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詩鑑賞

席慕蓉的詩鑑賞

  導語:席慕蓉的詩總是能夠讓人們產生共鳴,深深地將對方縈繞。讀著席慕蓉的作品,人們彷彿在美的世界裡遨遊暢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席慕蓉的詩鑑賞,歡迎大家閱讀!

  席慕蓉簡介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

  1963年,席慕蓉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6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完成進修,獲得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等多項獎項。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七里香》、《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等詩篇膾炙人口,成為經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1] 。

  個人生活

  席慕蓉出生在動盪不安的戰亂年代。自幼隨父母輾轉重慶、上海、南京,最後到臺灣,之後又去歐洲留學。每換一次環境,孤獨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透過寫詩來抒發重重寂寞。在無邊的黑夜裡,席慕蓉經常會夢見回家,卻總在剛推開家門的瞬間醒來。

  幸好,她遇到了一個溫柔敦厚的男子,為她孤獨的心開啟了一扇光亮的窗。席慕蓉和劉海北相識在比利時魯汶大學中國學生中心。在幾次聚會中,席慕蓉發現劉海北不僅知識淵博,還十分善良。最終兩人走到了一起,爾後兩個人在歐洲學業結束後,回到了臺灣,他們沒有選擇繁華的鬧市生活,而是在鄉下住了整整10年。從小到大,漂泊已久的席慕蓉沒有在一個地方住這麼久。他們種下很多槭樹,春天時一片蔥綠,到了深秋一片全紅,在孩子熟睡後,兩人會攜手散步。這個世上最美好的事,不過是有一個人能如此地懂你,與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動,正如她詩中所寫道的:“我只能來這世上一次,所以,請再給我一個美麗的名字/好讓他能在夜裡低喚我,在賓士的歲月裡,永遠記得我們曾經相愛的事。”

  主要作品

  《心靈的探索》、《畫詩》、《七里香》、《成長的痕跡》、《畫出心中的彩虹》、《鐳射藝術導論》、《無怨的青春》、《三絃》、《有一首歌》、《同心集》、《寫給幸福》、《時光九篇》、《山水》、《在那遙遠的地方》、《信物》、《寫生者》、《我的家在高原上》、《遠處的星光》、《花季》、《江山有待》、《河流之歌》、《涉江採芙蓉》、《寫生者》、《黃羊·玫瑰·飛魚》、《大雁之歌》、《時間草原》、《生命的滋味》、《意象的暗記》、《以詩之名》

  作品風格

  寫作情感

  席慕容的詩歌多寫愛情、鄉愁、時光和生命,愛的抒發已成為席慕容詩歌的第一主題。而在這些愛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憂愁。席慕容以一個女性特有的細膩的視角,來體驗著生命中的溫存。

  寫作技巧

  席慕蓉的'詩作一直頗受矚目,其中亦有異於詩作的特色,評論其詩作的文章頗多,散文作品較特殊之處,如‘花’在席作之中所佔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論席慕蓉的寫作技巧,如顏色的搭配、問句的運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特色——花的描述及色彩的使用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兩大方面,一為對花卉的描述,二為顏色的詞彙使用。在於“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樣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與她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畫家的身份,在顏色的運用上,自然比較於其他作家貼切,形成她的一種特色。

  特色——重覆的句型及問句的使用

  席慕蓉的寫作筆法擅長運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現舒緩的音樂風格而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在句法的經營上,除了著重整體的效果外,也追求詞藻的華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淺白的訴說裡,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誠,具有衝澹型散文的特點。

  在席慕蓉的作品中‘問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無論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現,事實上,她想要表達出的可能是一種模糊、不確定的心態,她不僅在自問同時也在向讀者發問。尤其,當席慕蓉在使用問句時,通常不會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運用,連線而下,營造出一股沉重的氣氛將全文籠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