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動物寓言故事

中國古代動物寓言故事

  引導語:中國古代有很多的寓言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篇關於動物的寓言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古代動物寓言故事

  馬車伕的故事

  齊國的相國晏子有一次外出時,乘坐的馬車正好經過馬車伕的家門。馬車伕的妻子得到了這一資訊後,便在家中開啟一條門縫,向外觀望。她本來只是為了目睹一下當朝相國的風采,卻不想同時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在替相國駕車路過家門時,竟是那樣神氣活現地坐在車前的大傘蓋下,洋洋得意地揮舞手中的鞭子,目無行人,昂然前進,好像替相國駕車,自己也成了相國似的。

  晚上,馬車伕回到家中,白天那種自我陶醉的情緒還沒有消失呢,妻子就鬧著要與他離婚。這真是一個晴天霹靂,一下子將馬車伕打入了五里霧中,半天摸不著頭腦。他百思不得其解地追問妻子鬧離婚的緣由,妻子餘怒未消地說:

  “晏子是齊國的當朝相國,學問名望在各國諸侯大臣中間有口皆碑,如雷貫耳。可是,今天我看他坐在車上,儀表端莊,態度謙和,思想深沉,令人起敬。而你只不過是給他駕車的一個馬車伕而已,卻在車上趾高氣揚,不可一世,自以為多麼了不起,在趕車時竟不把路人百姓放在眼中。像你這樣胸無大志的人,將來怎麼會有出息呢?所以,我要與你離婚!”

  妻子的一番數落,使馬車伕發現了自己的淺薄和無知,頓感羞愧萬分,無地自容。他從此以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態度,不僅勤奮好學,而且謙虛謹慎,終於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妻子的諒解。

  馬車伕的變化引起了晏子的注意,他好奇地探詢其中的奧秘。馬車伕坦誠地將妻子的批評和自己的決心和盤托出,令晏子十分感動。他不僅欣賞馬車伕的妻子志存高遠、超凡脫俗的境界,而且讚佩馬車伕知錯即改、從善如流的精神。後來,晏子果然在齊國國君的面前,推薦這位馬車伕做了大夫。

  馬車伕的故事說明:只有無知無志之人才會盲目驕傲,而勇於正視自身的缺點並能認真加以改正的人,一定會有出息。

  獨目網捕鳥

  有一個人十分擅長捕鳥,他編織了捕鳥的羅網,那羅網上結滿了密密匝匝的網眼,捕鳥人拿了這張網去捕鳥,每次都能捕到不少鳥雀。

  這一天,捕鳥人又守候在樹林裡,他張開了他那張捕鳥羅網,又在網下撒些食物。不一會兒,有一群鳥雀飛下來了,果然,有不少的鳥雀撞到了網上,成了捕鳥人的囊中之物。

  有個人一直在一旁看捕鳥人捕鳥,他覺得十分有趣。可是,他卻發現了一個“秘訣”,那就是:一隻鳥頭只鑽進一個網眼就被捉住了。於是他想道:既然網住一隻鳥只需一個網眼就夠,那幹嘛還要去編結那麼多的網眼呢?成百上千個網眼,難道一次能網那麼多鳥嗎?那個捕鳥人也真是不嫌麻煩,實在太笨了。現在看我的吧。

  於是他回到家裡,將捕鳥的羅網來了一次“革新”。他將麻繩一根根結成單獨的小圓圈,然後把這些小圓圈分別系在一根長竹竿上,準備也到樹林中去捕鳥。

  他把長竿靠在樹椏上,守候著鳥雀撞在那一個個的圓圈裡,可是一批批的鳥飛下來,又都飛走了,他在樹林裡守候了一天,連一根鳥羽毛都沒得到。

  他沮喪地扛著長竹竿回家。路上別人見了都覺奇怪,問他:“你這個東西是做什麼用的?”

  他回答說:“捕鳥用的。”

  別人笑著說:“新鮮!還沒見過這種捕鳥的東西呢。”

  他說:“這是我改進後的`獨目網。一隻鳥只需鑽一個網眼,我做的這個網不是比一張連結許多網眼的大羅網省事多了嗎?”

  別人問他:“那你捕的鳥呢?”

  他慚愧地低頭不語。

  這個愚蠢的人只會片面、孤立地看問題,因此只看到了一隻鳥鑽一個網眼的表面現象,卻不懂所有網眼在一起互相配合才能捕鳥的本質規律。

  識別踢人的馬

  伯樂是我國古代最善於識別馬的人,他擅長相馬的名聲家喻戶曉。

  有兩個人慕名從很遠的地方來到伯樂身邊,拜伯樂為師,專門學習相馬的本領。伯樂將自己識別馬的訣竅講給他們聽,同時又帶他們四處實踐,觀察、識別各種各樣的馬。

  這一天,伯樂帶著這兩個人一起到趙簡子的馬廄裡去看馬,要他們說出其中愛踢人的馬來。其中一個人仔細觀察了一會兒,指著一匹馬說:

  “這就是一匹愛踢人的馬。”

  另一個人則用手去摸馬的屁股。他連續摸了三遍,這馬依然站在那裡,不僅沒有踢人,甚至連一點焦躁不安的反應也沒有。

  那個人見馬很馴服,覺得很難為情,他以為自己看錯了。摸馬的人見他對自己正確的看法產生了動搖,便對他解釋說:“其實你並沒有看錯。這匹馬的確是一匹踢人的馬。我摸它的時候,它沒有踢我,是因為這馬受了傷。它的肩部疲塌,是筋骨勞損的表現;前腿膝關節腫脹說明這馬失過前蹄。而馬在踢人的時候,通常要舉起後腿,這時,馬全身的重量全部落在前腿上。一匹肩部和前腿膝關節受了傷的馬難以承受自己身體的重量,所以後腿抬不起來,它也就難以踢人了。你善於識別踢人的馬,可是卻不善於發現馬身上的傷痛。”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無論是相馬、看人,還是判斷其他事物,都要全面地瞭解情況,注意分析各種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絡,否則將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三隻老鼠

  三隻老鼠一同去偷油喝。到了油缸邊一看:油缸裡的油只有底下一點點,並且缸身太高,誰也喝不到。

  於是它們想出辦法,一個咬著另一個的尾巴,吊下去喝。第一隻喝飽了,上來,再吊第二隻下去喝……並且發誓,誰也不許存半點私心。

  第一隻老鼠最先吊下去喝,它在下面想:“油只有這麼一點點,今天總算我幸運,可以喝一個飽。”

  第二隻老鼠在中間想:“下面的油是有限的,假如讓它喝完了,我還有什麼可喝的呢?還是放了它,自己跳下去喝吧!”

  第三隻老鼠在上面缸邊想:“油很少,等它倆喝飽,還有我的份嗎?不如早點放了它們,自己跳下去喝吧!”

  於是,第二隻放了第一隻的尾巴,第三隻放了第二隻的尾巴,都只管自己地搶先跳下去。

  結果它們都落在油缸裡,永遠逃不出來了。

  青鬃馬

  伯樂在集市上選了一匹青鬃馬。他說,只要經過訓練,這匹馬一定可以成為千里馬。

  可是,一個月又一個月過去了,無論伯樂採取什麼辦法,青鬃馬的成績始終不理想。每日的奔跑距離,總是在900裡左右徘徊。

  伯樂對青鬃馬說,夥計,你得用功啊!再這樣下去,你會被淘汰的!

  青鬃馬愁眉苦臉地說,沒法子啊,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了。

  伯樂問,真的嗎?

  青鬃馬說,真的,我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

  新的一天訓練開始了。青鬃馬剛起跑,突然背後響起一聲驚雷般的吼叫。青鬃馬扭頭一看,一頭雄獅旋風般向它撲來。

  青鬃馬大吃一驚,撒開四蹄,沒命地狂奔起來。

  晚上,青鬃馬氣喘吁吁地回到伯樂身邊說,好險!今天差點餵了獅子!

  伯樂笑道,可是,你今天跑了1050裡!

  什麼?我今天跑了1050裡?青鬃馬望望伯樂,伯樂臉上掛著神秘的笑容。

  青鬃馬心中豁然一亮。從此,它一上訓練場,就設想有一頭獅子在後面追。後來,它果然成了一匹千里馬。

  蛤蟆與晨雞

  墨子有個學生叫子禽,有一次他問墨子:“老師,您認為多說話有好處嗎?”

  墨子回答說:“你看那生活在水邊的蛤蟆、青蛙,還有逐臭不已的蒼蠅,它們不分白晝黑夜,總是叫個不停,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存在。可是,它們即使叫得口乾舌燥、疲憊不堪,也沒有誰會去注意它們到底在叫些什麼,人們對這些聲音早已是充耳不聞了。現在你再來看看這司晨的雄雞,它只是在每天黎明到來的時候按時啼叫,然而,雄雞一唱天下白,天地都要為之振動,人人聞雞起舞,紛紛開始新一天的勞作。兩相對比,你以為多說話能有什麼好處呢?只有準確把握說話的時機和火候,努力把話說到點子上,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收到預想的效果啊!”

  子禽聽了墨子的這番教誨,頻頻點頭稱是。

  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那些像蛤蟆、青蛙和蒼蠅一樣,不顧時間、地點與場合,整日喋喋不休,廢話連篇的人還是不少的。他們應當從這篇寓言中吸取教訓,改掉誇誇其談的壞毛病,向司晨的雄雞學習,順應時勢,尊重規律,恪盡職守,多幹實事,少說空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