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學閥”顧頡剛》附答案

閱讀《“學閥”顧頡剛》附答案

  “學閥”顧頡剛

  朱洪濤

  1929年,顧頡剛因不滿中山大學的人事、學術環境,決定北上就任燕京大學教職。他沒有選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是怕攻訐太甚無法安心問學,燕大人事關係簡單、自由度大,顧認為是治學佳地。顧頡剛給燕大提出的七項要求,很可窺見顧的擇校之由:(1)不引進政客,免致機關本身受政治搖撼。(2)不引進復古派,免致學術不能照了軌道走。(3)不引進學閥,免致學術機關為其私人壟斷。(4)不引進文人,免致機關腐化,致同事不勤業務。(5)不引進平庸人,免致發表刊物為講義式之文字。(6)不引進頭腦不清之人,免鬧意見。(7)不引進愛發議論而不負責任之人,免致團體分裂。

  此處的“學閥”在顧的腦海中完全是一負面詞彙,為培植私人、黨同伐異的代名詞,顧相當反感這種消極意義的學閥。他的學術理想是建立一個學術共同體。顧有此體認,是他對當時北平學界有一整體觀察,即認為此時在學界若無人引薦,青年學子很難打入進去。學界已經山頭林立,板結固化了。因此他想打破這種局勢,做積極意義的學閥。

  顧頡剛想做積極意義上的學閥,這與他的學術理想與性格有莫大之關係。其實,顧心目中的學閥概念是一褒義詞,不是為己,乃為公。顧以為做學問與征戰一樣,將帥、兵丁都是需要的,二者互相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要能做兵丁,但更要有做將帥的野心。研究學問的人如果沒有做領袖的野心,顧說這樣的人絕不會有獨特的成績。但如果單單隻有做領袖的野心,而不肯切切實實下苦功,那則更沒出息,因為這樣的人從此只會“奔走聯絡,搶地盤,包而不辦,排擠人才,陷害青年”。顧頡剛覺得要決絕捨棄做包而不辦之領袖的野心,應當刻苦地工作,使得後世的人承認你是一個“真實的領袖”,而非空有其名。

  學閥,學閥,要先有學而後可閥,二者須若合符節才行。顧的這個意思在1919年批評馬敘倫時已經明白表述。時為北京大學哲學門學生的顧頡剛很反感當時北大教授的馬敘倫連載關於《莊子》的讀書札記。顧說馬敘倫做這種疏證、校勘記,自以為是一個大學者,其實“他心裡也不曉得學問是什麼東西”,只知有了名,受人恭敬,是很快樂的事情。顧頡剛不甘做馬敘倫這種小文人、小學者。他承認,“我除了做學閥之外再沒有別的路了”,他想做真學閥以打倒假學閥,“要為學術界造出一個真正的地盤,替代了現在存在的個人主義的地盤”。

  顧頡剛喜歡聚合相關學人共舉其成。好處是各司其責,但協調不

  好,便會顧此失彼。所以然者,乃在顧頡剛“好定計劃,好拼命辦一件事。蓋弟生性貪多務博,好大喜功,無論什麼事情,一經著手立刻會有野心,希望得到最高的成績”,而且一 著手就是“最大最好之計劃”,結果往往是開局甚好,收尾實難,總有遺憾。從他一生的行跡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實在是一少見的愛學樂學的學術人。日常生活,都與學術和讀書緊密連在一起。從他每日所記最終達數百萬字日記、十五卷讀書筆記以及大量文稿看,他幾乎天天在讀書,簡直駭人!這種勤奮與毅力實屬罕見,不得不令人歎為觀止。難怪香港學者許冠三評價顧頡剛是20世紀罕有的讀書人。

  總括來說,顧頡剛想做名實相符的學閥,以紮紮實實的工作求真實的名聲,在宏大而厚實的學術事業裡貢獻出自己的一抔土。實際上顧也做到了,他在學術領域成功地開疆拓土,無奈他貪多貪大的性格既成全了他勃勃的學術雄心,也一定程度毀了他,許地山稱顧為“學術上的多妻主義者”,雖為戲言也是實情。他也知道自己的特性,曾書一條幅“好大喜功,永為怨府;貪多務得,何有閒時”以自戒,只是性格使然,改不了了。

  (本文選自《隨筆》2015年11月期,有改動)

  【相關連結

  ①1934年年初,顧頡剛與譚其驤等人籌備組織禹貢學會,創辦的《禹貢》半月刊成為當時中國歷史地理、邊疆和民族史研究的總彙,培養了一代歷史地理學人才,並創立了中國的歷史地理這門學科。

  顧頡剛廣集當時古史辨偽大討論中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編成《古史辨》多冊。他的重要著述尚有《漢代學術史略》《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尚書通檢》《中國疆域沿革史》《史林雜識》等。(摘自國學網)

  ②1923年5月,顧頡剛發表的《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引起史學界眾多學者持久的考辨,參與者有錢玄同、胡適、魏建功、羅根澤、童書業、王國維、傅斯年、錢穆、馮友蘭等。以此為標誌,形成了以顧頡剛為領袖的“古史辨”派。它已成為20世紀中國史學界、古典學界不可繞過的巨大存在。

  1926年,顧頡剛的'《吳歌甲集》由北大歌謠研究會出版單行本,這是一部科研價值很高的歌謠集子,不但出版的時間較早,而且有比較詳盡的註釋等。劉半農寫信給他說:“中國民俗學的第一把交椅,給你搶去坐穩了。”(選自《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顧頡剛》)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顧頡剛離

  開中山大學而就職燕京大學,對用人標準提出七項要求,極為具體縝密,對所述七類人全面否定,顯示了他的狂大得勢。

  B .顧頡剛心目中的學閥是一褒義詞,不是為己,而是為公,故認為馬敘倫連載對《莊子》的疏證、校勘等是小學者、小文人的做法。

  C.顧頡剛從大學時代就有了要做真學閥、不做假學閥的學術追求,並且一生努力讀書治學,筆耕不輟,終於有所成就。

  D.顧頡剛在多個學術領域都有開創性貢獻,是名實相符的學閥,他創立了中國的歷史地理學科,還被稱為中國民俗學的第一人。

  E.顧頡剛一生學術成就可謂輝煌,但他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弱點,那就是他有“好定計劃”“好大喜功”“貪多貪大”的性格特性。

  (2)顧頡剛為什麼會提出“七項要求”?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3)“顧頡剛喜歡聚合相關學人共舉其成”,有哪表現?請結介材料簡要分析。(6分)

  (4)顧頡剛能成為一名真正“學閥”的原因有哪些?他的學術人生對你有哪些啟示?請結合材料具體說明。(8分)

  參考答案:

  (1)CD(答C給3分,答D給2分,答 E給1分,答AB不給分)

  (2)①他之前曾受複雜的人事、學術環境的困擾,不能專心向學;②燕大人事關係簡單、自由度大,希望在燕大創造一個治學佳地,專心向學;③希望建立一個學術共同體,打破北平學界的“山頭”,做一個積極意義上的“學閥”。(每點2分)

  (3)①顧頡剛與譚其驤等人籌備組織了禹貢學會,創辦《禹貢》半月刊,培養了一代歷史、地理人才;②顧頡剛發表的《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引發了當時眾多著名學者的參與考辯,形成了以顧頡剛為領袖的著名的“古史辯”學派;③顧頡剛廣泛蒐集當時古史辯偽中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編成了《古史辯》多冊,奠定了“古史辯”派的學術基礎。(每點2分)

  (4)顧頡剛能真正的成為一名真正的學閥的原因①有學術理想;②有個性追求;③有實踐行動。啟示:①要有遠大的理想和追求,並且要為之心無旁騖,切切實實下苦功。②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各司其職,共同成功;③要切合自身實際,不能貪多天大,還大喜功,否則可能出現虎頭蛇尾甚至有始無終的結果。(原因和啟示各4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