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
《史記·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
周昌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於是從沛公。從入關,破秦。沛公立為漢王,以周昌為中尉。漢王四年,拜為御史大夫。嘗從擊破項籍。以六年中與蕭、曹①等俱封,為汾陰侯。
昌為人強力,敢直言,自蕭、曹等皆卑下之。昌嘗燕時②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於是上笑之,然尤憚周昌。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而周昌廷爭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既罷,呂后側耳於東廂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是後戚姬子如意為趙王,年十歲,高祖憂即萬歲之後不全也。高祖獨心不樂,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趙堯進請問曰:“陛下所為不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郤邪?備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憂之,不知所出。”堯曰:“陛下獨宜為趙王置貴強相,及呂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憚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誰可者!”堯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獨昌可。”高祖曰:“善。”於是乃召周昌,謂曰:“吾欲固煩公,公強為我相趙王。”周昌泣曰:“臣初起陛下,陛下獨奈何中道而棄之於諸侯乎?”高祖曰:“吾極知其左遷,然吾私憂趙王,念非公無可者。公不得已強行!”於是徙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
高祖崩,呂太后使使召趙王,其相周昌令王稱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為不遣趙王。於是高後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謁高後,高後怒而罵周昌曰:“爾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趙王,何?”昌既徵,高後使使召趙王,趙王果來。至長安月餘,飲藥而死。周昌因謝病不朝見,三歲而死。
(選自《史記·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有刪節)
注:①蕭、曹:指蕭何、曹參。
②燕時:“燕”通“宴”,即閒居時。
4.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漢王四年,拜為御史大夫 拜:授予官職
B.微君,太子幾廢 微:如果不是
C.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郤邪 郤:嫌隙,感情上的裂痕
D.備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自全乎 萬歲:對君王的敬稱
5.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表現周昌直言不諱、敢於據理力爭的一組是( )(3分)
①陛下即桀紂之主也 ②而周昌廷爭之強
③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④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
⑤周昌固為不遣趙王 ⑥周昌因謝病不朝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周昌早年曾跟隨劉邦參加推翻強秦、攻打項羽的戰爭,官職也一再升遷。漢朝建立後,他被封為汾陰侯。
B.司馬遷透過描寫劉邦騎在周昌脖子上的動作和周昌斥責皇帝的語言,即刻畫出劉邦的醜態,又非常突出的表現了周昌耿直、倔強的性格。
C.從呂后、太子到滿朝文武都對周昌懷有敬畏。因此,儘管他不願意離開高祖,但高祖依然提拔了他,讓他去擔任趙國相國輔佐趙王。
D.周昌本來就口吃,再加上是非常氣憤的時候,所以就口吃的更加厲害,作者以“期”、“期”的口吃聲來寫周昌當時的情態,很確切的表現了他的`憨厚和正直。
7.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陛下獨宜為趙王置貴強相,及呂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憚乃可。(5分)
(2)高祖崩,呂太后使使召趙王,其相周昌令王稱疾不行。(5分)
4. D (萬歲:國君去世的委婉說法)
5. A (④是趙堯所說,不是“直接表現”;⑤⑥不涉及“直言不諱”)
6. C (依據原文,不是提拔,而是“左遷”降職)
7、(1)您最好為趙王安排一個地位高貴而又堅強有力的相國,(這個人)還得是呂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貴強”1分,“素”1分,“敬憚”1分,句子通順2分。)
(2)高祖去世之後,呂太后派使臣召趙王(入朝),趙王的相國周昌讓趙王稱病不去。
(“崩”1分,“使使”1分,“不行”古今1分,句子通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