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古詩配畫

乞巧古詩配畫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現稱七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關於七夕的詩,歡迎大家學習。

  《鵲橋仙·纖雲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這是一曲純情的愛情頌歌,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於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此詞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使詞的思想境界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詞中警句。

  文學賞析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悽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悽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迴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彷彿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於銀河,《古詩十九首》雲:“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裡,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恆的愛情。“金風玉露”化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句,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像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像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複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藉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它們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關於七夕的詩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體裁:【七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年代:【宋】 作者:【楊樸】 體裁:【七絕】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年代:【清】 作者:【吳綃】 體裁:【七律】

  星光歷歷漢悠悠,悵望雙星獨倚樓。

  莫謂人間多別恨,便疑天上有離愁。

  梁清謫去誰相伴,子晉歸來合公遊。

  惟有月娥應最妒,一輪風露不勝秋。

  怨王孫 七夕

  年代:【清】 作者:【朱彝尊】

  一水填卻雙星如約。

  乞巧誰憑。

  訴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憐不。

  悠悠歲月辭家者,孤眠且。

  此夕何夕也。

  碧梧小院風細,露檻同憑,昔年曾。

  紅娘子

  年代:【清】 作者:【朱彝尊】

  袖薄吹香過,發重縈鬟嚲。

  壓眾風流,傾城色笑,趁時梳裹。

  慣新詩詠罷少人知,一篇篇教和。

  別淚看頻墮,密約何曾果。

  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燈火。

  悔當時花月可憐宵,鎮相逢閒坐。

  乞巧

  年代:【唐】 作者:【林傑】 體裁:【七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

  年代:【宋】 作者:【仇遠】

  河鼓天孫各老成,無愁可解任秋聲。

  痴兒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針鬥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豈識別離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臥西風夢亦清。

  鵲橋仙 七夕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體裁:【詞】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李賀】 體裁:【五律】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牽牛織女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古】

  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神光意難候,此事終蒙朧。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

  稱家隨豐儉,白屋達公宮。膳夫翊堂殿,鳴玉悽房櫳。

  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嗟汝未嫁女,秉心鬱忡忡。

  防身動如律,竭力機杼中。雖無姑舅事,敢昧織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義無棄禮法,恩始夫婦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圓苟齟齬,丈夫多英雄。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杜審言】 體裁:【五律】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