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好家風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有關好家風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好家風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好家風心得體會1

  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在一個家庭,老人要宣揚家風,結合自己的經歷,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晚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我的父母沒多少文化,但他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一直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親常給我講身邊的人不孝的結局。比如附近三個盜墓賊,沒一個善終。如有老人無疾而終,父親感慨,說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終。從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個人的規律,當違背了這一規律,人就有災難。

  馬克思與女兒有這樣的問答。問: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麼?答:剛強。問: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麼?答:溫柔。其是,這個話題與家風有關。男兒當自強。這裡的自強一則是韌性剛強,一則是有理想抱負。男人無志,家道不興。一個男人定要有責任有擔當,否則,在家庭中沒地位。你啃老或吃軟飯,別人能尊重你麼?農村人說,女人不柔,把財趕走。所謂旺夫相,實則是慈眉順眼的賢嫻之態,不是女漢子,更不是河東獅吼。用老人的話說,悍婦不僅不利,而且賤己。

  家和萬事興。對一個國家而言,強盛祥和很重要,對一個家庭而言,和睦和諧更是關鍵。比如在家庭裡,長者處事公道,晚輩心服口服。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有了困難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有好家風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數。然而,虎父無犬子。他們的後人也往往是一時俊彥,如曾國藩之孫曾紀澤、孫曾廣鈞,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張之洞之子張權,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侄李經羲,譚繼詢之子譚嗣同,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等等。梁啟超五個兒子三個院士,一個上西典軍校,一個上南開大學。我以為,他們的兒子沒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這與他們的家風家教密切相關。《曾國藩家書》便是明證。

  城市化之前的中國農村是熟人社會,那時,家風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親後,雙方都要要打聽對方的家道,說到張家李家,有時甚至剖根問祖。一般來說寧折十座廟,不拆一家親,大多數人在這個問題上要麼不說,要麼只說好。但是,有實在人說實在話。有人會這樣說,說人家那家人從老到小沒的說。娶媳婦看丈母孃,說丫頭她媽是個好人,賢慧本分,鍋灶好針線好。如果有什麼問題,比如說,有人說,娃娃我不瞭解,但他們爺爺就是個龜賊、她奶奶作風不正等等。往往或許就是這麼一句話一門親事黃了。農村稱這種人是“塞磚頭”的。由此足見家風家道的重要性。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試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風、好家道,自然就會有好社會、好世道。

  好家風心得體會2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風來照亮指引,家風的內涵很豐富,但這三點不可少。

  第一個是“善良”。

  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顆關懷體恤之心,才會愛這個世界,愛周圍的人,愛所有的生命。一個人活在世上,不過是向人世借幾十年光陰而已,要在有限的時光裡成己達人,才對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說是我家的第一個家風。爺爺奶奶就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曾這樣諄諄告誡子女:“做人千萬不要去做惡事,作惡多端,會有報應。”這樣的家風也深深地影響了我,無論在哪裡無論和誰打交道,我都與人為善,不做違背良心之事。

  第二個是“勤儉”。

  父親教育我,端正勤儉,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為息患挫志,自不為安樂肆志;在官無儻來一金,居家無浪費一金。”“振乃家聲,好就孝悌一邊做去;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不能投機取巧、不勞而獲,鋪張浪費。父親在當地農行工作,勤勤懇懇幹了一輩子,不貪不佔,年年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為了養育我們6個孩子,母親起早貪黑幹著生產隊裡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個是“學習”。

  學習無止境,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向他人學習,不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父親常對我們兄弟姐妹說:“知識從哪裡來,就是從學習中來。”父親只讀了兩年私塾,後來他能夠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為刻苦學習,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現在老父已經80多歲了,還天天堅持讀書看報,可以說“活到老,學到老”。

  心靈的家風也是生命的家風,心靈的家風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長,生活的道路越平坦。為此,我要不斷為家風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傳,千萬不能讓它們熄滅了。

  好家風心得體會3

  中國古代有許多名門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規家訓,其後人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會相對遵紀守法,這其中家風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因為這些族人從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風對他們有著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同時,有明確文字記載的家規家訓對他們有著強烈的道德約束力。今日,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加強黨員幹部家風作風建設,這些傳統資源無疑都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父子相傳,精神相繼。父母是子女言傳身教最好的典範,為人父母樹立道德上的典範,養成良好的家風,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親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紀曉嵐稱頌為“行求無愧於聖賢,學求有濟於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時,對子女教育亦非常嚴苛。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其子女也得以傳承父輩精神,為後人所稱道。

  要想為子孫後代樹立良好家風,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堅守原則。自己作出典範,無論是在多麼惡劣的政治環境中,始終保持清廉本色,這才能夠成為後人的榜樣。現在的黨員幹部也要先做到自身過硬,這樣才能正人正己。同時,家風也需要有意識的養成,對子女親屬的不當行為要時常提點,才能及時矯正,築牢思想防線。

  如今,以學習教育活動為契機,無論是黨員幹部還是普通黨員,都應該意識到正家風的重要性,在家庭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時刻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執政為民,執法為民,時時刻刻以人民群眾高不高興,滿不滿意作為檢驗我們工作的試金石,廉潔自律,做新時代的先鋒隊。牢固樹立家風,將優良的家風傳承下去。

  透過對“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的學習,我會不斷加強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求真務實地把各項工作做到實處,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衝得出來,危難時刻能站得出來,把領導交給我的各項工作做實,做細。

  好家風心得體會4

  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講的是教育孩子引發的家庭紛爭。對待孩子,“虎媽”採取高壓手段,“貓爸”則是百般順從。分歧不僅在年輕父母之間,老一輩也各執己見,各有招式,爺爺奶奶是極度溺愛,外公則不惜動用暴力手段來管教。

  這個家庭在教育價值觀方面太混亂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結果家庭不能和諧相處,鬧得雞飛狗跳,甚至不斷製造出家庭悲劇。這種現象,現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爺爺奶奶老一套,爸爸媽媽用新招,有的使用土辦法,有的採取洋模式。家庭價值觀不同,家風也就模糊混沌,家風不好,不止影響孩子前途,大人也難有幸福。

  再往大處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好了,社會風尚又怎麼可能清純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於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說,孩子是中國的最大公約數,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就得找到時代價值的公約數。

  從古至今,家風和國運,也都緊緊聯絡在一起。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孟子也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現在,各地也都在倡導“最美家風”,尋找“最美家庭”,就是因為,家與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家風關係社會風尚,影響國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經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內容,人們眾所周知的《弟子規》、《禮記》、《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就記載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細節,有很多家訓警句,現在依然可以作為人生應秉持的原則。去年,我市武隆的楊興明家庭,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中宣部、全國婦聯還將楊興明老人樹為“全國教子有方先進典型”,就是因為這個家庭傳承一百多年曆史的《黃氏家訓》,教育了黃家一代又一代子孫,形成良好的家風,值得更多家庭學習。

  家風是傳統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倫理和禮儀規範,在今天需要進行傳承。對待傳統文化,有個常識判斷,就是不能全盤照搬,盲目拿來,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要求,圍繞家風,既要繼承傳統的優秀的文化倫理,又要積極將時代先進的價值元素植入進來,來為每個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價值觀,形成新家風。

  這種教育價值觀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比如,既要有傳統家風崇尚的禮儀、仁愛、勤勞、樸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絕不能缺少現在國家倡導的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也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的現代文明進行有效融合,形成時代價值,形成新家風,家庭教育才不會出現那種價值混亂的現象。

  《禮記·學記》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當前,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兼收幷蓄的精神,來凝聚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形成符合現代社會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風”,讓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識,來不斷催生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最美家庭”,讓家庭更加和睦,社會更加和諧!

  好家風心得體會5

  “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好家風,自古以來就是千家萬戶的一本厚重好教材,你方傳來、我來接力,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倍受傳承與守護。

  日前,中央文明委授予了300戶家庭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這是一面鏡子,能照差距,也是一面旗子,樹起了文明好榜樣,目的旨在促進一種社會共同遵循,形成一種“輩輩孝、代代傳、家家和”的良性迴圈。事實上,這需要集小家、集眾人之力傳承、發揚,遞好接力棒,透過一系列的有效形式把這股文明家風吹送萬家,恩澤萬家。

  網路的“天朗氣清”為好家風蔚成風氣營造了一個網傳的良好環境。近年來,國家大力整頓網路,肅清垃圾淨化汙濁,網路惠風和暢,成為了“倡文明·樹新風”的重要陣地。在網上,有的透過點贊來匯聚能量,有的是分享文明家庭好事蹟、好家訓、好美德,有的又是撰寫網路評論發微博,推動優良家風的廣泛傳播。從11月23日起,中國文明網聯合全國各省會城市文明網共同開展“好家風·網上行”傳遞接力活動,透過“讀家訓”、“展家美”、“寫家書”、“樹家風”、“讀好書”等系列活動,讓好家風風靡了整個網路,深深影響無數網民。這對於網民來說有的或是感性到理性的飛躍,有的或是理論到實踐的直接過渡,而最終的結果定是春風化雨。於此而言,網路必然就要多些這樣似的“接力活動”,在傳承和遠揚好家風的同時,家庭和網路文明兼得芳香。

  文藝的“百花齊放”為好家風遠揚航行提供了必要的載體。文藝也要堅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精神,作為好家風的傳承載體,去培育和推動更多的文明家庭。文藝的作品多樣多式,諸如歌曲、小品、繪畫、書法、攝影等都可以為好家風的傳承蓄能,以好的視聽效果對受眾產生目濡耳染的影響。12月15日,天津市文藝家走訪文明家庭,根據文明家庭的生活故事為“夢娃”譜寫新樂章,還創作了相聲、書法、攝影作品,弘揚了良好的社會風尚和美德。不僅如此,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12部委部署開展的20xx年“三下鄉”活動,也要以時代為號召,多些好家風的文藝文化演出、展示等方面的作品,深入家庭、紮根家庭,傳承好家風,引領家庭文明向上。

  志願者的“龐大陣容”也為好家風入腦入心傳輸了強大力量。截至目前,在全國志願服務資訊系統實名註冊的志願者人數超過2825萬,志願服務組織在冊登記超過24萬個,這個令人震驚的數字背後卻凝聚了一個個文明的志願服務。當然好家風的傳承也要作為志願服務的重要內容。在鄉村學校少年宮當志願服務的老師,不僅要為同學們上好經典誦讀、科技製作、非遺傳習等課目,也要把崇德向善的好家風、一批文明家庭的好事蹟用好的語言、好的聲音教授給他們,讓他們從小沐浴好家風,從小形成孝老愛親、勤儉節約、誠實守信、恭寬仁厚的好品行。讓每一個志願者擔當好傳承好家風的嚮導師,發揮好志願者隊伍的強大力量,好家風勢必能厚植於人心。

  家風無限好,傳承正當時。於時代的洪流中,於“中國夢”的催人奮進中,人人共傳承、共遵循、共守護,家庭才會共文明,好家風才有“無限的春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