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心得體會1
我參加了這次小學語文遠端培訓。這次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幾位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給了我們具體的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這次培訓中專家們的講座,我明白了閱讀的真正好處,從大處說是為了國家的發展,而從小處說則是為了每一個學生、每一位教師的成長和生活。所以,閱讀不應是一句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更就應具體地體此刻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就應有一桶水。那麼這桶水從哪裡來,從書中來,歷史、哲學的、自然的、科學的……我們都應有所涉獵。這樣我們的知識才能時時處於更新的狀態,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去引導學生,並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而不是為應付讀書而讀書。
二、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一句話: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用心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課程中也說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而培養這種潛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就應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超多的語文實踐中直接培養潛力。可事實上,有多少人真正領悟到新課改的真諦呢此外,老師也告訴我們:我們教師務必發現學生的優勢智慧,發展他的優勢智慧,為他們的“成才”帶給方向,讓每一個人都能為社會發展盡己所能。
三、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只有把學習的選取權真正歸還給學生,學生才有了獲得主動發展的前提。
作為教師,我們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應對如此重大的革新,我們要做什麼首要的是我們要更新觀念,要敢於打破傳統教學中的條條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於創新。繼而走上務實之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求實效。這也是我在閱讀教學方面最大的感悟。語文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形態,有特定的目標和任務,有獨特的個性,這就是語文的本。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本,從關注資料到關注語言,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傳統教學中可取的東西。
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閱讀面,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結合起來,使自己無愧於“人類的靈魂工程師”這一稱號。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心得體會2
當一名語文教師難,當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更難。那怎樣才能輕輕鬆鬆地教好小學語文,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呢?我想,學習是一門必修的功課。為了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我也嘗試著採用各種方式學習,讀教育名著,聽專家講座,看教學錄影,觀同行上課……透過學習,雖有一定提高,但從教學理念到教學策略,都感到支離破碎,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所以,我渴望參加一個較為系統的小學語文學科培訓,藉此豐厚自己的語文教學底蘊。
今年10月,機會悄悄來臨,中小學教師學科遠端培訓正式啟動。懷揣著幾許期待,幾多夢想,我和老師們一起,走進了小學語文學科遠端培訓平臺。在這裡,我們觀看課程影片、閱讀課程文字、反思教學實踐、撰寫研修作業、交流心得體會,匆忙有序,受益匪淺。現將這段時間參加遠端培訓的情況總結如下:
1、此次培訓為我們語文教師搭建立了一個平臺,同行與同行交流的平臺,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單打獨鬥”變成了齊心協力,把自己的閉門造車變成了資源共享,使教育資源得到最佳化,對新教師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對老教師是一個新的教學理念的學習與舊的教學理念碰撞與融合的機會。國培行動,突破了時空侷限,避免了面對面交流的尷尬,為虛心聽取直言不諱的真言搭建了平臺。因此,在培訓活動中,在發帖、讀帖、回帖和參與評論的過程中,我讀到了許多精美的反思,看到了許多獨到的見解,聽到了許多不同的聲音,暴露了許多認識的偏差,發現了許多自身的不足……
2、聆聽講座,拜讀文字,在自主學習中提升理論水平
本次培訓安排的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切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自培訓啟動以來,我認真觀看了每門課程的專題講座和互動對話,閱讀了每門課程的案例評析和參考資料,每天線上學習一小時以上,迄今為止,線上時間長達100多小時。
培訓中,教育名家的講座為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分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
在這個平臺上,我學到許多了語文知識,瞭解了許多語文教學的策略,收益頗豐。對自己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改進必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加小學語文學科遠端培訓,不僅是一次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是一次思想的啟迪、靈魂的盪滌,給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去了驕氣。我將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帶著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自己的教學中去,在不斷的運用和總結中轉變教育觀念,發揮人格魅力,輕輕鬆鬆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做快樂教師,教快樂學生。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心得體會3
透過此次培訓。我意識到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吸收新的知識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教師的工作比較有特殊性,他主要為社會輸送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要想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要想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教師必須具備源源不斷的知識源。我透過思考,總結出以下幾點:
在教學中,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以往在作業中,我總是要求學生不能出現差錯,一出現錯誤,我就要求他重做,為了完成老師的練習,學生不得不進行千錘百煉的練習,我的這種做法,不僅導致了學生沉重的學業負擔,而且也導致了學生沉重的心理負擔並馴化出狹窄的心胸和偏執的人格。透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應當允許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出錯,應改變對學生苛求完美無缺的心態。
多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在教學中滲透法知識教育。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把德育融入學校課堂教學、學生管理、學生生活的全過程,創新德育觀念、目標、內容、方法,充分體現時代性,準確把握規律性,大力增強時效性。”教師要在教學中融入國旗法,教師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文物保護法等。教師只有認真研習課本教材,學習相關的法律,才能準確的實現法與教材的相接點。如小學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章<<可愛的大熊貓>>這課就可對學生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樂山大佛>>也可對學生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滲透。總之,教師只有不斷地去學習,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教材。
跟隨時代步伐,不斷吸取營養,更好地培育學生。
學無止境,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教師只有具備這種精神,才能給學生無窮的知識,這樣的教師才是合格的教師。時代在進步,知識也在不斷地更新,如果教師一味地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園地,那就像清朝時期的政府的閉關自守的政策,永遠會變得落後,人常說:落後就要捱打。一個教師在知識上戰勝不了學生,那你拿什麼在他們的心中立足呢?現代社會不斷有新名詞誕生,如駭客,宅男,宅女,富二代等,你不去理解這些詞的意思,如何去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總之,教師要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園地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不斷地更新菜品,澆肥。你才可能保住自己的菜園子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心得體會4
我自認為是個比較愛學習的人,畢竟不管從年齡上說還是從教齡上算自己都是比較年輕的,需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一向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這次也不例外,當校長告訴我有一個出去聽課學習的名額打算給我時,我毫不猶豫的欣然接受了。
我參加的是"山東省第五批小學語文教學能手評選課堂教學現場會",五天我的任務就是聽課,一天八節課,那可真叫一個過癮啊!
回來後,本學期剛領的一本聽課記錄已被我密密麻麻地記滿了。翻看著這幾天沉甸甸的收穫,那一堂堂精彩的課又浮現在眼前……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節《軍神》,文字與錄影的結合再加上老師那動情的語言不僅是學生,在座聽課的老師也被帶入了文中,帶到了劉伯承將軍的手術檯邊。
《麻雀》中老師多次創設情境讓學生把自己想像成小麻雀或老麻雀設身處地的去體會當時情形的危機和老麻雀的勇敢偉大。
《從現在開始》一課,這是一節低年級的課文,老師對字詞的訓練非常紮實,形式靈活多樣。同時老師很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行為習慣的指導。課堂上老師語言生動親切,創設情境使學生把自己想像成小動物。尤其是在問到貓頭鷹當上大王后小動物們的感受時,老師直接親切地問:"小動物們,這一個星期下來,說說你們的感受好嗎?梅花鹿呢?美麗的孔雀呢?小斑馬呢?"老師直接與學生以小動物的身份進行對話來體會貓頭鷹和袋鼠當大王時他們的叫苦連天,以及小猴子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去年的樹》是一篇小童話,課文篇幅短小但十分感人,老師多次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想象使童話中的人物在學生眼中生動起來,更讓學生讀出了文字背後更加豐富的內容。比如:在這茫茫的追尋路上,小鳥可能遇見什麼?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此時她會想些什麼?在燈火沒有完全熄滅前,幫大樹寫寫他的心裡話向小鳥講述分別後的經歷,寫寫曾經的往事或表達對小鳥的思念……像這樣的幾個環節把學生帶入了課文中實現了學生與文字的對話。
此外還有《狼和小羊》《地震中的父與子》《白鵝》《狐狸和烏鴉》《貓》等精彩的課。
回過頭來想想,我發現成功的課一般有這樣幾個特點:
1、教師對教材挖掘比較深,比較透,理解到位。準確把握了訓練的重點難點並透過各環節有效地落實。
2、對學生的訓練比較紮實。尤其是低段的字詞訓練,朗讀指導,高段的閱讀寫作方法指導等都很到位。另外,課上老師還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3、教師都具有較好的自身素質,無論是朗讀、板書還是課堂上一句簡單的評價語都是一個閃光點。老師得體準確的語言,飽滿的激情總能把學生帶入情境,走進與文字的對話中。或許是因為這一直是我的一個缺陷的緣故吧!我總是格外關注老師在課堂上的情感。一節成功的課需要把學生帶入文字的情境,也只有這樣才能打動別人,才能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心得體會5
作為一名執教於農村小學的教師,今年暑假我很榮幸參加了文昌市教育局組織的為期半年的市中小學骨幹教師的培訓活動,感覺真是受益匪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對我們的教學和認識都有很大的提高。從網上的一場場不同風格名師的精彩講座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
以前培訓也較多,對新課改也有一定的認識,但透過這次骨幹教師的培訓,我才發現自己的認識不繫統、不全面。特別是韓立福教授的《有效課堂教學及評價》、肖川教授的《教師的職業幸福》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認識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做好一名教師。作為語文教師,不是隻懂一些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而且語文教師還要學高為師,有較高的藝術鑑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髮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去感受,去創造美。透過這次的培訓,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專家們的講座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那麼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使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加強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素質。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透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還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認識,淨化靈魂。
培訓其實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這十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已經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變的除了愛抱怨,還是抱怨。抄不完的筆記,頻繁的檢查,刻薄的制度,一項又一項的任務以及家長的難纏,學生的愚笨,領導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麼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臺機器,不再有靈感。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對工作有的是厭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透過這次的培訓,走進教學大師們的心靈世界,感嘆於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豐滿,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絃,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我一次次禁不住問自己我該怎樣做?做什麼樣的教師?怎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與優秀老師、與教學大師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顯。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不僅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也明白了“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去愛我們的學生,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更懂得只要我們教師是一個幸福並快樂著工作的人,才會讓學生感受到幸福並快樂,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社會需要的幸福並快樂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
透過培訓,我認識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一定離不開反思。反思讓我認識了自身在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反思也讓我認識到了怎樣才能做好一名教師。好的語文教師是一座橋。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橋。在教學中,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並把這些知識遷移,運用到自身發展中去,教師這座橋就是為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汲取知識養分而鋪設的一條通道。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運用好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給學生髮揮的餘地。同時也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理解的差異性,總之,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就是讓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教材交流。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是學生與教材聯絡的紐帶。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出現,而不是主導者。那麼,教師如何能扮演好橋的角色呢?在參加了市小學語文骨幹教師培訓班,認真聆聽了專家的先進理念,聆聽了許多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後,我想,首先,要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習的首要條件。只有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否則,橋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橋搭成了學生也不願意透過。這一點我認為應從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教材是磚,要用來引玉,而不是作為單純的任務來完成。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不要讓學生感到閱讀就是為了回答問題和做“條塊”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一種美。其次,我們要設計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髮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慾望,最後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他們需要的新知識並加以運用,以達到葉聖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終極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將永遠不會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更談不上成為教育專家。我們當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為教育專家,但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成功地記錄下來,對我們年輕教師來說,都是一種寶貴的經驗,都是一種不可估量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