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語文課程應該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深化改革,與時俱進,著力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下面給大家分享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歡迎借鑑!

  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

  在假期裡,我認真學習了新課標,在學習中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透過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讓我明白了教學方式的確立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體現出來,有助於學生髮揮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以下我就圍繞自己學習略談幾點體會和感受:

  (1)透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透過學習我深切體會了轉變學習方式與提高教學效率之間的關係。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為不合作不探究就不是新課程。我們發現,很多老師們凡上課又特別是有人來聽的教研課,都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當然,我們不是說用新的學習方式不好,我們必須明白,不管什麼學習方式都是為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都是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因此,學習方式不在於一定要多麼新,而在於用得恰當,用得適度,用得有效果。

  現在的問題是,一些老師找不準合作探究的問題,把一些不該探究、不用探究、也無法探究的問題丟擲來,讓學生圍成一堆,煞是熱鬧地討論一番,然後教師又抬出現成的結論,合作變得毫無意義。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模仿、體驗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語文素養。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開放性教學,是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2

  靜下心來,又一次認真的閱讀了《語文課程標準》,感受頗深。

  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二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語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質。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3

  透過這幾天對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仔細研讀,讓我對語文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全新的認識。語文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提高人的內在修養和文化底蘊的重要手段,甚至對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文字是人類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橋樑。當今世界,現代科學和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同時也在要求著人類必須與時俱進,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更是要對自己曾經的知識和觀念進行全面的更新換代,授課形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次透過對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研讀似乎對自己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洗腦。以下就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重新認識語文的重要性

  一位教育大家曾經說過,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而語文則是這個基礎的基礎。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進行全面的剖析,它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小學階段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每一學段都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和內容,而小學一年級,則側重於識字和寫字。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其次,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再次,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最後,能借助漢語拼音獨立識字。讓孩子從小愛上學習祖國的文字,瞭解文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積極主動地對語言文字進行探究,致力於提高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和文化選擇能力而努力奮鬥。

  二、轉變教育理念,更新課堂授課模式

  目前最迫切轉變的是教師的教育理念,要由教師“滿堂灌”的教育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能與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要由純粹地完成教學目標轉變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主動地去學,而不是教師逼著學生學;要由學生被動地接受課文知識轉變為探討性的課堂,開拓學生的視野,變更學生的學習心態,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總的來說,就是在轉變教育理念的前提下,不僅要轉變教師授課的模式,更要轉變學生學習的形式,讓教與學能在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過程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三、提高評價建議在語文課程中的地位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在考試中對人才選拔,而忽略了對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而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一個人素質高低的評價標準肯定不止學習成績這一條,教師不能單憑學習成績這一條而對學生進行等級的劃分。在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中,有一點特別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我們的評價要得到社會的認可。也就是說,當學生學成踏出社會之後,得到社會人的評價是,“這個人的語文綜合素質挺好”,這樣才能證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標準沒有出問題。現在社會不僅僅要求語文人才具備一手好字,一手好的文章,更需要的是,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所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剖析和自我認可的能力。

  語言文字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在當今社會各種文化的相互衝擊下,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當然與之並存的還有新的挑戰,對於此,我們教師與學生都必須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的修養,促進自身精神的成長。

  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4

  暑假中,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能力,做一個合格乃至優秀的語文教師,我拿起了《語文課程標準》一書,開始認真學習起來。透過學習,讓我明白: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人格的基礎,語文課程的這種多元功能和奠基的作用,決定了它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可見,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身上的重擔非同一般。為此,要想教好語文,一定要先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它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依據。下面我想就閱讀方面具體來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而我們有時在教學中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次我在講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資訊。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字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為此,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要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去自主閱讀、獨立思考,並且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才行。只有孩子們充分地讀,充分地思考了,孩子們讀後才能有自己的感受,才能有自己的體驗和理解,這樣的課堂才會有不同的聲音,才會有精彩的回答,才能各抒己見,有活力。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為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指明瞭方向,要想把課標裡的內容落實到自己的語文課堂中去,還需自己不斷地學習才行。我們要努力行走在活到老,學到老的路上。

  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5

  今天,我學習了《初中語文新課標》,感受頗深。就其中的幾點,談談我淺薄的認識。

  一、語文學科應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語文課標》中告訴我們,在語文課程中,應該逐漸改變“告訴式”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學習從習以為常的語言現象和事實中發現問題,努力擺脫模式化的套路,尋求語言運用的創新。

  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時對學生就放不開手腳,心裡總想著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維進行。比如,我在教學生仿句時,總覺得他們寫的不夠完美,不太盡人意,總想把自己認為所謂的標準答案展示給他們,唯恐他們特別是中下等生答不出來。其實我這麼做事沒啥太大的必要,學生有時思維的跳躍性很大,很有創新能力的。如學生在仿句中這樣寫到“當一個人垂頭喪氣的時候,他忘記了2希望是一種習慣”,“當一個人一無所知的時候,他忘記了學習知識是一種習慣”,“當一個人責怪別人的時候,他忘記了寬容他人是一種習慣”等等,而且有些中下等生寫的也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說,這個時候,老師就不要給學生記什麼所謂的標準答案了,而是順勢積極鼓勵學生,給他們創設一個生動、活潑、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他們獲得充分展示自己語文學習成果的機會。

  二、突出語文課標的核心目標——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

  在語文教學中有時我們會脫離語言文字運用情況,而討論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問題。有時我也會注重這一點。對於文中難理解的語句,總是想方設法給學生講“深”講“透”,而忽視了對本文中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掌握,結果是適得其反。學生不但沒聽懂,而且也不會運用。所以語文的閱讀教學可以從具體語言文字運用現象入手,透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字的意蘊,或者是從整體閱讀的感悟出發,再到語言文字中找出依據。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對文中的美詞、美句、美段進行賞析,教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感悟,在書上做好批註,各抒己見,教師對他們的見解以鼓勵為主,理論聯絡實際,落實到小練筆中,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或者是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重視閱讀

  讀書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新課標》中也強調“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要求高度重視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應該貫穿始終。這樣就有必要對於不同年級段的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和閱讀篇目,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注重積累,注重感悟和整體把握,更要注重語言文字的運用。隨著年齡年級的增長,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下大功夫認真抓好“讀書”這一根本環節。

  以上就是我對《初中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