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生暑期下鄉實踐心得體會(精選5篇)

有關大學生暑期下鄉實踐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大學生暑期下鄉實踐心得體會(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暑期下鄉實踐心得體會1

  回想我們短暫而又收穫頗多的幾天三下鄉,總的來說是很成功的,但是也有不少的教訓。好的方面主要體現在下面:

  首先,我們所選的活動內容是很符合我們自身的專業的。英語專業出身的我們具備較好的素質,支教時的得心應手是我們的必然趨勢。其次,我們都是優秀的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大學生。我們中有很多人都是有支教經驗的或者參加過類似活動的人。在處理有關的突發情況時我們能夠很自然。最後,再好的團隊也少不了好的領導和彼此默契的配合。我們是一個非常和諧的團隊。

  其實我們不太完美的地方主要是對情況的過高估計,以至於我們的很多計劃都用不上。還有活動開展的不是很徹底,缺少更為深入的探討和經驗總結。有時候活動顯得比較被動。

  只有不斷的總結才會有更大提高。我們三下鄉的路還要繼續走下去。為了進一步將我們的知識化作力量,我們依然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前行。再見了,可愛的小朋友們,再見了,你們將是我們永遠抹不掉的記憶!

  大學生暑期下鄉實踐心得體會2

  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是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

  這次三下鄉我們去了中平街的青年街道,主要的任務是教小學生畫畫和幫助街道打掃衛生.時間為7月7日到13日.在這7天中我從中學到了許多!真的受益匪淺!我真的體會到了當臨時老師的感受,想當一個合格的老師真的是那麼的不容易!不過,無論怎樣,我們這個團隊路的每一個人都在認真的教他們該怎樣去畫,即使他們再不懂,我們都會很耐心的再告訴他們!教他們畫畫的同時,還教他們摺紙,別看他們有的年齡很小,可真的都是心靈手巧的哦!看著他們自己畫的畫,我心裡真的有種成就感,真的!就覺得自己心裡也是很開心的!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天其實都是快樂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他們的天真無邪真的讓我不得不羨慕!直到現在有時想起來都好懷念和他們在一起的那段時光!最後我們把社群的衛生打掃了下!我們每個人冒著酷暑仔仔細細的把衛生打掃的很乾淨,看著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真的是很開心!時間也許真的就是過的很快,7天也是這樣就過去了!

  儘管三下鄉的時間不是很長,但留給我們的卻是一輩子的回憶。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透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於我們自己的一個小團體,我們也一樣在努力。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在我們這個小團體裡得到了很好的詮釋。無論是在前期的準備工作,還是實踐過程的的點點滴滴,我們既分工也相互幫助,三下鄉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我們卻已經建立了一分牢固而真摯的友誼。

  暑期三下鄉雖然不能給我們所有,但卻讓我們在人生的舞臺上得到了一個漂亮的旋轉,為我們能在人生舞臺上舞出更好的舞姿奠定了基礎,我們必將會更有勇氣更有自信的繼續向前走。

  大學生暑期下鄉實踐心得體會3

  正在上大學的我們,其實是在與社會慢慢的融合著,步入社會,就是另一個天地,沒有堆積如山的作業,沒有老師反反覆覆的嘮叨,沒有同學同學之間單單純純的情分,有的是自己一身孤膽闖天涯的氣勢,所以,現在的我們透過實踐在增長著自己的閱歷。

  在和朋友打工的時候,真的碰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過著自己平庸平凡的生活,就好像你是那,個看客,看著一個個沒有靈魂的人從自己面前走過,對,沒有靈魂,難道在這個社會中,大家都是這樣的嗎?我好奇,我在這裡幫工五天,我覺得,如果心中沒有一杆秤,我就真的會變成這樣的,我羨慕那些每天悠悠閒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人,我覺得他們才是我們該有的樣子。社會實踐,可能就是讓我們些每天悠悠閒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人,我覺得他們才是我們該有的樣子。社會實踐,可能就是讓我們的時候卻覺得現在的花朵們啊,真的是太懶惰了,喜歡待在家裡,喜歡到處玩耍,喜歡遇到事情就找父母幫助,慢慢的都變了,變成“媽寶”。連我自己也是如此,放假回家只想賴在家裡,吹空調看電視,“你什麼都不幹,當真真出來自己幹了一點活,就覺得自己無比厲害,這時候,我漸漸的就想起了一句話,所謂的幸福,不過是有人替你負債前行”。父母看到回來的子女,就覺得學習累,好好休息,可是到了社會上沒人會因為你累就繞過你。透過實踐,我現在想來其實自己有許多的東西還沒有掌握,就好像開啟一扇門,你突然發現,你以為的你什麼都懂,其實沒什麼用,人際交往,說話圓潤,心靈手巧,輕快機靈這些詞你根本不懂,耳力眼力那都是需要學的,也就在此刻,學習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得到了理解,對啊,只是一部分。你所學的,用上的少之又少,一切都需要日積月累的完成完善,所謂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實際上就是人在時間的衝擊下,知識能力慢慢的得到提升,得到展現,看見後輩在同一種事情上有錯誤的觀點,及時改正他們。耳聽四路眼見八方,那些所謂在社會中吃得開的人們,也就是這樣子練就的吧。

  每次在累的時候就會想五天的時間什麼時候會結束,回到家,顧不上和父母說一句話就躺到了床上,有一次因為這個原因還和父母吵嘴,現在打字想來,其實他們每天比你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一塊塊土地裡賺錢,皮膚被曬起斑點,有誰說過累。所謂實踐就是丟掉嬌生慣養,體驗社會人的不容易,沒有抱怨,沒有假日,有的就是勤勤懇懇的幹活賺錢。實踐實踐,可不就是讓自己站在別人的崗位上嚐嚐感受一番嗎,不想動手的就要動起手來,不想動腦的就動起腦子來。那些為你提供物質的人,也可以看看忙活的你感到欣慰吧。這個社會不缺人,缺的是勤奮的人,肯吃苦的人,馬雲的事蹟,劉東強的事蹟,楊振寧的事蹟,我們都清楚的很,他們都是靠著自己的一腔熱血一步步走到這兒的,勤奮的人才會成功,努力的人才能看到奇蹟,我希望類似這樣的實踐可以多多提議,大學生下鄉,幹農活,體會不同階級人的辛苦和樂觀,何嘗不是一件造福社會的好事,早早了解社會,對我們何嘗不是一種幫助,一種體驗生活啊

  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麼簡單,但為什麼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得這麼吃力呢?這是社會與學校脫軌了嗎?也許老師是正確的,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是總算是社會的一個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有時也要感謝老師孜孜不倦地教導,有些問題有了有課堂上地認真消化,有平時作業作補充,我比一小部分人具有更高的起點,有了更多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各種工作上的問題,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著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

  大學生暑期下鄉實踐心得體會4

  七天雖短暫,這段時光缺蘊含了我們與孩子的多種多樣的、十分美好的回憶--哭過、笑過、累過、苦過、樂過、感動過、興奮過。第一天,我們滿懷著一腔熱情,攜帶著憧憬,快樂地踏上下鄉之旅;而第七天,我們早已收拾好行囊,裝載著滿滿的回憶,回到原點。而與孩子們一樣,我們在成長,我們成熟了!

  學生:遠離羞澀,歡樂相伴

  初見,學生們很乖但很羞澀,與我們很陌生,一道鴻溝架在我們之間。初上課,他們會很認真地聽講,但是很少主動地去發言,課堂上安靜得如大針丟在地上的聲響,都清晰地在耳邊響起。但透過拓展培訓、趣味運動會、遊園活動、文娛匯演等一系列活動,慢慢地,孩子們和我們熟悉起來,一種無形的暖流在我們心中流動,盪漾著點點的芬芳與動情。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們能夠敞開心扉,真誠地和我們這群大哥哥大姐姐交流和溝通。我們更願意與“朋友”的身份與孩子們交流,陪伴他們,用心去關愛他們。

  讓我記憶最深--幾個學生為了演好小品中的人物,甚至在上課前到學校的“秘密基地”自己反反覆覆練習。他們演的是友誼破裂的陌生人,可是他們本身卻是彼此很要好的朋友。儘管在演的時候有些許笑場,聲音也有點小,但我看到的是他們的不斷追求進步,不斷要求自我的執著。

  在我們離開之際,孩子們一大早就幫我們準備好了早餐,眼睛盪漾著淚水,依依不捨地送別我們,還不忘跟我們說:“以我們為榜樣,將來和我們在華師大相遇。”七天,這最美麗的時光,也許我們不能給他們帶來許多知識,但是這一次,讓他們成熟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期待和他們的重逢!

  隊友:患難真情,真愛一生

  七天前,我們認識但不熟悉,沒有多少的交集;七天後,我們漸漸熟悉了彼此的存在,習慣了和隊友一起並肩攜手的日子,習慣了有你們陪伴的日子。一起的歡聲笑語在我的腦海裡歷歷在目,猶如一股暖流溫暖我乾枯的心靈。

  我們一起給學生講課、玩遊戲、進行師生友誼賽,支教之路,與孩子,與你們共度開心的日子,感覺快樂的時間瞬間度過;一起戴上小紅帽,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走街串巷去派問卷、做訪談,調研之路,雖艱辛但快樂,雖困難但碩果累累;一起前往市場買菜,煮大鍋飯,做大鍋菜,後勤之路,趣味無窮,與你們一起快樂;一起排練,儘管被自己的不規範姿勢笑到抽;一起酣睡在桌子拼成的大床鋪上,笑言擠擠更健康;一起相約早起,然後開始忙忙碌碌的一天······

  七天,我們之間的默契更多了,感情更深了,歡樂更多了!

  自我:堅定信念,一直前行

  這一路走來,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從下鄉前的準備到如今下鄉結束,中間有曲折有故事,但很慶幸,我堅持下來了。僅僅的七天的經歷,卻用四個月來準備,但給予我一個成長的機會,讓我收穫更多。

  七天裡,我漸漸習慣每晚精心準備教案、彙報總結工作進展、安排第二天相關事宜的日子;漸漸習慣每天和學生們上課、相處、遊戲的日子;漸漸習慣和師弟妹們聊天說笑的日子。我雖然還不夠成熟,但是學會了一份堅持,一份責任,一份耐心。也許,以後我不會有機會再去下鄉了,但是這份心情我會一直記得,只因這是屬於我最美好的青春時光的記憶。

  一段時光,一段路;一次體驗,一次成長!在最美麗的時光裡,我們與孩子們一起,成長!

  大學生暑期下鄉實踐心得體會5

  20xx年7月9日上午,我們作為建築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大學生志願者,跟隨學院領導,前往xx市xx縣xx鄉xx莊調研。天有不測風雲,路上忽然下起了雨,當行駛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後,馬上就能到達西辛莊時,但是由於這場突如其來的雨水,使得前方本來就不好行駛的土道,泥濘到使我們的車輛無法行駛,那時,透過這幾百米的'距離,我們已經隱約能看到這個村莊的全貌。大家毅然決然地下車,準備徒步走到村莊,這段路的泥濘比我們想象中要嚴重的多,一腳下去,鞋上就粘了一層厚厚的溼泥土,這是我長這麼大,走過的最難走的道路。但高度的責任心和渴望見到那幫孩子的心情使得我們不顧艱難險阻,首先到了西辛莊的村委會。

  這些樸實農民的迎接,讓我們甚是感動。我們跟著學院領導,在村委會聽取了村長、書記、及委員們關於西辛莊發展的一些講話。屋裡極其簡單,最基本的設施都不全。然後緊接著,我們去了村裡剛剛建起的幼兒園,幼兒園外牆上的圖畫,是學校美術學院的學生畫上去的,走進幼兒園,裡面沒有孩子們的遊樂設施,桌椅也都還沒到,因為那天孩子們還沒有正式上課,我們只見到了幾個村民的孩子們在院子裡。他們天真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也許這麼一個簡單的幼兒園,都能讓他們很滿足。

  此次社會實踐,是以調查廊坊市永清縣劉街鄉西辛莊農村如何更快更好的發展與建設為主要內容,是實現在瞭解農村生活,體驗農民艱辛的同時,培養我們大學生的自覺服務社會、服務國家的意識,引導大學生結合建築工程學院專業特色,透過實際行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出力所能及的力量。

  透過此次三下鄉,我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穫:

  一、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責任。

  透過參加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的思想認識水平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們對新農村的思想。經濟落後,一切都免談。社會應該給予不發達地區以更多的關注,讓雨露惠及農村。我們大學生應該加倍努力,為祖國的強大多出力,多流汗,多動腦。實踐活動還促進了我們對國情、民情的認識,增強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團隊精神

  雖然這次我是一個普通的隊員,但正是這樣我看到了很多作為一個領導者所看不到的東西,在一個領導者的角度和一個隊員的角度之間不斷地換位思考,仔細斟酌考慮每件事該怎樣安排、處理。在眼前的這個充滿現實的物質社會,處於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層次的你我,每一刻所接觸的實事就會千差萬別。有理論、更有實踐、有講總括的、更有求細節的……在前進的路上,我們堅定著信仰、把握住正確的航向,對理論知識相互學習,在社會實踐中共同奮進,透過交流便可得到不斷的完善。

  三、展示了形象,發揚了學校作風,體現了專業特色。

  透過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學生的風采。我們都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不怕苦、不怕累。三下鄉與其帶給我不少的鍛鍊不如說帶給我不少的思考的角度,這次三下鄉讓我真真正正的從管理者的角度在思考著問題,即使很幼稚,很懵懂,但卻是讓我思維的方式有了重大的轉變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三下鄉活動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大家帶著一份感動與思考起程,想想我們分別的那一幕,想想我們志願者們留下的足跡,想想那些樸實熱情的村民,想想那些幼稚天真的孩子——真的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經驗和收穫,它也是這片天空下不滅的回憶,這將成為我人生的一筆財富,值得我永遠珍藏。三下鄉就是要我們這些熱血青年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來與實踐相結合,讓我們實實在在感受鄉情,知道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並要在實踐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並認識自己的不足,這就要求我們更加努力去學習和充實自己,去更好地為以後為人民服務作好準備,這才是我們三下鄉的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