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東歸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送人東歸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送人東歸

  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

  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

  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

  註釋:漢陽渡:長江渡口.郢門山: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漢陽渡一起指荊楚大地.

  閱讀練習一: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遼闊深遠的意境.落葉蕭蕭的寒秋,在臨近荒涼冷落的古堡旁,作者送友人遠行,當時旭日東昇,整個荊楚大地秋高氣爽,朝霞絢爛,面對高聳的山峰、浩蕩奔流的大江、颯颯吹拂的秋風、燦爛的朝陽,無論是臨行的友人還是送別的作者,都覺得胸中盪漾著一股豪氣。這裡的意境是遼闊雄奇的。接著作者想象一面目送歸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際,一面遙想江東親友大概正望眼欲穿,而且進一步聯想到:歸客將遇到哪些故人,受到怎樣的接待,這是對友人此後境遇的.關切。最後回到現實,寫送行之際,開懷暢飲,設想他日重逢,更見惜別之情。

  閱讀練習二:

  這首詩和一般的送別詩在意境方面有什麼不同?

  答案 :一般的送別詩多寫離別時的哀傷和惆悵,但這首詩寫送別而不傷離別。詩人只對深秋的蒼涼氣氛稍作點染,落葉蕭蕭,古堡荒涼,秋高氣爽,朝陽燦爛,大江浩蕩,濃墨重彩,筆意縱橫,營造出一個山高水長、揚帆萬里的遼闊深遠的意境,於依依惜別的深情之中,還閃現出對日後重逢的遐想。

  韻譯

  在荒涼的古壘,在落葉的時分;

  你懷浩氣東去,離別久居鄉關。

  高風正好掛帆,直達古渡漢陽;

  待到日出之時,便到了郢門山。

  你在漢陽那邊,還有幾個友人?

  孤舟漂泊天涯,盼你早日歸還!

  不知要到何時,你我才能重見;

  還是多飲幾杯,暫慰別離愁顏。

  【賞析】

  這首《送人東遊》詩載於《全唐詩》卷五百八十一。下面是古典詩詞鑑賞家趙慶培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詩人在秋風中送別友人,倍感淒涼,對友人流露出關切,表現了兩人深厚的友誼。這首詩意境悲涼雄壯,情真意切,質樸動人。

  關於此詩的發端,清人沈德潛曰:起調最高。(《唐詩別裁》)按首句,地點既傍荒涼冷落的古堡,時令又值落葉蕭蕭的寒秋,此時此地送友人遠行,那別緒離愁,的確令人難以忍受。然而次句詩思卻陡然一振:浩然離故關友人此行,心懷浩氣而有遠志。氣象格調,自是不凡。

  頷聯兩句互文,意為:初日高風漢陽渡,高風初日郢門山。初日,點明送別是在清晨。漢陽渡,長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漢市;郢門山,位於湖北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兩地一東一西,相距千里,不會同時出現在視野之內,這裡統指荊山楚水,從而展示遼闊雄奇的境界,並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颯颯秋風、杲杲旭日,為友人壯行色。

  頸聯仿效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而賦予兩重詩意:詩人一面目送歸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際,一面遙想江東親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歸舟從天際飛來。幾人,猶言誰人。江上幾人在,想象歸客將遇見哪些故人,受到怎樣的接待,是對友人此後境遇的關切;詩人早年曾久遊江淮,此處也寄託著對故交的懷念。

  尾聯寫當此送行之際,友人把酒言歡,開懷暢飲,設想他日重逢,更見依依惜別之情意。

  這首詩逢秋而不悲秋,送別而不傷別。如此離別,在友人,在詩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詩人只在首句稍事點染深秋的蒼涼氣氛,便大筆揮灑,造成一個山高水長、揚帆萬里的遼闊深遠的意境,於依依惜別的深情之中,回應上文浩然,前後緊密配合,情調一致。結尾處又突然閃出日後重逢的遐想。論時間,一筆宕去,遙遙無期;論空間,則一勒而收,從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構思佈局的縱擒開合,是很見經營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