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曹操的用人之道散文

淺析曹操的用人之道散文

  自古以來,世人對曹操褒貶不一。但曹操確實有過人之處,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領域都有特別高的成就,這是不可否認的。在這裡我主要想簡單的探討一下曹操的用人之道。說曹操提拔樂進、李典於行伍,任用許褚於庶人,則過於陳舊。不妨從曹操對三個人的態度與生殺任用上分析一番。

  開門見山,這三個人分別是高順,張遼,關羽。在正式探討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這三位的“個人簡歷”:高順:字伯平,呂布帳下中郎將。史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所統率的部隊精銳非常,號稱“陷陣營”。先後擊敗過夏侯惇、劉備等,屢進忠言於呂布,呂布雖知其忠而不能用。曹操下邳擊破呂布後,高順被曹操所殺。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張遼為歷代推崇,併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禦孫權。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在江都病逝,諡剛侯,享年五十四歲。陳壽撰寫三國志時,稱他為“五子良將”之首。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 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後斬殺袁紹大將顏良文丑。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崇為“武聖”。

  說起這三個人,就必須聯絡到一個地方~徐州。此三人都是在曹操爭奪徐州的戰爭中被曹操所擒拿的。那為什麼要分析這三個人尼?同樣是被曹操所擒獲,但曹操對待他們的方式與態度卻截然不同。首先我要丟擲三個問題:1.張遼高順都是曹操攻克呂布後的俘虜,為何用張遼殺高順?2.關羽高順都是被俘的敵方猛將,為何用關羽殺高順?3.張遼關羽都是被曹操厚待的降將,為何關羽離去張遼跟隨?

  曹操為人愛才,其在短歌行中寫到: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是特別希望得到有才者輔佐自己的,可以說是求賢若渴。在曹操戰勝呂布之後,張遼、高順這些呂布帳下的一流大將都成了他的俘虜,我想當時曹操對於這批人才是都想收服為己所用的.,比如早就叛變呂布投降了曹操的二流將領侯成魏續宋憲。但回過頭一想,還真難實現。先說高順,最貼切的詞來形容他,莫過於忠臣不事二主。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高順只有呂布一個主公,對呂布是忠心耿耿。高順為人勇猛剛直,指揮呂布手下一支精英部隊“陷陣營”,沒少給對手苦頭吃。但正因為高順的性格,使得呂布並不寵愛他,雖指揮陷陣營,但只有戰鬥時才將權力交給高順。臣忠庸主便是愚忠,最為可悲。正因為如此,曹操估計高順雖然是一員猛將,但也很難為自己所用,雖然自己有愛才之心,但恐怕難以使高順歸心於自己。既然不能收為己有,那麼對於高順來說,只有死路一條了,曹操不可能放掉他留下後患。

  反過來再看張遼,他的人生就不像高順那樣簡單粗暴了,張遼原來是在邊境發展,後來歸順了丁原,丁原死又投了董卓,董被殺後才歸的呂布,可謂已經從仕三主了。但不能以此說張遼是牆頭草之人,相反,張遼盡職盡責,對得起每一位主公。這樣說來,張遼被曹操收降為己所用的可能性是特別大的。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張遼正是在尋找一位良主,能夠讓自己的才華得到施展。曹操為人又愛惜人才,思賢若渴,這樣說來,可以說張遼歸降曹操可以說是意料之中了。於是,曹操親自為張遼解縛,張遼感其恩,歸之。後來,張遼合肥之戰打敗孫權,威震逍遙津,揚名立萬,這是後事。比較之下,曹操殺高順,收張遼便理得通了。可以說是愚忠者亡,知遇者存。

  我們再對比高順和關羽,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敵方陣營數一數二的猛將,而且對各自主公都是忠心耿耿。那麼,為何關羽被曹操收降而高順卻慘遭殺害?這就需要看看關羽相對於高順來說有什麼更讓曹操眼前一亮的東西了。故事要從十八諸侯攻打董卓說起,正是那時關羽與曹操相識。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既說明了關羽武藝的高超,也說明了曹操對關羽的賞識與器重。再加上後來的三英戰呂布等,使得關羽給曹操留下了特別好的印象,後來劉備暫時投靠曹操,許昌出獵時關羽心向漢獻帝,更突出了他忠義的一面,在曹操心中,關羽是一個忠義而勇猛的人,以曹操愛才的性格,怎麼會不喜歡關羽尼?反過來再看高順,除了在對曹作戰中勇猛外,再也沒有什麼亮點了,與關羽的名氣,形象相差太遠。再看當時關羽提出投降曹操的三個條件:降漢不降曹,以劉備俸祿侍奉兩位嫂夫人,一旦有劉備下落就要去找劉備。曹操聽後,第一條他認為自己是大漢丞相,降漢降曹一個樣。曹操是務實的人,不會在這種名義上較真,第一條就通過了。至於第二條說白了就是給兩個女人花些錢養著,曹操根本不會在乎。至於第三條,曹操確實猶豫了,但在謀士的建議下,曹操還是同意了。曹操的智囊認為,關羽是忠義之人,如果他歸降後曹操對他加以恩德,那麼時間一久關羽必然對曹操感恩戴德,自然不會輕易離去。由此看來,關羽這忠義的牌子打的很響亮,形象上宣傳的實在是太高大上了。就這樣,關羽暫時投降了曹操。曹操用人確實慧眼識珠,關羽的能力與人品足以為曹操所器重,後來曹袁爭霸時殺顏良誅文丑那是後事。

  最後說張遼與關羽。張遼在投降曹操後便成了曹營一員大將,隨曹操征戰四方功績卓越。而關羽在官渡之戰前便離開了曹操去投劉備,最後又成了曹操的敵人。為什麼出現這兩種情況尼?先看張遼,在接受曹操這個主公後,張遼已經清楚他遇到了可以施展雄才大略的明主。賢臣擇主而侍,在經歷丁原、董卓、呂布這些主公後,新的主公著實使張遼更佩服,更效忠。因此張遼自然得賣命,在隨曹操征戰的生涯中,張遼做出了極大的功績。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合肥之戰以不足3000打敗孫權軍10萬,斬將無數甚至差點捉了孫權,一戰威震逍遙津,達到人生巔峰。後來,陳壽寫《三國志》,將張遼列為曹魏五子良將之首,可以說是很了不起了。關羽在開始約法三章時已經說明一旦有劉備下落就要去找劉備,這就為他後來離開曹操留下來伏筆,跟張遼相比,關羽的老主子劉備還在,而張遼的幾任主公都已經被殺了。況且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共約生死,加之關羽義薄雲天,所以離開曹操已是預料之中的事。曹操對關羽恩重,但忠臣不事二主,可惜!

  後來赤壁之戰曹操落敗,敗走華容道,正是因為當初曹操對關羽恩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過五關斬六將殺蔡陽也不計較,關羽重恩,不忍殺曹操,才放了曹操。後來襄樊之戰,關羽膨脹了,敗走麥城,孫權將關羽頭顱送給曹操,曹操以貴禮葬之,追封漢壽亭侯,可見曹操對關羽是多麼的欣賞,愛才之心是多麼熾熱。

  對這三位傑出的將領,曹操各有所用,這其中既有曹操察人用人、知人善用的謀略所在,也體現了曹操愛才敬才之心,不愧為一代雄主。

最近訪問