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風險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操作風險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操作風險學習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操作風險學習心得體會1

  關於風險尤其是操作風險的相關培訓,公司已經組織參加多次,作為在區域擔任業務部門的人員而言,操作風險對於我們已經不陌生,但是如果說已經能夠很清晰地認識到操作風險的各項情況,恐怕也很少人敢這麼說,透過本次培訓,可以說讓區域各個崗位的員工再一次深入地學習和了解了關於操作風險從歷程到實際應用中的相關知識,進一步鞏固了原本在腦海中關於操作風險知曉但並不精通的一種概念。

  從理論上總結,操作風險可以分為四類:人員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系統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風險。人員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包括操作失誤、違法行為(員工內部欺詐/內外勾結)、違反用工法、關鍵人員流失等情況。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又分為流程設計不合理和流程執行不嚴格兩種情況。而系統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包括系統失靈和系統漏洞兩種情況。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風險主要是指外部欺詐、突發事件以及銀行經營環境的不利變化等情況。

  其中,屬於操作性風險的僅包括人員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中的操作失誤、違法行為、越權行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中的流程執行不嚴格的情況。顯然,操作性風險不能等同於操作風險,儘管操作性風險是操作風險中發生頻率最大、佔比最高的風險型別。有統計顯示,操作性風險佔總數的比例為70%。正如前面所述,這種將操作風險狹隘地定義為操作性風險的做法,往往會使得建立在這一認識基礎上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不能覆蓋所有的操作風險,從而使以銀行為主的相關金融機構難以防範那些突發事件的衝擊。

  特此也參考了一篇華夏銀行關於“探尋當前商業銀行打操作風險的發案規律”的文章,其中提到的一些操作風險發生最為頻繁的情況的幾個特徵作了一個分析,認為還是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的。這裡想就本次培訓的相關內容,結合目前公司轎車業務的相關情況,進行一下簡單的分析。

  透過華夏銀行開展的以授信業務為主要內容的案件專項治理集中核查。發現審查審批環節是仍銀行授信業務風險最大的環節,其中擔保措施不到位又是突出風險點。

  (一)風險的“點機率”高。一些會計等日常業務的操作風險具有“點機率”為零的特徵不同,授信業務各個環節中的任意一個風險點控制不當,均可能獨立導致風險。例如客戶經理貸前調查不實、未雙人實地核查、貸後檢查流於形式;放款環節未嚴格落實貸審會決議、抵質押登記未辦妥等。

  從這一點來看,目前正對此項操作風險的控制,我們公司在轎車業務部上一方面已經採取了由評審對於客戶經理質量進行把關的方式來監督客戶經理貸前調查工作的真實性及規範性,另一方面透過定期組織的內部檢查從區域層面進一步對過去一階段的工作進行進一步的核查以確保相關工作的質量。除此以外,目前的正常類貸後檢查透過與客戶電話溝通以及調取客戶最新的信用報告並逐一檢視的方式進行了有效和實質的檢查,避免檢查流於形式。

  最後,就抵押登記真實性而言,已經針對所有抵押車輛按月進行查詢,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控制了相關操作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另外,我公司已經設定了獨立的放款稽核部門,進行日常的結算和放款操作,針對與制度不符的情況,都需要透過相關上級部門的事件報告單或者風險管理委員會的會議紀要等作為放款的要件,不可能發生未按正常流程或合規手續進行放款的情況。當然,目前也有存在不足之處,包括雖然透過評審來監督客戶經理的工作,但是評審的相關工作卻沒有途徑進一步進行檢查和約束等。但是整體而言,在我公司目前的相關環節中還是從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此類風險的發生。

  (二)可計量但具隱蔽性。授信業務中銀行與客戶間的合同標的金額是確定的,因此可能損失的單筆最高金額是可計量的,但又具一定隱秘特徵。在初始階段,可能就是一些違規問題,看不出有什麼大的風險,但當這些違規問題潛伏至還款或追償階段,就可能演變為合同文字在法律效力上的不足,進而造成貸款損失。

  針對這一點,隨著我們業務的進行,從業務開展至今已經修改過較多版本的合同,目前所使用的合同版本中基本已就貸前、貸時、貸後相關情況,權利義務等作了相當明晰的說明和解釋,從目前後期的還款及不良資產清收情況看,並未發現相關條款的法律效應所導致的貸款損失。

  (三)可預警性。授信業務風險一般事先有徵兆,有預警訊號,突發性較弱。銀行可以依照一定的制度、方法和程式,透過對借款人、保證人及擔保物狀況的嚴密監控,以及對外部市場環境的跟蹤分析等,對風險做出及時識別與預警。

  很多人將操作風險等同於操作性風險或操作中的風險。這種認識誤區往往會導致另外一種錯誤認識,即認為操作風險管理知識銀行內部審計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無關,進而將操作風險管理職責不恰當地賦予內部審計部門。

  這種情況在國內銀行業中絕非少數。這其實是大錯特錯。首先,從銀行內部控制體系的構成來看,內部審計部門屬於內部控制機制中的評價與監督環節。也就是說,該部門的職責是對銀行的風險管理進行監督,並對其有效性進行評價,而不是直接參與風險管理。如果將操作風險管理職責賦予內部審計部門,就會造成該部門職責上的衝突,形成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的情況,導致風險管理事實上的失效。

  其次,國外的風險管理實踐表明,有效的風險管理既需要一個獨立的管理部門,也離不開各業務部門的支援。惟有此才能確保風險管理的獨立性和專業性的有機結合。將操作風險管理單獨賦予內部審計部門,並認為與其他部門無關,從而將其他部門排除在外,只能導致操作風險管理專業性的低下,很多專業行的風險隱患及有可能因此而無法被發現。最後,根據操作風險的定義,操作風險是一個涉及面非常廣的範疇。

  因而,操作風險管理也將涉及許多部門,如安全保衛部門、科技部門、後勤事務部門等。這就難免出現部門之間需要協調的情況。顯然,這僅靠內部審計一個部門是不夠的。國外的銀行往往會成立一個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各涉及操作風險的部門組成,以對一些跨部門的問題進行協調。從上述情況來看,那種認為“操作風險管理只是內部審計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無關”的錯誤認識是非常危險的。

  (四)可緩釋性。會計業務風險一經暴露,往往損失難以挽回,而對於授信業務出現的風險,銀行通常可採取展期、借新還舊、資產重組等多種方式將風險緩釋、後移,並透過以資抵債、資產轉讓等措施進行處置與化解。

  結合上述情況,防範操作風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增強操作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包括員工的操作風險觀、操作風險內部控制意識和操作風險管理職業道德等,對風險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夠的理解和掌握,銀行高階管理層應瞭解本行的主要操作風險所在。

  第二,構建全面風險管理模式和完整、獨立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不能只注重單一風險管理,而應將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及其他風險,以及包括這些風險在內的各種金融資產進行組合。

  第三,建立健全操作風險識別、評估體系和完整的內控資訊反應機制。第四,整合最佳化業務流程,實行內控管理的標準化和規範化。

  操作風險學習心得體會2

  依據《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指引》規定,操作風險是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式、員工、和資訊科技系統,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業務部門是操作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因此,必須千方百計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一、以人為本,加強會計隊伍建設與管理,

  從近年來國內外商業銀行由操作風險引發的案件分析看出,人員因素是操作風險發生的主要因素,具體表現為操作失誤、有章不循、服務意識不強、風險意識淡薄等。因而我支行一直將會計人員管理作支行管理工作的重點。嚴格控制操作風險,做到自我監督、相互監督和部門監督相結合,合規操作,儘量確保萬無一失。

  1、注重培訓工作,使新員工操作風險發生機率大大降低

  我支行會計隊伍的特點是年輕員工比例大,社會經驗和從業經驗不足,防控風險的意識稍顯薄弱。為此。一方面我們透過師父代徒弟的形式,傳授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傳授業務易發生的風險防範經驗;另一方面我們透過案例分析達到警示的目的,來加強員工的風險防範意識。我們將分行會計處下發的風險提示、總分行下發的案例編印成冊,組織員工進行深入的分析學習,並引導員工互相交流學習體會,強化員工的是非觀念,讓新員工明白這樣做會產生的後果,以及相對應所帶來的損失,以降低新員工發生操作風險的可能性。透過上述方式,保證我們新上崗員工在上崗前就具備了一定的業務技能和風險防範意識,表現在上崗後差錯率低,櫃員成長快,發生操作風險的機率低。

  2、崗位設定與人員能力相匹配,潛在產生操作風險機率低。

  一方面我支行從員工的業務能力、職業素養、從業經驗幾方面綜合考量,按照新核心的崗位要求對各個崗位進行人員配置。另一方面我支行積極探索有效的業務培訓形式,創新人員素質提升手段,針對新核心下新的操作模式對高櫃崗、低櫃崗、總會計等不同群體的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制定了培訓考核,來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目前來看,每個崗位的員工都能比較好的完成本崗位的職責,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作用,降低了自身發生操作風險的可能。

  3、堅持不懈抓員工思想建設工作,保持員工隊伍相對穩定

  員工為本,支行從工作、生活、後勤等方面,積極創造條件,為員工創造好的工作生活條件,保障員工權益,免除員工後顧之憂,使員工可以集中精力把好風險防控關口。同時,經常性觀察員工思想動態,幫助員工正確面對精神壓力,並透過談心等方式給予適時的心理上的輔導,真誠的對員工的職業規劃給予積極的建議,引導員工以陽光心態面對工作,防止職業倦怠現象出現。經過努力,打造出一支紀律嚴明、作風過去硬、能征善戰的會計隊伍。

  目前,支行會計隊伍相對穩定,員工能夠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能夠自覺抵禦外界不良思想侵襲,從根本上消除了會計部位操作風險隱患。

  二、推進內控建設,積極構建風險防控長效機制

  1、實行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操作風險低

  本行按照新核心的崗位設定要求,確定重要崗位和不相容崗位,強化崗位監督制約機制,落實崗位獨立、相互制約的內控要求。本行嚴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崗位或獨自完成會計全過程的業務操作等。

  2、實行分級授權審批控制,操作風險低

  落實分行分級授權辦法,對所有業務進行梳理,實行分級授權,對於重大的業務和事項實行管理班子集體決策,任何個人不得單獨進行決策。

  3、突出總會計作用,有效降低了發生操作風險的可能。

  我支行注重突出總會計作用,要求總會計實時複核高低櫃員的業務,即使發現業務問題,疑問之處問清查明。這種實時而全面的業務監督至少可以在兩個方面起到作用,首先對前臺櫃員形成強烈的被督促感,這能顯著加強前臺櫃員的危機感,從而更加審慎的辦理業務;其次,一旦發生業務風險,總會計的及時發現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降低了發生操作風險的可能。

  4、實行崗位間相互制約監督,有效控制主管操作風險發生

  一方面營業經理和總會計在高風險業務和特殊業務授權辦理上相互監督制約;一方面主管行長對營業經理和總會計在高風險業務和特殊業務授權辦理上監督控制,很好的抑制了主管自身操作風險的發生。

  三、最佳化內部流程管理,有效降低操作風險

  1、完善標準作業流程,有效降低操作風險

  近期根據分行近期下發的抵質押品出入庫等十三項風險節點,對照本支行的相關業務操作流程,進行了全面了梳理,。對其中一些流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的同時,對13項業務的流程進行了進一步規範,提高了作業流程的標準化,更好的降低了了由操作流程所引發的操作風險。

  2、落實高風險業務低櫃集中處理以及高風險業務前後臺分離制度,有效降低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產生於日常的操作與工作流程,當作業體制與外部環境之間出現矛盾時,操作風險產生的'頻率便會增加。近年來國內銀行頻繁爆發的臨櫃業務操作風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舊體制下的作業流程與金融市場的日新月異變化之間出現了矛盾,原有的內部控制適用性快速降低,操作風險順勢上升。近期分行下發的高風險業務集中由低櫃處理,以及高風業務前後臺分離制度,以客戶為中心、以流程為視角,匯入了風險管理理念,實施臨櫃業務流程再造,一方面實現了低櫃人員對高風險業務的集中的作業,一方面大大減少營業機構臨櫃業務人員觸發風險的機會。所以,我支行根據制度要求,很快轉變了支行作業流程,有效提高全行臨櫃會計操作風險管理能力。

  四、加強制度建設,夯實管理基礎

  不斷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防範操作風險的發生。一方面提高人員的執行力。鐵的制度與鐵的執行力相適應,對上級行已有的制度包括行為排查、積分管理、風險例會、崗位交流、強制休假等制度必須不折不扣地抓好執行。另一方面完善工作機制。結合自身實際,不斷補充和完善案件防控相關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建設,不斷完善案件防控工作的考核評價機制,有獎有罰。諸如開展“萬筆業務無差錯”、“百日無差錯”等易實施、易操作、易考核的活動,突出機制的正面激勵作用,有效地調動各層面做好案件防控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目前,引發操作風險的問題及對策

  1、執行力不足問題

  一是簡單隨意,理解上級政策不全面,執行有關操作規定不認真,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二是機械照搬,說一辦一,形式上執行堅決,實際上消極怠工;三是被動應付,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預見性,不推不動;四是籠而統之,工作不具體、不深入、不紮實,淺嘗輒止,只講原則話,不求精細化;五是虎頭蛇尾,開始抓得很緊,後期疲疲沓沓,缺乏後勁,不能持之以恆。

  對策:在編制“操作流程”過程中,重點針對在執行制度辦法中容易出現問題的薄弱環節,把操作流程與各崗位職責有機結合起來,對每項業務、每個環節需要哪些崗位、涉及哪些人員、執行哪些流程、履行哪些職責都作了細緻明確的規定,初步實現了操作上有遵循、執行上有責任、管理上有依據。

  其次,把操作要求細化到流程中。為突出業務操作流程簡便易行的實用特色,在設計流程時,對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流程進行分別編制和分類管理,同時引入了操作圖表。凡是有具體流程的,都有清晰的操作流程圖以及所涉及到的各類業務文字,突出了指導性和直觀性,使具體操作人員對整體業務流程有更加全面具體的認識和把握,便於各崗位人員學習和執行

  2、員工缺乏歸屬感和責任心

  員工由於隊伍中80後居多,暴露出的問題是缺乏責任感,關注自己的業務較多,不是站在整個支行的角度考慮問題,環節上容易出現問題。比如交接的過程,只交接了業務本身,沒有交代業務的風險環節點,存在潛在的操作風險。

  對策:透過設定A、B崗,加強替代崗位的培訓和鍛鍊,加強支行內部的輪崗,使替代B崗櫃員能夠更好的承擔A崗位的工作;另外培養員工的責任心、團隊精神,一項業務往往是大家都多關注一點,風險就可避免。一線本身工作節奏快、風險高、對員工綜合素質要求高,作為管理者做法講求方式方法,得到員工的認同,最大限度的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讓員工有歸屬感。同時,要輔之於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關注員工,關愛員工,關心員工,營造家園氛圍,增強他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員工對新業務掌握不熟練

  鑑於產品種類和業務範圍日趨多元化,員工對新業務掌握不熟練,因而在工作中出現不能準確把握操作風險點的現象。

  對策:在這方面,管理者要針對新業務新流程進行紮實有效的培訓,採取晨會、風險分析會抽問、抽測、實操等方式,靈活機動地對員工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使新員工真正學有所進,學以致用。

  4、應變能力不強,易將操作風險擴大

  有的員工遇到操作問題,由於缺乏經驗,往往手忙腳亂,這樣就容易把操作風險擴大。

  對策:定期開展應急演練,熟練掌握突發事件的處理方式和上報流程,遇突發事件要積極溝通能夠,即使上報,控制事態的發展,縮小知情面。

  5、系統風險上,存在職業倦怠苗頭

  一是系統需授權業務多,容易產生倦怠;二是新系統客觀上,也存在操作風險。

  對策:管理者應加強責任心,相互進行監督。同時,透過即使學習下發的風險提示,做業務時加強自身稽核判斷,逐步適應新系統,降低由系統原因所產生的操縱風險。

  6、資訊的交流與反饋不夠

  在資訊社會,各個基層單位、崗位間的資訊的交流與反饋不夠暢通,相互交流少,反饋不及時。

  對策:為了建立更加有效的風險反饋機制,我支行將實施雙線反饋一是櫃員——總會計——營業科長——主管行長傳統直線的反饋方式;二是櫃員或者總會計——將營業科長或者主管行長快速的垂直的反饋機制。建立雙線的自下而上的操作風險報告機制,對操作風險事件進行彙總分析,實現操作風險識別評估監測控制的閉環管理,有助於即時發現和總結潛在的操作風險,形成操作風險的反饋改進機制。發現操作風險管理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進行風險提示,並提出管理意見,有效地促進操作風險識別分析水平的提高。

  去年來,儘管我支行在營業櫃檯操作風險防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按照總行關於打造現代銀行的要求和其他兄弟行的先進經驗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們要按照總行關於有關工作要求繼續努力工作,虛心學習兄弟行的好經驗好做法,認真做好操作流程等機制的補充完善工作,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增強風險管理制度的執行力,保證操作流程的貫徹落實,把風險防範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