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感悟頓生詩詞教學體會
情景交融感悟頓生詩詞教學體會
今天教學《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邀請了實習生聽。後,實習生主動找我談聽後感,總結了很多優點,說學到了很多。最後他提出了一個疑惑,問我:“詩詞教學,如何把握情與景的關係?”
情景交融是理解詩詞的重要教學手段,而且,在我看,情景,不能只侷限於詩詞本身的情與景,還應包括堂教學的情與景,師生互動的情與景,如此交融,學生感悟更深。本情景交融在各環節處理如下:
一、複習匯入
上伊始,由連環問“詩仙、詩聖、詩鬼、詩魔分別是誰?”迅速調動學生思維,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入詞聖李煜,進入詞的世界。
對於詞,學生已經接觸過,因此,對於詞與詩最明顯的區別——上下句字數不對等,學生能馬上說出。
對於新引出的“詞國女皇李清照”,有兩大任務,一是根據預習進行簡介,二是根據她所處年代南宋進行拓展思維,能想起什麼資訊。
在這一環節,完成了檢查預習和了解歷史背景兩個任務,特別是針對李清照設計的“南宋聯想”任務,讓學生知道李清照與岳飛、陸游同朝,都經歷了金兵進犯、國破家亡的歷史,並結合簡介,讓學生簡單瞭解了李清照的人生歷程及詩詞成就,還複習了練習二中李清照的五絕《夏日絕句》,猜想是前期作品還是後期作品。這樣,在學生頭腦中,一個經歷豐富、造詣高超的女詩人形象已經初步形成,為進一步的學習做了情感鋪墊,完成了第一個情景交融。
此中,“南宋聯想”是我滿意的小細節。
二、初讀感知
學生對於古詩詞的積累,數量不少,但是能讀出詩詞的韻味,還是真需要情與景雙管齊下之後方可達成感情朗讀的目標。
初讀,要求是讀準字音,根據初步理解讀出節奏和感情;感知,根據關鍵的字詞解釋理解詩歌字面意思。學生在自我練習之後的齊讀,沒有讀錯字,但節奏偏快,於是就引導:“吟詩是美事,要不古人為何搖頭晃腦呢?不急不緩,娓娓道,那才有韻味。”——我覺得此時是第二次情景交融,透過引導,學生學習古人吟詩狀,感覺漸入佳境,味道逐漸品出。
此中,我滿意的小細節是對“興”的理解,由學生談理解,第一個學生說是高興,所以讀第四聲,立刻被第二個學生糾正應該是“興致”的意思。進而我補充,“我們日常生活中會說‘盡興’,比如,你遊戲玩了那麼久,盡興了嗎?也就是興致盡了嗎?常有‘盡興而歸’,而此處是——‘興盡”,一樣的意思。”
三、想象感悟
根據字詞解釋理解詩歌表面意思,不是難事,難的是理解詩歌的意境,也就是體會詩歌的情景交融。詩中有畫,必然需要學生豐富合理的想象。此處,我用了先總後分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透過朗讀自悟,找出詞中描繪的幾個畫面,然後再逐個鋪展開,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引用近似情景詩句,體會作者情感,學生能充分發揮想象力,描繪出了詞中各物的動態變化,在描繪過程中,感悟到了詞美、景美、作者的心情美。
此環節,我比較滿意的'是找詞眼說理由,學生一致認為是“醉”,說理由,用了“因為……所以……”這個關聯詞進行,將三幅畫面再次串聯,形成動態的感受,再讓學生說作者當時的心情,“愉快、快樂、高興、盡興、陶醉、沉醉……”豐富而貼切。
四、感情誦讀
朗讀的進步,標誌著學生感悟的深入,利用競賽形式,先讓同桌比賽,進而進行班內p。此時有個小插曲,一開始自告奮勇者不多,只舉了五隻手,我含笑說道:“恩,老師在等第六隻手,誰舉讓誰讀!”戲劇性的畫面出現了,已經舉了一隻手的一位男生,在我話音剛落時就舉起了另一隻手,立即成為班裡舉起的第六隻手!我被他的熱情所感動了,於是就把第一個機會給了他。之後班裡就熱情湧動,情緒高漲地進行完了朗讀和背誦。沒有過多的點撥或點評,學生能積極參與、投入誦讀,就是教學情景交融的最好體現。
此環節,自由選擇背誦是我比較滿意的地方,學生表現有分層,自信的孩子是站著背的,坐著的孩子當然也加入了感情背誦的行列,只是,他們行為比較含蓄,但聲音卻不低沉!
五、對比延伸
選了李清照的另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讓孩子們明確了詞牌名的含義——有填詞模式,字數相對固定;也稍加了解詞意,得出此詞有哀怨,如黛玉葬花般的憐惜之情。
最後出示了《聲聲慢》,讓孩子們找詞眼,一下子都找到了——愁,她愁什麼?為何愁?學生聯絡李清照的經歷,確定是後期作品,那肯定是為國為民而愁。
從而得出,詩詞為境而生,也應由心而發,寫作,要真!
此環節,我比較滿意的細節是自己的朗讀,由剛才的沉醉而歡轉為蹙眉而憂,為學生迅速把握詞的感情基調奠定了基礎。
整堂,師生同吟、同樂、同憂、同說,多種情景交融,也能促發師生對此“常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