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詩詞考查角度及答題規範化

關於古代詩詞考查角度及答題規範化

  內容摘要:古典詩詞鑑賞題是是歷年中高考的考試必考內容之一,在高考考試中賦分8分,在整個高考試卷中150分的試題只佔到百分之七多一點,但卻是教學中的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本文就怎樣進行詩詞鑑賞才能得更多的分或者是滿分而進行專題研究,以例項進行剖析,求得真正的有效教學與備考。

  關鍵詞:古代詩詞 考試考查 答題與規範

  探究歷年來高考古典詩詞鑑賞題目,試題要求雖不是很高,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初步的鑑賞能力,或者考查學生對詩詞中用字的精妙、典故的運用及景物、形象的描寫和塑造等方面的基本鑑賞能力,筆者對古典詩詞高考題及模擬高考題進行分析,從考查的角度及答題的規範化上,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廣大考生予以指導,也希望同行不吝賜教。

  一、賞析語言類

  賞析語言是詩歌鑑賞的基礎,它是溝通作者與讀者心靈的橋樑,讀詩如果對詩歌的語言意思不瞭解,則很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因此,各地高考詩歌鑑賞比較注重對語言的考查。賞析詩歌語言主要有理解詞語在詩中的意思、分析關鍵詞語在詩中的作用、辨別詩歌用詞的`妙處等。

  (1)理解詞語在詩中的意思

  如(2005年北京卷):……睡覺寒燈裡,漏聲斷、月斜窗紙……

  “斷”的含義:斷斷續續。

  答題建議:利用古漢語知識

  (2)分析關鍵詞句在詩中的作用

  關鍵詞語在詩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幾種:或是詩眼,或是統攝全篇,或是收束全詩,或是線索。具體是什麼作用,要結合詩的內容作答。

  例(2011年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登城/劉敞

  雨映寒空半有無,

  重樓閒上倚城隅。

  淺深山色高低樹,

  一片江南水墨圖。

  望湖樓晚景/蘇軾

  橫風吹雨入樓斜,

  壯觀應須好句誇。

  雨過潮平江海碧,

  電光時掣紫金蛇。

  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

  【解析】根據在詩中的位置,詩句本身的內容特點作答。①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並與濛濛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②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

  答題建議:解釋 +作用(效果)+情感

  (3)辨別用詞的妙處

  這類題目一般是對詩中的某個用字(詞)換個字眼或將兩首詩中相似的字眼進行比較,考生說出哪個更好,好在哪裡,這是詩歌鑑賞中能力要求較高的一道題目。如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麼?

  【解析】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好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答: “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闊”則沒有這種效果。

  “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失”則沒有這種效果。

  答題建議:觀點+解釋+手法(作用、效果)+情感+比較

  二、分析意象類

  詩歌是藉助意象抒發感情的,而詩歌的意象浸染了作者特有情感的具體形象,這個形象一般指某個特定景物如明月、山水、楊柳、杜鵑等,把握詩歌的形象有助於理解作者的感情,因此,分析意象也是歷年來高考詩歌鑑賞熱考的內容。常見的題型有指認形象、體會畫面等。

  (1)指認形象

  所謂指認形象,是要考生在閱讀詩歌的基礎上大體把握詩歌所描繪的意象,如:

  (2011年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渡江/[明]張 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於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國夢,敝裘猶帶帝京塵。

  交遊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

  【解析】沙鷗,是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內心因漂泊無依而傷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本詩也是如此,用沙鷗的到處飛翔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答案: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答題建議:尋找詩詞中典型的景和物

  (2)體會畫面

  畫面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構成的整體。詩歌抒情言志所藉助的形象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透過許多形象營造意境、構築畫面,從而達到表達感情的效果。王維的詩讀了令人覺得“詩中有畫”,就是因為他善於利用不同色彩、狀態的形象構築生動和諧的畫面。鑑賞古詩詞要善於領會詩人所營造的畫面。如:(2004年江蘇卷 )

  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

  徵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解析]這是一首透過分析詩歌意象瞭解詩歌內容的題目 答案:①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徵人的戍邊生活。 答題建議:找出詩歌意象,分析意象特點。

  三、表達技巧類

  表達技巧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分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表現手法(起興、虛實結合、用典、聯想、想象、襯托或烘托、渲染、象徵、對比、抑揚、照應、動靜、等等)、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誇張等等)三大類。如:

  醉落魄?詠鷹/[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看題目《詠鷹》,確定本詞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再看上片,不是寫鷹本身的特點,而是寫景,故可知應是以景襯托。答案: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答題建議:手法+分析(詩句翻譯、效果)+情感

  四、把握感情類

  詩言志,詩歌創作的目的是為了抒發作者感情,既然如此,讀詩就要以把握詩歌情感為目標,詩歌的種種手法、內容都是為作者情感服務的,因而高考詩歌鑑賞題一般都涉及到對作者感情的分析評價,考查形式或直接分析詩歌思想內容,或透過比較找出詩歌情感的異同處。

  (1)分析情感

  所謂分析情感,即要求考生根據詩歌所描寫的景物及心理變化,直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長門怨(其二)/李白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裡人。

  詩中的“愁”具體指什麼?簡要分析“長愁”二字在本詩前兩句中是如何體現的?

  答案:指宮女獨居深宮的孤單寂寞。雖然春天年年來臨,但官女似乎忘記人間還有春天,總是滿目秋意,可見其愁長;黃金四屋,華貴至極,但在獨居的宮女看來,那些華貴富麗的金屋也不過是空染塵埃,更添悲愁。

  答題建議:如果是四句詩,分句分析詩歌內容;如果是律詩,就分聯分析詩歌內容。分析詩歌時一定要緊扣情感。

  2、比較異同

  所謂比較異同,一般是提供兩首內容相關或一首新詩、一首可能為考生在課本中學過的詩歌,也可能沒有學過,要求考生閱讀後分析其中的相同之處,比較不同之處,以加深對詩歌的瞭解,其難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詩的情感稍有增加。如: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解析]此題要比較不同的情感,由詞句可知,“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實。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重懷古。

  答題建議:內容分析+情感+比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