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醉翁亭記》的文學價值
談談《醉翁亭記》的文學價值
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一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談談《醉翁亭記》的文學價值。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談談《醉翁亭記》的文學價值
內容摘要:無論是古代文壇還是現代文壇,《醉翁亭記》都可以被稱作文言文中的經典,它具有相當珍貴的文學價值和文化價值,透過寫景抒情自然結合的寫作方法,運用虛實相間、駢散結合的語言表現出歐陽修與封建社會其他的“遷客騷人”所立足於個人得失的根本不同,更加體現出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境界。
關鍵詞:文學價值 文化價值 與民同樂 覽物之情
《滁州志》記載:“歐陽公記成,遠近爭傳,疲於摹打。山僧雲:寺庫有氈,打碑用盡,至取僧室臥氈給用。凡商賈來,亦多求其本,所遇關征,以贈官,可以免稅。”由此可見,《醉翁亭記》在當時就頗受人們的推崇。
一篇文言文要成為經典,主要應該取決於它的文學價值和文化價值。
《醉翁亭記》的文學價值主要體現在哪裡呢?
《醉翁亭記》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是寫景抒情自然結合,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如第一段寫醉翁亭的環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現醉翁亭賞心悅目的外景;用“水聲潺潺”“峰迴路轉”表現醉翁亭幽清的環境;接著寫亭的近景,用鳥翼作比,有凌空欲飛之意;然後借解釋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寫景抒情的基調。第二段寫醉翁亭四周的朝暮、四時之景,以“樂亦無窮”表現作者縱情山水之意。第三段寫滁州官民同樂的圖景,極力寫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並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這幅生動的風俗人情畫從側面顯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句法駢散結合,語詞虛實相間,是《醉翁亭記》語言形式上的顯著特點。
該文雖說是散文體裁,但文中採用了不少駢句,讀來聲調鏗鏘,節奏感強,像“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等。
文中的21個“也”、25個“而”,把詩一樣的句子散文化,一向被視為創造性使用虛詞的範例。本文通篇有21個“也”結尾的語句,每個“也”字句代表了一個語意層次。概括地說,我們可以將這些句子分作兩類。一類是先將實際的景物描繪出來,而後加以解說,如此層層展開,每一層都用一個“也”收住,如:“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使人感到不疾不徐,自然合拍。第二類是用在一般的肯定句中,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也”字的連用,為全文營造了一種平和、愉悅的情調,這很切合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著比較一下下面兩組句式不同的表達效果:
【甲】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乙】琅邪山,蔚然而深秀。
釀泉,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
醉翁亭,翼然臨於泉上。
【甲】也就是原文采用的是前後二分式的句法結構,這種表述給人的感覺,先是心理上的驚異、發現,後是領會;這種句法的多次出現,還提示了景觀的目不暇接和思緒的源源不斷。【乙】用的是一般描寫的句法,先點出景觀名稱,後加以描寫;這就表現不出心理的驚異、發現和理解的過程,有點像流水賬了。
《醉翁亭記》語言形式即文學上的這一特點,已經為大家所公認。但對其文化價值,一直以來似乎重視不夠。
說到《醉翁亭記》的文化價值,先得了解該文的創作背景。宋仁宗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推行的“慶曆新政”失敗,相繼貶職。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醉翁亭記》就是他被貶到滁州(今安徽滁縣)當太守時寫的',寫於作者被貶為滁州太守第二年(1046年),他當時只有39歲,卻自稱為“蒼顏白髮”的“醉翁”,這有點自嘲的意味。
當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遭到貶謫命運之時,一般人會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唐]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
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
暗風吹雨入寒窗。
聽到朋友貶官,作為朋友的元稹“垂死病中驚坐起”,何況是當事人呢?
而從《醉翁亭記》中,我們似乎看不到歐陽修因為貶官而怨天尤人,而痛不欲生。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對生活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用欣賞的眼光在觀察著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在體驗著滁州人民怡然自樂的生活畫面。
我們不妨把《醉翁亭記》一文所表現出的“覽物之情”跟范仲淹筆下“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作一比較,我們會發現他們之間根本性的區別。簡言之,歐陽修的 “覽物之情”體現了他與民同樂的思想,范仲淹筆下“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則立足於個人的得失與榮辱,這是二者之間的根本區別。不難看出,比起封建社會一般的“遷客騷人”,歐陽修的境界要高出許多。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正因為歐陽修是那個時代一位難得的與民同樂的好太守,所以,他才能寫出《醉翁亭記》這樣有境界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