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烏鎮,看木心美術館閱讀理解答案

到烏鎮,看木心美術館閱讀理解答案

  20xx年冬天,初雪。第二次到烏鎮,木心美術館已經落成。

  人來人往的烏鎮,地道的江南水鄉味道。一如木心《從前慢》的詩: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行者以為千年往事都這般活在尋常巷陌裡頭,走著走著,不免發現整個鎮卻似一個懷舊的情緒博物館。那些纏綿的溫情,忐忑的相思,在水中,在搖櫓聲裡,在拐角的小橋上,在長街夜色擁擠的人群中,盈盈繞繞,都陳列在眼皮底下,久了讓人無味。

  西柵的美術館卻安靜。一方寧靜的水上,橫豎幾抹白色的牆,極簡約的外觀,像是一頂橋。聽說臨終的木心看著美術館設計圖,喃喃自語。今天的美術館,進門就見到這句話:“風啊,水啊,一頂橋”。

  想到橋這個意象,就想到讀木心作品的感覺。木心的作品,很有一段時間不為人所知。2007年春天,我初讀《哥倫比亞的倒影》,一片錯愕,隨手在頁首上塗寫:“看木心的散文有點顛覆傳統的感覺,不是習見的散文,在形而上的思索中,隱約見到一些作者經歷的影子,暗暗讓人揣摩其家當是大戶,生當盛世自然顧盼生姿,亂世也見許多講究。”我揣測“木心也許是那種在歐美成熟的作家吧,眼界和視野都遠較土生土長者開闊,也怪異。

  那時候不知道木心其人,不知道文字裡頭那些氤氳的味道,是做作還是自然流露?揣測的心境很像梁文道說的:“剛剛在大陸出版作品的時候,大家以為他(指木心)是臺灣作家,或是不知從哪兒來的海外作家;更早在臺灣發表作品的時候,那邊的圈子也在探聽是不是一個民國老作家重新出土。”

  這麼多年下來,木心也終於只是在讀者圈中知曉。僅此而已。

  烏鎮東柵有木心故居,西柵有木心美術館,都不引遊人注目。我們在故居門口排隊,蜂擁而過的遊客會偶爾駐足問,這裡邊有什麼好玩的?得到一個回答後,“哦”的一聲,繼續跟著導遊的旗幟和小喇叭中的解說詞遠去了。

  “大家看門前的大獅子,傳說王母娘娘……”總是如此。劣質的導遊詞不知道誰寫就,所有的景點都充斥著虛假的傳說。遊人們心底沒有神話,對傳說也“哦”的一聲,和導遊彼此心照不宣,又繼續趕點去了。

  木心美術館裡並沒有傳說。庶幾近之的,或者也有。陳列在展櫃中細如蚊蚋的獄中書簡,讓獄中歲月一如傳說。美術館興建背後的師生情誼,見古禮古風一如傳說。傳說有時候就是這不能言說的歷史吧,有時候就是遺失不再有的情懷吧。

  我們在美術館前面拍照,雪在欄杆上積得有些厚。朔風射眼,凍得南來的人瑟瑟地抖。步行的遊客經過,也取個背景拍幾張照,聽說要再購票進入,追問一句:“木心是誰?”轉身走了。

  木心是誰?館內還是有零星的介紹的,舊物如新,舊語如新,在展廳的光色聲影中。其實,我是在想,把木心美術館建在烏鎮好麼?烏鎮古鎮其表繁華其裡,再好的人,再好的東西,會不會被如織的遊人的目光洗去特質,最終如不遠處的茅盾故居一般,成了導遊嘴裡一處乏善可陳的老房子?

  木心的特質是什麼?我曾經想,他的文字是荒原、雪域,越讀越在闊大的平淡中覺出滋味。有時候,讀到“花葉茜明、蕭閒、葛蕊”這樣的詞語,會突然怔住,覺得自己落到一個陽光明媚的花園,推門出去,卻突然是古長安的街巷。推門進去,卻是一個現代感十足的建築。木心美術館融合著現代建築的幹練和明快。走進去,沉浸,逐漸沉浸,徹底地沉浸。

  灰白的展廳牆上,一行行鐫刻著木心的詩。那韻味,像一顆琥珀,閃爍著時光流逝的光芒。

  “你這樣吹過 /清涼,柔和 / 再吹過來的 / 我知道不是你了”

  “每夜,夢中的你/夢中是你 / 與枕俱醒 / 覺得不是你 / 另一些人 / 扮演你入我夢中/ 哪有你,你這樣好 / 哪有你這樣你”

  這些詩,是韋莊?晏殊?還是木心?思念的唯一,時空裡頭的荒涼,亙古以來的詩人各有意境,卻有共同的悲涼。

  20xx年冬天,初雪。第二次到烏鎮,只看一個木心美術館。

  (取材於吳合眾的同名散文)

  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文中木心故居和木心博物館不引人注目的根本原因,是木心其人和木心的作品並不為大家所知曉。

  B.文章段中,作者對木心美術館“傳說”的解讀和導遊口中的傳說是不一致的,前者是真實的過往經歷,後者是虛假的神話。

  C.第14段的畫線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的寫出了木心詩歌的韻味隨著時光的流逝,越發醇厚有歷史感。

  D.文章的開頭段和結尾段,形式相近,內容互相照應,使文章形成圓形抒情結構,給讀者以迴旋的韻律之美。

  8.文章開頭引用木心的詩,體現了怎樣的匠心?請簡要分析。(6分)

  9. “其實,我是在想,把木心美術館建在烏鎮好麼?”作者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疑問,請結合全文分析。(6分)

  7.(3分) A (根本原因是人們對文學藝術的淡漠態度)

  8.(6分)(1)開頭引用木心的詩,是對烏鎮地道的江南水鄉味道進行詩意詮釋。

  (2)為下文轉向描寫木心美術館作鋪墊。

  (3)與後文中參觀者的浮躁、喧囂形成對比。

  (4)與結尾引用木心詩作,形成照應。

  (5)增添了文章的詩意美(藝術美)。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三點得6分)

  9.(6分)(1)烏鎮古鎮其表繁華其裡,木心美好的文學特質不能得到欣賞和珍視。

  (2)烏鎮的遊人和導遊精神膚淺,心理浮躁,只是把木心美術館當做乏善可陳的旅遊景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