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暑期教育心得體會(精選6篇)
2021暑期教育心得體會(精選6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暑期教育心得體會(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暑期教育心得體會1
在暑期繼續教育期間,我有幸聆聽了陳國安教授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碰撞”的專題講座,安子教授的講座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卻又不失專業水準引領的風範,讓我受益良多。
文化與教育骨肉相連,一個國家要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必然離不開其民族文化傳統。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複雜性和多面性,傳統文化對現代教育程序產生著不同層面的影響。
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近些年來,國家倡議傳統文化的迴歸,“傳統文化進校園”、“建立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提案和呼籲,使傳統文化這塊美麗的奇葩,從遠古復甦,興起一股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加強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力,增加在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方面教育的內容,使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對在校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將更好地傳承中華歷史的文明,透過儒家思想的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標準、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提升思想內涵,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
但是,傳統文化在與現代教育相融合時,由於二者本身的差異,也出現了一些碰撞,因此要更好地使傳統文化融合於現代教育,併為之服務,就需要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契合點所在。一、應該弘揚傳統文化的優良美德,加強素質教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價值的精髓集中得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孕育的優秀傳統美德當中,它們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應當是我們最寶貴的教育資源。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於追求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要將素質教育與優秀的傳統文化很好地結合起來。二、應該吸取傳統文化精髓,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要根據學校的中心工作,因地制宜地利用自身優勢,總體設計活動內容和形式,凸顯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三、應該以教師專業化為契機,融傳統文化於教師發展之中。在當前形式下,傳統文化的培訓應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相結合,校本培訓應當是最好的方式。
總之,要做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融合,一定要尋找到兩者的契合點,使傳統文化能有效的貫穿到現代教育之中,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復興。
暑期教育心得體會2
一、充分認識到學校開設網路道德教育課的必要性。
建議儘快在所有的小學增設網路道德教育課,透過講座、主題班會、知識競賽、辨論會、手抄報、板報等教育、宣傳活動,強化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讓學生清楚地認識網路既能給學生帶來“學習的革命”,也能傳播非健康資訊,毒害學生幼小的心靈,嚴重威脅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告誡每一位學生,上網時,要充分利用有價值的資訊,學習有用的知識,不要接觸那些有毒的資訊。同時,引導學生自覺遵守虛擬空間的遊戲規則,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
二、建議經常開展有益的網路活動。
為了更好地發揮網路的作用,建議學校經常開展有益的網路
活動,透過校園網舉辦網上作文、電腦繪畫、網頁設計和智力遊戲等多種形式的比賽,吸引學生踴躍參加,把他們上網的注意力引導到豐富知識、鍛鍊智力的興趣上來;教師也要注重學科與資訊的整合,充分開發和豐富網路教育資源,引導學生透過網路拓展知識面,學會善於收集網上資訊資料,提高學業成績。
三、必須加強家校對學生教育監督方面的配合。
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老師一般都比較注意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監督。但孩子回到家中後,如果家長沒時間監督或不注意引導,就容易造成孩子長時間上網,甚至出現孩子單獨上網時受到誘惑瀏覽一些不良的資訊。
因此要求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的同時,應儘量抽時間陪孩子一起上網“衝浪”,既能起到監督作用,又能對孩子上網時遇到的一些問題及時進行分析解惑;如沒時間陪孩子上網,也可以透過“歷史”按鈕檢查他瀏覽過的網頁,發現不良傾向也能及時制止,並採取“亡羊補牢”的防範措施。另外,還要嚴格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以免過度上網造成孩子視力下降和腦部疲勞等傷害,甚至會導致電腦綜合症。
總之,網路給我們提供博大的知識海洋,孩子上網就如同在海上衝浪,既可以在海里揀到寶貝,也可能遇到風浪和暗礁,只要教師和家長密切配合,積極為學生健康上網保駕護航,就能讓這一隻只小船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
暑期教育心得體會3
短短六天的培訓,讓我們受益匪淺!短短六天的培訓,滲透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讓我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短短六天的培訓,使我們對小學語文教學信心倍增!這就是我參加這次培訓後的真實感言。
一、培訓層次分明,目的明確。
本次培訓的諸位專家分別從識字教學、口語交際、用好教材、閱讀教學、習作等方面為我們做了深入淺出的闡述,講座內容涉及到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是一次比較徹底的培訓,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
二、注重質疑解難,突破難點。
在本次的培訓中,專家們不是避重就輕,敷衍塞責,而是重點就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難點、疑點問題做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對教師們非常棘手的教學環節做出了有理有據的指導,的的確確為教師們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如:在講低年級識字教學這一板塊時,專家抓住了識字教學枯燥乏味這一難點,為我們展示了在遊戲中識字、在語境中鞏固識字、在生活中主動識字這些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並且結合徐蔚老師的《放鞭炮》一課,讓我們真真切切地領略到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徐蔚老師的四則遊戲:“猜猜猜”、“找朋友”、“送信(玩法一)”、“送信(玩法二)”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課堂。
我很欣賞專家最後的結束語:要讓教材成為學生的世界轉變為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材,正所謂“生活處處皆語文”。
又如;口語交際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比較棘手的一個教學環節,在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們總是無話可說,老師也顯得很被動,口語交際課總是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在本次培訓的講座上,專家透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動起來”的口語交際課。在蔣春霞老師的《介紹一本書》一課中,學生的交際慾望完全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搶著說,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亮點。
三、形式多樣,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本次的培訓中,不是一味地理論說教,而是採用多種表達形式,讓教師們聽得有滋有味,學得輕鬆愉快,即使天氣炎熱,仍不失為一道消暑的美餐。如:在理論表達的同時,有精彩的教學片段,有透徹的案例分析,也有激烈的三人講壇,聽後使我們回味無窮。
暑期教育心得體會4
火熱的7月,來到了火熱的贛州。
七天前,我們告別家人,踏上了來贛州的行程,只為這個培訓。興國,還算是近的,也就是說,我們還算是幸運的,行程還沒那麼遠。
這次培訓,領導沒說什麼,只是聽說好像跟下學期的班班通有什麼關聯,到底這次培訓有什麼具體內容,作為長期業餘水平的我來說,真的很期待。
在炎熱的夏天裡,在興國站還不算久的等待,火車上還不算久的行程,到贛州站下火車後的奔跑,只為尋找112路公共汽車,從這邊到那邊再回到這邊的出口,終於,在一夥人苦苦尋找中,我們踏上了112路車。
出了市區,在汽車的搖晃中,我的心裡也還是沉甸甸的,說實話,路還算長,學習的壓力也還蠻大的。
報道,登記,找食堂,我們終於安頓了下來,迎來了開班班會,也就是所謂的破冰過程,呵呵,一大群陌生的人,說著一些小心翼翼的話,真的很有意思,大概,有很多人很久沒有這種學習的興奮了。
7月21日,學院領導陳勃教授的開場白,讓我們知道了贛南師院的成長過程與近幾年來的收穫。接下來,代表發言,簡短,也帶有承諾,真不知能實現多少。
開場過後,是陳教授的心理學內容。有很多內容,是我已經熟悉的心理學術語。夾帶著新鮮的內容,向我撲來,俏皮的話,輕鬆的環境,愉快的學習過程,讓我們知道了成為一個教育大家,真的很不容易,要有很多的支撐內容,要掌握很多的教學技能。態度改變一切,心理的高度決定了行為的高度。讓我不禁堅定了要做好教育能手,儘量成為高手的決心,是的,現實環境很堅硬,就讓我成為機器中的機油吧,為了提純,我不斷地學習著。
下午,是焦教授的講座。開場是高考後壯觀的撕書場面,讓我倍加沉重。中國是個大國,涉及到眾多人的教育,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只能舉步維艱地前行,教知識,教技能,學習成了人間最痛苦的過程。也是老師最痛苦的過程。學生忍受著,教師煎熬著……現在的學生,與教師有著太多不同的經歷,讓教師越來越捉摸不透,據說,這也是教師必須終身學習的原因之一,是的,只有品味著學習的苦與快樂,才能設身處地的體會與理解學生。
焦建利教授一天的講課,開闊了我們的眼界,也讓我們知道了教育的發展趨勢。他熟練的英語,展現的眾多英語介面,充分展現了他學習與鑽研的努力。google日曆,第二人生遊戲,我們的第一人生尚且如此,第二人生該怎麼規劃,我真的不知道。國內外教育家的理論,陳劍鋒與劉良華教授傳奇經歷,還有安豬的1Kg行動,都讓我心存敬佩。他教給我們的十把金鑰匙,都是我們以後學習的武器。最讓我記住的是李開復的三句話:用勇氣改變能改變的,用胸懷不能改變的,最重要的是用智慧區別二者的不同。
接下來的幾天是資訊科技技能的培訓,授導型課的設計與製作,教學專題片的製作,教學音樂的剪下,影象的編輯,PPT的製作也深度技術,Flash製作,真是內容豐富,個個有用,不得不佩服贛南師院的精心安排,好在,我還有點業餘的基礎,聽課還不算吃力,只要課外百度一下,還是能消化吸收的`。
幾天的培訓下來,馬不停蹄,學有所獲,把以前所學的知識鞏固提高了一點,最重要的是,有些在教育實踐中無從著手、自己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在老師的講解下解決了,真是愉快。
幾天下來,以前固有的理念進行了更新,只有做專業的教師,才能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才能受到家長的擁戴,才能有更大的價值,才會有更多的愉悅感,就讓我朝著專業的方向前進,努力提高著!
最後:衷心感謝贛南師院給我學習的機會!
暑期教育心得體會5
今年暑假,我在繼續教育網上參加學習,我認真收看了五位老師的講課。下面就幾位老師的講課談談我的感想。
劉曉明教授的《教師職業倦怠的心理調適》,本課程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系列培訓課的一部分。以專題的形式,聚焦教師職業倦怠的表現與自我調適,努力幫助教師認識職業倦怠問題的現實表現、形成原因及調適策略,走出職業倦怠的現實困境,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幫助教師掌握職業倦怠的自我調控方法,從最佳化社交技能、學會管理壓力、駕馭班級管理、有效管理時間、尋求社會支援等五大方面,是幫助教師掌握調適職業倦怠的有效策略。
張玲棣教授的《測試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本課程在分析評價的構成、過程、類別等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重點探討課堂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開展問題。課程從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目標的層次性、不同課型的差異等方面介紹終結性評價內容和方式的選擇,並且透過具體案例呈現了知識、理解、應用等目標的評價方式,以及課堂總體效果、學生參與、策略發展等內容的評價。本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必須關注目標的多元性、學生需求和發展的多元性以及評價方式的選擇性與開放性。
本課程從形成性評價的診斷、促進、反饋教學和學習等功能出發,介紹了課堂教學中形成性評價在內容、方式選擇上應該遵循的原則,介紹瞭如何開展階段性目標達成評價,如何評價學生的參與,如何有效利用觀察和反饋,如何促進學生評價,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評價對課堂教學組織和教學目標達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幫助教師正確認識課堂教學評價,更好地反思自己課堂教學評價的開展,為我們以後設計教學評價、實施和反思教學評價提供了必要的指導。
李鏜老師的《高中學業評價中的師德理念與智慧理論》,本課程以案例匯入,提出五個與高中學業評價有關的問題來討論。這五個問題為:學業評價的內涵及問題、智慧理論與評價理念、用科學的態度對待測試、用形成性評價促進發展、學業評價中的師德理念。學業評價不考慮價值觀,對教育的功能而言,無疑是南轅北轍。課程提出了12個教育的核心價值觀,提示教師在學業評價中要在師德理念中確立價值觀的地位。
本課程較詳細地介紹了三種智慧理論。對學生學業評價要基於科學的智慧理論,要有多元多維的理念。本課程還提示教師注意在學業評價中,測評的試題內容有時會出現偏差,故而教師的師德不僅由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而且要以紮實的學科知識為基礎,要重視形成性評價的作用,要在國際視野下提高評價中的師德理念。
本課程提出教師的師德離不開對教師專業素養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對學生盡心盡意的服務,對科學、民主、關愛的追求與踐行是師德體現的思想基礎。
本課程具備以下特色:
1.本課程基於國際視野,以案例說明,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看測試成績,要重視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
2.本課程基於心理學的理論來端正評價中的師德理念。課程從智慧理論的視角,說明簡單地以學生的測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是片面的。
3.本課程基於形成性評價的運用來幫助教師踐行科學的師德理念。課程結合高中教學實際,具體介紹了不同學習情境中的形成性評價工具。
4.本課程以試題分析入手,介紹了考試測量分析的基本概念,來說明任何測試的結果都只能是接近考生的真實水平,以幫助教師正確對待學生的考試成績。
透過學習,收穫很大。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透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的精神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並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薰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物件--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後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
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第三,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為之,什麼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總之,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使自己能跟上時代的節拍。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這個暑期的學習,收穫是非常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
暑期教育心得體會6
我懷著一顆求真向上的心,參加了新教育線上培訓暑期培訓。對待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我非常珍惜。聆聽了名師的報告,我用心去領悟他們的觀點,吸取精華,驀然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洗禮,對新教育的認識得到了昇華,對新教育的理解有了新感悟,尤其是師生共寫隨筆使我受益匪淺。
我是一名農村小學語文老師,我們班級裡的孩子最怕的就是寫作,因為孩子們的閱讀量少,語言積累的少,所以“腹中無墨難成書”,有時課本延伸的課外讀物學生興趣不大,即使讀了也僅僅是瞭解了故事情節,沒有深入讀,沒有太多的收穫,而我也會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與孩子們交流我們讀書的收穫,所以我們的師生共讀太流於形式,一點也不紮實。
透過聆聽這三位專家老師的報告,我認識到了師生共讀共寫是在教師的專業引領下共讀共寫,組織形式還要豐富多樣,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可以開展小組交流、班級故事會、小小情景劇等活動,給孩子們一個展示的機會和舞臺,並且透過寫來記錄我們的讀書心得與收穫。其次應該怎樣讓孩子們一直保持這樣的好習慣,透過我的情緒我表達,我的生活我記錄,我的田園我耕耘,我的堅守我快樂幾個方面入手,所以我想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建立閱讀反饋。學生畢竟是孩子,讓他們堅持課外閱讀,持之以恆地自覺融入書海中,確實不易。學生讀完後必須填寫《閱讀手冊》手冊上填寫作者、主要內容、精彩片斷、閱讀感受等,督促學生借了書就認真看,不要借書時興致勃勃,借完後就不再過問。
2、寫好讀書筆記。“記”是讀的強化,讀的深化。在教給學生讀書筆記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日記可以由“我說兩句”、“每週一記”、“隨心所欲”、“一週閱讀盤點”等形式組成。學生隨筆主要是以日記的形式進行。
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合作分工的習慣、探究問題的精神,訓練學生善於發現、放膽想象、創意表達的本領,注重思考與聯想、想象相結合,養成多積累、勤練筆、會自改的習慣。這樣孩子們就會敢於表達,樂於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