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經過唐古拉山口的閱讀答案

列車經過唐古拉山口的閱讀答案

  列車經過唐古拉山口,海拔飆升到 5000米以上,車廂內緊急供氧。多名乘客趴倒在座位下抓住輸氧管吸氧,他們多是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

  “現在這些少年,身體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說。“四十多歲的人還算少年啊?”鄰座的男人問。老太大瞥著男人說:“我四十多歲的時候,他們還在撒尿和稀泥呢。”男人有點尷尬,黝黑的臉漲得通紅,不再搭理老太太。

  火車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濃。我們繼續有說有笑,但每當望向窗邊面無表情的老太太,內心都會陰沉下來。

  我毫無睡意,百無聊賴,掏出揹包裡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藍色的一面。我眼睛酸澀,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我手中的魔方。

  “你也會玩這小玩意兒?”她問。

  “會一點兒。”我並不想跟這古怪的老太太多說話。

  “我怎麼都玩不會,我兒子會,他半分鐘就能拼好一個,無論多複雜。”她自豪地說。

  “他到哪裡去都帶著魔方,跟你這個一模一樣。”她又說。

  “一般的魔方,長得都一個樣,天下烏鴉一般黑嘛。”我為自己不恰當的比喻而詫異。老太太笑了,這是她第一次笑,雖然談不上慈祥,但也總好過冷臉。

  “你一個人去西藏做什麼?”我沒話找話。

  “去看我兒子,我跟別人都這麼說的。”她說。

  我無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她要真去看兒子,為什麼說得那麼不確定呢?況且我只是隨口問問,又不是真的關心她。

  “就你一個人啊?那麼遠,還那麼大年紀。”我問。

  “今年整七十。我命硬,老頭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我中午給他送飯時,他躺在麥地裡,身子已經硬了,雙手抽成兩隻雞爪撓著胸口。我是一個人過的。”她平靜地說,彷彿在講別人的老伴去世的故事,“那時候小軍才三十歲出頭。他跟瘋子一樣,哪裡都想去,媳婦也不要,後來離婚了。”“小軍,”我說,“你兒子?對對,當然。”“每年都要出去一趟,不是新疆就是西藏,還去過幾次外國什麼鬼地方。”她說。

  “旅遊嗎?”

  “不是,”老太太看看窗外雪山遠去的黑影,“去登山,登了很多座山。每登一座山,他都往家裡寄一張明信片,現在一捆明信片有五塊大餅那麼厚。”她用手比畫五塊大餅的厚度。

  “你兒子是登山家啊?我們跟你去拉薩還能見見他。”我說。

  老太太搖搖頭,數著手指頭說:“對,就是2001年。”

  “怎麼了?”我問。

  “我罵了他一頓。他要去登珠穆朗瑪峰,就是那個最高峰,我不同意。”她眼睛眨巴著,“他還是去了,也給我寄了明信片。”她看著我手裡下意識轉動的魔方,“也帶著這麼個玩意。登……登項了。”

  “你兒子登上珠峰了。”老太太瞬間偉大起來。

  “是的,後來登山隊去我家了,隊長提溜著我兒子的一大包東西,都是登山用的。還有就是一個魔方,六面顏色都對好了,他們說是在峰頂拼好的。”

  “為什麼他不親自跟你說?這麼光榮的事情。”我問。

  “他死了。”老太大的雙眼像乾涸的枯井,縱使再難過,也無法產生任何水分。我右手一顫動,我明白,老太太說是去西藏看兒子,實際上是要去看珠穆朗瑪峰。

  “總共死了三個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你可曉得?”她說。

  “曉得。”

  “三個人都埋在雪裡頭,挖出來時手還保持著往外扒雪的姿勢。”她補充說,“我老頭子死了,我兒子死了,村裡人都說是我把他們剋死了,是我命硬。我早該死他們前面,我這叫人嫌棄的死老太婆。”

  我汗溼的手握著魔方,安慰的'話是多餘的,我緩緩擰動著魔方,等待她繼續講下去。“我兒子真正拼了一輩子魔方,從六歲就愛玩,一直玩到三十六歲,他也算這方面的高手了。”老太太努力想擠出一點笑容,卻失敗了。

  我把魔方遞給她,她小心翼翼地接過去,捧在眼前。她雙手微顫著轉了幾下,原本拼好的藍色面也被打亂了。她連續轉了十來下,想恢復原來的藍色面,但是越拼越亂。

  “我跟你說過,我兒子半分鐘就能拼好一個。”她把魔方還給我。

  我看了一眼手錶,凌晨兩點半了。後來,老太太趴在座位上睡著了。我搜刮腦海裡拼魔方的所有公式,甚至用手機在網上找了各種拼魔窮圖解。

  兩個半小時後,天亮了起來。老太太理理滿頭白髮醒過來,她看到桌子上魔方的紅橙藍綠黃白六個面都拼好了。她欣喜地望向我,抹一把乾澀的眼睛,又轉過臉去凝視著窗外。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第一段寫多名乘客途經唐古拉山口時抓住輸氧管吸氧,意在為後文情節的發展作鋪墊,並表現了作者對當下人們身體素質較弱這一現實的憂慮。

  B.文中的景物描寫,意蘊頗豐,從“夜越陷越濃”到“天亮了起來”,象徵著“我”與老太太之間從心存隔膜到彼此理解的轉變。

  C.一樣的魔方,對不同的人而言意義不同。對“我”來說它只是旅途中排遣無聊的工具;對老太太的兒子而言,卻代表著一種不斷超越、挑戰極限的精神。

  D.老太太因“兒子”迷戀登山不顧家而痛罵了他一頓,導致“兒子”負氣離家去登珠峰,結果不幸遇難,這讓她一直耿耿於懷,不能原諒自己。

  E.小說中多處運用細節描寫,如“小心翼翼地接過去,捧在跟前“雙手微顫著轉了幾下”等,生動傳神地表現了老太太內心複雜的情感。

  (2)文中老太太兩次說到她兒子“半分鐘就能拼好一個”,請結合文字簡要分析其蘊含的不同心理及重複出現的作用。(6分)

  (3)小說中老太太這一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4)請結合文字就小說在情節結構上的某一特點進行探究。(8分)

  閱讀答案

  (1)答E 給3分,答C給 2分,答B給 1分,答A、D不給分(A項“表現了作者對當下人們身體素質較弱這一現實的憂慮”無中生有,偏離了小說的主題;B項“象徵著‘我’與老太太之間從心存隔膜到彼此理解的轉變”拔高了環境描寫的作用;D項“因……導致……”強加因果,不合文意)

  (2)不同心理:①第一處表現了老太太初與人搭訕談及兒子時,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自豪;②第二處則表現了老太太因思念兒子,內心極為痛苦,但又不願以之示人,想要用誇耀兒子的語言來掩飾的微妙心理。(4分;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

  作用:①重複出現,突出了老太太對兒子的懷念和自豪之情,使人物形象真實可感;②前後呼應,突出了“兒子”玩魔方水平之高,照應了小說標題。(2分;答出任意一點、意思對即可)

  (3)①心直口快。看到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途徑唐古拉山口時抓住輸氧管吸氧,直言他們這些年輕人身體都不行了。②命運悲苦,內心痛苦。丈夫與兒子相繼離世,孤單無依,生活很痛苦,雙眼像乾涸的枯井;因村裡人說自己命硬剋死丈夫、兒子而自責、內疚。③外表冷漠,言行古怪。旅途中面無表情,很少笑,稱四十歲上下的人為“少年”,且不滿鄰座男人對她的質問,並以自己的“邏輯”回應,不管他人是否尷尬。④堅強。平靜地向“我”講述丈夫和兒子離世時的慘狀;儘管內心十分痛苦,在人前仍努力想擠出一點笑容。⑤深愛兒子。與“我”談到她兒子拼魔方時充滿自豪;七十歲高齡,還要去看“兒子”,去看珠穆朗瑪峰。(6分;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任意三點、意思對即可)

  (4)示例一:小說以“魔方”為線索,貫穿全文。(2分)①“魔方”引出了“我”與“老太太”的對話,進而引出了老太太對兒子的回憶,故事情節隨之自然展開,最後,“我”為了安慰老太太而花了一個晚上拼好魔方,給她驚喜。(2分)②在老太太的敘述中,魔方多次出現,與情節發展和人物情感變化相始終。(2分)可以說,“魔方”是連結“我”“老太太”和“兒子”三者的紐帶,整個故事圍繞魔方展開,情節發展更為自然也更為緊湊集中。(2分)

  示例二:小說運用了雙線結構,一明一暗,構思巧妙。(2分)①明線圍繞“我”與“老太太”來展開,“我”在火車上偶遇老太太,從起初覺得她很古怪,不關心她,到聽完她的講述後想方設法為她拼好魔方的六面,表現了“我”對老太太由不理解到敬重、同情、關懷的情感變化過程。(2分)②暗線圍繞“兒子”展開,老太太斷斷續續的講述,為“我”和讀者呈現出另一個故事:“兒子”從小愛玩魔方;三十多歲時瘋狂地迷上了登山,併為此與媳婦離了婚;登過很多山,每到一處都給母親寄明信片;後來不顧母親的反對去登珠穆朗瑪峰;成功登頂,在峰頂拼好魔方;下山途中遭遇雪崩去世。塑造了一個堅定執著、不斷挑戰生命極限的登山愛好者形象。(2分)兩條線索時有交叉融合,使行文更富於變化,避免了平鋪直敘。(2分)

  示例三:小說運用了欲揚先抑(先抑後揚)的寫法。(2分)①老太太一出場就面無表情,言行古怪,讓周圍的人覺得陰沉;隨著交流的深入,“我”漸漸發現她屢遭不幸但性格堅強,外表冷漠卻內心充滿著愛。(2分)②“我”起初覺得老太太古怪,不想理睬,勉強敷衍她;後來卻對她肅然起敬,滿懷同情。(2分)這種欲揚先抑的寫法,不僅避免了情節的平鋪直敘,增強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讀性;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實,主題更為突出。(2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如:在平實的對話中展開故事情節。本文不像別的小說那樣有完整曲折的情節,而是在人物的對話中逐漸展開情節,透過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使小說具備了一種散文化的風格,行文自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