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鄉鎮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鎮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鎮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1
一、農村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我鎮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城鎮化發展不斷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用漸見明顯,集體經濟薄弱村轉化步伐加快;農村各項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農村面貌得到很大改觀,農村居民生活不斷改善,農村社會穩定。
(一)農村基本情況。我鎮下轄6個工作組,28個行政村,321個村民小組。據統計,全鎮農村住戶為13753戶,農村人口55679人;農村勞動力資源總數27748人,佔農村總人口的49.84%,第一產業從業人數10149人,其中農業5886人,佔58%,漁業2740人,佔27.4%,林業1000人,佔9.8%,牧業532人,佔5%;從事一、二、三產業人數比為36.4:30.3:33.3;耕地面積為3069.8公頃,其中水田1894.4公頃,旱地1175.4公頃;抗旱泵站66處,排澇泵站16處;水庫9座,小山塘148口。
(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我鎮村級經濟總收入達到16.7615億元,增長8.8%;全鎮農業產值1.39457億元;據統計,全鎮有各類農業專業(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1個,吸收會員20xx萬人,其中農業專業協會3個(市級專業行業協會1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8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專業性十分明顯,其中從事水果、蔬菜、禽畜、水產、糧食的佔了85%。全鎮有農業龍頭企業3家,各類農業基地39個,形成了蔬菜種植、水產養殖、優質糧油、林地雜果、生豬養殖等5大經濟板塊;有淡水魚罐頭、“杜洛克”生豬、xx湖王蟹、優質糧油等4大品牌產品,有各類種植、養殖專業戶93戶。全鎮薄弱村的集體經濟總收入可達33.4萬元。12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已實施經濟開發專案16個,可使5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佔全鎮薄弱村總數的41.7%。
(三)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及社會事業發展情況。全鎮通自來水村(組)有5個;28個村通村公路硬化率達100%,通汽車村有27個村,佔96.4%,通組公路達85%,硬化率達10%;通郵村達100%;通電話村達100%個;通電村達100%個;10個村通有線電視,佔35.7%;到目前,全鎮農村電話使用者數達到5272戶,農村電話普及率為9.47部/百人。鎮中心衛生院1個,達乙級甲等標準,村衛生室32個,22個達甲級標準,佔68.8%。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79%,農民因病返貧情況明顯下降。全鎮有小學26所,初中7所,高中1所,鎮級農民學校1所。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98%,農民培訓年均2次。全鎮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8人。
(四)農民生活環境及質量。農村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全鎮有2個文明新村透過市級驗收。透過中心村建設和環境整治,全鎮已建5箇中心村,有6個村建立文明新村,15個村開展村莊整治。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0平方米,75%以上的住房為兩層磚混結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92元,消費結構從自給自足向多元化轉變,整體生活水平向小康邁進。
二、目前農村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成績顯著,但是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還存在很大差距,農村問題在相當程度上繼續存在,仍然是影響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一)農民文化水平低。農民人均受教育不到8年,由於文化水平低導致了農民收入低。因而產生兩大主要不良後果:一是農村勞動力價格低,外出務工的農民不能享受與城市人同等的待遇,出了苦力卻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心理失衡現象加重;二是產生惡性迴圈,農民受教育水平低--收入少--無法供應子女上學--子女文化水平低--收入低。農民的文化水平低,不但不利於農村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難、就業難。從城市勞動力需求來看,一方面城市下崗職工和外來勞動力增多,農民進城尋找就業機會相對減少,鄉鎮企業吸納剩餘勞動力有限。從二、三產業農村勞動力轉移來看,全鎮農村勞動力非農化進度放慢。同時,農業土地資源日趨緊張,農民就業問題逐漸突出。再加上農民的自身文化素質、就業觀念等方面的制約,市場就業競爭力相當弱,再就業很難。(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農村水資源汙染日益嚴重,生活汙水、工業汙水和垃圾成為水汙染的三大原因。農村環境衛生不容樂觀,農村垃圾管理存在漏洞,垃圾汙染嚴重,尤其是人口集聚區。全鎮農村汙水集中處理率幾乎為零,自來水飲用率不高,還有許多自然村道路未硬化。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村教育由於師資力量薄弱,教育水平很難大幅提高,推進城鄉一體化難度很大;此外農村衛生室、醫療條件比較差,沒達到標準衛生院的標準,需要提高;農村的文化、娛樂、體育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於城鎮。
鄉鎮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2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XX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xx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為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著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xx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為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為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567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為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為主。以20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專案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戶10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學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幹群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陣列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裝置、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程序。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程序。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著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專案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xx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
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群眾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程序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專案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小學、初中程度文化還佔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群眾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群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專案,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群眾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對於實施整村推進專案、鄉村道路規劃、小學軟硬體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專案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著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程序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薑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200畝核桃種植;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戶的養殖力度,為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程序,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幹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群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永續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援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