摯虞文言文閱讀答案
摯虞文言文閱讀答案
文言文閱讀的時候,我們需要好好的理解,大家看看下面的.摯虞文言文閱讀答案吧!
摯虞文言文閱讀答案
摯虞,字仲洽,京兆長安人也。父模,魏太僕卿。虞少事皇甫謐,才學通博,著述不倦。郡檄主簿。虞嘗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天之所佑者義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順,所以延福,違此而行,所以速禍。故借之以身,假之以事,引之以正,反之以義,推神明之應於視聽之,崇否泰之運於智力之外,以明天命之不可違,故作《思遊賦》。舉賢良,與夏侯湛等十七人策為下第,拜中郎。因詔諸賢良方正直言,虞對曰:“臣聞古之聖明,原始以要終,體本以正末。故憂法度之不當,而不憂人物之失所;憂人物之失所,而不憂災害之流行。誠以法得於此,則物理於彼;人和於下,則災消於上。”
時太廟初建,詔普增位一等。後以主者承詔失旨,改除之。虞上表曰:“臣聞昔之聖明,不愛千乘之國而惜桐葉之信,所以重至尊之命而達於萬國之誠也。前《乙巳赦書》,遠稱先帝遺惠餘澤,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驛書班下,被於遠近,莫不鳥騰魚躍,喜蒙德澤。今一旦更以主者思文不審,收既往之之詔,奪已澍之施,臣之愚心竊以為不可。”詔從之。元皇后崩,杜預奏“諒暗之制乃自上古是以高宗無服喪之文而唯文稱不言漢文限三十六日魏氏以降既虞為節皇太子與國為體理宜釋服卒哭便除”虞含預書曰:“喪服者,以服表喪。今帝著一日萬機,太子監撫之重,以宜奪禮,葬訖除服,變制通理,垂典將來,何必附之於古,使老儒致爭哉!”從之。
後歷秘書監、衛尉卿,從惠帝幸長安。及東軍來迎,百官奔散,逐流離鄠、杜之間,轉入南山中,糧絕飢甚,拾橡實而食之。後得還洛,歷光祿勳、太常卿。時懷帝親郊外。自元康以來,不親郊祀,禮儀弛廢。虞考正舊典,法物粲然。及洛京荒亂,盜竊縱橫,人飢相食。虞素清貧,遂以餒卒。
(節選自《晉書·摯虞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諒暗之制/乃自上古/是以高宗無服喪之文/而唯文稱/不言漢文/限三十六日/魏氏以降既虞/為節皇太子與國/為體理宜釋服/卒哭便除/
B.諒暗之制/乃自上古/是以高宗無服喪之文/而唯文稱不言/漢文限三十六日/魏氏以降/既虞為節/皇太子與國為體/理宜釋服/卒哭便除/
C.諒暗之制/乃自上古/是以高宗無服/喪之文而唯文稱/不言漢文限三十六日/魏氏以降/既虞為節/皇太子與國為體/理宜釋服/卒哭便除/
D.諒暗之制/乃自上/古是以高宗無服/喪之文/而唯文稱不言/漢文限三十六日/魏氏以降既虞/為節/皇太子與國/為體理宜釋/服卒哭便除/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郎,為帝王近侍官,擔任宮中護衛、侍從。漢代屬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長官稱中郎將,簡稱中郎。
B.賢良方正,與孝廉茂才同為漢代察舉的主要科目。被舉薦者對政治得失應直言極諫,如表現特別優秀,則授以官職。
C.崩,指天子、太后、皇后之死,大夫死日“卒”,士死曰“不祿”,“薨”專指諸侯之死。
D.喪服,中國古代喪服自周代均取白色,並有五服制度,即按服喪重輕、做工粗細、週期長短分為五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摯虞才學廣博,敢於直言。初任郡裡主簿,再舉賢良而任中郎,主張治理國家要正本溯源,以求善終,遵循法規,則天下和睦災禍消除。
B.摯虞請行赦書,維護皇威。太廟建好後,皇帝頒發《乙巳赦書》,增加朝臣俸祿,但因為召書不符合皇上旨意被廢除,摯虞上書認為這有損皇帝威信,應該執行詔書。
C.摯虞處事練達,不拘俗禮。元皇后死後,杜預提出自皇帝、皇太子以下都要服喪,摯虞表示反對,認為應當根據實際改變禮制,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D.摯虞考正舊典,恢復禮儀。他對朝廷一些典章制度、禮儀規範非常熟悉,當晉懷帝親自郊祀時,摯虞幫助皇帝恢復了廢棄的禮儀,完成了儀式。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履信思順,所以延福,違此而行,所以速禍。(5分)
(2)誠以法得於此,則物理於彼;人和於下,則災消於上。(5分)
答案:
10.B
11.C(古代稱諸侯寵妃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都叫“薨”。)
12.C(根據原文第二段“皇太子與國為體,理宜釋服”可知,杜預沒有要求皇帝、皇太子以下官員都服喪。)
13.(1)講誠信並且順應天命會使人福壽延長,違背這些,就會招致禍患。(“履”“所以”“速”各1分,句意2分)
(2)如果能以法求取,那麼在其他事情上就能以法治理,在民間人們相處和睦,在朝廷災禍就自會消除。(“誠”“物理”“於下”於上”各1分,句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