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學設計能力培養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有關教學設計能力培養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教學設計能力培養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設計能力培養心得體會1
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訓,時間雖短,但我受益匪淺。透過此次培訓,我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了更加新鮮和深刻的認識。我認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的職責不僅僅是將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探索和領會知識的能力。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把追求知識的信念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才能養成樂於求知、勤於求知的習慣,成為更有用的人才。下面我就此次培訓,談談自己對課堂教學能力培養的體會。首先就教師角度來說,應該做到兩點。
一、轉變傳統觀念,更新教學方法
目前,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行多年,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被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偏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訓練;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下足功夫,卻沒有認清教學的真正目的;認為教學活動只是課堂內的事情,講好教材內容就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忽視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
其實這樣的教學思想和方式是不利於學生提高能力和全面發展的,教師一定要掌握更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做好全面完善的教案設計,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對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步伐,推動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例如我們應該走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平靜”模式,而是模擬教學內容中所涉及的現實環境,給學生製造或愉悅、或憤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下學習並感受教材想要表達的中心含義,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程度,也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調動學生興趣,運用情感因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數有所作為的人從事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和領域。情感則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可以提高學生對該教師所教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對於教師來說,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興趣和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設計有利於調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案,無論在課上課下或是校內校外親切和藹地對待學生,讓學生消除拘束感和恐懼感,把教師當成自己的親人,如此一來,將會使課堂氛圍變得融洽,學生思維也更加活躍。
三、授學生以漁
第一,教會學生預習。因為他們大多沒有預習的習慣,所以先講述預習的意義和好處。學生們認識到重要性後,趁熱打鐵,傳授具體的方法。結合練習冊把每課的生詞、詞語解釋全部抄到書上,並熟讀課文三遍,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這些預習要素在上新課之前檢查,沒有完成的將受到小小的懲罰。經過三週的訓練,他們基本上能夠做到自覺完成。
第二,教會學生聽課。一節課45分鐘,好多不能全堂集中,所以我採用講授35分鐘,學生練習10分鐘。每堂課先用3分鐘提問抽答,藉以複習上節課的內容。首先教會他們做到“有信心”、“能專心”、“會用心”。聽課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絲不苟,留神每一個問題,甚至是一句話。學生切不可“身在曹營心在漢”,不能“左耳進,右耳出”,不能“傻聽”,不能只聽“熱鬧”,不能只顧“欣賞”教師的語言、動作、表情而忽視了教學內容。並且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有效地做好筆記,避免走神。在學生練習的十分鐘,我就巡視輔導,順便檢查他們的聽講情況。
第三,教會學生複習。透過做練習冊,課後思考題,小測驗,課前抽問的方式,都能夠掌握他們的課後複習情況。
總而言之,教學關乎的教與學兩個問題: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及學生學習的能力。每個學生因個性的差異和學習環境的不同,必須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自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地教會他們各自的自學方法。教師營造學生積極學習氛圍能將學生置於無憂無慮無壓力的愉悅情境中,能使學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學習中,那麼教師的課堂教學就能夠順利的進行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課堂教學能力,在學習中進步在學習中提高。
教學設計能力培養心得體會2
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要素,即課堂是實施新課程的主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最重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排列是有序的。
在我們以前的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式都比較單一,雖然效果有,但總感覺效果沒有達到最好,透過本次培訓,我學會了更多的思維理念和教學方式,我想對我今後的教學生涯會有很大的幫助。
課堂教學是按照知識體系的邏輯順序而循序漸進的。透過教師的程式設計、師生的積極互動,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教學內容過程中逐漸形成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養成“願學”、能“會學”、“樂學”、“快學”。
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使學生“願學”,即首先啟用學習內驅力,教師務必教會學生會聽課,讓他們在聽課時做到“有信心”、“能專心”、“會用心”。
其次學習方法是通向學習成功的橋樑,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就沒有好的學習效果。學習有法,學無定法,學要得法。每個學生因個性的差異和學習環境的不同,必須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自學方法。
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地教會他們各自的自學方法。教師營造學生積極學習氛圍能將學生置於無憂無慮無壓力的愉悅情境中,能使學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學習中,那麼教師的課堂教學就能夠順利的進行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課堂教學能力,在學習中進步在學習中提高。
教學設計能力培養心得體會3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可在實際教學當中,部分教師依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重視學生的資訊反饋,不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
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做好備課工作,有的教師在實際授課中的教學方式同教案設計不符合;有的教師雖有詳細的教案,卻不能根據具體狀況做靈活處理,更有一些教師完全照抄別人的教學設計,因而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採取科學的方法進行備課,具體來講,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設計,不死板硬套
教師的創新在哪裡?備課設計,只有創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說:“所謂創新,往往只是將早已存在的東西加以變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備課前應當有“三見”:新見、遠見和創見。人云亦云、不知變化、原封不動地照搬別人的,永遠沒有出息。某些教師十分崇拜名師教案,不是自己在獨立鑽研備課,而是在“複製”名師的課。
但令他們苦惱的是往往事與願違,“複製”的名師教案,用在課堂上效果卻很差。這是什麼原因呢?道理很簡單,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其學習與培訓需在反覆活動中作行為自省與調整的跟進才能見效。事實證明,教案不能複製出效果。教師備課不僅要考慮課前的預設,還要預見課堂的生成變化。
二、細心品讀語文教材,透過感悟文字進行備課
語文教學集人文性和工具性於一身,對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等都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想達到相應的大綱要求,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並感悟相應的文字,因而教師備課的時候必須先細讀語文教材,用心感悟相應文字。閱讀教學是一種“學生、教師、文字間的對話過程。”教師進行備課和教學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走近文字。語文教師必須要對相應的文字進行充分的體驗和感悟。要想感動學生,就必須先感動自己,教師應同文本進行對話,認真聆聽文字聲音,充分調動起自己對於生活的感受和積累,讓相應的文字感動自己。
第二,走進文字。教師在對相應文字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對文字的感悟過程及方法,獲得的體驗要儘量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
第三,走出文字。在教師對文字進行充分的感悟及體驗的同時,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現有狀況等設計出可以讓學生輕鬆感悟文字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師只有透過品讀語文教材,感悟相應文字,經歷相應的走近文字、走進文字、走出文字這種備課的歷程,才能有效引領學生對文字進行準確的解讀。
三、突出備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絡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感官,才能讓他們想學、樂學,才能學有所長。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絡,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
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蔬菜市場、水果市場、路牌廣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誰識得多,誰識得快;教學寫景作文時可先帶學生到景點去參觀,讓他們用眼觀察,用心體會,把自己印象深的寫下來,這樣學生寫作就會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學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內容空洞、瞎編亂造的毛病。
四、嚴格執行備課流程,不斷反思教學效果
首先是寫書案,“不動筆墨不讀書”,大多數語文老師都要求小學生養成這種習慣。那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更應該這樣。在讀教材的過程中,要筆隨嘴走,對於一些關鍵詞語,精彩之處,以及文章的一些重點、難點,要及時地做上記號。並把自己對教材重難點內容的理解以及獨特的教法等直接寫在教材的空白處、株距行寬、頁首頁尾,三言兩語、點到為止。這樣教師的課本可真成為“教本”了,重點內容清晰可見,上課時就可信手拈來,操作方便,不易遺忘或缺漏。這些精筆妙言是教師備課中對課文的個性化解讀,反映的是隱性思考中最寶貴的靈感,噴湧的是教師的智慧的源泉。將其定義為“點畫批註”也好,定義為“備課於書”也好,其實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其次是寫教案,隱性思考的過程最後會生成文字性的教案。為了真正把老師從繁重的“抄備課”中解放出來,學校推行精案與簡案相結合的備課方式,要求教師對每一節課都進行有效備課的前提下,有選擇地開展深入備課,寫出一定數量的精案;其餘可寫簡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方法引領、課前準備、教學過程,課中修正、教學反思等各環節,老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刪修正,突出創新性與個性化。要求教師廣泛閱讀有關文獻和教學參考書,根據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增刪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和系統性;認真研究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基本技能。作業佈置數量要適當、難易適度,有層次性、創新性;板書設計應簡潔明確,合理有序。要特別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教案二次修正。
最後是寫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總之,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上好任何一節課,就必須在上課前做好備課工作。相信只要教師用心做,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能力培養心得體會4
透過這次培訓,我的收穫很大。在學習了《高中政治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這一課之後,我就政治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方面,談談我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師生共同的活動。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既是活動的設計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教師即使引導者也是學習者。也要不短的學習,增加知識的視野。教學活動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過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要引導學生按照社會的要求,圍繞課程標準的內容進行學習,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向的把握上,要發揮不可替代的導向作用。
教學設計,必須改進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是作為指導。需要教師多帶動學生的思維,不再限制於課本上的內容,是讓學生自己創造。透過情景再現、綜合探索,並設計創造一些新的東西,教師只是提供一些方法和材料,要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採取的最多的方法是講授式教學法。對於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學生活動時間缺乏等缺陷。目前,探究式、體驗式、合作式、都是被倡導的主導教學活動方式,在多樣性的基礎上,要著力體現當前主導的活動形式。我們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師自己的特點,進行適時、適地的選擇和整合,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活動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以及正確價值取向的發展。
同時在這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教學也有許多困惑和不足之處。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
首先是對教學組織的反思。儘管我已經竭盡了全力,仍然無法顧及到每一位學生,有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後無法掌握,導致課堂局面出現混亂。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是給了我一個警告,教師上課需要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還應該包括掌握全域性,迅速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而這些是無法透過理論直接獲得的,必須在不斷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加強。
其次,是對教學態度的反思。新教師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氣盛,就難免血氣方剛,對學生的忍耐力和包容度不足。特別是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搗亂行為,同時,我也在不斷地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心胸,只有心胸開闊才能正確面對發現學生的不同優點,而不被他們的稜角刺傷。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即對平常的上課的反思。教師始終是要站到講臺上去的,課上的好壞與否是檢驗教師的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因而就需要對自己的課堂行為作出反思,以便能及時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水平。
透過本次培訓我體會很深,學到了不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這對我以後的教學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我想透過我的反思,可以發現新問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解決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能力培養心得體會5
近日,學校對全體老師進行了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的培訓。我們非常感謝和珍惜學校給我們創造的這次學習機會。我從中也受益匪淺。
教學是一個充滿問題的專業領域,“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應該是該領域的四大核心問題。然而,人們一直以來對“教什麼”和“怎麼教”關注較多,而對“為什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探討得較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總是沒有把教學置於“課程”的視域下來思考,沒有整體地、一致地關注著同樣重要的上述四個問題。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檔案,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我們要將“教學”置於“課程”的視域下來思考,要從基於教師自身經驗或教科書的課程實施,走進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
教學應基於課程標準、落實課程標準。透過教師對課程的實施,來完成國家的培養目標。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對學生規定的學習結果,來確定學習目標、設計評價、組織教學內容、實施教學、評價學生學習、改進教學等一系列設計和實施教學的過程。
核心:“目標—教學—評價”一致性。
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格式:教材來源、內容來源、主題、課時、授課物件、設計者、目標確定的依據、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作業設計。
透過這次培訓,我明白了,教師不能隨心所欲地教,而要以課程標準為基礎,設計出真正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設計,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展開課堂教學,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