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詞曲賦七律介紹
關於詩詞曲賦七律介紹
慕拜仙遊簡子祠,斑籬遺址使君師。求賢若渴謀良士,從諫如流昭禮儀。
土改鼎新施國運,心恆革故固幫基。正卿主晉開先第,青史留名我輩思。
註解:趙鞅(?前—458),即趙簡子,又名志父,亦稱趙孟。春秋時晉國正卿。據《壽陽縣誌》(光緒版)載:“趙簡子墓,在縣西北賀魯古城,簡子祠後,宋開寶三年,詔守冢兩戶禁樵採。”據此趙鞅為壽陽人。
趙鞅祖父趙武即下宮之役中落難的趙氏孤兒,晉平公時任晉國正卿,主持國政。趙鞅父趙成曾任上軍將。趙鞅三十歲左右襲爵為卿。
晉頃公九(前517)年,周室發生了王子朝之亂,趙鞅奉命率軍平息王子朝之亂而定敬王於成周(今河南洛陽),合諸侯之兵戍周十年。因他勤王之功,周敬王准許他為王室命卿。十二年,趙鞅與其他五卿滅祁氏、羊舌氏,分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族為之大夫,晉公室由此益弱。十三年,趙鞅和荀寅把範宣子制訂的刑書鑄在一尊大鐵鼎上,公佈了晉國第一個成文法典。
晉定公十五(前497)年,執掌晉國國政的正卿趙鞅,命邯鄲大夫趙午將衛國貢獻的五百家奴隸送到晉陽(今太原市晉源區古城營)。趙午開始允諾,但其父兄不同意,他便拒絕執行命令。趙鞅於是將趙午抓捕,囚之晉陽,而後殺掉。趙午之子趙稷在邯鄲反叛,並聯合舅氏中行寅及寅之姻親範吉射兩卿發兵圍攻趙氏官邸,趙鞅被迫北走晉陽。晉卿魏、韓、知三家說服晉侯聯兵抗拒範、中行氏,復請趙鞅回新田(今侯馬市)執政,範吉射、中行寅敗走朝歌(今河南淇縣)。
範、中行氏出逃後,外結齊、魯、衛、鄭、周、鮮虞等國多次攻晉。晉定公十八(前494)年,趙鞅率兵攻打朝歌,範、中行氏退保邯鄲,旋又棄邯鄲敗走臨城。二十二年,趙鞅再向盤踞在邢(今河北邢臺)、任(今河北邢臺東北)、欒(今河北趙縣)、鄗(今河北趙縣南)、逆畤(今河北保定西南)、陰人(今靈石縣南關)、盂(今陽曲縣東北)、柏人(今河北隆堯西)等地的叛軍大舉進攻,範吉射、中行寅敗逃齊國,趙、韓、魏、智四卿盡分範、中行氏地。而趙氏勢力也隨之日盛,名為晉卿,實專晉權。
趙鞅在政治上禮賢下士,選賢任能。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因而很受臣下擁護。如董安於、尹鐸等都曾在趙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趙鞅有個謀臣叫周舍,好直諫。周舍死,簡子每聽朝,常不悅。眾大夫問其故,他說:“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鄂鄂,是以憂也。”(《史記?趙世家》)還有個謀士叫鸞徼,善投主人所好,趙鞅喜歡的聲色犬馬、宮室佳御,他一一都給辦到了,然而趙鞅思得良士,鸞徼卻不曾薦舉一人,趙鞅便投鸞徼於河。趙鞅有兩匹心愛的白騾,他的家臣胥渠請用白騾之肝醫病,趙鞅慷慨殺騾取肝,給予胥渠。
趙鞅執晉國之政二十二年,期間他在自己的.領地上實行了一些土地制度的改革,如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畝大稅輕,有利於發展生產;他釋放奴隸使之轉化為小農,提高了生產積極性,這些都為三家分晉後趙國雄踞北方奠定了基礎。他所推行的畝制,經秦國商鞅變法至秦統一,成為全國通用的畝制。
由於其致力革新,政績卓著,趙鞅在百姓中影響很深。為此,壽陽古城東北建有簡子廟,又名簡子祠,後遷至近鄰西岢村。但均因年久、戰亂、挖掘等緣故損毀,遺址依稀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