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7篇)

三下鄉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7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下鄉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下鄉個人心得體會1

  曾經無數次幻想:我當老師是什麼樣子?

  直到遇見我的小三班,才知道當老師的樣子和我想象過的一萬種可能,都不一樣。

  從拿到學生名單的那一刻,我就開始猜想每一個名字背後的模樣。有的名字很特別,叫謝瑤文崎,是個靦腆的小女孩,問她為什麼名字叫“瑤文崎”她始終不願告訴我,只是一直害羞地笑著;有的名字很普通,叫錦輝,讓我猜想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事實的確如此,他懂很多課外知識,活潑機靈,在人群中像一道閃耀的光芒,印象中最深的是他在我的主題班會上非常積極舉手發言,在講到中國科技成果時,他說出了絕大多數學生都不知道的“觀天巨眼——中國射電望遠鏡”,在拓展培訓的遊戲中,錦輝也是參加夏令營的一百多個學生中第一個答對所有問題兌換獎品的人。我喜歡觀察學生,在觀察中瞭解他們獨特的性格和能力,就像讀一本又一本有趣的書,在課堂和課後慢慢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他們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

  這是我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站在講臺上。在面對學生之前,有過膽怯,害怕自己面對幾十個學生的時候會不知所措;害怕自己因為離開小學校園太久而忘記了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什麼特點;更害怕自己的課程不夠有趣,不夠適合小學生的知識水平……直到我真的盡我所能將教案和課件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真的走上講臺開始我人生中的第一堂課,才知道不必膽怯,不必驚慌,因為當老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的第一堂課是愛國主題班會,教學目標在於讓學生懂得愛國,瞭解家鄉開始,為此,我主要以圖片展示和播放影片的方式向學生們介紹了我國獨特地理環境造就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先進的科技成果,更以韶關為例,結合學生所處的環境,介紹了當地的歷史、地理知識,讓他們對自己的家鄉、祖國又更深刻的瞭解,知道祖國的可愛之處。隨後,還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們討論了有關如何愛國的話題,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答案的同時,學會如何接受他人意見。這節主題班會從構思、設計、修改、授課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我也在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學到了如何準備一節適合學生的生動有趣的課程。在授課中,最出乎我意料的是學生的熱情和配合,他們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信心,有他們的積極配合才有這一節讓我自己感到滿意的主題班會。

  作為班主任,我一直在關注著班上每一個學生的變化,他們從第一天的陌生到現在逐漸熟悉彼此,逐漸信任老師,願意在日記中分享自己的內心感受,是我非常欣慰的事情。如果有機會,我也希望能夠看到他們更多的變化,能夠看到他們一點點成長,但是我們的暑期實踐很快就要結束了。我很珍惜這一次當小老師的機會,很高興能夠遇見39個性格不同,卻如天使般可愛的孩子,與他們相遇,很幸運。

  三下鄉個人心得體會2

  十九號早上我坐上了離開英德長徑村的車,這些天來一直對我們關愛有加的老爺爺出來送我們,心裡真的挺不捨得的。

  想起六天前我們剛來到這裡的時候,簡陋的樓房,悶熱的天氣,各種的蚊蟲,吃飯自己做,睡覺打地鋪,洗澡用冷水,讓很多人都覺得有點想家了。不過這些天相處下來,我們反倒覺得這是一種生活的體驗,愛上了這裡的一切,即便是一個只是用一塊木板擋住的廁所。

  這裡的村民很好客,很熱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這裡利氏的組長,一個66歲的利爺爺。因為這個村子的特殊,這些天我們一直受到這位老爺爺的照顧,為我們張羅活動,通知村民。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他超喜歡喝酒的,常叫我們去陪他喝酒,陪他聊天。可別看這老爺爺66歲了,心態可是很年輕,身體也很健康。說實話,我真的很感謝這位爺爺,看著那次他因為我們的文藝演出要掛橫幅爬上爬下為我們固定掛橫幅的釘子的時候,心裡不是滋味。希望這位爺爺永遠開開心心,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讓我記憶猶深的還有一個叔叔,他供著一個女兒讀美術,每個月都得交高額的學費。不過當我看著他談到他女兒畫的畫的時候開心得像一個小孩,就知道他是多麼愛他的女兒。雖然他每天賺的錢不多,不過他還是義無反顧地支援他的.女兒。他說過:“人的一生最多有3、4萬日,不能只是一味追求更多的錢,總有比你更多錢的人,人的一生圖的是過得開開心心,不為生計犯愁”、“孩子要讀書,我無條件支援,再多錢我都可以想辦法去賺,不過要是他自己不努力我就沒辦法了。”“我不需要兒女怎麼回報我。只要我身體健康,我就能自己活下來了,孩子自己過得好就可以了”這一句句話都讓我對這位叔叔肅然起敬,雖然他沒怎麼上過學,不過他對人生的看法和見解讓我對這個村莊的進步感到很欣慰。而且他的話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感受到他對人生的闊達和對兒女的愛,也相信他們的生活會過得越來越好的。

  這些天的生活還得好好感謝班上的女生們,辛苦她們每天起早幫我們準備早餐,中午和晚上又得提前準備柴火和煮飯,而且多虧她們的好手藝才能讓我們即便是在辛苦的日子裡也能嚐到超好吃的飯菜。(雖然有一些菜很鹹,嘻嘻)

  這些天的生活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看著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出外勞作,中午還得頂著烈日下田的艱辛,使我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繼續加油,書寫自己的人生。而且這些天和村民的交流溝通,讓我更懂得怎麼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也鍛鍊了自己的膽量。

  這六天,我們收穫了很多,感謝長徑村給予我們的一切,希望當地的村民天天開開心心,身體健健康康。我們會記著這個地方的,在將來的某一天我想我們會有機會再回來探望你們的,不為別的,為的是我們永不逝去的友誼。(老爺爺,來,我們喝一杯)

  三下鄉個人心得體會3

  在5月日的早上我們三下鄉的部隊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吉水楊萬里故園,這是我第一次的下鄉,這次下鄉時間雖然短暫,但我學到很多東西,感觸頗深。我又一次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

  還記得出行前的疑慮和不安,我們並不怯懦,但社會這部書我們還需要慢慢來讀懂。對於專業知識和學習能力,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可是當我們懷揣著理性的知識去叩響社會實踐的大門,還是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即便是我們做過準備。

  實踐開始的時候,我們有許多迷茫:“探索新農村環境模式構建”,聽起來簡單,實際調研卻該如何下手?區區29個大一學生,要試圖去解決一個全國存在的大問題,怎樣找到突破口?調查過程中,要與鎮政府,村委的官員頻繁接觸,能順利得到想要的支援和幫助嗎?本身與我們並無聯絡,走訪他們會不會“吃閉門羹”?近30度的高溫,我們要走到偏僻、分散的村落向農戶瞭解實際情況,我們能不能堅持下來?村民的家電能不能修好?

  但是當我們以一個團體真正走到實踐中去,發揮集體的智慧去尋找一個個問題的答案時,我們最後發現,其實每一個問題都有解決辦法:調研主題過於寬泛,我們可以選取為楊萬里故園代表具體分析;對於新農村環境鏈的構建,我們只需要從大學生的角度抓住幾個亮點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得到鎮政府,村委的支援,我們需要找準方法、表明我們的目的;與人們交流,可以藉助當地村委的聯絡和團隊的優勢獲取機會;深入村莊走訪,做好充足準備,互相幫助堅持到底也可以完成……

  走過再回想,其實一次三下鄉實踐,考驗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知識和體魄,更重要的,是考驗我們的精神,考驗我們有沒有精打細算的周密,有沒有臨危不懼的冷靜,有沒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有沒有隨機應變的果敢……

  這一段特殊的經歷,給我最深的體會是: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風華正茂的青年,我們最缺乏的,不是理論知識,也不是具體的方法,而是“敢為天下先”的豪情,是不畏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大學生要積極走出去,開闊自己的視野,在實踐中完善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加優秀。

  金庸的武俠小說那些真正無敵的頂尖大俠,不是那些能夠打敗天下人的高手,而是最終戰勝自己的人。

  一路走過,雖然是“天之驕子”變成了“天之焦子”卻終有收穫。

  真想再回去走一回山路,喝一口山泉……

  當重新漫步在親切美麗的校園,當曲折的山路、緊張的交流和泉湧般的汗水都變成美好的回憶,當一切歸於平靜,回首向來蕭瑟,我最大的體會是:對於青年大學生來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三下鄉個人心得體會4

  本來報名參加三下鄉的動機十分簡單,可是是當作一次鄉村旅行。我以為艱苦的鄉村生活是一種愜意,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些完美的憧憬一向維持到我去到學校,見到簡陋的宿舍沒有水電,見到沖涼要十幾個人排隊,見到十九個人吃30元一餐的飯。我那時絕望地感嘆:自我怎樣不好好在家待著,非要跳入火坑呢?

  但漸漸地,我發現三下鄉的魅力所在了。我們在清涼的仲夏夜吃西瓜,一齊談天說地,那時的西瓜比任何時候都甜;或者熱熱鬧鬧地吃飯,溫馨的感覺此刻想起暖暖的;深夜夏蚊成雷,悶熱難寢,則起身漫步走廊,夜那麼靜,所有人都睡了,僅有我仰件星空,感受清風,不禁心曠神怡,逸興湍飛,彷彿心主天地,動靜由我,深山間靜謐將我震撼住了。所以我總是最晚睡的一個,因為我享受那份徹底的靜!

  七天,把童心重拾。

  我本是後勤組,只是負責打雜,沒有上課。有個隊友平時很內斂,但上了一次課後興奮得像個孩子。“你上課就明白了,學生太可愛了,他們的眼神讓你很感動!”於是我就找了個機會當了助教,走進課堂。學生們帶著尊敬叫我教師,他們好奇地圍著我問各種奇觀的問題,他們的眸子裡寫滿了對未知世界的嚮往,他們的笑容憨厚而樸實。在7天裡,我感受到了!感受到童心的無邪、聖潔、莊嚴!我改變著他們,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我收穫著感動,也開始從心靈上回歸童真,開始擯棄成人世界的虛偽。我想,我的改變應當歸功於這群天真爛漫的孩子,我的學生。

  七天,我收穫著友誼。

  如果問我最難割捨的是什麼。我想必須是這十八份友誼!那裡的友情因樸實而純粹,因純粹而真實,又因真實而歷久彌新。三下鄉的隊友都是懷集的精英,能和他們度過這七天是我的榮幸。生活中我們相互幫忙,活動時我們並肩作戰。有點像戰友,又有點像家人。記得我們一齊買菜,一齊做飯,一齊搞活動,有困難互相安慰,我感冒了他們會給我感冒藥,喉嚨痛他們幫我買金嗓子,他們需要幫忙時我會欣然相助。記得我走的那晚很多人送我了,我和他們一一握手、道別,依然像平時一樣談笑風生,不正經,但心裡卻拼命地痛了。人生很多個七天,但這七天因為有了他們,變得刻骨銘心,一生難忘!以後任是時光荏苒,一想起三下鄉之行,我都會為這十幾個朋友微笑、感動、並由衷感到幸福,因為我曾和這群優秀的人並肩作戰過!

  這次三下鄉是一次收穫之旅。艱苦著,歡樂著;奉獻著,收穫著;傳授著,學習著。我記得中國有句古話叫“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那三下鄉的餘香應當已經瀰漫在我的回憶裡了,芬芳一生,讓我受益匪淺。

  三下鄉個人心得體會5

  這八天有痛,這八天更有快樂。

  這兩天當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一旁寫著這次三下鄉的個人總結時,回憶著這幾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的畫面,一個個熟悉而又親切的名字在我腦海中浮現。再想一想回來時孩子們送給我的告別信和他們自己畫的畫,並且忙著記我們的聯絡方式,突然覺得這八天的光陰是短暫的,就在這短短的八天,我們學得一生中難以得到的東西——團隊的精神、堅強的意志、真摯的友情———我們沒有虛度這八天,我們一直在用心做事。

  七月的驕陽帶來我們的汗水。生活沒有想象中的艱苦,但也不輕鬆。我相信只要我們足夠的堅強,那麼一切的困難都會成為我們腳下的墊腳石。我們在一起有說有笑,可能有人說是苦中作樂,但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這種吃苦是幸福的。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去解決困難。坐在返回的車上,大家對這八天的生活心生種種感嘆,感嘆八天的米飯,感嘆八天的短暫,感嘆八天生活的艱辛,感嘆八天生活的充實————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真實而又實在,艱辛卻也愉快。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假如沒有這次活動,我不會那麼快地提升自己的思想,豐富自己的經驗。

  我不知道明天的困難將會是什麼,但透過此次下鄉,我知道無論以後發生什麼都要堅持自己最初的想法,一旦決定了就盡心盡力去做,不要因為困難而退縮。

  這八天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八天,八天的種種讓我對生活和工作以及自身今後的學習有了比較深的瞭解。

  透過這次實踐,我對自己也有了一個新的定位,對自己的不足也有了清醒的認識,比如人際交往能力、處事應變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只有跌倒了,才能走的更好;只有疼過了,才能學會成長。短短的七天,教給了我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成了我以後人生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給我的生活閱歷又添上了濃重的一筆。成長向來都是痛並快樂著的,我不能害怕跌倒,我更不能拒絕不足。因為只有經歷了生活的磨礪,我的人生之刃才能更加的鋒利,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讓人生更加出彩。

  三下鄉是個鍛鍊個人能力,充滿艱難困苦的活動。我們頂住了驕陽之烈,忍受了生活之艱,我們猶如冬日裡的一團烈火,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我們沒有選擇逃避,逃避自己的責任。都說只有義無反顧的付出,才可以理直氣壯地收穫。一個星期下來,我們累了乏了。卻掩飾不了我們內心的喜悅與踏實,我們收穫了感動,收穫了成熟,收穫了成長。在這個過程中,真心的微笑、堅強的背影,以及那一封封孩子們送給我的信和畫也構成了我生命裡最珍貴的回憶。

  三下鄉個人心得體會6

  作為當代大學生,在對能力培養這一問題的思考,都有或迷惑或清晰的答案。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社會的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接受實踐的考驗。為了讓同學們初步瞭解社會,初步瞭解自我的能力定位,本團支部特舉行此次社會生存時間活動,旨在讓同學真切體會到社會的氣息,明確自己需要如何塑造以適應社會需求,從而從現在坐起,時刻謹記提高自己。

  此次活動得到了同學們得廣泛支援,大家都積極地帶著信心和好奇心參與進來。活動當天大家都很早就集合完畢,班委在作完簡短的交代之後,我們一起合影,之後就各自出發。由於沒個人被要求只帶單程的車費,因此有些同學在上車前還是有些顧慮,但是經過其他同學一鼓勵,也堅定地踏上了去程的公車。

  同學們事先預備去的目的地無外乎東街口,臺江步行街,中亭街等繁華地段。所找的工作包括髮傳單,餐廳服務員,寫字員,快買飲料員等。

  有的同學終究沒有找到工作,只能求助於其他同學,最後所有同學都按時安全地回校。有的同學在被幾個甚至十幾個商家拒絕後,終於找到了工作,他們說那一刻,是幸福的。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經過多次被拒絕,我們總結了一定的經驗,特別是找短期工的經驗,沒找到工作我同學也在思考原因。大家都深切體會到,生存不容易。

  在工作過程中,同學和商家之間有一定的交流,由此讓我們瞭解到一下商家的具體情況。讓我們在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這個社會。當我們身處來去匆匆的人流中,更多地應該去思考如何讓大家關注你,如何讓自己閃亮,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找到工作的同學都留下了照片紀錄,還有商家更是為我們一天的工作寫下評語。畢竟這是很多人第一次涉足社會,無論什麼樣的成果都是意義非凡的。

  結束了一天的社會生存實踐的體驗,許多參與的同學對這一天的經歷都有很多的心得體會。

  經過這次的活動,同學們特別是沒有找到工作的同學們,對社會有了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生存不容易。要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到一快能讓自己生長的土壤,真的需要智慧,能力和勇氣。活動之後,同學們都反映此次活動效果不錯,大家受益匪淺,真正讓大家學到了一些在學校中學不到的知識。

  社會是殘酷的,但是不是對所有人。大學本科不一定都是人才,準確的自我定位才能樹立正確的理想目標。這次社會生存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實現了這一點。同學們在抒發由此次活動而發的感慨後,必定以更佳的狀態投入到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去,最終實現專業知識和個人能力共同發展的目標,為在社會中浪遏飛舟而繼續武裝自己。

  三下鄉個人心得體會7

  為期一週的暑期三下鄉服務活動已於7月16日落下帷幕,在這期間,收穫了許多感動、鼓勵與真情。

  此次三下鄉,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支教支農、宣傳耕種環保與種植科技、調研民情民意等,而我是調研組的成員之一,負責聯絡當地村的村長、村書記等領頭人物進行採訪和調研,也可以到學生家裡採訪家長。

  對於我們這樣一批下鄉服務隊,不少村上的人都是避而遠之的,因為在我們向路上的村民派發我們的環保知識、種植甘蔗的科技以及調查問卷時,很多村民都是拒絕接受的,更有甚者,我向一戶人家的孩子遞過去一份種植科技時,她畏畏縮縮的把手背在身後,一步一步退回了家,接著就是她家裡傳來一陣狗吠……

  不得不說,在這個鄒圩鎮裡,農民們的思想始終是帶著十足的警惕性的,即使他們知道我們不是壞人。我們不知道,農民叔叔阿姨們是怎樣看待我們的服務活動的,存在很多問題,導致無法按照原計劃的進行每家每戶的家訪,所以我們的工作也是做得像蜻蜓點水一般,但還是略有收穫。

  關於教育方面的問題,從調查問卷看,大部分家長認為接受高等教育,即讓孩子上大學是十分有必要的。他們表示,雖然家庭條件不富裕,但在必要的時候還是願意提供高額費用讓自己的兒女上一個好的學校就學,因為他們覺得,假如不接受高等教育,在以後的社會中就不能找得到好的工作,生活就沒有保障。從這些言語中,我切身體會到了作為父母的那份苦心,為孩子的長遠考慮得很周全。就像這幾天,我們在簡陋的教室裡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寫暑假作業,家長也沒有阻止說不允許我們亂教小孩子之類的,反而是越來越接受我們,有時給我們送來了一些青菜冬瓜,這已然讓我們感動與欣慰。我想,不管條件如何艱苦、觀念如何封建,不變的是他們堅信教育為本。

  在支教組,從孩子們的口中我們也大致瞭解了這裡農民的生活狀況。雖然一路進到這個村子裡都會看見推行計劃生育的橫幅,但每一個家庭都會有3~4個小孩子,父母在外工作,留守兒童很多。在一個偏避的地方,有一個幼兒園,叫多多幼兒園,那裡是留守兒童的聚集地,我們去教他們寫名字、畫畫、玩遊戲,腦海裡滿是回憶與憐惜。

  除此之外,我們有幸採訪到了村委副書記,在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談話中,我們瞭解到鄒圩鎮農民關於教育的思想觀念、對學校完善的期待與支援,還有各方面的生活條件情況。

  第二天,在我們即將登車離去的時候,很多小孩子紛紛來到我們身邊送別,我們互贈紀念禮物,滿心的感動,無法言語。而就在我們啟動離開後,孩子們的身影消失在眼簾,我的手機顯示一條簡訊:姐姐你們剛才走的時候,大家都很傷心,有些小朋友哭得哇哇叫,希望你們一路平安,等待你們再來教我們唱歌跳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