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關於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

  今年11月12日,市小學語文教研員培訓會如期而至。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盛會,大家相聚一堂,研討交流,倍感收穫頗豐。雖然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天,但學習的內容與形式都很豐富。

  首先,聽取了丈八丘小學董春玲校長的報告,大家都深深為董校長勤奮敬業的精神所折服。她獨特的辦學特色,於細微處見真諦,於平凡中見偉大,思路超前,理念先進,精神不倒,永不言敗。由此我深感到:

  一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丈八丘的成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我們一定要更新觀念,加快發展,自主發展,有思路,有想法,有目標,有夢想。

  二是紮實推進教科研團隊建設,培養優秀教師團隊,以教科研促發展。應該說我們的起點要比他們高,我們的條件要比他們好,我們可以跨越式發展。因此要著力建好四級教科研網路,真正做到校校有課題,人人有課題,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再有,敬愛的市小學語文專家陳中傑、李玉華老師的講話,是我今後工作前瞻性的指導。從他們的講話中使我更清楚的明白了教研員的角色,教研員是新課程理念的傳遞者,承擔著對一線教師的培訓任務。雖然面對嶄新的課改理念,使我們和一線教師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教研員對於新課程理念的態度、理解程度,卻將直接影響著一線教師對新課程的執行力度。

  總之,此次學習讓我更深刻的去思考作為教研員的角色定位。作為教研員要在不斷學習中更新觀念,創新學科教研工作思路,以敏銳的觀察力和超前的意識,發現、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在教育教學指導工作中,營造民主的氛圍,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堅持以師生的發展為本,為實施素質教育盡職盡責。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2

  2020年7月16日至20日我參加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研員培訓,在這幾天的學習培訓中,我有幸觀看了教育部專家及教材修訂學院院長、教授的精彩報告,使我感悟頗多,受益匪淺。他們的報告,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上的收穫,更是能力的補充。培訓的時間雖短,但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明確了教研員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領悟出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努力的方向。透過學習,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轉變思想

  透過培訓,使我對教研員這個角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教研員不只是聽課、評課、檢查常規教學工作這麼簡單。教研員是老師的老師,是專業引領者、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師們一起研究、探討存在的具體問題,看到教師們看不到的,想到教師們想不到的,有著榜樣作用。

  二、理論提升

  專家們的精彩講座給了我一次次心靈的撞擊。聆聽了教育部教育司司長楊貴仁就新課標下的工作對全國體育教研員工作要求及期望,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季瀏講座的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他透過大量的理論知識講座作了全面的剖析,使我茅塞頓開;聆聽了潘紹偉、汪曉贊、譚華、陳雁飛等教授專家的講座,使我認識到要想成為優秀的教研員,必須重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分組討論聆聽了全國各地的教研員關於網路教研的思路與方法,使我懂得了一些使用技巧,知道了如何建立自己的網路平臺,如何利用這個平臺進行交流和學習,充分提高了自己網路研討能力。

  三、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研員是學校教研工作的引領者和指導者、是老師的老師,要想真正地成為老師的老師就要學無止境。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這樣教學研究才能深入,教學質量才能保障,教學成果才能豐碩。

  “語言是花苞,行動是果實,”有了深刻的培訓體會,就要把它付諸於行動,在今後的教壇上,我要把學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校本培訓,帶領全體體育教師積極學習新課標、新課改,更新觀念,努力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實效性,力爭在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開拓創新,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更高,更智慧化,走進課堂,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指導服務,有自己獨特的學科見解,成為讓教師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員,努力適應教研工作的需要。讓我們快樂健康享受教師的快樂健康成長。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3

  20xx年4月27日和29日,我參加了x市組織的鄉鎮數學教研員培訓活動。在這幾天裡我們觀摩了七節課,這些課都是在全國比賽獲得一致好評的優質課,也聽了優秀教師的點評,自己也參與了點評,可以說透過短短兩天的學習收穫很多。所以,我簡要的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傳統教學模式並不是適應所有的教學內容。

  這期間我聽了x老師的《垂直》一課,感受頗深,這堂課打破原來教學模式,沒有創設情境,也沒有讓學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給出垂直定義,然後逐步分析定義,實現對定義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聽我這節課,我心裡打了好幾個問號。這節課為什麼可以這樣上?別的課這樣上行不行?什麼樣的課可以這樣上?最後我當初這樣的結論,這種教學模式不適合所有的教學模式,之所以這節課能用是因為,垂直這個概念是人為定義的,不是說可以透過推理,交流得出來的,比如說,太陽,月亮這些名詞一樣,是前輩給起的名字,我們就沒有必要費勁再起一遍。也就是說類次於這種定義性的知識可以。還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學到的,兩點之間有且只有一條線段,這種也是可以的。

  (二)還數學課堂安靜

  尤其是聽完x主任的講話。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次課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開課在我眼裡是熱鬧有加,整堂課如雷貫耳的掌聲、讚揚聲、小組合作討論聲,遊戲高興地叫喊聲,真的聲聲入耳,還有那變幻莫測能刺激視覺的課件,一個比一個美,讓我們可望不可即。而這次的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已經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時間,迴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資訊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套用潘主任的`話就是一節課就那麼些時間,話都讓老師說了,學生說什麼?時間都讓老師佔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在哪裡?

  (三)體現新課標的精神,重視營造愉快課堂。

  透過這幾節課我們可以看出這幾位老師都是在努力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在本次學習培訓中,我們看到每位教師都體現了這點――重視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而是現在課堂中的,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x老師和梁少美老師,張老師幽默,梁老師和藹可親。

  總之,透過這兩天的培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尤其是一名教研員,需要學習的更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學習新課標,刻苦鑽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4

  為期六天的教研員遠端研修開始了,帶著期盼與夢想,我們踏上了研修的平臺。六個專題的學習,使我們收穫頗豐,觸動很大。本次研修讓我們接受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高質量的培訓,給教研員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讓我們對教研室以及教研員的角色有了嶄新的認識,下面是我本次學習的一些體會,簡要總結如下:

  一、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積極主動的學習。

  學習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徑,是適應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生存之道。教研員也是如此,只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研員。要樹立學習意識。要增強提高學習能力的緊迫感、責任感、危機感,深刻認識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要端正態度主動學習,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始終如一地抓好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地學習,完善自己,與時俱進。

  二、教研員角色的轉變。

  1、從原來的學科教學的指導者成為專業課程的領導者。

  新時期對教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能再停留在以提升學科教學質量為目的的對學科教學的指導上,而是應該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正確的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積極吸納新的教育理念,勇於參與課程改革,不斷引領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成為課程建設的領跑者。

  2、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並提供支援和服務

  作為教研員要多走進課堂,走近教師,多溝通、多交流,得到教師們的認同。既要滿足他們的專業需求,又要關注他們的心靈成長,克服職業的倦怠,激發職業成就感,增強專業成長的內驅動力。為教師的學習和才能的施展提供適宜的平臺,為他們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3、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不斷改進工作方法

  作為教師的引領者、服務者,課程的管理者,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非常的重要,就像培訓中講到的:一是提升教育教學研究能力,二是提升課程管理能力,三是提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建設能力,四是提升課程評價的能力,五是提升專業聽評課的能力。

  同時不斷加進工作方法,建立和諧的研究團隊,激發教師的自主性,最佳化評價和反思等管理手段,以便更好的提升工作質量。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開拓創新,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更高,更智慧化。走進課堂,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指導服務,成為讓教師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員,努力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研員。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5

  非常榮幸能參加本次全縣教研員培訓,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對於一個剛成長起來的教研員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聆聽了專家們博大精深的講座,使我心中豁然開朗,同時也明確了教研員的目標與職責,正如王局長所說的:“你就是那條鯰魚,但你還是一條魚”。教研員是教師中的教師,是教學中的研究者、評價者、引領者,是教學中的領頭兵,這就是教研員與教師之間的不同。那麼我們應如何在學校、教師中發揮其“鯰魚”的作用呢?

  一、不斷學習,促進成長。

  學習是提高個人能力的基本途徑,作為一名教研員必須有豐富、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較好的教育教學理論修養。因此,只有積極主動的學習,從各方面汲取新的營養,整合各學科知識,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個人專業能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研員。

  二、具備“研究”意識。

  從前一提到“課題研究”,感覺深不可測,總認為這是專家們的事,聆聽蔡主任的《中小學科研課題的研究與管理》使我茅塞頓開,對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只要我們定準了起點,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尋找教學中存在的疑點,案例,現象進行有效、持之以恆的研究,在研究中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學並得以推廣。力求以研究促進教研、改進教學,成為一名學習型,研究型的教研員。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教研工作中要不斷地增強學習意識,做一個學習的先行者;理念的傳播者;改革的探索者;實踐的反思著;資源的開發者;教學活動的服務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