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精選9篇)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精選9篇)

  在生活中,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 篇1

  我國是一個具有近9億農民的發展中大國,建設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既不能走發達國家的老路,也不可能照搬目前城市依賴國家和社會救濟的傳統保障模式,應立足於農村,鼓勵農民從自助走向互助,以合作的力量為主,配之於國家和社會的一定扶助。這是一種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援,農村居民自願參加,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互助型醫療保障制度。

  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種適合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狀況的理性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是在我國政府不斷努力解決“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出臺的一項重大惠農政策旨在解決農村人口醫療保障問題而設計的新型制度自20xx年試點以來成效顯著得到農民的普遍擁護。

  一、農村合作醫療的具體現狀

  1、農村衛生機構財政資金不足

  目前我國衛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在這部分財政支出中大約70%用於城市30%用於農村然而我國有近70%的人口在農村一半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據統計20xx年政府在衛生事業上投入587.2億元其中只有92.5億元投向農村僅佔政府投入的16%。我國農村人口平均佔有的衛生資源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即70%的農村人口只佔用了20%的醫療資源和設施。這樣造成了城市醫療設施、醫療技術人員的大量閒置和浪費而農村很多鄉鎮衛生院基礎醫療設施很差缺少高水平的醫務人員無法滿足廣大農民的醫療要求從而形成了城鄉衛生資源配置的不平衡

  2、政府對農村公共衛生投入嚴重不足

  目前中國城鄉所呈現的二元社會結構一時還難以改變這不僅導致城鄉居民在人均收入上的差距日益拉大而且也導致了城鄉居民在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得到的服務差距過於懸殊“70的農村人口只得到不足20的衛生費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xx年公佈的資料來看20xx年政府公共衛生投入佔GDP的比例中中國為5.6在190個成員國中排名97位。

  3、小病報銷問題突出,影響農民參合積極性

  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本來的初衷是解決大病致貧問題,在實施過程中,對小病也給予報銷則是為了加大參合農民受益面,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但是,由於報銷人員(農民)和稽核員(定點醫療機構合作醫療辦公室工作人員)的資訊不對稱,再加上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長期養成的官僚作風,辦事人員常常會借各種理由刁難報銷農民。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民看小病的費用報銷手續繁瑣、複雜。哪些可以報銷,哪些不可以報銷,很多農民並不十分清楚,使得農民抱怨很多。

  在調查中,參加合作醫療並且又過看小病可以報銷的農民中,有接近80%的人選擇不去報銷。問起原因,無一例外都是因為手續繁瑣、路程太遠不方便。在某些地方,要想報上自己的醫藥費,還要託關係、走後門才可以。有農民給我們算過這麼一筆帳,要報80元的醫藥費,來回途中的車費錢就得50多元,這還沒算上要搭上一天的時間和其他額外費用。如此一來,承諾報銷小病的辦法不但沒能提高農民參保的積極性,反而使很多農民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如果這種現象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農民對合作醫療的信任度將會降低,長此以往,新型合作醫療的發展前景令人堪憂。

  二、影響合作醫療的具體原因

  (一)政府對農村公共衛生投入嚴重不足

  目前,中國城鄉所呈現的二元社會結構一時還難以改變,這不僅導致城鄉居民在人均收入上的差距日益拉大,而且也導致了城鄉居民在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得到的服務差距過於懸殊,“70%的農村人口,只得到不足20%的衛生費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xx年公佈的資料來看,20xx年政府公共衛生投入佔GDP的比例中,中國為5.6%,在190個成員國中排名97位。按高強部長“農村衛生投

  入只佔到全部衛生投入的20%”的說法,政府對農村的衛生投入實在令人擔憂:衛生資源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的資源集中在大醫院,必然導致農村基層衛生服務和資源嚴重不足。20xx年千人擁有醫生數,城市為2.13,農村為0.96。千人擁有床位數城市為3.55,農村為0.78。也就是說,城鎮居民在醫療衛生上擁有的社會資源、享有的社會福利、支付的衛生服務能力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

  (二)籌資機制尚未完全建立

  目前施行的新型合作醫療堅持以農民自願參加為中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思想。但是國家對新型合作醫療沒有建立有效的籌資機制,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在堅持農民自願參加的前提下,各級政府為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又往往給下級政府下達完成比例的各種硬性指標,如江蘇規定參合率要達到80%以上。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常常使基層幹部無所適從:既要完成指標,又沒有強制執行的手段。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基層幹部一般採取只好逐門逐戶邊做工作邊收取的方法,但由於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認識程度不同,導致籌資時間長、成本高、效率低,影響了基層幹部的籌資時積極性,有的幹部存在畏難情緒。還有一些鄉村幹部為了完成任務,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挫傷農民參合的積極性。有些地方採取集體墊支、包乾方式籌集資金,籌資效率是提高了,但又不利於培養農民主動參合的意識。

  (三)農民的認知度有待提高

  農民是合作醫療制度的直接受益者,是合作醫療制度的主體之一,如果缺失農民的參與,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在“自願”參加的原則下,農民對合作醫療的認知程度將直接影響其參加合作醫療的態度。農民的認知程度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政府對合作醫療的宣傳程度,二是農民自身的接受能力。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合作醫療主管部門的宣傳教育工作主要是印發一些小冊子,張貼一些標語等等,其手段和力度都值得商榷。而農民的接受能力則取決於個人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收入、文化水平較高的農民,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強。

  但現實中,一般是年輕些的農民文化水平較高,但這部分農民平時多在城市打工,家裡多為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人,且在家庭經濟結構中處於從屬地位,即使能夠認識到合作醫療的益處,也多因“不當家”而影響資金的及時籌集。此外,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多數農民重眼前、輕長遠,重事實、輕教育,認為自己目前身強體壯,不需要現在就花“冤枉”錢,更何況現在的報銷比例也沒有達到農民的預期值。因此,如何讓農民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農民對新型合作醫療的認知度,是關係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成敗的關鍵。

  (四)相關的法律保障缺失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法律的頒佈與執行為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奠定法制的基礎。但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基本上是在各級政府以及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制定的規章制度約束下進行的,地方只是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和《省政府關於在全省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為基準,並沒有正式的合作醫療法規作規範。部門規章條例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約束作用,但對農村合作醫療的約束仍是有限的。這樣,難免會造成制度在長期執行中缺乏法律依據,以及出現權力部門破壞規章制度的行為,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事業的持久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首先,由於醫療衛生改革領域的複雜性,並且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需要透過立法來確保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和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與建設。其次,國家對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的財政投入,對農村地區醫療衛生的轉移支付也應該在法律上給予明確規定,否則容易出現政府決策的隨意性和反覆性。此外,在農村合作醫療衛生體系的運作和基金管理方面,也應制定公平、公正、公開的各項規章制度,設立非營利性的農村醫療保障管理部門,建立由農民、政府與經辦機構、專家共同參加的監督審查機構,以確保合作醫療制度的正常執行。否則,農民就會疑慮重重,以至於對國家的方針、政策、措施採取等待、觀望態度,甚至出現牴觸情緒。

  階段開始,抓實基礎工作,打牢群眾基礎,既要讓群眾充分了解合作醫療的先進性,又要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道理講透,變農民“要我保”的觀念為“我要保”。在工作中要講究實事求是,把報銷範圍和比例對農民講清,不能過分誇大合作醫療的作用,以免農民期望值過高,使結果適得其反。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 篇2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和深入,各地區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的居住、商業、就業、交通等方面設施和制度不斷地完善和充實,逐漸推進著黨關於全面建設和諧的小康社會的總方針的貫徹落實。但是,我們不應忽視在我國佔更大面積的農村和做重要貢獻的農民。城鄉建設應當統籌兼顧、相互促進、和諧發展。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文明”的建設要求。這是黨對於農村建設提出的總體要求,各地區農村也學習了此次會議的精神,進行相應的整頓和落實。總而言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深遠,任務艱鉅,必須著眼長遠,立足當前。

  1月24至27日,我在父親的幫助下,對合肥市肥西縣高店鄉部分地區進行了實地調查,主要透過開放式訪談結合自然觀察的方法,瞭解了當地農村的教育和醫療保障狀況,學習到了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同時也接觸到到了建設過程中的矛盾和困難,並針對性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一、調查物件

  當地居民,年齡在20-50歲之間,有學生、教育者、當地農民、退休老人、村幹部等,大多數人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調查內容和結果

  1.農村教育狀況

  此次對於教育狀況的調查物件主要是教師、學生和其家長,他們大多數人都表示對當地的教育服務狀況較滿意,國家的義務教育給大多數人減輕了負擔、減稅也給大多數農民家庭創造了更好的教育環境和條件,當地還有一些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補助政策得以落實。但是,也有部分家長和學生表示,農村的教育條件雖然不斷髮展,但與城區相比,還是落後很多,師資條件、硬體設施等甚至無法滿足學生們的學習和文化生活。

  對於教育,當地居民都認為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多數人的觀念是,只有讓孩子學到了知識,才能有出息,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學校就讀,自己會盡一切努力為孩子爭取。他們會互相炫耀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學習好的孩子,人人佼口稱讚。並且,農民的農田種植因缺乏科學的指導,而常常顯得低效,因此職業教育也更加迫切和必要。

  由以上調查情況可總結,當地農村教育狀況良好,政策落實得當,但是因為歷史積累的因素,相較城區仍顯落後,還需教育者和當地政府的不斷努力,來使教育條件和水平穩定發展。居民的教育觀念崇高而淳樸,主要得益於教育宣傳。

  2.農村醫療保障狀況

  醫療保險

  大多數居民認為村裡的醫療保險比較科學,可以及時解決看病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但是,大家普遍覺得,醫療保險報銷的費用太少,特別是小花費不能解決;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高,手續繁瑣,定點醫院等限制有時讓人難以承受。大多數人認為醫療保險要一保大病、保住院為重點。雖然醫療保險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是幾乎所有的村民都參加了,一個比較普遍的觀點是:每年只要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錢就能夠在出現意外狀況的時候獲得比較大的補助,而且投保的費用大多數都是由村政府承擔,還是很划算的。對於醫療保險的知識普及尚有缺陷,許多居民不瞭解就醫的條件和具體情況,造成對醫療保險的誤解。

  醫療服務

  大多數人認為當地的醫療服務狀況比較好,能夠滿足需要,但農村醫療服務中存在很多問題:鄉鎮醫院醫療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經費緊張、裝置簡陋;村衛生所大都建在鄉醫家中,不合格,經營不規範,存在亂收費的現象;各醫療機關有關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很差,有些醫院報銷手續比較麻煩。

  三、針對性的建議

  針對調查結果,我們透過查閱資料提出一下建議和辦法:

  針對教育

  1.可以組織實施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建設遍佈鄉村學校的遠端教育網路,建立和完善城鎮教師到農村任教服務制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

  2.要有效統籌城鄉各級各類教育資源,送知識、送技術、送人才下鄉,滿足農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推進“農科教”結合,把農村學校建設成為推廣農業

  先進技術、提供經濟資訊服務的平臺。

  3.鄉鎮政府應該要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學校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放在首位,按照當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農村教育工作。

  針對醫療:

  1.加大政府的宣傳力度,提高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

  2.加大資金投入,逐步改變鄉村醫療衛生設施簡陋的狀況,是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一環。

  3.增加定點醫療機構的數量,方便參保農民就醫。

  4.要十分關心重視農村醫療衛生這支隊伍的建設,發揮他們在農村醫療服務中的優勢和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審察和監督,確保醫療服務質量。

  5.國家可以調整補償的標準,擴大報銷的範圍,不僅大病住院等情況可以報銷,小病也可以幫助解決一部分,解決大多數人的需求。

  四、後記

  建設新農村,是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是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政策的大力支援下,我國新農村建設會越來越好,但是,路途漫長、坎坷,要一步一步穩穩地走。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 篇3

  一、有關背景及實地調查情況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程序中,新農村建設逐漸成為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其中,發展並完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已成為建設新農村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自xx年以來,我國一直提倡並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衛生體制進一步完善,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援,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也是農村醫療保障的重要方面。

  為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家鄉的推行情況,借“十一”長假之機,我回到老家橫河村,作了一次有關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透過走訪、同村民交談、填寫問卷等調查形式, 我對全村的醫療保障有了更直觀的瞭解。每到一戶,村民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對我的提問是有問必答。但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此次的調查人數較少,共計 47人。但以點蓋面也充分表明了橫河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的現狀。以下是調查的基本情況:

  1、村裡共有1100多人,其中95%以上的村民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從被調查的47戶農戶看,已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有45戶,佔調查戶的95.74%。

  2、大部分參加農戶覺得繳納的費用可以承受得起。在被調查的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45戶農戶中有44戶覺得繳納的費用可以承受得起;只有一戶覺得勉強承受;沒有一戶覺得繳納的費用不能承受。

  3、81%的參加農戶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設定很合理,8.1%的參加農戶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設定程式過於複雜,10.8%的參加農戶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設定不瞭解。在被調查的47戶農戶中有38戶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設定很合理,佔被調查戶的81%;有4 戶認為設定程式過於複雜,佔被調查戶的8.5%;有5戶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設定不瞭解,佔被調查戶的10.5%。

  4、86.5%的參加農戶知道身邊確實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明顯受益的典型事例,只有13.5%的參加農戶表示不知道。

  二、xx年至今“新農合”在本地的推行與發展

  除了走訪村民之外,我還向村委諮詢了下有關情況,並特地查閱了本市及橫河村隸屬的飛雲鎮的有關具體政策和醫療設施,以及從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來的點滴變化。

  本村從xx年開始推行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至今已推行4年。 xx年之前,統籌資金標準為每人每年繳納25元,各級財政補貼25元;從xx後,統籌資金調整為每人每年60元,其中個人繳納30元。參合者,住院醫療費用補償核銷下有起報點、上有封頂線,採用“當年累計、分段計算、累加支付”的方法。對於5種特種病,補償比例為20%,全年每人報銷最高總額為 xx元。並且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報銷比例從20%—50%不等。門診醫療費的小額補償採取即鄉鎮衛生院對本鄉鎮的參合農民憑證看病給予門診所有費用 10%的優惠。此外,參合者每兩年還可到當地衛生院免費常規體檢一次,併為其建立健康檔案。

  據瞭解,xx年,本地的的合作醫療報銷政策發生了一些變化:XX市為有效提高受益面及補償水平,根據“以收定支,保障有力,略有節餘”的補償原則,對住院補償方案進行完善:

  ①市外醫院住院可報費用按70%標準計入市人民醫院補償基數

  ②中醫中藥住院可報費用同段別補償增加20%。

  門診優惠定點單位為鄉鎮(街道)衛生院、中心衛生院和片區醫院,目錄內藥品鄉鎮衛生院優惠20%,中心衛生院和片區醫院優惠10%;提高門診優惠基金為人均8元(按門診刷卡人次,每次最高補助8元)。特種病按25%補償計算,年度封頂額3000元……

  透過各種調整政策,抱愧普通門診的優惠,特種病門診的報銷,尤其是起報線的下降,直接擴大了受益面,提高了農民群眾的參合積極性。此外,近段時間,XX市不斷地健全結報網路,積極服務群眾,使參合人數又有很大增長。為了提高結報時效,市農醫辦在全市設立七個片區臨時結報點。這一措施,也直接方便了村民的報銷。據最新資料統計顯示,橫河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xx年1季度補償共有25人次報銷,報銷金額累計達20653.05元。可見,這一醫療制度的實施還是真正落實惠及於民的。

  三、“新農合”在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農民們對這一新型農村醫療保障呼聲很高,但在調查過程中我還是聽到了一些消極的聲音。下面,我把被調查的農戶中反映最強烈的極大問題列舉出來進行探討:

  1.在政府與農民之間的關係上,很多農民基於過去的經驗,對政府的信任度不高。在橫河村的第一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過程中,籌資這一環節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儘管村中幹部將宣傳做到每家每戶,仍存在很多盲區無法將資金統籌到位。目前大部分農民比較現實,今天用了30元參加了合作醫療,就想著能不能得到實際的利益,許多農民認為交了錢沒有生病就吃虧了,也有的覺得這個制度交了錢連資助誰都不知道等於白交。

  2.政策宣傳不夠深入,農戶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一知半解。從調查和座談中我瞭解到,只有52.5%的農戶知道報銷醫藥費是有條件限制的,有11.5%的農戶明確表示不知道。農民對報銷住院醫療費用的限制條件,如何計算報銷的醫療費用,醫藥費報銷的手續等知之不詳,導致農民普遍覺得報銷手續十分繁瑣,有的農民原本自認為能夠報銷的醫療費用得不到補償。

  3.存在“交錢容易要錢難”的問題。從被調查的47戶情況看,有10戶覺得存在“交錢容易要錢難”的問題,佔被調查戶的21.3%。其他農戶雖不這麼認為,但從座談中我們瞭解到,他們在村衛生所看病後立刻就能得到報銷,但去鎮裡或區裡看病後報銷醫藥費就沒那麼容易了。

  4.定點鄉鎮醫院少,農民就醫不方便,並且費用高,服務水平差。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村衛生所,因為他們覺得村衛生所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農民普遍反映:在定點的鄉鎮醫院就醫,因醫藥費偏高,即使能得到補助,自己也要支付相當多的部分,得不償 失。

  5、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薄弱,衛技人員缺乏、素質普遍不高,醫療設施陳舊,農民群眾不能從鄉鎮衛生院得到正常醫療保障。這也是農民群眾反映最為迫切的問題。而且根據農村合作醫保的政策規定,鄉鎮衛生院作為農民群眾第一級醫療保障機構,定點的鄉鎮醫院報銷幅度最大。由於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薄弱,農民群眾不但沒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不能享受醫保政策帶來的優惠,減輕醫藥負擔。

  四、對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對策建議

  1、深入宣傳發動,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參合積極性。可以從以下三點做到:一抓住典型並以多種方式宣傳農民受益事例。二要透過補償公示來宣傳,特別在村一級要定期向農民公佈補償兌現情況。三要透過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宣傳醫保政策(如:參保辦法、參保人的權利義務、稽核結算流程等)。透過宣傳能夠使醫保各項規定家喻戶曉,提高農民的自己保健意識和互助共濟意識,打消各種顧慮,提高參加新農醫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一是加強政策支援力度,加大對貧困農民的覆蓋面。二是拓展融資渠道,提高賠付上線標準。多方面拓展融資渠道,提高賠付上線標準,才能真正有效解決農民因患大病出現的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現象,提高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

  3、簡化報銷途徑。及時、足額地領取到醫療補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認同感和參與程度。尤其是在制度開始初期,取得農民信任顯得尤為重要.及時報銷小額費用,可以透過把補償過程轉入管理部門的內部迴圈系統完成.如由財政統一撥款建立合作醫療資訊系統,在各個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計算機聯網,對參保農民建立家庭名冊、健康狀況、結算補償金額等基礎性資料,農民可隨時檢視。當農民住院看病時,直接按規定實行電腦結算.補償部分由醫療機構定期彙總統計上報,簡化農民的報銷手續.

  4、加強對“農醫”的培訓,提高其服務及技術水平。鼓勵優秀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提高村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更多村民能在村就診醫治,既降低了醫療成本,又能保證村民及時就醫,努力做到讓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疑難重病不出縣",從而減少農民群眾醫療費用負擔。

  五、本次調查的感想

  在幾天的社會實踐調查中,我感受到了農村醫療制度建設給農民帶來的切實利益,尤其是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嘗試以及其取得的偉大成果,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研究探索的問題:新農合與社保並軌;新農合屬於大社保,並軌執行,可以利用其社保網路、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做到資源共享,完善整個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

  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發現了“新農合”在實施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也深刻體會到農民們在實際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困難,許多參合者尚未真正地享受到或不知如何享受這一政策帶來的優惠……當然,每一項新的政策的實施總會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出現了問題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充分的認識到問題, 瞭解存在的困難,要想方設法去更好的解決好問題。農村醫療制度建設需要各級政府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農村公共衛生的投入,也需要全體農戶提高自身醫療意識,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解決農村落後的社會保障問題,早日實現農村小康社會。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 篇4

  又是一個暑假,時光飛逝,轉眼之間,xx年為期兩週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接近尾聲,但留在心中的印記卻永遠不會泯滅。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小病拖,大病扛,病危等著見閻王”。從小生活在農村,我算是親眼目睹了這種現象,更是見識到了貧困所給山區人們帶來的嚴峻的生存現狀,同時我也深切的感受到那些缺醫少藥是什麼樣的尷尬現狀,我的腦海裡是這樣一幅幅真是的畫面:村裡只有兩個赤腳醫生,衛生所在10裡地外,很多村民平時有了小病就隨便開點兒藥要來吃,管用就吃,不管用就扛過來甚至不理了。現有的醫療保險制度也就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加的人數較少,報銷的比率低,手續麻煩。村裡的有些老人,每月只有200元維持生活,還有一些中老年人甚至是第一次測量血壓,拒測量結果看,血壓偏高的人佔總測量人數的一般左右,只有極少數堅持吃藥,用的也基本上是最便宜的淘汰的短效降壓藥,多數人即使知道自己血壓高也根本不吃藥。這裡缺乏正規的醫學院校教育北京的學生,缺乏必要的醫療裝置,人民生活水平更是低得不能承受最基本醫療服務,我相信這只是山村的一角。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在高等學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黨員,回想起來,耳旁那一聲聲哀怨的聲音那麼刺耳,眼中的那一幅幅滄桑的面孔依然鮮活,心中的那一縷縷扶貧的熱情更加深切。我感慨萬端。

  我是一名平凡的大學生,到底能做些什麼?知識就是力量,這是我們腦海裡定性的東西了,知識是無窮的。我是非醫學的專業的學生,但我會用業餘的時間來學些有關醫學的知識來充實我自己,醫學是知識的海洋,活到老學到老,但在這有限的幾年中,我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學好專業知識。當然我們所面對的是鮮活的現實,事實上許多東西和我們書本上學的有許許多多的不同,特別是面對病人對其疾病並非書上所說的那麼典型,在這為期兩週的實踐中我深有體會,醫學更是一門實踐科學,它不僅要學好書本上的知識,更要注重每一次實踐,同時還要積極為自己創造實踐學習的機會,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人生不可虛度,悲嘆在於沒有貢獻。貧困不是羞恥,失於未得到條件。疾病纏身出於無奈,世人仁愛之心卻都能帶來溫暖”。對於農村醫療的現狀,就像歌曲裡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確。面對農村現狀,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投入到農村的建設中去,我相信經過幾年或者幾十年它總會得到改善。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時間的兩週中,透過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服務、交流中受到了真切的感染和體驗,思想得到了昇華,社會責任感得到了增強,人生觀、價值觀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更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會更注重讓自己努力發展自身素質的同時,啟迪自身奉獻的高貴品質,積極瞭解國家如今的醫療現狀、社會醫療環境的嚴峻和醫療市場的現實,瞭解貧困給人民帶來的健康威脅,瞭解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和地區差異等等。同時,作為一名團員,我也讓身邊的同學知道有愛心和奉獻精神的義務人員組成的扶貧隊伍才是貧困地區人民的真正需要,要讓我們都懂得行醫不僅僅是一中謀生的手段,更是一中義不容辭的責任、是一中神聖的使命。更讓我們都知道行醫的精髓和真諦。我們要做那一個個富有愛心和奉獻精神的學生們,定能將這顆愛的種子播撒到祖國的每個角落。

  面對現狀,我能做什麼?必要時奉獻力量還是始終以利益最重?一個選擇,可以改變多少人的命運?一個夢想可以給予多少人希望?然而得到和失去,並非我多能掌握的,但是我可以“掌握'自己的心,心有多大,夢就能有多大。暑期社會實踐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己的絢麗舞臺,利用假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檢驗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社會經驗,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將為我們以後走出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矗

  年輕,是我們值得驕傲的資本,這個時代註定要我們去開拓。我們年輕而勇敢,我們都想成為在天空展翅翱翔的雄鷹,去搏擊浩淼的藍天,我們都想成為在草原自由馳騁的奔馬,來一個驚天動地的嘶鳴,我們都想成為在史冊著名的偉人,在人生的畫圖上留下光彩的一筆,我們好想好想,用自己的行動開拓一片完全屬於自己的天空,成為瞬間飛逝的流星。用短暫的生命定格為永恆,而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們用行動把空想變為現實,用實際行動證明。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意氣風發,我們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裡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能否不辜負他人的期望,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畫卷。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 篇5

  一、調研背景

  (一)“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三農問題”就一直備受關注,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其中,農民問題是關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沒有一定文化素質的國民如何與強國競爭?因此,提高農民素質是富民強國的重要舉措。只有農民素質提高了,才能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情況,實現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目標。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03年起,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除市區以外的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醫療補助資金,地方財政對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補助每年不低於人均10元”,這是我國政府歷史上第一次為解決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問題進行大規模的投入。

  二、目的及意義

  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係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存大計,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解決“三農”問題已成為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林莉,女,1994年生,江西省九江市人,華東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2012—(2)班,聯

  中之重,農村醫療衛生現狀的改善和提高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方面。為了讓農村居民更加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更好地為自身謀福利,也為了解農村醫療衛生的現狀況,為有關部門制定農村居民就醫、生存與發展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我於2014年暑假期間在付家鋪村進行了一次關於農村醫療衛生情況的調查。

  三、調研方法與調研路徑

  我採用問卷調查與訪問調查的方法對付家鋪村居民進行抽樣調查

  四、付家鋪村醫療衛生情況調查結果

  經過為期一個禮拜的調研,我走訪了村裡十幾戶農家,經過走訪調查,我發現對於很多農民來說,“大病挨、小病抗”是常事,一般的常見病如頭痛感冒等小病,大多數農民並不會選擇就醫,而是熬一熬就過去了。調查顯示,69%的人頭痛感冒就自己買點藥吃,有近50%的人是自己治療或者硬挺著等病好。當遇到醫生建議病人住院的情況時,只有46%的人會聽從醫生的建議,54%的人不願意住院。61%的人是因為“價格太貴”不願住院,32%的人是因為“經濟困難”不願意住院,也就是說,93%的人是因為經濟原因不願意住院治療。醫院給大多數農民的印象是一個“吸血鬼”,屬於高消費人群的選擇。

  在醫療機構的選擇上,經濟原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約70%的農民把醫療費用的高低作為選擇特定醫療機構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醫療機構的遠近,對於那些患自己不能自行處理的小病,人們更傾向於要選擇距離較近的村級小型私人診所。 調查中,有71%的人選擇去村級小型私人診所,18%的選擇去鄉鎮街道衛生院,8%人選擇去縣市區醫院,只有3%的人選擇去省級醫院。

  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與程度上看,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瞭解不深,怕政策有變,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等的考慮。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意主要是因為保障水平低,參加和辦理報銷的程式繁瑣等。在醫療設施情況上看,付家鋪村的醫療裝置、設施陳舊老化,村衛生服務站設施簡陋,醫療器械破損得不到補充和改善,難以達到正常醫療保健的目標。

  五、調查結果分析

  透過調查訪問和對問卷的處理分析,我發現當前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醫療設施簡陋

  當前農村的醫療裝置和設施比較陳舊老化,醫療衛生服務站設施簡陋,醫療器械沒有得到補充和改善,很難達到正常醫療保健的目標,藥品種類較少,都是一些常見小病的藥品,如感冒藥、外傷藥、止咳藥等。

  2、農民對醫療政策不瞭解。

  根據走訪結果我發現,很多農民並沒有加入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來,仍有不少農民對國家的醫療政策不甚瞭解,這說明政府和村委會的宣傳還不到位。

  3、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匱乏

  由於農村的艱苦條件和人們的意願問題,很多的醫療專業技術人員願意留在市縣或者城鎮,導致農村醫務人員很有限,農村衛生服務站就只有一名鄉醫,所有的病人都只能靠這位醫生診病,人才的缺失導致農民的病不能及時得到好的專業的治療,這種現象正嚴重製約著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4、農民自己健康意識薄弱

  由於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再加上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大多數農民的自己健康意識薄弱,許多農民認為只有當身體出現了明顯的不適情況才會就醫,並不會每年定期去醫院進行常規體檢,這種薄弱的健康意識讓他們的身體健康得不到保證。

  六、調研結果之對策建議

  從當前農村醫療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看來,看病貴和醫療設施的改善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我國建立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針對當前農村醫療

  衛生狀況的調查情況和結果分析,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改革農村醫療衛生體制

  降低農村醫療價格,逐步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讓農民不再對看病是望病興嘆,政府應加強對藥品的進貨和銷售環節的管理,減少藥品銷售環節,暢通藥品銷售渠道,儘量避免藥品過多的銷售環節而導致藥價過高的現象發生。

  2、建立完善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以家庭為單位,將醫療、預防、保健、衛生、宣傳、健康、教育等融為一體,為農民提供主動、方便、快捷、優質、低價的綜合性服務,加強各種疾病預防工作。要建立醫療知識網路服務系統,針對農民和農村的多發病以及重大傳染病,提供相關的醫療衛生知識。使農民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增加了醫療衛生知識,而且還增強了預防的意識。使得科學的知識抵制了封建迷信活動的傳播,而且對開展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網路服務還能使農民瞭解所開藥的基本效能以及醫療服務的各項費用,方便了農民看病治病,增強了鄉鎮醫療衛生工作的透明度。

  3、完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健全的農村衛生工作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著力於農村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增設和更新農村醫療裝置,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有聽診器,等最基本的看病設施。

  4、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由於農村經濟的制約,很難吸引高素質的衛生人才。應調整農村醫學教育方式,要有為農村專門培養醫學人才的學制教育,比如建立相應的本科或專科,設定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的培訓班,這樣才能培養適合農村的、在農村能留得住的、素質較高的農村醫療衛生人員。定期和經常組織醫學專家到農村為農民看病。對長 期在艱苦、邊遠地區的鄉及鄉以下工作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給予工資優惠政策。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工作的衛生技術人員職稱晉升,要給予適當傾斜。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 篇6

  為全面瞭解我所在村莊的衛生現狀、存在問題以及瞭解村裡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難度的主要因素.及時總結經驗,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推動村衛生環境建設的力度,探索新形勢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我透過實地檢視、資料查詢、走訪村民、村委會採訪等形式對本村的基本情況以及環境衛生工作進行了調查,並且提出了一些問題 和個人的一些建議。現將調研情況簡要報告如下:

  一、大興莊鎮韓屯村基本情況

  大興莊鎮韓屯村位於平谷區西北部,鎮域西北部邊緣,距鎮政府

  1.5公里;東南距平谷城區8公里,村西通密(雲)三(河)公路, 交通方便。

  韓屯村域面積1.78平方公里,395戶,1190人,都為漢族,其中男性人口530人,女性人口為660人,14歲以下兒童數量為60人。 村落呈東西向矩形,海拔32至34米。

  韓屯村地處洳河沖積平原,北臨洳河,土壤為壤質潮土,區域性為洪積衝擊物壤質褐潮土,地下水資源為平原第四系孔隙水強富水區。村有耕地2200畝,原以種植小麥、玉米和棉花為主。現除196畝種植農作物外,其餘為魚塘、果園、養殖小區和鎮辦工業小區用地。 據統計,200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是6700元。

  村裡建有醫療服務站、健身樂園和籃球場等,豐富百姓業餘文化 生活。

  二、環境衛生狀況

  村容整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汙染物對環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氣變得渾濁,對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處理不好會滋生細菌,嚴重影響人的健康;汙水會影響生活水,直接侵害人體。要使農村環境衛生得到根本改變,除了提高農民群眾的衛生意識外,關鍵也要村委會的加大投入,已取得了一些進展。下面是我對我所在村莊的整體環境問題做出的一些瞭解調查。

  (一)全區開展以“四十萬人齊參與、文明整潔迎奧運”為主題的“全民動員,整潔家園”行動中,村領導組織宣傳,成立村容治理小組,主要解決農村的亂堆雜物、侵街佔道、廢舊池塘、汙水溝坑等7個重點問題。經過整理村中亂堆雜物徹底清除;街邊的石堆、磚垛已基本清理或運到自家院中;填埋廢舊池塘兩個(池塘之前一直為周圍村民倒垃圾用,散發臭味兒,嚴重影響村內環境。);修理排水溝 1200米,整理街道主幹道4條3230米。

  (二)實施農村拆違清汙工程。逐步拆除村莊內佔用道路、河道、綠地等違章建築,消除村中殘垣斷壁,房前屋後和公共區的汙物清理 乾淨,實現村莊乾淨整潔。

  (三)家門前三包責任制。村民積極響應環境治理工作,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為使村裡有一個乾淨、整潔、無汙染的環境,實行自家垃圾自家收存統一處理,並推行門前三包責任制。村裡大大小小的衚衕很多,這樣一來,都被村民把自家的門口周圍整理的乾乾淨淨,真正實現了衛生無死角。

  (四)主要街道設專人清掃、管理,實施農村垃圾消納工程。區環衛局對農村地區生產生活垃圾實行全區統一收集、運輸和處理。村中清潔工人由區環衛局直接管理,配發清潔車四輛,每天全村街道清掃兩遍。經政府支援,村裡專門修建了自動化垃圾箱,垃圾每天由專 車拉走。

  (五)生活區與養殖區的分離管理。我村有魚塘水面面積600畝,魚塘共60個,每個魚塘佔地10畝,在村北連片飼養,目前為我鎮最大的水產 園施肥,減少糞便對空氣的汙染。

  (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工程。據瞭解,2007年年底前,基本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具備條件的鎮鄉,要積極發展農村聯片集中供水,打新井,完成自來水改造工程,保證農民24小時用水供應, 進一步提高農村公共飲水安全與供應水平。

  全面開展環境整治活動,解決農村環境“髒亂差”問題。以“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四十萬人齊參與、文明整潔迎奧運”為主題的農村環境整治活動。區有關部門精心組織,結合各村的實際,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區範圍內開展的大規模

  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重點治理村莊內亂堆亂放、侵街佔道、殘垣斷壁、地面坑窪、垃圾亂扔、汙水亂流、廁所簡陋的現象。透過集 中治理整頓,在較短時間內使村容村貌有了一個明顯的改觀。

  三、發現的問題

  (一) 家養寵物問題。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飼養寵物也成了一種時尚,因為農村有足夠的院落空間,養狗的,養貓的,甚至一個家庭裡養

  四、五個動物,

  經大概統計村裡395戶家庭,平均家養寵物每戶1.5只,街上貓狗成群已成為一道風景,而且繁殖率很高,仍呈增長趨勢,數字之大足應引起重視,這些寵物很少有接種疫苗,所以 儘量減少飼養量,防止引起突發傳染病發生。

  (二)綠化問題。雖然目前村裡綠化做的不錯,但我覺得,還不夠完善。首先是原來的廢舊魚塘(地處村內居民區),填埋後就一直疏於管理,沒有進行綠化安排,雖然臭水坑沒有了但仍屬荒地一塊兒,建議種些花草或建造一處村內公園;然後是每年種植樹木不多, 補死苗不及時;還有就是建築用地,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等等。

  四、對農村環境衛生保護的辦法.強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5項措施,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立法,特別要依法制定和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法規、標準;要將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按照“試點示範、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分步實施”的原則,大力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十一五”期間重點在5個重點

  領域著力完成8項任務,全面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要加強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要統籌城鄉環境保護,加大對農村生活汙水和垃圾處理的投入,因地制宜,採取分散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方式,綜合防治農村生活汙染;要強化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境意識,廣泛宣傳和普及農村環境保護知識;要積極開展農村環保科普工作,建立農村環保適用技術釋出制度,積極開展諮詢、培訓、示範與推廣工作,促進 農村環保適用技術的應用。

  今後工作的重點就是要推動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向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轉變,把推動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作為防治農村汙染的根本措施,透過政府引導、法規規範、意識提升、典型帶動,積極推 動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實施農村綠化美化工程。

  加強村莊綠化美化,建設街頭綠地、村鎮公園、環村林,庭院綠化,見縫插綠,實現黃土不露天。環境你我他,環境靠大家。只要人 人都愛環保,我們的周圍環境就更美好。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 篇7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的制度已在全國逐步推廣。xx縣作為自治縣實施"新農合"的試點縣之一,經過幾年的實踐,現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使"新農合"得以在全縣更好地推廣和發展,提高全縣農村居-民的整體健康水平,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經縣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辦公會議研究,報請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同意,決定對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課題進行調研,鄉衛生院、鄉合管辦組成聯合課題組,透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深入農村訪談等多種方式對xx"新農合"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

  一、我鄉實施"新農合"的基本情況:

  1、工作進展。青華鄉於2011年9月開展籌資工作,11月20日完成了各項預定目標任務。全鄉2012年參加新農合的農民共人,共繳費萬元(其中民政代繳45.31萬元);各級套經費萬元、已全部到位,並存入財政社保專用帳戶,全年新農合可用資金萬元。2、具體措施。該鄉自開展新農合以來,積極做好宣傳、管理、運作和監督等各項工作,確保這項國家制度的全面落實。

  一是加強領導,落實任務。成立了xx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鄉黨委書記、鄉長擔任主任,分管領導擔任副主任,成員有衛生、財政、農業、民政等主要負責人,各鄉鎮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管委會,在衛生院指定2人負責具體工作;村委會也成立了領導小組,負責落實部分任務,並把任務層層分解落實。

  二是摸清情況,建章立制。組織力量對全鄉11個醫療衛生單位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抽查4個村和鄉鎮衛生院的1000多份住院病歷,對3200多戶農民家庭進行入戶調查。制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方案》和《xx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試行)》,統一制訂了新農合工作職責及就診、轉診、報銷、資金管理等制度,並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不斷完善。

  三是廣泛宣傳,深入發動。召開了全鄉有關單位和村黨總支部書記、村主任、副主任兼文書參加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對新農合的工作作了進一步安排和部署;採取了廣播電視、版報專欄、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發動工作,把建立新農合制度的目的、意義、要求講透,把參加新農合的好處講清,力爭讓所有的農民都瞭解、認識。四是嚴格管理,強化監督。加強了對鄉新農合辦、定點醫療機構管理人員的學習培訓,實行衛生系統全員培訓和動員;對定點醫療機構進行資格認定,實行動態管理;鄉衛生院醫療機構建立質量管理監督小組,具體負責協調和工作質量的監督,努力做到按規定進行檢查、治療和用藥;、鄉農合辦每月公佈一次費用開支情況;各定點醫療機構設立由負責人掌管的投訴箱,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

  新農合制度的實施有效地緩解了病人家庭的經濟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促進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就醫觀念的改變,同時也提升了黨和政府為民辦事的形象。我們在西窯、中窯、新山、箐民對部分參合農民分別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收回的112張問卷中,對參加新農合是否出於自願、新農合制度是否對農民帶來了好處、明年是否將繼續參加新農合三個問題全部作了肯定的回答,對鄉鎮醫院的服務質量、新農合醫療報銷的滿意率達到了七成。新山村一名姓龍村民的經歷和想法很有代表性。他在群眾座談會上說,參加之前他對新農合持觀望懷疑態度,是隨大流參加的,今年初他得病住院花去了4600元,獲得合作醫療報銷2600元,最近媳婦分娩又獲報銷986元,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他表示一定要現身說法,動員鄰里和親朋好友參合,並希望政府把合作醫療長期辦下去。調查結果表明,新農合作為一項為民辦實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認可,農民的參合積極性正在逐步提高,部分未參合的農民表示要在明年參合。xx新農合制度的有效實施為全市全面推行積累了成功經驗,也為該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了條件。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認識不夠到位,農民參合率未到100%。

  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部分基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不高。部分村幹部甚至個別鄉鎮幹部對推行新農合的目的、意義缺乏瞭解,對開展工作信心不足、熱情不高。二是許多農民對新農合不信任。這些農民對新農合制度能否長久執行下去,各項政策能否真正兌現,經費會不會被截流、挪用、貪汙或私分,實施過程中有沒有憑關係、走後門,在報銷範圍和額度上是否因人而異等都有顧慮,採取觀望、等待的態度而不參合。三是一些農民自己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不強。他們認為合作醫療保障水平低,參加的意義不大,或認為全家人身體都好,交了錢也不會花在自己身上,只是白作貢獻。

  2、補償規定不盡切合實際,服務質量欠佳。

  目前正在執行的新農合制度中,一些補償標準還不盡合理,主要是自費藥品過多,起付線偏高,致使統籌資金沉澱過多,受益患者得到補償的金額有限,與廣大農民的期望相差較大,各衛生室醫療技術落後和服務態度差,值班制度落實不到位。村民寧可在個體診所處看病而不願去大醫院(指鄉鎮以上醫院,下同)治病的原因:一是所獲得的補償與支出相差太大。普通小病,在個體診所那裡一般只需幾元至十幾元錢,而到醫院則要花費數十元,甚至一百幾十元,還要來回車費,扣除報銷補償外自己所花的錢仍然要比在個體診所看病多得多。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到大醫院治療常被醫生要求做各種檢查、化驗,小病當大病看。二是個別醫生開藥不負責任。個別醫生對開自費藥的規定不熟悉或解釋不到位,不告知農民能否報銷,有的甚至不負責地把一些不能報銷的藥都說成能報銷。三是不住院得不到報銷。一些慢性病或"小病"患者,需要經常服藥治療、開銷大,在門診治療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住院治療,若要獲得較高比例的報銷就必須住院,但住院花費又太大,也很麻煩。四是部分醫院或醫生的服務態度不夠好。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在問醫時難免詞不達意,個別醫生表現得很不耐煩,有的甚至還很粗暴,比起個體診所醫生的服務態度來相差很遠。

  3、程式不夠簡便,轉診制度煩瑣。

  在調查中瞭解到,農民群眾對兩項報銷規定反映相當強烈。一是所有報銷只限於戶口所在地的鄉鎮合管辦辦理。如果不是在本鄉鎮衛生院看病,必須在看病醫院和鄉鎮合管辦來回跑好幾趟,報銷得到的錢還不夠來回的路費。xx是農村勞動力輸出大鄉,外出經商務工農民異地住院治療,辦理報銷比較困難。二是轉院治療困難。一些病人希望到條件較好和醫療水平較高的上級醫院治療,但轉診手續很難辦理。許多農民為了不延誤病情,只好自費轉診治療。轉診規定缺乏靈活性,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三、加快推進"新農合"的對策建議:

  1、提高認識,加快推進。

  新農合是涉及千家萬戶、維繫億萬農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必須充分認識新農合的重要意義,把加快實施新農合制度列入全縣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確定推進的進度和目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落實,使全市廣大農民群眾儘快享受到新農合政策的惠顧,提高廣大農民的健康水平。

  2、強化宣傳,最佳化服務。

  要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改進宣傳方法,提高宣傳效果。以多種方式宣傳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報道農民受益事例;組織受益農民現身說法。要透過多種方式對農民進行傳統美德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滲透,提高農民的自己保健意識和互助共濟意識,提高農民參加新農合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堅持按期公佈收支賬目,增加透明度,提高農民對新農合的信任度。要改進籌資方法,降低籌資成本。要加強對管理人員和醫務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服務態度,向參加新農合的農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務。

  3、明確職責,紮實工作。

  第一,要把推進新農合制度實施、改善農村基本衛生條件、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減少本地區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人數、保證農村衛生支出經費等列為職能部門崗位目標責任制管理,作為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第二,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有關部門的組織協調,做好新農合制度的實施、推進和監督工作;宣傳、財政、人事、計劃、農業、民政、科技、藥監、扶貧以及紀檢監察、物價、審計等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共同推動工作的開展。

  第三,衛生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主管部門職能作用,加快職能轉變,不但要成為出色的管理者,還要成為有水平的服務者。在推動新農合制度實施的過程中,要主動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和當地實際,調節和平衡好各方的利益,不斷完善各項實施制度、操作措施和服務體系,不斷規範醫療行為,確保廣大農民群眾真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新農合制度帶來的好處。

  第四,動員各種社會力量支援新農合制度,爭取企業家、致富能手的捐贈,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

  4、加強研究,完善制度。

  在實施新農合制度的過程中,要及時瞭解上級的新政策、新規定,蒐集各種新情況、新資訊;及時掌握和分析農民群眾的疑慮,採納合理的要求和意見建議,不斷地深入總結經驗,完善相關制度。

  第一,要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以"以收定支、量入為出、逐步調整、保障適度"為基本原則,及時調整補償標準。針對目前統籌資金沉澱過多的情況,應適當提高補償比例,降低起報線,提高封頂線,減少自費藥品及其比例,使更多的農戶受益、得到更多的補償,提高制度的吸引力。

  第二,要擴大救助範圍。

  除患精神病、結核病可增加門診報銷額外,胃潰瘍、心臟病、高血壓等常見慢性病也應提高門診報銷額;要適當增加救助受益面,著力提高對弱勢群體的醫療救助力度,切實緩解弱勢群體看不起病的困難,建議把貧困救助與新農合結合起來,把一些在城鎮居住的低保戶、五保戶、殘疾家庭等生活特別困難又無自救能力的弱勢群體列入可參加的物件。

  第三,要簡化報銷程式。

  要簡化報銷手續,允許在就醫的定點醫院報銷,並儘可能在看病交費的同時就能報銷,這樣既可降低成本,也可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

  第四,要完善轉診制度。

  建議簡化逐級轉診制度。允許參加新農合的農民根據自己的意願和需要,可以在全市範圍內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儘可能簡化在市外醫院就醫的報銷程式,提高在外地工作生活或需要經常外出的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

  第五,提高鄉鎮衛生院就醫報銷比例和醫療水平。

  要進一步提高門診報銷比例,一些小病根本不用住院,用高比例報銷和優質服務吸引農民到鄉衛生院就醫,減輕農民到上級醫院就診的負擔。

  5、增加投入,規範管理。

  各級政府要根據國家財政部、國家計委、衛生部《關於衛生事業補助政策的意見》"原則上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不低於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的要求,擴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比例,增加對新農合的投入,確保資金的足額按時到位。要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國家衛生基金及自治區醫療保障經費等對我鄉實施新農合的投入。要健全管理監督組織,建立完善資金封閉執行體系,實行籌錢、管錢、用錢的分離和有效監督。要建立健全各級經辦機構,選好用好培訓好管理人員,並要加強制度建設,規範管理;要解決好經辦機構的人員、編制和經費,改善經辦機構的辦公條件,提高工作效率。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 篇8

  有句俗話說的好,“農民頭上三把刀——醫療、教育、打官司。”但在這三項中我覺得“醫療”是農民最無法迴避的問題。綜觀我們當今的農村,有多少人是“小病抗,中病扛,大病躺,重病等著見閻王”的啊!有多少人是因為治不起病而離開了他還不應該離開的世界啊!針對農村這一狀況,我們知道目前只有透過實行“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醫療保險”才能切實的解決這些現象。鑑於這一問題的現實性意義,我對浮山縣槐埝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

  針對調查的結果和分析,我在這篇報告中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各方面情況進行解析:

  一是總結我鄉當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實行的過程及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是提出我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以後的改革思路和任務。

  20XX年國家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指導意見》。從此,一種全新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應運而生。它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援、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一、槐埝鄉當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實行的過程及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20XX年度,我鄉貫徹中央一號檔案精神,針對廣大農民收入普遍偏低,尤其是存在看不起病,甚至造成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率先在全省推動“一免兩保三幫扶”重大舉措,“兩保”中的其中一保就是醫保,既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了加大對農村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全縣農村的五保戶、低保戶、老幹部、老黨員、因公致殘人員、80歲以上老人,優撫物件共6688人納入醫保範圍,其個人參合應繳費用(每人10元)全部由縣財政代繳。 20XX年度,浮山縣啟動了醫療救助制度,我鄉也啟動了此項制度。針對在合作醫療正常報銷後仍困難的患者,又透過調查摸底,確定救助物件,發放特困救助基金,並對全鄉參合村民全部進行了免費健康狀況體檢,並建立了健康狀況檔案。

  透過這幾年的探索和實施,槐埝鄉農民從中得到了實惠,切切實實看到了參加合作醫療的好處和希望,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狀況正逐步得到遏制。

  槐埝鄉在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一些重要的問題。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還不完善。在槐埝鄉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近幾年來,沒有嚴格執行“錢帳分離”和基金管理要求,醫療機構直接與農民進行現金結算,沒有完全做到封閉執行,存在基金安全隱患。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在操作上的非成本因素過高,報銷程式冗多。

  (三)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偏差許多群眾觀念還沒有得到轉變。許多村民竟然把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收費看成是政府的亂收費。他們把這一政策理解為在取消農業稅後,政府變相的亂收費亂攤派。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導致了農村醫療保險在具體

  實踐中的難度。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以後的改革思路和任務。

  結合槐埝鄉的具體實際情況,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問題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完善。

  (1)進一步探索建立新農合穩定的籌資機制和基金管理辦法。

  當前各試點縣資金收繳方式不盡相同,多數採取由政府動員,基層組織或基層醫療機構走村如戶收取農民個人繳費的辦法,工作很不規範,且成本較高,籌資時間長,存在一定基金風險。因此我認為應該採取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基本基金庫的方法。基金庫的籌集當然可以透過國家財政撥款,但我想更可以試著透過一些企業部門和個人老闆的慈善捐款的資金來建立基本基金庫。

  對於基金管理辦法,應按照《山西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管理辦法》的規定,建立相關的財務和會計制度,強化基金的規範管理,做到錢帳分離,管用分離,收支分離,封閉執行,把農民的救命錢管好,嚴禁挪用,濫用,確保基金和利息全部用於農民的醫療補助。要把紀檢監查的專業監督,人大政協的民主監督,參合農民的群眾監督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監督,確保合作醫療基金的安全。

  (2)進一步簡化報銷程式,減少操作上的非成本因素。

  浮山縣應該積極創造條件,按照規定進一步簡化報銷程式,逐步過渡到直接結算報銷,最大限度的方便農民患者,讓農民更直接的感受到新農合的好處。

  (3)對於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理解有偏差的問題。

  我覺得有兩種解決的途徑。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這就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作用,同時鄉里的廣播臺都應該努力的進行宣傳。只有“下到隊長、上到鄉長”的給農民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才能讓農民從觀念上消除對以往農村合作醫療的壞印象。

  二是要做給農民看,要樹立典型、立起示範。我想這兩方面做好了應該會逐漸消除農民的理解偏差的。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還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鄉政府以及全鄉人民的積極配合和努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整合各方面的優勢資源,實現資源的最最佳化配置,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以上就是我對槐埝鄉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調查。最後,我衷心的希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能夠在不斷實施的過程中日臻完善,希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一路走好,以此來造福我國千千萬萬的農民百姓!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 篇9

  一、工作開展情況

  為了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外住院醫療費用及時報銷、補償到位,2018年制定了“一站式”醫療保障報銷服務工作制度,縣醫保局對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的基本醫療保險報銷開通“綠色通道”,優先稽核、優先撥付資金(收到資料的7天之內完成報銷資金的兌現);保險公司、民政、衛計工作人員每星期四到醫保局大廳坐班,實行考勤管理;各單位工作人員根據本單位工作職責在當天內完成資料的收集和計算出本單位需報銷的資金,隨後各單位直接將資金兌現給建檔立卡貧困患者。截止6月底,2018年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外就醫108人(次),醫療總費用1810897.49元;特殊門診就醫36人(次),醫療總費用98865.91元。

  (一)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情況

  截止6月底,已完成2018年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外住院108人(次)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589960.62元和特殊門診36人(次)基本醫療保險待遇53315.37元的兌現工作。

  (二)大病醫療保險補償情況

  截止6月底,2018年應享受大病保險賠付的建檔立卡貧困患者35人(次),現已完成35人(次)大病保險賠付資金14102.54元的賠付工作。

  (三)大病醫療補充商業保險補償情況

  截止6月底,2018年應享受大病醫療補充商業保險補償人員35人(次),應賠付金額325520.34元,人財保險公司已於6月底完成全部賠付工作。

  (四)民政救助情況

  應享受民政救助的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外住院108人(次)。

  截止6月底,縣民政局已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外住院108人(次)、241232.00元的救助工作。

  (五)衛生救助情況

  應享受衛生救助的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外住院108人(次);特殊門診就醫36人(次)。

  截止目前:已兌現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外住院79人(次)、256865.80元和特殊門診26人(次)、27832.03元的救助工作。剩餘縣域外住院29人(次)及特殊門診就醫10人(次)的救助資料縣衛計局定期完成了資料的收集。其中,還未兌現的縣域外住院建檔立卡貧困患者29人(次)中,有22人(次)涉及愛心救助,縣衛計局正在向上級申請愛心救助,目前衛生救助工作正在開展中。

  二、存在的問題及意見建議

  各單位每星期四都能定期到縣醫保局坐班,收集本單位報銷所需要的資料和計算出應補償的費用,但部分單位兌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醫療救助費用時間較長,建議相關單位高度重視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醫療救助工作,進一步加強與上級的對接,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的醫療救助開“綠燈”,優先兌現,以助力精準扶貧。

  三、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是進一步加強工作統籌。“一站式”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工作,完善工作機制,各部門之間紀要各司其職,又要密切配合,加強工作統籌推進,確保工作效率。

  二是進一步強化能力建設。“一站式”醫療保障報銷服務工作人員要加強檔案、政策學習,主動了解各類便民、惠民政策,強化自身能力建設,確保工作質量。

  三是進一步加強政策落實。“一站式”醫療保障報銷服務工作各部門要嚴格規範報賬流程,責任明確到位,嚴肅工作紀律,強化監督力度,加強政策落實,確保資金安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