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關於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1
最近,我利用課餘時間讀了《教育的奇蹟》這本書。這本書透過一些偉人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這些偉人小時候和我們平常的孩子小時候是那樣的相似,只不過是他們遇到他們人生中的伯樂,讓他們最終成才。讀完這部書之後,感觸也挺大。
《教育的奇蹟》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美國教育家老卡爾﹒威特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縱觀有史以來的偉人和天才,他們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倘若能給他們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們一定會更偉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寬大、更出色、更聰明、更正直、更博學、更謙虛和更堅強。一言以蔽之,只要滿懷虔誠的心態,施以更加優良的教育方法,這些人就會成為更加盡善盡美的偉人和天才。”是呀,每個孩子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優點,就看你能不能發現他們的優點並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養他了。如果我們細細分析一下這些“笨小孩”“問題孩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並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問題,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孩子,總會驚喜地發現,孩子身上具有許多優點,也許他可能缺乏紀律觀,但是,他卻非常愛好勞動,喜歡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並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畫畫,畫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實有著異乎尋常的潛能,關鍵是父母和老師們如何去挖掘。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和父母能夠帶著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總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天才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教師只有對學生奉獻自己誠摯的愛心,才能讓學生喜歡、信任和尊敬,才可以為他們營造一個有利於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良好的教育氛圍,才能開啟學生心靈之門,讓學生揚起自信的風帆。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要從多方面來培養人,那麼他首先在多方面來了解學生。”由於家庭影響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個人的主觀努力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沒有像兩滴水那樣相似的學生。只有做到這一點,才可能談得上因材施教。記得第一年教書時,有個叫劉雪梅的學生。開學都一週了,還沒完成過作業。我想,一個小女孩,好辦,把她叫到辦公室來教育一下,就沒事了。兩天過去了,老師們反映沒管用。這可怎麼辦?我就用了原來百試百靈的辦法—請家長。我和她媽媽共同教育了一番,沒想到,當著家長的面她答應的好好的,幾天下來,她根本沒付諸於行動。這下我可愁了,批評教育不聽,請家長又不管用,怎麼辦呢?沒辦法,我就去二年級原來教過她的老師那裡討招,可他們的回答,更讓我對她束手無策。她在二年級時根本就沒交過作業。雖然沒有辦法,可我也不能對她置之不理。從我踏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開始,我就告誡自己,不管什麼原因,我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在課上掉隊,我決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一天,我又找她談話。“劉雪梅,老師每天晚上佈置的作業,不是鞏固練習,就是預習新課。你不做作業,你當天學的知識能記住嗎?不預習,老師講新課你多被動。你是怎麼想的?”她一進辦公室,我就問她。幾分鐘過去了,可她卻沒回答,只是目不轉睛的看著我桌子上的玻璃。我感到很詫異,看什麼看得這麼入迷?我仔細一看,原來她是在看我玻璃上的小貼畫,那是我買來哄我兩歲的女兒的,看著好玩,我就撕了一張貼在了我桌子上的玻璃上。我明白了,我高興地問:“你喜歡這個東西嗎?”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這樣吧,你如果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老師每天獎勵你一顆,而且它們各不相同,怎麼樣?”她笑著點了點頭。第二次上課,她果然按時完成了作業,雖然質量不是太盡人意,但態度還是蠻認真的,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履行了我的諾言,而她也再沒不交作業。三年級的第二學期剛開始,劉雪梅到辦公室找我。“老師,以後你不用給我貼畫了,寫作業我已經養成習慣了,即使你不獎勵我,我也會認真寫的,因為我從中找到了寫作業的樂趣,而且我也願意學習了。”聽了她的這番話,我開心極了。一張張小小的貼畫,竟然讓她改變了不寫作業的壞習慣。其實,根本的原因是我瞭解了她的愛好,我才能因材施教,讓她找到自信,揚起了學習的風帆。全面深入瞭解學生,才能為教育塑造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愛,是教師與學生心靈碰撞的火花,是教師心靈之門的鑰匙。教師只有把愛的陽光灑向每一個角落,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努力進取,獲得最好的發展。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有一種泛愛的心理,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的同時,堅持一視同仁,將神聖的師愛均勻的撒向每一個學生,以自己無私的愛去感染他們,去改變他們,教育他們,塑造他們。
教師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學生。每個學生身上都有神性的光芒,只有你用燦爛的眼神去審視他,你就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亮點是那麼多。在教育中找到學生的亮點,不斷確認、表揚、鼓勵、放大,因勢利導,讓學生找到自我價值,由此引發出成長的動力。孫迪,三年級第二學期轉學到我們班的學生。她上課經常做小動作,作業不是忘了做,就是寫的亂七八糟。可是大課間活動時,我發現她動作靈巧,喜歡跳皮筋,每個大課間她都玩的滿頭大汗。一天,班會時間,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孫迪大加讚賞:“我們班的孫迪同學真是個跳皮筋的天才,跳起來動作既輕盈又優美,老師以你為榮。”我發現當時的孫迪有些不自然。之後,我經常當著孫迪面對老師們確認她跳皮筋的能力,孫迪皮筋跳得很棒……當眾表揚他,然後很自然的摸摸她的頭,讓她感受到老師的鼓勵。跳皮筋比賽,她獲得了全鎮第一名的好成績。藉著這事我對孫迪說:“孫迪,你是個很聰明的女孩,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只要你用心學習,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成功……”幾周下來,孫迪果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上的她聽課認真。當然,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
抓住學生生命中的亮點,然後把這個亮點放大,因勢利導,培植自尊心,然後引導到引發這些事情的興趣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六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感“愛”對孩子的作用之大。愛是成功的基礎。教師只有用愛去播種,用愛去澆灌學生的心田,讓他們在愛中找到自信,學生才能進步,才能健康成長。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2
假期裡有幸拜讀了朱永新主編的《教育的奇蹟》一書,受益匪淺。我不知疲倦地欣賞著這本神奇的“奇蹟”帶給我的新生力量!
《教育的奇蹟》這本書裡面的故事讓我震撼、引人深思。書中的故事讓我懂得教育不是為了選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笨蛋。上帝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賦予每個人一個成功的機遇,成功的可能。
當我們真正領略了教育的真實意義,也就不再懷疑這些功成名就的天才的成功必將是一種必然!
《教育的奇蹟》主要講的是一些當代名人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是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是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是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書中還寫到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名智商不全指揮——周舟。他是一個先天性智殘孩子。舟舟是不幸的,舟舟又是幸運的。作為他的父母,從未把他當成殘疾兒童,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來培養兒子的智力。利用他超常的音樂天賦,不斷培養和給予他鍛鍊的機會。作為一個智障孩子,舟舟是幸福的。上帝關閉了他智慧的大門,卻開啟了他指揮的殿堂。看來“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更多是家人的責任!總之,無論是來自哪一個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創造真正的奇蹟。而這一個個奇蹟的背後,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人性的愛!是愛,各種各樣的真愛,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所以,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那就是無限相信學生的潛力。人的潛力是巨大的,要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而且可能做得最優秀,做得最卓越。公平對待所有的學生。其實越是成績不好的孩子,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懷與愛護,他們的心更敏感。很多學生之所以會越來越差跟他在學校老師對他的關心夠不夠,受到老師的漠視有著很大的關係。對待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我們應該有親切的語言,溫暖的笑容和恰當的包容,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我們的包容與鼓勵,多點包容,多點鼓勵,孩子的進步就會很大很快。
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我們要明白對孩子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首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們不受束縛,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心上很少受概念的約束。因此,他們不可能去認真思索一個問題,注意力也不可能長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這反而使孩子能無拘無束地想他們所想,超出成人的想象,創造出令人驚異的場景。善於教育的老師,往往能夠順孩子的天性,不斷誘導,把孩子培養成才,而不會按照自已的意志強迫兒童改變自已的天性。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不同能力,不同個性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也應該有所區別,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發展孩子的特長,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強制孩子服從家長的意願,而是要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再次,多為孩子喝彩,不要像防壞人一樣防孩子。孩子有優點也有缺點,這是肯定的。在與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和老師一定要避免使用一些不良的語言和態度,而應該多為孩子喝彩,多對孩子進行鼓勵,父母和老師也不要把孩子當成壞人一樣的防著、管著、而是應該信任孩子、讚賞孩子。
本書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雖然不是絕對,但也父母和老師的教育會對孩子起著絕對的作用。老師、家長們應該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過高的壓力,強迫孩子去成長。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邊,開啟此書,悉心閱讀,你會發現——天才就在身邊!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3
《教育的奇蹟》這本書,不僅讓我感動於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也讓我悟到教育的真諦。它讓我知道“人的潛力是巨大的,上帝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賦予每個人一個成功的機遇,成功的可能,每個人都應該而且可能做的最優秀,做的最卓越。世無棄人,只有自棄之人;世無完人,應該發現自己。”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自己。
書中例舉了一系列知名人物的成才的經歷,牛頓小時候常被老師與同學稱為“笨蛋”,同學們都瞧不起他;達爾文讀中學時,因為成績不好而被老師視為“智力低下”;愛迪生小時候坐在雞蛋上孵小雞,被認為是腦子有問題的人;愛因斯坦曾經連續幾次考試不及格,被認為是愚笨的孩子;丘吉爾小時候不但口吃,而且異常好動,經常受到老師的懲罰;巴頓將軍小時候曾經患閱讀失常症,只要他一開口,大家就嘲笑他;數學家希爾伯特小時候是一個非常“遲鈍”的人,甚至在長大當老師後,每當討論一個問題時,他總是無法理解學生的發言,而需要已經理解的學生一起向他解釋他才弄懂;在學生時候蘇步青曾經連續幾次是排名最後的“揹榜生”,讓父母傷透了心;海倫。凱勒出生19個月就成了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殘疾兒……但他們都成為了偉大的人物。
從這一個個事例中,告訴我們對於學生的教育應該從他們的實際出發,不同能力,不同個性的學生,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平時要多給予他們肯定,多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而不能一味的以成績這個標尺來衡量他們,早早地否定了某些成績稍差的學生,從而使他們失去學習上進的`信心和勇氣。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的學生,總會驚喜地發現,孩子身上具有許多優點,也許他調皮好動管不住自己,但他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熱愛勞動,喜歡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並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唱歌、畫畫,畫的作品非常有新意……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多加觀察孩子,欣賞每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愛的目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也會創造教育的奇蹟!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4
最近課餘時間讀了朱永新主編的《教育的奇蹟》。這本書裡面的故事曾經讓我刻骨銘心、感動良久,讓我震撼、引人深思。書中的故事讓我懂得教育不是為了選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上帝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賦予每個人一個成功的機遇,成功的可能,世無棄人,自棄之人,世無完人,應該發現自己。當我們真正領略了教育的真實意義,也就不再懷疑這些功成名就的天才的成功必將是一種必然!
書中寫到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名弱智指揮周舟。他是一個先天性智殘孩子。舟舟是不幸的,舟舟又是幸運的。作為他的父母,從未把他當成殘疾兒童,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來培養兒子的智力。利用他超常的音樂天賦,不斷培養和給予他鍛鍊的機會。作為一個智障孩子,舟舟是幸福的。上帝關閉了他智慧的大門,卻開啟了他指揮的殿堂。
放下這本書,細細聯想在平時的教育生涯中。在我看來孩子都應該是快樂幸福的,都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我們的身邊,總是不乏一些調皮搗蛋、行為散漫、性格怪異的學生。他們的個性、缺點各不相同。由於成長環境不同、家庭的教養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徵也不同。許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張白紙,所以我認為是白紙就一定能描繪出美麗的圖畫。我相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愛。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學會去賞識每一個孩子,要給予孩子關愛的目光、鼓勵的微笑、讚美的語言、親切的擁抱。讓他們在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魚兒離開水一樣。我國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差生是差老師和差家長聯手締造的。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師在教育中的責任。從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們去努力,每個孩子都可以獲得成功。我相信:愛的確會創造教育的奇蹟!
看完這本書中的許多事例,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前一陣子在熒屏中國達人秀上,人們記住了一個用腳趾彈奏鋼琴的倔強身影劉偉。他說: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成了激勵更多懷揣夢想青年的座右銘,並迅速成為網上流行語。他成了吸引世界目光的達人。我曾查閱資料,什麼是達人?原來達人是指在某一領域非常專業,出類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即某方面的高手。那麼象舟舟、劉偉、張海迪、周婷婷他們都是殘疾人,但他們更應該叫做達人。
我是從這本書裡面獲取了它的精神和品質,獲取了作者對於生活的理解,這也是我看這本書的最大樂趣。所以從今往後,我要堅持閱讀、快樂閱讀、在閱讀中不斷進步!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5
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是我這學期讀了《教育的奇蹟》這本書的一些感想,下面就從四個方面隨意地談談吧。
一、書的基本內容
《教育的奇蹟》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把“笨小孩”培養成天才的12種方法。書的前言部分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孩子是“笨小孩”。造成笨小孩的責任在家長和老師,“笨小孩”並非真的笨,在他們身上也有著異乎尋常的潛能,並且潛能是呈多元化的,關鍵是父母和老師如何去挖掘。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你就會覺得你的孩子就是一個天才。
本書透過十二個所謂的笨小孩,把他們培養成天才的事例,介紹了培養天才的十二種方法。根據我粗淺的理解:
第一、以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牛頓為例,講了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創造性是天才的特徵;
第二、以愛“說謊”的“討厭鬼”達爾文為例,講了要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會成就天才;
第三、以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愛迪生為例,講了要用愛來培養天才;
第四、以笨拙、反應遲鈍的希爾伯特為例,講了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天才的表現是專注;
第五、以被人稱為“愚笨兒”的愛因斯坦為例,說明用音樂也能培養天才;
第六、以被人看作“小呆子”的阿蒙森為例,說明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天才的老師;
第七、以特別好動的差孩子丘吉爾為例,講要按孩子的天性來培養天才;
第八、以閱讀失常的巴頓為例,說明自信能鑄就天才;
第九、以被老師判定為低能兒學生的肯德爾為例,告訴我們要培養孩子不斷進取的精神,天才就是不斷地進取;
第十、以被人們視為“白痴”的卡爾威特為例,告訴我們欣賞孩子會造就天才;
第十一、以讓父母傷心的揹榜生蘇步青為例,告訴我們老師要為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第十二、以又盲又聾又啞的殘疾兒海倫凱勒為例,告訴我們感官教育也能使盲人聾啞人成為天才。
二、在愛的環境中學習是孩子的一種幸福
書的第三章介紹了愛迪生的故事,愛迪生曾經是個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一年級讀了三個月就被恩格爾老師攆出了校門。但在母愛的情感中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發明家。所以我想愛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愛的環境中學習是孩子的一種幸福。作為一個老師應該熱愛自己的每一個孩子,不能只愛德才兼備的優等生,還應該愛平平常常的中等生,更應該愛智力落後的後進生。我想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的職業,就應該熱愛每一個孩子,熱愛孩子應該是教師的天職。
三、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希望
書的最後一章講了海倫凱勒的故事,莎莉文老師為了改變海倫凱勒吃早飯時的不良習慣,與海倫凱勒進行了一場較量,老師終於勝利了。我覺得好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做老師的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身教勝於言教。老師在做出榜樣的同時,還要讓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認識。有句名言說:要注意你的思想,因為思想會產生行為;要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養成習慣;要注意你的習慣,因為習慣會形成性格;要注意你的性格,因為性格會影響你的一生。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除了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外,還有文明行為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健康習慣,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我覺得合理安排時間對我們的工作和學習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做得好,將為我們贏來雙倍的生命。
所以我想要讓孩子們限時限量地完成作業,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從小養成雷厲風行的習慣。看來要改變孩子不想完成作業的壞習慣,課堂作業當堂課完成已經勢在必行,決不能放到課外去做,課間十分鐘是孩子們休息活動的時間,合理安排時間一定要做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願孩子們都能養成好習慣。這是我的心願,也是你們的心願。因為好習慣可以讓孩子們在成長中走向勝利。
“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還是舅舅、姑媽、後媽等人的責任!總之,無論是來自哪一個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創造真正的奇蹟。而這一個個奇蹟的背後,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人性的愛!是愛,各種各樣的真愛,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6
今年寒假期間,拜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奇蹟》這本書。書中四部分共錄入18個真實的故事,細細讀來,每個故事都讓人刻骨銘心,讓人深深震撼。書中講訴了一些當代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蠢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有放棄他們,他們的父母堅信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就算是出生智力低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只要給孩子付出所有的愛,孩子就一定能夠成才,而不是變成家庭與社會的負擔。他們做到了,他們成功了。其實,這才是真正理想的教育。
我在這本書裡讀到一個個令我難忘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會學的大學教授,曾叫班上一個學生到一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並對他們為了的發展作一評估。每個學生的結論都是他毫無出頭的機會。25年後,根據調查,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擔任律師、醫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訪了當年曾受評估的年輕人,跟他們請教同一個問題,你今日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麼?結果他們不約而同地回答: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教授找到她後,問她到底有何絕招,能讓這些字貧民窟長大的孩額子個個出人頭地。這位老太太眼中閃著慈祥的光芒,嘴角帶著微笑回答道:其實也沒什麼,我愛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