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鳳凰導遊詞

湘西鳳凰導遊詞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遊,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導遊詞,藉助導遊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遊客觀光遊覽。那麼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湘西鳳凰導遊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湘西鳳凰導遊詞 篇1

  開場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導遊,為大家講解張家界旅遊、鳳凰古城、長沙、韶山等地的景點及民俗風情。

  概況(地理位置、自然景觀、風土人情)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鳳凰古稱鎮竿,位於我州的西南邊,總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萬,是以一個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鳳凰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地,秦屬黔中郡,唐設渭陽縣,元、明設五寨長官司,清舌廳、鎮、道府,成為湘西軍事政治中心。鳳凰的旅遊資源主要是厚重的歷史文化。這裡特殊的歷史留下了眾多的古蹟,特殊歷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歷來是人們遊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暉、南華疊翠、龍潭漁火、山寺晨鐘、奇峰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有譽滿天下的古城風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頭城--黃絲橋、苗漢隔絕的歷史見證苗疆邊牆--中國南方長城有被譽為華夏洞王的奇梁洞等。鳳凰古城,位於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沱江從古城牆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舟遊船點點,懸崖上吊腳樓,鱗次櫛比,碼頭邊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聲朗朗。沱江河畔的東門和北門古城樓雄偉壯觀。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四通八達。明清時代木質結構的房屋,錯落有致。這一切使得古城猶如一副濃墨淡彩的中國山水畫。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遊鳳凰之後說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長汀,一是湖南的鳳凰。

  鳳凰的美不僅在於它的自然景觀,它的風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蹟和它的美麗傳說,而且還在於它的光榮傳統,它的鬥爭精神。用沈從文先生的話說,即個人的浪漫情緒與歷史的宗教情緒結合為一的遊俠精神,鑄成了這地方人格與道德的另一種典範。這種遊俠精神一旦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只要領導得當,就能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衝鋒陷陣,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確實如此,試看我國近代發生的一些大事,無不有鳳凰人參加,而且往往總是站在鬥爭最前列。

  沈從文故居

  現在我們沿著石板路,來到中營街10號,這裡就是我國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這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兩間,前庭三間。這座古院雖然沒有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特別是那些帶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於清同治五年所建。192019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裡。192019年,沈先生15歲,因家道中落,參加湘西土著部隊,離開了家鄉,展轉於沅、酉水流域,幾年的部隊經歷,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熱的生活,親歷瞭如火如荼的戰爭,從而激發了沈先生的創作慾望。

  1922年,沈先生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學任教師,兼《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主編。1930--1933年,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1939年,主編全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939--1949年,在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創作生涯裡,沈先生先後創作了《邊城》、《鴨子》、《神巫之愛》、《一個女演員的生活》、《湘西散記》、《湘西》、《沈從文自傳》、《黑鳳集》、《長河》、《八駿圖》、《沈從文散文集》、《沈從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學作品,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比他年長20多歲的魯訊先生齊名。五十年代之後,沈先生就任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潛心於中國文物的研究,寫出了填撲我國空白的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以及《唐宋銅鏡》、《明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論著。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

  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後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1982年,沈先生和夫人重返故鄉,看望家鄉的父老鄉親,誰知竟是與故鄉永遠的告別。1988年5月10日晚8時35分,這位世界文學巨匠在京逝世,享年86歲。

  朝陽宮

  我們現在到達的地方是朝陽宮,又叫陳家祠堂,是鳳凰24家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在古城區的西門坡,民國4年(192019年)由鄉紳陳氏發動族人所建。民國2019年(1923年),湘西王陳渠珍又率族人擴建。那時,每年的祭祖族儀均在此舉行,當然也議過集資修路架橋以及處理家族中違規之事。

  陳家祠堂分正殿、戲臺、左右包廂等,組成具有濃烈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進門處的古戲臺,更是別具特色。一幅"數尺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賢有愚有神仙"的對聯和戲臺上的八幅戲曲壁畫,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絲半懷古之情呢?鳳凰有名的地方戲叫儺堂戲,古老而濃郁,具有神秘色彩,表演細膩,純樸逼真,人們稱讚有"土、俗、純、細"四大特色。代表劇種主要是"三女",即《孟姜女》、《龍王女》、《龐氏女》,演出時以鑼鼓伴奏,節奏明快,曲調優美流暢,內容原始古樸,情節簡潔有趣。

  熊希齡故居

  順著小巷紫紗石板小道,我們從大成殿--孔廟的桃簷下經過,有到了文星街10號,這裡是中華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

  熊希齡,號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這裡,熊希齡少年時代就有湖南神童之名,15歲中秀才,21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蔗吉士(俗稱點翰林)。熊先生少年時就具有憂國憂民之心。9歲時,他的私塾老師出了一幅上聯:"載數盆花,探春秋訊息",熊先生立即對出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一時傳為佳話。中舉之後,新科舉人作畫以言志,一時間,牡丹、芙蓉、金菊等紛爭鬥豔,而熊先生只畫了一幅不起眼的棉花,但熊先生"此君一出天下暖"的題詞,卻使四座皆驚。

  熊先生成名之後,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開辦《湘報》,時務學堂,常德西路師範學堂,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維新派中堅。我國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林伯渠、滕代遠,左派宋教仁,武漢起義總指揮將翌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學生。熊先生後出任過東三省理財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民國二年(192019年)就任民國內閣總理,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為"才子內閣"。後來,因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散內閣,辭去總理職務。從此,熊先生的慈幼院收養了一大批孤兒,現任我國人大副委員長的雷潔瓊就是慈幼院收養長大的。我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就義後,其妻兒也被隱藏在該院。民國2019年(1925年),鳳凰縣遭大旱,絕大部分田土無收,熊先生知道訊息後,送來賑災款大洋10萬元(其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捐款大洋4萬元),救助了很多災民。

  晚年,熊先生就任我國紅十字會會長,積極投身抗日戰場戰地救護,其功德可昭日月。

  1937年12月5日,熊希齡先生病故於香港,享年67歲。

  石城

  鳳凰縣城元明兩朝為五寨長官司所在地,當時建有土城,1556年改土城為磚城,清康熙年間,設鳳凰直隸廳,廳通判、總兵和辰沅永靖兵備道衙門。康熙五十四年(172019年)建石城。石城周長2公里有餘,開設四個城門,東門叫升恆門,南門叫靜瀾門,西門叫卓城門,北門叫壁輝門。各有巍峨的城樓。1940年,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政府主席薛嶽以"城堡一旦落入敵手,反攻不易,且不利於空襲疏散"為由,通令所屬各縣將所有城牆拆除。鳳凰縣東、北二門因防水需要,僅拆除城垛碉樓,其它城門全部拆除。現在我們只能看到東、北二門和連線其間的半壁城牆。

  現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門,北門也叫壁輝門。城門樓上有一幅石雕畫,畫上有三位人物,這畫取自"三國演義"中的"古城會"。上面擂鼓的是張飛,下面是關羽揮刀斬蔡陽,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和張飛、劉備古城相會。這幅雕畫?取的是百戰百勝、凱旋而歸的意思。出了北門,便是北門碼頭,這是鳳凰以前出城的主要通道。電影《湘西剿匪記》中土匪進攻鳳凰縣城的鏡頭,土匪就是從河對面衝過來,解放軍在這裡阻擊土匪的。這條河叫沱江,一路奔來彎彎曲曲,像蛇一樣,古人稱蛇為"沱",故稱其為沱江。跳巖為元朝以前當地人過河之用。

  我們現在到達東門。東門街,是旅遊商品一條街,這裡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間藝術品和工藝品供大家選購和參觀,聯合國頒證的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吳景蓮(吳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藝品和東門內熊氏的蠟染國畫更是別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畫家張汀先生的好評。扎染、蠟染堪稱鳳凰民間工藝的一枝奇葩。蠟染又分土家族蠟染印花布,苗族蠟染土布,前者注重配色純淨,講究立意構圖,藝樣風格特異純美,突出的工藝特點是為熱色:後者注重染色純,不講究華美雕飾,給人一種自然純淨的藝術感,突出的工藝特點是為冷色。兩者共同特點是純樸、典雅,而且原始古樸,製作講究。扎染與蠟染相比,又是另一種特殊的工藝,也稱為蠟染的姊妹藝術。它的特殊工藝效能突出表現在手扎製作方面。由於扎染的工藝精細,製作特殊,在民間流傳極為稀少。現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扎染在制扎構圖,利益造型方面進行了大膽變革和創新,使之更具實用性和時代感。

  近年來,鳳凰的扎染藝術異軍突起,在首都市場展出時備受海內外客商歡迎,享譽甚高。鳳凰蠟染與扎染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風味,遠銷日本、香港等地,有較好的收藏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旅遊商品一條街,有叫民族商業街,兩旁盡是店鋪、染坊、製作銀器首飾的作坊和工藝美術店、各種小吃等。鳳凰有名的地方小吃便是"醃蘿蔔"。這種蘿蔔酸味濃度適中,佐料豐盛,酸中帶甜,甜中有香,香中有濃,來到鳳凰,大家可別忘了一飽口福吆。

  虹橋

  現在我們來到虹橋,這座橋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清康熙九年(1670年)加修。現在是後來恢復的橋下,可以看見一排有百年曆史的吊腳樓,沈從文先生的書中也裝滿了吊腳樓,裝滿了沱江沅水流域兩岸吊腳樓裡演過的一幕幕人間喜悲劇。吊腳樓的人和事成立沈先生作品的一大風景。這個河灣是每年端午節賽龍船的地方。沈先生每遇家鄉人就會問及這裡的`吊腳樓,還講述他當年在吊腳樓上看龍舟的故事。沈先生作品裡翠翠就作站在吊腳樓上看賽龍船的。沈先生解放後兩次還鄉,都抽空來這裡看吊腳樓,跟吊腳樓人家拉家常,尋找他的少年足跡,或立於臨江的吊腳窗前,憑悼吊腳樓的滄桑歲月和東逝之水,重溫那遺落在吊腳樓中的迷人夢幻。

  沙灣

  下了橋,我們步入沙灣,鳳凰縣舊時的八大景在這裡就有"溪橋月夜"、"龍潭漁火"、"梵閣回濤"和"奇峰挺秀"四大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萬壽宮,又叫水府廟,因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習慣叫江西會館。萬壽宮佔地4000多平方米,是鳳凰縣最大的民間建築物,宮內的遐昌閣仍然保留完整。

  相傳江西商人在鳳凰發財之後,修建了這座萬壽宮,有人不服,就在河對面修建了一座準提庵,並在準提庵的牆壁上留下了兩隻大眼睛(窗戶),想看看江西人是如何發財的?江西商人不高興了,於是在沱江邊上修了一座塔,擋住那一雙眼睛。

  相傳這裡本無塔,傳說江邊的鸕鷀巖下的水中有一對金鴨子,不時興風作浪。清嘉慶年間,人們就在詞建造了一座塔以鎮之。又傳,鳳凰古城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擴建為筆架城,為配風景,便在沙灣鸕鷀巖上修建字紙爐一座,有如一支巨筆,與筆架城遙相呼應,意思是鳳凰人文慰起。1985年,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捐畫義賣,集資重修,故定名為萬名塔。

  湘西鳳凰導遊詞 篇2

  我們沿著當年的官道,即將到達沈從文墓地。這條官道,是明清時期通向外界的大道,當時還有接官亭。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湖廣總督林則徐曾從這條官道來鳳凰視察。到了沈從文墓地,上幾步石級,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幅鬥放大字:"興廢周知"。這是民國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的手跡。1911年11月,鳳凰紳士田應全、唐力臣等人受辛亥革命的影響,集結了鳳凰、乾州、花垣、松桃四廳苗、漢、土家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迫使駐鳳凰、的清朝命官辰沅永靖兵備道朱益浚引退,並在鳳凰成立了新政權——湘西軍政府。黎元烘知道後,欣然命筆,為鳳凰提寫了這幅大字。我們再上幾步,看到的是黃永玉先生為紀念表叔沈從文而題寫的銘文:"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是的,沈先生17歲時從湘西的莽莽大山中走出,1982年,清明節,沈先生又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故鄉。沈先生的目的沒有隆起的墳包,只有一塊五彩石聳立青山綠水之間,成為與眾不同的墓被,這裡沒有雕欄玉砌的裝飾物,只有一條放牧、打柴的石徑,使沈先生永遠與普通民眾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部分撒在沱江裡,一部分撒在這快五彩石下,他就象面前這條沱江,發源於大地迴歸大地,他就像陪伴他的這塊五彩石,來源於大地又迴歸大地!

  作為墓碑的五彩石正面,刻寫著沈先生的手跡: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是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捨棄升官發財的道路,選擇了清苦的從文生涯;正是這樣的一種信念,使伸先生揮動他那巨筆,將他認識的湘西介紹給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寫著沈先生妻妹張充和女士的銘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這四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沈先生的一生。沈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在逆境裡不屈服,不盲從;沈先生的一生是清苦的,但他在世界文壇的名望猶如燦爛的星斗。

  這四句話每句的最後一個字,聯起來是沈先生一生的寫照:

  從文讓人!

  是的,沈先生是十分謙讓的,他不爭利,在文壇上默默耕耘著。但是,沈先生在做文學時又是從來不肯讓人的,他用"一切只是一個起始"鼓勵自己,上下求索,永不滿足,終於成為世界著名的鄉土文學大師。

  沈先生屬於中國,屬於世界,但首先屬於莽莽大湘西。

  現在我們去吃飯,午飯後前往城外的兩個點;中國南方長城和黃絲橋古城。提到吃飯,先給大家介紹鳳凰特殊的"社飯",吃"社飯"是鳳凰一種流傳很久的民間習俗。按鳳凰的土語來說叫"傻飯"。吃社飯與平常吃的家常飯不同,它含有一種新意,而且十分講究。"社飯"採用的米是農家自產的香糯,一般用四斤八兩,取四季發財之意。"社飯"開煮時必須配備臘肉、社菜。擔任煮"社飯"的重任必須由家庭主婦承擔,用臘肉、社菜、香糯拌合,一起煮熟的飯便成了社飯,香味撲鼻、味道可口。吃社飯一般在春季,社飯煮好後,先在堂前敬祖,祭奠五穀神,祭奠完畢後,一家人就團集在一起吃"社飯"。吃過"社飯",一家人就分工,開始新一年的春耕生產。今天中午大家可以當一次鳳凰人了,大家吃完社飯,我們開始新的旅程。

  現在到達的地方叫黃絲橋古城,這座古城建於唐朝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當時這裡不叫鳳凰縣,叫渭陽縣,這裡就是渭陽縣的縣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在這裡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辰沅永靖兵備道。因這裡沒有大河,廳城和道臺衙門後來搬到現在的縣城所在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這裡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也就是歷史學家所說的乾嘉苗民起義,沉重地打擊裡滿清王朝,歷史學家稱這次起義是清朝中衰之戰,從此清朝走向衰落。在鳳凰、永綏、乾州三廳,死於這次苗民起義的清朝總督、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等高官達200餘人。大家可能看過香港小說金庸的《書劍恩仇錄》,書中說乾隆皇帝有個弟弟叫福康安,傳說是康熙皇帝的私生子,就是這個雲貴總督福康安,他奉命率領十八萬人馬來鳳凰征剿苗族起義軍,結果被起義軍射傷,病死軍中。清朝本來是不修長城的,為,了防止苗族人民起義造反,效仿明朝,從這裡到花垣吉衛、吉首喜雀營,修了一條長380餘里的"苗疆邊牆",並駐紮大批營兵。黃絲橋古城因此改為駐兵的鳳凰營,成了湘黔邊境千里"邊牆"線上最大的屯兵城堡、戰略要地。

  我們現在從東門往前走,走到拐彎出有一個突出部位,大家知道這是幹什麼嗎?這是為了防止敵人偷襲爬牆而設立的撩望臺。黃絲橋古城是一座青石結構的石城,建於公元686年,城牆周長686米(請注意:古城建於貢院86年,古城牆的周長為686米,一種驚人的巧合),東西寬153米,南北長190米,總面積為2.9萬平方米,城牆高5.6米,牆上走道寬2.4米,可以走馬;城牆上有大小箭垛300個,開有東、西、北三座城門並建有城樓,是我國儲存最完好的的唐代石頭城之一。可能有的人要問:為十麼沒有南門?根據四像八卦學說:南方丙丁火,這裡沒有大河,為了不將南方的火引進城,所以沒有南門。沒有南門,是不是就不會失火了呢?沒有天火,人為的戰火是難以避免的,我們千年古城,每經歷一次大的戰亂,這三座城樓都要毀於戰火。請看,我們的北門城樓裡,就保留了一塊石碑,記載了清朝咸豐九年(1849年)維修城樓的史實。現在我們看到的城樓,是1986年由鳳凰縣人民政府重新維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