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活動內容心得體會(精選8篇)

家訪活動內容心得體會(精選8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訪活動內容心得體會(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訪活動內容心得體會1

  人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可見,一個孩子的成長,家庭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父母的言行是多麼重要,這一點,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更清楚,為了瞭解這些,五月中旬,學校積極響省教委“三問三解”活動,組織我校班主任及其科任老師對所在班級的學生進行大家訪,雖然也不是第一次家訪,但這次的家訪仍讓我感覺收穫很大,在家訪得過程中有些體會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家訪協調了師生關係,更好地建立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信任。獲得許多第一手育人資料。

  教師親自上門家訪能讓孩子們從心裡體驗到“榮耀”,尤其是學習差的孩子,他們往往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友誼,他們往往存在自卑心理,這樣的孩子能把老師迎進家門作客,他們視之為“榮耀”,而因這種“榮耀”能有效地激發起他們潛在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尤其是中學生,他們的學習動力決大多數首先取決與對老師的喜歡。一但喜歡老師,則學習的課程對他們就有無限的吸引力。這樣,就能形成良性迴圈,讓孩子逐漸自信起來。

  老師家訪給學生帶去溫暖,也給家長帶去了溫暖。我們到達學生雒濤的家時,家長頗感意外,但並不很熱情,因為孩子成績不好,又很調皮。家長已失去信心。我和他們講他孩子的優點,比如籃球打得好,犯錯後不跟老師頂撞,特別是告訴他們,老師並沒放棄他們的孩子,期中考試,成績有很大提高,聽到這裡,家長很是高興。在班上,雒濤同學沒有給老師口頭保證,但家訪後他守紀,聽話,用行動作出了保證。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於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為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於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餘,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同時讓我們更深的認識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成長的不同影響。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多數會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管教子女嚴厲的家長,會教子女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品性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對自己的子女又過於溺愛的家庭;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和家長促膝談心,有的給予肯定和表揚,有的共同商討,有的用好的教育事例給家長作分析,委婉地指出其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二、能全方位認識孩子。

  我班的喻玟玥,在校性格內向而膽小,說話細聲細氣,有什麼事都藏在肚子裡,從不跟我說,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家裡卻很活潑。聽她媽媽說,家裡她可活潑了,把學校裡學的什麼都跟他們表演,跟他們說,這確實讓我很吃驚。

  其實班中家校反差很大的學生還有很多,經過家訪,全面瞭解了他們後,在今後的教育中,能更好地掌握他們的心理,以引導他們的行為。

  三、家訪,不能完全用打電話代替。

  電話交談不能全面地瞭解學生及家庭的情況,再加上農村有的家長比較靦腆,有話不願意說,而且電話裡有些話也說不清楚,如果不到學生家裡去看看,老師不可能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也不可能瞭解這個孩子的家庭,因為孩子的教育跟家庭有很重要的關係。

  四、家訪工作要“報喜”,為後進生的轉化創造良好的環境。

  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讚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於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了不免受皮肉之苦。這樣做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於教師,不忘這一“棍”之仇,給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礙。我家訪的物件若是後進生,對於他們是“雪中送炭”,給以“溫暖”,多給差生家長“報喜”。我利用時間去尋找“雙差生”的閃光點。“雙差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吃軟不吃硬”,我透過一次次家訪,反覆抓,抓反覆,先感化家長,再去溝通教育學生,給學生自信,希望和熱情。給家長“報喜”是後進生轉化的良藥,只有這樣,他們那柔弱的心靈之花才能在一個時時刻刻充滿陽光溫暖的環境中盛開,並結出豐碩的果實。

  五、家訪,很累但很快樂

  家訪,每次都跑那麼遠、那麼多的路,很累。但是,家訪也有讓我快樂的,比如,你會接過家長送上的熱熱的茶水,你會聽到家長一句句的問候,你會看見家長髮自內心的微笑,你會遠遠的看著孩子一家站在門前望著你的離開。等等,每每看到這些,想想累,辛苦都值得。

  我們的家訪深入到了每一個學生的家庭,忠誠地與學生、與家長交流,瞭解每一個學生地家庭狀況,學習環境,學生的個性,在家的表現,瞭解到家長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並做好詳細的記載,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非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透過家訪才能瞭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孩子的身理、心理教育刻不容緩,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絡,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家訪活動內容心得體會2

  教育工作,不是老師一個人的力量能夠獨立應對、獨立完成、獨立解決的。

  這次“課外訪萬家”活動,如同一場久旱逢甘霖的及時雨,播撒在家校兩地。在校園的大力支援下,在家長的用心響應下,我邁進了這群與我朝夕相處的孩子們的家,進一步地走進了他們的心靈。

  傾情家訪:強烈的願望呼喚我

  雖然與學生接觸有近兩年的時間,但對學生的家庭還不夠熟悉,為了更好地瞭解他們,家訪就顯得尤為重要。想到那裡,一種力量、一份職責、一股動力,瀰漫在我的周圍,心中有個強烈的願望在呼喚我——傾情家訪!

  教師作為職業人,工作量很大,教學任務繁重;作為社會人,又有許多家務瑣事,將兩者安排妥當已經不容易,還要在休息時間去完成家訪工作的確是對我們教師的一項考驗。在加上學生家長大多白天空上班,晚上才回家,太早太晚去家訪都不太適宜,這樣我就將家訪最佳時間定在雙休日或者是下班後5:30—8:00。但我是“沙市一中人”,是戰鬥在教育第一線的忠實的實踐者,也是愛心的傳播者。“沙市一中人”開展“課外訪萬家”,我得大膽開步!

  在家訪前我做了超多的準備工作,其中最有效果的是我佈置學生完成的《家庭專案作業》。在那裡與大家分享。在這份《家庭專案作業》中,有以下六個方面資料。

  1、請你畫出由校園出發到你家的最新最近最清晰的地圖。並寫出簡潔的“家庭地圖線路說明”,要有小創意。

  2、對自己在沙市一中近兩年的學習做一個自我解剖。

  3、你的困惑是什麼?

  4、家庭對你的學習,生活,成長,請做一個評價。

  5、你想對你的爸爸媽媽說什麼?

  6、老師到你家去家訪,你有何感想?這樣,我根據這份第一手原始的資料,選出最急需家訪最可能取得效果的學生作為家訪物件。在校園的支援下,家長的期盼中踏上了我的家訪之路。

  家訪活動內容心得體會3

  兩天的“愛心家訪”下來,腳肚子抽筋似的疼,但心裡是甜的。家訪,讓我有著與以前不同的感受,就像打開了一扇窗,走進它,我看到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力,看到了與孩子的溝通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更看到了教育的缺失和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xx—xx年11月19日。星期六,早晨,迷霧濛濛,空氣中瀰漫著幾許寒意。我獨自一人,步行到牌樓七組,這裡的路實在很難走,都是狹窄的陡峭小土路,看著小路兩旁的溝壑,心裡有點發毛。行至二公里處,岔道重重,該走哪條呢?正在舉棋不定之時,恰遇一到田地勞動的老鄉,聽我說明來意,他疑惑第看著我們:“上面的路更難走,你能嗎?”見我執意要去,他熱心地說:“好,那我給你帶路吧。。”於是,我老鄉一起前行。路越走越難,陡峭、泥濘。老鄉見我蹬著高跟鞋還走得這麼的輕鬆,不時投來佩服的目光。就這樣,我與老鄉一起邊走邊嗑,不知不覺來到梁雨禾家。“嘮,到了,那邊瓦房就是。”我謝過老鄉,來到了梁雨禾的房前。他家屋前有一株翠綠美麗的古柳,我估計有幾十年的光景了。房子和柳樹一樣的古老,幾間土木瓦房很破亂,沒有粉刷,屋內除了一張舊方桌和幾張條凳,再也沒有其他的傢俱了,可見家境十分貧寒。回想別的同學家那漂亮精緻的房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梁雨禾見我們來了,連忙把在廚房忙碌的爸爸叫出來,泡茶,拿煙,很是熱情。寒暄之後,我們說明了來意,同時也介紹了我校“校外訪萬家”工作的具體情況,我們向他爸爸談了一些梁雨禾同學的在校情況,梁雨禾還是一位很不錯的小孩,鋼筆字非常的漂亮,人也聽話,出現問題更多的是我們老師和家長督促不夠,關心不夠。梁雨禾的父親很是激動,一時說不出話來。談話中,我們也得知梁雨禾母親一直臥病在床,他們父女倆僅靠幾畝田維持生計時,氣氛頓時壓抑了下來。一種深深地自責湧上心頭: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他們家裡很快活。但梁父顯得並不沉鬱,他始終覺得以自己的女兒為榮,並表示感謝學校,感謝社會上的好心人,發誓一定把女兒撫養成有用的人。談話約有半個小時,我們也填好了《家訪記錄表》。表格的末欄“對學校的建議”,梁父顯得很謹慎,當得知我們家訪的.目的就是為了傾聽家長意見,辦人民滿意教育時,他才認真的寫上了自己的意見:要關心更多家庭困難的兒童。簽上字,我們告辭。臨行前,梁父一直拉著我的手,挽留:“吃飯再走吧,我做飯很快的。”從梁雨禾家出來後,我的鼻子酸酸的,心裡沉甸甸的。

  中午,我踩著坎坷不平的碎石路,走了近半個小時,才來到了最後一站——潘湖磚瓦廠——陳相的住處。這裡垂柳稀疏,屋舍錯落,在一片低窪之處,拔地而起了些許沒有粉刷的平房。看到我來啦,無憂的孩子興沖沖地在門前恭迎,年逾六旬了的爺爺也連忙放下在菜地裡耕作的農具。“老師好”,“段老師辛苦了”的聲音不時傳入耳朵。懂事的孩子不容爺爺的吩咐,自覺地洗茶杯,沏茶,放茶葉,儼然是一個小主人。步履蹣跚的爺爺,端板凳,抹桌子,像對待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款待我們。我為了不打擾老人一家的安排,儘量少佔用他們的時間,在客套之後,轉入正題——家訪。他們一家五口,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出去打工,爺爺在家中照顧孫子和癱瘓的老伴。家庭經濟條件不差,但最頭疼的是孫子的不聽話。老人很健談,向我們述說了孫子在家的種種表現,從老人的神色上中,看出了他的無奈與無助。是啊,年近古稀的老人自己生活都很困難,還怎麼來承擔這些呢?說著說著,老人老淚眾橫,坐在輪椅上的老伴也淚眼婆娑,孫子抽泣不已…‥最後老人也對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多督促孩子的學習,多演板,常提問,各方面都嚴一點。孩子坐在一旁,靦腆的神色中,也承諾了自己的夢想:一定努力學習,報答老師,報答父母,報答爺爺奶奶……臨別時,孩子口中“再見”的聲音,扣人心絃,爺爺的期盼“等孫娃考上大學後,我們一定接你們喝喜酒”。一股綿綿的尊師之情溢於言表,濃濃的愛意滲透在我們的骨髓深處。

  兩天的家訪,白天走村串戶,入夜輾轉反側。那含淚的情景,那祝福的話語,那殷切的期盼,不時地在腦海裡呈現。可愛的鄉村,孕育了憨厚的莊稼人;可敬的農人,養育了純真的孩童。純樸的鄉音,已潛移默化地滲透於我的耳中。稚氣未脫的笑言,求知渴求的眼眸,更驅使我這個當班的主人責無旁貸,義無反顧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對於家訪,我也深深的體會到:

  一是要講求質量,家訪要尊重學生的感受,千萬不能簡化為告狀,這是一個教師的職業道德。家訪的任務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個性情況、家庭的特殊情況,然後就是共同探索孩子的特點,找到教育的方法。

  二是要勤,經常保持家校聯絡,學生生病要訪,學生缺席要訪,學生家中有事情發生要訪,學生在校內外有偶發事件要訪,學生有厭學變化要訪,學生有情緒要訪。雖然有時煩一點,但勤能補拙,有助我們多發現一些問題,多解決一些問題。

  三是要講究藝術,成功的家訪,能使學生更親近教師,從而激發積極向上的決心;失敗的家訪會使學生對你敬而遠之,給你增添新的煩惱。因此,家訪也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在實踐中摸索前進。走進那扇窗———用愛心播撒崇高師德,傳遞人間真情。

  家訪活動內容心得體會4

  讓愛在留守兒童心間流淌

  近幾年來,我參加過多次家訪活動,走訪了許多學生家庭,不同的家訪感觸也不一樣。同樣的主題活動,傳遞著同一種情感,卻有著不同的收穫和體驗。今年的家訪活動讓我瞭解了農村孩子生活的另一面,與困難學生心靈的交流,更讓我明確了為人師者肩上的責任,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要給學生傳遞愛心。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正是在農忙時節,我利用三天的假期走訪了十名學生家庭。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山鄉人,我原以為對自己的家鄉瞭解很深,煥然一新的集鎮面貌,四通八達的鄉村水泥路,一幢幢新蓋起的樓房,我看見的是家鄉的發展變化,家鄉富裕了。可是走進學生家庭,踏上偏僻的田間小路,步入村野田宅,才發現我對家鄉的瞭解還不深入,閉塞和貧困仍然是家鄉揮之不去的陰影。

  在我家訪的十個同學裡,幾乎有一半是沒有見到孩子的父母,他們都外出務工。學生都成了留守兒童。我印象最深的是班上的秦登輝。走進他家時,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一進門,就發現屋子裡黑乎乎的,只有畫面很昏暗的電視螢幕在牆角閃爍。這可能是他家唯一的電器。屋裡空空蕩蕩,再也找不出像樣的傢俱,幾把破舊的椅子擺在屋角。我輕聲叫了聲“秦登輝”。他才從電視畫面中回過神來,從屋子裡走出來。沒有見到家長,他爸爸的電話打不通。我從孩子口中得知:母親去世,父親外出打工供他上學,他說他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父親可以回來,他唯一能跟父親聯絡的方式是當學校有事時,就去辦公室給他父親打個電話。父親在工地做雜工,沒有假期,也不能隨便請假。所以家訪,訪的是學生本人,就在這漆黑的屋子裡,我向學生了解了一些情況,孩子的答話總是吞吞吐吐的。由於孩子缺少了必要的教育,連請老師就坐和給客人泡茶這些簡單的禮節,孩子都不會。站著跟他聊了半天,我沒有詢問一句學習方面的情況,從他口中得知孩子很少和鄰居交往,每次放假,孩子回到漆黑的小屋,自己做飯,閒暇的時間就是看電視。家庭教育的缺失,讓我感到心酸。從他的話裡我知道沒有家長陪伴,小孩子一個人在家,他甚至都不跟鄰居接觸。遠親不如近鄰,他顯然不知道該怎麼請鄰居幫忙,我想聽到他說話的口氣,鄰居也不會願意幫——因為不知道基本的說話禮儀。我知道他膽小,可不知道他原來是不知道該跟誰說話,一個人孤獨慣了。我滿懷心酸地離開了他家。再回學校,同為母親的我,不再一味逼著他交作業——思想品德素質不能提高,學再多多沒用啊!我經常把他拉過來聊天,在聊天中跟他講些基礎的禮儀規則,漸漸的他不再反感,我能感覺到上我的課他的情緒都不一樣了,有點跟以前不一樣的刻意的認真。我覺得,那是他對我回饋的一份尊重。

  第二天下午5點多,走進羅何星家,接待我的是他的爺爺奶奶。從爺爺奶奶口中我知道了他父母離異多年,現在跟著常年在外打工的母親和繼父。他們基本管不到孩子,所以一直是爺爺奶奶在管。爺爺奶奶看到我非常高興,覺得老師很重視孩子。他們也告訴我,他們基本是沒什麼文化的,對孩子的學習完全幫不上忙,他們也挺著急,託老師多督促。可是在聊天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孩子不愛學習,其實跟他爺爺奶奶關係比較大。爺爺奶奶老覺得孩子太苦了,所以對孩子有些溺愛。很多事情都由著孩子來,反而讓孩子養成了懶惰任性的性格。我瞭解之後,利用我也是一個同齡孩子母親的優勢,跟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家訪結束了,我並不因為完成了任務而欣喜, 反而心情更加沉重。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守在下堡坪偏遠山區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卻只能解決溫飽,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出門務工。於是留守孩子們心靈上的空虛,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便成了農村孩子們永遠的痛。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個母親,我更看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擔。留守孩子的父母在外,我們就是孩子們的父母。在這個貧窮的山村,我們這些有愛心的教師才是孩子們未來的希望!我衷心希望愛能在留守孩子心間流淌!

  家訪活動內容心得體會5

  近一個多月以來,我積極配合班主任老師積極參與高新區教育系統教師家訪活動,與老師們結伴,走入學生家庭,與學生家長,面對面溝通,耐心傾聽家長的心聲,感觸很多,收穫很多。

  首先,透過這次家訪,我進一步明確了教師家訪的目的是與學生家長面對面地進行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讓教師也透過與家長的交談,更進一步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透過走訪可以更全面地從多個角度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可以讓學生增強自信心,老師走訪的感受比單獨說教學收到的效果大得多。

  其次,良好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文化程度高的家長對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從小就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處世有原則的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雖有欠缺,但會以言傳聲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這類孩子通常為人不錯,心地善良,只要在學習方法上多加以指導,一般會有較大的進步。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過於溺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些孩子的脾氣也越來越大。這些家庭往往會出現“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導致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透過學校單方面教育來改變孩子。

  再者,有些學生在學校表現與在家的表現通常有較大的差異。比如單親家庭的學生缺乏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隔代教育阻礙了學生的成長,這些孩子需要我們教師傾注更多的心血和愛。

  透過家訪,我深深體會到:作為教師,要想更好地、更全面地瞭解自己的學生,知道學生在家時的學習情況、社會交往情況和在家的表現等,就必須經常深入到學生的家庭中去,深入瞭解學生的生活,深入瞭解他所生活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重視;與家長很好地交流、溝通,瞭解家長對於學校、老師、子女的期望;同時,教師還應該把學生在校時的實際情況客觀、全面地向家長作一個說明,結合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與家長共同探討適合每個孩子發展的教育措施,幫助家長解決在育兒中的困惑,滿足家長的需要。這樣,也很容易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這種朋友式的關係為我們以後進行家校合作鋪設了一條溫馨的情感小路。

  千名教師訪萬戶,師生情誼傳萬家。課外訪萬家,走進孩子和家長的心田。

  家訪活動內容心得體會6

  本次家訪,作為聯絡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說到底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樑。透過家訪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援,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5月16日至18日,我對初一10班高宇飛、鮮芸、朱家彤、苟炎雨、楊靜這5位學生進行了家訪工作。居住點比較分散,以前我們家訪工作主要是以班主任透過電話聯絡的手段,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絡,共同溝通和探討學生教育問題。如何做好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掌握學生情況,進行家庭與學校雙向管理,開展各項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透過這次家訪工作之後,本人對本班學生家庭情況,以及學生個人的一些基本情況有所瞭解。下面就談談本人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思想上要重視家訪。

  家訪是班主任密切與學生家長聯絡的一種最常用的方法,勤於家訪,善於家訪是班主任帶好班的訣竅之一。透過家訪,可以跟家長交流情況和交換意見,統一認識,這樣既幫助教師我們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又幫助家長改進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從而能形成教育合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複雜的任務。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礎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門培養人的科學。”透過家訪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我們家訪方向的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都比較重視。雖然他們的素質比較低,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對孩子的學習都比較重視,對孩子的期望也比較高。

  二、家訪應有準備地進行。

  去家訪之前,我們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首先提前告訴了家長,叫家長和學生在家等待老師的到來。否則,學生家長不在家,白跑了一趟,既浪費時間,又達不到目的。第二,必須估計到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意想不到的情況,做好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第三,應針對學生的情況具體分析,想要說什麼,最好在心裡有個提綱,到時一五一十,侃侃而談,從容不迫,有條有理,家長聽起來肯定認真,覺得老師工作細心,很負責任。在學校做了充分準備以後,我們個人要收集家訪學生的一些基本資訊,如家庭成員,在家家長情況,經濟來源,在校表現情況等等。

  三、選擇適當時機家訪。

  有利的時機是成功的重要保證。例如學生生病在家回不了學校、學生取得優秀成績、後進生有很大進步、學生生活遇到了困難、學生之間產生誤會,以及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進行家訪效果是最好的。學生高宇飛,個性很要強,疲沓、缺乏男子漢氣質,同學關係和睦,不管男生,還是女生,都願意與他交朋友。平時的各科成績差,是老師眼中的學困生,但最近成績有些不穩定。在上次家訪中瞭解到父母不和這樣的情況。5月16日下午,跟家長談完後。家長聽了我們老師的一番話,認識到家庭氛圍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四、家訪要講究藝術性

  家訪時的談話最講究技巧,談話是指透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親切交談來進行。首先要尊重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多種缺點且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從愛心出發,、不要以偏概全,一差皆差。應該從表揚其優點開始,開啟家訪局面,使家長體會到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向家長彙報時要挖掘他們在學校的點滴的進步,不要當面告狀,不能把家訪當作告狀的機會,特別不能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數落學生,要告訴學生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學生。。交談中儘量做到多鼓勵,少批評。當然鼓勵也要適可而止,避免使學生產生驕傲自滿,沾沾自喜的情緒,同樣也要指出其不足之處,提出教育建議,希望獲得家長的配合,這樣家訪的氣氛會比較融洽,家長比較容易接受,孩子也會消除恐懼心理,願意改正缺點,增強進步的信心。再次,家訪中的語氣要親切,不要語調生硬。家訪中偶爾會遇到極個別素質較低的家長。他們嬌慣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對老師蠻不講理。教師去家訪,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針尖對鋒芒,發生口角,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談話要言簡意賅,話不投機就適時告辭。

  五、家訪要遵守學生在場原則

  學生在場原則指的是家訪時讓學生在場,家長、老師、學生在一種溫和、平等、輕鬆的氣氛中“三方對話”,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教育,這樣既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同時也可以給學生講話的機會,有利於消除消極因素,保證意見的準確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實性。

  六、保證家訪教育的延續性。

  學生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強與家長的聯絡,多方掌握學生的動向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我們應該使家訪工作經常化,無論學生在校或放假在家,我們都可以透過電話、信件等方式經常與學生家庭保持聯絡,經常溝通,確保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總而言之,透過本次家訪活動,發現很多在校學生的不良的行為習慣現象,都與家庭教育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良好的家訪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取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有助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利於師生關係的融洽,也能幫助教師改進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

  家訪活動內容心得體會7

  新生入園前家訪是幼兒園的一項常規工作。家訪主要目的就是傾聽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要求,瞭解孩子的特殊需求,獲得每位孩子家庭生活的第一手資料,幫助每一個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下面是新生入園家訪記錄內容,歡迎閱讀了解。

  家訪目的:

  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訪記錄:

  AA是我班一名幼兒,他聰明,好動,性格外向,學東西也很快,總的來說各個方面都不錯,也挺討人喜歡的。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不好好聽課。

  早知道這些入園的事情,預防孩子少造罪。

  為此,下午放學時,我和AA的媽媽進行了一次談話。她說:“我平常很忙,他爸爸上班時間卡的很緊,也沒有時間來管他。”我說,你們再忙,也不能不管孩子,這就要升入一年級,你們要不配合我們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來孩子上一年級就會跟不上。”她說:“以後我們一定要多抽時間來關心孩子經常和孩子進行交流,多和老師聯絡,一起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活潑的成長,並養成上課認真聽講愛學習的好習慣。

  看了這個寶寶入園一點都不難,關鍵是教育方法。

  家訪的成效:

  透過此次家訪活動,家長了解到了幼兒在園的真實情況,並在一定的基礎上提醒了家長應試在家庭內部也要有意識的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幼兒來說終生受益,讓家長了解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意義。

  幼兒園家訪記錄內容一般包括家訪形式、家訪原因、聯絡方式、家訪的內容(幼兒在家裡的表現、精神狀況、家長對幼兒園的意見或建議)。

  新生家訪工作指南

  1、家訪前充分準備。

  和搭班教師一同商量家訪中所要了解的內容,並設計成便於記錄的表格,準備好小動物標籤(二套,一套讓幼兒自選後貼在胸卡的旁邊,另一套貼在幼兒的報名單上,便於老師記住每位孩子的小動物標記)等。

  熟悉本班孩子的姓名,瞭解其父母的工作,並事先與家長進行預約。

  合理安排全班幼兒的家訪路線。既要每位幼兒都能夠家訪到,同時也要儘量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走冤枉路。如果不熟悉幼兒的家庭地址,可在與家長預約時先諮詢清楚。如:我們對您住的地方不太熟悉,請問您家靠近哪條路呀?有沒有什麼標誌性建築?

  如果你是新教師,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你已經告別學生時代,你是一位要管理一個班中二三十人的教師。

  如果你是新教師,還建議買一套與教師身份相吻合,穿著比實際年齡成熟些的服裝,這對新教師來講是不可缺少。

  2、家訪中細緻親和。

  教師主動與孩子打招呼,並可伴有親切的微笑、溫柔的撫摸。

  教師誠懇地與家長進行交談,瞭解孩子的小名、愛好、性格特點、身體狀況、禁忌症,以及家長的教養方式。

  3、及時將家訪中瞭解的情況進行記錄。

  回家後“過電影”回顧一下你今天家訪了那些孩子,將他們的臉和名字一一對應,將他們父母也做一下對應。

  4、應對家長送禮技巧。

  有禮貌的拒絕:“謝謝。但是我們不可以收。老師會愛護和照顧好每一位小朋友,請家長放心。”

  遇到特別堅持的家長,或者物件甚少,不經意間被放到了自己的包裡,如果物件小,可以在離開時放進家庭郵箱裡,並且立刻電話通知家長確認;或者回園後申報快遞回去。

  綜上,總之不能收受禮品、禮金、代金卡或券。

  家訪活動內容心得體會8

  為了積極響應省教育廳關於“課外訪萬家”活動的號召,我深入到學生家庭與學生家長面對面溝能,耐心傾聽家長的心聲。透過這次“課外訪萬家”活動,我感觸很深。覺得學生的學習、品行與學生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學生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1、進一步明確教師家訪的目的,是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家長明確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的同時,教師也透過與家長的交談,更進一步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透過走訪,可以讓學生感到老師的關心和感到老師更加親近中,老師走訪的感動會比單獨說教學生收到的效果大得多。

  2、良好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文化程度的家長對自己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從小就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但為人處世有原則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學習上的指導雖有欠缺,但會以言傳身教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這類孩子通常為人不錯,心地善良,只有在學習方法上多加以指導,一般會有較大的進步。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過於溺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脾氣也越來越大,這些家庭往往已出現“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上心,只是希望透過學校教育來改變孩子。

  3、有些學生在校表現與家的表現通常有較大差異,有些留守學生缺乏家庭關愛、家庭溫暖、隔代教育扭曲了學生的成長。

  4、家長對學校和老師普遍抱有較高的期望和要求。

  總之,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家訪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是做好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透過這次“課外訪萬家”活動,我們得到了許多收穫,決心在今後工作中繼續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家訪工作,為實現學校跨越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