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一個人可以影響一群人,一群人可以撐起一片藍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這次培訓的第一週,我們在華師大聆聽了12位專家的講座,讓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明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與思考。

  一、做個會學習的教師

  當今社會隨著教育本身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師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拓寬學生視野。朱益民教授的.講座《教師專業發展》,讓我認識到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我,成為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人,在教育教學中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豐富自己。教師是一個引領學生在知識海洋中獲得真知的人,要不斷提高自已的專業素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不斷完善自我,充實自我。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經過培訓後,我覺得“教師應該是一條有源頭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顏的是對教育專著瞭解甚少,教師只有透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新教學理念,做一個專家型的教師,才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得到提升和發展。

  二、做個會反思的教師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學會反思。可是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卻不知道要反思些什麼?華師大的杜成憲教授送給我們很好的建議,他說:“教師在教學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觀、思維觀、學生觀、教學方法觀。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學呢?方法一:學會寫教後記,教後記應該包括學生和自己在教學中各自的表現;方法二:觀摩教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聽課;方法三:觀看優秀課的錄影,可以自我觀看,同事共看,專家幫看;方法四:記錄上課中的關鍵事件,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教師只有透過不斷的教學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水平,學會反思也是教師成長的一種途徑。胡東芳教授給我們的推薦做法是:每學期給自己拍一節課的錄影,多揣摩自己的語言,肢體動作,表情,重點、難點的突破,以此為鏡,效果很好。

  三、做個心情陽光的教師

  學校工作千頭萬緒,每天有做不完的瑣事,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從早讀到晚自修,長年累月,心情難得清閒,有時學生不聽話還憋著一肚子氣回家,回家後,把氣瀉灑到家裡人身上,事後,自己也後悔,這樣的工作路程能走多遠?學校如何可持續發展?梁寧建教授的教學案例分析可能對此有幫助。

  有三個建築工人,一天工作完了各自回家。

  回家途中,第一個工人心裡想:“要不是為了生活,我真不會做那砌磚工作,辛苦得很。”

  第二個工人心裡想:“我每天在砌牆,我在建一座高樓。” 第三個工人心裡想:“我們正在建設一個新的城市。” 十年後,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砌牆;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裡繪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是該城市的副市長,分管城建。

  此案例蘊涵什麼樣心理學原理?此案例對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有什麼樣的啟發? 答案是:期望與收穫成正比。

  我們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們更是在創造著未來,要看到我們工作的重要性,以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地面對工作,走得更好、更遠,做好能做的事。 四、做個讓學生懷念你的教師

  華師大金忠明教授在《學校課堂建設》報告中提到了母校,他說,母校的很多事情已經沒有印象了,但是母校有三位老師為我做了三件事,至今歷歷在目,用三個詞概括就是:規範、賞識、寬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