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7篇)

關於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 關於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1

  鄉村振興的金融需求非常旺盛,財政資金、金融資金、社會資本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目前,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政府的財力有限,有限的財政支農資金難以滿足“三農”發展的全部需要,同時,社會資本對下鄉支農也持觀望態度。這樣,主要的資金缺口便寄希望於金融機構。下面,從“當前鄉村振興工作碰到的問題”以及”金融服務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兩方面,闡述金融服務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一、當前鄉村振興工作碰到的問題

  之前,學習到一篇關於農發行組織鄉村振興戰略大調研的文章,文章中提出,儘管目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備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三農”領域長期積累的矛盾尚未解決,鄉村振興的道路還非常長遠,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關注:

  (一)農業體量不斷做大,但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仍然不強。

  今年中央1號檔案提出,我國農產品階段性供大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農業供給質量有待提高,以糧食產業為例,目前我國糧食麵臨高產量、高庫存和高進口的“三高”並存壓力。反映出糧食生產結構不合理,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導致農業競爭力不強,從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必須進一步深化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但差距依然較大。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民向城鎮單向流動,大量人口向城鎮遷移。從新型城鎮化角度來看,農村人口數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逐步減少是必然的規律和趨勢,但關鍵問題是,農村人口的結構失衡,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已經成為趨勢。

  (三)農民收入持續增加,但仍然動能不足。

  鄉村振興的目標之一就是讓鄉村的居民生活富裕起來,要抓住“連起來”、“活起來”這兩個關鍵點,培育農民持續增收的新動能。連起來,即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的銜接,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的收益,把現代農業企業和農戶能夠有效的連線起來;活起來,即喚醒沉睡的農村資產,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來源,拓寬增收致富的門路。

  二、金融服務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威海市商業銀行作為“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城鄉居民”的城商行,助力鄉村振興、服務“三農”客戶、共建美麗家園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要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這既是政治任務,也是實現自身發展的良好契機。要以更有效的服務方式、更集約的服務效率、更靈活的應變能力改進和提升對農村的金融服務,以實際行動響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有力推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在支農支小工作上保持定力。我們要用好用活各項扶貧、支農、惠農政策,在支農支小工作落在實處。切實把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深化“三農”服務的根本抓手,以紮實有效的信貸投放、便利快捷的渠道服務、豐富多元的金融產品來全方位、多層次地支援鄉村實體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提供強有力的金融保障。堅持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大力支援在重點專案和關鍵薄弱領域的建設,讓有限的信貸資源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堅持做精、做特色,加快完善各項業務產品,對內強化綠色低碳服務、對外支援綠色經濟發展。堅持線上線下業務聯動,有效整合各類機構、渠道和市場,來適應新業態及符合客戶需要,從而提升服務效率,把小微服務做出大成效。

  (二)在普惠金融服務中深挖潛力。作為一家城商行,要充分發揮網點、渠道和人員的優勢,持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工作,將普惠金融工作做深做實。針對低收入群體、家庭困難群體的創業就業等方面的資金需求,推出切合實際的金融產品,為有需求的人最大程度地提供低成本金融服務,把普惠金融產品做活。圍繞客戶方便、便捷、安全等方面的實際需求,進一步最佳化服務流程、改進服務措施,將普惠金融服務做精。完善“物理網點+電子渠道+流動服務”三位一體的服務方式,不斷充實金融服務及便民服務,充分解決客戶多方位的金融服務訴求,把普惠渠道服務做暢。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抓好扶貧信貸投放工作,進一步創優模式、創新產品,落實特惠政策,把普惠民生服務做優。

  (三)在推動轉型發展中激發活力。我們要以“智慧化”為重點,著力完善線上服務能力,豐富線上金融產品,讓手機銀行、電子銀行成為又方便、又快捷、又安全的移動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以方便、快捷為宗旨,最佳化“手機銀行、直銷銀行”的金融服務功能,將平臺上的服務切入到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場景,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支付環境體驗。以社群服務為突破,加快推進金融服務與生活消費的深度融合,不斷擴大我行“社群金融”平臺的規模和影響力,在滿足城鄉居民日常繳費需求的同時,為客戶搭建更為廣闊的銷售渠道。以提升效率為目標,加強大資料在優質服務、產品設計、精準營銷、風險管控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對外實現讓客戶少等、少跑腿,對內實現效率有提升、管理降低能耗。以新興技術為導向,加強跨業合作,進一步增強綜合金融服務的便捷性,積極向智慧銀行轉型,以更優質的服務體驗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四)在創新業務功能中提升實力。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客戶主體對金融服務的差異化需求,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提供金融服務,不斷創新符合農村發展需求的金融服務產品。盡全力構建全新的金融產品鏈和專業化服務體系,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綜合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不斷拓展中間業務品種,整合統籌各方資源,增強產品研發能力,為客戶提供包括投資理財在內的更多增值服務。大力開發非信貸類產品創新,積極運用資產證券化等手段,探索為實體經濟提供投融資一體化金融服務。加強與優質金融機構間的合作,積極拓展債券、資產管理等多項金融業務,努力發展低資本、低風險的輕資產業務,最終實現以集約的資本使用、高效的資產流轉,來開闢出服務實體經濟的新路徑、新空間。

  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的大戰略,也是金融發展的新藍海,不同的金融機構各有優勢、各有專長,都是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要團結協作才能攻堅克難。只有深入“三農”,瞭解“三農”,真正摸清“三農”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創新產品、提供精準金融服務,讓我們凝聚合力,積極履行金融機構應盡的社會責任,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積極貢獻我們的力量!

關於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2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安排,x月下旬,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透過實地察看、聽取情況彙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我縣鄉村產業振興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綜合生產能力總體穩定。堅持把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不斷夯實穩產保供促增收的產業基礎。全縣糧食產量連續x年保持在x萬噸以上。蔬菜、水產品產量穩中有升,x年蔬菜種植面積x公頃,總產x萬噸;水產品產量x萬噸;生豬產能加快恢復,x年全年生豬存欄x萬頭,同比上升x%;家禽存欄x萬羽,出欄x萬羽,同比分別上升x%、x%;肉蛋總產x萬噸,與x年基本持平。

  (二)特色農業基礎不斷夯實。我縣是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縣、安徽省農業(食用菌)標準化示範區,x年食用菌被省農業農村廳確定為全省首批x個“一縣一業(特)”建立示範縣之一。東至黑木耳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我縣首個獲此殊榮的產品。天鵝茶葉產業聯合體被認定為第一批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源口村、梓桐村成功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農產品加工業穩步發展,全縣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x家,涉及糧食、油脂、茶葉、中藥材、竹木等,門類較為齊全。

  (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序推進。現有龍頭企業牽頭成立的省、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x個,縣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x個。積極爭創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成功申報並全面建立省級東流現代農業產業園,東流鎮、洋湖鎮入圍國家產業強鎮建設專案。成功建立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現有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區x家,省級休閒農業示範區x家。湧現一批農村電商等“農業+”新業態。

  (四)創業創新活力有效激發。一是打造一批創業創新平臺。依託東流現代農業產業園、大渡口農產品加工園,建設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等。二是組織參加創業創新大賽,培育創業創新帶頭人。推薦安徽巨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x家企業參加了安徽省創業創新大賽,伴畝東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鴻慧禽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分獲池州市優秀創業青年和創業之星光榮稱號。

  (五)規劃體系逐步構建。相繼出臺《東至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x-x)》、《關於加快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東至縣農業特色產業提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x-x)》。今年初經批准實施的《東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了新階段東至“一極三地一門戶”的發展定位,其中“三地”為我縣鄉村產業振興確定了方向。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主導產業不優不強。一是種養模式相對簡單。如x年我縣水稻種植面積約x萬畝,產量x萬噸,而綜合效益更高的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僅為x萬畝左右,優質稻蝦米產量僅x萬斤左右。二是地域品牌偏少。截止x年底,全縣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認證企業x家,農產品數量x個,企業數量佔全縣各類農業生產主體的x%,數量偏少。品牌繁多混雜,效應不佳,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國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

  (二)產業融合不夠緊密。一是產業鏈條較短。一產向後延伸不足,“接二連三”不夠緊密。農產品供應多以原始產品或初加工產品為主,從產地到餐桌的鏈條不健全,精深加工不足,副產物綜合利用程度低。且上下游產品加工、儲存、銷售等環節發展滯後,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二是產業融合主體和平臺建立有待增強。我縣雖在大力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積極搭建融合發展平臺,但目前,仍然數量不多,規模不大。三是產業業態發展不成熟。鄉村旅遊、休閒觀光農業、採摘農業尚未做大做強,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單調等問題。

  (三)社會化服務能力較低。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社會化服務能力不足,不能完全匹配生產的需求。一是公益性服務能力弱。政府公益性生產服務體系不健全,難以滿足農民生產的需要。鄉鎮農技人員工作精力不集中,隊伍素質參差不齊,農技站所服務功能弱化。二是生產社會化服務專案匱乏。各類合作服務組織雖然在提高鄉村產業效益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在發展中還普遍存在週轉資金困難、規模小、服務專案單一等問題。農戶與服務組織之間的關係鬆散,服務的普及度較低。三是產銷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倉儲物流、批發市場、產銷對接、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等設施相對落後,物流經營成本高。

  (四)發展要素嚴重製約。科技方面,現代農業新技術的應用面較小,科技培訓覆蓋面不寬,部分農民仍沿用常規技術從事農業生產,特別是山區,農業發展方式較為粗放。資金方面,“勸耕貸”、紅色信e貸雖然為村集體產業和農業經營主體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據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種養殖大戶反映,部分金融機構存在惜貸現象。人才方面,雖然縣裡每年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培訓,但新型職業農民數量仍然偏少,能夠適應甚至引領電子商務、品牌策劃宣傳等需求的複合型人才更少,更多的年輕人更願意去大城市發展,導致農村新生代力量匱乏。人員的缺乏不僅僅體現在專業技術人才方面,在普通用工方面也存在較大缺口。在鄉村旅遊業發展中,服務意識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缺乏,也影響了鄉村休閒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

  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建議

  (一)制定規劃,引領產業發展。在《東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框架下,科學制定我縣鄉村產業規劃,為鄉村產業發展、資源集聚和要素配置提供引領。鄉村產業規劃主要內容建議為:一是大宗農產品,包括糧油、蔬菜、生豬、家禽、水產品等。二是特色農業。在x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中,x應為茶葉、皖南土雞、鱖魚和中藥材。三是農產品加工業。四是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五是與產業相配套的共享設施,如烘乾、倉儲、冷鏈、物流、資訊與展示展銷平臺等。六是產業空間佈局。產業空間佈局應與縣域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相協調;一產(種植業)應尊重縣內種養傳統和文化,但不拘泥於此,保持必要的彈性,留有空白;二產(農產品加工業)應根據產業基礎、發展前景等,按縣、鄉(鎮)、村三個層級安排,形成梯度。

  (二)對標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或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今年中央一號檔案指出:立足縣域佈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叢集。把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圍繞提高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現代化水平,建立指標體系,加強資源整合、政策整合,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建立,到x年建立x個左右示範區,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農業農村部從今年起,首批安排x個縣(市、區)建立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基於國家政策的鮮明導向,我縣應立足省級東流現代農業產業園,對標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天長市在省級園區基礎上成功獲批建立國家級園區),或對標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透過對標,找準差距,明確目標。透過爭創,補齊短板、增強弱項,推動我縣大宗農產品產業全面升級,邁向現代化。

  (三)做精做強特色農業。我縣跨長江平原區與皖南山區兩個一級地貌區,南北相距近x個緯度,獨特的自然條件決定了縣域農業產業多樣性和規模參差不齊的特點。用現代農業的理念、技術、方法做精做強特色農業是振興我縣鄉村產業的必然選擇。

  1.突出重點、分級打造。在x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中,綜合分析產業規模、市場前景、發展潛力和要素需求等因素,選擇x至x個產業由縣級重點打造,其餘的分別由鄉(鎮)、村打造。形成全縣上下齊抓共建的創業氛圍,構建“一縣一業”、“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

  2.發展多形式產業化經營。市場經濟條件下,特色農業發展需要多形式的產業化經營共同驅動。近年來,國內比較成功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形式有以下幾種:一是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三是區域公用品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四是電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五是旅遊+,透過旅遊、休閒、民宿、體驗帶動農產品銷售、消費。目前,第一、第四種產業化經營形式在我縣執行較多,其他形式執行較少。

  3.因地制宜,建設特色產業園。特色產業園既是特色產業的載體,也是一、二、三產業(或一、三產業)深度融合的平臺。應以鄉(鎮)、村為主體,圍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建設鄉村特色產業園。因園施策,融入產品加工、旅遊、休閒、民宿、體驗、文化等二、三產業(或業態),使特色產業園成為區域資源要素聚集區、生產標準化示範區、產業發展引領區、農民收入增長源。目前我縣有一批特色產業具備建設產業園的初步基礎,應按市場規則加強引導與支援,逐步打造。如大渡口的鱖魚、小龍蝦,東流的小龍蝦、茶油,香隅的蓮藕,堯渡三條嶺的梨,洋湖的黑木耳、瓜蔞、牡丹,官港的皖南土雞,泥溪的菊花,青山的中藥材,茶區的.茶產業等。

  4.全產業鏈檢視,補鏈、強鏈、延鏈。按照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內在要求,對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中各產業予以全面檢視,找準缺、弱鏈條,逐步進行補鏈、強鏈、延鏈。調研發現,我縣特色產業需要補鏈、強鏈的地方不少。補鏈:如食用菌產業,企業品牌極少,沒有區域公用品牌,產品精深加工缺乏。鱖魚產業,產前苗種培育、檢驗檢疫缺乏,產後冷鏈、加工缺乏。土禽產業,專業化屠宰、冷鏈缺乏。強鏈:如食用菌產業,生產基地規模化、集中度不夠。茶產業,x年我縣茶園面積x萬畝,幹毛茶產量x噸,單產x公斤/畝,同期安徽省茶葉單產x公斤/畝,浙江省x公斤/畝。我縣茶葉單產底於全省x%、浙江省x%。茶葉單產低的主要原因是茶園老化、管理粗放、無性系良種茶園佔比低(我縣x%、浙江省x%)。調研中,源口村茶農普遍反映茶園老化且零星分散,產量低,開闢新茶園的需求迫切。因生態紅線及公益林保護限制,願望不能實現。延鏈:目前國內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品開發已逐步向下游延伸,透過延鏈,打破農產品的傳統消費定位,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如茶產業,生產商研發茶系列飲料,主攻年青消費群體;研發茶系列化妝品、護膚品,主打女性消費群體。為此,我縣應予以重視,未雨綢繆,支援企業延鏈創新。

  5.建立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品牌有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商標品牌和產品品牌三種。區域公用品牌又分為全域全品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單產業區域公用品牌和單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三類。從我縣目前的現狀看,農產品品牌主要是企業商標品牌,區域公用品牌缺乏。根據我縣實際,可先行選擇食用菌和茶葉兩個單項產業建立區域公用品牌。理由:一是東至食用菌為安徽省“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建立示範縣,“東至黑木耳”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業基礎較好,區域特色明顯。二是東至茶葉覆蓋全縣大部分鄉鎮,是山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目前茶產業有企業商標品牌x餘個,小而雜,影響力不夠、品牌效應不足。三是需要透過區域公用品牌帶動食用菌和茶產業做精做強。

  (四)多措並舉,強化要素保障。一是繼續有序推動土地流轉。目前我縣土地流轉發展不平衡,土地流轉率圩區普遍高於丘陵及山區,丘陵及山區土地流轉零星、碎片,規模化不夠。應透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土地置換等措施,推動丘陵及山區土地流轉,為鄉村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二是充分利用鄉村存量國有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支援。三是研究政策,破解茶農開闢茶園用地需求與生態保護紅線及公益林保護之間的矛盾。四是支援、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中央和省級支農專案。五是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關於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3

  為切實做好“十四五”時期農村金融服務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xx銀行xx縣支行多舉措加大“三農”領域金融投入,助力疏通鄉村振興“血脈”。現將我行的上半年涉農貸款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截止6月30日,我行本年投放涉農貸款11854萬元,覆蓋各類涉農客戶1000餘戶,涉農貸款結餘43193萬元,較年初新增3942萬元,增幅達到10%,同比多增1756萬元。

  截止6月30日,我行本年創業擔保貸款投放22筆515萬,業務開辦以來已累積投放10911萬,帶動就業人數近1500餘人,為解決我縣各類人員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資金不足的難題,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具體措施

  1、加大涉農資金投入,增強金融服務普惠性。今年以來,xx銀行xx縣支行圍繞“農民增收、農村更美、農業更強”,持續加大轄內“三農”貸款資金投放。同時,為了既適應縣域和農村市場上客戶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的情況,又有效控制風險,增加第二還款來源,我們推出了農/商戶保證貸款、農信擔保貸款、創業擔保貸款、親情貸等產品,服務物件主要為縣域內的廣大農戶、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等經濟主體。透過對這些客戶發放貸款,不僅支援了他們擴大生產經營,增加收入,而且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2、完善基礎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為進一步延伸服務半徑,下沉服務重心,目前我行運用在鄉下網點優勢大力發展金融服務,合理制定機構網點發展規劃,合理調整縣域機構網點,延伸服務網路;並在去年加強了物理網點建設,加強網點風險管控,有效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為進一步提高辦貸效率,我行還積極推廣“極速貸”、“E捷貸”、“移動展業”等線上產品,有效提升了農戶辦貸體驗。另外,我行還積極推進“信用村”建立工作,深化“銀村”合作,實現“整村授信”,村民憑信用即可獲得無擔保、無抵押的小額信用貸款,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金融可獲得性。

  3、積極開展創業擔保貸款投放,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圍繞深入推進第二輪“大眾創業惠民工程”及助力鄉村振興等主體策劃活動,加大創業擔保貸款的宣傳營銷力度,加強聯合人社等職能部門的宣傳,提升群眾對創業擔保貸款知曉率。在有效服務更多創業人群,保證創業經營者從“無業”到“有業”的同時,用一攬子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切實緩解創業者“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4、保證糧食安全,助力糧食生產。為了促進糧食生產和收購,我行對種糧大戶、糧站、糧食收購商等推出專屬信貸產品—助糧貸,金額高、手續簡便;同時,我行主動和糧食局、農業農村局的職能部門合作,開展推介會和企業走訪,在今年開展的夏糧收購活動中我行投放助糧貸2620萬元,同比多增775萬元。

  5、踐行社會責任,助力脫貧攻堅。作為扶貧小額貸款投放的主辦行之一,xx銀行緊跟縣委、縣政府步伐,積極響應發放小額扶貧貼息貸款號召,致力金融扶貧,簡化調查和審批流程,切實做到應貸盡貸,確保今年扶貧貸款戶數及金額均不低於去年。

關於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4

  今天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向各位作農商銀行關於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的彙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國家戰略向農村金融機構提出了新任務、賦予了新使命。多年來,農商銀行積極響應國家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堅守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的經營宗旨,以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透過創新信貸產品體系、拓寬服務渠道、完善服務方式、守住風險底線,全力推動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一)最佳化“三農”金融服務體系和機制。

  一是堅守支農支小定位,深化改革,充分發揮深耕當地的優勢,不斷提高“三農”金融供給能力。透過最佳化網點佈局,區分信貸和非信貸銀行網點,同時加強客戶經理隊伍建設,為客戶提供更為優質、專業的金融服務。二是建立健全服務鄉村振興內設機構。以黨群事業部、信貸管理部為牽頭部門,業務發展部、公司業務部等部門相互配合,建立黨建引領業務服務鄉村振興的總體工作佈局,同時強化內部考核機制的建立,將整村授信、涉農貸款投放等工作納入網點考核,從而強化支農效果。

  (二)強化關鍵領域金融供給。

  農商銀行圍繞關鍵領域,創新產品服務,加強金融供給。一是針對糧食生產,強化對“春耕”和“三夏”工作的生產力度,針對農民擔保難問題,引入省農擔公司推出“魯擔惠農貸”系列產品,並由總行簽署總的擔保合同,為農戶提供更為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截至20xx年9月末,“魯擔惠農貸”共計投放XX戶、XX億元。二是針對種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與XX局的對接,批次獲取客戶清單,為XX種植專業合作社辦理了全縣首筆XX萬元“強村貸”,累計辦理“農耕貸”XX戶、XX萬元,助養貸XX戶、XX萬元。

  (三)提升縣域金融服務質效。

  一是全面加強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配套服務。建設以市場和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模式,建設行業特色支行,靈活設定“綜合性、基本型、自助型、代理型”金融服務網點,提供全方位的綜合化立體式金融服務。二是深入加強農村地區支付環境建設。透過宣傳推廣“聚合支付”二維碼和POS收單業務在農村地區的使用力度,逐漸引導和改變農村老百姓的支付交易習慣,讓他們敢用、會用、愛用我行的特色支付結算產品,同時按照“一個農金員+一臺農金通就是一個助農取款服務點”的模式,推進農村金融服務點改造升級,著力提高農村地區支付結算效率。三是暢通農村支付結算渠道。依託大小額支付系統、超級網銀、農信銀資金清算系統等,豐富支付結算手段。最佳化網點佈局,提升網點服務效能,加大ATM、POS等自助機具布放力度。全面推廣智e付聚合支付,不斷拓展商鋪、批發市場、攤點等各類應用場景。同時完善村民網上購物、繳費等功能,打通農村支付結算“最後一公里”,讓鄉村居民享受與社群居民一樣便捷的金融服務。

  (四)創新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

  一是加快產品創新,有效支援轄內特色產業。透過創新推廣“興農貸”系列產品,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產業振興。重點支援各類新型農業、村鎮優質產業和品牌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為顧家粗布市場、喬莊南美對蝦養殖、店子西紅柿大棚種植、湖濱草柳編提供特色產業服務。二是按照全省“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的工作要求,提供優惠信貸服務,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對新型職業農民、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人群,第一時間掌握名單,實行名單式營銷服務;為投身鄉村發展的各類人才提供配套金融服務,透過“創業擔保貸”、“擁軍貸”等產品,支援大學生、退隊軍人等各類人才返鄉創業;推出“速貸通”、“家庭親情貸”,建立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為鄉村振興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提供金融助力。

  (五)加強農村信用建設。

  一是積極開展信用工程建設,樹鄉村文明新風。大力支援鄉村公益事業、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深入推進信使用者、信用村、信用社群、信用鄉鎮的評定工作,透過採取“集中評定、批次獲客、整體授信”的方式,持續擴大信用評定和授信覆蓋面,截至9月末,農商銀行開展整村授信XX個村莊,授信XX戶XX億元,用信高達XX戶XX萬元。二是為先進模範人物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圍繞深化鄉風文明行動,大力推廣“鄉村好青年貸”“園丁貸”“巾幗創業貸”“白領優享貸”等,落實貸款優先、利率優惠措施,有效滿足優秀共產黨員、道德模範、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優秀教師、創業標兵、文明家庭、企事業單位等各類群體生產經營和綜合消費資金需求,引導農民群眾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推動形成德業相勸、過失相規、守望相助、患難相恤的社會風尚。

  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面向三農、面向小微、面向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全面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發揮地方金融主力軍的作用,為XX縣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關於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5

  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監管部門的指導幫助下,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省聯社)團結帶領全省農商銀行,大力踐行農村金融主力軍的責任擔當,把支援鄉村振興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以佔全省金融機構20%左右的資金來源,發放了全省85%以上的脫貧人口小額信用貸款、50%以上的農戶貸款和1/4左右的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為促進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造新時代“五美”鄉村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援。至20xx年12月末,全省農商銀行涉農貸款餘額3407.2億元,較年初淨增64.9億元,實現了“持續增長”目標;今年累計投放鄉村振興貸款20xx.4億元,積極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最佳化鄉村振興服務機制

  堅持鄉村振興資源優先安排、貸款優先發放、服務優先滿足,在經濟資本配置、資金轉移定價、薪酬費用安排、盡職免責激勵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激發支援鄉村振興強大內生動力。一是制定信貸支援政策。緊扣省委、省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制定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今年3月,省委一號檔案出臺後,第一時間優化了鄉村振興實施意見,細化了6個方面31條工作措施,制定了“十四五”時期“發放1萬億元以上鄉村振興專項貸款”目標,大力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全域性。二是最佳化內部考核指標。優化了對轄內農商銀行的綜合考評制度,單列涉農信貸計劃,重點加強對單戶1000萬元和100萬元以下貸款的考核。同時,將鞏固脫貧和鄉村振興貸款累放納入綜合考評,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引導新增信貸資源重點向鄉村振興領域傾斜。三是建立盡職免責機制。按照“違規追責、盡職免責”的原則,研究制定了“三農”貸款工作盡職免責辦法,明確了貸前、貸中、貸後各環節盡職要求,只要勤勉盡職履行職責,即可按規定程式予以免責,同時適度放寬“三農”貸款不良容忍度,解除信貸工作人員後顧之憂,真正激發基層“敢貸、願貸”內生動力,提升鄉村振興貸款投放積極性。

  二、擴大鄉村振興服務範圍

  堅持“立足本土、服務社群、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保持戰略定力,下沉服務重心,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一是加大重點領域金融供給。圍繞14個省級重點產業鏈,重點加大了對糧食種植、現代農業生產、鄉村旅遊、環保養殖等領域支援力度,實現了對鄉村振興產業鏈條的全覆蓋。全年累計發放現代農業發展貸款1618.1億元,美麗鄉村建設貸款220.5億元,城鄉融合發展貸款49.2億元,文明新風建設貸款11.2億元。二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積極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金融服務工作,在過渡期內,對利益聯結機制完善、穩定脫貧作用明顯的產業扶貧貸款,全省農商銀行切實做到不隨意抽貸、斷貸。繼續保持金融幫扶政策總體不變,深入紮實做好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努力滿足脫貧人口貸款需求,確保應貸盡貸。至年末,累計發放鞏固脫貧攻堅貸款貸款496.32億元,扶持建檔立卡脫貧人口64.99萬戶;累計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151.51億元,惠及34.34萬戶脫貧人口,餘額和戶數約佔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90%以上。三是加強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省農商銀行實現了營業網點鄉鎮“全覆蓋”,金融服務站“村村通”,農村居民可以享受到隨時隨地的金融服務。今年透過金融便民服務站辦理助農交易971萬筆,涉及金額46.2億元。堅持普惠與智慧相結合,全面推進網際網路金融、移動支付等線上金融服務在農村地區的普及應用,智慧裝置網點覆蓋率達93%,並採取更有溫度的服務措施,著力縮小老年人等弱勢群體面臨的“數字鴻溝”,構建完善了網路化、數字化、智慧化的全方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讓廣大農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三、提升鄉村振興服務水平

  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導向,以支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不斷創新鄉村振興產品體系,豐富支援鄉村振興的內涵,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質效。一是豐富支農信貸產品體系。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大局,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打造形成了小額農貸、創業擔保貸款、“兩權”抵押貸款等具有良好品牌效應和社會效應的傳統優勢產品。同時,根據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特點,創新了民宿貸、文旅貸、電商貸、畜禽潔養貸等產品,在全省首發鄉村振興卡,配套提供“鄉村振興貸”專項產品,為持卡客戶提供同類同檔次八折利率優惠。充分運用金融科技,建立信貸大平臺,推出了百福惠農網貸、惠農e貸等數字風控金融產品,健全了服務鄉村振興全覆蓋的產品體系。二是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推進以黨建為引領、以“整村推進、整村授信”為依託、以“信用農戶、信用村組、信用鄉鎮”評定為抓手的農村信用工程,充分利用村“兩委”、駐村幹部、普惠金融服務站等資源,以村為單位、以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為物件開展整村建檔評級授信,實現“應授盡授”“能貸盡貸”。三是全面延伸鄉村振興服務。發揚“揹包精神”,連續七年開展了掃村、掃街、掃戶、掃園“四掃”服務,常態化舉辦了金融夜校、金融知識進萬村活動,充分挖掘和主動滿足各類客戶金融需求。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事關共同富裕大局,事關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全域性。在下一步工作中,省聯社將繼續團結帶領全省農商銀行,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定扛起“金融贛軍”龍頭銀行的使命擔當,重點從以下方面入手,全力以赴把金融支援鄉村振興工作做得更好:

  一是圍繞“翻一番”目標,以更大決心增量擴面。持續加大鄉村振興金融供給,確保“十四五”時期貸款投放、客戶數量翻一番。計劃“十四五”時期,發放鄉村振興貸款1萬億元以上;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實現貸款基礎客戶增長一倍。二是立足“百千萬”基礎,以差異優勢形成特色。以全省86家法人農商銀行為主體,立足所在地的100個縣市區,與地方經濟同舟共濟、同頻共振。以全省2335個農商銀行支行網點為載體,發揮覆蓋鄉村、社群、居民的資源優勢,提供“千人千面”的差異化服務。以全省1.4萬個金融服務點為依託,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助力鄉村振興實際行動,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三是聚力“大資料”支撐,以科技賦能創新服務。積極融入我省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和數字鄉村建設大局,搭建農村大資料、銀政企對接兩大平臺,對接農村資源、政府政務、信用村三類資料,拓展以大資料智慧風控為支撐的產品體系,為支援鄉村振興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優質金融服務。

關於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6

  根據《XX的通知》(銀保監辦發XX號)檔案精神,為紮實有效做好XX銀行(以下簡稱“我行”)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有關工作,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上級監管部門關於鄉村振興工作有關精神,及相關工作要求和戰略部署,現將我行相關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最佳化“三農”金融服務體系和機制

  (一)鄉村振興服務情況

  自開業以來,我行堅持紮根縣域,堅守“支農支小”、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不動搖,專注“三農”,做小做散,做精做優,多渠道、多方位服務農村、農業、農民,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支援當地縣域鄉村經濟發展。截止X月末,我行各項貸款餘額X萬元,較年初增加X萬元,增速X%;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X萬元,較年初增加X萬元,增速X%,戶數X戶,較年初增加X戶,小微企業當年加權平均利率較去年下降X個百分點;涉農貸款餘額X萬元,較年初增加X萬元,增速X%;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X萬元,較年初增加X萬元,增速X%。當地貸款餘額X萬元,佔各項貸款餘額的X%,無跨經營區域辦理授信及發放貸款的情況,當地貸款戶數X戶,戶均X萬元。

  (二)完善治理機制,各級各司其職

  1、著力加強黨的建設,黨的作用始終貫穿於經營環節全過程,積極在服務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黨的核心作用。20xx年我行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2、鄉村振興工作,是國家政策的一部分,也是我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上級監管部門對我行的工作要求,我行充分認識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思想站位,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成立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保障鄉村振興工作順利開展。

  組長:X

  副組長:X

  成員: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X部,主要負責鄉村振興工作的實施與協調,落實上級監管部門下發政策,組織相關條線人員培訓,落實行內領導班子的工作計劃,收集、整理鄉村振興文字材料等工作。

  X年初我行已制定信貸投放計劃,信貸資源配置側重“三農”領域,計劃發放各項貸款X萬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佔比X%,涉農貸款佔比X%,普惠型涉農貸款佔比X%。並將各項指標任務分解至個人,按季考核,擇優獎勵。同時主動承擔貸款客戶在辦理貸款時,產生的不動產登記費及抵押評估費,不收取除貸款利息以外的任何手續費,減少客戶融資成本,讓利客戶。

  二、強化關鍵領域金融供給

  積極響應X市政府關於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各項政策,強力推進鄉村振興大會戰,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產業發展,支援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大力發展。構建完善支農支小金融需求的特色經營模式,改進創新貸款產品與抵押方式,為“三農”及小微企業提供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務。X年為X推出X貸款,目前已授信X萬元。X年計劃推出農具抵押貸款,推廣“廠商銀”、“商農銀”合作模式,大力支援縣域“三農”及小微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強化支農支小戰略定力,向鄉鎮延伸服務觸角。

  三、提升縣域金融服務質效

  X年我行共開展銀企對接會X次,覆蓋企業家數X家,對接會主要為企業介紹我行信貸產品及為企業宣傳講解“延期還本付息”相關政策,在抖音、微博等短影片平臺上傳相關影片,累計點選量達1700餘次。X年我行與中國農業銀行X支行合作設立助農取款點,截止目前共在X市各鄉鎮設立了X個助農取款點。

  四、創新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

  由於目前X市相關職能部門暫未普及林權、土地經營權等相關權證抵押登記業務,我行目前僅有傳統的抵押貸款,較難開展其他權證抵押登記業務,目前只能透過發放保證擔保或者信用類貸款為相關種植戶提供資金支援,支援力度有限。

  五、脫貧攻堅成果

  我行掛點X村委扶貧,計劃幫助X村委X戶家庭脫貧。認真實施對已出臺政策措施進行指導和督促,對定點扶貧的村委,由行領導帶隊組成駐村工作隊,每天保證一名扶貧幹部留村進行幫扶工作,派出的幹部工作認真、情況清楚,工作得力,同時配合村委打擊鄉村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活動。

  駐村工作組統籌提高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在不斷完善村級黨建工作格局的同時,進一步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及時踉進新建農村社群黨建工作,靠體制和機制創新激勵,調動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並健全完善村委會各項規章制度,讓幹部幹得舒暢、有奔頭,努力把基層黨建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我行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動員有能力的幹部職工積極參與到定點扶貧工作中來,切實做到扶貧到村,幫扶到戶,讓貧困戶得到更多實惠和發展機會,使扶貧解困明顯推進,新農村建設明顯加快,幹部作風明顯轉變,基層組織明顯加強。一是落實包村幫戶責任。單位主要領導和扶貧領導小組的工作人員曾多次親臨幫扶村,走訪X餘次,慰問貧困群眾和貧困黨員家庭X戶,送去價值X元的米油肉等生活用品。二是加大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力度。扶貧領導小組積極動員單位有能力有愛心的職工加入到幫扶行列中來,開展“老同志牽手留守兒童活動”,為X村貧困學生捐資助學,使其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同時也有一個更好地學習環境。截止目前南興村委X戶家庭已全部脫貧。

  六、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X年將繼續堅守村鎮銀行定位,紮根縣域,服務當地“三農”及小微企業。積極運用央行再貸款及其貨幣政策工具,X年擬申請央行再貸款X元,用於支援雷州地區“三農”及小微企業,進一步助力當地經濟良性發展。

  (二)樹立合規、審慎、穩健的經營意識,始終堅持“小額、分散”的風險防控理念。加強涉農貸款的內控合規管理,盯緊關鍵崗位、人員和業務環節,將相關風控要求形成“硬約束”。

  X年我行將繼續堅守村行定位,秉承“X”理念,始終面向“三農”、服務“X”宗旨,以打造“X”為目標,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關於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7

  按照市局安排,我局組織人力對我區的關山鎮代家村、新興街道辦的屈家村開展了為期兩天的調研。此次調研活動的方式採用了聽取鎮(街辦)村、組領導的座談彙報、組織農民座談、進入農戶單個問訪,向農民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集中走訪瞭解。現將在區關山鎮代家村的調研情況統計分析彙報如下:

  一、關山鎮代家村的基本情況

  區關山鎮代家村位於城區東部8km處,北毗鄰富平張橋,由閻入關山至蒲城的縣際公路從其村旁穿過,基本屬於典型的遠離城區的農業村。該村現有農戶519戶,耕地面積3500多畝,農業人口數xx80人,人均耕地1.60畝,全村幾乎以種植甜瓜蔬菜為主,達到2600多畝。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3806元的全區平均水平。

  二、關於調查問卷情況統計

  該村發放問卷30份,收30份。從對調查問卷中涉及的五個方面的情況統計彙總結果:

  (1)農村農民家庭的基本構成:每戶人口在3~6人之間,以4~5口人居多,佔發放總卷的52%之多。其中專門務農的3人居多佔到23%;其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佔到36.4%,高中(職高)佔9.5%,其餘是初中以下。

  (2)關於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情況:農民家庭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集中在種糧食、種植經濟作物兩方面途徑,幾乎佔到31份問卷的84%,其餘表現在畜禽飼養。該村純收入~4000元的在30戶中有15戶,4000~6000元的4戶,6000~8000元的5戶,收入8000元~1元的在30戶中佔有6戶,沒有超過1.2萬元的,其主要的農業收入集中在糧食和瓜菜兩項上;收入的支出依序主要表現為買衣著、現金購買食品、子女教育和交通通訊上,總和佔到68%;用於非經常性支出的依序集中表現在購買耐用銷費品、蓋房子、農業機械三方面,佔到57%;餘錢儲蓄的支付依序集中在蓋房子、供孩子上高中大學、購買價值較大的耐用銷費品兩方面,佔到近63%。當需要錢時解決辦法依序集中在向親戚、朋友借和銀行、農村信社貸借兩方面,且貸款借錢用途依序集中在農業生產、醫療開支、子女上學三方面。30份問卷中,農戶的醫療、交通通訊和教育的三大支出中均超元的水平,其中因病、子女上高校加大支出的有13戶,在15000元以上。在農業資訊的獲取途徑上集中表現在電視廣播和技術人員指導兩方面,在對待政府的專案問題與實施上集中反映在相信政府,但缺乏資金和需要技術扶持三個選項方面,將近佔到78%左右。

  (3)村鎮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問題:在該村村鎮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問題方面,透過我們實際檢視,村民反映和問卷統計上,總體情況為交通便利,村有規劃整齊,出村路面有土路與水泥路,但無垃圾臺(一般有人不定期打掃),無路燈,無沼氣能源,無公廁,村內網路很少(僅協會示範點一處);對農村學校教育持基本滿意或滿意的態度居多,佔到54%;在醫療保健方面,總體情況為看病方便,但醫療保健水平一般,佔到64%多,且看病費用支出以勞動收入為主;購買各類商業險的以養老保險居多,佔到近45%左右。

  (4)培訓農民與培育農村經濟組織:在這方面透過問卷反饋看,農民對問卷中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這一名詞在字面上不理解,缺乏科學認識,認為沒有“合作經濟組織”與“沒參加”、“不知道”的問卷回答佔到40%,不做任何表態的有16%左右,但對認為村裡建立合作經濟組織是否必要的問卷回答幾乎佔到90%。

  (5)農村治理問題:從調查問卷情況看,該村社會治安、社會風氣一般,佔到67%;對村兩委班子的管理問題反映很好,認為團結、民主、決策公開,能徵求意見的達到76%;村民代表大會每年3次,村務公開真實性大,財務每年公開3次。在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上依序集中反映在農業科技推廣問題、貧富差距過大和農產品銷售困難三個方面,幾乎佔到87%。

  三、對該村調研情況的綜合整理分析

  從調研座談和問卷中分析看出,該村和村民存有以下幾個問題。

  (1)農民三大支出費用相對年純收入,明顯偏大。由於該村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遠離城區的村組,該村除了農民種植無公害甜瓜、蔬菜外,就是從事小額投資飼養業,幾乎每戶有奶山羊,養奶牛的全村共有15戶,進城務工、外跑運輸、開街門店等情況比較少。農民收入較前者新興屈家村則比較低。在此次發放的30份問卷有15份就在元~4000元之間佔一半,而全年三大費用支援也超過元,如有子女上學或疾病出現則更大,這一矛盾突出增收不易。

  (2)制約農民增收的各種因素比較多。其制約因素表現在一是自身上文化程式低,獲得農業科技資訊渠道相對狹窄,接受資訊科技培訓少,比方對“合作經濟組織”與“甜瓜協會”同作用不同語的含義不理解,甜瓜協會本身就是一種合作經濟組織。二是客觀因素上,年收入中的各種費用開支多應用於購買基本食品、子女教育、購買耐用消費品上,其次才是當年農業生產資料投資,加之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與農業經營成本偏高,又佔用了相當一部分收入,使農民增收的困難顯現。三是個人觀念與影響。在選擇產品從種、摘、收穫、銷售都是自己處理,一人搞到底。瓜菜收摘後,自己上市銷售而不通中間商、協會組織,雖多賺了錢,但時間成本、勞動成本加大。另外,外出打短工補貼收入的意識淡薄,守家守地。四是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因素。

  (3)農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渴望得到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從有餘錢儲蓄用途看,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學成為首選,即使無錢設法借貸款用於子女的教育開支意識深紮在農民思想中。另外,農民自身也希望透過技術培訓、網路科技和政府引導、協會合作組織幫助等途徑來提高自身農業作物水平能力,透過引進新品種做好耕作換代。

  (4)農民希望從政府處得到更進一步的扶持,對政府有三大盼。從走訪中瞭解到一是盼望政府在實際工作中做好科技培訓、專案資金扶持和市場資訊的提供。二是盼望政府解決農村農業用水電、農資市場價大、農業經營成本過高、個人投入資金不足的問題。三是盼望政府解決農村醫療條件、農民養老保障、子女上學費用大的問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