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心得體會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心得體會1

  擇一事終一生,愛一行專一行。1998年4月,張桂梅在華坪縣民族中學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多年來,她把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常人吃不了的苦創造了山區教育奇蹟,用紅色基因為女高師生注入精神力量,用不怕掉一層皮的付出讓山區孩子鳳凰涅槃!

  無論時代怎麼變,優良傳統沒有變。“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不能丟,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在學生心中埋下紅色教育的種子很重要。”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這是張桂梅的育人理念,也是女高的育人特色。

  一走進女高操場,遠遠地就會被“共產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12個巨幅紅字鎖住目光,這是張桂梅辦教育的“魂”和“錨”。建校10多年來,學校堅持“五個一”教育:黨員一律戴黨徽上班,每週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每週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週觀看一次紅色影片。紅色文化教育,早已滲入師生言行舉止和精神風貌,成為女高的一道風景線。紅色文化教育,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激發起巨大精神動力。

  無論學校怎麼變,教師天職沒有變。女高的鉅變,是我國山區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經過張桂梅和其他老師的不斷努力,女高在辦學思想、教育質量、管理水平、師資隊伍、基礎建設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在校學生一天比一天多,高考成績一年比一年好。這些年,儘管學校發展快了、工作崗位變了、個人名氣大了,但張桂梅始終牢記並踐行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在她看來,唯分數並不是山區教育的出路,必須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

  張桂梅不僅是教書匠,更是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她把育德放在第一位,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塑造女孩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氣質和品格。成就一個學生,扶起一個家庭,造福整個社會。女高畢業生,很多人選擇醫生、教師、警察等相關專業和職業,在求學、工作過程中積極參與公益、扶貧專案,主動投身偏遠艱苦地區的建設和發展。張桂梅倍感欣慰,心裡想的是:“事業後繼有人了!”

  無論歲月怎麼變,奮鬥精神沒有變。為了學生的一切,老師苦教,全校教職工苦幹。在40多年的執教經歷中,張桂梅與疾病鬥,說“我就看老天能把我領走不”,“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休止的看病上”;與貧困鬥,探索教育扶貧,把絕望變成希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她就是這麼一個人,沒人不打心眼裡佩服。

  奮鬥精神,在女高延續著,雨水衝不倒,大風颳不倒。張桂梅有一段令人肅然起敬的獨白:“有人說我愛崗敬業,有人說我瘋了,也有人說我為了榮譽,也有人不理解。一個人渾身有病卻不死,比正常人還苦得起,男老師被我拖垮,女老師累得哭,兩個單位來回跑,我沒倒下,有種精神支撐著我,說到底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裡不愧。”她寄望她的學生們刻在心上的誓詞是:“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這樣的自信心,不僅生動詮釋了張桂梅的奮鬥精神,更激勵學生們志存高遠,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心得體會2

  巍巍玉龍雪山高,脈脈金沙江水長。40多年來,在紅土高原上,張桂梅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無私奉獻精神譜寫出教育脫貧的紅梅讚歌。

  視學生為期盼,所以痴心執著。張桂梅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學生有出息,成為國家的未來;最鮮明的個性特點是堅定執著,一旦認定一件事,不管多少人反對都要做成,絕不妥協。為了留住學生,多年來,她走了11萬公里的家訪路,走進1000多名學生的家。車輪到不了的地方,她騎馬翻山也要去,哪怕摔斷肋骨、舊病復發暈倒在路上,還是堅持每年寒暑假都走。有一次家訪,遇到一個輟學放羊的學生,張桂梅苦口婆心說服了女孩父母,把女孩帶回了學校。為了給學生鑄魂塑形,她提出剛強、勤敏、寬厚、慈惠、知禮、質樸的校訓,在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精心引導學生破繭成蝶、茁壯成長。

  師者桂梅,心之所向,百折不撓,不為投桃報李,惟願百花齊放。她是學生的幸運,是女高的榮光。

  視事業為一切,所以樸實純粹。她淡泊名利,把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等200多件獎狀、獎盃、榮譽證書,全部捐給華坪縣檔案館,說“這些年,我只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力所能及地為山區女孩教育做了一點事情,我只是盡了一個人民教師的應盡之責,這些榮譽不屬於我一個人,應該屬於黨和人民”。她固守清貧,對自己和親友“摳門”,吃、穿、住、行、用節儉到了極致,過著苦行僧似的生活,卻把獎金、工資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共100多萬元全部用在了學校和孩子們身上。2013年以來,她每年出差、家訪那麼多次,但沒有報銷過一筆差旅費。她看淡生死,多次向華坪縣領導提出,“如果自己突然走了,葬禮就不辦了,骨灰直接撒到金沙江,能不能提前把喪葬費預支給我,我想把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面對繁華和榮辱,她一心撲在事業上,私情與大愛,她分得很清,教師本分,她守得很牢。這份質樸和純粹,是共產黨人的真本色。

  視組織為依靠,所以忠誠感恩。張桂梅對黨的忠誠是發自肺腑的,嵌入靈魂的。建校不到半年,女高老師流失超過一半,學校快辦不下去了。最艱難的時候,張桂梅想到依靠黨組織的力量,一下子來了底氣。她把剩下的6名黨員教師召集起來開會,說:“抗日戰爭時期,只要陣地上還有一個共產黨員,陣地就不會丟。今天,我們這麼多黨員在,還能把這塊教育陣地弄丟嗎?”隨後,老師們在教學樓牆上畫了一面很大的.黨旗,面向黨旗重溫入黨誓詞。當唸到“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時候,大家都哭了,堅信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把女高辦好!人心齊了,女高又有希望了。

  在黨言黨,愛黨護黨。女高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後盾,如今的女高,已經成為一所設施齊全、朝氣蓬勃的現代化學校。一次家訪中,學生的母親拉著她的手,哭著說:“女子高中不收錢,讓娃娃有書讀,你是恩人,我們都感謝你。”她卻說:“不要謝我,我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女子高中是各級黨委政府出資修建的,你的夢,是黨和政府、是社會幫你圓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張桂梅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矢志不渝跟黨走、痴心執著辦教育、無私無我育新人,紮根邊疆教育一線,當好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女孩的人生夢想,展現了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心得體會3

  華坪女高在華坪縣城邊的一個小山包上,學校的大門並不闊氣,教學樓的牆面也已有些斑駁。

  這所其貌不揚的學校,曾是張桂梅遙不可及的夢想。

  張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學教書。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歲的張桂梅便主動申請從熱鬧的大理調到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工作。

  到華坪縣教書後,張桂梅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孩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說,一打聽才知道,有的學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紀就嫁人了。

  2001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機構指定要張桂梅當院長。她擔任院長後逐一瞭解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發現,不少女孩並非孤兒,而是被父母遺棄的。

  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更是讓她痛心不已。

  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呆坐在路邊,滿眼惆悵地望著遠方。張桂梅上前詢問,女孩哇的一聲就哭了。“我要讀書,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著。原來,女孩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氣沖沖地來到女孩家,對她的母親說:“孩子我帶走,上學的費用我來出。”可女孩的母親以死相逼,張桂梅實在拗不過,只能放棄。

  “後來我再也沒找到她,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張桂梅說。自此之後,一個夢想漸漸在她心中萌生:辦一所免費高中,讓大山裡的女孩們都能讀書。

  但這個夢想很快遭到身邊人的反對。“我是給她潑冷水最多的人。”華坪縣教育局原局長楊文華回憶說,“雖然她讓我很感動,但我知道辦一所學校有多難。”

  2004年,張桂梅和楊文華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覆講述自己的夢想,想說服這位局長幫忙。

  “你知道建一間實驗室要多少錢嗎?”楊文華問。

  “要兩三萬元吧。”張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她太天真了。”楊文華說,張桂梅當時因為帶病堅持教書、教學成績突出,還在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收養了多名孤兒,先後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等諸多榮譽,但她只是一名一線老師,沒有管理經驗,對建一所學校毫無概念。

  楊文華不知道,張桂梅當時已連續幾年假期到昆明街頭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榮譽證書影印了一大兜,在街頭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嚴募捐,換回的卻是不理解和白眼,還有人說她是騙子。

  幾年下來,張桂梅幾乎要放棄了。直到2007年,她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她的夢想才出現轉機。

  張桂梅平時很少買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發白破洞才捨得丟。臨去北京前,縣裡特意資助她7000元,讓她買一身像樣的正裝,可她轉手就用這筆錢給學生買了臺電腦,自己穿著一身舊衣服參會。

  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會場走。忽然,一位女記者把她拉住,悄悄對她說:“摸摸你的褲子。”張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褲上有兩個破洞。

  “當時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張桂梅說。那天會後,她和這位記者相約聊了一整晚,把所有辦校的苦楚都倒給了她。

  不久後,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訪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代表》的報道發表出來,張桂梅辦學校的夢想馬上受到關注。

  2008年9月,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援下,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正式開學,首屆共招收100名女生。

  開學那天,張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學樓前,淚流滿面。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心得體會4

  對於大山裡的女孩們來說,華坪女高沒有“門檻”。

  從建校第一天起,張桂梅便定下規矩:學費、住宿費等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費。特別是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即便基礎很差,中考分數沒過線,也全部招進來。首屆學生幾乎全都是“線下”生。

  學校生源差,教學條件更是十分簡陋。校園沒有圍牆,沒有食堂,甚至沒有廁所,只有一棟教學樓和一根旗杆,院子裡滿是雜草。學生在一間教室上課,在另一間教室睡覺,吃飯、上廁所都只能去隔壁學校。

  “她心裡著急,如果等學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誤了。”楊文華說。

  學生入學了,張桂梅卻犯了愁。“有的學生考試只能考幾分,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張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學校辦出名堂。

  在華坪女高,學生雷打不動每天5點30分起床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才上床睡覺,連吃飯時間都被限定在15分鐘。

  張桂梅有一個小喇叭幾乎從不離手。“傻丫頭,快點!”在校園裡,有學生稍一磨蹭,就會聽到她的吼聲從小喇叭裡傳出來。

  十幾年來,她不僅每天陪學生自習到深夜,還一直住在學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學校,老師、學生我都得盯著。”她說。

  2011年夏天,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一炮打響,高考百分之百上線,還有幾名學生考上了一本。“和學生入學成績相比,華坪女高創造了一個奇蹟。”楊文華說。

  2016年,華坪女高完成建設工作,各項設施逐步完善,學校有了食堂、宿舍,還有了標準的塑膠運動場。截至目前,學校3個年級共有9個班,在校生達464人。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累計行程11萬多公里,覆蓋華坪和周邊縣的1500多名學生。至今,華坪女高已送走10屆畢業生,1804名學生從這裡考入大學,學校不僅一本上線率高達40%多,高考成績綜合排名還連續多年位居麗江全市第一。

  學校語文老師韋堂雲說,學生成績突飛猛進,但張桂梅的身體狀況卻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貼滿了止痛的膏藥,平時連爬樓梯都十分艱難。

  今年2月,受疫情影響,學生只能在家上網課。心急火燎的張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張行軍床,每天躺在床上,盯著老師學生上網課。

  “我上網課的時候,經常聽到她在床上疼得忍不住發出聲音,但她從來不說。”韋堂雲說。

  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是張桂梅相識多年的閨蜜,也是她為數不多的傾訴物件。

  “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氣腫……以前她經常讓別人猜我倆誰更重,可現在她已經從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王秀麗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