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贈汪倫》作者李白簡介及創作背景

古詩《贈汪倫》作者李白簡介及創作背景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大李杜(小李杜則是李商隱、杜牧)。其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

  其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出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李商隱、李賀並稱“三李”。又與杜甫齊名,世稱“大李杜”。韓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汪倫又名鳳林,黃山市太平縣人,唐開元年間任涇縣縣令。卸任後,由於留戀涇縣桃花潭,故遷居於涇縣,住於桃花潭畔。好友李白曾遊歷至涇縣桃花潭,他以美酒待客。臨別時,李白作《贈汪倫》詩,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了兩人深厚的友誼。

  創作背景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欽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遊歷的訊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遊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裡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並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裡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裡,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裡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讚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比喻奇妙,並且由於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後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遊覽的勝地。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遊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