了任務分工,為全面實施新課程掃清了障礙。還把課程改革從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實施步驟和範圍、師資培訓、師資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確,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專家小組,具體由學區領導,共同參與,分工協作,進行鄉課程改革工作的具體管理指導工作。建立培訓、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充分發揮中學和中心小學的帶頭作用,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同時充分調動教學骨幹、教學能手的積極性,發揮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優勢,形成課改實驗工作的專業指導力量,積極為推進學校教學改革服務。承擔課改任務的學校,對課改工作的組織領導也普遍較為重視,如蔡家鋪小學成立了由校長負責的課改領導小組,聚合學校最具創新能力和前瞻意識的老中青教師和各處室負責人,藉助行政手段強力推進教師觀念的轉變,以保證課改工作的順利開展。蔡家鋪小學還專門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聽課小組,檢查課改的實施情況。

  2、實行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不斷夯實課改工作的基礎。XX年暑假,全鄉100多人參加課改的集中培訓,順利完成了全年的培訓任務。在完成集中培訓任務的同時,許多學校還有側重地進行了校本培訓,如蔡家鋪小學等學校組織學校任課教師聽講座,看光碟,分學科組進行了教材分析和交流。

  3、組織觀摩、研討,加強指導和交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方面我們鼓勵學校積極主動地探索,另一方面及時加強宏觀指導。XX年,學區組織全鄉教師透過聽課、座談等形式,瞭解課改情況,提供課改指導和服務;全年共組織中小學教學研討會2次,還組織12個青年骨幹教師以課改為中心作彙報觀摩課、研討課12節,聽課教師近300多人次,在全鄉教育系統產生了廣泛影響。

  4、積極調研,鞏固成果,及時解決問題。為了解我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展情況,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及時解決問題,不斷鞏固我鄉課改的成果,學區還組織有關人員對實施新課程的學校進行了專題課改督導檢查。透過檢查,我們發現,各實驗學校對於課程改革工作都給予了高度重視,並把課改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納入本學期工作計劃中,在課改工作中做到了有計劃、有措施、有方案。

  5、及時總結交流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推動我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為交流課改經驗,尋求解決影響和制約我鄉課程改革發展的有效辦法,進一步推動我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程序,不斷提高我鄉教育教學質量。學區向全鄉所有教育工作者徵集了課改論文,全鄉教師踴躍投稿,其中16篇被評獎發表。

  二、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看,全鄉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從準備、啟動到推進,經過兩三年的探索與實踐,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程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在穩步推進中。但是,隨著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也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對課改的思想認識不夠,觀念轉變太慢,不能正確處理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問題;二是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定位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三是對解決在大班額條件下,如何開展分層次教學,使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發展的問題創新不夠;四是循序漸進和創新突破的問題;五是評價體系和考試製度改革的問題;六是參與式學習、合作學習、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七是教師開展教研活動中在集體備課、教學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八是校本課程開發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問題;九是課改培訓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強化學習。要對課程改革給予更多重視和投入。要進一步嚴密課程改革的組織工作,逐步整合、發展專業指導力量。堅持民主參與和科學決策的原則,建立教育部門、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有效機制。一是要充分領會課程改革作為“十五”期間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素質教育取得明顯成效的主要目標之一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從而堅定信心,全力以赴;二是要確保課改專項經費的落實,為課改工作順利推進保駕護航;三是要站在教育發展的時代前沿,不斷引發教師的超前思考,切實提高教師專業化的水平和職業素養。四是要加強對《綱要》和《課標》的學習,組織幹部、教師,深刻領會理論精髓,理解基本要求和思路,強化知識儲備,完善知識體系。

  2、要規範課程改革的管理和指導。下一步我們計劃要組織全鄉教職工進行認真的學習和討論《蘭州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在領會精神的基礎上自覺地實施,推動我鄉課改工作的深入進行。各級教科研部門更要站在課改前沿,切實為課程改革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操作示範。

  3、要積極宣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介紹其他地方的課改資訊,幫助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質量觀和學習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4、要加強對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指導和交流,注意抓點帶面,發揮在課改工作中勇於探索的先進學校的典型示範作用。課程改革是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機遇,因此我們要切實加強對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組織領導,提高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管理水平,做到責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2020年我們計劃選出3-4個條件較好,教師、教研力量強,課改試驗工作較有成效的學校作為鄉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示範基地,以便全鄉其他參加課改的學校來學習、借鑑,從而推動全鄉課程改革工作向縱深發展,取得更大的成績。要時刻關注課改工作的薄弱地區和薄弱點,強化督導和檢查,組織部分優秀教師送教下鄉,現場“診斷”。加強課改教學觀摩和經驗交流活動。同時要動員各學校積極選派部分骨幹教師到課改先進地區取經,以促進我鄉的課改工作。

  5、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積極進行新課程考試與評價制度的改革探索。評價和考試製度改革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現有評價體系和新課程評價改革之間的基礎與發展、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努力學習現代教育評價思想,轉變傳統的考試評價觀念,瞭解評價與考試製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掌握評價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明確評價促進發展和改進、激勵、調控的功能,從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等方面體現評價的多元化。目前尚未探索出較成熟的具體做法,初步做法是徵集了一些課改較有成效的`學校的考試卷來做研究,然後編輯成冊子印發給大家來交流、學習、研究,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和促進。

  總之,積極穩妥地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構建適合隴川教育特點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說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精心組織、積極探索,創造性地、紮紮實實地做好新課程改革的實驗和推廣工作,力爭我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再上新臺階。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7

  一、理念先行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是簡單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對我國的教育進行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變革,它反映時代精神的教育觀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課程秉持的'民主、科學、開放的理念,是課改的靈魂,它包涵了三層意思:

  1、倡導全面和諧的發展的教育;

  2、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注重過程與方法及實踐體驗。

  3、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活動的能力。

  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師德培訓和每週一的教師工作學習例會進行學習、宣傳、談體會、寫心得、小組交流、大會交流,並利用週六下午多次召開專題會、報告會,先後兩次邀請嘉興教育研究院書記朱建人來校作報告,今年暑期結合師德培訓在全校開展了校園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討論,使全校教師明確上述理念,內化成教師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從而指導新課改實驗工作。

  二、機制保障

  做好課改工作,需要組建相應的機構,明確職責分工負責,制訂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以確保課改工作的順利實施。

  1、組建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校長為副組長,教研組長為組員的課改領導小組。領導全校新課改的實施和推進。

  2、制訂了課改實驗方案,明確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學科組也分別制訂了學科課改實施方案。科學組還申報了市課改實驗基地學校。

  3、制訂了學生的評價細則,注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設計了學生髮展性評價和家長聯絡卡。

  4、制訂了教師的考核與獎勵細則,並在細則中注重教師的發展性評價。

  5、制訂了學生評教辦法。

  6、制訂了校本研訓制度。

  7、制訂了教導處、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職責和獎勵辦法。

  三、校本研訓

  新課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導,有了新的理念,課改就有了源動力,但教師駕馭新課改的課堂教學能力是課改能否順利開展,切實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諧發展的最基礎最根本性的問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是當務之急,那會使我們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來個脫胎換骨的改變。,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要努力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必須狠抓校本研訓重視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培訓。我們主要從以下一些工作做起:

  (一)教研推動

  1、每個教研組和備課組,每學期制訂了切實可行的研訓計劃,研訓活動都做到定時間(隔週一次)、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員。校長、分管教學業務的副校長,每學期初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教研活動必須參加。在期末的最後一次教研活動中還要求每位教師作客觀、實事求是的總結交流。

  2、積極派出人員參加各級教研機構組織的培訓活動,大力支援市學科中心組人員參與各級培訓和活動,二年來近一半的教師多參加了省、嘉興市和平湖市的各類培訓和掛職鍛鍊。

  3、開展“請進來、走出來,學習取經和教學研討”的聯誼活動,我們先後去寧波蘆瀆中學,義烏繡湖中學、諸暨浣江中學、紹興縣實驗中學聽課學習;和上海普雄學校每年一次進行教學研討聯誼活動;邀請到嘉興市學科帶頭人、平湖市名師來我校上示範課。

  4、我校積極爭取和承擔各級培訓,先後多次,平湖市級的各類培訓活動在我校舉行。今年我校還成功舉辦了嘉興語文骨幹老師的培訓活動,這些都有力地推進了我校的課改工作和教師的業務培訓工作。

  5、重視聽課、評課、說課和課例分析工作。每個教研組每學期除課改學習外都要安排4至5次的開課活動。公開課教師進行說課、聽課老師進行評課,學校還購買了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光碟,供教研活動進行課例分析研討,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6、加強備課組建設,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每門學科分別設定了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備課組,強調統一進度,統一質量監控,進行集體備課,每章節確定備課主講人進行主講,同時還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並確定教師進行新課程標準解讀。

  7、加強對教師的教案、批改等工作的督促檢查,教研活動時主要由教研組長協助教導處進行這方面的檢查,改變了以往的檢查方法,重視了過程管理。

  8、開展“青藍結對”,制訂中青年教師成長計劃,透過示範課、研討課、課堂教學大比武等活動來練師技、強素質、促成長。

  9、注重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教研組,每次假期都要佈置學生做社會調查、小製作、孝敬等實踐調查研究方面的作業,讓學生在自主、實踐、體驗中學知識、長才幹、強能力。

  (二)科研帶動

  在課改中我們把教育科研貫徹於課改全過程,把課改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礎上,以課題帶動形式,不斷研究和解決課改中出現難點問題。學校開展了以“體驗、激勵、自主”的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總課題,每個教研組結合學科開展支課題的研究,為學校建立體驗、激勵、自主的教育教學特色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課題的研究受到了嘉興教育研究院書記朱建人的重視,親自為我校的教師作了三次交流指導,嘉興教育學院的領導也前來親臨指導。這對於我們學校的課改和德育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外,學校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二年來不斷修訂學校校本課程,現在已有校本課程《德育分冊》正式使用。

  四、評價引路

  傳統的對教師對學生“唯分數”的評價制度,已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發展,不符合我們“讓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讓每一位教師最大限度的發揮”的辦學理念,因此改革評價體系,要使評價起到推進新課改、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作用,必須建立多元、動態的評價體系。

  1、教師的評價,注重教師的發展性評價,改變學期檢查為過程檢查,開展學生評教和教學教育、科研、德育工作、師德、專業發展、教科研等多元評價,因此我校制訂了《教師的評價細則和獎勵辦法》、《學生評教辦法》。

  2、學生評價,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潛能、學習態度、願望和能力、學習成績各方面的素質能力,我們制訂了學生的評價素質,設計了成長卡和家校聯絡卡。

  3、課堂教學評價,以教學目標、教學態度、教學過程、手段,關注個性發展等方面進行評價,制訂了《課堂教學評價意見》。

  五、裝置投入

  我們認為新課改是現代的教育思想的體現,注重了體驗,因此一支粉筆,一本書滿足不了新課改的教學。教學環境,教學氛圍的營造需要一定的教學裝置,我們重視教學設施的投入和現代教學技術的培訓。

  我校提出了3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能製作課件,35歲以上的教師能運用課件,學校對教師進行了課件的運用與製作培訓,二年來學校配備了14個多媒體教室,現共有多媒體教室16個,每個辦公室配備電腦,同時配備一間電腦辦公室,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了方便。

  三年的課改,我們主要做了以上這些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師的理念、教學方式、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精神風貌都有了較大的變化,推動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培養了一批中青年教師,從而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推進了素質教育,提高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學生、教師、學校得以和諧和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惑,但我們相信,我校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在今後不斷地反思和總結中,會將這些問題和困惑加以克服、改進、提高。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8

  一、課改中開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強校本師資培訓,增強教師整體素質。

  成立課改領導小組,負責實驗工作的決策、協調、組織、保障和評價工作,教導主任具體負責組織課改教師培訓工作,開展瞭如下培訓:

  (1)、崗前培訓:按照“先培訓後上崗”的原則,組織新教師參加了多元化、實效性各級培訓。

  (2)、校本培訓:加強新課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訓。組織全校教師進行《綱要》和有關新課程資料的學習,以參與式培訓為主,提高教師的課改實效。

  (3)“未來工程”培訓。對四十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定時限期進行教育資訊科技培訓,使教師能初步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方法、課件製作,發揮電教手段的最佳化功能,學習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4)後續培訓。教研組及時瞭解新課程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透過研討、評課、交流等形式,加強對教師的後續培訓。

  2、廣泛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的改革,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教研機制。

  (1)、規定每週二、三、四為教研活動時間即課改實驗研討日,進行課改知識培訓、教材教法培訓,或收看典型課例,或交流課改經驗,或研讀《課程標準》。

  (2)、定期集體備課、互相探討。每週由年級組長組織實驗教師集體備課時間,教導處派專人負責,及時瞭解實驗情況,指導、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

  (3)、領導深入課堂聽課,及時指導,研究制定新課改中考試與評價體系的改革。

  (4)、安排學校計劃安排進行新課改教學研討課、課改教學展示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

  (5)、從本校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內容,確立區級、校內或市級課改研究課題,引導教師走上教研之路。

  (6)、落實《綱要》和《新課標》的精神,逐步推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為全面實行新課改革做好準備。

  3、開展校本教學研究,促進課改實驗。

  (1)、以課改實驗為龍頭,大力開展教學研究。

  (2)、創新教法,將課改理念不斷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

  (3)、廣泛開展了“愉快教育”,創設“和諧教育”的課堂情景。

  (4)、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5)、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最佳化功能,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6)、注重賞識教育,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和自信心。

  二、實施新課程以來發生的變化

  1、教師的角色開始轉變。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同伴。師生間的距離正逐步靠近,讓學生有了一種平等感、親切感,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正在逐步形成

  2、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面對課改,教師越來越多地自發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逐漸形成教學反思的習慣。一年來,教師自覺運用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製作課件、既提高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又較好地促進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各科教師以課改為契機,主動充電,閱讀理論專著,互相探討教學。透過集體備課、聽評課和交流式的討論,我們看到的是教師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誠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悅。教師的問題意識、主體意識在實驗中增強了,理論水平在實驗中得到了提高。新課程實驗提高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變原來的“要我上”為“我來上”,教研的氛圍更濃4、學生在課改實驗中快樂學習。新課程的教學民主了,課堂活躍了,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自己經歷發現、體驗、探究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課堂上,教師上得輕鬆,學生學得快樂。

  三、課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課改實施以來,各學科開展新課程課堂教學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幫助教師樹立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教學角色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課改教學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專業化成長的平臺。課改將教師推上了自覺參與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風已形成。

  3、課程實驗各項措施落到了實處。在新課程實驗中,我們建立了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教師的專業成長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4、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課改要求的開放式、多元化的考試與評價體系和機制。實驗中,我們以《課程標準》為嚮導,提出“讓教師與學校一起發展,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辦學理念,改變以往以考試來衡量教師與學生的權威性終結評價,著眼於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建立了“以人為本”的、開放的、多元化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師評價體系。把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引導教師向研究型教師方向發展,使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包括師德師風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教學常規評價、成果評價。

  (四)、存在的問題:

  1、要繼續提升領導和教師的觀念。如何徹底轉變陳舊的觀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校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雖然透過培訓和實踐,我們的領導和老師的觀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課程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2、要繼續探索理念與實踐的新的結合點。如何將課改理念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實踐,如何處理好課堂的開放與課堂的有效性問題,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中的精華,為新課改所用,這已經成為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問題。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要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舉行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幫助教師將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重視校本教研製度的完善,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積極穩妥地推進課改程序,及時總結課改經驗,提高課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課程的實施。

  3、繼續推進經驗教育教學評價改革,促進課改的深入發展。在研究完善考試與師生評價體系和機制改革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學校管理的評價改革體系。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9

  在基礎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之際,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在我區全面展開。這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機遇。我校在區教育局的統一部署下,成立了以校長為主要責任人的課改領導小組,將工作責任心強具有較高業務素質的中青年教師推到課改第一線。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各年級的課程改革工作。定期做好實驗的記錄和分析,包括實驗的工作走向、各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教學性與可行性、教學管理和指導模式的轉變、課堂教學和改革、教學質量的評價等。我們認真探索,大膽實踐,投入大量精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工作。透過一年來的實踐,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順利推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產生了一些困惑,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思考。

  新課程改革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實踐中邊摸索、邊總結,邊前進。

  主要做法

  一、建立較為完善的學習培訓制度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具體組織者、實施者。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教師,只有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統一思想認識,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變陳舊的課堂教育教學方法,才能主動適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這需要全體教師繼續學習,不斷提高。我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堅持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分科學習課程標準,通讀新教材,認真領會新標準的內在函義和要求,分析新教材內容和特點。結合區教育局新課改工作部署和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工作,以“寫”做為重要抓手,積極倡導老師寫讀書筆記、教學設計、課後反思、教研文章。一個學習型的教師隊伍正在形成。學校一方面堅持發揮校本培訓的主陣地作用,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校外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凡是各級組織的各種培訓,我們都儘可能組織教師參加,使實驗教師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儘快適應新課程教育教學。去年選派張勇等5名老師參加陝西師大舉行的為期一個月的資訊科技教育培訓。在教導處和統一安排下,各教研組組織本組教師參加各項教研活動撰寫教學論文,教後反思,教學案例等共計60多篇。

  二、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積極開展校本教研。

  實行集體備課,定期教研,把教研活動時間安排到教師的課表中。這是我校近幾年來的一慣做法。本期繼續堅持在區教育局教研室領導下,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加強教師參加學科教研集體備課活動,各教研組在每學期進行一次公開課教學活動,每月開展一次研討課教學活動,透過各學科教研組分工協作,指定專任教師執筆設計課堂教學方案,由集體討論後開展探討式教學,取眾家之長,集思廣議,共謀發展。

  校課改領導小組成員深入各學科教研組參與並指導活動開展,協助各學科教研組長做好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經過本期的磨練,學校的學述氣氛更濃厚了,交流的範圍更寬泛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校由範衛娟老師執教,為全區課改年級的政治老師上了一節政治示範課,受到了有關專家、教研員和各位同行的一致好評。另外張民、張玉等老師參加長安區百節優質課競賽獲區二等獎三等獎。

  三、重過程研究,抓研究過程

  教師透過學習可以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課程改革的關鍵是課程功能的轉變,教師必須適時樹立新的課程觀。著力推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課程改革中,進一步確立以學生為本的念,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建立一種民主、和諧、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

  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更加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的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及和應用,為學生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面對我校硬體建設的相對落後與當今社會資訊科技高速發展這一尖銳矛盾,我校部分教師為了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浪潮,不等不靠,從自己工資中節省出一部分資金,購置私人電腦用於教學辦公和教育資料蒐集整理工作。學校考慮到校內資料的安全和教師資訊的交換,從有限的資金中擠出一部分錢,更新了公用電腦的硬碟和部分輸入輸出裝置。到目前為止我校已有20位教師擁有私人電腦,我校參與課件製作的教師明顯增多

  四、改革評價機制,重結果更重過程

  課程評價在課程改革中起著導向和質量監督的作用,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我校探索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過程的動態化,評價主體的互動化。

  在過去對學習優秀生和“三好”學生表彰的基礎上,增設了學習進步最快獎,從動態的角度,評價學生的發展變化。

  五、加強與社會的聯絡,爭取各方力量積極配合

  為加大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推廣的宣傳,廣泛總結、交流課程改革實驗的經驗,要充分發揮各種傳媒的作用,引導社會各界關心、理解並支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形成有利推進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的輿論氛圍。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加強與社會各方面的聯絡,爭取社會、家長的共同參與並積極配合,使社會、學校、家庭在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中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課改。

  初步成效 新的教育理念走進了師生內心。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關於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深刻革命,對教育工作者、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幾年來,廣大教師對課程改革經歷了一個從困惑、到接受、到自覺的過程。課改之初,大家對新課程不以為然,在實踐中採取應付甚至牴觸的態度。經過反覆培訓、深入實踐,新課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廣大教師能夠自覺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進行教育教學,初步改善了以往的傳統觀念和傳統方法。

  受惠於新課程的廣大學生,改變了對學校的看法、對教師的看法、對書本的看法、對學習的態度。這是新課程實施以來所取得的令人欣慰的成效。學生的自主發展得到實現。由於新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自我學習和主動發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踐、創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實施新課程的學生與以往同年級學生相比,其自主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一是學習興趣濃了,二是學生學習自主性增強了,很多學生勤于思考、樂於探究,課堂發言積極。三是動手實驗能力明顯提高,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學生課堂氣氛活躍,積極參與師生互動,一改過去只是死讀書、讀死書的被動局面。四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明顯提高。自主發展、主動學習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大多數學生表現出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問題學生明顯減少。

  教師的專業成長邁開了步伐。新課程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為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條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一是透過新課程的實施,廣大教師豐富了理論知識。多元智慧理論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對現代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理解。

  二是教育觀念發生了較大轉變。很多老師已不再把知識傳授作為教學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課程觀、新的教學觀、新的學生觀、新的發展觀來看待學生。三是教學方法發生了較大變化。多數教師不同程度實現了角色的轉換,改變了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方法。由較單一的知識傳授開始轉為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課堂教學開始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培養。四是教師的教研意識增強了。過去很多教師備課依靠現成的“教案”,現在不少教師都能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適應新課程教學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縣新課程實施中得到了應用。

  當然任何事情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所面臨的困難依然不少,也遇到了些許困惑:

  一是對新課改認識不夠,觀念轉變不徹底,鞏固不牢,有畏難情緒,教師的心理準備與知識更新仍存缺憾,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動地進行;少數教師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問題,難以改變多年形成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二是教育資源的不足,束縛了學校的手腳,限制了師生的發展空間,使得我們的教師的眼界不夠開闊,實施課改的手段比較單一,思路有些狹窄

  三是新的評價體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師已有的教學價值觀難以放棄

  四是課改的質量效益、社會效益的隱性表現,影響了教師與家長的參與熱情,影響了社會的支援力度。

  儘管這樣,我們還會想盡一切辦法,不斷創造條件,繼續改善課程改革的條件和環境,讓課程改革的和風細雨滋潤每一位師生,讓新課程改革結出勝利的果實。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0

  新課程的改革,最終發生在課堂,而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當前新課程發生變革的關鍵,微團隊的建設正好成為了解決這兩大問題的最好的平臺。在縣教師進修校的倡導下,我校於5月份成立了學科微團隊,確立了研究主題,旨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新課改的實施保駕護航,也希望透過微團隊的研究來尋找適應農村小學校情、學情的課改途徑與方法。

  一、勤學的團隊

  1、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縣語文為團隊活動方案。

  《語文課程標準》是應時代要求,全面闡述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任務,構建了新的語文目標體系,也使我國語文教學的改革再次躍上一個新的臺階。為此,在教研活動中,我們組織教師繼續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其中閱讀教學目標做了深入學習、對實施建議進行討論研究,形成操作共實。大家又共同學習了縣小教部下發的語文微團隊活動方案,圍繞課改教學模式,以改進課堂教學為重點目標。

  2、練習教學基本功

  語文教學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教師的言行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師基本功的練習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半期來我們組對此作了一系列的努力。課堂教學中練習說普通話,課後教師練習朗誦,並定期進行教師朗誦交流活動;要求學生字跡工整,教師首先要求板書工整,評改作業字跡工整,給學生起好示範的作用。

  二、善思的團隊

  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落實,為使大家對更新的模式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研討,我們進一步轉變教育理念,堅持“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1、以課堂為載體,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在上半期工作中,我們始終圍繞課堂這一陣地開展教學研討活動。

  (1)本校教師相互間的聽課學習:利用空堂的時間,深入年級的語文課堂,聽課,並在課後與上課教師交流上課和聽課心得,分析本課教材,根據課標評價課堂,根據學生的學習活動評價教學效果。

  (2)上好研討課,每一次教師執教的研討課,課後教師們都會進行深刻的思考和交流,及時調整了教學中的不足,並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修改教案,共同合作爭創優質教案,在進一步的磨課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組織專題賽課活動。在上學期開展了語文組的賽課活動,對課型進行了專題研討:怎樣上好閱讀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研活動促發展

  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平臺,在活動中我們力求讓教師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教研活動主題明確。在開展教研活動之前,我們制訂了活動計劃,落實了活動主題:怎樣改進閱讀課教學?重視朗讀、感悟、積累。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力求從小處著手,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老師在每次活動中有所得,使學生在教師的活動中得到實惠。

  三、務實的團隊

  我們團隊的教師總是以滿腔的熱情投入教學中,以一顆無私的心對待每一個學生,雖然團隊中教師年齡結構偏大、團隊成員少,但研究的勁頭絲毫不差。

  1、精心備課,踏實走好每一步

  面對新課程,我們全組人員同心同力共同商討教案,努力地備好每一堂語文課教案,並根據實際情況作好復備,反思。並不斷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取長補短,共同探索著新課程的教改方向。

  2、 師生互動,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精心備好的課,總要有一個結果。我們語文組老師欣喜地發現,在資訊科技滲透進課堂時,學生的活躍思維被激活了。課堂上舉手的人多了,敢於大膽直言的人多了,敢於和老師爭論的人也多了。

  3、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

  為了檢閱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為了領悟優秀古詩文的獨特魅力,為了加強對古詩文的感悟,增強文化底蘊,我們根據教學內容規定學生必讀課外書目《弟子規》並要求在期末各班進行讀書交流。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

  上學期,我們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如寫字比賽、朗誦比賽、讀書交流活動……這些活動拓寬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天地,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當然,在教研組活動中還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教學工作苦樂共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的準則,再接再勵,把工作搞得更好,使教師、學生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1

  經過這幾天的緊張的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有了心理準備,讓我更加充滿信心地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去。

  新課程改革是一種政府行為,這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個新時期的要求。社會對不一樣型別的人才的需求,決定了首先要進行教育的改革。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發展的要求。在世界的發展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一層不變的教育模式,教育是社會以展的前提。我們的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社會,資訊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眾教育和普及

  。國家課程標準無論從目標、要求還是結構、體系上都是全新的,蘊含著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著鮮明的時代氣息,是一部資料十分豐富的全新意義上的"教學大綱"。以人為本的教育,注重每個人的發展是多樣化的,可選擇的。更強調和注重個性的發展。這次學習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我們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偉大意義以及其深厚的內涵。

  1、課程標準著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2、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3.突破學科中心,為終身發展打基礎。

  4.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5.課程標準提出了多元評價提議。

  6、為教師教學創造較大的空間

  經過聽取先進入新課程改革的省的報告,讓我進一步瞭解到在新課程改革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

  比如:

  1、教育觀念問題,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主要是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

  2、課時不夠,主要是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夠,同時也有教材本身的問題。要想解決這類問題,必須要注意強調知識的選擇性。儘量及早通覽教材,對高中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禁止在教材的選用上版本的不一樣。

  3、對三維目標的落實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本實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不要流於形式。

  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會造成教師忽視基本功的現象,主要體此刻

  (1)不認真研究課標。

  (2)不備學生,

  (3)不敢批評學生,盲目讚揚。

  (4)不重視教學設計。

  (5)不重視學生的習慣的培養,甚至導至性格外向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揮,性格內向的學生受到冷落,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現的問題。

  這些寶貴的經驗,為我們實踐中供給了可供參考的資料。讓我們進一步休會到教育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要有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2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為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小學語文教學這幾年走過的路,作為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孩子、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教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們參與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著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展。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我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並且有創造力。”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主角,轉變教學行為。教師不是絕對的,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同時才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著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瞭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忙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為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教學氛圍。

  給孩子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因為“即使在最醜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期望。”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景,根據這些情景研究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感受,談自我的見解。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所以,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啟用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閱讀課中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根據文章情節組織主角鮮明的課本劇,針對疑難組織人人參與的辯論等,都能比較有效地啟用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習作(寫話)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組織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習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時時想著學生原有的思維狀態是什麼,何種方法是啟用思維的切入點,何種手段能使學生人人積極思考,個個樂於參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為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一樣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積極精神。”我認為,應抓住“小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本事的培養”,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自主學習本事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

  探究的能夠是文章的思想、資料,也能夠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夠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學習方法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為探究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供給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構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穿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發展學生個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教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3

  4天時間裡,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下方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用心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用心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用心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都發言就是參與嗎?專家的觀點是:“就應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用心,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我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是十分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那麼,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我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用心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用心、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潛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我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能夠自如地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得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原因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時瞭解他們的認知狀況,學生的需要沒有真正地被關注。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透過新課匯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然後,教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教師除了務必把學生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外,還需精心設計每一次自學的目標、資料,同時加強自學方法的指導。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用心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潛力的提高。

  透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方談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禮貌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必須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透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個性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係和情感關係。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係,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係。師生倫理關係是師生關係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建立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係,真正使師生關係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師生情感關係,從整體上說,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用心的情感關係,不僅僅使得一向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最佳化師生關係,重建溫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係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係就應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係。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係,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我的個性,使自我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最佳化師生關係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充套件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搞笑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內含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資料,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用心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用心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用心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用心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狀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用心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貼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潛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潛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我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資料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我的深思熟慮構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創造性,為學生帶給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此刻,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務必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資料務必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我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我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一樣層次的學生要有不一樣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最佳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決定。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夠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從我做起,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善,力求將中國的教育事業推向一個更新的臺階!

  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裡充斥著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朋友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穫。透過培訓對新課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必須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期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4

  透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透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係和情感關係。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係,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

  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

  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係。師生倫理關係是師生關係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建立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係,真正使師生關係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師生情感關係,從整體上說,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係,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最佳化師生關係,重建溫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係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係。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係,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

  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

  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最佳化師生關係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充套件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

  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

  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

  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

  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5

  一說起新課改,就讓我想起大學時的那門《中學思政教學論》,那個時候可以說是接觸新課程改革最多的時候,作為一名大學生的我就在想,如果我成為一名教師,我一定要貫徹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把課堂打造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但是當我真的成為了一名高中政治教師,繁重的工作幾乎讓我無法多花精力在這一方面,現實的狀況也讓我有點點懈怠、一點點倦懶。透過這次的培訓,好像給我敲了一記警鐘,彷彿該真正準備點什麼,為學生做些什麼。記得在聽講座時,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悸動,感覺前面就好像有一扇門,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去推開它,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將會是一條康莊大道。對於此次的培訓,我有一些簡單的體會: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講座過程中,有好幾個專家提到他們小時候的學習生活:早早地放學後,做點農活,然後一群孩子在山野間玩耍……坦白說,這樣的情境,也是我小時候渴望的,放學後不是被關在家裡做總也做不完的作業,父母不會緊緊督促我練琴、練字,可以自由地和同學聊天,狂奔在山野間,或者下下棋、看看課外書……但是這些幾乎是可望不可求的夢想。現在的我們,只知道低著頭解著數學題抑或是揹著政史地,很多所謂的優等生,厚厚的鏡片下眼睛沒有一絲神采。我希望新課改能真正實施,能夠成功,還孩子們一個燦爛的童年,讓他們過一個真正的充實的花季。

  本次深化新課改中提到“把課程的開發權交給老師”,有時想想,這對老師來說不是權力,更像是一種責任。但是現在的教育狀況又不斷鞭策著更多的老師肩負起這種責任。那麼我覺得:首先,新課程要真正實施起來、實施成功,教師的觀念必須轉變,教師不應只熟悉、拘泥於教材,應該儘量利用教材啟發拓展,活躍學生的思維。我們在給予學生知識的時候,並不是像過去那樣把知識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要給學生提供案例、問題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選擇、去解決,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判斷是不是、能不能、該不該、值不值,讓學生自己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這在我們平時的政治課中,我覺得更有條件可以貫徹。選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案例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其次,要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在培訓過程中,有位專家提到,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下,新課程改革猶如“戴著腳鐐跳舞”,但縱使是“戴著腳鐐跳舞”,“也可強身、也可娛樂”。對於每一個參與到新課改的老師來說,你是什麼、新課改就是什麼,你是怎樣的、新課改就是怎樣的,你有多用心、新課改就會有多成功。我國著名的教育藝術演講家李燕傑先生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富有哲理的論述:教育是科學,它不僅屬於現在,而且屬於未來;教育是藝術,懂得教育藝術的人才能不斷推動教學改革的程序,並不斷推動教育的發展。在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讓學生成為探索思維的主人,指導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是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的有效措施,也是實施新課程改革下,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6

  今天聽了來自南京師大附中陶維林教師的講解,使我對新課改的理念感觸頗深。教育改革是科學的,應該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否則要受到規律的懲罰。數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對數學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提高數學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在教學中應把握好以下教學中的幾個“不變數”。

  1、培養興趣,永遠是教學的“不變數”。

  在情景中展開教學內容。講背景改善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喜歡你的課。透過豐富的例項引入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有關,與實際生活有關,數學是有用的,我要用數學,我能用數學。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教學中為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引導學生初步瞭解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人文價值、開闊視野,探求數學發展的歷史軌跡,提高文化修養,養成求實、說理、批判、質疑等理性思維的習慣鍥而不捨的追求真理精神。

  2、啟發式教學,擯棄“滿堂灌”。

  孔子的啟發式教學就是八各字: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透過一系列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從問題中發現問題的本質,讓他們探求、交流與合作得出一些結論,我想這樣的教學方法比教師直接講出來要強的多。同時這樣做,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從而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3、強調在數學教學中開展教學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數學的活動是思維的活動。一堂課是否成功,其中一個指標就是看學生有沒有主動的高水平的思維活動,不能上課熱熱鬧鬧,下課全不知道。重操作,輕思維不可取。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於對概念、結論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例如,對演算法內容,應著重強調使學生體會演算法思想,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不應將演算法簡單處理成程式語言的學習和程式設計,同時應透過具體例項的上機實現幫助學生理解演算法思想及作用。其實強調活動的根本就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思維過程。作為教師必須講過程,堅持“推遲判斷”,不要輕易“捅破窗戶紙”,有時沒有結論可能比教師給現成的好。特別是概念的教學,要講必要性、合理性、講發展、發生、講來龍去脈,不要把概念拋給學生。“一個定義,三項注意”,返璞歸真,把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教學活動中,強調活動,也不能強加於人,而是要引導學生參與到你的教學活動中。提倡教學民主,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教學民主就是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心理過程,讓人把話講完,要注意傾聽!不要撲滅學生思維的“火花”。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挑戰自我,讓自己活動在能力的邊緣。

  4、學生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不要越俎代庖。

  什麼是教師該做的?什麼是該讓學生自己做的?該學生做的教師替代了,該教師做的學生去做了,這樣豈不“顛倒是非”。為培養學生的能力,好的教師是“想”給學生“聽”,差的教師是教給學生看。想一想,學生離開教師怎麼辦?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永遠是外因,學生才是內因。教師那裡的知識再好,如果不能成為學生的,對學生來說,都是無用的!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線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為什麼?”,更要教學生“怎樣學?”。不光注意知識的教學更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能讓學生體驗的,儘量讓學生親身體驗。這樣才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拓展、能力的提高。

  5、恰當運用利用資訊科技,提高教學質量。

  任何可以增強教學效果的工具、手段、方法等都應該努力拿來用,不可忽視資訊科技在增強教學效果方面的作用,一切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工具都應該積極採用。應重視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原則是有利於對數學本質的認識。例如,演算法初步作為必修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它與有關內容的整合。又如,統計中資料的處理、方程的近似求解等都體現了資訊科技與數學內容的整合,同時,我們還可以使用科學計算器、計算機及軟體、網際網路,以及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

  總而言之,透過本次課改培訓,使我認識到,我們的數學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為需求,使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運算求解、推理論證、資料處理等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到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方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專家認為,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轉變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成為本次課改的亮點。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7

  帶著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在經過這次培訓之後,我深有感觸,一切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的主動性、小組合作性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隨著教育教學改革大潮的掀起,很多教師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大膽的嘗試、改革和創新,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們採用了“走出去,聽進來”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能力。所謂“走出去”,就是走出自己的課堂走進別人的課堂,多去聽學校“老”教師的課,走出校門多去聽的優質課。從中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 “聽進來”就是即要聽取別人的教學經驗,也要多讓別人聽自己的課,聽取別人的評論,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嘛。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英語教學採取了導學——獨學——互學——評學四部教學。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五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5)採用多樣性的評價機制。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生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中的主導性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盯、觀、跟,並且講解不能超過15分鐘。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8

  一、轉變教育觀念,適應課程改革。

  新課程改革重在以學生為主體,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目前學生的學習總是被動、單一的。新課改提倡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深入學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諧課堂。

  二、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擺脫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應按照以下的方式進行:

  1、創造自主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嘗試。創造力是沒法教的,學生應該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並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才能發展他們富於想象力的才能。

  2、讓學生在生動的實踐活動中探索創新。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同一個難題,鼓勵學生採取多種方法進行解題,選取適合自我的學習方式,完全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轉變教師角色,做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包辦者。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新課改不是不讓教師講,而是讓教師注意講授的方式方法,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學習中收穫快樂。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注重學習方法、研究潛力的培養,讓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裡充斥著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適應社會全面發展的人。期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9

  目前,我國正處在新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的改革,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教師。新課程向教師提出了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師生的角色應科學定位,其意義是深遠的。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決於他們擁有知識、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於他們的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

  新課程實施多年來,教師和學生收益匪淺。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數學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加強,教學民主化,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合作探究和歸納加強了,同時立足基礎,抓好雙基,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創新意識,促進了數學質量的提高。特別是今天在汕頭東廈中學聽了來自華師大的一位教授的講解,使我對新課改的理念感觸頗深。教育改革是科學的,應該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否則要受到規律的懲罰。數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對數學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提高數學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在汕頭培訓以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立足基礎,抓好雙基

  雙基是學生髮展的前提,是能力提高的先決條件,就當今高考而言,雙基仍然是主要內容,在實驗區試卷中也不例外。所以要加強雙基教學,尤其要加強數學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方面的教學。但在實施雙基時,絕不能機械記憶和簡單重複,搞題海戰術。要側重於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利用雙基解決具體問題,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基礎知識本身,還要揭示它的本質,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掌握蘊涵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二、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能力提高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學生的內驅力非常重要,以學生為主體是獲得好的數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任何脫離學生的實際認知特徵的教學行為都是事與願違的。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永遠是外因,學生才是內因。教師那裡的知識再好,如果不能成為學生的,對學生來說,都是無用的!特別是當前的高考試題,靈活多變,所以更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最終目的,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把學生在例題和習題解題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來,長期以往,學生在這些經歷中慢慢學會了思考,變得靈活機智。

  三、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在教學中聯絡生活背景講解數學;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主動聯絡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四、克服思維定勢,推進開放探究

  學生在做題時,往往會出現套路,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很大程度上的歸納和模仿練習造成的。特別是綜合複習階段,老師習慣把一些問題分類整理、歸納已介紹解題的一般方法,實際上這樣學生是歡迎的,因為方法便於接受。效果也比較明顯,但這樣做容易產生思維定勢,再加上經常性的模擬練習,對一些問題的解法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一旦題型變了,就束手無策。在教學中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要選遍一些因思維定勢而出錯的題目,以引起學生的注意,還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問題,使學生都能給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解答。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五、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新課程中,增設了培養學生的素質的內容。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因此,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並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具有前瞻性和獨創性。總之,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六、恰當運用利用資訊科技,提高教學質量。

  任何可以增強教學效果的工具、手段、方法等都應該努力拿來用,不可忽視資訊科技在增強教學效果方面的作用,一切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工具都應該積極採用。應重視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原則是有利於對數學本質的認識。例如,演算法初步作為必修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它與有關內容的整合。又如,統計中資料的處理、方程的近似求解等都體現了資訊科技與數學內容的整合,同時,我們還可以使用科學計算器、計算機及軟體、網際網路,以及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

  總而言之,透過本次課改培訓,使我認識到,我們的數學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為需求,使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運算求解、推理論證、資料處理等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到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新課程還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勇於創新。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0

  轉眼間已經是新課程改革的第五個年頭了,從一無所知到逐步摸索,從反覆思考到大膽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教材及課程標準確實有著她獨特的魅力。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也在經歷改革的實踐中得到了洗滌和昇華,正逐步形成科學的、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教育觀念。

  我們學校在本學期也開展了多次新課程改革培訓,每位教師都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有所學,有所獲,有所感,有所悟,並有所改,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指導。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經過培訓後,我校的很多教師的工作都在發生著變化:張華芳老師的趣味課堂、彭秀峰老師的小組合作課堂、張豔老師的生動有趣的語文綜合實踐課堂、向安彪老師的研究式課堂……越來越豐富、有效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快樂的學習方式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孩子們的學習態度正發生著前所為有的改變:“我最喜歡我們班的語文課,一堂課下來,大家不僅玩得開心,也學得輕鬆!”“英語課真有趣,還學到了知識。”“以前我們學語文最怕的就是作文,現在啊,我們都迫不急待上作文課呢。”

  雖然我們在改革中取得了很多進步,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仍然成為阻礙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拌腳石。

  如如何轉變教師角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感受和健康價值觀的形成;如何創新處理教學資源;有效教學手段的更新;觀注學生學習能力可持繼發展等等各方面問題急等解決,再加上我校處於吉首市苗族集中的偏遠地區更加深了問題解決的難度。但我仍堅信,只要長期的開展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教師們的業務水平,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會成為一項藝術創作,而全面發展的學生便是這項創作中的藝術品。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1

  經過近階段新課程改革培訓,聆聽幾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學習了幾位名師 的典型示範案例。我受益匪淺,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到新課程改革的精髓所在,它改變了以往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結合我自己近20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 新課程改革的科學性;新課程標準改革了以往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更加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經驗總結,使之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被動掌握“雙基”為主動探究學習形成能力,這樣能讓學生更靈活的應用所學物理知識來解決相應的物理問題。

  二、 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性;新課程標準更加強調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更加註重經典與近代的融合,更能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更加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它改革了以往教材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讓學生在題海戰術中接受“特種兵”式的訓練,以往教學方法,學生即使也能出點成績,但也只能講是“只懂招式而未得精髓”。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交流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探究式教學是使學生透過類似於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本質,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它要求在老師的啟發、誘導、組織下透過學生自身參與,經過探究活動,由學生主動發現概念、規律。在這種形式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瞭解規律的熱情。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要叫他們學不好物理還真難。課堂上學生們認真探究,刻苦鑽研的情形,我似乎看到許許多多新的科學家正如雨後般的春筍那樣破土而出,我露出欣慰的笑容。

  總之“格物永珍、究理天人;奧秘無處不在、探索無處不在、思維無處不在”。共和國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全民族素質的提升。身為物理教學工作者,我將一如既往地把物理新課程改革推向縱深。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2

  本人在數學新課程培訓中認真聽取專家講課,對於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現具體彙報如下。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一門主要課程,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重視數學思維方法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著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絡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數學思維的一般方法;觀察與實驗,比較、分類與系統化,歸納演繹與教學歸納法,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一般化與特殊化,模型化與具體化,類比與對映、聯想與猜想等。思維品質是評價和衡量學生思維優劣的重要標誌,主要表現為: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獨創性。

  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本人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為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3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地理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學習地理課的方式、態度、情感與興趣等方面也有了較大的起色。但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入一些教學的誤區,給新課改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透過遠端培訓,聽講座,看案例,解讀課標,以及專家講談,頗有收穫,釐清了許多認識,對教學、教師成長非常有益。

  一、課堂教學注重探究,引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有地理社會調查、地理科學實驗和地理文獻研究等。探究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如繪製一張模擬地鐵線路規劃圖、模擬規劃一個居住小區的`商業網點等,以此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學習。地理問題的探索學習,有利於創設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二、課堂教學,注重角色的變化。

  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權威,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再是權威、知識的壟斷者,而是一個和學生平起平坐,同樣充滿了好奇心和創造心的學習者,同時也是學生最好的朋友、合作者。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在講的內容上,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過程。

  三、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實施“在活動、實踐基礎上透過交往促進學生髮展”作為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路,從而使課程實施體現出“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為特徵的發展性特點。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總之,透過本次培訓,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落實在教學實踐中,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新課改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4

  一、新課程改革對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新課改更注重以生為本,倡導全人教學,強調課程教學是要使得學生身心健康得到個體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基本語言運用能力,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新課改突出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新理念,使學生能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是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前,在我們進行增強課堂實效性研究的英語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影子。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在英語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際性的自主和合作。

  二、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我校的學生來自全區各地,由於地區經濟發展和教育水平的不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語言基礎能力、興趣性格、智力、態度、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差生,我一般會用很基礎的問題問他們,儘量讓他們有把握回答問題,回答的答案是正確的時候我會說“Good” “Very good” “Good job”,如果回答錯誤我也會說“You did better than last time ”“Thank you all the same.It doesn’t matter.”這樣他們會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對於成績比較優秀的同學,我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後要多做提高題,增加閱讀量等,,力求讓他們覺得學海無崖。當然,對他們的鼓勵和表揚是必不可少的,並從學習中得到收穫的喜悅。

  三、擺脫傳統的應試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高考接軌。

  我們目前英語課堂教學,無論以哪種方式進行,教師仍始終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對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的培養。因此,在新一輪的課改大環境下,從高一開始,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英語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1.英語課堂上教師的提問語的基本導向仍停留在學生重複或重現事實要求(主要是重複教師的話語和教材的資訊),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提問比例還極小。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提高學生動腦程度和和提倡個性化的的課堂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應使用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不能過於注重教師的講授,要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係,使教與學合拍;要重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收穫的關注。講的內容環節要符合學生的能力實際,使其達成教學目標。這是新課程標準的“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展現個性,發展心智”等教學目標的真正體現。

  2、我們的課堂教學要針對學生實際,加強“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不能拘泥於教材而失去對教材的正確處理和把握,進行有效地取捨、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能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高考熱點和高考難點的“三點”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避免課堂容量偏小,內容單一這種情況;加大課堂密度要求,使學生能更多的參與、更全面的參與有效的課堂學習;加快課堂節奏,使課堂氣氛和諧且活躍,並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

  3、對高考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對高考的考試範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瞭解透徹。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依賴課本和複習資料,要對資料進行精選與整合。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在老師和學生建立系統的英語知識體系與網路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4、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如果能用新穎、獨特又合適的方法去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就能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穫,有多大收穫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麼”,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麼”和課後反思“學生還想學什麼”,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

  總之,在新課改之前,在新高考的指揮棒下,再進行的高中課改培訓集中學習,網上遠端學習,並聽了一些專家的解疑後,我們會結合新課程核心理念“為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發展,為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進行反思,讓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更體現“以生為本,倡導全人教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