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遊戲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6篇)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6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兒童遊戲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1

  幼兒園教育是透過教育活動來實現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保證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不僅為幼兒系統地提供新的學習經驗,而且是幫助幼兒把學習經驗系統化、引導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探究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的,能夠促進教學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當前幼兒園教師應該學習和探討的核心問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與其他活動之中”。陳鶴琴先生說過,遊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遊戲是兒童的工作,遊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遊戲中獲得。因此,一節好的教育教學活動就是將遊戲活動、教學活動、生活活動的一個很好的“整合”。

  1、從生活和遊戲的角度來分析和設計主題

  當我們選擇或是設計一個主題活動的時候,首先我們要看這個“主題”是否符合幼兒生活經驗,是否可以與之生活的環境相互融合。而“遊戲化”意味著遊戲不只是教學的手段,還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發現主題與幼兒生活的關係,主題中蘊涵的探究機會,主題中蘊涵的遊戲機會。

  例如:主題活動《商品》。幼兒透過教學活動累積了購物的經驗。這些經驗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應用的機會應該說很少。結合這個主題,在角色遊戲我們創設一個商店的環境。這樣既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又使平時無人問津的超市改頭換面了。於是,快餐店、飲料店、玩具店、大頭貼照相館、服裝店相繼拉開了序幕。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有製作商品、擬定價格、貼價格標籤的經驗,因此幼兒在遊戲中製作商品時得心應手。

  主題活動《我喜歡看書》。“我喜歡看書”教學活動涉及了參觀圖書館、瞭解圖書的分類等內容。這些活動讓幼兒瞭解了圖書應該如何擺放,如何分類,如何用標籤來區別各種不同類別的書籍。教學活動使遊戲變得生動活潑,遊戲也將教學活動中的一些知識經驗無形地延伸,幼兒良好的習慣也慢慢養成了。

  2、內容的選擇能生活化、遊戲化。不要單純“學科化”

  例如:我們在教授數學領域的知識時。組織形式便可以遊戲化生活化的方式設計活動。在教10以內的加減,教師模擬生活場景“水果超市”,讓幼兒手持“錢幣”自主挑選水果。算出需要的錢數。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學活動。幼兒生活在客觀世界中,周圍的事物均表現為大小、顏色、形狀、數量等一定的空間形式存在著;另外,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處於前運算階段,其知識經驗更多的來自於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將抽象的數學生活化,不但內容生動具體,幼兒也不會覺得離生活太遠,學習過程輕鬆自然很多。遊戲和教學一體化並將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幼兒生活中來又回到幼兒遊戲中去,並在遊戲和教學一體化中實現整合,積累經驗。讓在遊戲和生活活動中提高運算能力。

  3、活動形式豐富起來,為幼兒創造活動的空間。

  例如,在開展體育活動的時候,需要鍛鍊他們跑的技能。這時,我就會帶他們玩“小孩小孩真愛玩”遊戲,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做好跑的準備。遊戲中,幼兒四散走,教師邊走邊念兒歌:“小孩小孩真愛玩,東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來。”說完兒歌,幼兒迅速跑開。幼兒對整個遊戲相當感興趣,在遊戲中幼兒自然而然學會了跑的技能,發展了追逐能力,同時還滿足了他們遊戲的需要。

  4、讓區域活動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教學活動為遊戲服務。

  以前,我們簡單地將幼兒園區域活動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內有間隔,操作有材料”的層面上,其實說白了就類似於分組的桌面遊戲或是自由活動。透過探索我們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內涵和操作終於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區域活動同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其中一個部分,它也是為幼兒園課程目標服務的;區域活動的內容應當與課程的內容相結合相一致;我們的課程不應當僅僅停留在集體教育活動上,更應該拓展到區域活動、小組活動乃至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例如:在“春天的電話”主題活動中我們在區域活動中增設了“做電話”的內容,以彌補其科學內容的不足。在“動物世界”主題中,我們增設了給小羊穿棉襖,餵養小烏龜的活動。在一個主題即將結束,後一個主題即將開展的時候,教師和幼兒往往都會因為缺乏過渡產生一種不適應。這時她們就充分利用區域活動來幫忙。在一定程式上激發幼兒對下一主題內容的興趣和參與慾望,並讓幼兒能在主題和主題切換之間變得從容。

  遊戲化生活化的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幼兒學習知識、體驗快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讓教育迴歸生活,讓生活與遊戲真正的融入到幼兒園的課程和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去,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的身心的健康發展。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2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同時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是幼兒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歡樂、自由和權利的象徵。豐富多彩的遊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行,而且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展智力。

  遊戲是最好的思維訓練

  遊戲是促進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活動。透過遊戲喚起幼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促進幼兒智力發展。按照皮亞傑的理念,從認知活動而言,遊戲是同化的過程。幼兒玩遊戲越多,他們智力會發展更好一些。

  “現在的家長不願意孩子在幼兒園玩得太多,他們更關注孩子從老師那裡學到了多少知識,這幾乎是所有老師都面臨的困境。”北師大劉焱教授認為,幼兒園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獲得幸福的童年、該年齡應有的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幼兒園遊戲一方面要服務於教育目的,但更重要的還是讓兒童在遊戲中得到滿足和快樂。”

  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

  遊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遊戲是兒童的工作,遊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遊戲中獲得的。

  遊戲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運用,不僅可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也可作為組織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更應是貫穿整個幼兒園教育教學所有過程。這樣才能給幼兒一個真正的遊戲童年、快樂童年和成長童年。在遊戲中,幼兒的動機是“我要玩”“我要學”,因此幼兒身心總處於積極主動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遊戲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兒主體性的體現與發揮,幼兒的遊戲與學習是發生在同一活動過程中,遊戲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所以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使幼兒的學習遊戲化,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學習過程本身的興趣與好感,使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日有長進,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增長知識,就好象春風化雨般使草木生機盎然。

  精心創設遊戲活動環境

  保證充足的遊戲時間。教師要確保幼兒在遊戲中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時間在半小時左右,如果時間太短幼兒遊戲不能盡興,時間太長幼兒會對遊戲失去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掌握遊戲時間的度。

  準備足夠的遊戲材料。材料是幼兒遊戲的工具,在遊戲中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有利於幼兒透過探索接受豐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促進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比如在活動區中為幼兒準備許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種質地不同的紙類材料(白紙、臘光紙、皺紋紙、信封),白紙可以畫畫、摺紙。臘光紙色澤豔麗,可以折各種小動物,也可以作為剪紙的材料。皺紋紙可以做小花、拉花、還可以搓成紙球等。形狀各異的紙盒(包裝盒、藥盒、化妝盒),可以做傢俱、汽車、玩具等。插塑玩具,木製玩具,美工材料(筆、油泥、剪刀等),可以讓幼兒動手捏、搓、團、揉做成各種小動物和各種形狀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動物輪廓等等。

  營造寬鬆和諧的遊戲氛圍。遊戲是幼兒的第一需要,為幼兒的遊戲營造寬鬆的心理氛圍,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身心發展的需要,給孩子帶來快樂。如戶外活動、餐前、餐後、離園前後等,此時,幼兒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氣氛寬鬆愉悅,從而能調節幼兒在各項集體規則活動後產生的疲勞,在心理上獲得放鬆。在自由遊戲中為幼兒營造一個寬鬆的心理氛圍,讓幼兒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提高興趣,從而激發幼兒的獨立自主性,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增強自信心。

  教師在遊戲中的角色扮演

  做遊戲活動的旁觀者。當孩子們在尋找遊戲材料,創造遊戲主題時,教師應該沉默,不主動發表建議,要相信孩子們的創造潛能,讓孩子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考慮。因為,在孩子們心理,教師總是對的,教師的話總是應該聽的,教師的發言會打斷孩子們的遊戲思路,扼殺幼兒的創造靈感。不管孩子們想出來的遊戲多麼的幼稚或遊戲主題的選擇多麼的盲目,教師就是應該放手,讓孩子們去體驗快樂、體驗失敗,教師做幼兒自主遊戲的旁觀者、支持者。

  做遊戲活動的合作者。當孩子們分配角色,安排任務時,教師應作為遊戲中的一員,服從遊戲組織者的分配,教師是作為幼兒的遊戲合作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共同遊戲,共享快樂。就如陶行知先生說的:教師要“變成孩子”,與孩子共享歡樂。教師的童心、童趣會使幼兒倍感親切、自然、融洽,從而營造寬鬆和諧的遊戲氛圍。以合作的身份參與遊戲也有助於教師更深入細緻地瞭解幼兒,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

  做遊戲活動的引導者。當孩子們在遊戲中碰到了他們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應該以幼兒平等身份,發表一些參考性的建議,供他們參考,不發表決定性的意見;當個別幼兒遊戲碰到困難了,教師應像同伴一樣,問問原因,談談自己的看法,不強行勸說,但教師的意見、建議必須是一種正確的引導,有助於幼兒受到啟發,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3

  最近閱讀了《學前兒童遊戲》第四章第三節自主性遊戲,系統地瞭解了幼兒園自主性遊戲的概念與含義、特徵與關係,深有感觸。

  我們經常說的,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就是什麼時間段的活動都是以自由遊戲活動為主。難免有老師會質疑這樣的問題:難道連幼兒上廁所、吃飯、睡覺也要以遊戲來進行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幼兒園可能就是一個絕對自由的地方,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了起碼的行為規則和要求,培養出來的人也許會不適應小學的正規學習。而我們的這本書中提到自主有兩個尺度:一是相對於客觀狀況、生活環境等外部強迫和外部控制的獨立、自由、自決和自主支配活動的權利與可能;二是相對於客觀現實的能夠合理利用自己的選擇權利,有明確的目標,堅忍不拔和有進取心。從這個概念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對自主性遊戲理解的幾大誤區,比如給任何活動都冠以遊戲的名稱,追求遊戲活動的熱鬧場面,以單一的遊戲形式貫穿一日活動,這也是我自己經常會走的誤區。

  其實這樣是與理論相違背的,因為從自主性遊戲的特徵來說,它又具有遊戲計劃的生成性;遊戲環境的多樣性;教師角色的多重性;遊戲機會的均等性。而實踐中不少教師認為:自主性遊戲教師是不能指導的,當兒童有了問題教師不敢去介入,惟恐別人指責又在“導演”,無法把握教師指導的“度”,這樣勢必就會削減遊戲的教育作用。對於我們心中的很多困惑,在這一章節中也有明確的解說,在自主遊戲的幾對關係中指出,在遊戲中,兒童是遊戲的主人,教師是指導遊戲的主人。許多研究表明:有教師指導的遊戲更能促進兒童遊戲水平的提高和兒童能力的發展。

  兒童由於身心發展的特點,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在遊戲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在鼓勵兒童自主探索、嘗試的前提下,給兒童以適當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促進遊戲繼續延伸下去,而且能讓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和勝任感。

  最後我想用書中的一段話來總結我的感想:幼兒是遊戲的主人,幼兒對遊戲活動能自主地選擇、支配,在遊戲中充分享受遊戲的趣味性、娛樂性、自主性。教師在遊戲中的作用在於如何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遊戲環境,為幼兒自發、自願的活動提供條件,同時也將教育目標、要求滲透進去,以促進幼兒的發展。

  孩子是今天的花朵,更是明天的太陽,作為我們來說,為了他們,我們做什麼都值得,雖然這條路很漫長又迷茫,還看不到邊,但是我相信我們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願意這樣前行,這就是我們的專業,我們的責任。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4

  《學前兒童遊戲》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術研究成果,這本書對兒童遊戲研究的歷史和現狀都進行了整理、介紹,並對有關理論觀點做了評述,表達了作者的遊戲觀念。全書共分為十三章,上、下兩篇,上篇是一至七章,下篇是八至十三章。上篇主要是涉及觀念層面的問題,下篇主要從實踐的角度加以探討。第一章論述了相關學科對遊戲的看法,遊戲的描述性特徵和本質性特徵,以及兒童遊戲的性質。第二章運用了較為詳實的研究成果來論述遊戲與兒童身心發展的關係。第三章較為系統、詳細地介紹了遊戲的理論流派,對每個理論流派都給予了簡要的評價。第四章是對遊戲分類問題的論述。遊戲的分類直接影響幼兒園遊戲的開展,因此,對分類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論述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第五章專門論述了影響兒童遊戲的因素。第六帳探討了遊戲在幼兒園中的地位,這是必須要面對並搞清楚的話題。第七張關注了我國兒童遊戲研究的歷程及發展趨勢。第八章專章論述了幼兒園遊戲的知道策略。第九、第十、第十一章則分別從環境創設、材料提供及遊戲觀察記錄的角度,對第八章中提及的策略加以詳細的論述。第十二章又在前面遊戲指導策略的基礎上,對各類遊戲的指導提出了具體的方法。第十三章則是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遊戲治療作介紹,包括遊戲治療的理論及具體實施方法。

  遊戲伴著兒童發展,兒童在遊戲中成長。遊戲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活動現象,從小至年幼的孩子玩耍打鬧,到成人的各種娛樂,甚至古稀之年的笑談,無不詮釋著它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廣泛性及其獨具的魅力,而遊戲在兒童的世界中則更為普遍,對兒童的魅力更為獨特。從繁華的都市到淳樸的鄉村,從古樸的街巷到雅緻的公園,人們隨處隨時可以看到孩子們在性質盎然地做著各式各樣的遊戲。正是孩子喜歡遊戲,才使得無論是在哪裡,都始終不忘將那些花樣翻新、大小各異的兒童玩具展列其中,成為吸引孩子的最大亮點。遊戲成為孩子們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古往今來,任何時代,任何民族,任何國家,任何地區,沒有不做遊戲的兒童,沒有不喜歡遊戲的兒童。在時間上,遊戲的歷史與人類社會的歷史一樣古老而悠久,它貫穿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歷史。千百年以來,由於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和社會發展歷史條件的侷限,遊戲一直被認為是與兒童的學習、成人的工作不相融的,甚至是消磨時間浪費生命的活動。遊戲慢慢開始成為人類研究的課題。許多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學前兒童的遊戲,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觀點,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系統。

  在新形式下,為了促進每個兒童的發展,更好的哦誒樣未來社會的人才,加強對學前兒童遊戲的研究,實現對兒童遊戲的科學指導和實施,已經成為教育界特別是幼教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在新世紀來臨之前,面對世界性提高公民素質的需求,遊戲在學前教育中的位置愛需要進一步確認,遊戲的教育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展,經過長久的研究實踐,我國廣大的幼兒教師已從被動的教育實施者成長為積極主動的教師研究者。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5

  最近閱讀了邱學青寫的《學前兒童遊戲》一書,系統地瞭解了幼兒園遊戲的一些理論、結構、分類,深有感觸。

  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含義是什麼呢?何為基本活動?基本也就是根本,具有基礎的、本質的性質的性質,基本活動就是本質性的活動。“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就是幼兒園所開展的活動本質上應該是具有遊戲的性質。而遊戲這個概念,似乎是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提起它誰都知道,但遊戲究竟是什麼,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對於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有這樣幾種錯覺:

  1、給任何活動都冠以遊戲的名稱。如果把“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理解為以遊戲活動為基本活動,那就難免可能導致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以幾個遊戲名稱來安排活動,就好像廚師燒菜時,每道菜都離不開鹽一樣。遊戲作為調味品存在於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之中,而這些遊戲活動之間可能都是沒有什麼本質聯絡的,它們是孤立的、分割的。這種理解只能達到形式上以幾個遊戲活動來填充主要的活動時段,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種做法相對於過去那種不重視遊戲的現象是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它僅僅是形式上給予了關注。

  2、追求遊戲活動的熱鬧場面。對“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錯誤理解有可能使各種活動都一味地去追求遊戲的外在形式,追求熱鬧的場面,幼兒也許是感覺在玩,但活動目標的達成可能就會大打折扣。比如:在一個大班的主題活動中,教師要求幼兒自己選擇材料、自己構思,把自己的想法用各種方式表現出來,結果有不少幼兒選擇了繪畫這種形式,但從畫面反映出來的水平只相當於對中班、甚至小班的要求。僅僅追求遊戲的外在形式,而不從活動內容本身去考慮其遊戲性,所得到的結果也許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幼兒園教育在促進兒童發展方面的作用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揮。

  3、以單一的遊戲形式貫穿一日活動。

  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就是什麼時間段的活動都是以自由遊戲活動為主。難免有老師會質疑這樣的問題:難道連幼兒上廁所、吃飯、睡覺也要以遊戲來進行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幼兒園可能就是一個絕對自由的地方,先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了起碼的行為規則和要求,培養出來的人也許會不適應小學的正規學習。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6

  數學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數學是一個神奇的王國。

  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喜歡上數學,我才會勵志要當一名數學老師,我才會真正的地成為了一名數學老師。

  我很想讓我的孩子們都愛上數學,感受數的奇妙,體會數的神奇。於是,我帶著我的孩子們一起在口算的世界裡來了一場難忘的闖關旅行。

  第一關,孩子和家長以比賽的形式一起完成一張口算卷子。在這一關裡,很多家長放下了繁忙的工作,坐下來靜靜地和孩子一起度過了半個小時左右。而短短的半小時卻讓所有的孩子至今難忘。

  第一關之後,有部分成績突出的順利地進入了我們旅行的第二關,就是全體家長和孩子們的對決了。當然,為了顯示出比賽的公平,在比賽前,我將所有的技巧又全部教於家長,每一位家長都聽得十分認真,並以飽滿的精神迎接挑戰。

  比賽賽共分為初試鋒芒、爭分奪秒、火眼金睛和決賽答題四個環節。所有的參賽選手都可謂是認認真真地在完成每一關的每一道題。在激烈的比賽之後,進入終極PK的是由4名家長代表和7名學生代表組成的。而最終取得冠亞季的是兩名學生和一名家長。隨著冠亞季軍的產生,比賽也接近了尾聲。

  比賽持續了兩週,在這兩週裡,從最初的教授技巧到最後的準備獎品,我都親力親為。

  比賽結束,但還有很多家長意猶未盡。不過透過這次比賽很多孩子都收穫了口算技巧,感受到了數學帶給我們的樂趣。這就是我想看到的。當然更讓我開心的是,家長們也都深深地瞭解了孩子,願意抽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的成長。

  其實我最初的目的也不過如此,讓孩子體會樂趣,讓家長體會“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孩子有多麼的重要。

  因為我始終相信,當你認真做好一件事,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相信這次有趣的口算競賽,一定能深深地印在孩子們腦海深處,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樂趣,愛上數學,家長們更願意真心陪伴孩子成長,這就是最圓滿的收穫。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7

  梅知老師,我覺得我和女兒玩得越來越好了。我自己進步了!我好高興

  還是先學習了兒童發展心理學,然後就是遊戲與兒童發展。聽了課,馬上就把自己能感受到的東西給運用了。學這些真的很好!

  我一點也不後悔現在才開始學這些,正是經過兩年的摸索,現在聽這樣的課,我才能這樣有感觸。

  和女兒玩,居然玩了整個晚上。

  我們的玩,我們的交流很流暢,先把幾點感想記下來

  1、積極的回應就是交流中最好的強化

  以前總是困惑,為什麼介入的時候,會有那麼多的挫敗感?那種挫敗感來自於女兒不回應我。同樣,當女兒和媽媽發起交流,媽媽沒有給予回應,那麼她的內心同樣會有挫敗感

  回應她,特別是在玩耍的時候,不僅要語言回應她,還要用動作回應他,還要在語言和動作之外,給孩子更積極的回應,高質量的回應,這種高質量的回應就包括著air到的細微的交流資訊,引導她,回應給她你對這個主題的閃念,充滿活力地表現出來,加上你的理解,你的表現,才有可能有想追求的“把控”——吸引她接著不離題地回應

  2、做出NT玩伴的真正狀態,幫助孩子提高。這個需要平時細緻地觀察NT孩子間的互動(甚至是交流高手NT孩子間的互動),放鬆心態,就一次次細緻地看,讓那些反應的模式印在大人的頭腦裡,用我們的心智去模仿出來,越真實越好,當和自己孩子玩的時候,把這種很好的模式運用出來。當真正的NT玩伴,是所有和孩子玩的家長的目標

  3、運用家長的心智和認知,運用我們對自己孩子的瞭解,運用我們的耐心和愛心,運用一切可以給予孩子的支援,做好的NT玩伴——這樣我們就會表現得善於把握遊戲中的契機,善於有新的點子,擴展出有意思的玩的方式,在遊戲的回合中快速判斷我們的回應該是大量的輸入方式還是平衡的對應方式還是等著孩子找我們的等待的方式

  4、當你和孩子玩得很好,很精彩,你們的玩法必然會吸引有交往意願的NT孩子加入,他加入,你的真正的助手就來了,他可以配合你,示範給你的孩子,他的加入,他帶入的東西,直接就呈現在你孩子的面前,遊戲和交流的真實經驗就全部出現了

  5、遊戲所玩內容涉及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知道的越多,理解得越多,當玩起相應題材的時候,孩子就會有比較好的把控感,就會表現很好

  6、遊戲需要反覆練習,反覆理解,在這種重複的活動後,孩子會表現更好————多多練習,熟能生巧

  7、作為爸爸媽媽要玩好遊戲,同樣是需要學習,練習。實踐非常重要,沒有切實地投入地去玩,就不會有感受,也不會有進步

  以上幾點,是玩過之後自己感受到的,希望您指導或補充。多多謝!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8

  我一向對臻臻玩遊戲的時間控制得比較嚴。只有週六日這兩天他可以適當玩一下電腦,平日裡他正常上學,放學回家後他的作業也不少,通常不玩遊戲。

  兩三個月前,他和班裡的同學大部分開始分享玩一個遊戲的心得。看他們談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他們覺得蠻有趣。好奇之下,我也湊過去看了一下(對於遊戲,我一向比較抗拒,尤其是那種打鬥場面太多涉及暴力的如奧特曼變形金剛之類的遊戲。)沒曾想,在一個星期天,我站在臻臻旁邊看看他玩,居然也被吸引住了。

  我看臻臻獲得的虛擬幣不多,於是想弄清楚一下游戲是啥樣的.的。按捺不住好奇之心,我也註冊了一個號碼,自己玩起來。開始的時候我一頭霧水,不知道哪跟哪,就向臻臻請教。臻臻對他媽媽這麼大的人還玩遊戲,詫異之餘,也非常熱心地指點。我也瞭解到遊戲裡的一些有趣的東西。

  後來,有一次,我沒事,用他的使用者名稱進去轉轉(這是他是允許的,而且特別叮囑我,有空幫他“打打工”),我玩了一下,發現了他的一些做法,同時也瞭解到他自身的一些特點:

  1.他很熱心。他常常去好友那兒,幫忙好友的家園除蟲、澆水、滅火;

  2.他很有愛心。他對他的小動物照顧有加,生怕它們餓了、髒了、不開心,他會帶它們出去玩,逗它們開心。他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小寵物和好朋友細心照料和呵護;

  3.他的魅力度挺不錯,他性格樂觀,喜歡交朋友。他的好朋友不少,他也很喜歡去他們那兒轉轉。

  4.他的公共意識似乎比較強,遇到公共事件,譬如火災,自己也很有責任心,會盡力參與救火。

  有一些好的方面,我也發現了他的一些缺點:

  1.他在玩遊戲的時間裡,花太多的時間去溜達了,而忘了“正事”,他沒有花多大心思去勤奮打工掙取虛擬幣,他在溜達中,不知不覺中時間就過去了,顯得有些遊手好閒;

  2.他對自己顯得有些簡陋的家園,滿不在乎,這可見他沒有強烈的比賽意識。這也印證了臻臻平時為啥同樣在學習方面同樣沒有具備較強的比賽意識。

  3.他的條理性還有那麼一點欠缺。他把他的模擬小屋裡的物件,一件件地陳列起來,似乎顯得有些雜亂。在現實生活中,他這個缺點也是存在的,但是一直在陪孩子玩遊戲心得體會慢慢地改,已經有些好轉。

  我們的玩,我們的交流很流暢,先把幾點感想記下來

  1、積極的回應就是交流中最好的強化以前總是困惑,為什麼介入的時候,會有那麼多的挫敗感?那種挫敗感於女兒不回應我。同樣,當女兒和媽媽發起交流,媽媽沒有給予回應,那麼她的內心同樣會有挫敗感回應她,特別是在玩耍的時候,不僅要語言回應她,還要用動作回應他,還要在語言和動作之外,給孩子更積極的回應,高質量的回應,這種高質量的回應就包括著air到的細微的交流資訊,引導她,回應給她你對這個主題的閃念,充滿活力地表現出來,加上你的理解,你的表現,才有可能有想追求的“把控”——吸引她接著不離題地回應

  2、做出NT玩伴的真正狀態,幫助孩子提高。這個需要平時細緻地觀察NT孩子間的互動(甚至是交流高手NT孩子間的互動),放鬆心態,就一次次細緻地看,讓那些反應的模式印在大人的頭腦裡,用我們的心智去模仿出來,越真實越好,當和自己孩子玩的時候,把這種很好的模式運用出來。當真正的NT玩伴,是所有和孩子玩的家長的目標

  3、運用家長的心智和認知,運用我們對自己孩子的瞭解,運用我們的耐心和愛心,運用一切可以給予孩子的支援,做好的NT玩伴----這樣我們就會表現得善於把握遊戲中的契機,善於有新的點子,擴展出有意思的玩的方式,在遊戲的回合中快速判斷我們的回應該是大量的輸入方式還是平衡的對應方式還是等著孩子找我們的等待的方式4、當你和孩子玩得很好,很精彩,你們的玩法必然會吸引有交往意願的NT孩子加入,他加入,你的真正的助手就來了,他可以配合你,示範給你的孩子,他的加入,他帶入的東西,直接就呈現在你孩子的面前,遊戲和交流的真實經驗就全部出現了

  5、遊戲所玩內容涉及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知道的越多,理解得越多,當玩起相應題材的時候,孩子就會有比較好的把控感,就會表現很好

  6、遊戲需要反覆練習,反覆理解,在這種重複的活動後,孩子會表現更好——多多練習,熟能生巧

  7、作為爸爸媽媽要玩好遊戲,同樣是需要學習,練習。實踐非常重要,沒有切實地投入地去玩,就不會有感受,也不會有進步。

  今晚,小貓提議,吃飯快的人可以操控電視遙控器。我同意了,時間定為半小時。他無非就想看看央視少兒頻道的節目。說有什麼比賽。劃下道道之後,這小傢伙吃飯神速,迅速消滅一個雞腿後,將米飯扒拉光,然後喝湯吃菜。因為近幾日天氣轉涼,他有點受涼,我提醒他多喝點雞湯,於是,他一共消滅了三碗雞湯後,擱下碗,擦擦嘴,就往電視機那邊去了。

  我看報紙。在我報紙還沒看完的時候,只見他關了電視,自己去玩了。(小貓有個特點,特別不愛看音樂情節緊張暴力的動畫,每逢那樣的畫面,他就主動關機。)談到看電視,我一直認為,電視是少數人將他的觀點強加於大多數人的手段之一,所以不主張孩子多看電視。孩子一般就看央視少兒頻道,但也從中看到了廣告,典型例子就是納愛斯伢伢樂兒童牙膏,孩子看了之後,就在超市挑選了這個牙膏。結果,我看見他每回刷牙,都露出痛苦狀,問他時,他說,刷的時候很甜,漱口的時候,就很苦了。幾天過後,他再也不去碰那牙膏了。(孩子一直用我們一樣的牙膏,只是量就一顆黃豆大小。)再看到那廣告的時候,他嘆口氣說,一點也不樂。我告訴他,因為兒童牙膏,都特別新增甜味劑的緣故。而且,一般兒童牙膏的原料都沒有媽媽選的牙膏好,所以刷牙的時候,會有沙沙的感覺,不再那麼光滑細膩。我看完報紙之後,去他房裡找他,才發現,他鑽在桌子底下,在那角落的抽屜裡翻出了他4歲時的玩具,釣魚拼板。兩根釣竿,13條魚,都是木製玩具,釣出來之後,再拼裝完整。

  最近秋高氣爽,我們一家三口幾乎每週都去釣魚。而且收穫越來越好——因為武器越來越精。上週就用拋鉤釣到兩條大魚,其中一條青魚,我們帶回來在一家叫做“年年有漁”的火鍋店裡,請人加工,當場就享用了。並且因為魚太大,還打包了很多魚片和魚尾,儲存在冰箱裡,慢慢消化。所以現在,兒子拿出釣魚的玩具,一點都不稀奇的。

  玩具收放之後,可能又被挪動過,所以,兒子得先拼裝好,才可以玩。我記得從前他玩到這個一步,總要拉我幫忙,這次卻是一個人一聲不吭的自己拼裝,於是,我就離開他的房間,不再打攪他。上週去開家長會的時候,有家長談到怎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其實,以前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後來,我發現,孩子對感興趣的東西,會很關注,一直探究到底。所以,我認為孩子的注意力不需要培養,而是需要保護。所謂保護,就是在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不要去幹擾到他;當孩子對某事疑問的時候,儘可能的幫他尋求答案,一步一步地陪同他,直到找到答案為止,哪怕沒有答案,也要讓他明白以後用什麼方法可以找到答案。為此,我經常私下裡對孩子的爸爸提意見——他下班回家的時候,經常是兒子做某件事做到一半的時候,而他希望兒子的熱情擁抱歡迎他回家。有時候,他也會因為一時的高興,去突然的和孩子聊天親熱,往往就打斷了孩子手上的事件。當然,我一方面是提意見,另一方面也建議兒子在等待爸爸回家的時間,儘量不要做艱難的遊戲,以免被打斷。我的要求也不是所有的活動不能打斷。我只要求孩子在閱讀、書畫、手工或下棋的時候,我以為其他活動是沒有關係的。我曾經一度懷疑孩子的注意力,結果在我看他拍皮球之後,就不再懷疑了。他自己邊拍邊數數,直到100多,我想,我的孩子在這時候是很專注的。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9

  打鬧遊戲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社交商等能力,而且還可以幫助父母和子女建立親密的聯結,放鬆我們的大腦,緩解壓力。最重要的是我們和孩子都能夠感受到快樂和愛。

  不知道,在你們的記憶中有沒有小時候和父母親密接觸的那些愉快瞬間呢?

  比如父親把你高高舉到空中扔起來又接住你;父母和你一起玩過家家遊戲;父母和你一起打水仗、枕頭大戰等。

  回憶起來的時候,相信你的心情一定非常愉悅,那些和父母一起遊戲的日子是多麼快樂啊!

  今天這本書就為我們推薦了父母和孩子之間近百個打鬧遊戲,有詳細的文字講解,有些還配有圖畫,可以讓我們清晰地知道怎樣和孩子去玩打鬧遊戲。

  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安東尼·迪本德和勞倫斯·科恩。

  安東尼·迪本德是一名醫學博士,他和父親之間的親密關係非常健康,從小到大他都十分喜歡和父親之間有肢體上的交流和接觸。直到現在,他和父親見面打招呼,還會輕輕錘打對方兩拳。

  後來,安東尼·迪本德也成為了一位父親,在和孩子的追逐打鬧遊戲中,他感受到自己和孩子都非常快樂和放鬆,透過遊戲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緒也得到了抒發。於是,安東尼·迪本德就萌發了想寫一本關於打鬧遊戲的書,以幫助父母們輕鬆愉快育兒。

  安東尼·迪本德找到了勞倫斯·科恩,一位專攻兒童遊戲和遊戲治療的心理學家,著有《遊戲力:笑聲,啟用孩子天性中的合作與勇氣》和《遊戲力Ⅱ:輕推,幫孩子戰勝童年焦慮》兩本書。相信有不少父母都讀過這兩本書。

  是的,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而各種各樣的遊戲,可以讓他們獲得快樂和自信。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有幸聽了劉xx教授的講座,對於“遊戲”有了全新的認識,以下是幾點體會:

  1.觀點的轉變

  什麼是“遊戲”呢?遊戲是否等於“玩”?在現階段日益暢行自由自主的區域活動中,是否就是遊戲呢?劉教授透過理解“遊戲”的真正涵義,使我對“遊戲”觀點的轉變。遊戲是幼兒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這三個關鍵詞或許不難理解,但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做到的卻是少之又少。劉教授引用了測試的事例:午睡起來後,教師和孩子們做遊戲(先吃完點心的先畫天安門),老師問孩子:“玩完了開心嗎?為什麼?”孩子回答:“不是玩,不開心。”老師又問:“那怎樣玩才開心?怎樣才是在玩呢?”孩子回答說:“我在家裡自己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很開心,在幼兒園是教師佈置的任務。”老師問:“怎樣的玩才是玩呢?”孩子回答:“隨便!

  ”在這個聽完這事例後,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遊戲”——“自由地玩”。

  2.幼兒園裡的“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在幼兒園裡,以什麼型別的遊戲為“基本活動”?教學遊戲還是幼兒的自由遊戲?在以前的觀念裡,我肯定會說:“很多的,有自由活動、體育遊戲、手指遊戲等”,現在聽完了講座,使我知道了,這類所謂的遊戲只是老師的教學遊戲,透過所謂的遊戲讓孩子學習本領,可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遊戲”,我們要改變視角,關注幼兒在遊戲和生活中的主動學習。

  “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要重視幼兒的自由遊戲活動,保障幼兒自由遊戲的權利、時間和空間。劉教授的這句話,是我們今後實踐工作的依據。

  3.關注幼兒、讀懂幼兒

  幼兒是天生的學習者。從出生開始,他們就在主動探索周圍環境,而不是在等待成人來教他們學習。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和解釋世界。我們要真正做到“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從僅僅關注“我要教什麼”,轉變為關注“幼兒正在學什麼”,真正把幼兒當作主動的學習者。我們要真正地讀懂幼兒,解除自己的思想障礙:“玩”不是“學”,不能由此妨礙了幼兒的“遊戲”。

  遊戲能帶給孩子快樂,我們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快樂地長大呢?要貫徹劉教授講座中關於幼兒遊戲的真正意義或許有點任重道遠,但是,我會努力把所學到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讓孩子們在“真正”的遊戲中快樂成長!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11

  孩子一次次說著自己想玩遊戲,家長應該怎麼做?下面我們來看一位家長的經驗吧!

  當小史同學一遍遍說自己想要玩遊戲時,我察覺到在我的身體之中一股火蹭地竄起。

  經驗告訴我,發火沒有用,至少,此刻,對於像小史這樣的同學而言,發火會驚嚇到這個孩子。

  直覺告訴我,這火氣是因情結而起,與這個孩子無關,是我自己要做的功課。

  最後,在思考功能的幫助下,開始去思考,對於小史這樣的同學而言,遊戲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的思考是:我們上課所教的內容,小史同學基本上都會了,那麼,玩不玩遊戲,對於小史同學的語言幫助並不大。在我看來,一個遊戲玩下來,如果孩子啥都沒學到,那還不如不玩。只有當語言和遊戲完美結合時,學生既感到快樂,又掌握了知識時,遊戲才具有價值。

  當我將這思考告訴小史時,我明顯感受到他的抗拒。他的年齡,讓他無法表達他為什麼這麼熱愛遊戲,以及遊戲帶給他的價值到底是什麼。而我,在情緒的驅使下,明明知道我不應該這樣做,但嘴巴里依然清清楚楚吐出那一串話來。

  結果也與我想象的一樣,這位小朋友被我的話堵住了嘴,不知道如何反駁,但他的情緒是被堵住的,正如我的情緒就在他一聲聲呼喚著“我想玩遊戲啊!”被堵住一樣,想要發洩,但又覺得無從發洩起。只好先壓抑,可是這種壓抑的感覺讓我不舒服至極。既然你都讓我不舒服了,我也得先讓你不舒服一下。

  呵呵,我的內在小孩在跟小史較勁。

  記得當時在課上跟小史以及其他同學討論到我們為什麼玩遊戲這個部分時,在我自身的情結、情緒、思考、覺察一起參與的情況下,我忽然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我明白了。比如,你玩十分鐘的遊戲,雖然在這十分鐘之中,你也許啥也沒學到,然而,玩遊戲讓你心情好了起來,於是你能夠高高興興地進行接下來的學習,對嗎?”

  小史說:“大概是這樣。”他嘴角露出微笑。

  他究竟是真的明白了我說的內容了呢,還是透過我的身體語言明白,我理解了他對遊戲的那份的需要,我一點也不知道。

  當此刻,這段對話的價值再被回憶起時,我開始對遊戲的價值有了另一層思考。

  孩子們學英語,玩5分鐘的遊戲,也許在這5分鐘內,孩子們啥也沒記住,但我觀察到,遊戲之後,孩子們常常帶著極大的熱情和專注去進行接下來正兒八經的學習。比如認讀單詞,比如讀課文,比如模仿一句話。

  這五分鐘遊戲的價值是,它讓孩子們透過玩耍獲得愉悅感、一種積極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在這種積極的情緒驅使之下,做什麼都有效率。

  重要的不是遊戲內容,而是在遊戲之中產生的那種積極的、躍躍欲試的、愉悅的情感體驗。它產生的是一種情感的價值。

  就像我們聽一首美妙的歌,看一場電影,給自己做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舒舒服服地睡到自然醒,來一場期盼已久的旅遊。這些事情能夠讓我們的內在產生一種積極的動力,於是,再困難的事也能堅持做下去。

  去墨丘利聽“學習力”這一講時,老師說學習力包含學習的意願、學習的毅力、以及學習的能力三個方面。學習意願是指學習者本身誕生了一種“我想要”的心裡動力。這種動力如何誕生?當學習者感到“我被喜歡著”“我被信任著”以及“我被期待著”,他們就能夠誕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於是,智力被啟動。

  這段話,我並沒有十分吃透,但它非常吸引我。

  放在小史的身上來看,這段話是應驗的。我一直困惑於,他的閱讀水平我根本都不需要教,他自己就能夠做得很好,那還要我幹嘛?

  透過學習力的這段話來理解,我就明白了我的作用是什麼,於是就不那麼糾結於要多教給他點什麼,而是去營造一種讓他感到安全、可靠、愉悅的學習氛圍,透過這種情感上的支援,使他對英語產生一種積極的感受。

  這一點也可以用大腦的運作規律來解釋。記憶的基礎是連線與聯想。在每一次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透過玩遊戲或者參與那些讓他喜歡的活動產生愉悅的情感,久而久之,他就會將英語學習與愉悅、好玩、喜歡這些因素連線起來。

  在安妮與鮮花所著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這本書中,也提到要建立英語等於好玩的這個概念。

  這樣看來,小史同學一聲聲呼喚著遊戲,是他的內在需要,或者,更確切地說,情感的需要。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12

  這個學期幼兒園安排的是11月份下旬有小小運動會。我們大班小朋友在運動會中的參賽鐘頭專案是跳繩。所以從學期開始我們大班的孩子就開展了一次熱火朝天的跳繩訓練。每次班級中的集體正規教學活動結束後我就帶孩子們到戶外進行強化訓練。當然一開始,小朋友的學習勁頭很高,在幼兒園練習還不夠回家了繼續練習。

  每天來幼兒園還會向老師彙報昨晚的成果。為了保持孩子的這種積極性,我還專門拉了一張表格用來每天記錄他們的跳繩成績,並以獎勵五角星的形式鼓勵孩子們。可是兩週過去了,當多數孩子都已經學會跳繩後矛盾也接踵而至。每當我帶孩子去樓下練習時,他們的興致沒有那麼高漲。還有不少孩子發出“唉~~~”的嘆氣聲,如果我的態度稍微強硬些孩子們雖然不再抱怨但是練習時就有些三心二意了,開小差的人反而更多了。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看成績,一個星期裡面那張跳繩成績記錄表上個人成績沒有更大的進步。

  我回想起來,自從練習跳繩以來,我和孩子們把所有的戶外活動時間都用在這兒,其他的器械玩具、組合滑梯、遊戲都幾乎沒有碰過。再說每次練習時大型玩具就在旁邊,這種只能看不能玩的誘惑對孩子來說實在是太難以抗拒啊。於是我馬上決定今天我們不練跳繩啦,我們玩滑滑梯!瞬時,孩子們的歡呼聲徹耳響起,還有的孩子激動地抱住我親了又親。

  是我們老師無意中剝奪了孩子游戲的權利,在孩子們因得到這次遊戲的機會而雀躍不已時我反而感到愧疚,同時也慶幸我終於還回給他們快樂。至少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13

  許多家長都反映開始教孩子認識數字還比較容易,教孩子認識數字時孩子對這些形態各異的阿拉伯數字有著濃厚的興趣,還會乖乖地坐下和你一起讀,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你說的時候他就開始打岔、分心。你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認識數字,孩子根本不配合你,眼神渙散、答非所問。家長往往會情緒失控,失去耐心,索性不教了。

  其實只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就會事半功倍。這階段教孩子認識數字注意力分散較快,保持時間較短,可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是遊戲。今天我們一起玩“餐廳”的遊戲。孩子當餐廳端菜的服務員。我用橡皮泥做出了許多數字寶寶,邊做邊與孩子念“1像鉛筆,2像鴨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鉤子……”幫助孩子從外形上形象地認識數字。然後孩子參與做出美味的佳餚,我們可以創設情景模仿數字寶寶“真餓吶,哪個能幹的服務員給我端菜呢?”孩子自然而然角色的責任感來了,孩子就會投入到認識這些“顧客”——數字寶寶了。這個環節又可以再次教授這些數字了。而到了端菜,“Χ數字寶寶餓了,服務員上菜。”孩子就進入了複習數字的環節。今天嶽怡淇很積極,但是他不認識4,我於是提醒:4像小旗,還多用“不是他,再找找!”來鼓勵她。“對了,他吃得真高興啊!謝謝你!”這樣又發展了孩子的語言能力,能讓孩子懂得必要的禮貌用語。

  值得說明的是認識1—10數字時可分為兩部分認識:1———5;6———10,由易到難。認識後家長更要注意在生活中多幫孩子複習鞏固這些數字。如:教孩子認識電話號碼、教孩子認識數字車牌、教孩子認識掛曆上的日期等等。採用遊戲的形式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孩子更樂於接受,更易於掌握。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14

  小魚吐泡泡遊戲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隨著冬天的到來,天氣也漸漸轉涼,每到這個季節都是感冒、發燒、氣管炎的多發期,大人們都感到因天氣乾燥而引起的嗓子疼、頭疼等多種身體不適,隨每天都在注意提醒自己多飲水,但還是出現嘴角乾裂、起泡等現象。

  每到這個季節,也是我們老師關注孩子們的關鍵時期,老師們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對幼兒的照顧就要更加細緻,尤其是飲水的環節,小班的孩子年齡小,更是需要老師們的精心護理的物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有的孩子流鼻涕、臉紅髮熱、或這段進餐量大,食慾旺盛,孩子臉色發黃沒有精神、有的孩子情緒不穩定,出現哭鬧的現象等都是孩子要發病的前兆。

  我們班在幼兒飲水環節中,設定了新的情境式遊戲牆飾,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孩子們多飲水,教師對孩子們飲水的情況能夠及時的把握,上下午老師之間不脫節,溝通也達成一致,下午班老師一看飲水記錄表就瞭解到上午孩子們飲水的情況,以便在瞭解到孩子們的個別情況後,進行因地制宜的指導,《小魚吐泡泡遊戲》是根據小班孩子喜歡情景化的遊戲特點而設計的,孩子們每次喝完水後都要讓自己的小魚吐一個泡泡,看看誰的泡泡吐的多,一天下來,孩子們的泡泡都不少於6個,我們透過這種方式培養孩子們能夠重視喝水這個環節,隨渴隨喝,學會在老師的提示下自主做事,讓孩子們有意識,把喝水這項常規活動變得更加趣味性、遊戲性,所以看似挺簡單的《小魚吹泡泡》遊戲,讓孩子們既保證了每天的飲水量,又能夠激發孩子們喜歡與小魚做朋友的願望和情感,而獲得雙收。

  為了讓家長們瞭解個別孩子的情況,在離園的時候與個別家長溝通也很重要,當發現個別孩子在園的異常表現時,我們會把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告訴家長,以便家長回家後繼續觀察孩子的情況,發現孩子不舒服的時候,馬上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希望家長們在週末時候也要向老師一樣提示孩子們按時喝水,減少發病的機會,讓孩子們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15

  最近組織和參加的各類現場觀摩和教研交流活動中,討論的話題基本都是圍繞幼兒園的戶外活動而進行,在對於幼兒園戶外的價值與目標上,大家基本都是認同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觀點,也都認同遊戲蘊含了孩子們的身體運動,遊戲過程本身就帶有了促進幼兒動作發展和體質增強的功能。那麼,我們就需要不斷的去明確其中的兩個關鍵詞,那就是什麼是真正的遊戲?怎樣才能稱之為基本活動?

  遊戲就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載體,因為幼兒學習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經由他人告知,而是經由與物質世界互動,與其他孩子互動來建構知識的。關於幼兒園的遊戲定義與其他學段的遊戲有很大的不同,這裡的遊戲更加的需要體現自主、自由、創造、愉悅的遊戲精神,而是否體現遊戲精神,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標準來觀察和判斷一下:

  第一,幼兒是否可以自由選擇或自願參加活動;即從我們從幼兒參與活動的外顯行為來判斷其內部動機:這個活動(或者活動的材料)他喜歡嗎?他參與這個活動(或者選擇使用的活動材料)是出於內心的興趣而自願參加或選擇還是被安排進行的?這個活動(或者材料)他是自由選擇、自主決定而參加的還是被要求參加的?等等

  第二,幼兒是否可以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即誰才是活動的方式方法的控制者,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來看孩子的活動方式方法來判斷。比如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式,是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遊戲的需要而決定,還是教師設定的區域內容和規則要求所限定。也就是說這個材料的使用是教師指定的運動練習方式還是孩子的自主遊戲方式。再比如,遊戲的內容和規則是孩子們自主商討決定還是教師根據區域或練習需要而制定等等。

  第三,幼兒是否會尋求或擔憂遊戲以外的獎懲,兒童的遊戲目的是滿足自身內在對世界探索的慾望和快樂的精神需求,而不是為了外在的肯定或獎懲等。因此,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是否會受成人的干預,這種干預是否是對於幼兒的遊戲行為進行對錯、好壞的評價和獎懲,是否會讓幼兒不能夠全身心的專注和投入遊戲之中,都是值得反思和改進的。

  當然,不是所有符合以上條件的遊戲都能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幼兒園裡發生的遊戲與其他遊戲的不同就在於它需要具備自然性和教育性的雙重特點,幼兒遊戲的環境和材料投放是由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所提供,這樣的環境和材料是有目的的選擇和提供的,這些材料和環境可以滿足幼兒多感官的感知,這些材料和環境可以讓幼兒獲取新的有益經驗,這些基礎具備了,然後才是孩子們的遊戲生髮,而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師也會因為遊戲的存在而具備了多種的身份與角色,比如遊戲的觀察者、合作者、秩序和安全的維護者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在實踐中去發現和積累操作的經驗。

  兒童遊戲心得體會 篇16

  吃晚飯時兒子忽地問我:“媽媽,什麼時候放暑假了呀?”“怎麼問起這個?”我驚訝的反問兒子,“今天我們同學在一起說電腦遊戲,我很羨慕,但是我知道你是不會讓我現在玩的,等放暑假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玩電腦,看幽默書都可以了。”聽他這樣說,我的心裡雖然不是滋味,但是也能體諒他的感受。

  是啊,現在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被時間趕著跑,一會兒練琴、一會兒練字的,遊戲的時間也被削減,使得不能悠閒玩的孩子們,動不動就覺得累,沒有什麼事也會覺得煩,不開心,但是學習的效率卻不是很高,自覺性和主動性也不夠。雖然心裡很明白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玩耍,才能使他身心感到輕鬆愉悅,才能有情感去創造、想象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從而使孩子的個性及創造能力得到發展。然而現實中卻總是給孩子一些學習的壓力,無形中也學別的家長那樣,讓孩子學這學那的……

  千言萬語,做人父母的,尊重孩子,培養孩子是永遠學習不完的課程,更重要的是:作為家長,自己的生活態度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