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廟導遊詞
武威文廟導遊詞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遊,時常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進行實地口語導遊的基礎和前提。那麼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武威文廟導遊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武威文廟導遊詞1
尊敬的各位遊客:
你們好!我是今天活動的導遊,姓陳,叫_。現在我們身後的就是美麗的武夷山。
武夷山座落在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市境內。相傳很久以前,武夷山是個洪水氾濫,野獸出沒的地方。百姓們輾轉溝壑,無以為生。後來從遠方來了一位叫大王的勇敢青年帶領大夥劈山鑿石,疏通河道,終於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來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從此人們過上了好日子。一天,玉女架雲出遊,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並下凡與大王相親相愛。不幸此事被鐵板鬼知道告訴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大怒,下令捉拿玉女歸天,玉女不從,定要與大王結為夫妻。鐵板鬼施展妖法將他倆點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兩岸。鐵板鬼為了討好玉皇,也變成山岩橫亙在兩戀人之間,日夜監視他倆。這就是現在的鐵板嶂。從此兩人只好憑藉鏡臺,淚眼相望了。玉女峰下的浴香潭相傳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的“印石”是大王送給玉女的定情信物。
武夷山還有一處景色優美的地方,叫“東南麓”。東南麓處在武夷山脈的北段,景區面積約70平方公里。這裡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億萬年大自然的鬼爺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瀠洄、碧水丹峰、風光絕勝的美景,古人說它“水有三三勝,峰有六六奇”,被譽為“奇秀甲東南”。
今天的瀏遊覽到這裡就結束了,希望透過這次遊覽,武夷山的美景可以成為你一段最美好的回憶。也希望這裡的人們可以愛護武夷山,讓武夷山的美景代代相傳下去。再見!
武威文廟導遊詞2
大家好!歡迎你們到武夷山來旅遊,我是你們的小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小鄭。今天就由我帶大家去遊覽武夷山。
好,現在我們來到了武夷山景區的起點三姑鎮。大家看到了了對面山上的三塊岩石了吧,它們像三位靜靜佇立的姑娘,所以這裡被稱作三姑鎮。那旁邊的山峰因為有這麼雄偉的一塊岩石高踞在山頂,被叫作大王峰,它可是武夷山的三十六峰之首喲。在這裡我們停車二十分鐘,大家可以下車去遊覽、拍照一下。
上車啦,大家坐好了。接下來我們去九曲溪漂流,去領會下武夷山綠水青山的魅力。
九曲溪是武夷山的核心景區,十里溪流,九曲河灣,著名的玉女峰就在河邊。請大家穿好救生衣,坐上竹筏,一路上聽從筏工的指揮,不要隨意起立,切實注意安全,保證漂流不出一點意外。
這地方叫星村,是我們漂流的起點。這次漂流大約需要一個多小時,十里九曲溪,水清、潭深、灘急,灣多。水中,美麗的軍魚成群;兩岸,奇峰和怪石林立;抬頭,懸崖上還有古時懸棺可見。筏上,大家可以細聽筏工有關兩岸風景及傳說的講說。我先到玉女峰下的漂流碼頭等著你們,祝大家好好地領略九曲漂流的樂趣。
大家好!剛才漂流中你們一定看到過左邊有一座山峰由一整塊岩石組成,平整的岩石一幅幅傾斜直插到底,筏工會給你們說起它叫曬布巖。我們現在就去它旁邊的天遊峰遊覽。
天遊峰地勢高聳,常有云霧出沒變幻。山路陡峭崎嶇,澗深巖險,人們只有小心翼翼地沿著石階,手攀鐵鏈才能上到山頂。站在峰頂,九曲溪迴環曲折從腳下流過。涼風習習,白雲近人;碧水青山,盡在眼前,此時真讓人有遊天遊,天上游的感覺。天遊峰腳下還有云窩、茶洞等景點。雲窩是個幽深的狹谷,懸崖峭壁圍繞著。人在谷中,如在井底,四周澗水叮咚,清泉飛懸;山石洞壑,雲生霧聚,人們故而叫它為雲窩。幽谷深處,茶樹行行,綠竹青青,石壁上洞穴橫生,山澗中池水清冽。那是著名的茶洞景點,也是傳說中仙女生活的地方呢。大家一定要進去好好看看。
天遊峰左邊是桃源洞景區,那裡有老子大石像,壽桃石,三清觀,大家從天遊峰頂下到那裡,沿山谷出來就是九曲溪了我會先到那裡等你們。路上大家一定要注意腳下,安全第一!過兩個小時,一定要在溪邊來集合。好了,現在就去天上游吧。
感謝大家準時到這裡集合。我告訴大家,宋朝的朱熹先生在天遊峰下、九曲溪邊結廬講學,生活了四十多年,使武夷山成了當時全國的文化中心。現在這裡建了他的紀念館,我們順路過去看看。
好,今天的遊程就要結束了,希望大家今晚好好休息,有空也可以去逛逛三姑鎮,買點自己中意的茶葉、根雕、桔子等土特產。明天我們去看看有名的巖茶大紅袍茶樹和一線天、水濓洞等地方。
謝謝大家!明天見。
武威文廟導遊詞3
歡迎來到武夷山,我是你們的曾導遊。武夷山遺產地處中國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東部,位於福建與江西的交界處。
我們先來到宋街,武夷山的仿古宋街全長三百米長,南北走向,模仿宋代建築風格,古色古香,富有宋代遺韻。街旁有五銖錢莊、茶觀、壁藝術館、碧丹酒家等等。
走完宋街,就來到了桃源洞,桃源洞又名小桃源,位於九曲溪六曲之北,四周有廊、三層峰、蒼環列。由於位置幽深偏僻,一般遊人少前往遊覽,但實為一處值得觀賞的佳境。順六曲溪北的山徑沒松鼠澗蜿蜒上行約一華里,突見亂石嶙峋,澗水斷流,似已山窮水盡。
最後來到九曲溪,九曲溪發源於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全長遠62。8公里。乘上古樸的竹筏蕩和山光水色之中如融入神話般的境界,令人心曠神怡。
武夷山是個美麗的景點,還有許多值得觀賞的東西,請大家細細遊賞!
武威文廟導遊詞4
武夷山是我們中國東部的生物保護區坐落於福建省2北部武夷山市西南。全景區面積有60平方公里呢!山地海拔多在300到400米,最大高度差也只有500米。
武夷山為什麼會被列入《世界遺產錄》呢?不知道?是因為它有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廬山飛瀑之勝和桂林山水之秀,它博採眾長,小巧玲瓏,具有綜合性特點。
好了,現在大家跟我去九曲溪看看吧!來,跟我一起聞一聞,有沒有聞見一種香味?關於這個奇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很久很久以前,九曲溪旁有一位農夫,他釀的酒香濃味美。這一天八仙來品嚐美酒,農夫給了他們每人一大碗酒。他們喝完後紛紛稱讚,鐵柺李去問這位農夫:你用什麼釀的酒?農夫說:我用的是九曲溪的水,房子後的麥子和用遇林窯燒製的瓷壇釀造的。鐵柺李高興地說:好啊!這三件都是武夷山的奇珍,難怪你能釀出這麼絕好的美酒!不久,蟠桃會上,中線舉杯品嚐,只有鐵柺李吐了出來,大聲責罵,說要去農夫那去要酒來讓眾仙品嚐,王母娘娘允許,鐵柺李就和另外一位仙人去拿酒。送酒回來的路上,這位大仙沒拿穩,酒罈掉了下去碎了。後來酒流入了九曲溪就成了今天這番景象。
好了,現在大家可以自由觀賞了,注意不要亂扔果皮紙屑,不要進入危險地區哦!好了,解散。
武威文廟導遊詞5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曾指出:“秦涼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續漢、魏、西晉之學風,西開(北)魏、(北)齊、隋、唐之制度,承前啟後,繼絕扶衰,五百年間延綿一脈,然後始知北朝文化系統之中,其由江左發展變遷輸入者之外,尚別有漢、魏、西晉之河西遺傳。”
武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多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而得名。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歷代王朝曾在這裡設郡置府,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國和隋末的大涼政權先後在此建都,成為長安以西的大都會,中西交通的咽喉,絲綢之路的重鎮。這座千年古城,既是絲綢之路的重鎮,也曾一度是我國的三大文化中心,據說唐玄宗都曾到武威觀花燈,可見當時武威經濟文化的興盛程度。
由於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對於維護社會統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歷代封建王朝對孔子尊崇備至,從而把修廟祀孔作為國家大事來辦,到了明、清時期,每一州、府、縣治所所在都有孔廟或文廟。其數量之多、規制之高,建築技術與藝術之精美,在我國古代建築型別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一種,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武威文廟位於涼州城區東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組成,東為文昌官,中為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院。佔地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98米,東西寬152米,佔地面積30096平方米。整個建築佈局對稱,結構嚴謹,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宮闕式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壯,明清之際被謄為“隴右學宮之冠”,是涼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聖地,是目前西北地區建築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孔廟,屬全國三大孔廟之一。
武威文廟導遊詞6
尊敬的遊客朋友:
大家好!我姓張,大家可以叫我張導遊!現在我為你們講解。
福建武夷山1988年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內,在市區以南約15公里,處在武夷山脈北段的東南麓,景區面積約70平方公里。這裡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億萬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瀠洄、碧水丹峰、風光絕勝的美景,古人說它“水有三三勝,峰有六六奇”,被譽為“奇秀甲東南”。
武夷山風景區內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及一百零八景點。不僅全年有景,四季不同,而且陰晴風雨,其山川景色亦幻莫測,瑰麗多姿。現全區分為武夷宮、九曲溪、桃源洞、雲窩天遊、一線天——虎嘯巖、天心岩、水簾洞七大景區。它兼有黃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華嶽之險、西湖之美。
武夷山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古人稱:“東周孔丘,南宋朱熹,北有泰嶽,南有武夷”。南宋理學家朱熹在此居住四十多年,設帳授徒,著書立說,使這裡成為我國東南文化的中心,被譽為“道南理窟”。道家也把這裡稱為“第十六洞天”。歷代文人雅士在此寫下的讚美詩文不下二千多篇,題鐫摩崖石刻有四百多處,這些豐富的人文史蹟,也為名山增添風采。而古越人的架壑船棺、漢代的古城墟、宋代的古瓷窯遺址和元代的御茶園等,使武夷山更成為人們訪古探奇,尋幽覽勝之地。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東南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區內峰巒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渾、古樸、雋秀於一體,而且有著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被納入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區。
今天的參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再見!
武威文廟導遊詞7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璧山文廟遊覽。我是導遊胡騰月,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令各位滿意,使我們體會到文廟的悠久歷史和古香古色。
璧山文廟是重慶市現存唯一的文廟,此廟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也就是1194年,咸豐四年重修,大成殿座西向東,背靠鳳凰山,前面是寬闊的大成廣場,右有高大雄偉的政府大樓。文廟總面積為1240平方米。
廟前就有呂鳳子的石像,文廟是為紀念呂鳳子的,呂鳳子出生於1886年。成年後在上海等四個省市的高校教授國畫。呂鳳子是現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也是美術教育家,為美術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
請大家隨我的手勢看看大門,大門紅色的壁上是鑲嵌著黃色的圓球,顯得那麼莊重,上面刻有文廟兩個金字,我們從此看出古代人民的鬼斧神工。大家請跨進門坎,左手邊是呂鳳子紀念管,右邊就是廣告工作室了。大家跟隨我走上正前方的階梯,這裡的石壁上雕刻著一幅九龍圖,中間有一條威武的大龍,周圍有八條可愛的小龍在嬉戲,這幅石畫每一個細節都雕刻得細緻無比,這可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大家往上看,就是正殿了,屋頂雙層,鋪著黃色瓦片,牆呈紅色,頂上還雕刻著兩條飛龍。大家走進正殿,裡面整齊地擺放著桌椅,人們在這兒悠閒地喝茶。
我們繞過正殿,走上山坡,看看這些神像,它們的尊嚴,讓人肅然起敬,很多神像已被風化,可不失它們的尊嚴。這邊兒的神像被那個時期摧殘得不成樣子。
朋友們,請保護文物,也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大家請給我的講解提出寶貴意見,我們下次再見!
武威文廟導遊詞8
武威文廟也叫聖廟、孔廟。位於武威市區東南隅,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始建於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歷經擴建,規模寵大,號稱“隴右學宮之冠”。文廟坐北向南,原由東中西三組建築物構成。東為文昌官,中為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現存建築以聖廟和文昌宮儲存完好。總面積1,500平方米,是歷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武威文廟 位於涼州城區東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組成,東為文昌官,中為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院。佔地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98米,東西寬152米,佔地面積30096平方米。整個建築佈局對稱,結構嚴謹,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宮闕式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壯,明清之際被謄為“隴右學宮之冠”,是涼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聖地,是目前西北地區建築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孔廟,屬全國三大孔廟之一。
武威文廟景點(20張) 據《涼州衛修文廟暨儒學記》碑載:武威文廟始建於明正統二至四年(1437—1439年),後經明成化、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國年間的重修擴建,逐成一組佈局完善的建築群,迄今已有五百餘年。該廟目前只有東、中兩組建築,現儒學院已毀,其南面的忠烈祠和節孝祠尚存,明倫堂、存誠、敬德二齋及前後附屬建築已經無存。
現東邊的文昌宮以桂籍殿為中心,前有山門、戲樓,後有崇聖祠,中為二門戲樓,左右有牛公祠、劉公祠。文廟西以大成殿為主,前有伴池、狀元橋,後有尊經閣,中有靈星門、戟門,左右有名宦、鄉賢祠。
文廟原設有正門,面南而開,但最南端被一堵稱“萬仞宮牆”莊重穩健的影壁所隔,由於數百年來涼州一直未出狀元,所以開正門之事也就擱置至今。影壁兩側各開小門,朝東的叫“義路”,往西的稱“禮門”。由“義路”進入廟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架一座石料拱橋,名“狀元橋”。欞星門是明正統時建築的一座木質牌橋,四柱三間,翹簷飛角。穿過欞星門,就可看到戟門,戟門兩側是鄉賢、名宦祠,為供養地方賢達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門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門,大成殿建在寬闊的石築臺基上,雄偉而壯嚴,保留著明清建築風格,大有至聖至尊的氣派。大成殿是文廟的主殿,三寬三間,進深三間,重簷歇山頂,頂置九脊,鴟吻螭獸俱全,脊皆以纏枝蓮紋磚砌築。正脊中設橋形小珠。屋面盡覆琉璃筒板瓦。簷下為五鋪作雙抄雙平昂。柱頭、補間鋪作華麗,欞格隔扇、腰華板、裙板等皆有簡單雕飾。周圍繞以迴廊、高臺基,大有莊重、肅穆、文雅之風韻。殿內迎門原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孔於的畫像,旁立著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後的尊經閣,是兩層土木結構樓,重簷歇山頂,坐落在高達2米的磚包臺基上,是武威現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樓建築。閣周繞以迴廊木柵欄。頂部三重翹角上均懸有風鈴,清風徐來,鈴聲叮鐺,為沉寂的廟宇增添了些許生氣。大成殿東側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築自成一組,為文昌宮。內有過殿,左右設耳房供道士居住。過殿之後,魁星閣與桂籍殿遙相呼應。
武威文廟內古柏參天,古樸靜雅,富有我國建築莊嚴雄偉的特點,雕樑畫棟,簷牙高啄,碑匾林立,品位之高,為世罕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武威市博物館設於廟內。《甘肅省武威縣地名資料彙編》、《甘肅古蹟名騰辭典》、《絲綢之路辭典》、《絲綢之路文化大辭典》、《甘肅大辭典》、《涼州年鑑(2008)》 收有辭條。
文廟原來設有正門,面南而開,它的最南端是一堵莊重穩健的影壁,稱“萬仞宮牆”。影壁兩側各開小門,朝東的叫“義路”,往西的稱“禮門”。由“義路”進入廟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橋,名“狀元橋”。欞星門是明正統時建築的一座木質牌橋,四柱三間,翹簷飛角。穿過欞星門,就可看到戟門,戟門兩側是鄉賢、名宦祠,為供養社會賢達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門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門,大成殿建在寬闊的石築臺基上,雄偉而壯嚴,保留著宋元建築風格,大有至聖至尊的氣派。殿內迎門原來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孔於的畫像,旁側侍立著孔子得意弟子顏回、子思、曾子和大名鼎鼎的“亞聖”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後的尊經閣,是兩層土木結構樓,重簷歇山頂,坐落在高達2米的磚包臺基上,是武威現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樓建築。閣周繞以迴廊木柵欄。頂部三重翹角上均懸有風鈴,清風徐來,鈴聲叮鐺,為沉寂的廟宇增添了些許生氣。大成殿東側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築自成一組,名日文昌宮。內有過殿,左右設耳房供道士居住。過殿之後,魁星閣與桂籍殿遙相呼應。
1981年9月1日被甘肅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這裡成立了武威市博物館。館 武威文廟
內收藏有歷代圖書、字畫、碑刻及其它文物3.6萬餘件。其中漢簡、木雕、木乃伊、銅奔馬、鳩杖、涼造新泉、西夏牌、西夏銅火炮等都是舉世聞名的珍品。同時闢有7個文物陳列展室,所列歷史文物、文字說明和圖片,簡要地反映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武威歷史。
武威文廟導遊詞9
大家下午好!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千里不相逢,很高興在這晴空萬里的中午與大家相逢。我叫溫振博,本次我們將重點遊覽文廟,那麼在途中呢為了大家的安全呢,請大家儘量不要走散,那麼在我工作中有什麼做的不對的請大家提出來,那麼我會竭盡所能的`為大家服務,希望我的講解能夠帶您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好了,趁著離我們文廟還有一段路程,我先給大家講下文廟大致的情況吧。 文廟是新世紀新柳州文化璀璨的一顆明珠,同時它也是“龍年盛世看龍城、歡樂健康遊柳州”的系列精華遊。那麼大家一會到文廟大門的時候請高臺你們的貴腳,不要踩門剴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啊這就是對孔子他老人家的一種尊敬和敬仰,所以有勞各位了。那麼文廟什麼個概念呢?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文宣王廟的意思,那麼也就是孔廟的別稱了,當然它是用以祭祀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紀念性建築。柳州是個有著兩千多年濃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古城,那麼從唐朝以後,唐玄宗追封孔子為文宣王,舉國祭孔,孔廟又稱文廟,廟學合一,也是祭祀孔子,同時呢也教育了人。柳州文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後來唐元和十年六月(公元815年),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發現柳州文廟已破損,他感到很可惜,就組織官民,花了兩個月重修文廟,由他親自撰寫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廟碑》。到明朝洪武初年(1373年),在柳州的府學(也就是現在的映山街二中)和縣學(東臺路原市機關幼兒園)又建了兩所文廟。1928年,柳州文廟在一場火燒半邊城的大難中就燒沒有存在了。從此,重修文廟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願。20xx年的時候,柳州市政府決定於柳江南岸定在登臺山下,駕鶴山側、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獨厚,重修柳州文廟,並將其列為柳州文化建設十大工程之一,20xx年 3月份開始動工建設的柳州文廟,僅用短短半年時間就像劉謙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現在重建的柳州文廟選址,可以說是涅槃重生,依山臨水,有許多文人墨客稱讚有寫道這樣一句話 “北有曲阜,南有柳州”這是對柳州文廟建造規模的尊稱,那麼他身著十二章帝王服,頭戴十二旒冠冕,讓人不得不想起可敬可愛的孔子那慈祥的仁愛的笑臉。那麼它以燈臺為靠、駕鶴為案,金碧輝煌地聳立在柳州漢城故址上,建成後的柳州文廟,將與亞洲最大人工瀑布蟠龍山和歷史悠久的窯埠古鎮等,成為“百里柳江”景觀帶上重要的文化標誌性建築。如果你登山遠眺,柳州的文氣頓會金燦躍然,成為引人慾意信步於其中的勝境。
在國內20xx多座文廟中,唯獨柳州文廟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山水靈氣遠勝他鄉, 現在重建的柳州文廟地理位置就是朝著西北方向,背靠東南方的登臺山,由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等主體建築組成,建築以宋代風格為主,結合嶺南地方樣式,整個建築宏偉壯麗,結構嚴謹,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可以說文廟是富有風情萬種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