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工作經驗心得體會範文
班級管理工作經驗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班級管理工作經驗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班級管理工作經驗心得體會1
小學班主任特別是低年級的班主任,是一個複合性角色。當孩子們需要關心愛護時,班主任應該是一位慈母,給予他們細心的體貼和溫暖;當孩子們有了缺點,班主任又該是一位嚴師,嚴肅地指出他的不足,並幫助他改正。因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項既艱鉅而又辛苦的工作。
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嚐遍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都說班主任什麼樣,班級什麼樣;伴隨班主任的成長,班級也在成長。回首這一年來的風風雨雨,感慨萬千。身為班主任,以下兩點是我覺得做的不錯的地方:
一、嚴格管理,養成習慣
突出班主任在班級中的地位。都說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家,那班主任就是這個家的家長,家長就要有家長的權威。一個班必須有主心骨,班主任就是班級的主心骨,主心骨不能軟!所以,我非常注意保持在學生面前的“威嚴”,只有讓學生對老師有了一種敬畏,才能真正落實班級的各項規定,做到令行禁止。
所以在我們班,有嚴格的教學和管理制度。比如:家庭作業方面,早讀前由小組長收齊,沒交作業的把名字報給班長,班長專門記在一個本子上,當超過5次就可以上報給我,我來處理。沒寫作業的學生,班長會進行督促,在午休前補齊去辦公室找我批改,沒補完家庭作業的學生,什麼時候補完什麼時候才可以回家。這樣嚴格的家庭作業要求,可以杜絕不寫作業的壞習慣。作業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鞏固,尤其是低年級,每天重點學習的都是生字和詞語,所以家庭作業佔的分量比較重,在我們班杜絕不寫作業。
二、關愛學生,尊重學生。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想,要做一個問心無愧的班主任,就要善於接近學生,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
我利用課間和課餘時間與學生做朋友,多交談溝通。互相談談自己家中的趣事、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是學習上、生活中的煩惱,觀察他們的喜怒哀樂。低年級的學生對老師充滿了敬畏和好奇,如果老師們走近孩子們的圈子,和他們聊聊天就會發現,他們多麼的活潑、天真,不要當一個高高在上的老師,要做一個大孩子,這樣才能從教育中感受幸福。有了學生的信賴和擁戴作為前提,開展班級工作就等於有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小學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很繁雜的工作,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既是老師,又是保姆,要帶好一班孩子,教育好一班人,確實不容易。但小學低年級又是學生剛跨入校門,接受人生觀世界觀的起始階段,因而,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重要而光榮的。
班級管理工作經驗心得體會2
去年,我擔任五年級(2)班班主任,班級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基礎單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對完成教育和教學的各項任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接近他們,研究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使班級管理工作嚴而有序。具體說來,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班級管理。
一、合理編排座位
學生的一切人身權利不受侵害,學生對各種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學生的求知慾應該得到保護和張揚,學生對人生的理解和對人生的選擇應該得到包容和認可,這樣,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就會拉近,教育效果就會更好些。平等的觀念要求班主任平等地對待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做到優生、問題學生一視同仁;男生、女生一視同仁。
在編排座位時,有的老師會按成績編位,讓所有的同學都到教室外面,按分數冊點名,前十名的先進教室,任意選自己的座位,接著是前二十名,三十名……一直往後排。這種做法最容易傷學生的自尊,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我的做法是,先將視力、聽力有問題的學生挑選出來,讓聽力不佳的同學坐中間;讓視力有問題的同學從最後面往前走,一直走到在自己能看清黑板上字的位置坐下;然後按個子大小編排,不偏愛任何一個同學,在班級營造一種平等的觀念。
當然,我非聖賢,更食人間煙火,更懂得人情難卻,所以在編排座位前,我向學生申明,座位只是個動態平衡,為了有利於班級管理,隨時可以進行部分調整。這樣讓學生有個心理準備,也給其他授課教師行個方便,同時也給自己今後工作留有餘地。
二、關愛問題學生
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老師們無一例外地都在優生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智慧和精力,這種行為對問題學生來說是極不公平的,對問題學生造成的傷害也是深遠而久長的。小學生還處於長身體階段,生理、心理的發育還不夠成熟,自我約束能力普遍較差,思考問題難免幼稚,生活和學習中犯點錯誤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看見問題學生成績不好、表現也差,就歧視他們甚至放棄他們。我認為,學生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幫助學生改正缺點的方法。班主任要把學生當孩子看,冷靜地辯證地看待學生的錯誤,寬容學生的過失,少給學生犯錯誤的機會,多給學生一些改過的機會,用自己博大的愛心去溫暖學生的心靈。
對問題學生僅有愛和寬容是不夠的,客觀上還得有嚴的一面。我剛接手的兩個班,第一次開班會時,幾個問題學生就有意違反課堂紀律,試探班主任對他們的態度,在以後的一個星期裡,可以說所有學生犯的錯誤他們都犯下了並且是一犯再犯,每一次突發事件後,我都是找一個小辦公室首先請他們坐下然後開始談話。在批評他的錯誤時對他的這一行為表示理解,用提建議的口吻指出當時應該怎麼做更好。學生接受處理後我又開始我的善後處理,那就是讚揚他有承認錯誤的勇氣和改正錯誤的決心。
我給這幾位同學準備了一個成長記錄袋,要求他們每天寫500字左右的日記,記錄自己一天所作所想。我給他們提的要求是允許犯錯誤但要減少錯誤,誰減得多誰就是好學生,並把這一條規定拿到班委會上去討論,成為一條特別的班規。一個學期下來,這幾位同學逐漸地改掉了身上的一些壞毛病,我在班會上對他們大加讚賞,期末還評他們為有顯著進步的學生,我不以犯錯誤多少而是以改正錯誤的多少來對他們進行評價。
三、共同管理班級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這樣說過:"班級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舞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這個家庭,走向了社會。"如何把班集體這個家庭管理好,使其成為有共同目標、有組織核心、有正確輿論、有旺盛士氣的集體,我的'做法是:讓全體同學都來參與班級管理。要真正搞好民主管理,首先要使同學們從思想上樹立起集體意識,樹立"我與班級共榮辱"的觀念,時時事事處處想到集體,想到為集體爭光。我認為這是搞好班級的先決條件。我有意識地讓大家共同來管理班級,著重培養學生們的集體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平時的觀察,同學的推薦中,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班委會,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這樣,不僅減輕了班主任命令包辦的大負擔,而且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鍛鍊了每個人的工作能力,同時也增強了他們自我管理能力,自然而然地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但這樣做,並不等於撒手不管,一切由學生作主,相反班主任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讓自己既成為班級管理的組織者、領導者,又成為班集體中的普遍一員,與全體學生融為一體,同喜怒,共榮辱。
四、取得家長支援
學校的職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學生除了寒暑假,平時的生活基本是學校和家庭兩部分的銜接。經常與家長聯絡,尤其是藉助於電話這一快捷的通訊工具,可以及時交換學生的有關資訊,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援班級工作,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的教育手段。學生報到註冊後,我就收集學生資訊,特別是學生家的電話或家長的手機號碼,便於與家長取得聯絡。我班有位女同學長期放學不按時回家,與社會上"小黃毛"混在一起,不想上學,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我與家長商定:放學後由家長親自到校接她回家,以杜絕她與壞人接觸的機會,平時注意關心和提醒她,稍有進步就給於表揚和鼓勵。堅持了一學期,該生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當然,與家長取得聯絡還有個策略問題,特別是有問題的學生,不要讓他們自己回家去找家長,這樣很容易出偏差。引出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對於這樣的學生,我的做法是,先電話聯絡家長,由家長到學校將自己的孩子領回家,教育一週再送回學校。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工作方法千差萬別,形勢和任務又在千變萬化,我將在實踐中去探索總結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經驗,使班級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班級管理經驗點滴。
班級管理工作經驗心得體會3
很有幸看到了劉豔萍老師總結的班級管理經驗,讓我更深刻地領會到:“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這是劉老師教育的深刻認識、理解和總結。我也因此受到很大啟發,下面談幾點我的體會:
要打破習慣養成的神秘感。
在一些人眼裡,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卓絕的努力,是不會養成好習慣的。他們害怕吃苦,害怕受挫,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因而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久而久之,便產生出一種錯覺,只有成功人士才會有良好的習慣,而一般人不配談良好習慣的。成功的人在給嚮往成功的青少年介紹經驗時,往往強調他們的成功之路如何曲折,如何艱難,使青少年望而生畏。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在感受著成功,如做對了一道數學難題,想出了一個好點子。如果把這些成功感匯聚在一起,每個人都能成功,成功並不是想象的那麼難。我想習慣養成與追求成功具有同樣的道理。只要有意識地鍛鍊,我們每個人都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越早越好。
正是因為習慣具有巨大的慣性,所以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因為在不經意間,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形成一些不好的習慣,有些不良習慣無妨大礙,稍加註意即可。而有些不良習慣卻是致命的,可能會影響一些人的前程甚至一生的幸福。如有的人有愛議論別人是非的習慣,經常被人找上門來,鬧得心神不定,家庭不和。壞習慣一旦養成,想矯正就變得異常艱難,它會在毫無察覺的時候表現出來,令己頭疼,讓人生厭。如一些同志鄉音很重,儘管學著說普通話,但有時一不小心,鄉音便會“溜達”出來。所以要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就應該制定良好習慣的養成規劃。
習慣是成功的前提。
認識也好,興趣也好,方法也好,具體的某一件事也好,如果不上升為習慣的話,那麼往往是前功盡棄。能力,心理學上有的把它當成一個立體的結構,有的是七種因素、八種因素,最多的認為有一百多種因素構成的那麼個立體交叉的模式圖。我也認為,能力是一個複雜的概念,複雜的個性心理品質,決不能期望有那麼一次自學的指導,自學的認識之後就形成習慣,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自學實踐構成一條自學的線,一條又一條自學的線構成自學的面,一面一面自學的面構成自學能力的立體。而要學生把點構成面、構成體就得培養他堅持不懈的自學習慣,所以很多事我都要求學生不做則已,一做則堅持到底,“一不做二不休”。
有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在不斷地增值,而在人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因此,許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兒童的習慣養成當成教育的第一要務,不少有經驗的教師也把習慣培養當成工作重點,抓住不放,直至習慣養成,因為他們體驗到習慣養成能起到一勞永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