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永遠的春天》的心得體會
觀看電影《永遠的春天》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看電影《永遠的春天》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電影《永遠的春天》的心得體會1
電影《永遠的春天》以事實為根據,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情節、真實的細節、展現了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時間裡,帶領群眾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進行大棚蔬菜種植,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他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時刻縈繞在我的腦海裡,讓我深受感動和鼓舞。現結合工作實際,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要學習王永樂同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奉獻精神。
生產隊長王永樂患直腸癌剛剛在省城濟南做完手術,就被迫切希望脫貧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選舉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在公社梁書記的支援下,好心腸的王永樂說服白髮孃親和結髮妻子,承載著三元村八百多人的信賴和厚望,憑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抗爭,拖著“半條命”迎難而上。為早日帶領三元村脫貧致富,摘掉全公社集體經濟倒數第一的“帽子”,王永樂和生產隊長徐大福一起,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擴大耕種面積、改良土壤結構,走種植果樹,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的路子,徹底改變了三元村長期貧困的面貌。我作為一名服務基層群眾的黨員幹部,應以先進模範為榜樣,樹立正確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自覺加強業務學習和實踐鍛鍊,切實貫徹執行好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惠民政策。
二、要學習王永樂同志豁得出、看得透的人生觀。
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工作觀和工作表現。“人善向上,豁達樂觀。”這就是王永樂同志,他自己身體力行,面對工作的壓力,他毫不退縮;面對疾病的折磨,他堅強、樂觀,將工作當成治病最好的“藥”;面對死亡的威脅,他十分坦然,反而安慰起家人、同事和朋友。這種人生觀,體現了他對苦難的蔑視,更體現了他對工作的熱愛,對責任的堅守,任何時候學會它都是生活的大智慧,工作的大提升。我作為一名服務基層群眾的黨員幹部,應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所從事視窗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工作重點,做到胸中有大局、眼中有瑣事,在實踐歷練中樹為民之情、長為民之能、立為民之功,從而更好、更加有效地推進工作。
三、要學習王永樂同志求真務實、善於總結的工作方法。
一晃三年時間過去了,三元村在王永樂的帶領下面貌得到了悄然改變,但離真正脫貧致富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此時,妹夫大明從東北帶回來一箱鮮嫩的黃瓜,擦亮了王永樂思想的火花。他當即帶領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輕人李家林,踏上去往東北的火車,到東北學習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技術,在冰天雪地的東北,王永樂憑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信念精神,最終感動了採用大棚技術種植反季節黃瓜的山東老鄉孫師傅。王永樂帶著從東北學來的技術,經歷高投入的風險,降雨降溫的考驗,連續奮戰三個月籌建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讓三元村的十六個黨員首先嚐到了豐收的喜悅,黨員帶頭富起來了,群眾看到實實在在利益就自覺圍攏到村黨支部周圍,在王永樂的帶領下,全部走上了種植大棚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我作為一名服務基層群眾的黨員幹部,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陽光下,事情辦得怎麼樣?工作態度怎麼樣?老百姓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自己只有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抓住“務實”這個關鍵,以“為民”為落腳點,把推進中心視窗各項工作與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才能讓中心的工作為黨委政府增光添彩。
四、要學習王永樂同志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
“天下農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後,到三元朱村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他從不藏私,以誠待人,並和全體村民約定:“對前來參觀的人要熱情相待,毫無保留地把技術教給前來學習的農民兄弟”。17年間,三元村無償接待前來參觀學習的農民超過120萬人次,4000多名農民技術員在王永樂的帶領下,把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傳遍了全國26個省區市。王永樂本人也拖著患了癌症的`身體,先後到全國11個省、區、市無償傳授大棚蔬菜技術,在西北5省建立了培訓基地,聘請專家授課,為當地5000多名農民送去了致富鑰匙。三元村富了,榮譽接踵而來,王永樂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共產黨員的風範,保持開拓進取的精神,在工作中他不因循守舊,除借鑑別人,又有所獨創,瞄準國際無公害蔬菜種植尖端領域,帶領三元村勇闖市場經濟大潮,以不斷創新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四個字的神聖和責任豐富著北方冬季的餐桌。我作為一名服務基層群眾的黨員幹部,必須自我加壓,加強學習,學習他與時俱進、敢闖敢幹、視壓力為動力的創新精神,堅持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解決問題。
總之,透過對王永樂同志的先進事蹟學習,讓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他為群眾做了大量好事、實事,深深地打動著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王永樂同志的先進事蹟為動力,把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以勤奮紮實的工作作風,以甘於吃苦、無私奉獻之心造福於民,直接服務好群眾最後一公里。
觀看電影《永遠的春天》的心得體會2
近日,在黨委的組織下我觀看了電影《永遠的春天》。這部電影以事實為根據,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情節、真實的細節、展現了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時間裡,帶領群眾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進行大棚蔬菜種植,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他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時刻縈繞在我的腦海裡,讓我深受感動和鼓舞。現結合工作實際,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要學習王樂義同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奉獻精神。
生產隊長王永樂患直腸癌剛剛在省城濟南做完手術,就被迫切希望脫貧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選舉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在公社梁書記的支援下,好心腸的王永樂說服白髮孃親和結髮妻子,承載著三元村八百多人的信賴和厚望,拖著“半條命”迎刃而上。
二、要學習王樂義同志心繫人民、捨己為人的奉獻精神。
為早日帶領三元村脫貧致富,摘掉全公社集體經濟倒數第一的“帽子”,王永樂和生產隊長徐大福一起,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擴大耕種面積、改良土壤結構,試圖走種植果樹的路子,改變三元村長期貧困的面貌。身為村支部書記,王永樂時刻想著群眾,將公社梁書記特意解決的進城招工指標暗中讓出,害得大女兒小月出現意外不治身亡。
三、王樂義同志的堅韌不拔的意志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春去秋來,冬逝春歸,一晃三年時間過去了,王永樂發展果木種植路子悄悄改變著三元村的面貌,但離真正脫貧致富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此時,妹夫大明從東北帶回來一箱鮮嫩的黃瓜,擦亮了王永樂思想的火花。王永樂當即帶領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輕人李家林,踏上去往東北的火車。
在冰天雪地的東北,王永樂憑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信念和搭上命為群眾幹事的精神,最終感動採用大棚技術種植反季節黃瓜的山東老鄉孫師傅。王永樂帶著學成歸來的欣喜回到山東三元村,群眾卻在高投入的風險面前不買王永樂的帳。群眾退卻了,黨員上,全村十六個黨員冒著風險,砍掉眼看就要收穫的玉米籌建大棚。
從東北學來的技術,加上王永樂的科學方法,經歷降雨降溫的考驗,連續奮戰三個月後的三元村黨員嚐到了豐收的喜悅。黨員帶頭富起來了,看到實實在在利益的三元村群眾圍攏到村黨支部周圍,在王永樂的帶領下,全部走上種植大棚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三元村富了,榮譽接踵而來,王永樂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共產黨員風範,向天山南北延安老區無私傳授技術,瞄準國際無公害蔬菜種植尖端領域,帶領三元村勇闖市場經濟大潮,以不斷創新矢志為民的樸素精神,豐富著北方冬季的餐桌。時光荏苒,三十年彈指一揮間。走在一手創辦的園藝式大棚下,年過花甲的王永樂精神矍鑠風采依然。
影片《永遠是春天》主人公原型是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党支書王樂義,他被譽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他帶領鄉親改變思路、發家致富的30年。他身患癌症,不能受累。但被鄉親們選為村支書後,他決心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裡,爭分奪秒地改變家鄉落後的面貌。家鄉富起來了,並且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冬暖蔬菜基地,而他的生命也在奮鬥的過程中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