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1000字(通用7篇)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1000字(通用7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1000字(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1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學好數學是非常有必要的。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資訊、鍛鍊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係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下面談談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心得體會。
一、 確保課堂教學知識的有效性
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性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如講授的內容是科學的,但全是學生已習得的知識,或者是他們聽不懂和無法接受的內容,這就叫做“正確而無效的知識”。因此,教學效果取決於有效的知識量。主要表現為:其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於有效知識量。其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於有效知識量。其三,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於有效知識量。
二、提高課堂教學匯入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精彩的匯入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在動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匯入是進入新課題時建立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它有明確要求:時間合理,一般以課前5分鐘為宜;目的明確,明確學習任務和調動學習積極性;富有啟發性,匯入的問題情境要求是學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使學生處於“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
三、 完善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
以問題引導學習應當成為初中數學教學的一條基本原則,以恰時恰點的提出問題,提好問題,給學生提問的示範,使他們領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藝術,引導他們更加主動、有興趣地學,富有探索性地學,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善於利用“十字訣”的辦法,這“十字訣”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學生問答學習;例:即是多舉例;比:比較知識和知識間的異同;替:讓學生多想有什麼是可以替代的;除:用這樣的公式啟發,“除了……還有什麼?”;可:可能會怎麼樣;想:讓學生想各種各樣的情況;組:把不同的知識組合在一起會如何;六:就是“六何”檢討策略。即:為何、何人、何時、何事、何處、如何。類:是多和學生類推各種可能。
四、最佳化課堂教學學法的有效性
數學教學的設計和實施方式,要由“重教”轉為“重學”,由“強制學生適合教學”轉為“創造適合學生的教學”。重點要關注學生的“學”,教學設計要重視學習活動,教學實施要貫徹“教”為“學”服務,促使學生“愛學”“會學”和“會思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解題策略,促進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學會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內在魅力。重視學生的主體,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讓學生學會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體會數學思考和創造的過程,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確立終身學習的願望,奠定終身發展的基礎。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2
我是大莊子小學的劉坤,1986年畢業於靜海師範,30年來,我一直默默無聞的堅持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與各位老師們進行探討和交流。
一、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魏書生曾說過:採百花,釀自己的蜜,這一句話,深深影響著我,鞭策著我,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工作之餘,認真學習最新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學活動中大膽實踐。積極參與各類培訓和學習,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的教育方法,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讓自己能有一桶水去澆灌我們的花朵。
二、重視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
1、讓學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仔細觀察,獨立思考,獲取資訊,提出問題,不懂就問,合作學習,自我評價等等。像學習語文一樣,學數學,也要勤做筆記,做批註。
2、讓學生學會做課後作業:指導學生在做課後作業前,先瀏覽課本,複習課本上的知識點,然後在開始做作業。這樣可以減少很多錯誤。
3、讓學生及時糾錯: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糾錯本,將每天作業或練習中的錯題及時記錄下來,並簡單描述錯誤產生的原因。每當一個單元學完時,學生就可以對照自己的糾錯本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避免了盲目地進行復習。
三、建立良好班風、學風,賞識激勵,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良好的班風是學生學習的保證。在接手這個班之後,我就培養了一批班幹部,作為老師的小助手,在班內確實起到領頭雁的作用,尤其現在一個數學老師帶兩個班級,班幹部就更為重要了,同時班內對每位同學的學習、作業、紀律等情況設立積分表,看誰積分最高,就對誰進行及時獎勵 ,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傾注愛心,鼓勵為主。
偏愛後進生,嚴愛優秀生,博愛中等生,組建一幫一互助組,使各類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高,是提高整個班級數學成績的保障。
每個學期,我都會在班裡成立合作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裡各有一套領導班子,他們各司其職,又互相競爭,互相學習,當然也互相牽制。既鍛鍊了人才,又避免養成某些班幹部驕傲自大的情緒。同時班內對每位同學的學習、作業、紀律等情況設立積優表,看誰的優達到了要求,就對誰進行及時獎勵 ,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幹部培養好了,就由他們協助,持之以恆的地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對優質教育強烈需求的家長群以及性格各異的學生。所以我會經常向周圍的每一位同志學習或討教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3
《數學教育概論》這本書是由張奠宙、寧乃慶主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數學系列教材之一,它帶附帶有一個光碟,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一個關於數學教育基本理論與實踐的概述,目的是幫助具有數學專業知識的學生獲得有關數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它不再只是“教材教法”的說明書式的記敘,而是闡述數學教育的規律,具有自己怕學科體系。全書分為實踐篇和理論篇。首先從觀賞、分析大量的數學教學案例入手,幫助學生編制教案,走上講臺。然後概略地介紹當代數學教育的基本理論,探討數學教學的目的、學生應具備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學模式、數學教育的德育功能等基本課題,同時研究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以及數學史、數學教育技術、數學教育心理等有關問題。書中設專章介紹和研究《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實驗,並就數解題和數學考試、數學教育研究等問題進行闡述。
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絡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物件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透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
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第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傑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於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透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透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係,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後,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係,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釐米,圓錐高几釐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4
有效教學是在新的教學形式下出現了,有效性教學可以使得老師採用各種手段各種方式用最短的時間來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從而能夠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所以加強教學的有效性在當下是非常必要的。特別對於數學這樣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更要做到來加強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在未來的學習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首先要把教材進行有效性的研究
對於老師而言要關注上課的內容是什麼,同時要知道教學目標是什麼,對於學生要做到充分的瞭解才行,並不是說上課的內容越多越好,越難越好,而是針對學生各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教學。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既要對課標、大綱有一定的研究,還要對課本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研究把握,對於課堂的效率也要進行相應的提高。教師對教材的研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對教材進行有效的鑽研整合,才能真正的用好手裡的數學教科書。
二、教師在有效教學中佔有主導的地位
對於每節課的內容及其講解的結構等都是由老師來進行設計指導的,所以教師本身在課堂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師的自身業務能力在數學的教學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說教師加強自身的素養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在瞭解自身優勢的同時,更要認識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這樣教師才能在自身能力上得到不斷地完善,才能給學生教學帶來更好的效果。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可能忽視課下學習的時間,知識注重課上和課前的教學,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身不能進行相應的反思和再學習,所以教師在平時也要注重課下的時間,同時還要做到和其他老師進行交流,只有這樣在不斷的學習交流中才能使得教師的能力水平不斷地提高,從而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認清學生在數學有效性教學中是主體
對於數學教學能夠有效學生是最最直接的反應,隨意教師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相應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首先在課堂形式上
對於數學的課堂教學形式而言不能只是單一的進行灌注,教師在數學的教學上可以採取多種形式,除了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外,還可以進行自學提問和分組討論的形式,這樣不但可以加強學生們之間的合作交流,而且還能在討論中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全體的學生更好的參與的課堂的教學中去,從而更好的體現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是新的課堂新式不能使為了熱鬧而熱鬧的,要發揮每一種課堂形式的作用價值,不能讓課堂教學知識流於一種形式,所以教師在這方面考慮的藥全面才行,找到一個合理的課堂形式才是關鍵。只有具有良好的課堂教學形式才能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時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領悟課堂內容更深的內涵。
(二)其次注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情況
根據相關資料的調查,我們可以瞭解到當下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並不是時刻集中的,經過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的前二十分鐘注意力是比較集中的,所以作為教師要注意到學生這一點,在內容的講解安排上要做到靈活的處理,不需要滿堂灌注,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時間,對於重點難點有所側重。對於數學這門邏輯性較強的課程而言,有時候少說一點可能會更好一點,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幽默生動的講解,這樣學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識,甚至在必要時做一些小遊戲來調節一些課堂的.氣氛。
(三)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好問題的設計
對於數學這門課程來說,有時候會了一道題目的方法,其他的同類型的題目可能會迎刃而解,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要注意問題的設計,只有經過精心的設計才能使得學生能夠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同時問題的提問要具有引導性,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學習,這樣才能使得學生不斷地進步。課堂問題的合理設計可以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享受大腦高速運轉的樂趣,從而在學習中能夠不斷地樹立自信心,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所以老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四)課堂教學中要進行分層教學
對於能力不同的學生而言,分層教學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分層教學可以使得每一位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所收穫,,所以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層教學,在作業的佈置上也要進行分層,特別對於數學這門課程而言,有的學生總是善於挑戰自我,善於做一些難題,所以教師在作業的佈置上要分成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針對課堂上的所有聽課學生而言的,而選做題則是對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準備的,這樣就可以使得每位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也不至於有什麼壓力了,使得學生能夠在不斷的挑戰自我中進行學習進步。
四、結語
本文透過對加強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心得體會的探討,認識到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總過才行,教師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尋求多種形式來進行教學,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也要不斷地進行各方面的總結反思,只有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5
嘗試教學法,是給學生創造一定條件或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法。在學習了嘗試教學法並應用到教學中,我發現嘗試教學法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減輕學生負擔。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在教學中我運用嘗試教學法的幾點體會:
一、有利於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嘗試教學法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於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課堂上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這種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嘗試教學法的流程十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透過問題情境的匯入、嘗試題、“試一試”、“做一做”等環節,結合教學內容並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知識,鍛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嘗試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境,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將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再次嘗試安排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能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二、嘗試教學法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並不是“聽”會的,而是“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絡、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師寫出。
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嘗試教學法正好適應了社會的發展趨勢,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例如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我積極運用嘗試教學法,每節新授課都先複習一遍相關的舊知識,再設計好嘗試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的時候,我先複習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同分母分式加減法”,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本例題,看看誰能最快掌握具體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興致盎然地紛紛投入學習中。自學課本例題後,再讓學生完成黑板上的嘗試題,結果,多數同學都做對了。這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為他們以後的身心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
嘗試教學法衝破了“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先讓學生大膽地去嘗試練習,從小培養兒童“試一試”的精神,長此以往,就能逐步形成學生敢於探索的精神。嘗試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先嚐試解決問題,教師只起輔導、引導作用。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上數學課中的配方時,我提出瞭如何進行配方這個問題,各小組積極參與討論,但是沒有一個組能夠說出其中的關係,因為書本上只給出了配出來的常數項,而沒有強調所配的是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然後我走到一個組的旁邊,提示他們:二次項係數是1,一次項係數與常數項數字有什麼關係?他們又熱烈地討論起來,不久,有一個同學站起來回答道:常數項是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當時我給了他一個微笑,並表揚了他,他高興得跳了起來。接著我讓他到黑板上給全班同學講解,他描述得很清楚,思路也很清晰。當他講完後,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他的數學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還不時跑到辦公室和我一起討論問題。看到學生的進步,感受到了學生的變化與成長,更加堅定了我繼續運用嘗試教學法的決心。
四、嘗試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小組內開展合作學習,每個班分成四到六個組,每個組有六到八個同學。學習小組的劃分按成績好差搭配,這樣就使課堂教學開始面向全體學生,最終改變了“只為少數人教學”的現象,達到“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目標,並且有利於營造同學之間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在具體問題的合作討論中,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嘗試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資訊的工具。一個人口頭表達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嘗試教學法中有一個環節是要學生討論、交流,在這一環節,除了組織、引導好學生,討論之後我還讓學生說說討論的結果。長此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總之,透過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師生平等、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個性化發展等多方面的優勢。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6
《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從對小學數學學科性質的認識出發,來分析與闡述小學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主要任務,並用發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論來論述小學數學課程的變革與發展,尤其是結合小學數學的發展和國家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來分析今天的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
從教學研究的論述角度看,本書始終將眼光盯住兒童的學習,始終在關注兒童的學習方式與認知發展。它教會了我們應該如何教數學。下面就從探究學習這一點談談我的體會。
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載體,透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來進行學習。透過學生主動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與體驗知識產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處理資訊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的研究性學習正是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他所未知的問題,透過數學手段來解決問題,且能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遷移到其它問題的解決上。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時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上用不著選擇和創新,因為自有教師為他們選擇、講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重在讓學生根據定義、公式照搬照套,機械運用,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這種機械、被動的學習方式中,我們的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創造能力,被教師不經意的注入式教學扼殺了。他們對數學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還怎麼能更深入地進行創新呢?在小學數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呢?根據對本書的學習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進行研究性學習,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其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
2.注意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於生活,生活充滿著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絡,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
3、要儘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發現。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小學生來說,能夠獨立解題並有獨到見解,這就是科學研究的縮影,也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創新的初步嘗試。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勇於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解題途徑,啟發他們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渠道進行大膽嘗試,提出新穎、獨特的解題方法,這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7
9月21日至23日有幸參加20xx年省“名師團送培”連雲港市“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的專題培訓。在開幕式時,臧雷局長的講話讓我感觸很深,臧局長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對教育的認識:教育要有溫度,心中裝著學生;教育要有高度,眼界高,關注孩子的未來,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教育要有厚度,用人文、學科通識的知識,認識兒童的知識;教育要有韌度,教師要堅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教育要有美度,有語言美等我感觸最深的是教育要有溫度,作為教師要心中裝著學生,想學生所想,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學好你的課,首先讓學生喜歡你的人。接著聆聽了金海清局長關於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改革的專題講座,金局長的講座精彩紛呈,讓參會的教師感覺欲罷不能。金局長從核心素養的要義、深度學習的課改等幾方面進行闡述。他把知識、技能、能力和素養的關係比喻成駕校的考試,交規相當於知識,移庫相當於技能,路考相當於能力,禮貌行車和安全駕駛相當於素養。這個比喻貼切的闡述了核心概念之間的關係。他指出深度的課改是指向深度的學習,是深入學科本質的學習,是觸及學生心靈深度的學習,是促進學生持續建構的學習。他告誡我們:教師要想做一名真正的教師,就不能只會埋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
接著聽了兩節示範課。戚穎老師執教的《我們身體上的尺》,在課中戚老師從幾個方面體現深度教學的策略。以問題為核心,促進學生思考的過程。如,她在講完老鼠剪了貓的鬍鬚,貓被卡在牆洞裡的故事後,說明鬍鬚是貓身體的尺,提問:你知道我們人身上有哪些身體上的尺嗎?使學生思考人身上有哪些尺。在學生應用身體上的尺測量實際的物體後提問:你們在用身體尺測量的過程中你有什麼感受?這些提問讓學生加深了思考的深度。以操作為手段,讓學生在動手中感悟。她在課中安排了測量自己的身體尺,測量一米有幾搾、幾腳、幾步,實際測量。這些活動的設計體現了操作活動的深度。戚老師的課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體驗,既有學生個體的思考,也有學生整體的討論、思考,把獨有的知識轉化為公有的知識。許冰彬老師透過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和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兩個活動,讓學生非常深刻的感受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係,很好的詮釋了深度教學的含義。
南通名師王蓓蓓老師的課讓我感到真不愧是名師,她的課亮點太多,我就以下幾方面說說自己的看法:她的課體現了展示的深度,在活動一外形美展示活動中,學生展示了用圓規畫圓、用圓形膠帶畫圓、用線畫圓等方法,其中用線畫圓,線分為普通的棉線和皮筋,學生在用皮筋畫圓時出現了畫不圓的情況,讓學生從中感受圓的半徑不變才能畫出圓;她的課體現了活動的深入,在活動二中,學生透過折一折、畫一畫的活動發現圓的半徑、直徑的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學生的活動時間充足,活動非常深入;她的課體現了討論的深入。學生討論找圓心的方法比較熱烈,有用找幾條線段那條長的方法,有用任意兩條線段相交找交點的方法,有在圓外畫一個正方形的方法,學生的討論非常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