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忠貞不渝的古詩詞

愛情忠貞不渝的古詩詞

  情是文學中常見的主題,不少詩詞也讚頌著愛情,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愛情忠貞不渝的古詩詞,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一、《七哀》

  曹植

  明月照高樓, 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 悲嘆有餘哀。

  借問嘆者誰,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 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 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 回合何時諧?

  願為西南風, 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 賤妾當何依。

  賞析

  曹植在後期生活發生很大變化。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及其子曹叡相繼為帝,曹丕父子與曹植有深刻的矛盾。曹丕做皇帝必須得到舊世族的支援,做了皇帝不久便採納陳群的建議實行“九品中正制”,進一步向世族靠攏,並屠殺一向支援曹植的丁儀、丁廙兄弟,以削弱曹植的力量。此後曹植不斷受到壓抑與迫害,雖然身為王侯,實質囚徒。早年的壯志無法實現,終於在憤懣中死去,只活了四十一歲。

  曹植後期思想主要表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雖然還在不斷地歌唱自己的理想抱負,但前期那種自豪的、昂揚的聲音逐漸減弱。如《雜詩》之五:“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激流。願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表現了理想,可是前期那種昂揚奮發的精神沒有了。又如《七哀》,在思婦身上寄託自己的失意和苦悶,是他的名篇。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流光:指月光,像流水一樣明澈、閃動的月光。這兩句是說,明月照射在高高的樓上,如水的清光正在不斷地傾瀉。

  首兩句運用了“興”的手法帶出女主角的背景:明月高照,思婦獨倚高樓,對影自憐,思念遠方的夫君。明月、高樓、流光、徘徊,引起聯想,思婦月夜難寐念良人,典型興的表達方式。

  “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餘哀:不盡的悲哀。這兩句是說,樓上有個充滿愁思的少婦,悲嘆中流露著不盡的哀傷。

  這兩句運用了賦的表達方式,承接上兩句直接點出本詩的主角——愁思婦的情緒——悲嘆和哀傷。因為思念良人而不得見,甚至音訊也不能通。

  “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宕子:就是遊子,出門在外長期不歸的遊子。這兩句是說,請問樓上發出唉聲嘆氣的是誰?她自己說是遊子的妻子。

  這也是以賦的方式來表達的,但是以問答的方式來達到賦的表達效果。直截了當,乾脆利落。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此為妻子對丈夫的尊稱。逾:超過。這兩句是說,夫君你遠行在外已超過十年了,我只好孤清地獨自棲居。

  承接上文,繼續用賦的方式來表達,透過思婦的訴說進一步用描述思婦的哀嘆,非常直接。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這兩句是說,你好像路上揚起的灰塵,我就像濁水中的泥漿。

  運用了比的手法進一步表達思婦的哀怨情懷。將夫君比喻為路中的清塵,將自己比喻為汙濁的水和泥,喻意兩人相差太遠,難以融合在一起,也比喻夫君高高在上,對自己不屑一顧,自己卑微在下,不能攀附,非常悲哀。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諧:順。這兩句是說,一浮一沉形態各不相同,什麼時候才能和合起來呢?

  以上四句是說夫妻本如塵和泥同為一體,而今丈夫像隨風浮揚的清塵,自己像沉沒水底的濁泥,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一個浮,一個沉,地勢不同,不知何時相聚。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逝:往。這兩句是說,我想變成一股西南風,飛到你的'身邊,投往你的懷抱。

  這裡運用了比的手法表達思婦的心態,思婦見棄,不單不以怨報之,反而願意犧牲自己,思婦對夫君的忠誠和忠貞!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無依?”良:誠然。這兩句是說,你的襟懷總是打不開,我怎麼辦呢?

  這裡運用了賦的方法表達思婦被冷待的遭遇和情懷,思婦很瞭解夫君的心情,超過十年了,音訊全無,夫君的胸懷早已不向我來放了,我還有什麼可依靠的呢?哀怨之情,直透長空。這兩句表達非常直接,正是賦的典型手法。

  《七哀》屬於思婦詩,是一首抒發思婦懷念遊子的哀怨的詩。《曹集詮釋》評曰:“其意若欲曹丕追念骨肉之誼,少予寬待,乃藉思婦之語,用申己意。”這裡是指曹植以思婦自比,用遊子比兄侄,抒發對疏離自己的兄長曹丕等的怨情,希望重修兄弟之好,使自己的志向抱負得以伸展。通讀全詩,的確有這層意思在其中。但是,詩歌的意象是飽含深意的,它具有多方面的解釋,遠不止影射曹丕、曹叡這般單純。

  曹植一生抱負遠大,他在《與楊祖德書》中就說:“吾雖薄德,位為藩侯,猶應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功績、辭賦為君子哉。”然而父親去世,自己競位失敗後,面對曹丕的猜忌和陷害,曹植政治理想的實現成了一場空夢。在人生理想面前,曹植自覺是卑微的,他願不計代價的投身於對政治抱負的追求,無奈理想的大門久叩不開,惟剩在門前苦苦徘徊,痴痴等待……此時的曹植任何人都不怪,就像尋愛不果的思婦一般,愛過了,恨過了,只剩下淡淡的哀怨和不盡的悵惘,然後繼續等待不悔,全詩終了,餘音繞樑。“七哀”,李冶《古今注》謂:人有七情,今哀慼太甚,喜、怒、樂、愛、惡、欲皆無,唯有一哀,故謂之七哀。如此釋“七哀”,真是太貼切了。而情至此,哀哉七哀!

  二、《妾薄命》

  李白

  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賞析

  這首五言古詩《妾薄命》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依題立義”,透過敘述陳皇后阿嬌由得寵到失寵之事,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婦女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的悲劇命運。

  這首五言古詩《妾薄命》屬樂府雜曲歌辭。李白的這首《妾薄命》透過對漢武帝皇后陳阿嬌逃脫不了色衰而愛馳的悲慘終局的描寫,表達了一種悲憫,悲憫當中又有一種啟示。

  全詩十六句,每四句基本為一個層次。詩的前四句,先寫阿嬌的受寵,而從“金屋藏嬌”寫起,欲抑先揚,以反襯失寵後的冷落。據《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劉徹數歲時,他的姑母長公主問他:“兒欲得婦否?”指左右長御百餘人,皆曰:“不用。”最後指其女阿嬌問:“阿嬌好否?”劉徹笑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劉徹即位後,阿嬌做了皇后,也曾寵極一時。詩中用“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兩句誇張的詩句,形象地描繪出阿嬌受寵時的氣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熱,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長。從“寵極愛還歇”以下四句,筆鋒一轉,描寫阿嬌的失寵,俯仰之間,筆底翻出波瀾。嬌妒的陳皇后,為了“奪寵”,曾做了種種努力,她重金聘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但願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李白《白頭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術,“令上意回”。前者沒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後者反因此得罪,後來成了“廢皇后”,幽居於長門宮內,雖與皇帝相隔一步之遠,但咫尺天涯,宮車不肯暫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極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與《白頭吟》所謂“東流不作西歸水”、“覆水再收豈滿杯”詞旨相同。最後四句交代其中原因。

  詩人用比興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這樣一條規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這發人深省的詩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對以色取人者進行了諷刺,同時對“以色事人”而暫時得寵者,也是一個警告。詩人用比喻來說理,用比興來議論,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特點和比興的作用,不去說理,勝似說理,不去議論,而又高於議論,頗得理趣。由此可知靠美色取悅與皇上不能得到多少好處。愛是應該有距離的,不能距離為零,否則物極必反。

  這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氣韻天成,比喻貼切,對比鮮明,得寵與失寵相比,“芙蓉花”與“斷根草”相比,比中見義。全詩半是比擬,從比中得出結論:“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顯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處,讀之讓人驚心動魄。

  三、《千秋歲·數聲鶗鴂》

  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賞析

  這首《千秋歲》寫的是悲歡離合之情,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

  上片完全運用描寫景物來烘托、暗示美好愛情橫遭阻抑的沉痛之情。起句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詔告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源出《離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從“又”字看,他們相愛已經不止一年了,可是由於遭到阻力,這傷情卻和春天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殘紅折”之舉動。所謂“殘紅”,象徵著被破壞而猶堅貞的愛情。一個“折”字更能表達出對於經過風雨摧殘的愛情的無比珍惜。緊接著“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是上片最為重要的兩句:表面上是寫時令,寫景物,但用的是語意雙關,說的是愛情遭受破壞。“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便是災難了。青春初戀遭此打擊,情何以堪!經過這場災難,美好的春光便又鶗鴂聲中歸去。被冷落的受害者這時也和柳樹一樣,一任愛情如柳絮一般逝去了。

  換頭“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兩句來得很突然。么弦,琵琶第四弦。弦么怨極,就必然發出傾訴不平的最強音。這種極怨的氣勢下,受害者接著表示其反抗的決心,“天不老,情難絕”。這兩句化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詩句而含意卻不完全一樣,此處強調的是天不會老,愛情也永無斷絕的時候。這愛情是怎樣的呢?“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絲”“思”,諧音雙關。這個情網裡,他們是透過千萬個結,把彼此牢牢實實地繫住,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這是全詞“警策”之語。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過去,這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如此作結,言盡而味永。

  這首詞韻高而情深,含蓄又發越,可以說,兼有婉約與豪放兩派之妙處。

  四、《生查子》

  牛希濟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賞析

  這首詞的題旨,就是“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可”(江淹《別賦》)之意,寫情人傷別。不過,分手地點不在江濱,似在芳草連天的古道上。上片寫別景,下片寫別情,結句尤佳。

  分別的序幕在破曉的景色中揭開:遠處連綿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霧氣開始收退,依稀現出黑黝黝的如畫剪影;東方漸明,露出魚肚白色,寥落的幾顆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大亮,一個美好的春日即將開始,然而無情的離別時刻也逼近了。詞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動態的語詞,寫出天色由朦朧逐漸明朗的過程,暗示戀人抬望天色而漸漸收緊的心情。“春山”二句,在勾勒晨景中,挑明瞭季節、時間、環境、戀人早起等內容,為傷別墊下了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想象空間。接下,文筆從天色落到人物身上:清曉的晨光下,女主人公臉上一串串傷別的淚珠不斷地流落,西斜的殘月,照亮她的臉龐,映出一道道晶瑩的淚痕,分外悽楚動人。一個臉部特寫,以天邊彎彎的殘月襯托女子鵝月形的臉龐,將人物也攝進了春曉畫面。真是寫景勝手。“別淚”二字,點醒題旨,與上片其他內容相結合,隱含他們從夜裡室內話別對泣,直到天明路邊難捨難分的內容。故俞陛雲先生認為:“上首(片)言清曉欲別,次第寫來,與《片玉詞》之‘淚花落枕紅棉冷’詞格相似。”(《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下片由景入情。執手歧路,細細叮嚀。別淚拭不幹,別語囑不盡,有情人送別,情深意長。“語已多,情未了。”縱說了千言萬語,也難盡幾多情意。花前月下的歡快日子已成陳跡,此後是閨房孤燈、梧桐細雨,夢裡相思,“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情未了”,情難了。過片“將人人共有之情,和盤托出,是為善於言情。”(《栩莊漫記》)白描如口語,卻高度概括,簡約凝鍊。時間消逝得那麼快,分手的時刻終於來臨。征馬長嘶、催上行程,淚眼朦朧,牽袂依依。女子狠著心腸轉身欲別,突然,“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這裡,詞人藉助芳草與羅裙同色的聯想,生動地表現了女子臨別時的複雜心理和眷戀情緒。女子看見萋萋遮滿古道伸向遠方的芳草,想到行人將離開自己而跋涉天涯,又想到自己將苦苦地思念他,又轉想到他對自己的思念,猝而又擔心他會不會忘了自己。芳草與自己身上的綠羅裙顏色相同,女子由這一聯想生髮開去:天涯處處有芳草,她希望行人睹芳草而記得綠羅裙(自己),行遍天涯,愛情永遠不變。“憐芳草”即戀女子也。南朝江總妻《賦庭草》雲:“雨過草芊芊,連雲鎖南陌。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詠裙、草同色。杜甫詩云:“名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說睹景思人。這兩句詞化用前人詩句而翻進一層,把許多層的心情意思揉合進去,顯得更為出色。從女子回身再追補的這句話中,讀者可窺到女子內心深層的秘密。女子祈願的是兩情久長,遠遊他鄉的男子永不變心。意不明說,又非說不可,於是含蓄而婉轉地指草指裙鄭重叮嚀了這麼一句痴語。女子的情深如海,韌如蒲草,自在言外不喻之中。結尾二句,透過聯想,將自然景色與心中感情巧妙地結合起來,寄興幽遠,形象鮮明。這種聯想,在古詩詞中常見,如:見桃花而思人面,見春山而思眉黛,見彩雲而思佳人,其好處在於能巧妙而形象地刻劃出人物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

  牛希濟在五代詞人中以“才思敏妙”(《十國春秋》)、“詞筆清俊”、“尤善白描”(栩莊語)著稱。此詞含蓄而深遠,耐人咀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