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只能處在蘋果產品鏈的最低端閱讀及答案

中國為何只能處在蘋果產品鏈的最低端閱讀及答案

  閱讀《中國為何只能處在蘋果產品鏈的最低端》一文,完成小題。(共12分)

  ⑵那麼,這款產品的背後是誰在打工?目前一臺iPad的最低售價是499美元,最高售價為829美元。業內人士指出,售價499美元的iPad成本僅為219.35美元,其平均成本為260美元左右。其中蘋果開發的A4處理晶片每個26.80美元,16G的儲存晶片為29.5美元。它最貴的元件是9.7英寸的觸控顯示屏,由韓國LG公司製造,每個95美元。LG要為iPad生產1000萬個觸控顯示屏,訂單總價為8億美元。目前蘋果又與韓國三星簽訂了總價2.4億美元的合同,三星將為iPad 提供300萬個觸控顯示屏。

  ⑶蘋果為什麼會選中LG作為這個最重要元件的供貨商?LG顯示屏總裁權瑛秀在一次股東大會上透露,最重要的原因是LG在製造觸屏中擁有的平面轉換技術(ISP)。這項技術不但能夠給蘋果平板電腦帶來清晰的影象,穩定鮮豔的色彩,而且還有高達178度的寬廣視角。配合LED背光顯示技術,它還能夠大大節省電能消耗,令iPad電池一次充電使用時間達10小時以上。

  ⑷接下來的打工者是組裝公司。和其它蘋果產品一樣,iPad的產地說明標註為:蘋果加州設計,中國組裝。如果據此認為中國工廠或工人也分到一杯羹,那就錯了。蘋果僱用的是數家臺灣公司。這些臺灣公司在大陸設廠最後讓大陸工人完成了組裝。那麼蘋果公司為中國組裝支付了多少勞務費?一個名叫iSupply的公司說,蘋果付出的中國組裝費為每臺11.20美元。組裝費的大頭無疑由臺灣老闆拿走,實際留給中國工人的可能已經微不足道。其實這也不是新聞。去年蘋果公司的一種帶視屏的mp3播放器,售價149美元,付給中國的裝配成本僅5美元,蘋果公司所得純利潤高達90美元。

  ⑸從這款蘋果新產品的產業鏈可以看到,蘋果憑藉自己的原創設計拿走了利潤的最大頭,韓國公司憑藉其掌握的技術也獲得了可觀利潤,臺灣公司拿去的只是小頭,而中國工人得到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利。不難發現,這個產業鏈上擁有原創技術和專利越多,獲取的利潤也越高。蘋果公司和臺灣人開的加工廠的利潤差額高達20多倍,更不知比中國工人的那點微薄收入多了多少倍。

  ⑹中國人一直以最勤勞、最聰明的民族自譽。擁有聰明的民族和製造業大國頭銜的中國為什麼只能處於產業鏈的最低端?為什麼中國的創新研發能力遠不如歐美強國,近不如鄰國韓國和一海之隔的臺灣同胞?

  ⑺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另外一種創新山寨和忽悠。這種創新與西方概念的創新反其道而行之。它追求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獨創和對創新的尊重,而是把功夫用在儘量不尊重別人的創新和智慧財產權上。簡單說來,無論別人有多麼高科技的東西,我都能把你山寨了。從山寨手機、山寨藥品和各種山寨名牌,應有盡有。在這樣的環境裡,會研發的未必能比會山寨的站在更高產業鏈上。會創新的可能不如會忽悠的站在更高產業鏈上。

  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山寨和忽悠成了中國的`強項,創新和研發只能落荒而逃。山寨產品能夠暢行無阻之時,沒多少人會認真對待創新與研發,同樣也不會有多少人對智慧財產權感興趣。就像山寨和忽悠需要一定的制度才能繁榮一樣,創新和研發更需要制度的保障。沒有科技創新,中國永遠只能停留在產業鏈的最低端。

  (選自鳳凰部落格,有改動)

  小題1:中國為何只能處在蘋果產品鏈的最低端?請結合原文內容回答。(2分)

  小題2:作者透過列舉蘋果新產品的成本構成得出了一個怎樣的結論?請摘錄原句回答。(2分)

  小題3:第⑷段劃線的句子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4分)

  小題4:文章舉LG被蘋果公司選中作為最重要元件的供貨商有何用意?(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2分)一是我們的文化環境造就了沒有人認真對待創新與研發,很多人把工夫用在山寨上(1分);二是因為缺乏制度的有力保障(1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1:(2分)這個產業鏈上擁有原創技術和專利越多,獲取的利潤也越高。

  小題1:(4分)舉例論證(1分)和對比論證(1分);證明了在蘋果產業鏈上,擁有原創技術就能獲取最大利潤(1分),靠人工只能獲取微不足道的小利(1分)。

  小題1:(4分)說明LG公司技術有創新,產品附加值高(1分),進一步證明創新能使公司獲得更多的利潤(1分),與中國靠人工處於產業鏈末端形成鮮明的對比(2分)。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文章的第8段的內容來概括原因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文章的第5段的內容來概括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論證方法以及論證方法的作用的能力。根據第4段的內容來分析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然後再分析作用,作用一般都是該段的主要內容。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沒有科技創新,中國永遠只能停留在產業鏈的最低端來理解用意即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