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屆草原文化節?草原文化論壇上的發言》閱讀理解及答案
《在第六屆草原文化節?草原文化論壇上的發言》閱讀理解及答案
人的活動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的活動,其生命活動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質都依賴於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類的誕生之地和生存環境,湯因比將其比喻為人類的母親。人類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種一樣,其生存環境依賴於和生物圈血肉相關的聯絡,也必須服從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則,因此構成了人對自然界的物件性關係。這種物件化的活動方式就是生產活動。而傳統的生產活動完全服從歲時的安排,逐漸形成了順應自然變化、適應社會生活的歲時節令習俗。
那達慕是否可以稱為節日,學術界似乎還有爭論。與農耕民族的節日相比較,草原民族的節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達慕的節日的文化場域也比較寬泛。據調查,自1963年以來,該旗首府烏里雅斯太鎮共舉辦大型那達慕10次,大都出於慶賀牲畜增加頭數。牧人說,哪年雨水好,就舉行那達慕。還有一種說法:舉行了那達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所以傳統那達慕的節期是相對固定的,一般在農曆6—7月。民俗,它與人們的出生地、族屬、國籍、性別等與生俱來之物相關,那達慕節期的選擇既是蒙古族情感的產物,又建立在民間知識的基礎上。
這個節日的產生與蒙古族古代的歷法有關。蒙古族世世代代從事的隨水草而遷徒的遊牧活動需要掌握天文曆法知識。在對天象的觀察中,他們創造了自己的歷法。由於草場是牧業的生命線,他們以草木計年。宋彭大雅《黑韃事略》雲:“但見青草則為一年。”宋孟珙《蒙韃備錄》雲:“其俗每青草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牧草的榮枯標識著牧業生產的一個週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義。注意這裡的草不僅含有自然意義,而且含有人文意義。對於時間,正如法國哲學家所說,我們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覺與體驗。牧人對時間的體驗與農民不同,他們觀察天體的變化是以草為參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下從事不同的生計方式對時間的體驗有所不同。什麼叫節日?節日是人們在生產中與生活中對時間感受和對時間進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記,在每年特定的節期、特定的文化空間,人類表演慶典的整體形態。草原那達慕的時間選擇在夏末秋初,這個節慶的時間有相對的固定性:“時間標誌法取決於不同工作條件及其與自然節奏的關係”。在夏末秋初這個一年裡的特定時間,草原上舉行那達慕,體現的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
與農耕文化的節日的文化空間不同,那達慕的文化空間是廣袤的草原。文化空間從其自然屬性而言,必須是一個文化場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間和場所,必須具有周而復始的迴圈性;從其文化屬性看,則應該具有歲時性、週期性、季節性、神聖性、娛樂性等等。
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在草原上,遊牧民所從事的勞動、遷徙,與五畜、與自然界的草場和氣候構成了生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人是文化的人,人與自然的關係是透過文化的中介表達的,牧業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態中生存的牧人的一種特殊的文化表達。“對於人類學家而言,每一個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那達慕的文化空間是廣袤的草原,因為經過牧民的勞動,把自然界的草原變為文化的草原。草原是牧民的家園,同時也是牧民節日的文化空間。
(選自邢莉《在第六屆草原文化節?草原文化論壇上的發言》)
1.下列關於前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那達慕,作為草原民族的節日,它不像農耕民族的民俗節日那樣具體到某一天,它的節日的文化場域相對比較寬泛。
B.從已經舉行過的大型那達慕看來,它們大多出於慶賀牧業豐收,而牧業豐收的前提就是雨水好,所以傳統那達慕的節期相對固定。
C.自1963年以來,該旗首府烏里雅斯太鎮共舉辦大型那達慕10次,大都出於慶賀牲畜增加頭數,據此可見,那達慕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
D.傳統那達慕的節期一般在農曆6—7月,這節期的選擇既是蒙古族情感的產物,又建立在民間知識的基礎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人對自然界形成物件性關係,因而人類生存環境必須依賴於和生物圈血肉相關的聯絡,人類的生產活動也必須服從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則。
B.彭大雅《黑韃事略》說“但見青草則為一年”,孟珙《蒙韃備錄》說“其俗每青草為一歲”,從宋朝的這記載中可見蒙古族當時是以草木計年。
C.節日是人們在生產與生活中對時間感受並進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記,它具有三大元素,即特定的節期、特定的文化空間和呈現表演慶典的整體形態。
D.草原民族在自己的勞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從而把自然界的草原變為文化的草原,廣袤無垠的草原就成了那達慕的文化空間。
3.根據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像那達慕這樣的歲時節令習俗是蒙古族順應自然變化、適應社會生活的結果,也是其傳統的生產活動完全服從歲時安排的結果。
B.蒙古族世世代代從事的隨水草而遷徙的遊牧活動需要掌握天文曆法知識,而他們創造的天文曆法知識自然要服從並服務於他們的生產生活。
C.不同的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決定著不同的時間感受,所以牧人對時間的體驗與農民不同,因為他們觀察天體的變化以草為參照。
D.對於人類學家,每一個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
答案:
1.C。C項,“那達慕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的說法錯,原文是“雨水好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
2.A。A項內容在第一段,原文是:“人類……生存環境依賴於和生物圈血肉相關的聯絡,也必須服從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則,因此構成了人對自然界的物件性關係。”此項說法犯了因果倒置的錯誤。
3.D。D項“只要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的說法與原文“只有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