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培養研修心得體會範文(精選4篇)

名師培養研修心得體會範文(精選4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名師培養研修心得體會範文(精選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師培養研修心得體會1

  從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培訓回來,工作一直都處於忙碌的狀態當中。告別了忙碌的六月,這兩天終於得以抽出時間把培訓的點滴體會與收穫寫進我的部落格裡。對於一個理科出身的我來說,寫文章始終是我工作發展中要突破的一個瓶頸,我想是因為自己的理論水平積澱不夠吧,所以對於這次的集中研訓我是非常期待和渴望的。雖然培訓已過去一個多月了,但現在回想起培訓時的點點滴滴,還是歷歷在目,心中是充實的、幸福的。

  一、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

  在這次培訓中,我覺得首先得感謝xx市教育局,讓我有幸遴選為第二批中學名教師培養物件,讓我帶著一份憧憬,走進了廣東第二師範學院。xx年5月25日,在第一天的開班儀式上,xx市教育局石抗書記的一番話:希望我們能做有理想、有抱負、快樂型、學習型、創新型的教師。它深深地激勵著我,鼓舞著我。還有感謝我們名師班的班長——廣寧第一中學的祝耀安老師,去年他參加了第一批學科帶頭人培養,今年繼續參加第二批名師培養,他的學習精神很讓我佩服,我深深地體會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也要活到老,學到老。

  市教育局的領導和第二師範學院的領導對本次的培訓很重視,也頗費苦心。不但給我們安排了理論導師,也安排了實踐導師。在導師見面會上,我們的理論導師李樣明教授在傾聽完我們中學數學名師班的五個成員自我介紹後,針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個性特點,在理論發展、課題研究等方面給予了我們精心的指導,讓我們茅舍頓開。我想:有了導師的指導和引領、特別是他們高水平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作為我們專業發展的指導和引領寶庫,在三年的學習培養中,透過不斷錘鍊,我們一定能成長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名教師。

  二、在研修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我對閆教授的“如何凝練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劉良華教授的“教育名著導讀”二個講座更感興趣。

  1、名教師應有自己的個性與教學風格

  在去培訓之前,我對教學風格這方面是孤陋寡聞的,也沒去關注過這類的問題,可是自從本次培訓聽了閆教授的《如何凝練自己的教學風格》的講座後,我對教學風格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一個具有教學風格的老師,師生都是幸福的,因為上課時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沉醉。閆教授從教學風格的基本涵義、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教學風格的轉換模式、教學風格的修煉策略五個方面對教學風格進行闡述,使我對教學風格有了一定的認識。閆教授還專門在講座中與我們分享共同探討了五種不同的教學風格,第一種是理智型教學風格,第二種是情感型教學風格,第三種是幽默型教學風格,第四種是技巧型教學風格,第五種是自然型教學風格。每種風格的闡述閆教授都結合各自的成功案例與我們學員交流,使我對教學風格的理解更為深刻。

  聽了這一報告,我明確了自己在教學風格方面要努力的方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努力透過“三讀”(讀書、讀人、讀事)、“三有”(有想法、有做法、有說法)儘早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但我也深深地知道,風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它要在教學實踐中一步一個腳印去探索,去創新和發展。

  2、讀書是一個教師成長的必備條件

  在“教育名著導讀”講座上,劉良華教授指出:一個教師要成為名師,讀書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師每天都要合理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閱讀,並且閱讀的內容要廣泛,包括專業的,哲學的、文學等等。不僅要閱讀現代的,還要閱讀古代諸子百家的,這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的文化底蘊的老師。劉教授給我提供了一些書籍讓我們去閱讀:

  (1)太平世:自然教育,比如《黃帝內經》。

  (2)據亂世:尚武教育,比如:《韓非子》《老子》或《莊子》。

  (3)昇平世:文雅教育與意志教育,比如《論語》、《孟子》、柏拉圖:《理想國》、誇美紐期:《大教學論》、卡遜的《寂靜的春天》、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盧梭的《論科學與藝術》、馬基雅利的《君主論》、洛克《教育漫談》。

  ?回想自己工作這麼久以來,一直都被日常事務所糾纏,很少有時間靜得下心讀書,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儘量做到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

  三、培訓後的努力方向

  1、主動開展各項工作,向成為名教師的願望和理想去追求。以研究的態度去開展常規工作,並且要長期堅持,直至形成習慣。

  2、閱讀大量有關於專業的、通識的、哲學的、文史的各類書籍,學會積累,學會思考。

  3、繼續加強與一線老師的交流研討互動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4、主動向導師請教,虛心求學,不恥下問。

  這次的培訓活動不僅給我帶來了震撼和收穫,也帶給我內心沉甸甸的壓力和和無限的動力,我又一次重新對自己的教學教研工作進行反思:我的教研觀,需要徹底更新;我的教研路,前途漫漫!

  名師培養研修心得體會2

  20xx年10月11日至12日,我有幸參加了郭曉瓊名師工作室數學教學研修活動。在研修期間,我認真觀摩了會澤縣工農小學郭曉瓊老師、昆明市五華區蓮華小學曹婷老師的課堂教學示範課,並聆聽了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研究室主任、小學數學教研員、工作室顧問管尤躍老師,盤龍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方玉紅老師的講座。這次的研修活動,使我受益匪淺,不但豐富了自己的教學技巧,還提高了對新課程的解讀與落實能力,示範課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枯燥的數學課居然可以上得這麼生動有趣,不但體現了數學的生活化,還體現了數學的藝術性。講座讓我對新課程教學的新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讓我懂得在教學中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的真實內涵。雖然學習時間短暫,但各位老師的教學精華為我的教學“水瓶”注入了活水,,為提高我的業務能力打下了基礎。

  首先,觀摩了郭曉瓊老師的《節約用水》及曹婷老師的《數學廣角——集合》兩節示範課。教學中,她們精湛的教學藝術,深厚的教學功底,灑脫自如的教學風格不僅征服了學生,也感染吸引著每一位聽課教師。從示範課上,讓我強烈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教學中既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又激發了學生的數學探索興趣和求知慾望。課堂上真正體現了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是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自由、民主的新課堂的創造者。

  她們的教學方法,讓我深深體會到“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一個個問題的生成和解決過程中研究探索數學問題,體驗分享探索成果。

  其次,聆聽了管尤躍老師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和方玉紅老師的《有效教學的案例分析與策略應用》講座。在他們精彩的講座中運用了大量鮮活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地為我們分析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的許多問題,闡述了課堂中的有效教學策略。使我們知道在課程內容和教材中還有很多數學基本思想處於潛形態,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善於解讀教材,注意教材中蘊含的數學基本思想。要善於根據教學的實際,採取恰當的手段使學生能對基本思想有所感悟。課堂教學中要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更多的話語權還給學生,把更多的表演機會留給學生。他們幽默的話語,豐富的教學理念,精彩的案例分析,都深深地感染著我。

  透過研修學習,讓我進一步明白,作為一名優秀教師,既要具備紮實的專業功底,較高的理論素養,又要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還要具備教育科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平庸走向卓越。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會在郭老師的指導下努力工作,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業務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名師培養研修心得體會3

  暑假時間,有幸參加了新羅區名師工作室成員研修班的培訓,作為一名一線教學的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不成熟的,教育、教學理論上的嚴重匱乏,期間聆聽了福建教育學院黃麗萍專家的《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福建教育學院林藩專家的《走向卓越:為什麼不?——感悟中學教師專業標準》;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王振中專家的《值得想清楚的幾個問題——兼談教育常識的堅守》以及溫州市各學校精英老師們的成長曆程講座,他們精彩的講座都使我受益匪淺,我相信自己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是將有所收穫的。

  黃麗萍教授的關於《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方面的講座給我很大的啟示,作為一個教師,課題研究與論文的寫作功夫是必不可少的,由於自己接受先進教育理念知識少,教學中的教學經驗無法形成自己的觀點,存在著一些的不足。這次聽了黃教授的講座之後我明白了要想做好自己的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首先處理好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關於課題和論文的選題方面,必須選擇感興趣的;選擇有研究積累人、具有知識背景的與專業教學相關的;選擇可以小題大做的,但必須要有全域性意義的;選擇擁有第一手資料的;選擇有新話題、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選擇能夠進行研究合作的;選擇可以持續進行研究的等多個可選擇的物件。在選題方面我過去就只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沒有自己的思維能力,研究起來也就空洞,所以說選題是關鍵。

  二、研究的開展和成果的形式方面她談到的是在研究成果常常遇到幾個典型問題如:停留在例子,分析總結工作不足;停留在經驗,理論依據不足;停留在反思,展望預見不足;停留在個別,普遍借鑑不足;停留在判斷,實證研究不足;這幾個問題是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以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應該避重就輕,多閱讀一些先進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結合起來,把現代教育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形成有一定理論作依據的教學研究。黃教授除了給我們講解課題研究方面的知識外,還給我們帶來了學術論文方面的研究,讓我們真正理解了一篇正規專業的學術論文的基本正規化、結構、格式等幾個具備的條件,懂得了報告、論文的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

  林藩教授的《走向卓越:為什麼不?》讓我理解了《教師專業標準》的意義,作為一個教師,要有專業化的強化國家的教育意志知識;強化教師專業的法的意志和強化教師專業的規律意志,突出了四個理念: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在理解中強調的是我們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教學工作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我們要有自己的個人規劃,發展自己,走向卓越。在過去的十幾年的教學生崖中,我對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長久的規劃,只認為我認真上好我的每堂課就行了,三尺講臺,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嗎?聽了林教授的講座,讓我明白了原來作為一個教師,只有突破自己的思想理念,多讀書研究,改造自己的不良行為,才能起到示範引導作用。只有規劃好自己的目標,才能有所成長,有所作為,才能讓自己在多個方面上一個新的臺階。

  講座裡,林教授提出了要想發展自己,首先必須要安心,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級,是始點,是前提條件,那麼怎樣才能安心呢?第一,克服浮躁,堅守崗位做好每一份工作,這是良心、尊嚴的需要;第二,克服困難,求變求發展成就願望,也是完善自我的需要;第三,克服依賴,出智慧出思路出方法,創造“財富”,也是價值實現的需要。安心,才能理解為什麼大山深處兩個的學校,每天照常升起五星紅旗;安心,才能理解走向成功。其次必須要有責任;教師要對自己的發展負責任,解放自己、發展自己。給自己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有自己的名課、名文、名記(主張)、名言(思想)、還要有自己的名徒;朝著明確的目標前進,相信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有一個飛越的進步。除了對自己負責外,教師還應對學生、對教育負責,使命——是不斷培育新思想、新觀念;使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高級別,是一種境界、是一個覺悟)。

  王振中專家的《值得想清楚的幾個問題》講座中,讓我明白了我們的教師必須學會思考,必須用自已的腦袋去思考。少了思考,不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缺乏自主、自由和理性的思考,這是我們盲目跟風,失之膚淺的一大原因,也是我們的教育多年來跌跌跌撞撞,缺乏精神定力的根源所在。正如北師大趙希斌博士所說得“沒想清楚就做了,這導致了教師們的忙與累”。

  聽了溫州實驗小學的林樂珍老師、溫州潛龍學校的林志超老師以及溫州二中的`吳莎莎這同幾位老師的講座,這幾位老師的共同之處就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有著自己明確的規劃目標,從歷時性的視角,從各個階段的關聯,不斷地深化,從共時性視角,工作中的種種因素來進行系統的規劃。懂得了怎麼實踐、怎麼發展、怎麼形成自己的理想,人就是在梳理中不斷進步。成長就是在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是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積澱。

  透過這些天的學習,我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自己將來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

  名師培養研修心得體會4

  五天的上海之行很快結束,雖然每天都很忙碌,中午連午休時間也在上課,但過得非常充實,好像回到了學生時代。這一期的華東師大廣州市天河區名師培養工程高階研修班內容豐富而精彩,聆聽了大師們的報告後,我覺得就像與一位位智者對話,受益匪淺,有一種將學到的理論踐行於實踐的衝動。這一次的培訓,無論是在個人的專業發展上還是對於教研組的建設上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學

  高紀良老師所講的《破譯有效教學的密碼》讓我明白了怎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高老師用極其精煉的四個字“透”“瘦”“漏”“皺”高度概括了有效課堂教學的標準。“透”指的是教師要吃透教材、學科知識、學生,講課要講透講深。“瘦”是指教學內容少而精,緊扣“核心知識”和“核心考點”。“漏”是指課堂留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活動和思維空間。“皺”是指課堂要有起承轉合,有情趣,有懸念,有波瀾。

  他還指出了一節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應的“三高”教學,而這三高對應的就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現在仍有很多老師只關注知識技能的培養,高老師用圖表的形式直觀地告訴我們知識技能只是海面上冰山的一角,不能只把眼睛盯在這一塊上,其實發展能力,培養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同等重要。反觀我的課堂教學,我比較注重課堂的高容量,但卻忽視了孩子的有效學習,比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有些應該讓孩子獨立思考後再討論的環節卻壓縮了時間,有時沒了獨立思考的時間,有時減少討論時間,致使降低了學習的有效性。透過本次學習,讓我對有效教學有更深的認識,我將努力地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努力成為一個研究型老師

  我已經有15年的教齡,按楊玉東老師的分類我應該算一個經驗型的老師,平時的備課、上課、評課,更多是依據自己的經驗,對課堂缺乏研究。楊玉東博士和孔企平博士的課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平時著重於教課本,缺少問題意識和研究意識,教學時其實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典型案例和突發事件,但卻沒有及時反思、整理,記錄成文,導致無法上升到理論層面,只是一些零碎的經驗記憶。在今後的上課中,我要努力做到:確定研究的問題,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後注意反思、總結,寫成案例。

  除了上課外,作為教研組長的我還應學會對課堂進行觀察和診斷,組織老師開展研究課堂的活動,楊玉東老師所講的《課堂觀察技術和診斷》提供了多種課堂觀察與診斷的科學方法,就如一盞明燈,給我指明瞭方向,讓我茅塞頓開。原來聽課光依據經驗帶有很大的主觀性,而依據課堂觀察,更為客觀,能使老師們成為合作者,一起研究問題,還能成為同伴,提供建議。我想如能將學到的技術運用到教研活動中,會使更多的老師獲益,會使教研氛圍更為融洽。

  五天的學習雖然很短暫,卻在教學觀念、教師發展、教研組的建設等方面讓我獲益良多。學習最重要的是運用,我將會在今後的工作中踐行所學,使自己有更大地提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