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鹿洞導遊詞6篇
關於白鹿洞導遊詞6篇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遊人員,可能需要進行導遊詞編寫工作,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那要怎麼寫好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白鹿洞導遊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白鹿洞導遊詞1
今天是廬山之旅的第三天。一大早,我們就起了床,坐車前往有“四大書院之首,海內書院第一”之稱的白鹿洞書院。
路上,我問導遊:“為什麼白鹿洞書院叫這個名字呢?”導遊說:“那是因為白鹿洞書院是唐代李渤兄弟隱居讀書的地方。李渤養了一隻白鹿,終日相隨。李渤兄弟要買什麼,就把要買的東西用紙寫下來,然後把紙條和錢系在白鹿的脖子上,讓白鹿跑到集市上去買。而白鹿也從來沒有出過差錯。日子久了,人們就稱白鹿為‘神鹿’,把李渤稱為‘白鹿先生’。白鹿洞書院也由此得名。”
當導遊講完時,我們正好到了白鹿洞書院。書院傍山而建,一簇樓閣庭園盡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古老的建築,讓人彷彿回到了古時候人們讀書的景象。我急忙下了車,跟隨著園區的講解員走進了白鹿洞書院。參觀了裡面的亭臺樓閣,後來,講解員阿姨告訴我們書院裡面還有從國外進口的白鹿,大家可以進去摸摸白鹿,沾沾白鹿的仙氣。於是我們又去看了白鹿,白鹿有兩隻,一公一母,好看極了。最後,我們又和講解員阿姨來了稜星門,透過稜星門中間的門洞可以看見一座小橋——狀元橋,講解員阿姨說:“稜星門的正門過去只有狀元才能走,狀元橋要七步走過去,步步高昇。七步走回來,代代相傳。大家也去走一走吧!”於是我和媽媽按導遊的說法從橋上走了個來回。
白鹿洞書院,真是百聞不如一見。這次的廬山之行讓我見識了過去的學生生活學習的地方。
關於白鹿洞導遊詞2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九江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後屏山之陽,江西省星子縣內,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書院傍山而建,一簇樓閣庭園盡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間,白鹿洞正式闢為書館,稱白鹿洞學館亦稱“廬山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於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宋仁宗五年,改稱“白鹿洞之書堂”,與當時的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併為“四大書院”,並譽為我國四大書院之首。後又與吉安白鷺洲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並稱為“江西四大書院”。廬山五老峰南約十公里處的後屏山之陽,於群山綠樹之中,掩映著一組樓閣庭院式的古建築,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書院。
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星子縣)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並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
書院是我國古代傳播文化、交流學術、培養士子的地方。自唐迄清,江西設立的書院極多,居全國首位。而“海內書院第一”的白鹿洞書院,則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所完備的書院。
關於白鹿洞導遊詞3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九江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後屏山之陽。書院傍山而建,一簇樓閣庭園盡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間,白鹿洞正式闢為書館,稱白鹿洞學館,亦稱“廬山國學”。宋仁宗五年,改稱“白鹿洞之書堂”,與當時的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併為“四大書院”。後又與吉安白鷺洲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並稱為“江西四大書院”。
書院的創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權在李渤隱居的地方建立學館,稱“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這是一所與金陵(今南京)國子監相類似的高等學府。北宋初年,江州的鄉賢明起等,在白鹿洞辦起了書院,“白鹿洞書院”之名從此始,但不久即廢。直到著名理學家朱熹重修書院之後,白鹿洞書院才揚名國內。朱熹不僅重修了白鹿洞書院,而且還建立了嚴格的書院規章制度。
《白鹿洞書院教條》不但體現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經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而且成為南宋以後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年書院辦學的樣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後,白鹿洞書院“一時文風士習之盛濟濟焉,彬彬焉”它與嶽麓書院一樣,成為宋代傳習理學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書院被毀於戰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維修為正統元年(1436),以後還有成化、弘治、嘉靖、萬曆年間的維修。進入清代,白鹿洞書院仍有多次維修,辦學不斷。19世紀末期,我國的政治、經濟發生急劇的變化,出現了教育改革的熱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變法,改書院為學堂。白鹿洞書院於光緒二十九年停辦,洞田歸南康府(今星子)中學堂管理。宣統二年(1910),白鹿洞書院改為江西高等林業學堂。國民黨時期,蔣介石準備要南昌中正大學接管白鹿洞書院,但未實現。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對白鹿洞書院進行保護和維修。1959年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成立廬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二級自然保護區,同年設定作為學術研究機構的白鹿洞書院建置;1990年成立廬山白鹿洞書院管理委員會。現在,白鹿洞書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學、學術研究、旅遊接待、林園建設五位一體的綜合管理體制。
關於白鹿洞導遊詞4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幾個小夥伴和他(她)們的爸爸媽媽,一起去白鹿洞書院玩。
那天早上下了很大的雨,但是我們仍然懷著激動、興奮的心情,準備出發。
一路下著大雨,到了廬山北門,遙望廬山,廬山就好像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雲霧繚繞,美麗極了!一路欣賞著雲霧,不知不覺就到了白鹿洞書院入口。
等大家都到齊了,我們就順著一條幽靜的公路走去,公路兩旁全是鬱鬱蔥蔥的參天大樹。
走進大門,首先進入先賢書院,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報功祠,報功祠是用來紀念李渤、周郭頤、朱熹、程頤、程顥、張橫渠、陳了翁、陶淵明、劉西澗父子七先生。祠內有許多圖片和石刻畫。
接著就來到了朱子祠。朱子祠是用來紀念朱熹的祠。祠為灰色磚瓦,平面呈長方形,祠內有朱子自畫像石刻,石刻左立《文公朱子專祠碑記》,右立《白鹿洞書院學規》,上面有“學達性天”的金字匾額。
然後就來到了欞星門,進入欞星門就看到了泮池,池上建有一座拱形的石橋,橋兩側裝有花崗岩的欄杆和欄板。這就是狀元橋。聽說只要走過了狀元橋就可以當狀元,但是隻能走七步。一聽說可以當狀元,小夥伴們便爭先恐後的走上去。但是這只是一個傳說而以,要想真正考上狀元,還得靠我們的努力學習才行。接下來我們走到了貫道溪。溪上有一座枕流橋。站在枕流橋上向下望,橋下溪流奔湧,嘩嘩的流水聲在橋下回蕩。
最後就來到了石鹿洞。洞內有一個石鹿,石鹿豎耳昂首,凝視前方。石鹿後有《少司馬大中丞蔡公重興白鹿書院記》。看完了石鹿,我們要去看真正的白鹿。白鹿全身雪白的毛,黑珍珠似的眼睛,耳朵微微向兩邊伸,非常可愛。一有人來,它們就走過去,好像在說:“歡迎你們來白鹿洞書院。”
遊玩了白鹿洞書院,使我瞭解了許多歷史人物,知道了原來我們中國的文化這麼博大精深。
關於白鹿洞導遊詞5
朋友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您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那座書院對中國的傳統教育產生了七百多年的影響,曾被稱作“天下書院之首”。這就是我們將要去遊覽的廬山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地處廬山五老峰的山麓,他在五老峰呵護之下,又有卓爾山、後屏山、古翼山環合著,從高處俯瞰他,就象一個山洞樣的.。
白鹿洞書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教育體系完備的書院。在遙遠的歷史時期,這裡是鹿的快樂家園。到了唐代貞元年間,有一位叫李渤的洛陽少年帶著他的弟弟來到了這裡。他們在此隱居讀書,優美的山林,使他們學業長進的很快。年少的李渤在讀書之餘與生活在這裡的白鹿群中的白鹿做上了朋友。這隻經常與李渤交往的白鹿受到李渤的耳薰目染,盡然也善解人意呀!經常幫李渤到山外的集鎮上購買些學習用品和投送書信的事情。天長日久山外的老百姓以為李渤的這隻白鹿是神鹿,於是就稱李渤“白鹿先生”,李渤讀書的地方就叫“白鹿洞”了。李渤兄弟開創了白鹿洞以書為中心的時代先河。
在南唐的時候,南唐王朝在白鹿洞建立了國家級的學府“廬山國學”,這是國家辦學的開始。到977年的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宋太宗御賜白鹿洞書院《九經》等書籍,從這時開始白鹿洞書院在當時的中國就漸漸生出了名氣。
南宋時大教育家朱熹來到廬山山南任南康軍知軍時,讓白鹿洞書院散發出奪目耀眼的光輝。這個時期中的朱夫子親自擔當白鹿洞書院的洞主,為學生講學。並且根據當時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制定出一整套完備的教學規範、學規(白鹿洞教條),並將四書五經等確定為學生主修課目。
朱熹在白鹿洞書院中將他的教學主張變成教學實踐。系統地改革了舊時官辦書院教育僅僅就是讀書為做官的弊端,大膽的推行、創辦出新型的書院教育制度。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德育的教育,以及全方位的素質教育。為國家培養出急需的德才兼備的棟樑之材。
朱熹在白鹿洞書院的教育改革實踐,直接影響了封建中國後七百多年的科舉教育制定,併成為後世中國辦學所遵行的樣榜。也就是從此時,白鹿洞書院開始享有“海內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的美譽。
%寒山寺導遊詞 ·江蘇周莊導遊詞 ·揚州瘦西湖導遊詞 ·淮安市導遊詞 ·夫子廟導遊詞%
現在的白鹿洞書院的山林面積有三千畝,其中建築面積佔3800平方米。整個書院沿貫道溪而建,座北朝南,尚有五組建築。在白鹿洞書院裡至今有遺存著150多塊歷代碑刻和許多摩崖石刻。這都是能感受當年書院濃厚的文化氣息的地方。
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書香依舊的聖地,去感受一下書院的瀚墨香味……
關於白鹿洞導遊詞6
白鹿洞座落在廬山五老峰南10多千米處,山峰至此匯成環狀,別具一種格局。靠北的稱後屏山,向西的稱左翼山,朝南的稱卓爾山。山上蒼松翠竹,鬱鬱蔥蔥。一股清泉從凌雲峰來,經左翼山與卓爾山交會處流出,這就是 著名的貫逍溪。溪水由西向東,迂迴流至白鹿洞前,穿過東面的峽口,注入鄱陽湖中。白鹿洞本無洞,因山石環天然氣似洞形,故名之為洞。
白鹿洞原是唐代洛陽人李渤年青時隱居求學之地。李渤養有一頭白鹿自娛,白鹿十分馴服,常隨主人外出走訪遊玩,還能幫主人傳遞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稱李渤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稱此處為白鹿洞。
唐朝末年,兵荒馬亂,各處學校毀壞,到廬山隱居、避難的讀書人,常到白鹿洞研討學問,交流心得。南唐升元年間,在此處“建學置田”,正式稱之為“廬山國學”,任命國子監九經李善道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學習。這就是白鹿洞開辦學校之始,比濂溪書院約早30餘年,成為廬山的第一所學校。
北宋初年,各地設定書院,廬山國學乃改稱為白鹿洞書院,從此規模逐步擴大,逐漸成為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與嵩陽書院、嶽麓書院、石鼓書院並稱。書院殿閣巍峨,亭榭錯落,師生雲集,儼如學城。今日白鹿洞書院形成了以禮對殿為中心,有明倫堂、文會堂、御書閣、朱子閣、思賢臺、狀元橋、門樓、牌坊、碑郡等眾多殿堂組成的古建築群,與周圍的山川環境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