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要想“長教常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讀書,不斷思考,才會不斷提升,不斷成長。本次假期,透過拜讀《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一書,使我對“課堂觀察”這一嶄新的課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瞭解,心中疑惑得到解答,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領會,學習和借鑑到新的經驗方法來改善聽評課的方式,從而提高教學課堂效益。

  一、認識“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

  課堂觀察,就是透過觀察,對課堂的執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課堂觀察是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目的,直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分析、研究。“課堂觀察”對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形成學校合作文化等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課堂觀察與傳統聽評課的關係

  傳統聽評課主要體現形式:

  1、進入課堂時,聽評課者自己沒有充分準備,也未與上課者進行有效的溝通。

  2、聽課過程中主要關注教師單方行為,沒有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足夠的關注;評課時缺乏有證據的觀點,漫談式、即席發揮話語過多。

  3、評課結果往往只是體現為一個無法解釋的分數。

  4、使用結果時往往錯誤類推,以一堂課類推教師的其他課。

  5、“為聽評課而聽評課”。把聽評課當成任務來做,教師聽評課不是主動的為了自身專業發展和學生有效學習的願望,而是迫不得已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

  6、評課形式化。參與聽評課的老師在發言時,要麼大而全,要麼過於客套,要麼由專家或教研員把課堂變成了“一言堂”。

  三、傳統聽評課群體中存在的三種獨立角色:

  1、評課專業戶————自己很少或幾乎不上課,評課卻是他們的中心工作。

  2、模仿專業戶———聽課僅僅是為了模仿。

  3、聽課任務戶———聽課就是為了聽課。簡單處理、任務取向,沒有問題,不去思考,沒有反饋,按規定填寫“聽課手冊”了事。

  四、聽評課改革趨勢————三大轉變

  三大轉變——簡單變複雜、對立變理解、業餘變專業。

  1、改變思維方式。對一堂課的評價,要考慮個體、時間、空間、情境等多種因素,把小整體放到大整體中去思考。必須正視教學的複雜性,以複雜的思維和觀點去看待教學活動。無論是聽評課的動機、過程還是結果,都要主張多樣性的統一,並且多樣性之間必須要有必要的張力。

  2、注重對“聽評課”的研究;對教師進行專門的教育或培訓。

  3、明確聽評課的主體應該是教師特別是同行(學科)教師,而不是誰都可以充當聽評課者。

  五、課堂觀察的目的

  “觀察他人的課堂,最終服務於自己的課堂”,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透過課堂觀察,不僅要豐富自己的課堂經驗,修正自己的課堂教訓,還要加深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1、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經驗

  2、拓展自己的課堂教學經驗

  3、反觀自己課堂教學不足

  4、探尋課堂教學的內在機理

  總而言之,課堂觀察既不是對他人的課堂進行鑑別與改造,也不是裝飾或者最佳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而是透過最佳化聽課人與上課人的課堂教學理念,以此提升聽課人與上課人的課堂教學能力,實現上課人與聽課人課堂教學的最佳化與改造。

  “教學無涯,教無止盡”。透過閱讀《課堂觀察》一書,我汲取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期待課堂觀察能真正地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定位,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對課堂教學、對整個教學流程的思考能力。取人之長,為我所用,從而不斷自我充實、自我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2

  課堂觀察是課堂研究廣為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好的課堂觀察可以改善課堂學習的質量。教師可以用不同的追問方式:追問—形成精準的理解;探問—掘一口井引一泓清泉;轉問—另闢蹊徑;逆問—逆向思維。好的追問能使課堂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走向“深度”,出現質疑批判;創新思維的嚴密性、敏捷性等品質得到訓練;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變得更有寬度、更有厚度、更有溫度;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得到培育。

  正是透過教師對自己的和同事的課堂的觀察,增進了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意識以及對自己行為的責任心,促進其系統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學行為,發展其自主性的專業判斷力,並透過觀察研究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學校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自己的職業成為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如果在一個學校裡,課堂觀察在教師之間形成風氣,它就像一箇中樞活動,連線了個別教師,促進教師成對或成組地協作,使教師成為一個整體,使學校更有活力。課堂觀察是伴隨新課程實施的產物,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反思的鏡子,透過觀察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觀察對於促進我們教師的學習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3

  假期中,我學習了課堂觀察一書,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課堂觀察是一門大學問,是需要教師的專業精神與相當的專業水平的。

  透過學習讓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觀察與傳統的聽課相比,我認為傳統聽課關注的是全面的整體的課堂,而課堂觀察則把觀察的視角縮小,從點中看全面。也可以說課堂觀察是在傳統聽課的基礎上把聽課目標更細緻化,更明確化。以前我在聽課中,在一堂課上,一個聽課老師既要觀察老師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這樣對於聽課老師來說確實很難觀察得細緻、全面。課堂觀察則是透過集體合作,分清各小組聽課目標,在此基礎上更明確地把握聽課重點,甚至有時會透過觀察到的結果進行資料統計,得到有力的資料證明,從而更加客觀地進行評論。透過某個細節,某個特定的角度,觀察課堂,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課堂觀察,它有明確的目標性,計劃性,組織相當嚴密。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它由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把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為觀察點;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三個階段,課堂觀察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

  課堂觀察讓我們聽課、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為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為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體關注學習,研究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觀察跟傳統的聽課評課不同的還在於,它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只是在觀察,其實是在透過觀察而參與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並即時生髮基於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我來教,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發展。

  透過學習課堂觀察我們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理論,有了理論就要實踐,學校安排第二週我們數學組來一次課堂觀察,我的任務是觀察學習目標,要觀察教師的提出時間,提出的方式,教學行為,學生行為,樣題檢測。看了之後我一點也不明白,一次又一次的請教蔡主任,請教青年路小學的老師,心裡總算有了一點眉目,但還是迷迷糊糊,這次我帶著任務聽課,發現就是跟以前不一樣,我一心聽老師的學習目標完成的咋樣,目標達成了沒有,樣題檢測時學生會不,我可以透過數字分析來評價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第一次雖然不太成功,可老師們知道路該咋走了。

  第四周我們又進行了第二次課堂觀察,這一次老師們說的比上一次好多了,評課著和授課者有了互動,但是我們的評課語言有待提高,要慢慢的走向專業的聽評課。我希望自己的評課水平越來越高。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4

  讀了《課堂觀察》一書當中的《課堂觀察的型別有哪些》,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課堂觀察,這為我今後更好的學習和實踐提供了幫助。

  根據資料收集方式和資料屬性,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其中,定量觀察是指觀察者要運用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進行觀察。一般有一定的分類體系或者具體的觀察工具,對預設的分類下的行為進行記錄,並且記錄一些資料,比如,英語課堂上游戲環節,教師運用了多少時間進行遊戲要求的佈置,用了多少時間進行遊戲,用了多少時間來反饋遊戲的效果。定性官場指的是觀察者依據粗線條的綱要,收集對課堂時間進行細節描述的資訊材料,資料是基於需要在觀察的過程中形成的,在觀察後根據回憶加以追溯性的補充和完善,並透過描述性的和評價性的文字記錄現場感受和領悟。

  根據觀察者與被觀察課堂的關係,可以分為自我課堂觀察和對他人的觀察。在自我課堂觀察中,觀察者就是上課的老師自己,在開展課堂教學同時,要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觀察,特別是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學生對於教師的反應等行為。對他人的課堂觀察過程中,觀察者主要觀察另外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資源運用、講解能力、提問技巧、學生行為管理、教學準備、組織、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等諸多方面的程度和表現,並實時的記錄下自己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便在課後的反饋會議當中進行梳理。

  根據觀察者之間的合作關係,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合作的課堂觀察和獨立的課堂觀察。合作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的目標和重點分配到多個人,每個觀察者要針對一堂課的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和記錄。而獨立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以個人為單位,獨立完成對整個課堂的課堂觀察。

  另外,還有根據對觀察物件或內容的區分,課堂觀察分成集中觀察和分散觀察兩個;根據觀察目的與作用不同,課堂觀察氛圍診斷性觀察、提煉性觀察、專題性觀察等多個方面。

  從這本書當中,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課堂觀察的知識,相信在今後的實踐過程中,我一定能夠適時的運用好書中的知識。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5

  元旦假期結束,在開學的第一天我們迎來了一頓精神大餐,聆聽了縣教育局趙主任給我們帶來了一直迷惑的課堂觀察,為我們來指點迷津。

  透過趙主任的講解,我收穫很多。我知道了在聽課過程中我們要做的三個轉到:第一要從關注環節轉到關注細節;第二從關注他人轉到關注自身,平時養成及時反思的自覺性;第三從關注現象轉到追尋的意義。趙主任說了課堂教學語文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聽、說、讀、寫和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三個原則(整體—部分—整體);四個關注點(興趣、方法、能力、習慣);五項技能(感受、理解、品味、積累和運用)。在這些地方我感觸最深的是從關注他人轉到關注自己,從上學期開始我們聯校一直在搞名師帶徒活動,很榮幸我是其中的一員,通過幾次活動,我發現我們這些人在活動中成長很快,不再是光關注講課教師的活動,而是從講課老師講完後談他的教學到自己如何處理課堂,這應該就是從關注他人到自己吧!這對於我們的成長應該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感覺自己應該是在提升,活動的開展真的在成就我們。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趙主任敢於打破常規教學,敢於直面不合理的地方,勇於創新。的確我們平常都太受專家講課設計的思維框框,有時是刻意的模仿,有點東施效顰的現象,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所突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這就要像趙主任所說的敢於大膽的整合教材,敢於取捨教材內容,而不要迷戀教材。不要流於形式,不要整些沒用的,要實打實的幹。讓學生多讀書、少做題,讀整本的書。讓學生知道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把書讀好。對於學困生趙主任也給我們指點了一個例子,建議降低難度,先抓基本的字詞,階梯式的教授,讓每個孩子都有所學。

  透過這次學習讓我更加知道了自己以後課堂上更應該注意哪些細節,更側重哪些,讓自己的教學工作目標更加明確,為早日讓自己迅速成長,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