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700字(精選8篇)

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700字(精選8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700字(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1

  為了探求如何讓文學走進高中語文課堂,我透過查閱他人的教學經驗和結合自己短暫的教學時間,大致總結為如下幾個階段。

  自由式閱讀。在這一階段,學生可憑著興趣去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名著、暢銷書,教師贏加以適度的引導。如:讀國內的書應以獲“矛盾”文學獎的名家為主,也可適度讀一些西方名著:《呼嘯山莊》《飄》《呂蓓卡》等等,儘量不要讓學生讀一些網路瘋傳的什麼玄幻、魔法、修仙之類的成人消遣的書。規範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真正從閱讀中受益,從閱讀中收穫課堂學習所無法提供的東西。在《飄》中理解作者對美國南北戰爭的獨特分析,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問題,更應從女主人——斯嘉麗身上看愛爾蘭人那種執著與狂熱,用從書中讀到的東西來指導生活、指導學習。從而達到我們讀書的預期目標。

  不但西方文學注重人文精神,國內名家作品也一樣不容忽視。他們是我們最接地氣的本土作家,他們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代言人,他們用作品用心向我們講述著在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變遷。他們才是我們真正的瑰寶,也正是因為這些文化名人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先秦時期的諸子散文,《詩經》中的優美吟唱,漢賦的文辭公整、氣勢鋪陳,魏晉風骨,駢文的精工簡麗,唐宋詩詞的洋洋灑灑,元曲的內容真實、廣為流傳,以及明清小說的膾炙人口。所有的一切都將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素養。學生可以在這些範圍內自由選擇,自由閱讀,只要是對我們有益的我們就可以採取“拿來主義”,對於那些對我們學習生活沒有幫助的作品我們應慎之又慎,堅決抵制。如果在這些書的選擇上存在疑慮,可以向老師請教,這一過程本身也是教師的再學習過程,或者說是班級“全民”大閱讀時代的到來。只要我們的閱讀積累量由量變發展為質變,我們才為文學走進課堂提供了前提。所以,這一基礎階段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沒有基礎,一切只不過是空中樓閣。

  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2

  閱讀教學是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一個重要的陣地。在課堂中“說”的訓練佔有很大比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積極挖掘教材中的說話訓練因素,讓學生學會“怎樣說”,“怎樣說得好”,從而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創造能力,也為“寫”的訓練開闢一條大道,讓學生學會閱讀。

  1、學會觀察事物。

  觀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和起點,也是說話獲取感性認識和“積蓄”材料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從小學會觀察,首先學習觀察有順序(從遠到近)如抓住方位詞,其次觀察抓住事物特點。由於低年級學生觀察隨意性大,注意力不穩定,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更多的觀察順序、方法,並教育學生養成勤於觀察的好習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學會合理想像。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利用教材“空白處”,設計有利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教學環節,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在教師期待的目光中,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呵護孩子們創新的“雨露”吧,他們成年人一樣,同樣有獲得成功的喜悅,被肯定、被認可的需要。由此看來,在閱讀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的訓練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能更好地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3、學會積累語言。

  語言不簡練,“土話”過多。這是農村小學生作文中常見的語言毛病。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多讀、多聽,從中積累寫作素材外,還應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文字訓練。我們所學的課都選自名家名篇,每一篇都是範文。文中句子通順連貫,用詞準確,修辭應用等都值得我們學習,因此在教學中要留充分時間讓學生多讀、熟讀,從中學習一些恰當的詞語,優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從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教學要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學會在寫作中靈活運用。

  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3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聆聽了李千金老師《圓圓的.沙粒》,林慧琴老師的《微笑》,蘇偉毅老師和施麗聰老師的講座,感悟頗深,受益匪淺,獲得思想啟迪:

  一、教師主導不可缺少

  閱讀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師放棄對於閱讀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導作用,要關注學生的閱讀審美經驗。由於學生自我經驗的侷限性,在個性化閱讀中有一些不正確的理解,甚至是荒謬的地方。對於學生的這些體驗,教師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從中瞭解學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給予糾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閱讀教學是教師圍繞重難點精心備課,精心設問,把學生送進預定的圈子,學生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現成的結論。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是閱讀的主人,教師要歸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利,引導他們確立自己的閱讀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讀書的主人。使學生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教師活動的追隨者。

  三、創設“情境”,真切體驗

  個性化閱讀是體驗性閱讀,學生帶著熱情,憑自己的經驗能力與文字進行對話交流,是以自己各種感官去觸控品味,體驗文字的,這時他的獨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將在文字上打下鮮明的個性的印痕。為了能讓學生真切的感悟體驗文字,教師應該針對其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透過多媒體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閱讀磁場,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與探知慾望,在對文字的還原和體悟中感受閱讀的妙趣橫生。

  總之,只要在教學中執行《課程標準》中有關閱讀的理念,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學生會在富有個性的閱讀活動中,發展閱讀能力,強化閱讀體驗,感悟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

  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4

  小說,典型地表現生活的敘事文學形式之一;它是“形象”的藝術,語言的藝術,創造性構思的藝術,綜合地有創意地運用表現手法的藝術,小說的篇幅一般較長,故事性比較強。學生讀起來也比較有興趣。但是,缺少教師指導的讀往往是學生的泛泛而讀。並不能解決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解決的問題。一般來說,小說的閱讀教學主要解決兩個關鍵字:讀和品。

  一、小說的閱讀。

  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我在平時的小說閱讀教學中一般要求學生採取的閱讀方法是圈畫批註閱讀法。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於自己認為精彩的地方或者說困惑的地方圈畫出來,對於自己有感觸的地方就把自己的感悟在有關段落或語句旁邊的空白處,用簡潔的語言批註出來。這樣在讀完之後,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進行交流討論,一個是解決困惑的地方,一個是交流精彩的地方和自己的感觸。同時也為下一步的品奠定基礎。

  二、小說的品。主要來品人物和語言。

  人物的品析主要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等等的有關語句的描寫來進行。因此,在品析時,就讓學生找出有關這個人物的所有的語句,尤其是關於描寫語言和動作的語句。讓學生對這些句子進行分析,從而達到品析人物的目的。

  語言的品析主要抓住一些特殊性的句子和有特殊詞語的句子。比如一些修辭性的句子和有特殊含義的句子,還有一些景物描寫的句子。這些句子往往有特殊的作用,要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具體品析。

  優秀的現代小說,無論長短,每篇都是一個精美的世界。閱讀,就是在這個世界中讀者的心靈和作家的心靈的交流。對小說的閱讀和品析,我們自然可以每篇側重一兩個方面。透過長時期的閱讀品析,我們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得閱歷,獲得智慧,獲得才華,獲得情趣,使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開闊、充實和優美。

  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5

  兩天的培訓讓我對“主題閱讀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談談我在這次培訓中的心得體會。

  重視單元導讀

  單元導讀課重在導,以單元導語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對整組內容進行整體感知。主要體現在:導趣,引發情感參與;導讀,全面感知內容;導學,明確學習任務;導延,課內延伸課外。在單元教學起步時,要讓學生透過單元導讀預習全單元,讓學生粗知單元內容,對單元的整體脈絡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

  培養閱讀興趣

  “主題閱讀”教學共分為五個板塊,在二、三、四板塊中都有推薦叢書,而且推薦的都是同一主題的文章和書籍,使閱讀文字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鮮明,能夠更好地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提升閱讀速度,以抵達“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閱讀目標。

  注重系統教學

  主題閱讀是把一個單元的內容都整合在一起,不再一課一課地教,而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教,這樣一個單元變成了一個小系統,那麼這個主題就是單元的魂,以此把所有課文串起來。

  課堂的學習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閒敲碎打,而是以一個單元為一個整體,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緊扣單元訓練專案把相關知識聯為一條教學線索,把學生髮散的思維最終集中於單元主題這一點上。學完課本內容後,再將這種學習的方法遷移到課外同一主題的其他文章中去,堅持“舉三反一”的原則,讓學生在課堂中分析比較,並抽象概括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加強小組建設

  小組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對問題深入探討、共同解決的過程。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全體性和活動性,可使學生之間形成和諧、友好、合作、互助、競爭的關係,為接下來的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組合作學習中,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是最重要的。只要對小組合作學習施以恰當、系統的評價,就能調動每個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起到紀律約束性。小組合作交流和探討,令學習效果、課堂氣氛產生神奇的變化,學生不僅願學,而且樂在其中!

  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6

  xxxx年10月11日上午,我們學校的全體語文老師和海口中學、景山學校、寰島小學、白駒學校、新埠小學等兄弟學校的將近三百位老師齊聚海甸三樓多媒體教室,開展了一次“閱讀教學之讀寫研討”的基地培訓。

  本次活動由我校的招牌美女主持人簡怡老師擔當,她向各位介紹了本次活動的流程:

  一、由省學科帶頭人王花老師授課《石榴》。

  二、王花老師談談自己備課及上課的心得體會。

  三、由特級教師邱淑慧副校長做《讀寫交融,言意兼得》的專題講座。

  《石榴》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王花老師確定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透過觀察實物、圖文結合、朗讀感悟,瞭解石榴果實的特點,初步懂得寫水果的一般方法。

  3、體會用比喻、擬人的寫法能夠把事物寫得更加生動、形象、體會作者對石榴和家鄉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陶冶審美情趣。

  4、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嚐一種水果寫一段話。教學重點:透過觀察朗讀,瞭解石榴果實的特點。教學難點:學習描寫水果的寫法。

  在這四十分鐘裡,王老師的這堂讀寫結合課,孩子樂於說,善於寫,可謂是做到:閱讀尋契機,提煉得寫法,遷移模仿練,星級評價佳。老師們在認真地做著聽課記錄,課堂結束了,大家還意猶未盡。

  課後,老師們都沒有休息,緊接著王老師跟大家分享她備課及上課的感受。她告訴大家,今天是她第四次呈現這堂課,在邱校的指導下三次“瘦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最終一錘定音以“石榴果”的教學作為讀寫契合點。

  接著活動進行到第三個環節,由特級教師邱淑慧副校長做《讀寫交融,言意兼得》的專題講座。

  邱副校透過列舉中年段隨文練筆,隨文仿寫兩種訓練的異同處,讓我們更清晰地知道如何在課堂上更好地尋找讀寫的結合點。

  邱校認為我們的語文教學要體現的是教學價值而非僅僅原生價值!為此觀點點贊,的確,我們授人以漁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富有生命的活力,這正應了她開場白時對“語文”的解讀!

  一個上午,有幸聆聽了王花老師踏實有效的一節課。邱副校長精彩的講座。真的是收穫頗多。這樣的培訓真實有效!

  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7

  2月28日和29日兩天,我校舉行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選拔賽,一共有七位老師參加,我聽取了7位老師的上課後,覺得受益匪淺。這7位執教老師紮實深厚的教學基本功,獨到精緻的教學設計,從容不迫、大氣自然的教學風格,充滿濃濃人文關懷的課堂交流氛圍,使我深受啟迪和教益。現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凌仕瓊老師的一節閱讀教學課,談談自已一些膚淺的感受。

  一、以讀為本,培養語感。

  “讀”的指導,是這次閱讀教學活動的一大亮點。執教老師普遍認識到讓學生讀準、讀順、讀好課文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讀為本、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品味,在這幾節課中都得到較好的體現。凌仕瓊執教的《橋》在指導品讀含義深刻的句子可謂獨具匠心如“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勢不可擋。”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凌老師不僅透過品讀傾聽,還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潑”“倒”“勢不可擋”字詞的精妙,從而體會老漢的高大形象,洪水的兇猛。

  二、教師的語言有感染力。

  教學語言的確是一門值得我們潛心研究的藝術,運用得恰到好處的教學語言能把學生引出狹小的課堂,帶領學生重溫生活片段,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如凌仕瓊老師執教的《橋》一課,他的聲音時而低沉,時而激昂,時而鏗鏘有力,讓我們感受了老漢大山一般深沉的人格,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情懷。他的語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師、學生、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林彥,藍小平,譚海鸞等幾位老師那極富親和力,娓娓動聽的聲音,為學生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三、深挖文字,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凌仕瓊老師所執教的《橋》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8

  20xx年4月22日,我認真觀看了曾老師關於“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和實操指南”的講座。老師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講解:第一,閱讀素養;第二,閱讀目標;第三,閱讀的樂趣,來自討論和分享。其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指導閱讀——細,是一個關鍵的角度。

  一、關注文字的細節,引導學生去感受整本書閱讀。

  透過書中的細節,可以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透過文章的事例,可以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細節;透過使用文字的核心細節,可以讓學生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因為精彩的文學作品,是會隱藏細節的。引導學生品讀這些細節,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

  二、關注閱讀目標的細分,促進學生去整本書閱讀的策略。

  閱讀策略是為學生達成閱讀目標服務的。閱讀的目標分為學段閱讀目標、學期閱讀目標、單本閱讀目標、閱讀任務目標等。文字的閱讀細分要有目標,否則文章就會顯得無力。閱讀目標要細分,要結合每個年齡階段,進行具體安排,要想讓學生的閱讀技能呈現螺旋上升,就需要有一系列細分的目標。

  三、慢慢地讀,從中去建立推理策略。

  曾老師建議老師們一個文字至少要讀3遍,崔老師也提到講《草房子》的老師讀了20多遍。透過慢慢地讀文字,教師才能夠去關注到導語、情節、人物、主題、寫作等閱讀教學的策略。我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許多書是多少年前讀過的,僅憑記憶中的那個輪廓,是難以做到細讀的。

  假期,我自己慢慢地讀《紅樓夢》,結合《蔣勳說紅樓夢》這個系列的書,幫助我對這本書才有了新的認識。慢慢地讀,教師需要,孩子也是需要的。曾老師的講座中,提到了閱讀既是孩子靈光乍現,也是教師自身的感染成長。結合自己讀書過程,我很認可這個觀點,而且也陶醉在實踐的路上。

  透過觀看這次講座,希望透過自己的學習,可以在復學之後,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假期,我佈置了學生閱讀四大名著,孩子們選擇《西遊記》的最多,男孩子也有很多選擇《三國演義》、《水滸傳》,但是女生極少選擇讀《紅樓夢》。

  我希望孩子們在家的日子裡多讀名著,我希望透過我的“細”讀,可以讓學生在整本書的閱讀中,收穫滿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