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精選17篇)
2021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
2021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精選17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精選17篇),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1
今天下午的第二節課,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欄目。
在這些感動人物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朱敏才和他的妻子孫麗娜。朱敏才以前是赫赫有名、大名鼎鼎的外交官,退休後,人們認為他們夫婦倆會回北京安享度日,但他們沒這麼做,他們去了貴州山區去教那裡的小朋友。朱敏才和孫麗娜在那裡教書十年,山裡很貧窮。孫麗娜睡覺的小屋連著學校的廁所,一開後窗戶,臭味就從後窗戶裡飄出來,臭的晚上孫麗娜帶兩個口罩還睡不著。
他們最快樂的時光是和山區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光,可是這十年裡他們卻沒有和自己的親生女兒吃過一頓團圓飯。雖然山裡什麼都沒有,但朱敏才和孫麗娜還是去那裡教書。他們沒有到北京去安安心心的養老,而是跑到貴州山區裡去教書。
讀了朱敏才和孫麗娜的故事,我很感動。比起我自己,我差的很遠:我不願意到山區那裡,因為那裡很窮,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玩具、沒有衛生所……那裡有可能吃不上蔬菜、那裡的孩子髒……但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卻跑到那裡主動教書,不畏條件惡劣(因為山裡沒有蔬菜,所以孫麗娜奶奶患上了眼疾,朱敏才爺爺因為不適氣候患了很嚴重的病。朱敏才爺爺說過,即使退休了,也要對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這使我很佩服,我要好像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一樣,不嫌棄山區的小朋友,還要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不管是老人還是青年。
我要向他們一樣,對社會作出貢獻。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2
在今年的獲獎人物中,有人將畢生奉獻給紅色信仰,有人把熱血拋灑在祖國邊疆……他們,用質樸的心靈創造著感動時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書寫著自己傳奇的人生。“守邊老人”魏德友。駐守邊疆長達半個世紀,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76歲的他住土屋、喝鹹水,與星月羊犬為伴,與風雪餓狼較量,被稱為邊境線上“活的界碑”。
“80後村醫”賀星龍“80後”村醫賀星龍。他是一名村醫,駐紮貧困鄉村16年。鄉親有病,他24小時隨叫隨到;付不起藥費,費用他能免則免。鄉親們說他“比親兒子還親”。“公益達人”劉天明。他是一位農民工志願者,16年來,眾籌助學金350多萬,幫助留守兒童300多名,成為外來工榜樣,帶動了更多普通勞動者投身慈善事業。“好姐姐”劉美。一個80後自閉症康復治療師,11年來她為1000餘名自閉症兒童及家長提供康復訓練和諮詢,為100餘名教師提供培訓,帶動了社會對自閉症的關注。“膠鞋書記”龐啟淵。一個深入一線摸底走訪,精打細算制定規劃的第一書記。他是村民口中的“膠鞋書記”“過細人”,更是鄉親們心裡溫暖的自家人、脫貧的領路人。“倔牛”蔣傳春。敢於創新的戒毒所長,七年來他倡導“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業立人”,讓戒毒人員“出去不再進來”,把衡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變成“心靈再造的學校”。
3歲高齡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線,想陪大熊貓走到最後。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3
感動,它好像一把火,給我們送來了溫暖;感動,它好像一根蠟燭,給我們帶來光明;感動,它好像一把傘,為我們遮風擋雨;感動,它好像……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讓我們感動。那些感動“驚天地泣鬼神”讓我們為之震撼。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胡忠、謝曉君夫婦的所作所為。他們在藏區堅守指教12年。在這之前,他們都在成都中學當老師。2000年,胡忠的事四川一所福利學校急需老師,當時他想都沒想,毅然決然地前去支教。3年後,謝曉君帶上年幼的女兒,也去四川支教了。高原的天氣讓謝曉君腰痠背痛,可她卻不肯去看病,依然堅持著。
他們帶上三歲半的女兒,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
這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怎能不激勵我們我們的奉獻自己呢?事實上,感動不僅僅是捨己為人,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孕婦讓座,同學有問題時,專心致志的幫助他們一起度過難關,甚至彎腰撿起地上的垃圾……這些小事雖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也不足以堪稱偉大,但是卻能溫暖我們的心,讓我們沐浴在美德之中。
胡忠夫婦是平凡人,但是他們卻做了不平凡的事。他們是偉大的,值得我們學習!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4
我觀看學習了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透過這些人物鮮明的人生軌跡、堅定的人性品格、強大的內心力量,使我的內心受到了一次非同凡響的震撼與衝擊,正是這一系列人物的感人事蹟,感動了中國億萬人民,鞭策著我們的行為與道德準則。
這些振奮人心的名字,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退休後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35年前仆後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脫山區教師格桑德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
那些動人絢麗的頒獎詞,就是他們一生的光輝寫照。 “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三十載赫赫而無名,花甲年不棄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縱身一躍,卻被命運撞得頭破血流。在輪椅上度過青春,但你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們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父親留戀那油菜花開的芬芳,兒子就把他葬在不遠的山上。三十年花開花謝,兩代人春來秋往,一家人不分晝夜,守護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種子,蘊含著世代相傳的夢想。”“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山樑擋住了陽光,你用肩膀扛起鄉親的盼望。村莊在漸漸豐滿,你的身體卻慢慢柔弱。莊稼,總要把一切還給泥土。你貼工,貼錢,貼命,你還貼近百姓的'心。”“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懸崖。門巴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群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後陣地。灑一碗酒,那碗裡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松,巋然不動”“病壓垮了身體,但不能摧毀母愛。草根母親嘔心瀝血,為孩子縫補夢想,而深厚的愛,更鋪就孩子精神的未來。請上天給你多一些時間,讓你把美好的願望,織進這春天的圖景。”“少年時尋見光,青年時尋見愛,暮年到來的時候,你的心依然遼闊。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勳章。”
這些人的職業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經歷不同,有的在祖國的科研事業嘔心瀝血,有的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發揮餘熱,有的用自己的一顆赤子之心去詮釋生命的價值;有的用質樸的血脈深情維繫著人生的意義。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做生活的強者,用堅定的意志力戰勝困境,用強大的內心力量支撐生命,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都心存感念,擁有一種大愛的精神。在這種大愛的背後,飽含著一種深情,那是對他人的深情厚誼,是一種崇高的社會責任,是一種歷久彌新、亙古不變的堅實的民族品格。它是無形的,流淌在中華民族億萬群眾的血脈中;它又是有形的,因為,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乃至以他們為榜樣,在社會各行各業堅守職責、默默奉獻的工作者,便是最為鮮活、最為生動的縮影。
我們被這些人物的先進事蹟所深深觸動,為他們用真情書寫的豐富人生而振奮,學習與感動的同時,更多的是要鞭策自我,努力地向他們崇高的人格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境界靠攏,不斷地實踐人生的價值,讓我們向他們再一次致敬,並且無悔地、自豪地成為他們這種崇高精神的傳承人與發揚者。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5
梁萬俊的生死8分鐘,使我們驚訝。在萬米高空上,面對飛機漏油,他仍能英勇鎮定,將飛機平安降落在機場,他創造了奇蹟!田世國的孝心又感動了天下,他毅然將自己的腎移給了母親,身體較為虛弱的38歲的田世國用孝順與真誠感動天下,他讓所有的母親都收穫不小。還有兩位敬忠職守的警察,任常霞、明正彬;為人民奉獻出生命的牛玉孺;有著醫生良知的桂希恩;中國奧運的驕傲——劉翔,女排;中國的偉大外交官孫必幹;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一個為山區孩子開創美好未來,放棄學位的年輕人——徐本禹。
徐本禹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動了我,我不得不從心底裡敬佩他。他小時侯也很窮,靠別人的資助才讀上了大學,到了北京,他又考上了碩士,但他卻放棄了。因為他看到山區裡的孩子也渴望讀書,所以他去了沒有水、沒有電的貧困地區教那些孩子學習、讀書,母親也希望他能做一個會感恩的人。他做到了,他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了自己的的手。他點燃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雙眼,他扛起了一個不屬於他的責任。
還有很多很多感人肺腑的事蹟,他們給我們帶來了真誠、勇敢、敬業、孝順、努力、奉獻等許多寶貴的人生財富,他們也將我們富有情感的淚水一滴滴滴落,他們的生命光輝照耀著整個中國,他們的高尚心靈永遠是我們的人生指南。2021年度感動中國的人物,感動我心!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6
今日,我觀看了“202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後,心裡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炎黃”張紀濤。
朱敏才,是中國外交官一位風度翩翩的一位官員,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間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後,人們以為朱敏才會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樣與老伴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但現實卻不是這樣。在一個特殊的機遇後,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與老伴孫麗娜一齊當起了一名鄉村教師。他們一齊在教師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期間幫忙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出現,使許多孩子改變了命運。可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教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教師戰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後,卻還惦記著上課。這是多麼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教師和孫教師五個字: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願為了鄉村裡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願住在醜陋的房屋,也不願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麼?他們是為了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個城市裡,“炎黃”是大家熟悉的一個人的名稱,但大家卻也不明白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錢資助幼兒園、敬老院等機構。他使用“炎黃”這個名稱來掩蓋自我,自我卻默默地資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張紀濤。他與妻子住在一棟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將自我的錢毫不吝嗇地捐出,張老人一生也不明白捐贈多少人,多少個機構了。感動中國給予了他五個字: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後,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捨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期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7
一位平凡的年輕女教師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初三班的班主任。這位女教師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張麗莉。在班級裡,張麗莉老師親切地稱學生們為“我的寶貝們”,學生們也稱張老師為“麗莉姐”。
多麼親切的畫面啊!可是,不幸的事發生了。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在這危急時刻,張麗莉老師不顧個人安危,迅速衝過去拉過了其中的一個學生,又推出了另一個學生,用身體擋在了大客車前面。兩個學生沒有受傷,而張麗莉老師卻被大客車碾壓在車下。其實張老師本可以後退一步,就能躲過大客車,可是她沒有這樣做,因為,她的心裡想的都是她的學生啊!車輪從張麗莉老師的大腿上壓了過去,肉都翻卷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張老師在送去醫院的途中,還 對大家說“先救學生”,事後,張麗莉老師永遠失去了雙腿。她用自己的幸福換來了二位學生的幸福,她雖沒有閉月羞花般的容貌,但在人們的心中,張老師永遠是美麗的。在教學當中,張老師非常努力,是一位敬業的好老師。張老師的工資不高,只有1000元一個月,可是這3年當中,張老師仍然悄悄地堅持著資助一個貧困的學生,為了不傷學生的自尊心,張老師總是悄悄地趁早操時間,把錢放在學生的抽屜裡。
當災難降臨時,張麗莉老師能挺身而出保護她的學生,不離不棄,讓我們肅然起敬。
張老師雖然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有人這樣問張麗莉:“你後悔嗎?”她答:“不後悔,這是我的本能。”雖然這只是簡短的一句話,卻表現出張老師對學生濃濃的愛。
張老師的愛溫暖著大地,我們也要多做善事,互相幫助,向張老師學習!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8
感動中國之後,那些“平凡”的英雄的偉大舉動深深地的感動了我。他們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卻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情。
最讓我感動的是張玉滾教師,張玉滾教師大學畢業後,老校長邀請他來教書,於是他放棄在城市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幹起,這一干就是17年。我簡直不敢想象這17年,他是怎樣堅持下來的。
看著張玉滾教師那滄桑的面龐,想著他為學生一扁擔一扁擔挑著學習、生活用品。並且他一人就擔起了所有教師該教的功課,最重要的是不用扁擔挑後,他就用摩托車拉動西。並且張玉滾教師,九個月大的女兒因為妻子帶著去給學校食堂買菜,而遭遇車禍去世。騎摩托車到鎮中心校開會時,因摩托車剎車失靈,撞上一塊大石頭,張玉滾教師摔暈過去,差點掉下懸崖。在醫院住了沒幾天,他就急著回學校,在妻子的攙扶下站上講臺。
為了學生能夠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豐富多彩的世界。他17年來堅守在自我的崗位,放棄自我能夠在城市裡工作的機會,走回家鄉,幫忙家鄉的孩子們走出大山。
張玉滾教師的頒獎詞是: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
是啊,張玉滾教師不但教會學生們書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自我身體力行教誨的是孩子們做人的道理。
其實此刻像張玉滾這樣的教師在中國不計其數,就如我的教師們,為了給我們備課,您在辦公室裡費了多少心血。為了讓我們能夠好好學習,您不知面冷心熱的說了多少責備我們的話,您站在三尺講臺上,講了多少遍重複的知識,只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對這個知識點有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冬天,教室裡那麼寒冷,你卻緊握著粉筆不停的在黑板上書寫,不肯坐下烤火,在夏天外面烈日炎炎,教室也像個大蒸籠,您汗流浹背,卻不肯停下來歇息,喝一口水,只為了讓我們能夠多學那麼一點知識。
感動中國給張玉滾教師的頒獎詞,訴說的不僅僅是張玉滾教師一個人的故事,更是天下千千萬萬個教師共同的故事。正是因為有教師你們,才能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祖國需要的人才,在那裡我向天下所有的教師說一聲,多謝,教師,您們辛苦了!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9
我最喜歡的電視欄目是《 感動中國》,每當聽到那感人肺腑的事蹟,每當看到那奮不顧身的壯舉,我的心靈就接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洗禮,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一個老人的故事。
他,耄耋之年,以拾荒為生;他,省吃儉用,只為獻出愛心;他,幾十年來資助了百十餘名貧困學生,捐款十餘萬元;他,隱瞞身世,不求回報;他就是感動中國2014年度獲獎者之一——劉盛蘭。
劉盛蘭爺爺今年92歲,曾是一位工廠工人,月收入只有300元,卻從中捐出六分之一給了貧困學生。可是不久,工廠倒閉了,他失去了工作以撿垃圾為生,儘管生活困苦,但他從沒有停止過對貧困學生的資助,10塊,20塊,30塊,無論省下多少,他總是寄出去。可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一場大火使他失去了在城市的安身之所,他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家,廢品難賣,為了繼續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他只能從自己的生活費裡掏。
一位平凡的老人卻擁有著這樣高尚的心靈,使我深深震撼了:沒有經濟收入,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但心裡想的任是那些學生,幾十年如一日的節省就是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上學,捐出去100,留給自己的只有10塊,這讓每個人都不得不落淚。,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陳雨露說:“走過古稀。老人沒有更多的言語,獨以無聲的行動,詮釋著對教育的深刻理解。”是啊,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如果像劉盛蘭爺爺那樣充滿無私的愛,做一輩子好事卻無比艱難。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10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21頒獎典禮》最終在2021年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溼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我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一樣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可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我、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我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當好好想一想今後怎樣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十分感動,心境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此刻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夢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必須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11
中國,我們偉大的祖國,走過戰爭,解決溫飽,全面小康,為人民謀幸福;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遇挑戰,奮勇拼搏,為的是,讓鮮花再爛漫,遊人再奔赴;有一群人,他們為國為民,誓死拼搏,奉獻大愛,感動著你和我。
在看過《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後,我更深切的有了對於祖國的崇敬,對於那些可愛的人的發自內心的崇尚,他們堅強有責任,無畏肯奉獻,拼搏示大愛,堅持架暖爐,勇敢展技藝,心細寄熱血,突破長騰飛,報國攜風雅,開山又拔路,吃苦獻國力,英勇常留存。我們更多的感懷,是源於他們的義無反顧,無私無畏,勇敢向前,有擔當,不氣餒,不放棄,他們從平凡走向了偉大,他們的事蹟,他們帶給我們深思的偉大曆程,是精神的財富,人格的精煉,價值的提升。
他們從人民中走來,為了人民,他們捨棄了許多,遺憾了許多,激動了許多,悲痛了許多。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說能夠幫助別人很幸運,壯烈也很平常,一聲定宇兄,一腳為民生,抗疫一線他衝向前;抗洪防汛戰士陳陸,與家人最後一張合照,村民不曾遇見的大洪水,不願相信他已離去;山區老師張桂梅,一塊兩塊為女子搭一方校舍,重疾纏身,時間留給女孩,喪葬費留給孩子;“抗癌廚房”,萬佐成,熊庚香,早點鋪成爐火處,萬家廚房,偶然改軌跡,必然見善良;空軍英雄王海,跨過鴨綠江,不畏強敵,140米開炮,不怕死,死不了。他們的精神體現,讓我們更加懂得,生活並不總是如意,或是難以接受,但我們應該堅強,把一切都交給時間,為了未來,拼就再拼一點,健康就是財富,對美好持有期待,對一切懷有熱愛。
志願者汪勇說,十公里不能讓醫護人員走過去,他察覺醫護需求,迅速解決,他認為醫護是神聖的;技術突破人謝軍,他傾心傾力北斗國產原子鐘,三次暈倒,關鍵器件全部國產,工作值得;風雅先生葉嘉瑩,築民族修養,頌經典,結詩緣,文化傳播,書生報國,謙虛自謙,傳承一家;開路主任毛相林,修路是可行的,改變村莊命運,挑戰艱難,身先士卒,架起康莊路;獵獵風旗國測一大隊,珠峰高程測,扎西德勒,雙腿丈量,生死考驗,年輕人接力,情誼深。汪勇坦誠相見,持之以恆,汪勇真勇,熱血融化恐懼,新的目標挑戰,奮勇向前,品格提升見價值,無聲覺悟有聲教育,敢於抗爭命運,不忘嚮往美好家園,感受集體的珍貴,無私無畏。
他們的事蹟啟發著我們當代的少年,一代一代的少年,唯有將自己的熱血灑注祖國,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感動中國,感動你和我,支撐感動的背後,是我們共同有責任,為我們的國家而奮鬥,揮灑青春汗水,激揚美好樂章。
全國上下,共克時艱,2020,必定不凡。我們偉大的祖國,昨天已然是一美好的畫卷,新的藍圖已經鋪就,我們國家有能力,有信心以一大國姿態立於東方,在她的身後有國士無雙,亦有朝氣蓬勃的新一代。
同祝願,祖國好;共奮力,展宏圖。唯願與感動中國人物一道鑄美好明天。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12
昨天晚上,我一邊流淚一邊觀看《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有幾位獲獎嘉賓對我的印象比較深。
其中一位是72歲的孤寡老人名叫胡盛蘭,每月收入只有三百元,仍堅持給貧困學生捐錢,雖然只是二十元、三十元的捐,但對胡盛蘭老人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二十年來他共捐助了一百多名學生,捐助資金達到了十多萬元,他的行為深深的打動了我,我心裡暗暗的想要和胡盛蘭老爺爺一樣,儘自己最大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當然我要先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有能力幫助別人。
還有一位獲獎嘉賓,是一名在大山裡的門巴族女教師名叫格桑德吉。格桑德吉是唯一一名從大山裡考出去的大學生,畢業以後本來可以有更好的前途,但是她為了山裡的孩子,毅然放棄了更好的前途,回到了大山裡當了一名小學老師。當時我感到了老師的偉大,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報答老師。
還有一位是一名老醫生名叫胡佩蘭,已經九十八歲高齡了,她還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崗位上,每天堅持上班,為病人看病。胡佩蘭醫生醫術高超心地善良,事事都為病人著想,從她手裡開出的藥方很少超過百元的,遇到經濟實在困難的病人,胡佩蘭醫生經常會為他們墊付醫藥費。看了她的事蹟以後,我特別的尊敬她,不僅尊敬她的.醫術,更尊敬的是她的醫德。
還有很多的獲獎嘉賓我就不一一敘述了,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我要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當中,以他們為榜樣,象他們學習,爭取將來和他們一樣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13
這世界因為他們而不同。
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洗禮,這些奮鬥者對於夢想的追求、對於工作崗位的堅守,讓人為之震撼,他們雖不是什麼改變歷史的大人物,但他們滿腔的熱情、毅力與堅守深深地打動了我。
地處絲綢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上的敦煌,是一座繁華的都會,莫高窟也在此生根發芽。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都飽含著智慧的結晶。經過歷史的變遷和沙塵風蝕,窟內許多珍貴的壁畫已殘破和變色。為了讓敦煌莫高窟重煥光彩,“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自1963年從北大畢業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可讓敦煌文化得以永久儲存。
關於莫高窟,我曾經在小學的一篇課文中讀到過,那時對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特別神往。後來在上海中心與敦煌莫高窟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參觀了等比例複製的洞窟,那別具特色的穹頂,婀娜多姿的飛天,還有一些充滿想象力的童趣壁畫,都讓人歎為觀止。我那時才知道,隨著大批遊客的實地到訪參觀,每一次遊客進洞時,空氣的流動都會對壁畫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對比一千年前的壁畫,如今的莫高窟壁畫色彩消退、日漸模糊。而現在,在樊錦詩奶奶帶領的“敦煌守護人”潛心研究和保護下構建了“數字敦煌”,也讓我們不必去敦煌,就能穿越千古,近距離接觸這座歷史的寶庫。
樊錦詩奶奶為了這份信念,半世紀的沙吹,心歸處還是敦煌。敦煌是個謎,是個夢,但它更是樊錦詩的命。她的堅守、她的毅力都是我們學習的標杆,作為一名當代學子,我們也應責任在肩:一桌一椅讀天下書,將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更好地傳承。
向所有《感動中國》的奮鬥者、奉獻者們致敬!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14
“蠟炬成灰淚始幹”,蠟燭燃盡,光照人間;蒲公英隨風飄落,化為肥沃的土壤。雖然蠟燭燃盡,但是燭光精神永不磨滅;雖然蒲公英化為一枝禿幹,但是下一秒的大地依然芬芳……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影片。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師生潸然淚下,心靈震撼。
我彷彿置身於愛的海洋,一個個高大的形象展現在眼前。有為了國家事業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終結的林俊德;有為社會、為家人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陳斌強;有扶危救困捐獻器官的何玥……他們自我奉獻,換來他人的幸福;他們以感人事蹟,創造不平凡的人生。
他們感動中國,感動你我。
雖然他們遠離我們,但是先進事蹟感染著我們;雖然他們兩鬢髮白,但是光輝形象永遠風度翩翩、充滿活力!
陳斌強,一位普通的語文教師,2007年,他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為了能更好地照顧母親,他決定帶著母親上班。他用一根青色的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電動車帶著母親上下班。他清楚地記得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母親用它揹著自己。長大了,這布帶便是自己的深情,自己用它揹著母親。有一天,母親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所以,不論時間多麼緊促,不管工作多麼辛苦,自己都要拼盡全力,像小時候母親無怨無悔的照顧自己一般去照顧她。他對待母親沒有絲毫懈怠,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母親的幸福,他在所不辭。雖然陳斌強知道,在母親心裡,也許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他為何整日陪伴在自己身邊,但在她的內心深處,一定會感覺到無限溫暖,一定會感覺到有一個值得依靠、信任的人圍繞身邊。陳斌強的樸實孝心,催人淚下;他的堅定執著,天地可鑑。
他雖然沒有幹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他卻擁有平凡人沒有的精神。他的孝心感動中國,他的孝心永駐人間!
童年,純真幸福快樂。然而,12歲的何月卻悄然離開,並且捐獻出自身器官。她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對她如此殘酷,她卻像天使一樣飛翔。她來過,又不曾離開,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年僅12歲的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2012年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此時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2012年11月17日零點10分,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位患重病的患者。使得三位病人康復出院,她猶如死亡線上的'小天使,為病痛之中的人增添了光明和希望,為恐懼死亡線上的人平添了愛的滋味。她小小的年紀,卻擁有偉大的精神;她蓬勃的生命,卻埋葬在童年中。她的生命閃爍著光彩,照亮他人的幸福路;她的精神散發芬芳,滋潤每一個人的心田。
這一刻,有很多人落淚,為了眼前平凡而偉大的事蹟;這一刻,有很多人激情澎湃,為了心裡的豪氣與敬佩。童年或許對於我們來說是短暫的,但對於何玥來說卻是永久的。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每當讀到臧克家的這首《有的人》,我的腦海中便會浮現出一個個感人形象。他們或許已經離開人世,但是他們的精神卻像這蒲公英般永垂不朽;他們或許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們的品質卻猶如蠟燭,照亮溫暖每一個人的心靈。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愛無處不在,溫暖永駐人間。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相信下一秒的大地,會長出無數蒲公英,芬芳傳遍整片大地。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15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大會》後,陳斌強對母親的孝敬比自身的利益更為重要的事例讓我深有感悟。
陳斌強的母親很不辛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因此,照顧母親的重大責任落在陳斌強身上。他不僅要照顧母親,還要按時上班,身為老師的他,對學生應有強大的責任感。他每天去上班時,都用一條布帶把母親綁在身上,然後走30多公里的山路才到學校。下班後,還要為母親做飯、餵飯、洗澡,晚上還要安慰母親入睡,才放心;夜晚還要定時帶母親去廁所,他每天僅僅睡5個小時,到凌晨5點就要起床制定好一天的計劃。把一天的時間都白紙黑字寫出來,安排得充充實實,可用一個詞形容:爭分奪秒。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這輩子無法償還的,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奔波忙碌。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他們寧可自己苦,也不讓我們受一點苦。他們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創造者,是他們讓我們可以享受這個世界的一切;是他們讓我們過得如此快樂。難道我們不應該報答他們嗎?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孝順父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總會與他人相識,產生親情、友情、戀情,其中濃得化不開,砸碎骨頭連著筋的唯有父母的親情。所以,不管貧窮也好,富貴也罷,孝順父母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責任!
聯絡自我,說實在的,我在我家裡人眼裡都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孝順父母,敬愛老人。說我是孝順的,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證明,在這裡簡單寫上幾筆也就算了:在家裡,我會盡力的做我力所能及的家務,在爸爸的工作上,我也可以幫上小忙,這雖然算不上大事,但這也是報答父母的途徑;我爺爺現在病臥在床,雖然我不能像陳斌強照顧母親一樣照顧爺爺,但我可以做一些輕鬆的,比如:倒水洗澡、洗衣服等等,這些我到做到了。
孝順並不需要榮華富貴,僅僅是一杯熱茶、一句問候、一個關心的眼神,父母都會感到很幸福的了。
現在趁我們的父母還健康,讓我們一起來孝順我們的父母吧。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16
星期四的晚上,我們全家人一起收看了中央一臺直播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
第一個獲獎的是飛行員——梁萬俊叔叔,他在空中經歷了“生死8分鐘”,成功的把一架失去動力的機安全的從4800米的高空降落到機場上。從飛機發生故障到安全降落到地面,只用8分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梁萬俊叔叔本來可以選擇跳傘逃生的,可他選擇了迫降。他憑著自己高強本領,把飛機帶了回來,也把寶貴的飛行資料帶來回來。
獲獎的還有:捐腎救母、孝心感人的田世國叔叔;在雅典奧運會上打破100多年來亞洲短跑比賽沒得冠軍紀錄,讓五紅旗第一次在這高高飄揚的運動員劉翔;一心為民的女公安局長任長霞;解決中國13億人口吃飯問題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做一個感恩的人——鄉村教師徐本禹;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並且和他們做朋友的醫生——桂希恩爺爺;在戰火紛飛的伊拉克為救出7名中國人質而東奔西走的駐伊大使——孫必幹爺爺,還有很多很多……。
看完以後,我的眼淚在眼睛裡打轉轉,他們所做的一切深深的感動著我。媽媽說:“由於他們的愛心,做了很多感動人的好事,我們的世界才這麼美好。我在想;讓我們都成為有愛心的人,我們的世界才更加美好!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個人觀後感17
近日,我觀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裡面講述了十個感人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敦煌的女兒”——樊錦詩。伴隨著樊錦詩的腳步,我彷彿來到了那個戈壁大漠深處的敦煌莫高窟。
說起莫高窟,相信大家都會情不自禁想起抬頭一望滿眼的飛天,工藝精湛的貼金畫……而這背後也蘊含了樊錦詩的默默努力。
“黨需要我們到什麼地方,國家需要我們到什麼地方,我們就到什麼地方去。”1963年,樊錦詩從大學畢業,懷揣著保護祖國文化遺產的夢想,千里迢迢來到了大西北戈壁荒漠。那時,房子是土的,甚至水都是鹹的,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她卻選擇了留下,頑強地堅持下去,這一堅持就是50餘年。如今,本該退休享受天倫之樂的她,仍在為敦煌奮鬥!當我看到她為敦煌操勞十分疲憊的背影時,心中無比震撼,敬佩與感動的淚水奔湧而出。樊錦詩的精神照耀神州大地!
為了守護敦煌,樊錦詩和丈夫彭金章兩地分居長達19年,在他們的眼裡,兩人的愛情不是山盟海誓,而是各自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把小愛化成大愛。漸漸地,樊錦詩彷彿已經和敦煌融為一體,也習慣了這片大漠給予的饋贈。她的深情早已深深紮根於這片大漠。而彭金章也一直在默默關心她,堅持著寫信給樊錦詩。或許,這也是一種十分偉大的愛情,它不是甜蜜恩愛,也不是山盟海誓,但是——它有著為國家默默奉獻的愛。看到這裡。我的眼眶再次溼潤了,這讓我想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一句話:當你回首往事時,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也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是啊,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最大的成功,這一點,樊錦詩做到了。
“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髮。心歸處,是敦煌。”從樊錦詩的感人事蹟中,我見證了她那堅持不懈,默默奉獻的大無畏精神。所以,我們青少年更要不負眾望,擔起保家衛國的重大責任,成為祖國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