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李白唐詩鑑賞

《望廬山瀑布》李白唐詩鑑賞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詩鑑賞

  廬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臨長江,東南傍鄱陽湖,古稱南障山,相傳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廬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爐峰附近的開先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峰在廬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圓,狀如博山香爐,加上峰頂終年雲霧如香菸繞,頗具香爐之神。這句詩是寫香爐峰的奇麗景色,為瀑布勾勒一幅壯美雋逸的背景圖畫。香爐峰上之山石多為紫色,兼有云母頁岩,山頭常年雲霧升騰,·949·《唐詩鑑賞大典》

  在陽光的照耀下,雲蒸蔚,氣象萬千,因此遠遠望去會有“紫煙”繞之感。這裡的“香爐”、“紫煙”無疑是景物名稱的偶然巧合,但是經過詩人似乎漫不經心的一筆巧借、點化,卻增添了動感。這裡的勾勒環境,其實並不單純為了描繪美景,而是藉此來寄情託意,將自己的性格、理想寓於追求香菸縹緲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顯示出“謫仙人”李白那飄逸、豪放的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遙看瀑布掛前川”,把遙望中開先瀑布的形象展現在讀者的面前。這裡的一個“掛”字,化動為靜,突現了遠望中瀑布的靜態感、其燦若珠簾、潔如白練的壯美感。這樣,在雄闊的背景中勾出珠簾垂空、直瀉潤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詩歌景中有聲、以靜顯動的氣韻。

  “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詩人扣緊瀑布的噴湧, 透過“飛流”、“直下”兩個極有氣勢的動詞和“三千尺”這個富於誇張的數量詞,把瀑流之湍急、衝力之猛烈、聲勢之宏大,展現於讀者眼前。在這突如其來的氣勢面前,第四句妙筆的生髮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中,詩人巧借銀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飛動的氣勢。此處的“疑”字分外傳神,它既真切地傳達了詩人仰觀飛瀑時一剎那間的心靈感受,又符合開先瀑布高接雲天的實際。它在青玉峽之上游約二華里處,位於香爐峰之左前側,其正後方沒有峰巒遮擋,瀑流自開先峰脊直瀉而下,遊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來”的感覺。

  李白是積極浪漫主義的藝術大師,這首詩表現了他豪放不的精神、激奮的愛國熱情和橫空飄逸的才氣。詩人積極浪漫地調動想象、誇張、比喻等藝術手法來突現廬山開先瀑布的變幻多姿和雄奇壯觀,把瀑布描繪成了獨具個性的藝術形象。

  全詩融情於景。廬山瀑布“飛流直下”的氣勢,洋溢著詩人昂揚激進的思想,蘊含著他對祖國錦繡山河的深切感情。詩人豐富獨特的想象,使全詩的字裡行間飄蕩著浪漫主義的色彩。詩人又調動襯托、誇張、比擬等修辭手段,更使全詩神采飛揚,渾然天成。蘇東坡對李白這首《望廬山瀑布》詩推崇備至,評贊曰:

  “帝譴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南宋·葛立方:《韻語陽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